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壶里映乾坤 茶中品人生

2020-11-13
[摘要说明]壶里映乾坤 茶中品人生

我与红茶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外公喝了一辈子红茶;受此影响,母亲喝了一辈子红茶;由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我已喝了多半辈子红茶。如今知天命”的我,对红茶更是情有独钟……

母亲出生于旧中国的1922年,由于受做小生意的外公影响,从小就喜欢喝红茶。成年后,养育了7个子女,真正是操劳一生,而喝红茶可以说是母亲精神生活中的唯一享受,并至死不逾。82岁那年,母亲一病不起,她知道落叶归根的时候到了,表现得很从容。一次清醒时要水喝。我沏了一杯酽茶,递给母亲。母亲接过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娘喝了一辈子红茶,红茶是娘的命哩。等以后你们给我上坟时,记住给我沏上一杯啊。我含泪牢记在心。此后一年4个祭奠日,不论春夏秋冬,我都现烧一壶开水,装暖瓶提上,在坟头冲上一杯浓浓的红茶,请母亲享用”。

母亲一辈子不识字,没文化,说不出多少”,她对茶的爱更多的是用心去品用茶感悟生活把欢乐、忧伤和劳累都溶在了这壶浓郁的茶汤中,形成吃苦、乐观、豁达的性格特征。于是我们兄弟姐妹都爱上了红茶。

我是文字工作者,侧重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兼写工作报告、调研报告、新闻通讯等,还捎带杂文写作。若论写作,有的人靠酒激发灵感,有的人用烟提神,而我则是凭借红茶的醇香获得精彩构思:每次动笔前,先泡一杯福建红茶,端坐着那里,静静凝视杯中发生的微妙变化,只见漂浮在水面的暗红色叶片慢慢舒展翻腾,变得饱满而丰润,并纷纷缓缓下沉,各拖一路长长的红霞”,不一会,红霞”弥漫全杯,整个茶汤变成晶莹透亮的嫣红。此时,水温慢慢降低,于是,端起茶杯,轻轻吹开少许浮叶,露出鲜亮茶汤,一股浓香扑面而来,用鼻一吸,香气立通七窍,整个人先自醉了一半。慢慢呷一口,第一感觉常常是隐隐约约的涩”,可是待你用心捕捉这个涩”时,它早已没了踪影,代之而来的却是爽”;再品,则是一种若隐若现的苦”,这个过程非常短暂,不经意间,润”的感觉充满舌尖和舌根;还品,一丝极细微的甘”入得口来,虽然极淡,却是入心入脑……几味依次滑过,渐行渐远,留下满腔回味无穷的醇香和浑身筋骨的通畅。待三、五口茶下肚时,早已神定气安,杂念全无,这时提笔,秃笔变成妙笔”,并能生花”,常常是新颖立意,独到切入,精致布局。整个文章的构思在一杯茶落肚后完成。

1993年9月,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剧组和《中国电视报》联合举办征文,以假如我来主办春节联欢晚会”为题,征求社会各界、观众、读者对春晚”的意见和建议。征文启事称:本次活动设一等奖5名……一等奖获得者将作为荣誉观众免费进京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我想,要是能得一等奖该多好啊。不过这是一闪念而已,自己也知是白日做梦,因为会有不少行家里手、高明之人参加活动。但我不甘,想尝试一下。可自己既不会演,更不会导,怎么主办春晚”?我又去茶中寻求答案。我照例泡了一壶酽茶,凝视着圆润的茶汤,品味着红茶的醇香,感悟着红茶的激情,突然迸出灵感:小小一壶茶中,蕴涵了甜、涩、苦等味,但它的主题”却是沁入心肺的甘美和舒畅。这不正是一场春晚”吗?于是我写了《笑”是我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的出发点》的征文,中心思想是:春晚应与春节喜庆气氛相辅相成,突出一个笑”字。我设计五种笑:会心的笑、苦涩的笑、哈哈大笑、带泪的笑、高兴的笑。未料,征文获得一等奖,被邀免费赴京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直播,度过终身难忘的除夕之夜。

