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个历史并不悠久的移民国家,民众的生活习俗往往带有原住国的印记。美国人绝大多数是从欧洲移民的,因而他们的饮茶习俗也与欧洲人相去不远。欧洲人喜欢饮红茶,美国人也是如此。只是近些年来随着绿茶的保健功能受到重视,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美国人掀起了绿茶热。不过他们不是像中国人那样饮用绿热茶,而是演变为饮用冰冷的绿茶。这或许与美国的生活节奏快有关,但也不排除美国人爱吃冷食的因素。
美国人饮用冰茶也受到欧洲人的影响,他们的冰茶分为清饮和调饮两种。不管是清饮还是调饮,饮用的绿茶都是经过沸水冲泡的,他们饮用时都是等绿茶汤冷却之后再饮用,冷却的方法,有的是在茶汤里投入冰块,使其变凉;有的是将绿茶放进冰柜里让茶冷却。总之,不喝热茶。近年来有一种经过加工的速溶茶,喝起来更为方便,很适合美国人的生活节奏。为适应这种生活节奏,美国商家就生产出预先瓶装或罐装的绿冰茶、速溶茶。这种饮茶方式属于清饮。而调饮则是在饮用冰茶时,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在冰茶里加上白糖、柠檬或者别的果汁。这种调饮的冰茶,将茶的醇香与水果的甜香融合在一起,喝起来很方便。比起饮用清饮,在解渴之外,还能增加口味和多种营养。
美国人在喝鸡尾酒时,还喜欢在鸡尾酒里加上适量的烹煎好的浓酽红茶汤,就成了鸡尾茶酒。这种酒除了具有鸡尾酒的味道之外,还多了红茶的浓酽醇香,有助于解除疲劳,兴奋神经,很受年轻人的喜欢。
大观茶论之茶论
原文
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类下一。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
①,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时岁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间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
②,尤团凤饼
③,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
④,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且物之兴废;固自有时,然亦系平时之汗隆
⑤。时或遑遽,人怀劳悴,则向所谓常须而日用,犹且汲汲营求,惟恐不获,饮茶何暇议哉!世既累洽
⑥,人恬物熙。则常须而日用者,固久厌饫狼籍,而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情尚也。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自知为利害者,叙本末列于二十篇,号曰茶论。
注释
①丝枲之干寒:枲,音xi1,麻。《玉篇〉:“麻,有籽曰苴,无籽曰枲。”
②岁修建溪之贡:建溪,原为河名,其源在浙江,流入福瓯县境内。所产的茶气味香美,唐代即为贡品。宋初,朝廷更派专使在此焙制茶叶进贡。③龙团凤饼:茶名,为福建北苑精制的“贡茶”。
④垂拱密勿:垂拱,垂衣拱手,古时形容太平无事,可无为而治。密勿,勤劳谨慎。颜师古〈五经定本〉注:“密勿,犹黾勉从事也”。
⑤时之汗窿:汗隆,即隆污,指世道之盛衰或政治的兴替。
⑥世既累洽:累洽,世代相承太平无事。
我们经常感叹韩剧里的老中青三辈女人都拥有曼妙的身姿,其实这跟她们全民提倡美丽有关,一旦受到重视,那么整体水平也就相应提高。本来是源自中医的韩国医术,用于中医药减肥也大受好评,其中的代表人物金昭亨所提倡的草药减肥茶方法很受当地好评。针对不同的肥胖类型,她还开出不同的处方。
芍药茶--祛淤血
有些女性经常感觉手脚冰冷,其实是因为她们的血液循环不流畅,因此提倡饮用芍药茶以促进血液循环,将体内各处积聚的淤血排出体外。做法很简单,将15克野生晒干的芍药跟400毫升水一起煮,待剩下一半分量时,再放入生姜、枣和蜂蜜就可以。
薏米绿茶--消水毒
当滞留体内的水分变成毒素时,就很容易诱发浮肿,这时应该多饮用能令身体变暖、排出身体多余水分的花草茶。薏米绿茶能祛除体内湿气,为身体排毒,是不错的选择。先将100克薏米、200克左右的绿豆和600-800毫升的水一起煮,至水剩下一半时,加入绿茶,继续加热一分钟就可以熄火,记得每天要喝三次。
半夏茯苓茶--化痰滞
半夏和茯苓都痰滞有助于祛除痰滞和消化不良等现象,因此对于新陈代谢不畅,消化不良及头疼等慢性疲劳引起的毛病,有一定的疗效。只需要6克半夏、4克茯苓,加上500毫升水一起煮10分钟左右,喝的时候还可以加少许蜂蜜。但半夏辛散温燥,服用者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而伏苓就平民化很多,我们常接触的茯苓膏、四神汤都以它来做原料,茯苓补脾又利尿,还有降血糖、镇静、补气等效果,有些人习惯长期食用。
我们总在讲茶道,那么到底茶道有哪些内容?有哪些值得我们反复品尝的滋味?
