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国外茶叶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0-11-25

印度:目前印度居全球第二产茶大国的位置,也是世界茶叶出口的第四大国。在印度,全国60个茶树种植场的茶叶产量占全部总产量的60%,因而产品质量易于控制,市场容易开拓。印度政府对茶叶拍卖有规定,即茶园生产的茶叶,70%以上要进入拍卖市场。国外公司的经纪人和国内零售商一般都从拍卖市场中进货。印度作为茶叶出口大国,受西方茶叶消费偏好改变的影响,以及肯尼亚等国茶叶出口的冲击,近年来茶叶产量持续下跌,从1998年的8.7亿公斤减少到2004年的8.2亿公斤,为15年以来的最低点。加上国内消费的增加,出口量也逐年下滑,茶叶出口量也从2002年的2亿公斤下降到2004年的1.45亿公斤。1公斤高品质的阿萨姆茶5年前售价100卢比(约2.3美元),现在跌到75卢比(约1.72美元)。除去不利天气的因素,茶叶价格下降、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激烈也是重要原因。

为挽回印度茶叶昔日的辉煌,印度茶叶企业一面不断开拓新兴红茶市场(包括中国在内);一面也在改变其产品结构,适应正在发生变化的西方社会的茶叶消费习惯;同时印度茶商纷纷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让优质茶叶能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出售。一些茶叶研究机构也正在加紧开发降低生产成本的新技术并帮助茶厂进行生产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

印度政府于50年代通过了《茶叶法》,该法是茶叶生产、流通环节的法律依据。印度商业部代表政府依据《茶叶法》对茶叶的生产、流通领域实施监督。商业部下设国家茶叶局,茶叶局是实行具体行业管理的机构,具有管理生产、出口和制定发展计划等行政职能,并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技术研发和推广。茶叶局在国内主要茶区都设分支机构。国外在莫斯科、汉堡、伦敦、纽约、迪拜等设立代表处或常任代表。茶叶局官员由政府任命,经费都由政府提供。但总的来讲茶叶局职能在慢慢弱化,而茶叶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职能在加强。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茶叶产业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斯里兰卡国内每年大约消费茶叶2万吨左右,斯里兰卡一直在与肯尼亚开展激烈竞争,争夺国际茶叶出口霸主地位。尽管2004年实现出口茶叶29万吨,不及肯尼亚茶叶出口量(32.6万吨),但斯里兰卡仍处世界茶叶出口市场的主导地位。据统计,2005年,斯茶叶出口达30.8万吨,同比增长2.83%,并呈现出三年连续小幅稳步增长的态势。期间,斯里兰卡还进口茶叶719万公斤(占其茶叶产量的3%),主要用于拼配茶和再出口。俄罗斯及前苏联各国仍是斯茶叶出口的最大市场,占出口总量的近两成。

肯尼亚:茶叶是肯尼亚的第一大出口商品,每年为肯尼亚带来约6亿美元的出口收入。茶产业在肯尼亚为50万人提供了直接的就业机会,相关行业为25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连续十年来一直居斯里兰卡之后。排世界茶叶出口第二位的肯尼亚,2004年茶叶出口量较上年猛增了21%,跃居出口第一。根据肯尼亚茶叶局公布的资料,2005年,肯尼亚出口茶叶34.9万吨,仍是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肯尼亚蒙巴萨市是非洲茶叶的出口港市。蒙巴萨茶叶拍卖中心聚集了来自马拉维、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津巴布韦以及非洲其他产茶小国的茶叶。因此,在这些国家生产的茶叶可能就被统计在肯尼亚的茶叶出口中。

日本: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公顷,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由农协统一购置生产机械、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加工,组织化程度很高。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划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

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茶机械已很先进,不仅台时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一般每套蒸青机1年仅开工40~50天,由于造价高,茶农以每15~20户联合购置一套。极少量的高档玉露茶由熟练工人手工制作。手工茶每100克卖价高达3万日元,是机制茶价格的10~100倍。

近年来因茶饮料的倍受关注,使日本茶叶行情一路飘红。但根据日本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后一段时间,茶市场却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绿茶加工厂、茶商都将因库存量多大而一筹莫展。主产地之一的鹿儿岛县茶市场的平均价格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成。最大产地静冈县预计下跌300日元左右,跌幅为3成。在日本进口绿茶中,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它国家和地区。乌龙茶完全依靠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供给,红茶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预计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茶叶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日本国内茶叶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越南:越南现在拥有600家茶叶生产和贸易公司,其中包括234家出口企业。由于越南茶叶缺乏长久性贸易伙伴,因此易受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影响,所引起的贸易变更也较多,最近一些进口国(商)例如印度制定的新管理条例,对茶叶进口施加了严格的限制性条例,就使越南茶叶出口受限。

精选阅读

中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困境


近几年来我国茶产业一直致力于转型升级,昨日,我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已成全球最大产茶国,那么,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状况如何,面临着什么困境呢,如何才能更好的打开国际市场,促进我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呢?

作为茶的故乡,我国在茶叶生产上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全世界每年茶叶产量约600万吨,超过四成产自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博览会上介绍,2016年,我国茶园面积287万公顷、产量240多万吨,种植规模世界第一,消费量超过200万吨。多年来,我国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上中游特色绿茶、西南红茶和特种茶等4大优势区域,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红、青、黑、白、黄6大茶类的国家。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安吉白茶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品牌逐渐壮大。据统计,2016年,我国名优茶产量占45.8%,茶叶企业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大型茶叶集团。同时,茶具、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不断涌现,茶旅游蓬勃发展,一条茶的产业链正在成型。

采茶姑娘

但一组来自农业部的数据却表明,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困境依然存在:

——从生产环节看,我国茶叶平均亩产55.8公斤,仅为印度的40%。

——从加工环节看,我国有茶叶加工企业6.6万家,平均年加工量34吨,精深加工的茶叶比例仅占6%,50%以上的出口茶产品都是原料型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偏低。

——从销售和品牌建设看,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全国百强茶企销售额仅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12%。

“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缺乏一个强大的品牌。”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告诉记者,我国茶叶出口量大,但因为品牌不强,产品出口的收益并不高。

如何打破中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困境?

