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川西茶区五个栽培品种春梢伸育动态初探

2020-12-08

唐茜 李永泽 单虹丽

摘 要 以川西茶区5个栽培品种为材料,调查分析了各品种春梢伸育的动态。结果表明,在川西海拔1060m的地域条件下,各品种的春梢生育期和生育强度有明显的差异,福鼎大白茶仍具早萌、展叶快、可早采的优良性状,名优茶开采期比其余品种早6~10天。5个品种的越冬芽从萌动到形成一芽一叶新梢需19~26天,活动积温150~220℃;形成一芽三叶新梢需37~53天,活动积温330~510℃。故高海拔茶园名优茶的开采期普遍较晚,应采取早萌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以便早采、多产名优茶原料。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春梢 伸育动态 积温 名优茶

中图分类号 S571.1

STUDY ON THE SPRING SHOOT GROWTH DYNAMIC OF 5 VARIETIES IN WEST-SICHUAN TEA AREA

Tang Qian Li Yongze Shan Hongli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Horticultur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 Sichuan, China 625014)

Abstract The spring shoot growth dynamic was examined and studied with five cultivars in the west-Sichuan tea area. The result i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nd elevation of 1060 metres in west-Sichuan, every variety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wth time and intensity of spring shoot. Fuding Dabai cha still has the early buddng, fast spreading and early plucking varietal characteristics. Famous tea begins to pluck 6 to 10 days earlier than the others. Statoblasts of these varieties need 19 to 26 days an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150 to 220 degrees cntigrade, to form a bud with a leaf, while 37 to 53 days and 330 to 510 degrees centigrade to from a bud with 3 leaves. So famous tea in high elevations begins to pluck later commonly. Early budding and high efficient planting techniques should be taken to pluck famous tea materials more and earlier.

Key words TEA VARIETYSPRING SHOOTGROWTH DYNAMICACCUMULATED TEMPERATUREFAMOUS TEA.

茶树春梢是生产名优茶的重要原料,新梢又是着生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器官。因此,对春梢生长发育的物候研究,对于提高茶叶产量、改进品质十分重要。本文以川西茶区的五个栽培品种:福鼎大白茶、四川群体种、云南大叶种、蜀永2号和崇批71-1为对象(占栽培面积的70%左右),根据四川主要栽茶海拔高度1000m左右地带的特点,选定四川苗溪茶场茶科所(海拔1060m),对春梢伸育期、伸育强度以及新梢生育与气温条件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便进一步了解各品种的品种特性和新梢伸育特性,为制定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测品种 四川苗溪茶场茶科所品种园内种植的福鼎大白茶、四川群体种、云南大叶种、崇枇71-1和蜀永2号。

1.2 观测内容和方法 每个品种选择5丛茶树,每丛选择6个腋芽挂牌。观察记录挂牌芽的萌芽状况、新梢长度、展叶数目、叶片面积和节间长度。每2~3天观测一次,同时测定记录2~5月的日平均气温。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春梢伸育期比较 春梢伸育期受品种、气候、茶园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在立地条件和管理技术一致的情况下,则取决于品种特性。观测结果(表1)表明,5个品种春梢的各生育时期有明显的不同,福鼎大白茶为早生品种,在川西海拔1060m的地域条件下,仍具早萌的特性,伸育期一般要比其余品种提早2~18天。

表1 不同茶树品种的春梢生育期

Table 1 The spring shoot growth stag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品种萌动期鱼叶期1叶期2叶期3叶期蜀永2号3/53/203/314/94/17崇枇71-13/53/193/304/114/21四川群体种3/43/173/274/104/25福鼎大白茶3/23/183/213/304/7云南大叶种3/83/243/294/74/14

2.2 不同品种春梢伸育强度比较

2.2.1 春梢生长量比较 对各品种新梢的长度、展叶数、叶面积和节间长度的测定表明(表2),除展叶数外,不同品种的新梢长度、节间长度和叶面积有显著差异。蜀永2号和崇枇71-1由于是大叶种杂交后代和野生型品种后代,生长量超过其余三个品种,具明显的生长优势。云南大叶种虽为大叶种,但由于种植海拔高度影响以及原产地旱、雨季生长量的种性影响,生长受到抑制。福鼎大白茶节间最短,其原料最易塑造名优茶外型。

表2 不同茶树品种春梢生长量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pring shoot growth increment of different varieties

