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虫害--茶树侧多食跗线螨

2020-12-31

学名 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蜱螨目,路线螨科。别名茶跗线螨、茶半跗线螨、茶黄螨、嫩叶螨等。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及大部分蔬菜区。

寄主 茶树、棉花、黄麻、茄果类蔬菜、大豆、花生、柑桔、葡萄、白菜、菜豆等。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茶树幼嫩芽叶,致叶两面均呈褐色,叶子硬化、变脆、变厚、萎缩、生长缓慢或停滞,受害后芽叶减少63%左右。

形态特征 雌螨长约0.21mm,椭圆形,较宽阔,腹部末端平截,淡黄色至橙黄色,表皮薄而透明,因此螨体呈半透明状。体背部有一条纵向白带。足较短,第4对足纤细,其

财节末端有端毛和亚端毛。腹面后足体部有4对刚毛。假气门器官向后端扩展。雄螨长约0.19mm。前足体有3—4对刚毛。腹面后足体有4对刚毛,足较长而粗壮,第3、4对足的基节相接。第4对足胫、跗节细长,向内侧弯曲,远端l/3处有一根特别长的鞭状毛,爪退化为钮扣状。卵椭圆状,无色透明,表面具纵裂瘤状突起。幼螨体背有一白色纵带,足3对,腹末端有1对刚毛。若螨长椭圆形,是静止的生长发育阶段,外面罩着幼螨的表皮。

生活习性 年生多代,以雌成螨在茶树芽鳞片内、叶柄处或茶丛中的徒长枝的成叶背面或杂草上越冬。翌春把卵散产在芽尖或嫩叶背面,每雌产卵2一l06粒,卵期l一8天,幼螨、若螨期1—10天,产卵前期1—4天,成螨寿命4—7.6天,越冬雌成螨则长达6个月。完成一代需3—18天。四川名山年生20代,永川30代,一般5月以前发生较少,6—7月迅速上升。尤其遇有高温干旱年份或季节发生量大,严重影响夏茶和秋茶生产。该虫发生中心很明显。对茶黄螨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6—23℃,相对湿度为80%一90%。世代发育历期:28—30℃,4—5天;18—20℃,7一10天。成螨活泼,尤其雄峨,当取食部位变老时,立即向新的幼嫩部位转移并携带雌若螨,后者在雄螨体上蜕一次皮变为成螨后,即与雄螨交配,并在幼嫩叶上定居下来,由于这种强烈的趋嫩性,所以有“嫩叶螨”之称。卵和幼螨对湿度要求高,只有在相对湿度80%以上才能发育,因此温暖多湿的环境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茶黄螨的品种 如黔湄502、黔湄70l、蜀永2号、蜀永3号、蜀永703、蒙山ll号、蒙山16号、蒙山23号、台茶l0号、台茶16号等。(2)及时分批多次采茶,秋季停采前,采摘干净,及时清除杂草。(3)茶黄螨生活周期较短,繁殖力极强,应特别注意早期防治,及时加强虫情检查,在茶黄螨发生初期进行防治。一般应于5月中下旬一6月上旬掌握在初花期第一片叶子受害时开始用药,对茶黄螨有效的杀虫剂有40%抗螨23乳油5000倍液或73%克燃特乳油l000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15%哒螨酮乳油3000倍液、0.12%天力Ⅱ号可湿性粉剂1000—l500倍液、35%赛丹乳油2000—3000倍液,效果都较好。采茶前7天停止用药。(4)提倡释放德氏钝绥螨,每667m2 释放15000—20000头,释放时间以9月至翌年3月为适。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跗线螨


危害地区: 又名黄蜘蛛。分布于西南茶区及苏、浙、湘、鄂、台等省。为害嫩芽叶,使叶片成暗绿色,无光泽,叶质硬而厚,叶背铁锈色,叶尖向下两侧各有一条褐纹,被害芽叶萎缩,对夏秋茶影响较大。

形态特征: 成螨:雌成螨体很小,近椭圆形,淡黄或淡黄绿色,半透明,体背有乳白色纵向条斑;雄成螨体扁平,近菱形。卵: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幼螨:初孵时近圆形,乳白色,有足三对。若螨:近椭圆形,乳白色,足四对,体上有云雾状花纹。

生规律及习性: 四川省一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芽鳞、叶柄、成叶背面或杂草上越冬。翌年春季温上升至10℃以上,卵孵化为幼虫,吸取嫩叶汁液,繁殖快,完成一世代仅需3-5天,世代重叠。四川在6月下旬-8月中旬为盛发期。成螨、若螨和幼螨趋嫩性强,多栖息在嫩叶背面,以一芽二叶居多。雄成螨常背负雌若螨,待成为雌成螨后进行交尾,也可营孤雌生殖,产卵于芽尖和嫩叶背面。天敌有畸螯螨、德氏钝绥螨等。

防治方法: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创造不利于螨的生存条件,以减少虫口数量。勤锄杂草,清除茶园及附近杂草,以减少越冬虫源和减轻为害。药剂防治:由于茶跗线螨繁殖快、代数多,且世代重叠,一般发生期在嫩叶上卵较多。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在发生初期选用对卵杀伤力大的杀螨剂进行防治。可选用20%双甲脒1000倍液(75-100毫升/亩)或50%螨代治2000倍液(37.5-50毫升/亩)进行防治。