在展会现场,“西湖龙井炒茶传承人”胡国雄说:“西湖龙井这一中国茶的名片要在全世界走得更远,需要我们一批老手艺人对技艺的坚守,更需要建立品牌,确保货真价实的地道西湖龙井能让更多人认知,把中国茶的传统文化、历史都融入到这一杯茶中。”

唐珂表示,今年也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品牌推进年”。我国将聚焦茶产业的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发力,倒逼生产和流通,打出一套从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到品牌建设的“组合拳”,促进茶叶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普洱茶

茶叶的提质增效同样离不开科技支撑。据测算,2016年我国茶叶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重点产茶县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达30%,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茶树修剪基本实现机械化,大宗茶采摘机械化发展较快。

为更好打开国际市场,我国的茶叶还需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中国茶更“绿色”。

“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为了追求产量,过度施肥的情况比较严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表示,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茶园土壤酸化,而且肥料的利用率较低,加重了环境负荷。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部先后开展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在茶叶生产优势区选择部分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试点,在不同实施区域内通过对共性技术的组装、集成、优化,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进行区域示范和推广应用。

来自重庆万州的茶商夏吉安在展会现场告诉记者,当地生产的茶叶是很少使用化肥、农药的“生态茶”,这也成为产品的一大卖点。目前,他所在的企业正通过不断提高产品标准,生产便携包装等方式,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世界绿茶功能研究现状及前景


绿茶的功能多种多样,现在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欧美、亚洲各国对绿茶的功能从多方面展开了研究。绿茶的代表性功能可列举如下:(1)除臭、抗腐蚀和预防口臭;(2)抗菌的抗病毒;(3)抗氧化;(4)改善肠内细菌群;(5)抑制动脉硬化和血小板的凝集;(6)抑制血液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含量升高;(7)预防高血压;(8)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症;(9)抑制衰老;(10)有抗过敏反应症的作用;(11)抗癌症。目前,日本对茶叶的研究开发成果有:朝日饮料公司与农业技术研究机构的蔬菜茶叶业研究所合作开发了新产品“别尼富基”。用红茶茶叶加工成的“别尼富贵”(商品名)含有甲基儿茶素(或称儿茶酸甲酯),研究证明它有治疗花粉过敏等过敏反应症的效果,成为人们期待已久的抗过敏症的材料。目前,朝日饮料公司已验收此项研究成果,预定将在2006年开发出饮料新产品,专门供有花粉过敏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饮用。日本现有约3000万过敏反应症患者,一旦上述功能饮料开发成功并上市销售,消费者可方便地摄取抗过敏反应症的产品,其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十分巨大。目前,人们正翘首以待成功的消息。另一方面,关于茶材料多种多样的功能性研究成果正在由各种学会和研究会发表出来。2002年9月,日本农业技术研究机构蔬菜茶业研究所召开了2002年研究所成果发布会,会议以“茶与健康的科学———茶对健康的贡献”为主题,并同时举行了新开发茶的试饮、品尝和讲演会等活动。会议主要讲演内容为:(1)高儿茶素茶系统的育成;(2)茶种子的皂角甙新生理活性成分及其利用技术的开发;(3)茶多酚化合物成分的抗过敏反应症作用;(4)佳巴隆茶的防高血压效果等。2002年12月,日本静冈县立大学举办了题为“以人为对象的绿茶防癌症效果的研究———对普及预防癌症知识的构想和思考”的特别公开研讨会。会上已公开发表的有关绿茶抗癌研究成果如下:①绿茶与预防癌症的疫病学研究九州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古野纯典教授;②绿茶与癌症预防静冈县立大学食品营养部小国伊太郎教授; ③从玉县对“考霍特”的研究放射线影响研究所; ④看绿茶预防癌症的效果生物学分子疫病学部长;⑤疫病学研究结果的讨论及其解释爱知县癌症中心研究所预防部长;⑥用绿茶儿茶素预防癌症的临床应用研究东京食品技公司副经理; ⑦绿茶对成人T细胞病毒的增殖抑制作用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园田郎教授。 除此以外,由世界绿茶协会主办的“世界OCHA讨论会2003”在日本静冈县举行,主要报告的题目如下:(1)绿茶能预防人体内的癌症吗?九州大学医学部教授古野纯典;(2)绿茶儿茶素预防消化道癌症及其临床效果验证松下纪念医院部长山根哲郎;(3)绿茶儿茶素作为预防癌制剂的美国临床应用试验东京食品报公司副社长原征彦;(4)饮用绿茶与松弛、宽舒:茶氨酸和“脑轻松”的关系静冈县立大学教授横越英彦。该协会为了让消费者享受到绿茶的魅力和品茶的意境而举行的“世界茶节”活动获得人们的好评。该协会预定在今年秋天再次举办“第二届世界茶节”活动。预计在活动中,不仅有专家发表有关茶的功能性研究报告,而且还要进行旨在提高消费者对茶的认知度的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协会与相关的行业连为一体,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协会的知名度,也使茶功能材料确确实实地在消费者心中生根发芽。为了提高食品业界人士对茶学的总体认知程度,日本茶指导协会还制定了茶业专家的审定制度。自3年前这个专家审定制度出台以来,现在协会已审定了培养出来了3期共计774名专业人士。