品种新梢长度

(cm)差异显著性节间长度

(cm)差异显著性叶面积

(cm2)差异显著性展叶数蜀永2号  11.07a AB2.67ab AB51.54a A5.1<

精选阅读

绿色食品茶叶栽培综合技术初探


(福建省农垦局 350003)福建茶区生产开发绿色食品茶叶积极性很高,目前,我省已有11个企业,15个茶叶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见下表),取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本文通过对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茶叶产品的综合考察,提出茶叶产品要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主要综合栽培管理技术。 1 建立环境条件优良的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茶叶的标准之一,就是茶园(茶叶生产基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标准,其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对大气要求茶园及其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不得有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等。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总悬浮微粒、氟的浓度必须在标准限值内。对水的要求须满足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用水的需要,茶园灌溉用水不能含有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例如汞、铅、铬、镉、酚、苯、氰等。对土壤要求茶园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茶园及其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同时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区作为绿色食品茶叶产地。 2 增强茶树抗性能力,减少污染的综合栽培技术绿色食品茶叶必须是无污染、优质、富营养的,结合我国国情又必须考虑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选用良种,提高茶树抗病虫、抗逆能力,采用科学栽培管理措施,减少茶叶产品污染是生产绿色食品茶叶的基础和手段。 2.1 培育优质壮苗 选用产量高、品质优良、芽叶粗壮、经济效益高的品种,建立高标准良种苗圃基地,培育抗逆性强的优质壮苗。 2.2 按标准建园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坡度小,水土保持、水源条件好,适应机械操作为立地条件,开垦园地要挖大壕沟,搞好茶园排灌设施,重施有机肥,建立高标准高质量新茶园。 2.3 选择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是减少病虫、提高品质的基础,如选择角质层厚和茶单宁含量高的茶树品种,其抗病虫能力强。 3 适宜的土、肥、水管理 3.1 茶园铺草 铺草可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茶树生长。茶园地面覆盖物可用绿肥茎、叶、嫩草、豆荚、农作物秸秆等,铺放厚度以10cm左右为宜。 3.2 合理施肥 茶园施肥必须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允许使用的肥料,主要有农家肥料、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料、叶面肥料等。申报AA级绿色食品的茶园禁止使用其他化学合成肥料,申报A级绿色食品的茶园可以有限度地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化肥必须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1∶1为宜,大约厩肥1000Kg加尿素20Kg。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采摘前30天进行,叶面肥料必须在采摘前20天喷施。 3.3 茶园的土壤营养管理 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土壤:要保持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生物活性和提高土壤肥力。茶园通过各项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温度)条件,促进茶树生长。如中耕除草作用,可疏松土壤,提高通透性;翻埋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熟化土壤,增厚活土层。 4 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 4.1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 茶树栽培中农业防治措施是多方面的。选用角质层厚和茶单宁含量高的抗病虫良种。通过合理密植,减少病虫发生;采取中耕除草,使茶毛虫、茶尺蠖的蛹、茶籽象甲、茶象甲幼虫、蛹都暴露于地表而死亡,又能减少病虫的寄生场所。合理施肥,氮、磷、钾的合理配比,使茶树营养平衡,增强抗病虫的能力。合理分批多次采摘,可抑制茶蚜、小绿叶蝉的发生,也可消灭部分螨类害虫。在冬季清园,将茶园中的枯枝落叶,杂草蒿秆清理出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减少来年的初侵染源,减轻病虫危害。 4.2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开发应用性诱剂 (1)以菌治虫:用细菌农药苏云金杆菌(BT乳剂、8010、青虫菌6号)等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等鳞翅目害虫,用浏阳霉素防治茶树害螨。(2)以菌治病:用各种抗菌素,如农用抗菌素——放线酮、多抗霉素、井岗霉素、制霉菌类、春雷霉素等,防治茶树病虫,取得了一定成效。(3)性诱剂防治害虫:性诱剂是一种无毒,对天敌无杀伤力,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昆虫性外激素。据报道,目前已合成了几十种昆虫性诱剂,在茶叶生产上应用的有茶小卷叶蛾性诱剂以及茶毛虫和茶尺蠖性诱剂等。(4)物理防治方法: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成虫,可用白炽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但灯光诱杀必须避开灯下益虫的高峰期。 4.3 加强茶园病虫监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1)加强病虫测报,适时开展防治。根据茶树长势好坏及采摘情况,划分类型,“查定”防治适期和对象园。应在病虫发生初期进行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加大功臣、功夫、扑虱灵、虫螨克等农药,做到适时用药和一药兼治。(2)交替轮换复配用药。轮换使用的药剂品种应尽可能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尽可能地将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和抑制昆虫几丁质形成杀虫剂及生物制剂等不同杀虫机制的品类轮换使用。通过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是延缓抗药性的最有效途径,又是兼治病虫害,增强药效,减少农药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的好办法。(3)改进喷药技术,控制用药量。福州红旗茶场研究出国家专利产品——手持电动低容量喷雾器,与常规喷雾器相比,可节约药剂50%,减少用药量、用药次数和对天敌的杀伤力,可积极推广使用类似的先进植保器械。(4)严格执行农残标准和安全间隔期。目前茶叶中最严重的农残是DDT,因此要严禁使用富含DDT成份的三氯杀螨醇,控制茶叶农残量,并需实施农药使用后的安全间隔期,让农药自然降解至一定水平后才能采茶,尤其是对药效较长的杀虫(螨)剂,如哒螨酮、扑虱灵、巴丹等。

