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喝了这么多年茶,其实你连茶巾都没叠对

2020-12-07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喝了这么多年茶,其实你连茶巾都没叠对”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巾又称为茶布,用麻、棉等纤维制造,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公道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的茶水。

平时冲泡工夫茶时,茶具置于茶盘中,倒茶时如不擦干壶底,沾着的水就难免会顺着一直流到壶嘴再滴入杯中。就算是干泡台,倒茶时壶嘴亦会有流下的水,不加擦拭,便会影响桌面整洁,残水累积后,也可能会附于茶具底部,随着倒茶的动作,流入杯中。

所以一般在出汤前后,斟茶前后,我们都需要将拿起的茶具底部在茶巾上轻蘸一下。这样就防止了杂水进入杯中,不会使饮茶人产生不洁之感,也会使客人觉得更受尊重。

在冲泡结束后,茶巾也用来清洁整个茶盘或茶台,擦干水渍,再清洗和晾干。正式的茶艺表演中,有时会将这一步清洁茶台也算作是重要的收尾,要求茶台干净,茶具归位整齐。

再者,紫砂壶的日常护理中,也是少不了茶巾,茶叶旦一般会另外准备一块来专用。用于平常的冲泡过程的辅助,和清洁后拭净壶表的水珠,晾干壶身时也搁置其上。

其实,单手掌控不好茶壶或者盖碗,或者是臂力不足时,也有人会将另一手握着叠好的茶巾轻抵在底部拖着。如此,也是尽力保证冲泡无误,动作也显得较为优雅。

说了许多茶巾的用途,也许有很多茶友早早就知道,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儿,会用又是一回事儿。茶叶旦见过很多茶友在泡茶时,茶巾都是全部摊开来,铺在一边,要用了,就在上面沾一沾。更有随意的,茶巾以凌乱自然的状态,就堆在手边。

茶巾,是整个冲泡过程中的重要用具,若是能叠得仔仔细细地放在一旁,更显得冲泡过程的精致仔细。茶艺表演中,茶巾的折叠是有专门的教学的,今天,跟大家分享几种常用的折叠方法。

很多茶友都喜欢上图这样的简便折法,即两次对折即可。

像叠被子的第一步一样,以平行的两条折线,将茶巾分成三部分,两边向内折入。完毕后,将不漏出茶巾边缘的一面朝下,置于冲泡者身前即可,也是一种十分简单的折法。

可若是要将茶巾拿起来,擦拭茶具底部的话,上面两种折法明显都不太适用,我们需要将茶巾叠成更小巧的样子。下面小编就讲讲茶艺中经常用到的茶巾折法。

若是茶巾不大,我们可以将第二种折法中,像叠被子的第一步一样,叠成一长条的茶巾,再次分为三等份向内折即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摆放时,需要将没有缝隙的完整一面朝向客人,另一面朝向自己。

若是茶巾偏大,用上面这种三折法折好后,茶巾还是比较大,不方便取用,我们可以尝试四折。先将茶巾分为四部分,把最两边的1/4部分向内折,再横向将其分为四部分往内折,也是类似于叠被子的方法。

所谓技多不压身,上面几种折叠方法大家都可以掌握好,适应不同的情境。一场完整的茶艺表演,或是精巧雅致的冲泡,细节的部分也是完全不能忽略的,茶友们可不要小看了小小茶巾哦。

茶经网扩展阅读

茶历史 | 原来在古代“茶官”这么多


茶马司,简称茶司,官署名,宋以后专掌茶马贸易的机构。宋代始置,初为茶场司与买马司合称。熙宁七年(1074)始置官管理成都收买茶货,以供秦凤熙河路买马之费,遂置茶场司,元丰四年合二司为一。庆元六年以提举茶事兼理马政,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嘉泰三年复分二司。凡市马于边区则以茶交易,置都大提举及主管、同主管官,许其自置僚属。明初沿置于秦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天水)、雅州(今四川雅安),管理同少数民族地区茶马交易。设司令、司丞领其事。

1

易马赏番

明洪武十五年改令,以河州兼管。三十年曾改秦州为永宁(今四川叙永)茶马司,后复旧。清代于陕西、甘肃、云南等地设置茶马大使,掌茶马交易事宜。茶马司主要职能为易马赏番,定期招番互市,严禁通番私易,将每年以茶易马数造册上报朝廷,并把所市马依例分于边卫骑操或苑马寺牧养。《明会典茶课》:明制茶课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察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