咖啡小爪螨、茶跗线螨


咖啡小爪螨 Olagonychus coffeae(Nietner) 又名茶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南方主要产茶省有分布。除为害茶外,尚为害咖啡、柑桔、棉花等多种植物。成螨、若螨刺吸茶树叶片汁液,被害叶片局部变红,失去光泽,叶面有许多白色蜕皮壳,最后硬化、干枯、落叶。成螨椭圆形,体长0.4~0.5毫米,暗红色。体背隆起,有4列纵行细毛,每列6~7根。足4对。卵近圆形,红色,有白色短毛一根。幼螨和若螨椭圆形,橙红色,均有足4对。在福建一年约发生15代,世代重叠,无明显滞育现象。全年以秋后至春前的旱季节为害最重,少雨年份更为严重。雌成螨寿命最长,一般10~30天。卵散产于叶面主侧脉附近。雌螨有吐丝结网习性。人、畜携带或苗木运输均能帮助其传播扩散。 茶跗线螨 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 又名茶黄螨、嫩叶螨、侧多食跗线螨。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长江流域各省茶区均有分布,尤以四川、贵州等省严重。若螨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致使芽叶色泽变褐,叶质硬脆增厚、萎缩多皱、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产量锐减,品质下降。雌成螨椭圆形,体长0.2~0.2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淡黄至黄绿色,半透明。足4对,第4对足跗节上有一根鞭状纤细长毛。雄成螨近菱形,稍小。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上有纵向排列整齐细小的网状灰白色圆形蜡质小点。可发生20多代,以雌成螨在茶芽鳞片内或叶柄等处越冬。一般春茶期发生不多,夏秋茶期日均温20℃以上,虫口急增,高温干旱季节发生最重。 防治方法 加强植物检疫,严防将有虫苗木带出圃外。对茶跗线螨及时分批采摘,可抑制其大量发生。其他方法可参考茶短须螨。

茶树虫害--茶树茶红螨


学名 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属蜱螨目,叶螨科。别名咖啡小爪螨、茶红蜘蛛。分布江西、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

寄主 茶、山茶、咖啡、棉花、柑桔、合欢、毛栗、橡胶等。

为害特点 初在嫩梢上为害,后向四周扩散,受害叶片变红色或暗红色,无光泽,叶面现白色尘状物和很细蛛丝,造成叶片硬化或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 雌成蜗椭圆形,体背隆起,体长约0.4一0.5mm,宽0.15一0.23mm。前半体红色,后半体暗红色,体背具纵行细毛4列,每列6—7根,腹末阔圆形,4对足;雄成螨体较小,腹末稍尖,足较雌成

螨长。卵长0.11mm,近圆形,红色,孵化前浅橙色,下方扁平,上方具白色细毛一根。幼螨长0.2mm,宽0.1mm,近圆形,鲜红色,后转暗红色,3对足。若螨第一若螨卵形,长0.2mm,宽约0.13mm,暗红色,4对足;第二若螨雌螨长0.26mm,宽0.15mm,腹末圆;雄螨长0.23mm,宽0.14mm,腹末稍尖。4对足。

生活习性 福建年约生15代,终年发生,无明显休眠期,世代重叠。不同季节各虫态及历期不同,7月完成一代12天左右,10月则为18天。雌成螨寿命10一30天,主要行两性生殖,也可进行孤雌生殖。未受精卵则孵化成雄虫,把卵散产在叶面主脉附近或凹陷处。每雌平均产卵40粒,多者百余粒,日产卵1—6次,每次1粒。若螨蜕皮2—3次后变为成螨,喜在阳光充足的茶丛上部活动,也可吐丝下垂扩散。春前和秋后不冷不热适其为害,夏季高温发育停滞下来。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防止茶园温度过低,干旱季节要适时浇水,使小气候相 宜。(2)点片发生时,及时喷洒15%灭螨灵乳油3500倍液或20%灭净菊酯乳油1000倍液、 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1.8%爱比菌素乳油4000倍液、1.8%集琦虫螨克乳油5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3)10月上中旬秋茶结束后,雌成螨下树前喷洒波美0.5°石硫合剂。

茶树虫害--茶树茶叶瘿螨


学名 Calacarus carinatus (Green)属蜱螨目,瘿螨科。别名茶紫瘿蜗、茶紫锈壁虱、紫锈蜘蛛。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台湾等省。

寄主 茶树、山茶等。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后初期症状不明显,仅见叶面散有灰白色尘末状虫体或蜕皮,后叶片失去光泽变成紫褐色,致叶片变脆或两侧上卷后干枯脱落,茶丛中芽叶萎缩硬化。

形态特征 成螨体长0.2mm左右,近卵圆形,后部略细,体紫黑色,背面上生有5条纵向排列的白色絮状蜡质分泌物,2对足,伸向体前,体后段具环纹,腹部120环左右,背面60环,体两侧各具排成1列的刚毛4根,末端还有较长