绿色食品茶叶中栽培综合技术初探


福建茶区生产开发绿色食品茶叶积极性很高,目前,我省已有11个企业,15个茶叶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见下表),取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本文通过对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茶叶产品的综合考察,提出茶叶产品要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主要综合栽培管理技术。

1 建立环境条件优良的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茶叶的标准之一,就是茶园(茶叶生产基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标准,其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

对大气要求茶园及其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不得有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等。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总悬浮微粒、氟的浓度必须在标准限值内。

对水的要求须满足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用水的需要,茶园灌溉用水不能含有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例如汞、铅、铬、镉、酚、苯、氰等。

对土壤要求茶园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茶园及其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同时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区作为绿色食品茶叶产地。

2 增强茶树抗性能力,减少污染的综合栽培技术

绿色食品茶叶必须是无污染、优质、富营养的,结合我国国情又必须考虑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选用良种,提高茶树抗病虫、抗逆能力,采用科学栽培管理措施,减少茶叶产品污染是生产绿色食品茶叶的基础和手段。

2.1 培育优质壮苗 选用产量高、品质优良、芽叶粗壮、经济效益高的品种,建立高标准良种苗圃基地,培育抗逆性强的优质壮苗。

2.2 按标准建园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坡度小,水土保持、水源条件好,适应机械操作为立地条件,开垦园地要挖大壕沟,搞好茶园排灌设施,重施有机肥,建立高标准高质量新茶园。

2.3 选择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是减少病虫、提高品质的基础,如选择角质层厚和茶单宁含量高的茶树品种,其抗病虫能力强。

3 适宜的土、肥、水管理

3.1 茶园铺草 铺草可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茶树生长。茶园地面覆盖物可用绿肥茎、叶、嫩草、豆荚、农作物秸秆等,铺放厚度以10cm左右为宜。

3.2 合理施肥 茶园施肥必须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允许使用的肥料,主要有农家肥料、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料、叶面肥料等。申报AA级绿色食品的茶园禁止使用其他化学合成肥料,申报A级绿色食品的茶园可以有限度地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化肥必须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1∶1为宜,大约厩肥1000Kg加尿素20Kg。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采摘前30天进行,叶面肥料必须在采摘前20天喷施。

3.3 茶园的土壤营养管理 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土壤:要保持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生物活性和提高土壤肥力。茶园通过各项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温度)条件,促进茶树生长。如中耕除草作用,可疏松土壤,提高通透性;翻埋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熟化土壤,增厚活土层。

4 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

4.1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 茶树栽培中农业防治措施是多方面的。选用角质层厚和茶单宁含量高的抗病虫良种。通过合理密植,减少病虫发生;采取中耕除草,使茶毛虫、茶尺蠖的蛹、茶籽象甲、茶象甲幼虫、蛹都暴露于地表而死亡,又能减少病虫的寄生场所。合理施肥,氮、磷、钾的合理配比,使茶树营养平衡,增强抗病虫的能力。合理分批多次采摘,可抑制茶蚜、小绿叶蝉的发生,也可消灭部分螨类害虫。在冬季清园,将茶园中的枯枝落叶,杂草蒿秆清理出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减少来年的初侵染源,减轻病虫危害。

4.2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开发应用性诱剂

(1)以菌治虫:用细菌农药苏云金杆菌(BT乳剂、8010、青虫菌6号)等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等鳞翅目害虫,用浏阳霉素防治茶树害螨。

(2)以菌治病:用各种抗菌素,如农用抗菌素——放线酮、多抗霉素、井岗霉素、制霉菌类、春雷霉素等,防治茶树病虫,取得了一定成效。

(3)性诱剂防治害虫:性诱剂是一种无毒,对天敌无杀伤力,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昆虫性外激素。据报道,目前已合成了几十种昆虫性诱剂,在茶叶生产上应用的有茶小卷叶蛾性诱剂以及茶毛虫和茶尺蠖性诱剂等。

