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怎样品鉴普洱茶膏

2020-11-30

普洱茶膏新成为普洱茶领域的一颗奇葩,正蒙到越来越多的普洱茶爱佳者亲睐,但由于茶膏生产农艺的复杂性,目后面市的产品品质差距宏大,有些商家应用消费者对茶膏的不懂得,以次充美,以貌掩质,或将茶膏神话,严重误导消费者,使得纲前茶膏消费没现三种不赖的现象:一是没有喝到好的茶膏,就将茶膏定义为不好喝,从此不再关注;二是喝到不好的茶膏,认为茶膏就是这个味,重演了普洱茶兴旺始期错把湿仓茶当老茶的啼话;三是喝了不好的茶膏,得出茶膏上火甚至有毒的极端结论,从此唯恐避之不迭。作为普洱茶膏的生产销卖商,自己修议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产品介绍,要多角度了结相关知识,用以剖析介绍的可托度,同时通过多质的尝试来熟习各个厂家的产品质量(有对比的尝试更好),毕竟自人的嘴是不会骗从彼的。下点就凭借标己两年茶膏生产研讨的经验和学训,对茶膏的鉴赏发表一些本人的观点,供广大茶膏爱好者参考:

一、望外观:1、畸形的普洱茶膏,应该是玄色,且质地致稀,而海绵状、砂粉状,色泽焦黄的产品,是果为高温烘烤所致,品质不好;2、普洱茶膏作为普洱茶的精提物,和普洱茶一样也分生熟,有些厂家由于技术限度,不能生产纯生膏,即说茶膏不分生熟或躲而不谈,是对消费者的误导;3、茶膏长期存抬,表面会氧化逐渐呈现灰红色,以熟膏比较明显,正常出产后3个月就会缓缓出现,而生膏则须要很长时间,这种氧化颜色和发霉长文毛是有明显不同的,消费者要仔细辨别,同时也不要轻信出现灰红色的茶膏必定是老茶膏,网易;4、茶膏授热呼湿后名义会变软,有粘性,所以包装中交触茶膏的局部应该是玻琍、陶瓷或食物级的塑料,并且茶膏颗粒之间应有间隔,否则轻易结块,包装的选择,也是企业专业和敬业的一个重要体现。5、普洱茶膏作为一个古老的新产品,据笔者所知,目前没有较大规模的生产,也没有国家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所以过分强调各种认证是不切实际的。

二、观汤色:1、汤色是茶膏生产技术高下的一个主要指标,好的茶膏,汤清,色明,汤色浑浊、黯澹则是降后的生产工艺或恶劣的生产环境制成的。2、对比汤色,应该在适中的浓度下进言,浓度太低或太高皆不易瞅出差别。3、生膏由于露胶量很高,在浓度过大或温度下降时,会有一些胶状凑集,这是正常的,从新添入开水或加热便可打消,和一般的杂质轻淀不同。

三、品口感:1、好的茶膏进口醇和,没有叮、挂、刺的感觉,有点像老茶,心感厚度、涩度强于个别茶叶。2、茶膏的茶味广泛要比茶叶咸一些,但也绝不会澹漠无味,通常好茶膏的茶味损失比较小,共时香味、归苦和喉韵都比茶叶更浓烈,茶劲也大良多。3、高温熬造的茶膏会有一股焦香味甚至焦煳味,火气很沉,这跟茶臭味是有亮显区别的,另外有一些厂家在生产茶膏时,不负责免地参加一些其它配料,消费者要留神辨别,恶的茶膏是纯正的茶味,不因该有其它异杂味,喝了以后也不会上火。4、刚生产出来的茶膏,会有一些类似熟茶出堆时的水堆味,普通寄存2个月后饮用为正常。

四、闻杯顶:1、好茶膏杯底都有很浓的留香,一般产品则不太浓。2、杯底留香因该也是纯正的茶香,而不是其它滋味。五、感身体:1、好的茶膏喝了以后,身体感觉舒适,不好的产品则很容易锁喉上火。2、特别提醒的是,茶膏的有傚物质含量和茶劲都远高于茶叶,所以首次接触茶膏的爱好者,不易喝得太多、太浓,否则容易醉茶和伤胃。

除了以上品鉴茶膏的内容,尔们还特别提出以下两点,与茶膏爱好者分享:一是凉水冲泡鉴赏,将0.4-1克的茶膏置进600毫升矿泉水瓶中,待消溶后按以上方式品鉴,别有一番味道,特别适折户外运动、游览和长途驾驶者。二是普洱茶膏的转化比普洱茶来得块,所以有较高的发藏价值,但提示广大爱好者,珍藏生膏更有意义,同时一定要对口感有了解之后再收躲,免得皂费过夫。