中国饮料包装机械业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饮料、乳品、啤酒市场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包装机械业的发展速度。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饮料、乳品和啤酒包装机械,至今引进的势头仍然是有增无减。这些机械大多是高速自动化生产线,可靠性强,产量高,部分设备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机型。这些生产线的引进,使中国部分饮料、乳品和啤酒企业的包装水平得以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包装机械的生产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灌装、封口一体设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包括塑料饮料瓶、酸奶杯、无菌包装成型设备和贴标机在内的包装生产线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已经可以满足中型企业的需要,部分已经可以替代进口设备,并且出口量逐年提高。

一、饮料包装

目前中国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的前处理设备国内产品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中、低速理瓶、装箱设备也有相匹配的产品可供选择,在热灌装机方面,各设备厂都能解决设备在热灌装环境下的控制、密封等工艺要求。江苏美星、广东达意隆公司也解决了无菌冷灌装的问题。不过无论是碳

酸饮料、瓶装水、果汁还是茶饮料,也无论是PET瓶、金属罐还是利乐包,中国着名饮料企业的包装生产线基本上是引进设备的天下。

二、碳酸饮料的包装

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仍然是中国饮料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尽管增幅放慢,但绝对数量每年仍有较大增长。

PET瓶是碳酸饮料最主要的包装形式。珠海中富和上海紫江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碳酸饮料的PET瓶供应商。两家企业均有数十套进口的两步法设备,采用集中制造瓶坯,分散制瓶供应就近可乐灌装厂的生产方式。由于碳酸饮料瓶价格已经完全透明,因此利润很薄,制瓶企业主要以量取胜,高速设备的使用成为必然。在瓶坯生产方面,72模腔的注塑机已经开始使用。中富和紫江二个制瓶厂也开始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设备采购方式,开始与不同的制瓶设备供应商合作。吹瓶速度达每小时2万瓶的高速吹瓶机装机量不断增加。

铝制二片罐?场份额虽然在逐年下降,但仍然有一定的?场。目前中国生产铝制两片罐的企业全部是外资控股企业,设备也全部是引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并且经过不断的更新,生产速度普遍得到提高。

虽然有上海宝翼这一钢制两片罐生产企业,但中国的两片罐仍然以铝制罐占绝对优势。目前在国际上,美国仍然以铝制罐为主,欧洲则倾向于钢制罐的生产,虽然中国的铝制罐用铝板基本上依靠引进,价格昂贵,但改造现有的铝罐生产线为钢制罐也需要巨额投资,在二片罐?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企业缺乏投资的热情。

两片罐生产线由于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工艺要求极为严格,目前中国没有类似的设备,特别是受低迷?场的影响,机械设备开发企业也缺乏开发相关生产线的积极性。

三、茶和果汁饮料的包装

热灌装仍是目前茶和果汁饮料最主要的生产和灌装工艺。

热灌装PET瓶、金属三片罐、利乐包,是茶和果汁饮料的三大包装形式。

部分茶和果汁生产企业外购热灌装PET瓶,如统一;部分饮料企业自己生产PET瓶,如康师傅和娃哈哈;还有部分饮料企业与制瓶企业合作,由制瓶企业在饮料厂里装机吹瓶,如可口可乐东莞工厂。无论是哪种方式,生产热灌装PET瓶的设备主要是加拿大HUSKY、法国西得乐的二步法设备,以及意大利SIPA的一步法设备。

热灌装曾经是专业制瓶企业的最大利润来源,但随着价格的透明,热灌装PET瓶的价格在不断下降,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为了提高PET瓶的热灌装温度,使用二步法设备的企业大多与台湾一家企业合作,改善瓶口的成型工艺,使灌装温度可以提高到93度。

植物源杀虫剂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现在越来越重视有关合理利用生态的新方法来有效控制害虫的研究,开发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易分解且分解产物对环境无损害的生物农药是目前的热点,从生物中提取、分离新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是开发新农药的重要途径。“植物源农药”实际上就是利用天然中草药经过筛选配方而研制成的一种“生物农药”,与环境和谐度高。其主要特点为:(1)植物源农药对人畜安全;(2)在自然环境下易分解,残留量低;(3)是天然的混配复剂,对害虫有拒食、忌避、抑制生长发育、控制种群等作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它的优势在于既能调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又没有化学农药的诸多副作用。本文就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概况作简要综述,通过分析其优、缺点来展望其发展前景。

一、研究现状

1.杀虫植物资源研究

地球上植物农药十分丰富。《中国有毒植物》一书列入有毒植物1300多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杀虫(菌)作用或已被作为植物源农药利用。据1958年中国南方各省统计,被利用的植物农药达411种。《中国土农药志》一书共记述植物性农药220种,并定出了学名。据调查统计,中国作为农药的植物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和大戟科等30多科以上。

(1)楝科植物 楝科植物约52属1400种,中国约有15属64种。楝科植物杀虫剂应用较早,其中印楝(Azadirachtaindica)、川楝(Meliatoosendan)和苦楝(Meliaazedacach)是该科中主要的杀虫植物。印楝是世界上公认的理想杀虫植物,其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种核和叶中。从其种子中已分离、鉴定出数十种柠檬素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印楝素。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扰乱昆虫内分泌系统,影响促前胸腺激素(PTTH)的合成与释放,减低前胸腺对PTTH的感应而造成20-羟基蜕皮酮合成、分泌的不足,致使昆虫变态、发育受阻。自美国Vikwood公司最早开发出以印楝种核为原料的杀虫剂马格乐后,至今全世界已有近20个国家建立了印楝农药生产厂,并已有十几个产品投放市场,用于防治8目400余种害虫。在对药剂的速效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印楝素乳油在环境保护和降低农药残留方面,具有化学合成农药无法代替的作用。