(4)物理防治方法: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成虫,可用白炽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但灯光诱杀必须避开灯下益虫的高峰期。

4.3 加强茶园病虫监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1)加强病虫测报,适时开展防治。根据茶树长势好坏及采摘情况,划分类型,“查定”防治适期和对象园。应在病虫发生初期进行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加大功臣、功夫、扑虱灵、虫螨克等农药,做到适时用药和一药兼治。

(2)交替轮换复配用药。轮换使用的药剂品种应尽可能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尽可能地将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和抑制昆虫几丁质形成杀虫剂及生物制剂等不同杀虫机制的品类轮换使用。通过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是延缓抗药性的最有效途径,又是兼治病虫害,增强药效,减少农药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的好办法。

(3)改进喷药技术,控制用药量。福州红旗茶场研究出国家专利产品——手持电动低容量喷雾器,与常规喷雾器相比,可节约药剂50%,减少用药量、用药次数和对天敌的杀伤力,可积极推广使用类似的先进植保器械。

(4)严格执行农残标准和安全间隔期。目前茶叶中最严重的农残是DDT,因此要严禁使用富含DDT成份的三氯杀螨醇,控制茶叶农残量,并需实施农药使用后的安全间隔期,让农药自然降解至一定水平后才能采茶,尤其是对药效较长的杀虫(螨)剂,如哒螨酮、扑虱灵、巴丹等。

福建茶树栽培·【茶树品种】


闽东种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茶树经过千百年来的自然驯化和人工栽培,形成丰 富的品种资源。一般可分为地方品种、引进品种与野生品种3大类。这些品种的命名,习惯 上多以原产地为名,有“坦洋菜茶”、“天山菜茶 等。

据普查,区内多处发现野生茶树。福鼎太姥山、宁德霍童小坑村、宁德虎狈姑娘坪、寿 宁平溪路后坑、屏南成溪往里村等地都生长着野生茶树的大小群体,均属于乔木或小乔木型,树高3—7十,主干直径18—25厘十,时大而长,花型亦大。往里大茶树茶叶人口味苦,亦称“苦茶”。野生茶树为茶农进行良种选育和优质茶生产提供种质资源。

50年代,开始引进云南大叶种、祁门楮叶种、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毛蟹、梅占。黄淡 大叶乌龙、本山等全国性茶树良种。

60年代各县茶农还从群体品种中选出单件运用短插培育出一批良种茶,如福鼎早逢春,霞浦四季春,宁德吴山清明茶,福安岭路大白茶,福鼎歌乐茶,柏柳乌龙茶等。80年代后,部分国营与集体茶场、茶叶专业户又引进肉桂、八仙茶等高香品种,为区内名优茶制作和多种茶类的开发生产奠定基础。1992年,大面积种植的引进品种有福云6号、福云7号、毛蟹 梅占、政和大白茶等。

坦洋莱条 原产地福安坦洋,灌木型,小中叶类,中芽种居多数。60年代曾出国移植马里共和国并试种成功。

南阳菜茶 原产地寿宁南阳,灌木型,中叶类,中芽偏迟种。系早年制作“坦洋工夫’的主要原料。

天山菜茶 原产地宁德洋中,灌木型,/J’中叶类,中迟芽种居多数,系“天山绿茶”的主要原料。

福鼎大白布 原产地福鼎点头,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绿茶、白茶、红茶,产量比福安大白茶高出两成。

福安大白茶 又名高岭大白茶,原产地福安康出上高山,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偏迟种。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

福云6号 原产地福安社口,系福建省茶科所(设福安社口)于1962年自母本福鼎大白茶与父本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第一代群体中单株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品种,为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芽种。春茶开采特早,芽梢生长整齐,但易形成对夹叶,易老化,适制绿茶。

福云7号 品种来源同福云6号,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民

相云10号 品种来源同福云6号,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抗性较强,适制绿茶。

茶树栽培技术(五)


5、地形、地势和坡向

我国现有种茶区域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平地、盆地都有茶的分布,但大多是在丘陵和山地。茶园的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几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茶园的小气候和土壤状况,对今后茶园的机械化操作,水利设施以及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全面安排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常和茶园区划、栽植方式、品种的配置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茶园除西南茶区外,分布在1000米以上的茶园不太多,大部分是在丘陵缓坡地带,如著名的“祁红”产区,海拔200-300米;乌龙茶产区、龙井茶产区的地势都不很高。