2

茶盐司

茶盐司,简称提举茶盐司、茶盐司,别称仓司、庚司、庚台,宋代官署名。主管常平及茶盐事务,与转运司、提刑司、经略司并称监司,为路级机构。崇宁元年以后茶、盐管理机构分合无常,南宋绍兴十五年正式定名。基本职能为掌茶盐之利,以充国库;主钞引之法,据其实绩考核、赏罚茶官;纠劾各种违法行为及考核、奏劾、荐举州县地方官员等。其属官有勾当公事,一般每路置一员,十州军以上的路则差二员,于文臣通判、幕职内选差。

3

高昂茶利

南宋时,勾当公事一般二员,分主常平、茶盐事,因而又分称常平干和茶盐干。茶盐司还设主管文字一员,都吏、书吏等,还有职级、手分、人吏、贴司、军曲等吏员,人员一般在一二十人。该司建立五年间年,茶利高达一千万缗,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茶叶过期喝了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过期的茶叶渗透霉菌毒素,假如喝变质茶叶,会呈现腹泻吐逆的症状,过量饮用逾期茶叶会呈现中毒。

喝过期茶叶有什么危害

1、假如生涯不恰当,茶叶会发霉、变质,发霉可能变质的茶叶,渗透出霉菌毒素,假如喝变质的茶叶,会呈现腹泻、吐逆等症状。

2、逾期可能变质的茶叶,内里含有营养物质很少,口感、汤色会产生变革,假如过量饮用逾期茶叶能会呈现中毒的环境,会造成突发性疾病。

3、假如逾期的茶叶是口感、汤色变差,逾期的茶叶很轻易与氛围产生回响,短时刻内会发生微生物,会有大量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可能神经体系等会有影响的。

4、茶叶过期往后会变得潮湿,霉菌滋生,喝逾期的茶叶,茶叶含有的营养元素是很少,是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增多。

如何分辨茶叶是否逾期

看包装

凡是茶叶的包装上城市注明保质期是多久,可是普洱茶除外,许多普洱茶的外包装上都不会标明保质期是多久,只是声名怎样存储,茶叶包装上没有标明保质期的,要问清晰商家。

没有包装的散茶可能廉价茶可以这样辨别

1、品尝滋味,茶汤的浓度、收敛性,鲜爽水平,味道有没有变味。

2、调查茶叶是不是发霉,有非常味道。

3、看汤色,譬喻看看绿茶汤色有没有变红,变暗了。

爱茶,要爱的名副其实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爱茶,要爱的名副其实》,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里开茶叶店有十几年了,即便如此,对于茶叶我也只是一知半解,除了泡茶手法比较娴熟外,好像就说不上其他的茶叶专业知识,虽然我也爱茶,不过对于茶的知识、内涵来说,我只能算是“水货”。

即使,我是“水货”也没有熄灭我对茶的热爱。或许有点从小耳濡目染,少量的茶叶辨别,我还是有点懂的。不过看别人侃侃而谈有关于茶叶的字眼,我是羡慕的,毕竟这些本也是我需要具备的,不然跟别人说我家是卖茶,都没有说服力。为了不那么丢家里茶叶店的脸面,最近时常在补充茶叶知识、茶史和茶文化。除了从网上获得一些经验谈之外,还会从书里摄取茶叶专业知识,比如《安溪铁观音:一棵伟大植物的传奇》、《茗记》。

每次看到茶艺表演,我总觉得我的眼睛是放光的,因为我觉得茶艺是很优雅、很有气质的一项表演。朋友是县里茶艺队的,每次去她家里泡茶,看到她那泡茶的姿势那么专业和优美,总觉得她整个人都在发光。曾经我有想学的,不过碍于学业就放弃了,现在多少觉得可惜。不过即便不懂,看别人表演也是一种享受。茶艺就没办法像茶叶知识可以从书上网上学了,倒不是自己学习能力,只是觉得有些泡茶的习惯很难改变。

为了能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爱茶人,也为了让自己对得起家里十几年的茶叶之家,我会更努力学习有关于茶叶的所有方面。茶叶知识也好,茶艺茶道也罢,说是为了自己,也算是充实自己。毕竟古人说了,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关于本文《爱茶,要爱的名副其实》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你对韩国茶道知多少?


要说韩国最受欢迎的饮品是什么?相信大家会毫无疑问的答道是茶。韩国的茶道仪式早先是在1000多年前的韩国举行。现今韩国茶道仍被佛教僧侣及普通人当做是特殊场合的仪式!