的刚毛2根。卵直径约0.04mm,圆形,黄白色,半透明。若螨体长0.1mm,与成螨相似,黄褐色或浅紫色,体被白色蜡质絮状物,后体段环纹不明显。(图右)

生活习性 年生10多代,主要以成螨在叶背越冬。翌春开始繁殖,田间世代重叠。安徽、浙江、江苏6—8月发生多,福建7—10月发生重。气温25℃,完成1代仅13—14天,其中卵期5天,幼蛹、若螨期4—5天,产卵前期4天,成虫寿命6—7天。均温32℃,完成一代仅10天。每雌产卵16—28粒,散产在叶面上。非越冬颇多栖息在成叶或者叶叶面主脉两侧或凹陷处。气温25—28℃、相对湿度70%一80%及少雨条件下易大发生。江苏、浙江7—8月发生重。

防治方法 参见茶橙瘿螨。

茶树虫害--茶树茶短须螨


学名 Breuipalpus oboyats Donnadieu 蜱螨目,细须螨科。别名卵形短须螨。分布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省。

寄主 茶、桃、柿、山楂、沙梨、檀树、杜鹃等45科120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也可为害嫩叶。受害叶主脉及叶柄褐变,叶背现紫褐色突起斑,叶片失去光泽,后期叶柄霉烂,造成严重落叶。

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27—0.31mm,长卵形,体扁平,红色至橙色,体背具不规则形黑色斑块,4对足,近第2对足的基部生红色半球形眼点2个。雄成螨较雌小,末端尖楔形。卵长0.08—0.11mm,椭圆形,表面光滑,鲜红色,近孵化时变浅。卵壳半透明,白色。若螨体背生黑色斑块,橙红色,4对足,体末端3对毛为匙状。第一代若螨体长0.17—0.22mm,第二代若螨与成螨近似,腹末钝。

生活习性 浙江一带年生6—7代,以成螨在近地面的根颈部表土下0—6cm处越冬,个别在腋芽上或落叶中越冬。广东、海南茶区则无明显休眠现象。翌年4月越冬雌成螨向茶树上迁移,多栖息在中下部叶背上,背面居多,后向上扩展。雄成螨少见。均温28—30℃,卵期6天,幼螨期3天,若螨期8天,完成1个世代19天;雌成螨寿命35—45天,个别70天,越冬成螨长达6个月以上。该虫产卵期长,世代重叠,高温、干旱易大发生。管理粗放、杂草多、其它病虫为害严重的茶园受害重。

防治方法 参见茶红螨。

茶树虫害--茶树肾毒蛾


茶 树 肾 毒 蛾 学名Cifuna 1ocuples Walker 鳞翅目,毒蛾科。别名肾纹毒蛾、大豆毒蛾。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 寄主 茶树、大豆、绿豆、苜蓿、蚕豆、柿、柳等多种农作物。 为害特点 幼虫咬食茶树叶片,发生严重时把茶叶取食一光。 形态特征 见豆科害虫——大豆毒蛾。(成虫翅展雄34—40mm,雌45—50mm。触角干褐黄色,栉齿褐色;下唇须、头、胸和足深黄褐色;腹部褐色;后胸和第2、3腹节背面各有一黑色短毛束;前翅内区前半褐色,布白色鳞片,后半黄褐色,内线为一褐色宽带,内侧衬白色细线,横脉纹肾形,褐黄色,深褐色边,外线深褐色,微向外弯曲,中区前半褐黄色,后半褐色布白鳞,亚端线深褐色,在R5 脉与Cu1 脉处外突,外线与亚端线间黄褐色,前端色浅,端线深褐色衬白色,在臀角处内突,缘毛深褐色与褐黄色相间;后翅淡黄色带褐色;前、后翅反面黄褐色;横脉纹、外线、亚端线和缘毛黑褐色。雌蛾比雄蛾色暗。幼虫体长40mm左右,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上具褐色次生刚毛,体黑褐色,亚背线和气门下线为橙褐色间断的线。前胸背板黑色,有黑色毛;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黑色大瘤,上生向前伸的长毛束,其余各瘤褐色,上生白褐色毛,II瘤上并有白色羽状毛(除前胸及第1—4腹节外)。第1—4腹节背面有暗黄褐色短毛刷,第8腹节背面有黑褐色毛束;胸足黑褐色,每节上方白色,跗节有褐色长毛;腹足暗褐色。) 生活习性 长江流域茶区年生3代,贵州湄潭2代,均以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开始为害。贵州一代成虫于5月中旬一6月下旬发生,第二代于8月上旬一9月中旬发生。卵期ll天,幼虫期35天左右,蛹期10一13天。卵多产在叶背。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取食叶肉。成长幼虫分散为害,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仅留主脉。老熟幼虫在叶背结丝茧化蛹。防治方法 (1)清除在茶树叶片背面的越冬幼虫,减少虫源。(2)掌握在各代幼虫分散为害之前,及时摘除群集为 害虫叶,清除低龄幼虫。(3)药剂防治 参见茶毒蛾。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6934.html

上一篇:云南滇红红茶史及其特点

下一篇:普洱茶不同名称及其说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