山地茶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以及空气相对湿度都会起明显的变化。据浙江天目山区和括苍山区气温的观察,每当海拔高度上升100米,气温大多降低0.5℃左右,积温减少180℃左右。山愈高,气温愈低,积温愈少。如天目山麓的临安县昌化气象站(168。5米),年平均气温15。5℃,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是4840℃;而山顶上的天目的山气象站(1496。9米),年平均气温只有8。8℃,活动积温为2523℃。降水量在各种高度也是不相同的。在2000米海拔高度下,降水量随高度上也是不相同的。在2000米海拔高度下,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而空气的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大,但达到云层所在高度时,相对湿度显著增大。因此山地上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要看山地位置及季节而定。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是有利的。但海拔过高温度降低,积温减少生长期缩短冻害严重,会使茶叶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茶树的种植高度,也并不是愈高愈好,一般选择海拔高度不超过800米,在千米以上时常有冻害发生。

由于山地茶园的坡向、坡度能影响小气候,因而也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如由于坡度和坡向不同,坡地上日照的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也不一样,这样就形成不同坡向的小气候特点。我国位于北半球,产茶区域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23.5°N)以北地区,阳光终年由南而照,所以偏南坡地(包括南坡、东南坡、西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都比平地上多。事实上凡是背风向阳的半山坡茶园,冬季气温都要比谷地、沟槽地、平川地高。这一方面是向阳半山坡茶园受光面多,避免或减轻了寒风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处于谷地,沟洼地的茶园,受冷空气下沉所出现的逆温(小于2级风情况下)和辐射霜冻的危害要比山坡茶园重得多。因此,为避免茶树受冻,必须把地形选择作为种茶的重要条件加以考滤。

北坡的太阳辐射总量比南坡或平地少得多,夏季南北坡地的差别较小,冬季差别颇为显著。东坡和西坡接受到太阳辐射量介于南坡和北坡之间,差异不大。由于方位影响太阳光辐射,所以土温也受到方位的影响。土温最低温度几乎终年都出现在北坡;日平均土温以南坡最高,北坡最低,东坡与西坡介于南北极薄的气层内,睛天差异比较明显,阴雨天差异极小。日平均气温坡向的变化规律与土温相同。

由此可见,我国主要产茶地区,阳坡(偏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及热量多,温度高,但湿度比较低,土壤较干燥,而阴坡(偏北坡)的情况正好相反。调查证明,在春季偏南坡的茶园,茶芽萌动经偏北坡早1-3天,因而春茶采摘期也相应提早;而北坡冻害比南坡重。因此从减轻冻害角度出发,亦应选择扁南坡种茶为好,这在我国江北茶区更是如此。我国南方一些产茶区,终年热量充足,南北坡都可以种茶,但一般来说阳坡茶树的生长势,春、秋季优于夏季,而阴坡茶树则夏季比春、秋季的长势为好。

此外,地形起伏对茶树的生育和冻害影响很大,在冬季晴天的条件下,由于冷空气向低洼地段汇集,谷底温度低,常引起茶树冻害。但在寒潮或冷空气南下时,坡顶迎风面的温度最低,保底的温度都相对较高,受冻的地方不是在谷底,而是在坡顶,这就是“风打山梁,霜打洼”道理,因此在冻害严重的地区,茶树应避免在坡顶和坡脚处种植;冻害中等的地区,在低洼种茶,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

坡度大小对温度变化和接受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影响。如同朝阳南坡,10°坡的直接太阳辐射量为平地的116%,20°坡为130%,30°坡为150%。坡度不同,在接爱热量方面差异也较大。但随着坡度加大,土壤含水量减少,冲刷程度则越大,对茶树不利影响也越明显。所以选择地形时,一般要求在30°坡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坡度太陡(30°坡以上),在建园时不仅区工夫,对今后茶管理也不利,不宜栽植茶树。

茶树的生育虽然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但环境条件是不断地改变的,只要这种改变不超出一定的限度,茶树的生理功能是能正常进行的,它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人类通过辛勤劳动能够改造自然,把不利种茶的自然条件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如培育抗性强的品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不良的土壤条件通过“改良土壤”,不良的气候条件通过设置挡风物,茶园铺草或丛面盖草、加强茶园管理等等,当然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是应该加强培育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茶叶增产的潜力,获得高产优质。

树栽培技术(五)


5、地形、地势和坡向

我国现有种茶区域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平地、盆地都有茶的分布,但大多是在丘陵和山地。茶园的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几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茶园的小气候和土壤状况,对今后茶园的机械化操作,水利设施以及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全面安排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常和茶园区划、栽植方式、品种的配置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茶园除西南茶区外,分布在1000米以上的茶园不太多,大部分是在丘陵缓坡地带,如著名的“祁红”产区,海拔200-300米;乌龙茶产区、龙井茶产区的地势都不很高。

