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普洱茶大小叶种茶的差异性

2020-11-27
茶树按叶形大小分为大叶种,叶面积大于50cm2为特大叶,在28-50cm2之间为大叶,14-28cm2为中叶,叶面积小于14cm2为小叶。

一.品种差异。

小叶种一般为栽培品种类型,叶片小、节间短、茸毛少、叶质厚但脆,叶色绿至深绿,结果率高因此表现为产量低,但其抗旱抗寒能力特强,所以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大叶种一般多指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之栽培品种(有一部分保留了原始生态的古茶树和大茶树的品种),叶片大,定型叶片成熟一般叶面积都在40cm2,叶形以椭圆为主,叶尖聚尖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绿有光泽,叶片厚而柔软,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色深绿,芽叶肥壮,色黄绿,茸毛特多,持嫩性强,结实率低,芽叶产量高,且含物质丰富。

二.大叶种与小叶种之区别——从叶片结构看。

A:角质层——大叶种角质层厚度2-4微米、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微米

B:栅栏组织层次——大叶种通常为一层,但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多,基粒片层可达60-100层,中小叶种栅栏组织通常为2-3层,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少,基粒片层仅有20-40片层。由此可见大叶种的光合速率要远大于中小叶种,这就是为什么大叶种茶内含物质特别丰富之原因。

C:芽重与芽密度——茶叶是供采摘鲜叶为主要目的经济作物,大叶种芽重一般0.4-0.5/g,中小叶种0.2-0.25/g,芽密度大叶种每0.11m2采摘芽头数200-250个,而中小叶种则为400-500个。

以上从叶片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由于大叶种叶大而柔软,叶面革质层较薄,有利于普洱茶的加工,再由于大叶种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例为1:2或1:3,而小叶种则为1:1或1:1.5有利于茶多酚、咖啡碱等内含物的生成,制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由于其栅栏组织多因此所生成胡萝卜素、叶黄素总量比较高,而这些萜烯类衍生物可分解成β——紫罗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气物质,所以小叶种一般可制出香气较高的茶叶。

三.从化学成份的角度看云南大叶种与中小叶种的差异。

我们说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的含量,因品种、产地不同有一定差异,云南大叶种由于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多,光合速率高,因此碳代谢强烈,茶多酚的代谢旺盛,茶多酚儿茶素总量以及酯型儿茶素和酚/氨比值大,一般情况下都大于20,形成茶黄素潜力大,适宜制作红茶和普洱茶。而中小叶种一般情况下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旺盛茶氨酸含量高,酚/氨比值大多在4-6之间,只适于制作绿茶。

云南大叶种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而尤以儿茶素占茶多酚总量的70%,经多项对比指明云南大叶种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的比例远远大于中小叶种,而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低有决定了云南大叶种的抗氧化效果。

茶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是形成茶叶内质的主要理化成份,茶多酚性味苦涩,其氧化物是构成茶汤滋味厚重的主要物质;氨基酸性味鲜而带甘,与咖啡碱形成的终合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其性味苦,参与茶叶品质的形成,旦与茶黄素结合形成终合物可以提高茶汤鲜爽度,也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

四.品种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

云南大叶种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区域环境赋予了云南大叶种群体在其原产地及其优良的品种特征。尤其是L-EC或D简单儿茶素和L-ECG、L-EGCG酯型儿茶素约高于中小叶种,普洱茶在加工过程,尤其在发酵过程茶多酚含量随加工过程降低,这是因为在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中,酯型儿茶素水解为非酯型儿茶素,再加上没食子儿茶素(GC)类的氧化、聚合都导致了茶多酚含量的降低。而普洱茶中还有一部分未被氧化儿茶素,大部分可溶于水,就形成茶汤的苦涩成份和刺激成分,酯型儿茶素收敛性强,茶汤的强度与之有关。

五.加工工艺对普洱茶品质形成。

虽说云南大叶种内含基质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重要物质含量很高,这只能说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因为普洱茶表现出的陈香、醇、甘、滑等特性与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的优势菌种分不开,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酶、过氧化氢酶等)的酶促作用、微生物呼吸代谢过程产生的热量和茶叶本身的湿热作用的协同下,发生茶多酚的氧化、缩合以及蛋白质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产物之间的聚合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得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糖即可容性糖——构成普洱茶汤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质,在感官上表现为“甘”;茶叶中蛋白质经加工分解为多种氨基酸,赋予茶汤“醇”的新鲜口感,伴随固态发酵过程之延续,茶叶滋味逐渐由苦涩转为普洱茶独有的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是普洱茶加工工艺的主要过程,该过程中化学成份的变化通过对不同原料微生物固态发酵抽样分析发现,大量的多酚类、儿茶素氨基酸和茶红素在该过程中都大幅下降,唯独茶黄素与茶褐素却有所增加,尤以茶褐素增幅最大可以由初始的2.87%增到9.10%。

再一个明显变化即水溶性寡糖及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水溶性多糖含量却有增加。

越是优质的普洱茶其风味化学成分都需要一定的保留量,如茶多酚含量在10-15%时,成品茶口感表现为生津滋润。茶褐素若小于10%,则茶汤色红亮;氨基酸含量在2-3%,口感较好。不同来源的普洱茶其化学成分都有差异,这是由于原料不同产地、不同工艺而造成。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大叶种与小叶种有什么差异?