首先是尊人之道,天地人,合为三才,这在饮茶时的茶具命名上有体现,比如杯托为“地”,杯盖为“天”,而杯子是“人”,天大地大,都比不上人大,尊人便是尊心,以人为本,才能逍遥天地。饮茶时将杯托、杯盖、杯子,一同托起饮茶,名为“三才合一”,既天人合一。天人相谐,奥妙无穷。
第二是贵生之道。道家文化讲求的是贵生、养生、乐生,而饮茶人多讲“茶之功”,讲求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之功,通过饮茶保健身体,增长对天地万物的感知,增长特定意义的内力。道家更喜茶,将茶视为天地所赐琼浆玉露,饮茶后不嗜睡,更能体悟天道。
第三是坐忘之道。要求在饮茶的时候做到“一尘不染,一妄不存”,至虚极,守静笃。坐忘是茶之“四谛”之一,心境安然,不染杂念,静极而生慧,物我两忘,真正融入天地,体会自然,进而逍遥。
第四是无我之道。所谓无我,非是在肉体上否认自己的存在,而是精神上消除与自然的隔阂,开阔胸怀,包容万物,物我一体,浑然不分,如此才得安然。
第五是归真之道。饮茶人多将茶视为南方之嘉木,培育茶叶过程中,不管是种茶、采摘、制茶,都需要遵循自然之道,自然生发,其香也自然,将自然归于心性,便是归真,有此念,内心才会得到真正的平静。
茶宴,亦称茶会,兴于唐,盛于宋,而其最早见诸史料,大约在南北朝时期。
公元454年,山谦之在《吴兴记》里写到,每岁吴兴、毘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这可能是史料里出现最早的茶宴一词。茶至唐代,日渐风行,加之有提神、消食、明目、祛邪等医疗保健功效,茶成了最为珍贵的饮料,所以,用茶宴请亲朋好友也就成了社会风尚之一种。当然,这只是上层权贵阶层的事。唐代天宝进士钱起的《与赵莒茶宴》里的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唐代侍御史李嘉祐的《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里的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风送王孙,唐代诗人鲍君徽的《东亭茶宴》里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的诗句,细细品读,皆为一场场或大或小或盛或简的茶宴。而唐代户部员外郎吕温的《三月三日茶宴序》,要算对茶宴的一次华丽铺陈了。
其词曰:
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也,诸于议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爱庭荫,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羽未飞,红蕊指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合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
如此幽雅的环境,品茗的美妙回味,以及令人陶醉的神态,都是茶宴的组成部分。难怪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因为身体微恙没能参加浙江长兴与江苏宜兴分界处境会亭茶宴而十分遗憾,还专门写诗道出了他的无限惆怅。在那首《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里,他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我猜想,当时坠马伤腰卧病在床的白居易,一定因为这场缺席的茶宴而使病期延长了数日吧。
相比之下,诗人黄庭坚要幸运得多。
他的行书《茶宴》写于元祐四年(1089)正月初九记录的正是自己参加一次茶宴的光鲜经历。文曰:元祐四年正月初九茶宴,臣黄庭坚奉敕,敬书于绩臣殿中。
寥寥数字,对茶宴的敬仰之情流露无遗。
毕竟,这是在华丽堂皇的绩臣殿里举行的一场茶宴,与平时文人雅集的茶宴性质不同,所以规格也就不同,虽然少了些闲散逍遥,却多了尊贵,不可小视。大抵而言,像是今天的基层官员被上司召见一般。所以,黄庭坚写得沉重庄重有余,潇洒飘逸不足。这也是形势使然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己猜想,不一定准确。也许,这与我这几年见多了当代书法家们附炎趋势、仰人鼻息的行状所带来的思维惯性有关吧。况且,茶宴发展到宋代,随着茶区的进一步扩大和茶艺的日渐精深,茶宴之风更加盛大以及大宋王朝的上行下效,无论官场还是民间,不管文人骚客还是寺院僧侣,茶宴之风风生水起。
官居北宋户部尚书的蔡京,在他的《太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宴记》、《延福宫曲宴记》里屡次提到了皇室茶宴的盛况,特别是在《延福宫曲宴记》中,事无巨细地写道: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癸已,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指。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如此气派的茶宴雅集,黄庭坚怎能不去,怎能不规规矩矩谦卑有加地记录在案呢。
据说,黄庭坚的《元祐四年正月初九日茶宴和御制元韵》的诗书,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茶宴手迹我无心考证这个,还是留给大学里讲授书法史的教授们去论证吧。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叶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质量。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名扬遐迩。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归纳起来,其要点如下:一是水要甘而洁。宋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指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王安石还有水甘茶串香的诗句。
二是水要活而清鲜。宋唐庚的《斗茶记》记载: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分析得更为具体,指出:山顶泉清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三是贮水要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山介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进一步指出: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洁瓶为佳耳。明代罗廪在《茶解》中介绍得更为具体,他说: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败矣。
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朱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也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
泡茶用水究竟以何种为好,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一般说来,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较清爽的,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但是,由于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有些泉水,如硫磺矿泉水已失去饮用价值。