在一次例行体检中,我被查出高血糖(8.1)、高血脂(2.4),虽然算不上严重的糖尿病,但胰腺已属病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降糖、降脂成为必须。怎样降?如果简单吃一些西药,也可达到降糖、降脂目的,但效果不能持久,还有较明显的副作用。我端着茶杯苦思冥想,再次从”中悟出治疗方法。茶叶本身含有多种营养素,经过发酵加工成为红茶后,衍生出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香味更加醇香,且具有暖胃、去腻、降脂等功效。可以这样说,红茶之所以醇香无比和功效神奇,在于其打的是组合拳”,突出各种营养素,并经发酵加工增加营养物质的种类,达到进一步优化组合。我降糖、降脂也要打组合拳”,制定治疗措施并立即执行:学习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强化运动、器械治疗、针灸治疗、偏方治疗等,取得明显效果。去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等几家单位联合举办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08防治糖尿病有奖征文”活动,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了《与老糖搏弈”五年间》的征文,获得三等奖。专家评语:谢先生在与糖尿病‘搏弈’的五年时间里,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和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并获得证书和1000元奖金。虽然奖金最终去了饭店,但我和亲友们大快了朵颐。当然我不能放开手脚吃喝,否则对不起那本大红证书。

酽酽一壶红茶中,浓缩了大千世界,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奥秘,如果你知茶、爱茶,品茶,就一定能感悟到百态人生、多彩生活、生命健康的玄机和精彩……

cy316.com扩展阅读

人生如茶 品茶品味品人生


人生如品茶,品茶如人生!人生和茶叶一样,短暂的一生,能留下的只是他们的奉献,给自己的却什么也保留不下来。品茶,品味四季蕴味,品淡人生精彩。

一片茶叶,看似那样的细小、纤弱、无足轻重,但却是那样妙不可言。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成就了茶的功效与作用,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价值。

一杯热茶,清香扑鼻,让人猛生欲尝之心,然而要懂的品茶却很难,品茶是一项极其细微的“工作”,却是至真至上的人生享受。初入口,涩味萦绕舌尖,但滑至舌根时,却清香甘醇,直入心脾,顿使人神清气爽、恬然自在。

人们常说:“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的一生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纷纭变化的大千世界。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历程。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人们只会关注那些主角,不会去刻意地留心那些配角,就像品茶人很少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人生如茶,多一片或浓,少一片或淡,无论是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苦乐都是滋味。

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尽在其中。生命短暂犹若一片茶叶,又何必为功名利禄所累!拥一份淡泊,守一份宁静,人生的底蕴也会愈发厚实、愈有意味!,品茶也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同是一杯茶,失意人尝苦涩、得意人饮甘甜、沧桑者觉回味;同是一杯茶,文人吟风月、哲人品人生;同是一杯茶,恋人钟情、痴人叹怨、佛家悟空,俗人闻市井,追名逐利。

绿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感悟着人生的道理。茶如人生,句短味长!

品茶,如品人生


月明、风清;草长、莺飞,一抹新绿;茶醇、话浓;心旷、神怡,一缕茶香。 茶,千年之饮。

它吸纳着阳光、沐浴着雨露,融天地之精华、集文化之精粹,与人的精神追求形成了和谐与共鸣。品茶,如品人生。

在岁月的变迁里,茶以淡雅和谐、宁静致远、朴素自然、清廉修身的极致境界感化着人。多少仁人志士、多少文人墨客,只要有心,都能从茶中获得超然物外的愉悦。茶之味醇美悠长、回味无穷;茶之性平易近人,荣辱不惊;茶之品雅俗共赏,超逸绝尘。茶有品,饮茶者也有品。自古茶品与人品一脉相承。饮茶者得健康、饮茶者得清正。古往今来,多少流芳百世的正人君子都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人雅士,或物外高隐,赏花观月;或群贤毕集,赋诗酬词。轻呷一口,文思潮涌;雅饮一杯,文气灵畅。陶渊明南山采菊,以茶会友;苏东坡西湖泛舟,将茶喻人,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文。茶中有智慧,茶中有文化。陆羽著《茶经》,开宗明义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个“嘉”字,便兼寓着善良与美好、自然与社会之义。茶有美德,一曰节俭勤劳;二曰平和宁静;三曰清正宽容。由茶品人:节俭者不贪婪,宁静者不浮燥,清正者不腐败。国家呼唤节俭;社会提倡平和;人民需要清正。历朝历代,都在渴望盛世太平,但掌权者挡不住酒色的进攻、推不开钱财的包围;暗了日月,失了民心,腐了政权,败了江山。以史为鉴,唯有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起,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勤政廉洁、克己奉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创了一个公正、清明的中华盛世!“君子之交淡如水,清茶一杯见真情。”共产党人倡导的正是这种清纯这种真意。茶里没有烟雾弥漫;没有酒气冲天;没有声嘶力竭的叫喊;没有尔虞我诈的算计。品茶也品人。茶里有清静轻松;有清廉雅致;有推心置腹的交流;有情思真纯的智慧。茶品亦人品。品茶,还能醒脑清心,去病养生。在反腐倡廉、实行法治的新世纪,作为共产党人,时刻都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一颗清正的心灵!月明、风清;草长、莺飞,一抹新绿;茶醇、话浓;心旷、神怡,一缕茶香。