(2)除虫菊 除虫菊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杀虫植物,是一种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无害、能迅速杀灭害虫而不易产生抗药性、无残留的高效天然杀虫剂。用其提取的天然菊酯油是生产高效低毒无公害生物农药和卫生杀虫剂的主要原料。

(3)鱼藤 鱼藤主要杀虫成分是鱼藤酮(Rotenone),对昆虫高毒而对人畜安全,它通过抑制昆虫体内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NAD+辅酶Ⅰ)与辅酶Q之间的生化过程来杀灭害虫,故害虫不易产生抗性。黄瑞论等(1956)试验得出“鱼藤酮对蚜虫的防治效能,比任何已知药剂大”的结论。鱼藤酮对烟蚜、小地老虎、烟盲蝽、烟蓟马等多种害虫有强力触杀作用,美中不足的是鱼藤酮易光解氧化,在作物上残留时间短。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报道,鱼藤根有效成分对植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

(4)卫矛科植物 卫矛科植物约有30属450种,中国有12属200种以上。该科植物的杀虫有效成分为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雷公藤和苦皮藤是该科中重要的杀虫植物。雷公藤(Tripteryiumwilfordii)的杀虫有效成分主要为wilfordine、wilforgine、wilfortrine、wiforzine及雷公藤碱,多存在于根皮之中。雷公藤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和忌避产卵等杀虫活性,且药效快,为其它一般植物性杀虫剂所不及。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根皮中,其次分布于叶中。苦皮藤对小菜蛾、粘虫、黄守瓜等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

(5)杜鹃花科植物 杜鹃花科植物约50属1300余种,中国有14属700种。该科植物黄杜鹃(Rhodendron molle)在中国作为杀虫植物使用的历史较早。黄杜鹃(又称闹羊花)中有3种活性较高的物质:闹羊花素-Ⅲ(简称R-Ⅲ)、Kalmanol和Grayanotoxin-Ⅲ,其中以R-Ⅲ为主要杀虫有效成分。R-Ⅲ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在黄杜鹃的花、嫩叶、根、茎不同部位含量各异,以花中含量最高(0.20%)。闹羊花****对昆虫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用黄杜鹃可加工制作黄杜鹃粉剂和黄杜鹃水剂两种植物农药,可用于防治叶蝉、稻飞虱、蓟马、蚜虫、黄守瓜、盲蝽象、地老虎等害虫。

除上述植物外,近10多年来国内工作者还对瑞香科植物、柏科植物、黄花蒿、竹、夹竹桃、豆薯(地瓜、凉薯)、百部、毒藜、大黄、藜芦、苦参、银杏、番茄、苦木、白头翁、黄芩、辣椒等植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报道。

2.活性成分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多种多样,从成分的化学分类角度看,几乎涵盖所有成分类别,主要包括:(1)生物碱:生物碱作为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最为重要,如烟碱、苦参碱、藜芦碱、雷公藤碱等。(2)氨基酸、蛋白质类:如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碱性蛋白、蛋白质类似物等。(3)萜类与挥发油(精油):除虫菊酯,雷公藤素甲、乙,雷公藤酮,香茅醛,柠檬醛,樟脑等。(4)三萜类与甾体类化合物:如川楝素、海葱糖苷等。(5)其它:糖甙类有异硫氰酸酯甙、硫甙芥子甙;黄酮类,如鱼藤酮等。

3.作用机理

(1)影响昆虫激素的代谢:如印楝素抗昆虫蜕皮激素,干扰昆虫蜕皮,导致昆虫产生形态上的缺陷;另外印楝素还可影响昆虫的交配及卵子的发育。(2)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如烟碱作用于昆虫神经细胞上的乙酰胆碱烟碱型受体,使神经体持续激活,虫体持续痉挛,麻痹死亡;植物香油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也可产生同样的效果。(3)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鱼藤酮是呼吸作用电子传递链中的Ⅰ位点抑制剂,从而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奈醌类物质作用于线粒体复合体,抑制呼吸作用。(4)影响昆虫的消化系统:植物蛋白酶抑制剂与昆虫肠道内的蛋白酶结合并抑制其活力,影响昆虫的消化功能;川楝素通过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而起作用。(5)影响离子通道:除虫菊酯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延长其开放时间,引起昆虫休克死亡,相同机理的尚有西藜芦生物碱、胡椒素、阿素宁、墙草碱等;鱼尼丁能与肌质网上的钙离子通道结合,使钙离子进入肌细胞,很快引起细胞死亡,对特定种类昆虫的防治确实有效。(6)其它:油菜素内酯可以增强植物的抗性;苦豆子中的金雀花碱和苦豆碱对昆虫的同工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等。

4.作用方式

(1)胃毒作用 具有胃毒作用的植物源杀虫物质较多,但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苦皮藤素V主要是破坏中肠肠壁细胞膜及细胞器膜;而川楝素则破坏中肠组织,阻断神经传导而导致害虫麻痹、昏迷、死亡。

(2)触杀作用 目前,具有触杀作用的植物源杀虫植物不多,主要有除虫菊、鱼藤、烟草等。研究认为,除虫菊中的除虫菊素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但其具体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有许多问题不清楚;鱼藤中的有效杀虫成分鱼藤酮主要作用于呼吸链中电子转移复合体Ⅰ;烟碱是烟草中的主要杀虫成分,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