泡茶用水,虽以泉水为佳,但溪水、江水与河水等长年流动水,用来沏茶也并不逊色。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诗描绘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诗云:江湖便是老生涯,佳处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说明江河之水,尽管浑浊度高,但澄清之后,仍可饮用。通常靠近城镇之外,江(河)水易受污染。唐代《茶经》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也就是到远离人烟的地方去取法水。千余年前况且如此,如今环境污染较为普遍,以致许多江水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可饮用。
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东传心殿内的大庖井,曾经是皇宫里的重要饮水来源。一般说,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污染少,水质洁净;而浅层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质较差。所以深井比浅井好。其次,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当然,也有例外,如湖南长沙城内著名的白沙井,那是从砂岩中涌出的清泉、水质好,而且终年长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视。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六么令》词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还有元代诗人谢宗可《雪煎茶》诗中的夜扫寒英煮绿尘,都是描写用雪水泡茶。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更描绘得有声有色: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体己茶时,黛玉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来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雨水一般比较洁净,但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伴飞砂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浑景,不宜饮用。
自来水,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过的江(河)水或湖水。凡达到我国卫生部制订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都适于泡茶。但有时自来水中用过量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和之泡茶,严重影响质量。为了消除氯气,可将自来水贮存的缸中,静置一昼夜,待氯气自然逸失,再用来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样。所以,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也是比较理想的泡茶用水。
在选择泡茶用水时,还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汤质量的关系。天然水可为硬水和软水两种:凡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含有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这种水称暂时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这种水叫永久硬水。暂时硬水通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而沈淀。这样硬水就变为软水了。平时用铝壶烧开水,壶底上的白色沈淀物,就是碳酸盐。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钙1毫克的称为硬度1度。硬度0-10度为软水,10度以上为硬水。通常饮用水的总硬度不超过25度。
水的硬度与茶汤质量关系密切。首先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当pH大于5时,汤色加深;pH达到7时,茶黄毒就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损失。其次,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它溶质少,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层锈油,简直无法饮用。这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一铁作用的结果。如水中铅的含量达0.2ppm时,茶味变苦;镁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淡,钙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ppm,则茶味变苦,由此可见,泡茶用水以选择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宜。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于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多为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加工而成的软水,但成本高,不可能作为一般饮用水。
新报:据悉,今年的普洱头春茶又涨价了。从2000年到现在,普洱茶的价格一路高歌,有的名山古树茶13年来涨幅甚至超过400倍。当然,这期间也经历了2007年普洱茶泡沫破裂的阶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影响普洱的价格?
韩麒麟:前几年,普洱茶势当初之所以愈走愈高,根本原因在于普洱茶已经从一种消费品转变为一种投资品,也就是说普洱茶是被“藏”起来了,而不是被“喝”掉了。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都认为普洱茶是“唯一一种没有保质期的茶叶”、“越陈价值越高”,“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这种说法在民间也流传较广。一些商家趁机大肆炒作普洱茶。许多有闲置资金的人,在对普洱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下子就买了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茶品,导致有些收藏者储存的普洱茶比原产地生产的茶还多。当时在广东等地,同类型茶饼价格涨幅高达10倍,登历史之巅。然而,在价格泡沫被挤破后,藏茶的市民瞬间变成了被套牢的对象。近几年,普洱茶开始理性回归,除在国内热销外,还批量出口到各个国家。于是,众多的普洱茶生产厂家和“专营”普洱茶的商家渐渐崛起,普洱茶成为茶叶市场蓬勃兴起的热点,每年小幅上涨属市场正常现象。
新报:普洱茶被誉为能喝的古董,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该藏还是该喝?