茶里存百味,杯中另乾坤


中国人将茶视为“饮中君子”,因为在国人眼中茶可行道、明性、雅心、德人。也正因如此,茶自古以来就备受国人喜爱,久而久之,便也形成了内涵丰富、礼制各异的茶文化,且文化的体现不仅仅在茶的本身,茶具同样如此,公道杯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公道杯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最初的时候并不是作为茶具使用的,而是酒具。用于茶艺上的公道杯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由中国台湾传入内地。用作茶具的公道杯与古时流传下来的有所区别,不变的是杯中丰富而独特的内涵。

追溯公道杯的历史,明朝时期,县官为了讨好朱元璋,遂命当地的工匠制出了“九龙杯”。

杯子极为精巧,盛酒只能浅平,不能过满,满则会漏掉,一滴不剩。

可是皇帝不知其理,在宴会上有意关照喜欢的臣子,就将臣子的酒杯斟满酒,结果适得其反,这给了朱元璋“为君治臣,要公道,勿偏心”的启示。

后来,朱元璋“九龙杯”改名为“公道杯”,寓意杯之公道,同时这个典故中也蕴涵着“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的道理,提醒世人为人处世讲究公道,不可贪得无厌。

西汉·戴圣的《礼记·礼运篇》中提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为大家共享。

公平、公道的大同社会理想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这样的思想也体现在人们生活中。文学作品、戏剧,甚至是一个茶具,都能体现“公道”的思想,公道杯正是如此。

公道杯,以公道为名,自然也是因为公道之意。

泡过茶的人都知道,无论是用盖碗还是茶壶泡茶,出汤的时候总是会因为时间上的差异而让茶汤的浓淡有所区别。为了能够均匀茶汤,人们把泡好的茶先倒入公道杯中,使茶汤中和之后再分斟出来,让喝茶人都能喝到浓度一样的茶汤。

中和后分斟,正是契合了儒家“中和为用”以及“和谐”的思想,而公道杯,是“和”思想的载体,也是体现。

这样的做法最是公平,也不负公道之名。

现如今,用于茶艺的公道杯,与没有嘴的敞口茶壶相似,但开口处做了一些改变,使汤杯更便于倒茶。

公道杯一般由透明的玻璃制成,一来,透明的杯子能更好的观察汤色;二来,也唯有透明最能体现公平、公道无私心的意蕴。

人生如茶,品茶,品人生百态


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

喝茶,只有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何必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样,不过拿起和放下罢了。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浮沉时才能品味出茶叶清香;举放间方能凸显出茶人风姿;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茶艺。

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这茶尽具净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满溢。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安静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

品茶,品人生百态。在一杯茶面,世界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如潮水般地褪去,茶——人在草木间,只剩下最纯净的自己,在这一刻,茶与禅是如此地默契, 茶……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禅:冥思、纯厚、枯寂、洞彻,解茶之旷达随心,释茶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与禅,乃至真 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茶并不重要,千利休禅师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每个茶 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可容花木,可纳雅音。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沉浮之间,淡然处之。

