茶经网

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

2020-09-29

1、加工厂选址环境要求加工厂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的地方,远离污染源,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和水源要符合国家要求。

2、厂区布局厂区应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加工厂的设计和建筑符合国家标准。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硬化,排水通畅,厂区绿化。厂房和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要求。厂房选择合理,朝向,锅炉房,厕所等处于生产车间下风口。厂房布局防止毗邻车间相互干扰。

3、生产车间一般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相对独立设置,车间面积根据生产规模和设备占地面积等确定。地面坚固,平整,光洁,墙壁浅色,砌1.5 m高白色瓷砖墙裙。生产车间有足够面积的原料、辅料、米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大型加工设备的烧火口(炉灶)、垫风炉、燃料堆放场应置于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房。

车间的照明、通风、除尘、排湿、噪声控制和门窗设置等均需符合相关要求。

4、加工设备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和用具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5、卫生管理和加工人员要求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制定并明示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茶叶加工及有关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检查证书。

加工厂配有相应的更衣、盥洗设施和污水排放、垃圾及废弃物存放等设施。

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应换工作装、戴工作帽,净手,换鞋。精制、包装车间工作人员还要求戴口罩上岗。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叶加工场所(初精制加工厂)基本技术要求


1、加工厂选址环境要求

加工厂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的地方,远离污染源,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和水源要符合国家要求。

2、厂区布局

厂区应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加工厂的设计和建筑符合国家标准。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硬化,排水通畅,厂区绿化。厂房和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要求。厂房选择合理,朝向,锅炉房,厕所等处于生产车间下风口。厂房布局防止毗邻车间相互干扰。

3、生产车间

一般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相对独立设置,车间面积根据生产规模和设备占地面积等确定。地面坚固,平整,光洁,墙壁浅色,砌1.5 m高白色瓷砖墙裙。生产车间有足够面积的原料、辅料、米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大型加工设备的烧火口(炉灶)、垫风炉、燃料堆放场应置于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房。

车间的照明、通风、除尘、排湿、噪声控制和门窗设置等均需符合相关要求。

4、加工设备

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和用具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5、卫生管理和加工人员要求

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制定并明示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茶叶加工及有关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检查证书。

加工厂配有相应的更衣、盥洗设施和污水排放、垃圾及废弃物存放等设施。

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应换工作装、戴工作帽,净手,换鞋。精制、包装车间工作人员还要求戴口罩上岗。

红茶加工基本工序与工艺技术要求


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序,便制成了红茶的毛茶。

(一)萎凋

萎凋是指鲜叶进厂后,经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呈萎蔫状态并去除表面水和青草气的过程。萎凋有室内萎凋 和日光萎凋两种。

1.室内萎凋(萎凋槽萎凋)

室内萎凋是以人工控制萎凋槽设备进行加温鼓风萎凋。萎凋槽萎凋时采用7号轴流风机鼓风,气流温度控制在35"C左右,鲜叶摊放厚度控制在18~20厘米,一般每2小时停风翻抖1次,达到萎凋适度便终止萎凋,萎凋时间一般在8~12小时。

2.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是在日光热力作用下,鲜叶散失水分,从而达到萎凋的目的。这种方法速度快,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太大,萎凋程度很难掌握,一般不采用此法。

(二)揉捻

揉捻一是破坏叶细胞组织,二是使茶叶条索紧直,三是使茶汁溢出附于茶条表面。揉捻时间控制在90分钟左右,分两次进行,中间下机解块1次,揉至茶汁溢出,叶卷成条即可。根据揉捻机型号的不同,投入适应范围的杀青叶,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是“轻一重-轻”。

(三)发酵

揉捻叶放在发酵筐,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变红的主要过程。发酵室温度控制在18~25℃为佳,湿度保持在90%以上,为增湿可采取喷雾或洒水等措施。发酵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发酵时间一般控制在3~8小时。当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鲜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叶温达到高峰开始平稳时,即为发酵适度。

(四)干燥

干燥采用烘干,一般分两次进行,第1次称毛火,第2次称足火。毛火与足火中间需摊晾。自动烘干机的毛火温度进风口测量以110~120℃为宜;足火温度100~105℃。

绿茶加工基本工序与工艺技术要求


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被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的影响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着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一)杀青