1.外形差异

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

大叶种角质层厚度为2—4μm,叶大柔软,且叶面的革质层则比较薄;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μm。(注:μm=微米,1毫米=1000微米)

2.结构差异

大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100片层,光台速率较高,细胞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

小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

3.芽叶重差异

从全国红绿茶产区的高产实例看,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每0.11m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每0.11m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Da~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4.耐泡性差异

相比之下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大叶种比小叶种茶更经久耐泡;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大的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相比之下成分较少一点,滋味淡薄些,但香气更高扬。

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差异云南大叶种茶有什么独特之处?


1、外形差异

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

大叶种角质层厚度为2—4μm,叶大柔软,且叶面的革质层则比较薄;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μm。

2、结构差异

大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100片层,光台速率较高,细胞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

小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

3、芽叶重差异

从全国红绿茶产区的高产实例看,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每0.11m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每0。11m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4、耐泡性差异

相比之下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大叶种比小叶种茶更经久耐泡;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大的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相比之下成分较少一点,滋味淡薄些,但香气更高扬。

细谈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差异


1、外形差异

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

大叶种角质层厚度为2—4m,叶大柔软,且叶面的革质层则比较薄;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m。(注:m=微米,1毫米=1000微米)

2、结构差异

大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100片层,光台速率较高,细胞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

小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

大叶种茶树气孔密度约100个/m,最多为150~180个/m;中小叶种约200~260个/m。

3、芽叶重差异

从全国红绿茶产区的高产实例看,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每0.11m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每0.11m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Da~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4、耐泡性差异

相比之下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大叶种比小叶种茶更经久耐泡;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大的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相比之下成分较少一点,滋味淡薄些,但香气更高扬。所以,云南大叶种最适制的茶类是普洱茶和红茶,而中小叶种则更适制绿茶和乌龙茶。

小叶种普洱茶的鉴别


06年下半年开始到07年上半年,从广西、湖南、贵州、四川涌进大量的小叶种原料,以楚雄禄丰有“旱码头”之称的广通分流到不少厂家,某大厂,最高的时候一天运去5辆东风加长大货车!07年初,普洱、版纳、临沧等地方政府打击这些茶的力度很大;这些茶躲在仓库人不识;现在开始粉墨登场了,批发市场就有不少这样的茶。不论是按官方的标准还是茶友的说法,这些茶从性质上来说就不是普洱茶。

这种茶好鉴别:

1、酸,无论泡浓泡淡,都去不掉那股酸味;

2、无内飞,政府抓到罚款可不是闹着玩的。有意思的是,这种茶很漂亮,细芽细叶,精致玲珑,汤色不错,以至于一些老茶客的都上当,我的一个甚至是搞茶艺培训的朋友,还高高兴兴地收藏了不少。其实想想就明白,云南如此雄浑粗狂的大山,哪里出得了这种连芽带叶3、4毫米的玩意!这种“超级宫廷”数量不少,正在纷纷出动,看上去很美,茶友须谨慎。

云南普洱茶是用大叶种做原料好还是用小叶种好?


普洱茶作为世界茶源云南特有的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而成的熟普,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请问:普洱茶是用大叶种做原料好还是用小叶种好呢?

大叶种比小叶种茶更是经久耐泡,比小叶种茶更香,相比之下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在者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大的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相比之下成分较少一点。

小叶种茶最好的是倚邦和攸乐乔两个茶山,攸乐的香形特别有蜜糯香,倚邦茶味很好,要是大家要选选择小叶种的茶,这两座茶山的茶品不错。

可见大叶种的茶叶确实要略胜一筹。

云南作为茶叶圣地,有着深厚的地理和历史渊源。普洱茶的主产区为今云南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这里山峦起伏,溪涧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堪称得天独厚。

普洱茶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区别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而普洱茶有明确的地理标识,由普洱茶区生产的茶,必须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才能称之为普洱茶。但普洱茶树按叶形大小分,有大叶种和小叶种,那普洱茶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区别是怎样的呢?