(3)忌避和拒食作用 忌避主要是利用某些药剂(如茼蒿精油、菊蒿精油)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使昆虫感觉器官难以忍受而离去。拒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某些药剂(如印楝素、川楝素、R-m、脱氧鬼臼****等)抑制了昆虫的味觉功能而表现出拒食效应。

(4)麻醉作用 某些植物源杀虫物质对害虫具有特殊的麻醉作用。如雷公藤总碱对5龄菜青虫有很强的麻醉作用(麻醉中量ND50为2.29μg·g-1)。

(5)其它作用 除上述几种作用方式外,植物源杀虫剂还有其它生物活性。如砂地柏、黄花蒿等精油对害虫有熏杀作用,从喜树中分离出来的喜树碱具有极强的不育作用,还有一些植物精油对害虫具有引诱作用。

二、开发利用

从对植物性杀虫物质的简要概括中可看出,植物源杀虫剂作为一种天然杀虫剂类型具有以下优点:(1)对人畜低毒或无毒;(2)其本身即取之于自然,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利用,是自然资源的一种循环,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附加的压力;(3)植物源杀虫剂中不乏一些作用方式、作用机理特殊的物质,对于目前害虫严重产生抗药性的局面可能有一定的缓解;(4)植物源杀虫剂资源丰富,据估计,当今世界至少有25万种不同的植物,而在化学性质上进行过调查研究的仅占10%,这说明进一步工作的回旋余地非常大;(5)植物质产品一般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害虫天敌比较安全,不会破坏自然生态防御系统。因此,在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竭力寻找新型杀虫剂而层层受阻的同时,把希望寄托于对植物性杀虫剂的开发和研究也就成了历史之必然。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直接利用,即对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粗提取后,直接加工成可利用的制剂。这种利用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发挥粗提物中各种成分的协同作用,而且投资少,开发周期短。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较多,已开发出楝素乳油、苦皮藤乳油、鱼藤酮乳油、双素碱水剂、油酸烟碱等多种商品化制剂。二是间接利用,即研究活性物质的结构、作用机制、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进而人工模拟合成筛选,从中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制剂。间接利用是当前国外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盲点,也是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发展的方向。

植物源农药可以制成乳剂、粉剂单独使用或几种植物农药配合使用,也可以与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混配使用。到2000年止,中国已登记注册植物源农药品种28种,应用较多的为苦参碱(粉剂2种,水剂10种)、烟碱(含混剂,4种)、鱼藤酮(6种)、茶皂素、木烟碱、楝素乳油等。由于植物源农药对人畜毒性低,在环境中容易降解,基本上无明显的残毒问题。因此,首先应考虑将植物源农药应用于蔬菜、茶叶、中药材、花卉生产以及城市绿化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三、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植物源农药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为什么未得到很快发展?这主要是植物源农药固有的缺点限制了它的研发进程。众所周知,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是植物的一类或几类次生代谢物质,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值、土壤营养成分和周围生物群落等)的影响,因此稳定性不高。并且其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效果缓慢,给生产带来了困难。有人提出了一些解决植物源农药易分解失活的办法,有的用抗氧化剂如低浓度邻苯二酚、连苯三酚等避免阳光的作用;也可避光超低温保存。现使用得最多、最成功的是制成乳油。但乳油的加工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易污染环境,因此还须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开发无毒的剂型。为解决药效慢的问题,如今大量采用复配的办法,制成多种复配剂使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侯学文等提出将生物技术与植物性杀虫剂相结合的一些设想。但是植物性杀虫剂大多是结构复杂、在生物体内合成步骤繁多的有机化合物,从现阶段的基因工程技术来看,要想将它们的合成酶系全部转移至目标作物中让它们自己拥有合成植物性杀虫剂的能力,至少目前是不太现实的。现阶段转移少数基因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因此目前应集中研究蛋白质类的植物性杀虫剂,如蓖麻****、胰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剂及一些对害虫有忌避、毒杀的凝集素等,阐明它们的基因结构,以便人工合成或从杀虫植物中克隆这些基因,然后再将这些基因转入需保护的作物中,这样就可以用自然界自己的方式解决自身的问题。用昆虫细胞培养可以研究植物性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探讨其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哪一个位点,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BLA)系统,可以查出植物性杀虫剂的受体,这样对设计混配及仿生合成新农药有极大的帮助。利用昆虫细胞培养尚可预测对植物性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及其抗性产生原因,从而在应用前采取相应措施,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

四、小结

近年来,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以直接利用为主、成本较高、作用缓慢、药物稳定性差等许多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源农药的优点,开发出在实践中具有推广价值的植物源农药制剂,尚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植物中活性成分结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的研究;(2)发现先导化合物进而人工合成;(3)植物源农药剂型加工工艺与合理使用技术的研究。总而言之,中国植物资源丰富,发展植物源农药的条件得天独厚。随着生物、信息、分离鉴定和仪器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将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发展概况