杀青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杀青方法要求“老叶嫩杀,嫩叶老杀”、“先闷后扬”。

所谓嫩杀,即时间适当短一点,水分适当少蒸发一点,反之则为老杀。“先闷后扬”可提高叶温,有利于杀匀、杀透,避免产生红梗红叶,但闷的时间太长,杀青叶会产生黄熟现象。杀青程度掌握一般靠感官鉴定,当杀青叶达到手捏成团,稍有弹性,嫩梗不易折断,色泽墨绿,叶面失去光泽,叶减重约40%时为杀青适度。蒸汽杀青是由蒸汽直接蒸熟叶片,温度在180℃以上,杀青时间约30秒。与锅式杀青相比,蒸青叶的叶色青绿,含水量高,因此必须配套相应的吹风透气和去表面水机械设备。

(二)揉捻

揉捻对提高成茶滋味、浓度有重要作用,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晾后进行的揉捻;热揉是杀青叶不经摊晾而趁热揉捻。嫩叶宜用冷揉,老叶宜用热揉。根据揉捻机型号的不同,投入适应范围的杀青叶,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是"轻一重-轻",依据鲜叶原料的等级,揉捻时间可分为35分钟、45分钟和55分钟。具体加压一般采用如下程序:

1.特级原料

总时间(35分钟)-5→+10→-8→++2→-8→+2

2.一、二级原料

总时间(45分钟)-10→+15→-5→++10→+5

3.三级原料

总时间(55分钟)-10→+15→-5→+lO→+++5→-2→+8

注:符号+表示加压程度,+为轻压、++为中压、+++为重压,符号一表示不加压,或松开压力。

(三)解块分筛

杀青叶经过揉捻后易结成团块,需经解块机解块,使茶叶使茶叶及时透气,不至闷黄,以提高毛茶品质。

(四)干燥

经揉捻解块后的湿茶坯含水量一般在60%左右,干燥工艺通常采用“初烘一滚炒”或“初烘一复烘”的任一干燥方式,用自动链式烘干机干燥,初烘时烘干机热风进口温度掌握120·125℃,用快挡;复烘(足火)时温度则掌握100~105℃,用慢挡;复烘、滚炒前段100℃、20分钟,后段60~70℃、40分钟。干燥完成后毛茶含水量要求控制在6%以下。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eneral requirement of the tea sensory test room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叶感官审评室的基本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审评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室。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B/T 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茶叶感官审评室tea sensory test room

专门用于感官评定茶叶品质的检验室。

4基本要求

4.1地点

茶叶感官审评室应建立在地势干燥、环境清静、北向无高层建筑及杂物阻挡,无反射光,周围无异气污染的地区。

4.2室内环境

感官审评室内应空气清新、无异味,温度和湿度应适宜,室内安静、整洁、明亮。

5感官审评室的布局

茶叶感官审评室一般应包括:

a)进行感官审评工作的审评室;

b)用于制备和存放评审样品及标准样的样品室;

c)办公室。

其他有条件的可在审评室附近建立休息室、盥洗室和更衣室。

6感官审评室的建立

6.1审评室

6.1.1朝向

应坐南朝北,北向开窗。

6.1.2面积

按评茶人数和日常工作量而定。最小不得小于15m2。

6.1.3室内色调

a)墙壁:乳白色或很浅的灰色;

b)天花板:白色或接近白色;

c)地面:浅灰色或较深灰色。

6.1.4气味

检验期间室内的建筑材料和内部设施应不散发气味,周围应无污染气体排放。器具清洁不得留下气味。

6.1.5噪声

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6.1.6采光

要求室内光线柔和、明亮,无阳光直射,无杂色反射光。其光源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

6.1.6.1自然光

利用北面自然光。前方应无遮挡物、玻璃墙及涂有鲜艳色彩的反射物。开窗面积大,使用无色透明玻璃,并保持洁净。

有条件的可采用北向斗式采光窗。采光窗高2m,斜度30°,半壁涂以无反射光的黑色油漆;顶部镶以无色透明平板玻璃,向外倾斜3°~5°

6.1.6.2人造光

当自然光线不足时,应有可调控的人造光源进行辅助照明。可在干、湿看台上方悬挂一组标准昼光灯管(四管或五管并列),应使光线均匀、柔和、无投影。

也可使用箱型台式人造昼光标准光源观察箱,箱顶部悬挂标准昼光灯管(二管或四管),箱内涂以灰黑色或浅灰色。

使用人造光源时应防自然光线干扰。

6.1.6.3照度

干评台工作面照度约1000lx;湿评台工作面照度不低于750lx。

6.1.7温度和湿度

室内应配备温度计、湿度计、空调机、去湿机及通风装置,使室内温度、湿度得以控制。评茶时,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5~27)℃。室内相对湿度不高于70%。