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

大叶种:叶形椭圆,叶尾大,主脉明显,分脉密集而清晰,叶子背面绒毛披覆,叶边锯明显。

小叶种:叶形椭圆,叶片较薄,两齿间距离密集,叶子背面绒毛少而稀,几乎是对称行芽尖。在茶种分类上,有一种根据茶叶叶片面积划分的方法,习惯上将叶片面积在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小叶种,20~40平方厘米的称中叶种,40~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60平方厘米以上的称特大叶种,这种划分仅从叶面积来划,没考虑其植物学的其他因素,如果考虑到茶种、茶叶内含物质、茶树变异等因素,中叶种主要是大小叶种的变异,特大叶种应属于大叶种。大叶种是云南特有种,小叶种则分布较广。

云南大叶种与小叶种在内含物含量上、口感滋味上、耐泡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叶种优于小叶种。在普洱茶原产区的古茶园中有多个古茶园中大叶种、小叶种并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娜卡、困鹿山、黄草坝等。

对于普洱茶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区别就介绍到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普洱生茶与熟茶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发酵,生茶未经发酵因此刺激性较大,胃不好的茶友千万不要饮用或是少饮用;熟茶有暖胃与养胃的功效,胃不好的朋友可以选择此茶进行品饮。

普洱茶大叶种和小叶种的区别


普洱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而普洱茶有明确的地理标识,由普洱茶区生产的茶,必须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才能称之为普洱茶。但普洱茶树按叶形大小分,有大叶种和小叶种,那普洱茶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区别是怎样的呢?

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

大叶种:叶形椭圆,叶尾大,主脉明显,分脉密集而清晰,叶子背面绒毛披覆,叶边锯明显。

小叶种:叶形椭圆,叶片较薄,两齿间距离密集,叶子背面绒毛少而稀,几乎是对称行芽尖。

在茶种分类上,有一种根据茶叶叶片面积划分的方法,习惯上将叶片面积在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小叶种,20~40平方厘米的称中叶种,40~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60平方厘米以上的称特大叶种,这种划分仅从叶面积来划,没考虑其植物学的其他因素,如果考虑到茶种、茶叶内含物质、茶树变异等因素,中叶种主要是大小叶种的变异,特大叶种应属于大叶种。大叶种是云南特有种,小叶种则分布较广。

云南大叶种与小叶种在内含物含量上、口感滋味上、耐泡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叶种优于小叶种。在普洱茶原产区的古茶园中有多个古茶园中大叶种、小叶种并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娜卡、困鹿山、黄草坝等。

对于普洱茶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区别就介绍到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普洱生茶与熟茶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发酵,生茶未经发酵因此刺激性较大,胃不好的茶友千万不要饮用或是少饮用;熟茶有暖胃与养胃的功效,胃不好的朋友可以选择此茶进行品饮。

普洱茶大叶种和小叶种的区分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而普洱茶有明确的地理标识,由普洱茶区生产的茶,必须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才能称之为普洱茶。但普洱茶树按叶形大小分,有大叶种和小叶种,那普洱茶大叶种和小叶种的区分是什么样的呢!

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

大叶种:叶形椭圆,叶尾大,主脉明显,分脉密集而清晰,叶子背面绒毛披覆,叶边锯明显。

小叶种:叶形椭圆,叶片较薄,两齿间距离密集,叶子背面绒毛少而稀,几乎是对称行芽尖。

在茶种分类上,有一种根据茶叶叶片面积划分的方法,习惯上将叶片面积在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小叶种,20~40平方厘米的称中叶种,40~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60平方厘米以上的称特大叶种,这种划分仅从叶面积来划,没考虑其植物学的其他因素,如果考虑到茶种、茶叶内含物质、茶树变异等因素,中叶种主要是大小叶种的变异,特大叶种应属于大叶种。大叶种是云南特有种,小叶种则分布较广。

云南大叶种与小叶种在内含物含量上、口感滋味上、耐泡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叶种优于小叶种。在普洱茶原产区的古茶园中有多个古茶园中大叶种、小叶种并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娜卡、困鹿山、黄草坝等。

对于普洱茶大叶种和小叶种的区分就介绍到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普洱生茶与熟茶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发酵,生茶未经发酵因此刺激性较大,胃不好的茶友千万不要饮用或是少饮用;熟茶有暖胃与养胃的功效,胃不好的朋友可以选择此茶进行品饮。

倚邦茶山小叶种普洱茶特点


倚邦茶的特征是:倚邦是小叶种为主,芽头较小,条索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韵好,杯底留香。

倚邦茶区产茶着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习崆、架布、曼拱等。茶区种茶历史悠久,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在曼拱茶园中还保留着基部径围1.2米,高6米,树龄500年左右的古茶树。

倚邦茶区内有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倚邦的小叶种茶有说法是明末清初由四川人带来的,但在攸乐古茶园和景迈古茶园中也有一定量的小叶种存在,因此不排除是当地大叶种变异的可能。