韩国茶道仪式

韩国的茶道仪式与日本和中国的茶道仪式相似,但它们并不像日本的茶道仪式那样正式。韩国佛教徒僧侣花了很多时间冥想 - 思考他们的宗教和生活。他们用茶道帮助他们冥想。

普通人也认为茶道仪式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精神场合。他们说,茶是一种健康,愉快和刺激的饮料,充满了良好的品质。它可以减少孤独感,使你的心脏平静;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安慰。

韩国大多数城市都有茶室,甚至在韩国的小城镇也有,朋友们可以聚在一起喝茶。

今天许多韩国人仍然在重要场合举行茶道仪式,包括特殊的生日和纪念日。

韩国茶礼

从1392年至1910年,在韩国的宫殿定期举行茶道仪式。“Day Tea Rite”是一个常见的日间仪式,但“特别茶道仪式”专门用于特定场合,包括皇室婚礼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访问。

然而,有一个茶道,没有邀请国王。这是女王茶道。唯一的男嘉宾是皇太子,女王的长子。其他客人是女王的朋友,家人和女王的仆人。

对于韩国茶道,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此已经是胸有成竹了吧!想要了解更多茶资讯,不妨关注小编,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

其实,懂不懂茶不重要


喝茶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懂不懂茶其实真的不重要,每天喝茶才重要!

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那么重要。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茶。喝茶是享受,本着享受和放松的心态去喝茶,暂时不必想着去弄懂它,反而会越喝越懂。要是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不懂,对茶有隔阂感,岂不是越来越不懂?

你或许认为,那些每天和茶打交道的人,或者那些一开口就很专业的人,肯定很懂茶。即便天天和茶打交道,也所知有限。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绿茶的清新,红茶的馥郁,花茶的芬芳,黑茶的醇厚。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水温,甚至每一次的冲泡,都会给你不一样的味道。

懂茶?不懂茶?有那么重要么?

其实懂不懂茶,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光,不失为人生之乐事。都说,茶可清心,那么喝茶时,把身份放一边,把虚荣放一边,把贪欲放一边

茶,承载不了那么多。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得惬意时光。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茶道这样理解你明白吗?


想了解《对茶道这样理解你明白吗?》知识吗,丰富的《对茶道这样理解你明白吗?》内容等你来看!

茶道是指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

茶道起源于中国。早在唐代,我国就出现了茶道一词,但由于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影响,中国人不轻言道。在20世纪80年代前,茶道一词在我国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且“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为其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其内涵并无明确的界定,有时是指煮茶之道和饮茶之道,有时也指饮茶过程中所领悟之道。茶道传播到日本,被发挥到极致,但在日本,茶道的概念同样也不大确定,有时它指“具有深远的哲理”的精神层面,如归纳为“和、敬、清、寂”四规,有时又指具体的操作方法,如“煎茶道”“末茶道”等,这里的茶道就是指泡茶方法等技术层面。

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阐释茶道即是理解和把握茶文化。茶道的文化核心是“和”。在古人看来,饮茶不象烹肉炒菜、熬粥煮饭那样,为生存而食,而是通过茶、器具和艺术,把物性与人性有机融合。”饮茶既是一个物质过程,更是一个艺术体现、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通过茶事活动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实现和谐安乐之道。这与中国传统哲学倡导的“和谐”思想相吻合。

茶道是“和”的过程。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陆羽对此曾作专门的阐述: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茶经》),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具体而言,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中国茶道特别是茶文化流传千古名扬海外,人所共知。

茶道是以饮茶艺术为形,体现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过程的修道、行道方式。“茶道”以茶为媒,人们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通过饮茶,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

本文《对茶道这样理解你明白吗?》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3000多年前,中国人如何开启茶生活?


近些年,起劲吆喝“某茶能治某病”的首推茶商,其次是一些被诱导的茶客,而对茶的功效宣传得最响的是“某茶能减肥”“某茶能降三高”。一些人举起茶杯希望喝到的不是茶,而是具备神奇功能的药。

我们用历史考证的方法追根溯源,看看古人何时开始利用茶叶、如何利用茶叶。纵观3000多年的茶叶种植、利用史,我们把茶叶还原成它本来的样子。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古代中国南部的广袤大地上,茶树种植十分普遍。古人取茶叶为饮料,传说始于黄帝时代。那是一段无文字记录的历史,千年流传下来的事只能被称为“传说”。

何时有茶树这个物种?人类何时开始饮茶?何时开始种茶?其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树最初是一个自然物种,存在于山野中,经历几千万年,生活在其间的人类才有机会逐渐发现和利用茶,开始进行人工栽培。人类的用茶经验,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又隔了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若论文字证据,人们讲茶叶起源引用最多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一句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是一本汉代中药学著作,书中记载“荼”(读作t)即为“茶”,唐代以前无“茶”字,常以“荼”代之。