Cy316.com延伸阅读

怎样品尝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起源于明朝。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之上品,外形紧结(不是细嫩)具有部分蜻蜓头状,呈宝色光泽,长短适中,茶身重实。冲泡后其味甘泽而气馥郁,去绿茶之苦,无红茶之涩,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气益清,味久益醇。叶底软亮,具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茶汤金黄或橙黄(精茶为深橙黄),清澈艳丽。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俗称“岩石味”。它给人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这是由于茶树地条件好所致。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那样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在儿特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不同品种有各自物有的品种香。香气锐则浓长,清则幽远,如能用上洁净的山泉水更佳。品茶时人的身心要放松,避免急燥,更能领略武夷岩茶的内涵意蕴。

品尝方法:用壶泡法和剑泡法,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用杯泡。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浸泡时间。用高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1克茶叶20~25毫升水。

水温:应达初沸89℃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沸水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淋净壶盖后,盖好壶盖。分杯应低斟,可减不茶香飘逸。

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澈艳丽,是否橙黄或深橙黄色,是否三层分明。表面以“金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人口,令略水香与闻香是否一致。

二泡:应重点放在茶叶上。茶叶是否醇厚,是否有较明显的基涩味或杂味。茶汤吞下喉后,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香的感觉。

三泡:重点放在体味“韵”字上下功夫。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是否有一种天然韵味,是否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将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喉之感。武夷岩茶于分讲究“岩骨”,表现为喉韵口感,杯底香(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口饮岩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鉴评武夷岩茶之优劣,张天福教授说:“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是决定茶叶品质最主要因素,香和味有密切的关系。”清代梁章钜早已提出“活、甘、清、香”四字。因武夷岩茶在乌龙系列中是“重味以求香”的品类,不同于安溪茶的“以香而取味”,这是鉴别武夷岩茶的最重要的原则。味有浓淡厚薄,韵有显露程度和持久性长短之分。评武夷岩茶是个细致、多种因素交叉且复杂的工作,仅能作一简要解说。

活:指润滑爽口,而无滞涩感,喉韵清洌。

甘:指回甘时间短而快捷,指程度、部位而言,清爽甘润。

清“指清纯不杂,清快舒适,清丽明亮(指茶汤、叶底)。

香:指茶香高低、长短、锐幽、浓淡而出,饮后有齿颊留芳之感。

浓:指浓而厚醇,无明显苦涩感。

厚:指茶底厚薄,啜之有骨,持久不变,可谓“舌本常留甘尽日”之感。

韵:指“岩骨花香”中的“岩韵”而言。

持久性:指口腔舒适快感的持久性,而不是苦涩及杂味的持久性。优质茶饭前饮之,饭后尚感有余香。

福建乌龙茶、武夷岩茶专家姚月明(高伋农艺师)指出:品鉴武夷岩茶不是一时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实践体会深化。有些还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如“韵”即“岩韵”,岩茶之韵味,仅能作概略介绍。

怎样品鉴出一款好茶?有什么要注意的?


一、汤色透亮

这是最直观判断是否是好茶的标准。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1、茶叶的制作工艺优良,无碎未。

2、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

3、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4、冲泡方法科学。有时由于冲泡的原因,会让好茶出现浑浊,比如水温太高,毫多的茶用高冲法等。

二、苦涩味从舌面散开,而不是收敛

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是茶的本性,但关键在于能否快递散去。如苦涩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谓“盯舌头”,应该不能算是好茶。也有人好这一口的,那只能算他个人的主观标准。

三、无异味、怪味、水味

1、异味,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为茶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妆品的味道、烟味、其他杂味。因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产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异味一旦吸收,几乎无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毁了。

2、怪味,指的是茶本身让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还有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让人觉得难受的味道。也有人说,这才是这款茶的特别之处,不要听他的鬼话,怪味往往说明这款茶有问题,出现了有害物质,如黄曲霉菌等,喝了对健康不利。

3、水味,是指茶味和水味分离,出现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现在茶汤变淡的时候,好的茶是不会出现茶水分离的,淡而不腥。比如好的龙井,即使茶汤冲得如白水了,也是甜丝丝的。

四、叶底鲜活

好茶的叶底,无论六大茶类的哪一种,鲜活是共同的特征。叶底鲜活说明:

1、茶叶的原料好。叶底是对茶青的还原。

2、茶的制作工艺好,没有把茶做死。

3、冲泡得当,让茶叶充分泡开,又没把茶泡熟,闷坏。

五、好茶不能有农残等有害物质

这是好茶的底线。喝茶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忽视了茶的健康本质。坚决抵制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的茶。

怎样品一款好茶?