小叶种不像大叶种那样苦涩浓烈,在六大茶山区种植后既保留了小叶种传统的香甜柔和,又增加云南茶区的山野气韵,倚邦小叶种茶一到清宫内,自然被子皇室所看中,定为贡茶,以产小叶种为主的紧松茶成为了六大茶山中地位最尊,价格最高的茶。

勐腊东北部逶迤起伏、云缠雾绕的群山之中,一架虎背型的山梁上雄踞着一座青块、青石条筑造的茶马古镇,沧桑岁月、战乱动荡抹掉了她往日的喧哗繁荣,却抹不去她沉积厚重的历史和镌刻的记忆。土司府衙门遗址残留的一个个鼓状石礅。无数人行马蹄打磨光滑、凹陷的古街石板。街道两旁战乱遗留的残垣断墙,散落古镇、茶山的一块块雨浸风蚀的石碑、石雕、墓志,扇形般伸向四面连绵大山、无数马蹄踏陷的一道道石条路,仿佛在超越时空的默默讲述着遁去的辉煌。这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明清两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和普洱茶集散中心——倚邦古茶山。倚邦古茶山,位居勐腊县象明乡东部,北接景洪市勐旺乡南连曼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居于普洱茶古六大茶山通往普洱府属思茅厅要津、结合部,是滇藏茶马古道源头的中心枢纽。明朝隆庆年间,车里宣慰使把所治区域划分为12个行政区域称为"西双版纳",倚邦划为十二版纳之一的版纳倚邦,因盛产茶叶,又称"磨腊倚邦",傣语意为"茶水井"之地,统一管辖当时的六大茶山。

自清·雍正七年至同治年间,由于石屏和四川、江西的客商、茶农大量前来开垦茶园、建茶庄商号,倚邦古茶山茶叶生产贸易一直保持着兴旺繁荣的景象,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倚邦古镇位居形似马鞍的山梁上,方圆l平方公里左右,四面山峦耸立、沟壑纵横.犹如群山之中的孤岛城堡,易守难攻,住户最多时逾千户,古镇主街和3条支街两旁茶庄商号林立,大小茶庄商号50多家,有不少客栈、杂货铺等等,商贾往来频繁,马帮铃声不断。一派喧闹繁荣,茶叶年生产贸易总量达一万担以上。直到清末,倚邦一直保持了"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茶叶贸易中心的地位。

倚邦古茶山包括如今象明乡的倚邦、曼拱、河边三个村委会的茶山,古茶树以云南大叶种茶为主,保存有少部分四川引种的小叶种茶。这里的普洱茶滋味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轻,回甘爽口,历来为客商首推。其中又以曼松茶品质、滋味最佳,自古就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因此,自清-雍正年间起,曼松头拨春茶制作的普洱茶被列为朝廷贡茶的首选,"年解贡茶二十担"。采办贡典之茶一直持续到清末光绪年后期,由于社会动荡,边关不安,道路艰险,贡茶押解途中累遭盗匪抢劫,官府只好作罢。倚邦茶山所产的普洱茶紧团茶,又称"元宝茶",主要销往四川、西藏、贵州各地,并部分通过老挝、经泰国销往东南亚及港澳地区。清朝末期,社会动荡,盗匪猖獗,内地商人不敢入山贸易,加之易武古茶山的兴起

六大茶山的普洱茶生产贸易中心逐步移到易武古镇,倚邦茶山茶商茶农四散,贸易锐减,老茶园荒芜。至宣统年间,倚邦街仅有庆丰和、庆丰益、元昌和恒盛等四家茶庄在惨淡经营。1912年以后.倚邦茶山的普洱茶产销重新出现逐渐恢复势头。1942年,基诺族、瑶族起义,攻打倚邦古镇,战火把古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倚邦古茶山、古镇从此走向衰落。普查队实地踏看、普查了倚邦茶山曼拱一、二、三队,河边队、老街子、倚邦、细腰子、麻粟树、夹布老寨、习空、曼松、背阴山等古茶村寨,大小山梁都有古茶树分布。倚邦古镇古迹遍地,茶史文化古迹保存众多。青石条铺成的古镇街道.青石条茶马古道从这里伸向远方.记载和彰显着普洱茶古茶山远久的茶史和蕴涵丰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主要古迹还有位于倚邦寨的官坟梁子完好地保存着倚邦"土千总"曹当斋及夫人之墓。曹卒于1799年.乾隆二年皇室敕功德碑一块,内容都涉曹土千总及曹夫人叶毓管茶功绩,可见清王朝对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重视程度;倚邦街村委会保存着乾隆、道光、光绪时期的三块青石碑,记录了当时的重大茶事;在新发寨山神庙一大茶坑旁的茶拜堂,保留着古代茶农、茶商祭祀茶祖孔明、祭茶树神的遗迹遗物;安乐的江西庙、四川会馆遗址等等,足见当年的兴盛繁荣。