山地茶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以及空气相对湿度都会起明显的变化。据浙江天目山区和括苍山区气温的观察,每当海拔高度上升100米,气温大多降低0.5℃左右,积温减少180℃左右。山愈高,气温愈低,积温愈少。如天目山麓的临安县昌化气象站(168。5米),年平均气温15。5℃,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是4840℃;而山顶上的天目的山气象站(1496。9米),年平均气温只有8。8℃,活动积温为2523℃。降水量在各种高度也是不相同的。在2000米海拔高度下,降水量随高度上也是不相同的。在2000米海拔高度下,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而空气的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大,但达到云层所在高度时,相对湿度显著增大。因此山地上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要看山地位置及季节而定。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是有利的。但海拔过高温度降低,积温减少生长期缩短冻害严重,会使茶叶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茶树的种植高度,也并不是愈高愈好,一般选择海拔高度不超过800米,在千米以上时常有冻害发生。

由于山地茶园的坡向、坡度能影响小气候,因而也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如由于坡度和坡向不同,坡地上日照的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也不一样,这样就形成不同坡向的小气候特点。我国位于北半球,产茶区域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23.5°N)以北地区,阳光终年由南而照,所以偏南坡地(包括南坡、东南坡、西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都比平地上多。事实上凡是背风向阳的半山坡茶园,冬季气温都要比谷地、沟槽地、平川地高。这一方面是向阳半山坡茶园受光面多,避免或减轻了寒风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处于谷地,沟洼地的茶园,受冷空气下沉所出现的逆温(小于2级风情况下)和辐射霜冻的危害要比山坡茶园重得多。因此,为避免茶树受冻,必须把地形选择作为种茶的重要条件加以考滤。

北坡的太阳辐射总量比南坡或平地少得多,夏季南北坡地的差别较小,冬季差别颇为显著。东坡和西坡接受到太阳辐射量介于南坡和北坡之间,差异不大。由于方位影响太阳光辐射,所以土温也受到方位的影响。土温最低温度几乎终年都出现在北坡;日平均土温以南坡最高,北坡最低,东坡与西坡介于南北极薄的气层内,睛天差异比较明显,阴雨天差异极小。日平均气温坡向的变化规律与土温相同。

由此可见,我国主要产茶地区,阳坡(偏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及热量多,温度高,但湿度比较低,土壤较干燥,而阴坡(偏北坡)的情况正好相反。调查证明,在春季偏南坡的茶园,茶芽萌动经偏北坡早1-3天,因而春茶采摘期也相应提早;而北坡冻害比南坡重。因此从减轻冻害角度出发,亦应选择扁南坡种茶为好,这在我国江北茶区更是如此。我国南方一些产茶区,终年热量充足,南北坡都可以种茶,但一般来说阳坡茶树的生长势,春、秋季优于夏季,而阴坡茶树则夏季比春、秋季的长势为好。

此外,地形起伏对茶树的生育和冻害影响很大,在冬季晴天的条件下,由于冷空气向低洼地段汇集,谷底温度低,常引起茶树冻害。但在寒潮或冷空气南下时,坡顶迎风面的温度最低,保底的温度都相对较高,受冻的地方不是在谷底,而是在坡顶,这就是“风打山梁,霜打洼”道理,因此在冻害严重的地区,茶树应避免在坡顶和坡脚处种植;冻害中等的地区,在低洼种茶,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

坡度大小对温度变化和接受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影响。如同朝阳南坡,10°坡的直接太阳辐射量为平地的116%,20°坡为130%,30°坡为150%。坡度不同,在接爱热量方面差异也较大。但随着坡度加大,土壤含水量减少,冲刷程度则越大,对茶树不利影响也越明显。所以选择地形时,一般要求在30°坡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坡度太陡(30°坡以上),在建园时不仅区工夫,对今后茶管理也不利,不宜栽植茶树。

茶树的生育虽然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但环境条件是不断地改变的,只要这种改变不超出一定的限度,茶树的生理功能是能正常进行的,它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人类通过

稀有茶树品种紫娟栽培


紫娟产品介绍

“紫娟”是一个茶树新品种的名称。紫娟因具有紫芽、紫嫩叶、紫嫩茎和紫花蕾等植物学特征,并且所制烘青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故取名为“紫娟”。该品种属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并非所有的紫芽茶都可以称为“紫娟”,紫娟茶树是众多紫芽茶群体中的一种优异型单株,是经人工选育研究形成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11月28日已被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品种权号为20050031,品种权人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据云南省农业科院茶叶研究所检测报道,紫娟春茶一芽二叶蒸青样中约含茶多酚35.5%、氨基酸3.5%,水浸出物44.6%;夏茶红碎茶样中约含茶黄素0.91%、茶红素6.99%、茶褐素5.86%。适制绿茶和普洱茶。制烘青绿茶,条索紧细颖长,色泽紫黑色,具油光,茶汤浅紫色,清香独特,滋味醇鲜而奇特。制普洱茶,品质优异。在家猫实验中证明,紫娟茶汤具有较强的降血压功效,降压幅度为35.5%。紫娟茶以其特征奇异和保健功效显著,有望成为人类保健饮品中的奇葩之一。目前,紫娟茶产品供不应求,在高消费领域有走俏趋势,市场前景看好。