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发展概况

我国茶叶加工机械起步五、六十年代,工农84型圆茶炒干机械的研制成功,使劳动强度大,工艺技术复杂的珠茶加工实现了机械化。70年代起,茶叶加工机械品种增多,茶叶加工机械标准化工作也开始起步,现在,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已有100多项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年生产能力达2万台以上。茶机行业从60年代的单动力、开式齿轮传动的型式发展到80年代中期自控技术、光电技术、静电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开始在茶叶加工机械上得到应用,使以往间歇作业向连续作业转变。9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热源装置与主体一体化的全金属滚筒式杀青机;产品由单机向成套设备发展;由大宗茶叶加工机械向名优特茶加工饥械发展;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发展。现在我国茶叶加工机械行业已能生产红茶初制、绿茶初制和名优特茶加工成套及茶叶精制成套设备,包括炒青眉茶、工夫红茶、珠茶、烘青、花茶、乌龙茶和紧压茶(砖茶)的成套设备。有适用于年产5一6t茶叶至500一1000t茶叶的各类茶厂所需的初制、精制加工及各种辅助设备的成套设备。可向市场提供加工扁茶、毛峰、毛尖、圆茶等形状的名优茶加工成套设备,从杀青、揉捻、烘干、成型等大类产品都发展成系列,可以适应不同生产规模茶农的需求。

50年来已产销各类茶机45万台以上,装备了产茶区数以万计的茶叶加工厂、机械加工茶叶的能力达到800万担以上,改变了茶叶加工的面貌,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国产袋泡茶叶包装机的现状与发展


包装机械是工业机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水平。袋泡茶叶包装机由于成型工艺的特点在自动化、生产效率、计量及包装精度等方面又有高于其它包装机械的要求,需要完成内袋滤纸、外袋纸、标签纸的传输、被包装物料的计量与填充、制袋、挂线、粘标签或钉铝钉、光电配准、自动计数及装盒等一系列功能。因此,此类机械结构复杂,目前世界上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工业发达国家才能生产,国内仅有洛阳南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所属企业)一家在此领域有所长足的发展。

袋泡茶叶包装机的分类

1、按内袋的包装形式分类

(1)单囊型袋泡茶叶包装机

茶袋采用的是热封型滤纸,设备通过加热方法使喷有胶料的内袋滤纸封合成主内袋并与标签棉线封合在一起。典型的机型有洛阳南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CCFD6型、DXDC8 I型、DXDC8Ⅱ型、DXDC15型、DXDC8IV型;阿根廷Mais.a公司生产的EC—l2型、EC12/B型、EC12/C型、EC12/C—Y型等;意大利IMA公司生产的C5l型、C56型等。

(2)双囊型袋泡茶叶包装机

茶袋多数采用冷封型滤纸,设备将茶袋的滤纸底部折叠成W 型,并用金属钉将内袋滤纸与标签棉线封合在一起。这类机器目前完全依赖进口,主要生产厂商为意大利的IMA公司和德国的Teepack公司,典型的机型有IMA公司生产的C20型、C21型、C23型、C2000型,Teepack公司生产的Constanta机等。

2、按主要技术指标分类

(1)高速类机

生产率为20o~2000袋/分。如意大利IMA公司的C23、C55、C56、C2000等机型。由于该类机器生产效率及工作稳定性、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故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均较高。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2)中速类机

生产率为l0o~18O袋/分。如意大利IMA公司的C21机,德国Teepack公司生产的Constanta机,阿根廷Mais.a公司生产的EC12系列产品,中国洛阳南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CCFD6型、DXDC8 I型、DXDC8Ⅱ 型、DXDC15型、DXDC8Ⅳ 型等。该类机结构紧凑,生产效率适中,工作稳定性、可靠性高,维修方便,价格合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低于高速类机而高于低速类机。

(3)低速类机

生产率一般为30-60袋/分。该类机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是由一般立式袋成型一充填一封口机派生而来的机型。内外袋叠加在一起热封,标签、棉线裸露在外边,故不符合日益严格的卫生要求,即使有装盒机构,其生产率也低,且自动化程度也不高。如日本的HK一601一T、HK一301一T机,台湾的js一6A、JS-8、JS一10机和中国的DCH160和DCH160G等。

国产袋泡茶叶包装机的现状

在国内众多包装设备生产企业中,洛阳南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借助于强大的军工技术优势,从事袋泡茶叶包装机的研发已有近2O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是目前国内唯一成套生产该产品的厂家,并制定了严格的企业标准。该公司生产的系列袋泡茶叶包装机还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DXDC15、DXDC8IV型等袋泡茶叶包装机分别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先后有以下多种茶叶包装机机型投放市场:CCFD6、DXDC8 1、DXDC8 1 A、DXDC8 1 B、DXDC8 11 、DXDC15、DXDC8IV、DXDC8IVB、DXDC8IVC等。这类机器属中速类型机(单囊茶袋),由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国内呈垄断地位,近年来在国际市场的占有量逐年上升。

该系列机型的内袋包装部分均采用热封型滤

纸将茶叶封装,可以完成物料的计量、填充,内袋的成型、挂棉线、贴标签,棉线缠绕和内袋的输送等功能。内袋包装系统包括:定量给料器、内袋牵引热封装置、标签供送装置、挂线装置、内袋剪切装置、内袋输送及推袋装置等组成。其中,DXDC15型机的包装容量达3.5克,其它机型为2.2克,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1、在外袋包装材料方面的差异

CCFD6 DXDC8 II 、DXDC15、DXDC8 IV 、DXDC8IVB、DXDC8IVC型茶包机均可实现内、外袋双层包装;其中,CCFD6可实现纸外袋的封装,DXDC8 lI可实现纸/塑外袋的封装;DXDC15、DXDC8IV 、DXDC8IV B、DXDC8IVC可实现纸/塑、塑/塑、塑/铝/塑、纸/铝/塑等多种复合膜外袋的封装,以上多数机型均可配套外袋打码机构。

2、在外袋包装方式上的差异

该系列机型的外袋包装部分均由外袋纸供送机构、外袋成型机构、外袋热封装置、外袋牵引、定长切断装置等组成。主要完成外袋纸的供送、成型、封合、牵引和色标配准、分切等功能。