倚邦古茶山至今仍保存着的古茶园总面积为2950亩。古茶树普遍分枝密,有较多分枝级数,最多四级以上;密度90--250株/亩不等。茶树高3~7米,根基围30~100厘米。叶基楔形,叶长叶宽脉对叶身平或微隆,叶缘平。令人惊喜的是,普查组在这里发现了上百亩连片的小叶种古茶园,小乔木型,绝大多数的茶叶叶片色泽呈深绿或绿,树龄均在300~500年,共计l200亩,其中又主要集中分布在倚邦、曼林、曼庄3个最早生产普洱茶的古茶山,分别为465亩、2224.亩和879亩。这一活的见证说明,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与内地古茶区在茶叶种植、加工、工艺技术和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云南大叶种与小叶种怎么区分?


2008年国家标准的出台明确了普洱茶的概念,即普洱茶(Puer tea)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按普洱茶传统与创新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熟茶)两大类型。

事实上,普洱茶树按叶形大小分,还有大叶种和小叶种。具体说来,大叶种特点为叶形椭圆,叶尾大,主脉明显,分脉密集而清晰,叶子背面绒毛披覆,叶边锯明显。小叶种特点叶形椭圆,叶片较薄,两齿间距离密集,叶子背面绒毛少而稀,几乎是对称行芽尖。在茶种分类上,有一种根据茶叶叶片面积划分的方法:叶面积大于50cm2的属特大叶;叶面积在28-50cm2之间的属大叶;叶面积在14-28cm2之间的为中叶;叶面积小于14cm2的为小叶。其中: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0.7(系数)。

当然,这种划分仅从叶面积来划,没考虑其植物学的其他因素,如果考虑到茶种、茶叶内含物质、茶树变异等因素,中叶种主要是大小叶种的变异,特大叶种应属于大叶种。大叶种是云南特有种,小叶种则分布较广。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其中儿茶素含量占茶多酚总量的70%,而一般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较低。大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大于小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说明大叶种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小叶种儿茶素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致使大叶种儿茶素的抗氧化效果强于小叶种儿茶素。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是形成茶叶内质主要理化成分之一。茶多酚性味苦涩,其氧化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氨基酸性味鲜而带甜,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其性味苦,参与茶叶品质的形成,且与茶黄素结合形成络合物提高茶汤鲜爽度,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不同茶树品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不同。

按叶片大小分析茶多酚含量呈大叶>中叶>小叶规律,氨基酸含量呈中叶>小叶>大叶规律,咖啡碱含量则呈大叶>小叶>中叶规律。这些成分与品种的关系对茶类的加工有指导意义。

普洱茶的小叶种是如何成为弱势的?


一、

12月的一天,特意从楼上找出来,喝一个小叶种。是春茶时我在邦东茶山上瞧到有片小叶种茶园。特意让他们做了几公斤拿回来试味道,观察一下和附近的茶地的味道有何不同。

春茶时认真试过一下现在想起来,感觉都忘记得差不多了。

今天再试:

细小的叶形,有韵味的香气一下就回到春天的感觉。

喝到后面有感觉生津超起过回甘的感觉。这是很多小叶种共同的特点。甚至和很远的倚邦茶都有共通之处。

不过这回试此茶原因,是最近突然间想到一个小叶种的问题。

再往细处说小叶种茶和大叶种茶在物质成分上是有比例不同的。至少是梗和叶和比例就会有明显不同。

最近两三月喝了很多的小叶种茶。

那些更有名的包括:倚邦,革登,蛮砖,莽枝…

再往前,联想到云南一些茶园的小叶种。

无量山,大朝山,千家寨,勐宋,景迈,江城,还有古六大茶山更有名上的上面的寨子。

还有一种小叶种茶的极致,如猫耳朵

其实我在古六山的另一处,也见过类似猫耳朵这样小的小叶种。

二、

那我们自然就想到2008年国家对普洱茶的定义标准。讨论的主要是三个字:大叶种。

普洱茶国家标准出台于((GB/T2111-2008))2008年,并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该国家标准给普洱茶的定义是,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标准中GB/T含义为推荐性国标。

我们开始讨论小叶种的问题:以小叶种的杰出代表倚邦种为例,曼松也是倚邦种。

倚邦茶味胜,在于它独特的中小叶种古树茶。其树种区别于云南普洱茶其他产区的乔木大叶种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也比较复杂。关于倚邦中小叶种的来源有三种说法:

一“孔明遗种”说,但这难以作为史料,多为边地民众因众多原因对孔明的崇敬。

二四川遗种说。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种茶籽,来到倚邦种植、经营,于是小叶种茶在倚邦安家落户。

三原本就产于云南茶山。(邹家驹先生《倚邦“小叶种”》一文,记录了采集倚邦小叶种资料和样品后,拜会云南茶叶老专家张芳赐教授,鉴定倚邦小叶种的过程,现摘录如下:老人用放大镜仔细察看了我们带去的样品。张教授20世纪50年代考察过象明、倚邦一带的茶山。他认为,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性状对比下来,同四川的小叶种完全是两回事。)

四川遗种说可能占了上风。因为名人崇拜效应,会说是孔明来云南的时候从成都平原带来的。先有人还是先有茶?