韩麒麟: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具有存放时间越长越香的特点,这让普洱茶有了收藏价值。然而,大多数藏茶者都忽略了一点:普洱茶“越陈越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而且收藏普洱茶是大有讲究的,那种将普洱茶比作黄金和古董的说法很容易起到误导作用,特别是普洱茶若保存不当,很容易变成废茶而一文不名。跟古董最大的不同是,它并不具备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管“陈”的确是评价普洱茶好坏的一大标准,久放的普洱颜色重,口味更加浓醇爽滑,但“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本身具有的,改变不了茶的饮料属性。我认为既然是饮料就应有更多的人来品饮,只有让更多的人来消费,才会形成流通以及产生利润,因此普洱茶的出路在于让消费者喝掉而并非拿回家收藏。
市场上的普洱茶五花八门,难免让人“头晕”。那么普洱茶是如何划分等级的?人们又该如何甄选?
韩麒麟: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档分等级。其中高档茶分为四种,均因产量少而不能批量生产。一是普洱金芽,此种普洱属单芽类,金黄色芽头,叶底细嫩匀亮。二是宫廷普洱,金毫显露,色泽褐红,叶底细嫩。三是礼茶:条索紧直较嫩,汤色红浓,叶底细嫩。四是特级茶,条索整齐。中档次的普洱茶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特点是条索紧结、肥嫩,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纯正,叶底褐红、柔软。低等普洱茶以七级至十级为主,外观条索粗大,叶底褐红欠均匀。级别的划分是以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点,一是看芽头的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高;二是看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的程度,紧结、重实的嫩度好;三是色泽光润的程度,色泽光润,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新报:就普洱茶的品质来说,它是如何定义的?在选购和饮用普洱茶时应该注意什么?
韩麒麟:普洱茶是以普洱所属地区所产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包括自然后发酵和人工发酵)形成的符合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的散茶和紧压茶的总称。选购普洱茶时,首先应该知道普洱茶在茶青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口感上有清香、檀香、荷香、枣香、陈香之分。在储存中有干仓和温仓之分。普洱茶由于产区和级别等级的不同,口感上会有一定差异,但都应该汤色清澈,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
饮用普洱茶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去选择生普洱或熟普洱。生茶茶气重,去油腻效果好,但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适宜胃功能较好,身体肥胖、血脂血压较高的人士饮用。熟茶茶气温和,润滑细腻,温胃暖胃,瘦身养颜,适宜所有人群饮用。
生普洱与熟普洱如何去区分?我们经常会在包装上看到“7542”这样的编号,它代表着什么?
韩麒麟:区分生熟普洱茶可以从其外观颜色、口感、汤色、叶底等几个方面来比较。生普洱在外观上条索匀称,颜色墨绿,香味自然清香。口感苦涩、回甘、生津,汤色橘黄或浅红,晶莹剔透,叶底淡青或栗色,充满鲜活性。熟普洱条索紧密,颜色呈深褐色,香味熟香,口感甘甜、滑厚、细柔。上好的熟茶还有陈香、参香、荷香、枣香等,口感丰富,汤色褐红或暗栗色,叶底暗栗或黑色,没有鲜活性。
编号和茶品的价格没有直接关系,第一、二码表示该款茶的配方年份;第三码表示毛茶原料的等级即茶箐级数;第四码表示生产厂家。例如:7542,75表示此款茶是1975年的茶箐配方,4表示4级茶箐,2代表勐海茶区生产。尾码1为昆明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生普洱和熟普洱是通过发酵方式来区分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提到茶能解烧烤食物之热毒,书中引汪颖语:“人好烧鹅炙博,日常不缺。人咸防”其生痛,后卒不病。访知其人每夜心啜凉茶一碗,乃知茶能,解炙博之毒也。”但《本草纲目》因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水一平,有些论述也来必正确,如李时珍在书中引用了李鹏飞的一段话,认为酒后饮茶有伤身体,引文说:“大渴及酒后饮茶,一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耽冷痛,兼患水肿、挛痹诸疾。
大抵饮茶宜热宜少,不饮尤佳,空腹最忌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饮茶有助于利尿解酒毒,显然,上述认为酒后饮茶有伤身体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其实,早在明代一位理学家王阳明就有廷样一句诗认为饮茶有助于醒酒,诗称:“正如酣醉后,醒酒却须茶。”
更多关于普洱茶文化资讯请访问
网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