(1)外袋封合方式

CCFD6和DXDC8 II为连续滚轮式封合,前者为冷压封口,后者为热熔封口;DXDC15、DXDC8IV 、DXDC8IVB、DXDC8IVC为间歇式热熔封口方式。

(2)外袋包装成型工艺

CCFD6、DXDC8 II型机的外袋包装成型工艺为先切断、后成型封装,可实现纸外袋、纸塑外袋的封装;DXDC15、DXDC8IV 、DXDC8IVB、DXDC8IVC型机的外袋包装成型工艺为先成型封装、后切断,可实现多种可热封复合外袋膜的包装。

3、在成品输出方式上的差异

DXDC15、DXDC8Ⅳ 、DXDC8ⅣB、DXDC8ⅣC型茶包机: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配置简易输出槽输出,也可选配自动装盒机构按固定的袋数自动装盒。其中,DXDC15、DXDC8IV可实现25/50两档分组装盒、DXDC8IVB可实现30/60两档分组装盒、DXDC8IVC可实现15/30两档分组装盒。

DXDC8 I、DXDC8 I A、DXDC8 I B型茶包机:只能实现内袋单层封装,内袋可挂棉线及标签,机械分组直接装盒。其中,DXDC8 I可实现25/50/100三档分组装盒、DXDC8 I A可实现30/60两档分组装盒、DXDC8 I B可实现20/40两档分组装盒。

国产袋泡茶叶包装机的发展趋势

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国内袋泡茶的消费量占国内茶叶消费量的5%还不到,袋泡茶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袋泡茶叶包装机系列产品具有非常可观的市场潜力。由于单囊茶机合理的价格及可靠的性能、适中的生产率,因而国内市场基本上以单囊茶机为主,袋泡茶叶包装机市场基本被洛阳南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南峰牌茶机所垄断。但是,相对单囊茶机而言,由于双囊型茶袋具有冲泡时与水接触面积大,浸出速度快,易于沉于杯底,而单囊茶袋则由于滤纸上胶料的存在,浸出速度慢,浸泡时不易快速沉于杯底,这就决定了国际市场上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袋泡茶的消费主流是双囊袋泡茶。然而,由于双囊袋泡茶叶包装机结构复杂,同时要求生产效率高并能自动装盒,所以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生产和制造这类机器,国内市场上完全依赖进口。

双囊袋泡茶叶包装机在国外应用较广,但其售价较单囊茶机高出数十倍,国内一般生产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均无法接受。由于国际市场上袋泡茶的消费主流是双囊袋泡茶叶包装机,欧洲各国的消费量普遍占其茶叶消费量的80%以上,美国、法国甚至达到98% ,其包装机械基本由意大利IMA、德国Teepack公司所垄断。因此,洛阳南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囊袋泡茶叶包装机很难在国际主流市场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为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产袋泡茶叶包装机的质量和性能,满足用户的更高需求,结合该公司已有机型研制的成功经验,在综合吸收国内外泡茶叶包装机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一种全自动、多功能、智能化的双囊袋泡茶叶包装机才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国产袋泡茶叶包装机向前发展、跻身世界高端袋泡茶叶包装机发展领域的必由之路。该机应能实现双囊内袋冷封成型,硬标签、棉线、内袋通过铝钉可靠连接,外袋包装材料既可冷封,也可热封,并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智能控制,最终的包装成品通过计数,自动装盒输出。

作为包装技术最为重大的革新之一的“双囊茶袋”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其工业化生产也有50年的历史。“双囊茶袋”的制作加工无需热封滤纸,吊牌为带金属连接钉或不带金属连接钉(“水手结”连接方式),辅以先进的外袋封包系统,成为袋泡茶叶包装机械的领先者和世界袋泡茶市场的主流产品。因此,发展双囊袋泡茶叶包装机可以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名优茶冷藏发展现状


茶叶在自然室温条件下储藏,其内含有效成分的变化速度较快。即使在防潮、隔热的仓储条件下,库存2-3个月的茶叶,色、香、味就有明显的变化,表现为茶叶鲜爽度下降和茶色褐变,这种“陈化”现象在绿茶类尤其明显。随着储藏期的延长,新茶变成了陈茶。陈某些“愈陈愈好”的蒸压茶叶外,绝大多数茶叶要求保鲜。相位鲜爽,色泽绿艳是绿茶类名优茶应有的感官质量特征。由于我国质量上乘的名优茶,绝大部分生产于春茶季节(3-5月间),在自然室温条件下,经过高温潮湿的夏季,即是储藏条件良好的名优茶产品,在国庆节、元旦节、春节应市,都呈现出程度不同的陈化现象。名优茶季节生产和全年供应的特点,要求储藏期6-12个月,甚至更长一些。陈采用低温、去氧、避光等包装和贮存技术方法外,实行低温冷藏是一条保质保鲜有效途径。

日本在70年代,茶叶冷藏技术就已经广泛应用。即在茶叶含水率3%左右的条件下,装载柔韧的薄膜带中,抽气充氮后,处于0~5℃的冷库中,可使绿茶品质经长期储藏(1年左右)质量基本不变。由此可见,日本绿茶的储藏方法,以综合应用低温、低湿、去氧、避光四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已全面改善茶叶储藏环境,达到保质保鲜的目的。80年代以来,日本的茶叶冷藏综合技术已日趋普及。