但按我这些年的亲身经历。我会偏向后者。传统的知名的小叶种茶叶自不用多说。很多如今非小叶种知名的茶区也有大量的小叶种茶。

在勐库大雪山上见过,他们和不远处一冰岛老寨有共同的味道。而冰岛老寨大叶种是数百年前傣王从易武引进的品种。已经有人为选择品种的因素。

在无量山凤凰山见过。当地人说,小叶种的是老品种。

在邦东,云县,永德,凤庆,白莺山见过。

如果是最近一些年种植的新茶园。不用想,肯定是大叶种。

三、

在大小叶种的PK中,小叶种是如何成弱势的?甚至被普洱茶国家标准制定人忽略。

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人类劳动之下的生产力选择的结果。

现如今,云南很多卖茶苗的地方培育茶苗。肯定是大叶种。

在倚邦,我们也见到了大量的新的中大叶种。据说这些是从不远处的易武引种进来的。原因当然是易武茶价可以,加大叶种的采摘效率更高。

当地的人们说,工人采一公斤小叶种,同样的时间可以采三五公斤大叶种。这虽然是小对话。但这会是对人工成本影响很大的方面。

还有是当下茶叶审美观,大叶种外观漂亮方面也是影响这方面的一大原因。

云南小叶种有什么特点?产自哪里?(小叶种知识点最全)


1.到底什么是小叶种?

在以大叶种茶闻名的云南,小叶种的位置极其尴尬。甚至连普洱茶定义都容不下它:

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但当我们脑中闪过云南小叶种分布区域,发现这些区域的茶都奇香四溢,品质不凡。这便是小叶种无法被取代,也无法被遗忘的天然优势。少了小叶种,云南茶会少了很多曼妙轻盈,也少了很多粗细混搭风格。

茶树的叶,不仅是茶的主要收获对象,更是茶树生育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不同于植物学分类,根据茶树叶型大小和组织比例不同,我们将茶树分为大、中、小叶种。

一般而言,叶面积>50cm2属特大叶,28~50cm2属大叶,14~28cm2的为中叶,<14cm2才为小叶种。

单看叶面积,大叶种的芽头也是小叶呀(误!)。测量叶面积的用叶,需要用成熟且形态与面积固定的定型叶来测量。

测量方法很简单,分四步:第一步,打开手机上的测距仪;第二步,测量叶长,叶宽;第三步,代入公式: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系数(0.7)。

添加0.7系数是因为我们可爱的茶叶并没有非常贴心地长成长方形,而长成了略微复杂的椭圆形或卵形。不过,聪明的你一定还记得椭圆形面积公式,这会带来一个更为准确的数字。

如果你忘了这个公式,让我大发慈悲地告诉你:

S=π×a×b,其中a是长半轴长,b是短半轴长。(嗯,我也是百度的。)

不同种,叶片内部结构也大不相同。最明显的区别,表现在角质层厚度和叶肉中栅栏组织的层数以及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大叶种叶肉只有1层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例为1:2或1:3,中小叶种则有2~3层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例为1:1或1:1.5。

这看似相差不大的比例,却是造成大小叶种触感、滋味、香气不同的直接生理物质基础。

上图中与表皮垂直,竖直型紧密排列的就是栅栏组织,包含很多叶绿体。日常负责光合作用以及减少蒸腾。小叶种因为栅栏组织厚,像多穿了件保暖内衣一样,抗寒性较大叶种更强,因此小叶种可以一路北上进军,最北竟然跑到了北纬37度的山东烟台。

而大叶种这种不爱穿保暖内衣的,基本只有生活在云南才能自在舒展。(并没有地域炮,不过这很云南人!)

Anyway,栅栏组织下面那一群散漫的圆润的胖子,就是海绵组织,这是一群不规则的近圆形细胞,主要功能是贮藏养分和代谢产物。海绵组织内有叶绿体少,液泡多。与茶叶品质息息相关的多酚类、糖类等物质大都储藏在液泡内。故海绵组织所占的面积越大,液泡面积就越大,细胞液越多,茶多酚的合量就越高。所以,大叶种茶多酚的含量一般高于小叶种的含量。

另外,大小叶种的超微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大叶种的叶绿体基粒片层多,亲(嗜)锇颗粒含量少;小叶种则相反,基粒少,亲锇颗粒含量丰富。相同生态条件下,大叶种光合速率高于小叶种,但香气欠高。亲锇颗粒的出现,也是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呈现。胡萝卜素、叶黄素是萜类衍生物,分解后可产生β—紫罗酮和茶螺烯酮,这些产物具有香味,所以由小叶种制出的茶叶比大叶种的香。而因为大叶种茶所含的咖啡因、茶多酚等有效物质较多,可以制成味道浓烈、滋味收敛性强的茶。

2.小叶种茶在哪里?

