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山竖起防风墙茶价提高两百元

2020-11-27

茶山竖起防风墙茶价提高两百元

眼下正是采茶的好时节。这两天,嵊州市仙岩镇舜皇村王舍岗自然村的村民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高兴。村民王正良说,去年茶山上建起的防风墙,让冻死的茶叶少多了,卖的价格也高了。

舜皇山海拔60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产出的茶叶叶质细嫩,外形、色泽、香气都属上乘,“舜皇云尖”因此闻名。村里有近400亩茶园面积,家家户户以茶为生。但山高也有山高的劣势,高山上的茶叶成熟迟,还经常受“倒春寒”侵袭,每年受冻的茶园面积较大,大大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收入。

为此,镇、村干部动过不少脑筋,还专门请专家“会诊”过。去年底,该村出资2万多元,开动挖土机,在海拔600多米的茶园入风口,建起了一道高5米、长100余米的防风墙。今年春茶前,该村又对防风墙进行了加固。没想到,这一堵投入不大的防风墙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村民们惊喜地发现,防风墙朝东北方向的茶叶没有受冻,而且比其他地方的茶叶还要嫩绿。“茶叶采摘期也比以往提前一周。”舜皇村党支部书记王廷才说,“这是黄金般的一周啊,茶叶价格前后相差每公斤200元,村民为此增加了数万元的收入。”

仙岩镇党委书记金兴安告诉记者,高山上这小小的一道防风墙,抵御的不仅是寒流,更将村干部和老百姓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他说,这两天村里又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对防风墙进行改造,还将扩大防风面积,让更多的茶园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Cy316.com延伸阅读

连绵万里茶叶之路成就武夷山下梅两百多年辉煌


谁也不会想到,在县域行政区图中仅是个小点的武夷山下梅村,竟连接着万里之遥的中俄贸易边城,竟连接着“晋商”,那个通向财富帝国的梦。

清乾隆二十年春,下梅来了几个操着浓重山西口音的北方人,在当地客栈租了“包间”,一呆就是两个多月。他们无所事事,整天在村庄附近溜达。看得出来,他们对下梅的风土民情、乡间小吃并不注意。似乎对荒山秃岭、河道河滩更感兴趣。其实,这些人就是山西榆次的商帮,为首的是一个叫常万达的。此行是专为茶叶的“供应基地”和“合作伙伴”而来,只是他们谁也不知道,正是这次不经意的“溜达”,却走出了一个连绵万里的茶叶之路,成就了下梅两百多年的辉煌。

借着手势,人们才知道,那个叫常万达的“北佬”是看中了下梅的大片荒山和梅溪方便的水道。不久,他们不惜重金买下了下梅的荒山。而且还买下了赤石、大布、溪洲等与下梅邻近的所有荒山。几经考量,常万达又在下梅的诸多茶庄中,选中了“景隆号”主人邹茂勋,作为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基地的合作伙伴。两百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透过那颓垣残壁,当年邹茂勋门楼“景隆号”三个字仍依稀可辨。

据《崇安县新志·氏族》记载“下梅邹姓原籍江西之南丰,顺治间,以经营茶业获资百余万,造房七十余栋,所居成市。茂章故任力闻,祠堂中犹保存扁担、麻索以鼓励后人云。”

下梅邹氏凭着吃苦耐劳和从老家带来的茶叶种植技术,逐渐在下梅站稳了脚跟。凭着脚踏实地的品质,给常万达留下深刻的印象。常家雄厚的资金,也吸引了想要扩大经营规模的邹家。于是,两家一拍即合。不久,常氏和邹氏联合经营的“素兰号”成为武夷山最大的茶庄。他们雇请当地茶工,组织茶叶生产。在芦下巷景隆宅、新街巷罗厝坊设焙茶坊、茶库。还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红茶、砖茶、乌龙茶。这段合作的历史,在山西榆次车辋的《常氏家谱》中做了详细记载。

在与常氏家族的合作中,下梅邹氏大开眼界。邹氏也到山西榆次,将武夷山所育茶苗带到当地栽种。并教“制茶之法”。甚至把山西生产的茶叶囤积当地,在新茶尚未上市前抛售。大大缩短了运输距离,减少了生产成本。邹氏还入股购置驼队,到恰克图用茶叶交换“洋油”,运回南方销售。这样,既避免驼队往返放空,也解决了白银往返运输不安全的问题。如今,下梅邹氏还留有从恰克图带回的“美孚”油箱、商号模具以及验押货物的木印。这些与茶贸易有关的实物,不尽地向人们诉说着久远的过去。

“素兰号”把精制后的茶叶通过梅溪水路运至崇安县城,验押之后,雇用当地脚夫用车马运至江西河口。据《崇安县新志》记载:乾隆年间,下梅“日行舟三百艘,络绎不绝。”就是说,每天三百多艘竹筏,浩浩荡荡来到下梅梅溪。成箱成箱的茶叶经过精心包装之后,被搬运到这些竹筏上,开始了它们遥远的行程。清·《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道:山西运茶商帮两轮车、鸡公车吱吱入耳,日夜喧哗不绝,道所居塞……

到达江西河口后,由船帮改水运至汉口,达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镇。尔后用马帮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于鲁村换畜力大车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张家口、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仑,抵达中俄贸易边城——恰克图,全程七千多公里。

这条以下梅为始,以恰克图为终的运茶路线,后来被人们称之为“万里茶路”。

黄金有价茶无价?


