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虫害--茶树茶叶瘿螨

2020-12-14

学名 Calacarus carinatus (Green)属蜱螨目,瘿螨科。别名茶紫瘿蜗、茶紫锈壁虱、紫锈蜘蛛。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台湾等省。

寄主 茶树、山茶等。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后初期症状不明显,仅见叶面散有灰白色尘末状虫体或蜕皮,后叶片失去光泽变成紫褐色,致叶片变脆或两侧上卷后干枯脱落,茶丛中芽叶萎缩硬化。

形态特征 成螨体长0.2mm左右,近卵圆形,后部略细,体紫黑色,背面上生有5条纵向排列的白色絮状蜡质分泌物,2对足,伸向体前,体后段具环纹,腹部120环左右,背面60环,体两侧各具排成1列的刚毛4根,末端还有较长

的刚毛2根。卵直径约0.04mm,圆形,黄白色,半透明。若螨体长0.1mm,与成螨相似,黄褐色或浅紫色,体被白色蜡质絮状物,后体段环纹不明显。(图右)

生活习性 年生10多代,主要以成螨在叶背越冬。翌春开始繁殖,田间世代重叠。安徽、浙江、江苏6—8月发生多,福建7—10月发生重。气温25℃,完成1代仅13—14天,其中卵期5天,幼蛹、若螨期4—5天,产卵前期4天,成虫寿命6—7天。均温32℃,完成一代仅10天。每雌产卵16—28粒,散产在叶面上。非越冬颇多栖息在成叶或者叶叶面主脉两侧或凹陷处。气温25—28℃、相对湿度70%一80%及少雨条件下易大发生。江苏、浙江7—8月发生重。

防治方法 参见茶橙瘿螨。

精选阅读

茶树虫害--茶树茶红螨


学名 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属蜱螨目,叶螨科。别名咖啡小爪螨、茶红蜘蛛。分布江西、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

寄主 茶、山茶、咖啡、棉花、柑桔、合欢、毛栗、橡胶等。

为害特点 初在嫩梢上为害,后向四周扩散,受害叶片变红色或暗红色,无光泽,叶面现白色尘状物和很细蛛丝,造成叶片硬化或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 雌成蜗椭圆形,体背隆起,体长约0.4一0.5mm,宽0.15一0.23mm。前半体红色,后半体暗红色,体背具纵行细毛4列,每列6—7根,腹末阔圆形,4对足;雄成螨体较小,腹末稍尖,足较雌成

螨长。卵长0.11mm,近圆形,红色,孵化前浅橙色,下方扁平,上方具白色细毛一根。幼螨长0.2mm,宽0.1mm,近圆形,鲜红色,后转暗红色,3对足。若螨第一若螨卵形,长0.2mm,宽约0.13mm,暗红色,4对足;第二若螨雌螨长0.26mm,宽0.15mm,腹末圆;雄螨长0.23mm,宽0.14mm,腹末稍尖。4对足。

生活习性 福建年约生15代,终年发生,无明显休眠期,世代重叠。不同季节各虫态及历期不同,7月完成一代12天左右,10月则为18天。雌成螨寿命10一30天,主要行两性生殖,也可进行孤雌生殖。未受精卵则孵化成雄虫,把卵散产在叶面主脉附近或凹陷处。每雌平均产卵40粒,多者百余粒,日产卵1—6次,每次1粒。若螨蜕皮2—3次后变为成螨,喜在阳光充足的茶丛上部活动,也可吐丝下垂扩散。春前和秋后不冷不热适其为害,夏季高温发育停滞下来。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防止茶园温度过低,干旱季节要适时浇水,使小气候相 宜。(2)点片发生时,及时喷洒15%灭螨灵乳油3500倍液或20%灭净菊酯乳油1000倍液、 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1.8%爱比菌素乳油4000倍液、1.8%集琦虫螨克乳油5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3)10月上中旬秋茶结束后,雌成螨下树前喷洒波美0.5°石硫合剂。

茶树虫害--茶树茶短须螨


学名 Breuipalpus oboyats Donnadieu 蜱螨目,细须螨科。别名卵形短须螨。分布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省。