云南茶区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怒江以东、哀牢山以西及澜沧江中下游一带,通常划分为滇南、滇西、滇中、滇东北等4个茶区,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而滇东北茶区是典型的小叶种片区。

让我们在地图上找找,神奇的小叶种在哪里吧。

唐朝已有栽培,明清时期为贡茶。其条紧色润,香气清鲜。据《昆明县志》载:“仅距城十里之外及其附近所产,名为十里香茶。”

据传,宝洪小叶茶在唐代建宝洪寺时由开山和尚从福建引进茶种种植,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

创制于明清年间的“宝洪茶”为云南历史名茶,外形扁平光滑,苗峰挺秀,味浓香郁。

翠华小叶茶,云南昭通独特的小叶种茶。所制“翠华茶”又称“金耳环”。作为“昭通十宝”的大关翠华茶的产制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据《中国茶经》记载,雍正年间为朝圣礼品,1864年起一直为清朝贡品和佛家朝拜峨眉寺的珍品。1915年获得巴拿马博览会二等商标。采一芽一二叶按龙井茶制法加工,外形扁平,色泽黄绿,滋味鲜醇。

听说腾冲有小叶种,一开始有些意外。实际上,从04年起,极边茶业就开始在腾冲引种台湾优良品种——青心软枝的变种。南半球唯一一片茶园:新西兰杰境茶庄园,也引种了相同的品种。台湾普通茶园的海拔是八九百多米,普通的乌龙茶品种不能直接移植到高海拔地区,需要高抗寒的品种。大禹岭的海拔有两千多,种植的就是高抗寒的变种。

腾冲山的火山土壤有机含量比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独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高,有利于茶叶生长。乌龙茶的种植要低纬度,高海拔,还要有降水量。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才能种好这娇贵的茶。极边的纬度和台湾接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所以叶片成熟晚。极边茶园春茶采摘时间是5月底到6月初,乌龙发酵工艺比较复杂,需要有制作周期,第一批春茶直到夏初才能上市。

无量山又名大围子山,古代亦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而得名“无量”。位于云南西南部,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起于南涧,一直延伸至古六大茶山。其西脉温暖多雨,东脉则干热少雨。无量山区多地都有大小叶种并生现象。推测或许与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混杂居住并种植茶果后沉淀的结果。

困鹿山属无量山东支余脉,又作“困卢山”,为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分水岭。困鹿是傣语,“困”为凹地,“鹿”是雀、鸟,即鸟雀众多的山凹。在困鹿山的古茶园中,大中、小叶种混生,总面积达10122亩。出产茶叶清新淡雅,喉韵持久,是近几年涨势最迅猛的茶之一。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此建立贡茶厂,是最早进贡朝廷的古茶园之一,这又为其增添了一笔传奇色彩。其出产茶条索紧结黑亮,山野气强,杯底香持久,苦中带甜。

黄草坝位于困鹿山北边,茶树均生长在村民房屋周围,以中小叶种为主,生长茂盛,其可考证种茶历史可追溯到乾隆年间。据《新普洱茶典》介绍,黄草坝小叶种茶粗大程度超过倚邦小叶茶,耐泡度更强。黄草坝今年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以甘甜著称,即使在无量山也脱颖而出,汤质饱满顺滑。

振太乡有1300多亩古茶园,汉族和彝族杂居,有零星中、小叶种分布,还有部分藤条茶。茶汤色泽透亮,汤水甜柔。

景东茶或许不以茶气出名,但其柔和清香,依然是无数茶人的心头好,景东的历史地位也是难以撼动的。在景东县漫湾镇下属的温竹村箐为大小叶种混生,生态环境优良。中山山头的茶则主要为小叶种,树龄最大为1200年,土壤为黄棕壤夹带白沙砾土,一般只采收春茶。

六大茶山历来是优质普洱茶的主产区,不仅因其优越的生态环境有关,或许和茶树混生混采中小叶种不无关系。也因此,虞富莲在《中国古茶树》中提到:小叶种茶富含氨基酸,与大叶种拼配后生化成分互补,增加其鲜爽度和丰富度。对于六大茶山而言,最大的惊喜之地,往往都来自于有小叶种存在的区域。