饮茶,就是品味一种文化。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月色朦胧,将尘世喧嚣冲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汤色一点点淡去,慢慢读懂茶的品格与韵味。当你用心 品茶时,茶叶绽放出的美丽、茶香亦是不同。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怀净土,盈一眸恬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 磐石上,陶醉茶香中。

茶道中品悟人生的真谛“和、静、怡、真”


茶道中品悟人生的真谛

第一泡是不喝的,用来洗去凡尘和喧闹;

第二泡是初茗,喝不惯功夫茶的人会觉得苦涩,但甘味会从舌根缓缓地升上来,顿觉清爽,就如初涉凡尘,看得到摸不着的幻境,总需要经历磨励,才能尝到一点点的味道;

而二品,以先闻的方式,用鼻吸入茶香,深吸入肺,或用口吸入茶香,经由鼻中呼出,然后再把那种清幽、甜润、悠远和捉摸不定的感觉细细的品尝,就如许多美好的东西不能如快餐般狼吞虎咽,需要用心仔细地揣摩;

三斟时,先前的苦涩感已经消失,开始回甘,适宜小口小口的细细品味,苦尽甘来的心情,人生路上每每渡过一道困境的喜悦也随之而来;三道茶后喝一口白开水,不要急于咽下,而是在口中细玩后慢慢地吞下,再吸一口气,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此时是无茶胜有茶。

就如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之后茶味渐渐淡去,却余香尚存,好的茶可冲七泡还存有甘香,就如友谊,虽然淡如水却又清香悠远。闲暇时光,身心疲惫的时候,或是心头郁闷,心里失去平衡的时侯,不如播一曲轻松的大自然乐曲,或是一缉古典的筝笛之音,点一柱檀香,冲一壶上好的功夫茶,有人对饮也好,一人独品也好,放松疲倦的身心。

把思绪溶在茶中,让灵魂昄依到平淡安详的境界中,享受思想的瞬间感悟和心灵的感受,细细地咀嚼人生,静静地参悟,让目光渐渐地变得清晰、从容、透彻,让灵魂修得圆满,在“和、静、怡、真”的茶道中品悟人生的真谛。

茶中自有人生


茶因水而舞重生,水因茶而醉清香。其实茶杯中荡漾的不仅仅是水,还有你我的人生。很多人喜欢泡茶馆,更喜欢品茶解除烦恼,洗涤人生,在茶的醇厚清香中探索人生的真谛。

苏东坡与佛印斗茶

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茶杯中就感悟出了他的人生真谛。苏东坡的才华,想必每个人都知道,并且他认为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可是,自从碰到了得道高僧佛印后,苏东坡就有了技不如人的感觉。因为他每次和佛印“斗法”都不能占上风。

有一天,苏东坡在寺庙里和佛印一起品茶,他忽然看到茶杯中出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指着茶杯说:“大师,你从我杯中的倒影里,看到了什么?”佛印微笑着说:“我看到了佛祖。”苏东坡兴奋地说:“大师,你知道我从你茶杯的倒影中看到了什么吗?”佛印问:“你看到了什么?”苏东坡得意地说:“我看到一坨粪。”佛印仍然微笑不语地看着苏东坡。

苏东坡回到家中,就向苏小妹炫耀起这件事情来。“你不知道,我这次赚足了面子,赢得他哑口无言。”苏小妹听完这个事情的始末后,皱着眉头对他说:“哥,这次你又输了。因为他心中有佛,所以他看茶杯里的影子是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你看茶杯里的影子就是粪 ”

秋茶细品:无限人生滋味


秋茶细品:无限人生滋味

秋天是个品茶的好时候,这时候好茶多,人的身体也更需要茶,在容易上火的时候多喝些茶,功用自不必说。只是,所谓好茶还需细品,各种生活志趣和无限的人生滋味尽在其中,无论普洱、乌龙还是绿茶,喝出生活味道的茶皆为好茶。

普洱篇

茶痴说茶:莫把霉味当余香

“现在的市场上,如果谁说他有批量的20年以上的陈茶普洱,10个里有10个都是骗人的。”茶痴陈建雄这样对记者说。

“好陈茶不会在市场上售卖。因为都在藏家的库里,有好友拜访掰一块下来一起品味一番,以做消遣,但你要真让他拿出来卖,他不舍得,也没那么多。”