寄主 茶、桃、柿、山楂、沙梨、檀树、杜鹃等45科120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也可为害嫩叶。受害叶主脉及叶柄褐变,叶背现紫褐色突起斑,叶片失去光泽,后期叶柄霉烂,造成严重落叶。

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27—0.31mm,长卵形,体扁平,红色至橙色,体背具不规则形黑色斑块,4对足,近第2对足的基部生红色半球形眼点2个。雄成螨较雌小,末端尖楔形。卵长0.08—0.11mm,椭圆形,表面光滑,鲜红色,近孵化时变浅。卵壳半透明,白色。若螨体背生黑色斑块,橙红色,4对足,体末端3对毛为匙状。第一代若螨体长0.17—0.22mm,第二代若螨与成螨近似,腹末钝。

生活习性 浙江一带年生6—7代,以成螨在近地面的根颈部表土下0—6cm处越冬,个别在腋芽上或落叶中越冬。广东、海南茶区则无明显休眠现象。翌年4月越冬雌成螨向茶树上迁移,多栖息在中下部叶背上,背面居多,后向上扩展。雄成螨少见。均温28—30℃,卵期6天,幼螨期3天,若螨期8天,完成1个世代19天;雌成螨寿命35—45天,个别70天,越冬成螨长达6个月以上。该虫产卵期长,世代重叠,高温、干旱易大发生。管理粗放、杂草多、其它病虫为害严重的茶园受害重。

防治方法 参见茶红螨。

茶树虫害--茶树茶芽瘿蚊


学名 Contarinia sp。双翅目,瘿蚊科。分布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茶区。山区或近山区发生较多。

寄主 茶树。

为害特点 幼虫侵害茶芽,刺激茶芽发育畸形、肿胀,形成虫瘿,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及茶的质量。 形态特征 雌成蚊体长2.5—3mm,翅展4—4.8mm,体黄褐色,被有黑褐色细毛。头扁圆形,复眼黑色,两复眼相接,没有单眼。触角14节,柄节、梗节圆且短小,鞭节圆柱状,第一鞭节长于其它各节。胸背隆起,背板黑褐色发达,近三角形。翅黄褐色,翅面上具不规则近黑褐色斑驳5—6个,翅脉简单。足细长,跗节5节。产卵管针状。雄蚊体长2.2mm,黑色。触角14节,基部2节与雌蚊相似,余各节呈哑铃状,好象2节,整个触角似为26节。翅面无斑纹,色较深。腹部肉红色,细小。卵长0.12mm左右,长椭圆形。幼虫共3龄,三龄虫体长2—3.2mm,长纺锤形,黄白色,老熟后变黄。蛹长2—2.5mm,长圆形,乳白色至黄褐色。

生活习性 广东年生3代,以幼虫在瘿苞内或土中越冬。各代成虫羽化盛期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一5月上旬、7月中旬和9月下旬。各代瘿苞出现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一6月上旬、7月下旬一8月中旬、10月上旬一10月中旬。入土幼虫在土中建一土室于翌年3月化蛹,羽化后的成虫日伏夜出,飞翔力不强,有趋光性,羽化的当天就可交尾,把卵产在桑树刚萌动的幼芽上,每雌常产卵60一80粒。成虫寿命l一6天。初孵幼虫在产卵芽中为害,取食生长点,致受害芽形成瘿苞,不转移,老熟后从瘦苞基部向外爬,弹跳入土,在土中结茧化蛹进行休眠。幼虫共3龄。高温、日照较少阴凉的山地茶园或海拔较高的茶园易受害。大叶种茶树上虫瘿多,密度也大。天敌有广腹细蜂、黑蚂蚁等。

防治方法 (1)幼虫发生期间采茶时,注意摘除瘿苞,集中烧毁,可减轻下一代为害。

(2)在幼虫出苞后进入土中阶段于茶丛下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或2.5%敌百虫粉剂2—3kg,也可制成毒土撒在表土层毒死入土幼虫。(3)在成虫出土盛期于茶丛下层或土表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一1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5323.html

上一篇:如何看懂冰岛茶?

下一篇:普洱茶的口感与树龄的关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