在易武正山大叶种为主的易武,也分布有小叶种。曼乃的小叶种主要位于老街小组,老街小叶茶为栽培型,嫩枝有毛,芽叶绿色。

“曼腊”是傣语,“曼”是村,“腊”意为茶,现存古茶园一千亩,下有丁家寨、高家冲、徐家梁子、张家湾四个寨。四个寨子古茶园几乎连片生长,古茶园中茶树品种较多,有大叶种、小叶种和紫芽茶。小叶种为小乔木型,嫩枝无茸毛,叶尖渐尖。茶味甘甜,略涩,回味悠长。民国初年的陈云号,当年在张家湾是最大的茶号,在易武众茶号中也鼎鼎有名。

倚邦是云南著名的小叶种产茶区,2004年由西双版纳州长岩庄亲任组长的全州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在这里发现了465亩连片小叶种古茶园,绝大多数茶叶叶片色泽呈深绿或绿,叶椭圆形,叶尖渐尖,树龄在300—500年。倚邦小叶茶有说法是明末清初由四川人带来,也有人认为是汉文化审美影响下的存在。滋味虽不如大叶种那般苦涩强烈,在此处种下后却保留了小叶种传统的香甜柔和,又增加了山野气韵。

而倚邦茶中最稀缺的那一块宝石,叫“猫耳朵”。比一般小叶种还要小上一圈,芽叶仅有大拇指大小,是倚邦小叶种里神奇的存在。茶叶叶片细圆,形似猫耳朵,故名之。其采摘之费力,耗时,又不压称,工人都不愿意采。真正的猫耳朵是什么味道?只有喝过的人才知道了。

大小叶种混生的曼松是倚邦片区地位最尊,也是价格最高的茶。共有3片茶园:王子山、背阴山和靠近曼腊的傣族寨子。小叶种是当地主栽品种,芽叶黄绿色,多毛。曼松贵,一是贵在“贡茶”一说,二在资源稀缺,老茶树仅存一二百棵,三是其小叶种难采,一天的采摘或许也只能得到不到一公斤干茶。曼松茶条索紧结黑亮,山野气强,回甘猛烈,涩短,耐泡度好。

曼拱是倚邦茶区老茶树保留较多的区域,茶园生态环境良好,没有经过矮化。在曼拱,生长得最好的茶树长在被称为“大树林”的山上。大树林又叫大黑树林,此处小叶种占相当比例,小乔木型,树姿开张,叶长椭圆形,叶质较软。制成的茶条索虽细短,但苦甜滋味饱满,回甘悠长。曼拱还有一定数量的红花茶存在。

詹英佩老师的《古六大茶山》中写到这里“茶园多茶号少,清末明初易武的茶号都到蛮砖茶山买原料”。蛮砖是最早形成规模、产量较大的茶山之一。蛮砖最主要的两个产茶大寨之一就是曼庄。曼庄,又称“曼砖”,在大叶种为主的森林中,还有当地人称之为“柳叶茶”的小叶种,约占古茶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蛮砖茶区另一个有名的大寨,就是曼林。不管是詹英佩老师还是韩子荣老师都说曼林的古茶园是他们去过六大茶山中保留得最为完好的一处。曼林也是蛮砖拥有茶园最多的寨,位于蛮砖茶山顶峰,总面积约148公顷。茶园中茶树品种多样,密度较高,小叶种长势强分枝密,叶片颜色深绿,入口滋味重,较苦,饮后令人舒适愉悦。

革登茶山是六大茶区中最小的一块,约150平方千米,也是因战乱被人为破坏较严重的古茶山之一。但上天仍然对这里留有一丝依恋,革登的茶王树相传为武侯遗种,虽然茶王树已枯死,每年依然会举办祭祀典礼。孔明有没有到过这里或许并不十分重要,革登茶园主要集中在直蚌茶园,这里中、小叶种带来的细腻口感和饱满层次依旧吸引着无数茶人每年花重金来此地购茶。

莽枝茶从风格上介于倚邦和革登之间。滋味十足的同时兼具了古六大茶山的细腻。其最大特色是同一片茶山中大中小叶种同时存在,混采的话会全部混在一起,有时也会分开,中小叶种采一起,中大叶种采一起;但即便是大叶种,整个叶片大小也没有勐海的大。

很多人把那卡称为“小班章”,大小班章受到喜爱,或许均在于二者的高度协调性。如果说老班章协调了“苦”与“甜”,那卡则协调了“大”与“小”。茶业复兴造访过那卡很多次,不仅因为此地的“竹筒茶”曾是上贡傣族土司贡品,更因为这里是目前唯一发现的勐海地区中小种混生茶园,茶园小叶种比例较大,带来了独特的香气和细腻的口感,勐宋地区都极其推崇那卡茶,称之为茶中贵族。

3.再认识云南小叶种

我们说了这么多小叶种,有些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云南普洱茶大小叶种茶的差异性》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小叶种普洱茶”专题进行查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2499.html

上一篇:铁观音的清热降火作用,化学反应帮了大忙

下一篇:茶山竖起防风墙茶价提高两百元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