今天,人们对上面这段话有太多误解。误解一:神农尝百草,因此神农是中药之祖。误解二:神农一天食毒七十二种,用茶才解了毒。这些半生不熟的解读,实在误导了不少人,这种误解让人们对茶寄予了太多的期待。

正解如下:(一)神农是否真有其人,无考古证据,现在我们只是把他看作发现中药的代表人物。(二)从这句话中,能够推出的确定事实是,人们认识中药,是从“口尝”这种方式开始的,历史上有无数先人口尝药物、以身试药,以此为基础才有今天的中药学知识体系。(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先生认为,神农时代饮茶,只能算是一种推测,这里提到以茶解毒,表明茶叶有可能最早是作为药物进入人类饮食生活的。

因此,可用两个数字总结茶之起源:(1)根据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2)根据文献证据,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3)从那时开始,人们以茶为饮、以茶为食、以茶入药。

一千多年前,茶与禅就发生了关系


一千多年前,茶与禅就发生了关系,宋代苏轼的茶联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明代陆容《送茶僧》诗中云:“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韵满袈裟。”可见,禅与茶在有形无形之间融合成一体而有禅茶的出现。

茶与禅本来是完全不同领域的东西,茶有随时随地味,饮茶如果只是为了解渴,那么茶味就只是一种感官的享受,属于物质性的了。禅有随缘随喜法,如果只是为了入定,那么人生也太无趣、无聊了,人类社会还能进步吗?禅味只能得到精神的满足,是属于精神性的。而今,谈茶、喝茶、品茶都要说到禅,茶与禅经常被相提并论,而且说是“茶禅一味”。那么,茶禅为什么要一味?为什么会一味?真的是一味吗?茶禅一味究竟是什么味呢?

第一味:“苦甘”之味

人有四大苦,生老病死,还有小苦、小小苦,岂止八万四千个苦。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的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茶性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茶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让禅家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禅的人,在品茶时,品味人生,使人生回甘味,参禅的目的,要参破“苦”的意义,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体会到先苦后甘的意义,求得对“苦”的解脱。禅茶的第一味,就是苦甘之味。

第二味:“调和”之味

茶的元素加入禅的元素,茶就变成禅茶。茶一旦成了禅茶,就有茶和禅两种元素。凡喝这茶的人会接受这两种元素,享受茶的解渴,也享受禅的满足。茶与禅调和,禅还是禅,茶还是茶。不同的是,茶与禅一旦调和,便构成一个实体、一种饮品,让我们享受到柔和、圆融的抒情意识,也让我们享受明快愉悦的感受。人人若内心有爱,就可以调和一切,享受禅茶一味的调和之味。

第三味:“清净”之味

静是修持者的最初步,静的目的在“宁静以致远”,定、静、安、虑、得,太多的事物需要在静中求取真解。要达到“静”,首先需要“清”、需要“净”,清净是建筑“静”的基础,没有清净就无法静。

从字面来看“静”就很清楚了,静是青与争之组合,青者清也;争者净也。清什么?什么不清?争什么?什么不争?人有太多需要去清的事物,也有太多弄不清的事物。人也有经常不争的事物,也有经常需要去争的事物。那该清的清,不该争的不争。由此,也就没有不清的,没有不净的,自然就静了。品茶讲究静,就是为了品出清净味,清净味必须先要有“静”,静的时候品茶,必能品出茶的清净之味。

第四味:“高雅”之味

凡是正确,合乎规范就是“雅”;情趣高尚、超凡脱俗、意趣深远、正而不邪是“雅”。富贵不矜、贫贱不卑、出淤泥不染、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是谓“高雅”。“雅”对中国茶文化影响很深,品茶谈心是雅事,茶人啜客为雅士。

品茶时的感官体味,与人的感觉直接接触,同时引发感觉之外的领悟。茶的意境在于雅,禅的精神在于悟,茶承禅意,禅存茶中,把茶的内在体验用语言和艺术表现出来就是“雅”,而“雅”所蕴含的茶的无限“真谛”需要“吃茶去”。禅茶的“高雅”之味,需要茶的雅与对禅的领悟相结合,才能体验到禅茶的高雅之味。

静默率真是禅的精神之一,茶质朴清幽的性质也在品茶的过程中进行。茶是禅的活用。品茶要求简单来体现禅的意境,并不需要多余的语言,人们只是专注于体会茶的味外之味,禅的精神也在于此。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3937.html

上一篇:中国式以茶会客,敬茶之道

下一篇:日本茶道礼仪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