怎样品一款好茶?品尝一款好茶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简单的五步骤就能搞定,下面就跟随小编去具体的了解一下。

欣赏茶形

欣赏茶的外形,主要看外形是否统一,大小整齐、匀净度好。六大茶类的茶,各自具有独特的外形。绿茶的外形最丰富,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碧螺春茶形卷似螺,六安瓜片是一个个单片;乌龙茶有颗粒形、条形,铁观音“形似观音,重如铁”;黄茶有单芽形、扁形、雀舌形、环形等。从来佳茗似佳人,茶的外形千姿百态,总给人以美的享受。

观察汤色

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汤色标准。如红茶以红艳鲜亮为好,绿茶以嫩绿明亮为好,乌龙茶以橙黄明亮为好。茶汤以清澈为好,若夹杂茶末等物,茶汤色混杂不清,则为次茶。观察茶汤时以白底瓷杯为宜,且光线适当,所以一般选用白色的瓷杯为品茗杯。在阳光的照射下,杯中汤色的底、中、表层会出现三种色彩不同的美丽颜色,令人赏心悦目。

细闻香气

闻香可分为闻汤前香、汤后香两种。汤前香在观察干茶的外形与色泽时,可先闻一闻干茶的香气;当茶壶已由热水温过,放入茶叶后,可先盖上壶盖数秒钟,由壶中热气烘托茶香,再闻一次茶香,香气将更为明显。

冲泡后茶叶散发的香气为汤后香。嗅闻汤后香的方法有多种,如果是盖碗杯泡茶,可以闻盖上的香;冲泡绿茶时,摇香时可闻香,这时香气特别高;冲泡乌龙茶如用闻香杯,可以双手握住闻香杯,用鼻子深吸闻香杯中的香气。

品尝滋味

优质茶口感浓醇、鲜爽、饱满、纯爽。品鉴茶的天然之味主要靠舌头,味觉细胞在舌头上的各部位分布。一般人的舌尖对咸味敏感,舌侧对酸味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让茶汤在舌头上慢慢往里滚动,然后喝下茶汤。

观察叶底

叶底主要看完整度、嫩度、明亮度,芽叶完整、明亮度好的茶叶为佳。通过叶底可分辨茶叶的真假,也可分辨茶树品种及栽培状况的好坏,并能观察出采制中的一些问题。叶底大体可分为判:雀舌形、花朵形、整叶形、半叶形、碎叶形和未形等七种类型。

普洱茶品鉴


普洱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散茶分特级和一到十级及级外茶,紧压茶有饼茶、砖茶、沱茶、柱茶、金瓜茶、人头茶等。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品质良莠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如何鉴定普洱茶的好坏呢?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查外形

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闻其味有淡淡的桂圆、玫瑰、樟、枣、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陈香。

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等级,从级外、十级到一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的嫩度高;二看条索紧结、厚实程度,紧结、厚实的嫩度高;三看色泽光润程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高;四看净度,匀净、梗少无杂质者为好。

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松紧适度,色泽以青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以青饼为例,一般3-5年,茶饼紧结,圆边完整,茶梗泛淡紫色;5-7年,茶饼完整,茶梗全紫;7-10年,茶饼边轻,边缘掉粒,茶梗深紫;10年以上,茶饼边松,叶际边缘模糊。

看汤色

俗话说:乌龙闻香,普洱赏色。取3-5克普洱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把泡好的茶汤倒入水晶玻璃杯内观赏汤色。普洱茶的汤色红浓通透明亮,在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中,80%左右的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TB),再加上较高的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形成了普洱茶滋味浓厚、汤色红褐的基物质础。茶红素是汤色呈“红”的主要成分,在发酵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促使茶黄素氧化成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随着普洱茶陈期延长,发酵时间的增加,普洱茶中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逐渐增多,茶的汤色也就变得越来越红。茶汤泛青、泛黄为陈期不足,茶汤褐黑、浑浊不清、有悬浮物的则是变质的普洱茶。

观叶底

开汤后看冲泡后的叶底(茶渣),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若叶底无弹性、花杂不匀、发黑,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属品质不好。

品滋味

主要是品尝普洱茶汤,闻其香气,尝其滋味,要求甘甜、润滑、厚重、陈香。这是因为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有黑曲霉、青霉属、根霉属、灰绿曲霉、酵母属等微生物特别是黑曲霉和酵母属对茶叶发生作用。在这里,厚重是指茶浓稠而不淡薄,入口味觉香浓而不寡淡。陈香是指普洱茶特有的醇香味,特别要区别于霉杂味,有霉杂味的茶是发酵失败的茶,是不能喝的普洱茶。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以茶多酚为主的多种化学成分这些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些新的物质所产生的香气,普洱茶的香气特点就是陈香显著。