6.1.8审评设备

应配备干评台、湿评台、各类茶审评用具等基本设施,具体规格和要求按SB/T 10157执行。

6.1.9检验隔挡

6.1.9.1目的

为避免审评人员之间的影响,有条件的推荐使用检验隔挡,以使审评人员在每个检验隔挡中独立进行审评。

6.1.9.2隔挡数量

应根据审评室实际空间大小和评茶人数决定隔挡数量,一般为3个~5个。

6.1.9.3隔挡设置

推荐使用可拆卸、屏风式隔挡。隔挡高1800mm,隔挡内工作区长度不得低于2000mm,宽度不得低于1700mm。

6.1.9.4隔挡内设施

每一隔挡内应设有一干评台和一湿评台,配有一套评茶专用设备。隔挡内的采光应符合6.1.6要求。

6.2样品室

6.2.1要求

样品室应紧靠审评室,但应与其隔开,以防相互干扰。室内整洁、干燥、无异味。门窗应挂暗帘。

6.2.2设施

a)样品架及内置干燥剂的有盖茶样桶(箱);

b)配备温度计、湿度计、空调机和去湿机,以维持室内温度不高于20℃,相对湿度不大于50%

c)配置冷柜或冰箱,用于实物标准样及具代表性实物参考样的低温贮存,样品贮存前水分含量不得超过5%,并用塑铝复合袋包装。样品水分若超过5%,可置于有盖茶样桶中用生石灰吸湿或用其他技术进行脱水,但不得改变茶叶原来色、香、味、形;

d)用于制备样品的其他必要设备:工作台、分样器(板)、分样盘、天平、茶罐等;

e)照明设施和防火设施应符合防火要求,并定时检修。

6.3办公室

是审评人员及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的主要工作场所,应靠近审评室,但不得与之混用。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茶叶标准样品制备的技术条件、换配和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标准样品的制备,包括精茶(成品茶)和毛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8302—1987茶 取样

GB/T 8304—1987茶 水分测定

GB/T 8306—1987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1987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9679—1988茶叶卫生标准

GB/T 15000.4—1994标准样品工作导则(4)标准样品证书内容的规定

SB/T 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茶叶标准样品standard samples of tea

具有足够的均匀性,代表该类茶叶品质特征,经过技术鉴定,并附有感官品质、有关理化数据说明的一批茶叶样品。中国茶叶品牌网cyppw.com

4 制备

4.1原料的选取

4.1.1制备标准样品的原料应有代表性,其稳定性和均匀性应符合标准样品的预期要求。

4.1.2选取的原料应品质正常,其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应符合该产品的技术要求。

4.1.3选用原料要有足够的数量,以保证满足使用需要。

4.1.4选用原料应装入密封性能好的容器内,存放仓库应干燥、无异味。

4.2原料的制备

4.2.1制备工艺和选用的加工工具应保证原料的均匀性,避免容器和环境对原料的污染。

4.2.2将制备原料对照所拼等级的基准样进行品质评定,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原料。

4.2.3小样预拼

同级原料中选定1~2唛具有该等级规格均匀的单样,作为基本样,通过单样反复调剂,直至外形、内质符合基准样品质要求。

4.2.4大样拼堆

对照小样试拼小堆样,进行品质水平均匀性试验,符合后再拼大堆样。

5试验方法

5.1取样

按GB/T 8302执行。

5.2感官指标检验

按SB/T 10157执行。

5.3理化指标检验

5.3.1水分

按GB/T 8304执行。

5.3.2灰分

按GB/T 8306执行。

5.3.3碎茶和粉末

按GB/T 8311执行。

5.4卫生指标检验

按GB 9679执行。

6包装

6.1标准样品应有规定的合格包装形式,以便于运输和保质。

6.2包装容器上应有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0642.html

上一篇:茶马古道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下一篇:茶马重镇-那柯里驿站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