紫娟栽培

云南南部和西部最低温度-3℃以上茶区均适合栽种紫娟茶树。该品种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较强。移栽成活率高,但熟地栽培适应性差。耐肥力强,产量中等偏低,10足龄茶树亩产干茶(一芽二、三叶)可达103.3㎏。育苗移栽必须深挖种植沟,施足基肥,适宜采用双行单株方式种植,每667㎡栽苗2500~3200株。

1985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200多亩栽有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园中发现一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由其鲜叶加工而成的烘青绿茶,干茶色泽为紫色,汤色亦为紫色,香气纯正,滋味浓强。因该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烘青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特取名为“紫娟”。

1.植物学特征特性

紫娟茶树属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部位较高,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上斜着生,叶长11.0~13.0cm,叶宽3.4~3.6cm,柳叶形,叶尖尖,叶色紫色,叶柄呈紫红色,叶片较硬,叶脉平均为9~11对,叶面平滑,叶缘平整,锯齿浅、钝、稀。花冠直径4.10cm×3.44cm,花瓣5~6瓣,色泽白含绿,质地软;花萼5片,直径0.45cm,花梗长0.89cm,花萼和花梗色泽呈浅紫色;花瓣、花萼和花梗都无茸毛;花柱长1.25cm,3裂,裂位多为1/3;子房茸毛多,雌雄蕊等高,雄蕊约240枚,基部连生。10月上旬为盛花期,结实率低。茶果呈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色泽微紫,平均厚度0.71mm,果实2~3室,果径1.96cm×1.77cm,种子椭圆形或半球形。

2.新梢生物学特征

紫娟茶树春芽萌发期在2月下旬,3月下旬~4月上旬为一芽三叶盛期。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芽叶紫色,较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为115g。扦插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适宜大叶种地区栽种,栽培方法同云南大叶种。该茶树品种产量中等,据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试验,该所实验地6~10足龄茶树平均亩产干茶103.3kg。

3.制茶品质分析

据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生化室分析,由紫娟茶树品种春茶一芽二叶所制蒸青样中茶多酚含量为35.52%,氨基酸3.49%,水浸出物44.58%;夏季红碎茶中茶黄素含量为0.91%,茶红素6.99%,茶褐素5.86%,感官鉴定浓强度得分为34.7分,鲜爽度得分为37.6分。

4.降压疗效

1991年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林咏月等人用体重2.5~3.5kg的家猫进行多次降压实验,结果表明,紫娟绿茶降压幅度为35.53%,优于云南大叶种绿茶(29.04%)。

目前,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开发出紫娟降压保健茶的基础上,正加大紫娟茶树品种的繁殖,并期望在减肥、降血糖等方面加以开发、利用。

北方茶区无系茶苗栽培技术


茶树无性系良种具有性状一致、萌芽整齐、品质优良、不易退化等优点,是制作名优茶的首选品种。近年来,我国各产茶区都十分重视茶树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位于我国茶树栽培北限的临沂茶区来说,由于所处地理纬度较高,冬季气温偏低,无性系茶苗种植一直是项空白。为弥补空白,促进临沂茶叶生产的发展,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中心从1995年起,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临沂茶区无性系茶苗种植技术研究攻关课题,经过4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无性系茶苗栽植技术,现介绍如下,以供我国其他北方茶区参考。

1.园地选择

根据自然条件,临沂茶区的无性系茶园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半山坡,所选坡地的土层和半风化土层深度需达1m以上,并具有较好的水源,可供茶园灌溉。同时,所选地块的土壤pH值应为4.5~6.5。

2.茶园整地

茶园整地是影响建园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在整地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于15°以内的平缓坡地茶园,应全面深翻80~100cm,同时分层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4000kg、磷肥60~80kg;15~25°的坡地茶园,应先修建梯田,再进行深翻施肥。深翻完成后,要沿茶园的主支道及生产道修筑纵横交错的排灌沟渠,以使茶园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