最后,普洱茶的品鉴还要联系其内涵,即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茶文化工作室王美津博士提出的普洱茶的“五德”“四品”“三原则”。

五德:健、奇、厚、和、真

健:养生保健之健;"天行健"之生命价值观之健;

奇:产地原料加工及陈香之奇;民族文化背景之奇;变化迷人之奇;

厚:形貌之厚;气韵之厚;涵容不同茶具和口味之厚;

和:性非寒非热之中和;涵容不同文化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茶之和;

真:由天然自然之真;风华万种却性纯而真;由外表大智若愚而内质绚丽多彩而真。

四品:味、气、韵、境

三原则:

原产地的原材料在原地加工(正宗论),即“好茶三原则”。

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其实,只要注意中国茶叶发展历史,尤其是制茶工艺演化历史,就可以看出,普洱茶膏是在借鉴唐朝与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也是唐宋茶膏的延续。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陆羽作《茶经》、建立茶政收税、茶马贸易、民贡与官贡茶品的出现,都标志着茶业在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期间,茶膏也作为贡品悄然出现,所不同的只是以民贡方式出现。

唐代的贡茶分为民贡与官焙两种;所谓民贡是由地方官吏将上等的好茶主动向朝廷进献,属于土贡性质,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庐江郡(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带)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也是唐王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向朝廷进贡茶叶,这在唐代尚属首次;而官焙是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官营督造,专业制作贡茶。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朝在湖州长兴与常州宜兴交界的顾渚山建立顾渚贡茶院。

茶膏则是沿着民贡这条线浮上水面的。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它贡茶以多少担计算。凸显珍贵。

因此,茶膏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是其它贡茶所不能比拟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尊贵,使它在贡茶中处于上品,被纳入史书的记载之中。

那么,唐代的茶膏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我们在仔细研究陆羽的《茶经》及唐代的制茶工艺后,可以做一个初步判断:茶膏的出现与唐代作饼制茶工艺有直接的关系。

蒸青作饼的制茶工艺在唐代已经逐渐完善,这种陈茶制作方法是唐代乃至以后的宋代茶叶加工的主流。陆羽 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陆羽老先生在他所处的年代已经发现这一现象,并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如“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等文字。而且陆羽认为,真正的好茶一定是“含膏者皱”的外形,这里指的“皱”,是含膏的表现,即外形褶皱,茶汁流失少、茶味浓。《茶经》中列为第一位的好茶——“胡靴”,就是“含膏者皱”的代表。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陆羽从制作饼茶中发现了茶汁溢出后出现“膏化”现象,并认为这个“膏”是茶叶中的好东西,但他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后来出现民贡的“茶膏”,都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都属于“含膏”的性质。唐代《国史补》记载唐代官贡茶品有十几个品目,其中“岳州邕湖含膏”就列其中。

普洱茶怎么品鉴?


普洱茶品鉴:

1、喝普洱茶首先要品香,普洱茶的香气特点就是陈香显著,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以茶多酚为主的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些新的物质所产生的综合香气,有的似桂圆香,有的似槟榔香等,是一种令人感到舒服的气味。如同乌龙茶中铁观音有“音韵”,武夷岩茶有“岩韵”一样,普洱茶所具有的是陈韵,这是普洱茶香气的最高境界。如有霉味、酸味等则为不正常。

2、喝普洱茶要品味,普洱茶汤的滋味甘甜、滑润、厚重。甘甜就是茶汤入口要有明显的回甜味,刺激舌面、两颊、舌底不断地生津,因为在发酵的过程中,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糖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滑润是茶汤要柔顺滑润、滋味醇正、清爽平和,刺激性不强,毫不阻滞地从口腔流向喉咙和胃部,没有叮、刺、挂、麻的感觉。厚重是指茶汤浓稠而不淡薄,入口后味觉香浓而不寡淡。

3、喝普洱茶时要注意茶的汤色,普洱茶的汤色有五种,即宝石红、玛瑙红、琥珀红、泛青黄、褐黑。正常普洱茶汤的颜色红浓明亮,汤色红浓剔透是高品质普洱茶的汤色,黄、橙色过浅或深暗为不正常,汤色混浊不清则属于品质劣变。鉴别普洱紧压茶的质量除内质特征与以上相同外,外形主要有如下要求,形状匀整端正;棱角整齐,不缺边少角;横纹清晰;洒面均匀,包心不外露;厚薄一致,松紧适度;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3000.html

上一篇:无菌PET瓶装低酸茶饮料面世

下一篇:都匀毛尖及其历史渊源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