黄金有价茶无价?看起来“差不多”的茶叶,在一家茶店要价300元,而在另一茶店可能要价500多元。长期以来,茶叶价格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茶叶的价格究竟是根据什么定的?为什么在一般人看来品位相差不多的茶叶价格却相差悬殊呢?老百姓仍然重复着这样一句话“黄金有价茶无价”。其实,这句话并非说茶叶价格多么昂贵,而是指消费者对茶叶的价格心里“没谱”。

众所周知,福建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仅在安溪一地,登记和未登记的茶厂就有数千家,大大小小的品牌更是上万个,几乎所有的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市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庄、茶叶店。但许多消费者抱怨现在茶价高得离谱,高的每500克几千元,低的每500克几百元,爱喝茶的泉州市民守着茶山喝茶难。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部分茶叶店,发现茶叶的价格差异非常大,即使是同一包茶叶,不同的经营者的品评也不一样,开出的价格自然也不相同。

记者在市区某茶店买了250克“铁观音”,价格是每500克400元。然后,带着几泡小包装茶,记者到其他几家不同店铺找人品茶。在丰盛假日城堡,某茶叶店老板认为,这种茶叶每500克只值200元,而相邻的茶叶店老板称,这种茶叶放太久了,已经走味,每500克最多值100元。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茶叶价格都是经营者说了算,“因为茶叶这种东西,好坏全凭个人感觉”,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泉州喝茶的人又特别相信自己的感觉。比如说,你来买茶,声称自己要买每500克500元左右的茶,茶叶店老板拿一包茶叶,泡一下给你喝,你喝完了觉得好,拿定主意要买,你也就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价格真的需要每500克500元,实际上这种茶叶也许本来每500克定价只要100元。茶叶价格和种类具有巨大差别,使得一些缺乏商业道德的茶商在销售茶叶时或以次充好,或以旧充新,抬高茶叶价格,牟取暴利。

陈年岩茶价更高


有人说新茶好喝,一般来讲新茶的价格也要比陈茶要高,但是对于岩茶来说,由于其内在的独特的药理作用,存放时间越长就越有滋味,其价值也越高。

岩茶之“陈饮”

武夷岩茶“陈饮”的习俗自古有之,明崇祯进士周亮工《闽茶曲》云:“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陈年岩茶上品者,条索乌褐紧结,饮之香气四溢,有木香及陈香。汤色红艳透亮犹如陈年红酒一般。茶汤入口顺滑绵柔,醇厚甘甜,饮后润滑生津,喉韵明显,舌如泉涌。叶底厚实乌亮,青涩味全无。老茶耐泡度极高,泡至十多泡仍有余味,且越泡越甘甜。

岩茶之“陈化”

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乌龙茶。品质以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为主:由茶多酚、生物碱、有机酸、维生素等物质以及一些香气成分组成。这些内含物质多为还原性物质,极易受湿度、温度、光线和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相互进行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缩合或聚合反应等,在茶汤中形成汤色、香气、滋味。这也是茶叶陈化质变的主要机理。譬如产生一些我们称之为“陈”的气味。

陈年武夷岩茶的内质转化,就滋味而言,因各人的嗅觉与味觉不同,感受就会各有不同。当然,岩茶在各个时间段的存放期里表现也不尽相同。

岩茶之“陈味”

通常认为,从制作完成开始存放,在五到十年左右是初发酵期,容易有微酸,并且会逐渐转强;到十五年左右酸味渐退,闻起来会有梅香,一般称为梅香老茶,其梅香可持续到二十年左右;然后又逐渐转化,可能会转成带有花果香,持续到二十五年左右——继续存放,茶性则继续转化,不断存放就不断转化,茶性越转越温,越来越润。

在存放的过程当中,茶叶可能碎裂,不似当初那般完整;可能变黑,可能有白霜,可能有药味,可能有木香……

其香馥郁,沉稳,醇厚,涎滑,无涩,柔中带刚;

其色深重、明亮、清澈,持久耐泡;

茶汤表面常有白雾如聚,轻盈婀娜,美不胜收;

饮后打嗝通气,养胃驱寒,消暑生津,益气安神,除闷涤乏,防辐射,抗衰老,降三高……

总之,陈年岩茶的种种变化与好处不一而足,简直穷极要妙——它使人口齿噙香,使人心神舒畅,使人念念不忘。

岩茶之“存放”

还有一种说法:武夷岩茶“陈三年是药,陈五年是丹,陈十年是宝。”还请列位客观对待。虽然说岩茶对肠胃不适、上火等轻微症状能起到一定的效用,也符合中医“重在养、不在治”的保健原理,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岩茶都适合陈放,也不是说陈放久了都有药效。

存放陈茶还得有个先决条件:

一、清香型的岩茶,因发酵和焙火程度较轻,容易质变返青,不适合陈放。

二、严格按照传统工序制作的重发酵足火功的岩茶,因其品质相对稳定适合陈放,但是,仍然要,并且必须要保存得当。

三、正确的存储方式,干燥、避光、无异味,容器多用木、纸箱、陶土罐、金属桶等。

藏得深红三倍价,陈年岩茶如此高的价值,你了解了吗?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2498.html

上一篇:清帝喝普洱茶的重点时间段

下一篇:铁观音的清热降火作用,化学反应帮了大忙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