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丰俭由人茶生活 一心一意来奉茶

2020-11-18
[摘要说明]丰俭由人茶生活 一心一意来奉茶

福建陆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化高

一方古筝案几,一味茶香袅绕,于陆子茶店中与男主人杨化高谈起妙趣横生的琴茶文化,杨总止不住心中的激越,他说琴与茶不仅承载了修身养性,更是见证了悠悠上下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陆子”总是在保证茶品质的同时力求把古典文化诠释,于喧嚣中求淡雅,于空灵中求超然。

2002年9月13日,陆子茗茶开始进入销售终端,在福州开了第一家专卖店。而从一家专卖店到九家专卖店,陆子茗茶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陆子茗茶,其名来自对茶圣陆羽的崇高敬意,是一家集产、供、销为一体的乌龙茶茶业生产经营单位。

清音一曲悟 cY316.CoM

陆子茶业讲究,这与主人对中国的敬仰不无关系。杨总说,不同的人对的理解也有不同之处,比如鲁迅先生对的理解为:“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而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引导七种义理,中国精神的核心是和,可谓“七艺一心”。

当袅袅升起的茶香和着一曲清音一起升腾,溢满心灵,陆子的茶艺小姐在身边将茶艺慢慢演绎,在一场以茶为主题的对话中,很容易便能领悟“清静、恬淡”,这也诚如杨总说的,喝茶,是他的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来达到静心、静神的思想。

滚水靓壶泡茶经

“茶烟琴韵伴书声,一杯春露暂留客”,杨总将案前的好茶细细冲泡,而在叶卷叶舒之中,杨总也将他的“泡茶经”拿出来分享。

杨总说,泡铁观音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瓷茶具或紫砂茶具。不过福建人品茶比较重视茶叶的香气,紫砂壶密度较小,壶体孔隙会吸附一部分茶味,所以感觉起来香气就差了一些,因此瓷茶具比较盛行,不少人使用瓷盖碗或瓷壶,很有利于铁观音香气的飘逸,盖香明显。茶叶的冲泡,一般只要备具、备茶、备水,经沸水冲泡即可饮用。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发挥出来,冲泡得好,也不是易事,要根据茶的不同特性,应用不同的冲泡技艺和泡茶方法才能达到。“茶人最重水。”水质好坏,对泡茶品质影响极大,关系密切。杨总建议家中泡铁观音可用桶装矿泉水,若是使用自来水,最好经过过滤,如嫌麻烦,可用水桶将水搁置一夜,次日再用。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禅文化 一茶一禅,一物一心


茶禅文化相融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

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演至唐代,而禅文化兴起。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语录、灯录;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一物一心 感悟禅茶


[摘要说明]一物一心 感悟禅茶

主讲本灿法师

禅茶一味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碗便成道,何需苦心破烦恼。这是一个禅意盎然的下午,华侨新村11号在悠悠茶香中迎来了此次“禅茶一味”主题茶席的主讲本灿法师,以及嘉宾鹅峰寺住持法持法师。

禅味茶席随心而动

庭中席上,深色青布铺就,举手间,九品莲开正盛,花下一尊白瓷观世音,法相庄严。一幅唐卡上遍撒花瓣做供养,炉香乍热,法师落座,古琴声起,身后衬着一方蓝似海水般的纱幔,五凤山琴馆馆主李榕老师抚出一曲《梅花》,在琴声悠扬中,斑驳的阳光洒下昏黄的剪影,淡淡的香云随风而起,古朴而厚重的琴上,让在场的茶友们都感受了弦动心动。

参禅饮茶明心见性

参禅与饮茶,为佛门永远之话题。说到禅,人们就会想到青灯古佛、远离世事、读经打坐的佛门修持。本灿法师说,禅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思维修”、“静思虑”,是通过静坐调节身心,超越狭隘自我的修习方法。禅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明人的心境,也可以指引人的心路。就茶而言,中华乃茶叶之原产国,茶圣陆羽著《茶经》,世人皆知。然而,陆羽本为一弃婴,由江南龙盖寺智积禅师抚养成人一节,却未必尽人知晓。陆羽之为《茶经》,洋洋洒洒七千言,穷本究末,极为精细,至为根本。

茶之成道,亦在佛门。本灿法师谈道,陆羽挚友高僧皎然,为中华“肇始”。皎然师好茶好诗,中年参禅,融禅学、诗学、儒学三位于一体,统之通之,进而悟出禅茶一味之真谛。还有赵州祖师待客,无不关照其“吃茶去”。以茶接引初机,怀平常心,行平常事,直往心内取,不向身外求,明心而见性。可谓是“迎来送往皆为禅,担柴运水悉圆通”。因此,“饮茶之风,初兴佛门。一为可以提神。参禅人饮茶,夜不思寐,益于静思;二乃用助消食。禅门僧众,整日静坐,极易积食。饮茶消食,方便易行。”

感悟禅茶活在当下

这次茶席上还有一位特邀的嘉宾———福州鹅峰寺住持法持法师也谈起了他对禅与茶的见解。茶香缭绕,祥和之气充盈,来宾悉数沉浸在禅悦之中,活动现场,还有鸟儿忽飞而至,给茶席增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

法持法师说,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感悟禅茶,也需要品茶人去感悟一份立足现实之心,在生活的当下完成觉悟与解脱。

禅茶一味:一茶一禅一物一心


禅茶一味:茶蕴万象

品茶,是为了修心,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让我们不为表象迷惑,免去那些无谓的漂泊,及早抵达清静的彼岸。

禅是梵文音译,意译作“静虑”解。就禅而言,茶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而需要茶客做的仅有两点:一是心静,二是体悟。在烹茶品茗过程中,领悟茶之静,茶之逸,茶之真。吴越茶客徜徉于山水田园,释然于物我两忘的情境,可以说进入了茶禅悟境;天府百姓认定富在今世,乐在眼前,其安逸恬然也算得禅;陇东老农坦然淡泊,得度人时且度人,有隐忍慈悯的宽厚胸怀,也算茶之得味者。只不过他们生存境况不同、体味厚薄有差异罢了。

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广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久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一一结识它们。禅茶一味,共参禅机、茶理。静为佛之首,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身,隐为佛之理,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心。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协调。

佛要清除人类心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面的污垢,不留一丝细痕。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人间、地狱一致的灵魂净化精、身体洗礼水。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着《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传统。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0432.html

上一篇:一段年龄,一段茶香

下一篇:饮茶能够排毒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