3.品种选择与茶苗运输

临沂茶区冬季气温偏低,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引进一些抗寒性强的茶树无性系良种,如龙井43、浙农113、福鼎大毫、白毫早、舒茶早等。由于茶苗都从外地调入,在运苗时,应在到达供苗地的前一天事先通知供苗方,并要求对苗圃地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以保证起苗时能带起较多的泥土。起苗后,每100株扎成一捆,根部用湿草包好。装车后,须用蓬布封严,并立即起运,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4.茶苗栽植

临沂茶区茶苗栽植时间一般在3月初,按适密适矮的栽培要求,栽植规格为120cm×30cm×30cm。栽苗前按栽植规格开宽30cm、深40cm的种植沟,每穴栽植3株茶苗。栽时扶直茶苗培上较多量土后,将茶苗轻轻上提,以使根系自然舒展,然后再用土覆紧,浇足水。栽好的茶苗泥门应低于地表面10cm左右,茶苗下半部座落在沟内,待1~2年,随茶苗长高,结合锄草施肥将沟填平。这种栽植方法可大大减轻早春冻害与干旱对茶苗的影响,做到全苗壮苗。

5.苗期管理

茶苗定植后,如遇连续晴天,应每隔7~8天浇一次水,待土壤稍干,随即进行一遍浅锄,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当茶苗长到2龄后,茶园浇水应与每季的追肥结合起来进行,一般2龄茶园年施纯氮8~10kg/亩,3龄茶园年施纯氮10~15kg/亩,4龄茶园年施纯氮15~20kg/亩,分春夏秋三季施入,其中春、夏季均施总量的40%,秋季施20%。因新植茶园行间空隙大,春夏季易滋生杂草,会妨碍茶苗正常生长,所以必须用人工及时拔除。另外,在移栽后第2年的4月中旬,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应在离地15cm处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到第3年春天,在第1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修剪。第4年春天,再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cm修剪。这样,当年夏秋季茶树高度一般可达50cm以上。此后便可适当采摘,茶园逐步进入投产阶段。

6.越冬防护

为提高茶苗的越冬抗寒能力,在立冬前后应浇足一遍越冬水,并在土壤稍干时立即在茶苗基部进行第1次培土,培土高度为茶苗高度的二分之一。大雪前后,需进行第2次培土,培土高度以茶苗仅露3~4片叶为宜。培土结束后,在茶行北侧,再用玉米秸或稻草编成的草垫子搭建防风屏障,要求搭建的防风屏障呈60°倾斜,前不压茶苗,后不遮茶蓬。翌年春天及时撤除防风屏障,并退土复原。从建园起,此种越冬防护措施要连续施行3~4年。

茶源初探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形成,与作为饮品的茶(有直接的关系。但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只是茶文化的媒介和载体。茶文化既有其独立和完整的体系,也有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相通的内涵。其体系和内涵的形成,则与茶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有直接的关系。

茶文化,追根溯源要从茶叶说起,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神农说、商周说、西汉说、三国说。

五千多年前,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

三千多年前,西周武王时期,茶叶已经是西南进贡周朝的贡品。

春秋前期,茶叶作为药用和祭品。春秋至两汉初期,茶叶作为食物。汉末以后,茶成为宫廷饮料。唐代起饮茶已普及并兴起茶道。宋代,茶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清末后由于战乱,茶道走向衰落。改革开放后,茶道渐渐复兴。

也就是说,茶叶是神农尝百草时候发现的。茶,源自中国。中国人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但,直到1824年,一位入侵印度的英军少校Bruce在中印边界的阿萨姆省的萨地亚地区发现了一株13.1米高的野生茶树。1833年,Bruce的兄弟又在锡比萨加发现了成片的野生茶树。

此后100多年,关于茶的起源便开始了无休止的争论,出现了所谓的“印度说、二源说、多源说、中国说、无名高地说”。

茶叶不是起源于中国?

第一个系统批驳这一论调的是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1922年,他在《茶树原产地考》一文,详细列举了许多极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了茶的起源就在中国。

在落后的旧中国,当我们还在被动挨打的时候,吴觉农能有这种勇气,实属不易。

我们今天看来,这些不实之说实在荒谬。

史料据证,在印度发现野生茶树前,印度人还不知道怎么种茶、怎么饮茶呢!直到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那会儿,他们连自己都不知道,印度居然有野生茶树。

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大多数研究者对茶叶的起源已达成共识: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人们的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逐渐普及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茶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某种程度上也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需要每一位华夏儿女不断专研和传承。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4300.html

上一篇:铁观音茶叶鉴别 追新教你认识安溪茶叶

下一篇:茶话世界杯·宛若普洱茶的德国国家足球队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