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茶叶冷库净高度为4米左右,有效使用面积50~300平方米不等,每平方米冷库面积储藏500~550公斤蒸青茶。随着冷库面积的增大,单位库容的制冷动力消耗减少,300平方米冷库的单位库容动力消费为50平方米冷库的56%,也就是说,单位产品冷藏的设备投资和运用费用,随库容增大而下降。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1990年与安徽省十字铺茶场协作,开展茶叶冷藏工程技术攻关,利用旧库改建了一座小型冷库,当面入库冷藏的名优茶,由于保质保鲜效果好,投放市场的“保鲜茶”,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1991年以来安徽省农垦系统各茶场名优茶冷藏技术已基本普及。

名优茶储藏期保质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综合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优化技术组合,把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把干燥技术、防潮技术、去氧技术和充氮技术、冷藏技术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实用的名优茶储藏技术组合。

茶未来发展的十大新趋势


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文化意义与物质内涵比肩。目前,茶叶已发展为一个健全的产业,它的消费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局限,正以时尚化、便捷化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茶之所以能从古代一直绵延到今天,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充分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不排斥与时代相结合,有一种兼容并蓄的力量。

1、茶食品、茶饮料

茶是天然的抗氧化剂、风味改良剂和营养功能助剂。速溶茶、茶酒、茶火腿、茶叶籽油……打破了茶千百年以来作为饮料的传统形象,所用的原料几乎都是毫不起眼的低档茶或边角料等,然而最终却创造出了远远超出原料本身的价值。

因此,茶在食品、饮料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为增加食品、饮料产品的花色品种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国内外业界都热衷于将茶引入一些容易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与喜爱的休闲食品上,开发出茶冰淇淋、茶巧克力、茶爽含片、茶糕点、茶香肠等及茶汽水、茶酒等创意产品,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2、茶膳

除了茶可以品以外,茶还同食物一样可以吃。这里所说的“吃”,不是硬生生地把茶给吞下去,而是有艺术地吃。

将茶入膳,或为主料,或为佐料,把茶的色、香、味等风味特征与食材有机结合,使菜肴既赏心悦目,又美味可口,而且还能通过茶与食材的结合发挥二者的保健功效。

茶膳是品茗、馔食以及养生相互渗透与参融的结果。

3、茶保健品

茶是健康的饮料,而且茶最初便是作为药用的,如何科学健康地利用茶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茶树浑身都是宝”。一棵茶树,从叶到根、茎、花、果中,都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功能性成分。

其中,茶多酚是茶中保健功能最多、最齐全的成分,加之提取技术的日臻成熟,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医药、保健品行业应用得最普遍,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4、茶服

茶服,是面向茶人、推崇国学文化以及向往朴实文化生活的人士提供的一类服饰产品,以感受自然、内心舒适为突出的特点,让人观感、以及心感俱佳的良好体验。

茶服是将茶道文化与时装进行结合的一次跨界尝试,通常立意于儒家文化与宋代美学,崇尚清淡自然、不执不妄的中和之道。

未来茶服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5、私杯

中国传统茶具,多是“一壶配多杯”的格局,如今,茶圈里出现了一种新风尚:不管去哪喝茶,都带上自己的专用杯,即“私杯”。人手一盏,既卫生健康,别有一番雅趣。“私杯”必然是茶人们的心头爱,都做得非常精致,有特色,尤其是一些从知名窑口出来的,或是手工柴窑烧制成的,由于原料、工艺皆属上乘,价位可达数千甚至上万元。

一只小小的品茗杯,不仅是实用的茶具,更因为它的“独一无二”而成为一件艺术品,是个人品位的象征。

6、私房茶

私房菜早已深入人心,私房茶也跃入茶人的眼帘。

它原本指的是贵客专享的、独一无二的、限量发售的茶,特点是小众流通、有钱不一定买得到。后发展成在专一的区域采摘,靠专人制作的茶。

所谓的“专人”,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是德高望重的制茶高手,也可以是玩茶客,有一条可以肯定:这种茶数量相对稀少。

对于持有人来说,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人倾向。

7、屯茶

茶,能喝也能收藏。这点在普洱茶、白茶、传统老工艺铁观音【老铁】、黑茶身上,表现尤其突出。

2007年普洱茶收藏热,将茶价推向了巅峰。引得无数懂茶、不懂茶的人争相屯茶。近年来白茶、黑茶等茶类又掀起收藏热潮。

茶叶专家表示,对“陈茶跟风收藏”现象,喝茶人要客观看待,切忌盲目跟风收藏,收藏的时候要注意茶叶的干度和湿度、避光、通风等储存条件,以免茶叶发霉变质。

8、简装时代

近两年,随着三公消费降温,礼品茶市场萎缩,加之市场回归理性,高价茶几乎无人问津。于是产品单价随之降低,茶企的利润摊薄,相应的成本需要降低。茶企把目标投向精简包装成本。

拒绝俗气的奢华,追求包装的设计感,在设计、材质、色彩等方面大胆突破,做出的产品包装简单、利落,色调清新、明亮,俨然已经成为茶叶消费的新趋势。简约化、生活化将成为潮流。

9、茶旅游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和茶业的发展,福建、浙江、贵州等各大产茶乡、茶镇都纷纷推出了以茶为题、营销城市、促进旅游的茶旅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展示城市面貌。

另外,各大茶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茶园、茶业制作基地、现场采茶制茶等体验式茶旅,让消费者亲身感受茶的魅力,拓宽销售渠道。

10、茶媒体

随着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茶文化的关注度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种势态下,各种茶专业期刊、网站、书籍相继应运而生,使茶文化活动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理论基础。

2013年,随着微博、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2048.html

上一篇:春天减肥效果好常喝菊花六堡茶

下一篇:国家标准将调整闽茶叶生产经营方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