“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因为20年前,还没有人知道这东西放20年会值钱,并且值那么多钱。在茶农手里的早就处理了,也有一些批量的陈茶,差不多10年前被广东一些有眼光的茶商收集,后来又流到台湾的茶商手里,再后来去哪里了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说到底,普洱茶泡沫从一开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聊起普洱茶,茶痴陈建雄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他说,在市场不健康的时候,不懂甄别的买家经常把一些已经过了期的茶当做上好的陈茶买来喝,而没喝过真正陈茶的茶客经常会把霉味当做茶香来品。

在陈建雄看来,喝普洱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说,将来希望能将他所到过的这些地方开辟成一条旅游线路,带着更多的朋友去体验他所经历的那些乐趣,也去亲手采茶、制茶、喝最棒的普洱茶。

乌龙篇

茶商说茶:大红袍与铁观音之辩

乌龙茶在秋茶品饮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乌龙茶中,又以铁观音和大红袍这两个品种最富盛名。究竟两者有什么异同?记者采访了贵士茶楼连锁总经理汪曙光。

首先,汪曙光肯定了这两个品种都是福建乌龙茶的优秀品种的说法。都属青茶系,皆为乌龙茶,按地域分,大红袍是闽北乌龙,铁观音是闽南乌龙。两种茶都是典型的功夫茶,且十分耐泡。

汪曙光说,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的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的武夷山。“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关于市场地位,汪曙光觉得实在难分伯仲。如果是谈口味,就是一个个人爱好问题了,并且喝茶有一个好处是不具有排他性,并不是说喝了铁观音就不能再喝大红袍。只要喝着健康、喝着舒服,喝什么都是对的。

绿茶篇

茶客说茶: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

章杰是一个茶客,他自己有一个小茶楼,但主要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喝茶方便。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说,他的志趣就在那山水之间。

章杰的家在江西婺源,那里的绿茶是我国南方最有名气的绿茶之一。章杰说,当地人都知道,其实婺源绿茶的精华在长溪村,长溪村是一个极僻远的山村,村中的茶叶全部采自云雾笼绕的大山中,所有制作的茶叶来自近千米的高山茶树鲜叶,从不施农药,没有任何污染。这种在常年雾气笼罩的高山中生长的茶叶,才是茶叶中的上品珍品。商报记者扈明

一片茶叶茶味人生品有滋有味的人生


禅茶一味:茶味人生

一片茶叶要经历多少风雨,忍受多少煎熬,才能百炼成茶?

人的一生,曲折往复,犹如这杯中茶叶,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静,清苦,那味蕾上的涩涩余香,是生命的滋味,亦是茶的原味。

一片茶叶,看起来如此纤弱,直到放入杯中,与水融合,绽放出清香。然而,就在茶叶与沸水相融,热烈舞蹈的时刻,人们的目光往往忽视了茶的实质,反而注意那杯中之水了。

在浩瀚的岁月中,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有多少人真能及得上一片小小的茶叶,释放出人生的光芒?在生命的过程中,有多少人能够成为人们细细品味的焦点、仔细端详的风景?茶味的人生就在这被茶水冲泡、翻滚、碰撞,释放清香的过程中,慢慢沉淀出人生的精彩。

世人对好茶的品位也是有讲究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人生的功成与否,更是众说纷纭。其实,在我看来,茶与人生一样,也分为三六九等,这是由茶叶的品质决定的。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水的考验,真正的人生同样能够承受世俗的煎熬,却始终保持以生命的本色。

好的茶叶就像一种人生,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虽然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故事,没能捕捉到刻骨铭心的镜头,而只有平平静静、平平淡淡,但这份平凡却令人回味隽永,品位出淡泊名利的心境来。做人也要像茶一样,坦诚质朴,给人以温暖,繁华过后,唇齿间仍留有淡淡余香,值得人们去细致回味。

我们正在经历的人生,不就像一片茶叶的旅行吗?满载而归时,择一处清幽,斟一盏芳茗,细看一撮茶叶在滚烫的热水中历练、翻滚,渐渐舒展,最后沉落杯底,在一遍遍的冲泡之后,逐渐回复到平静真实的过程。

手持一盏芳茗,品有滋有味的人生,生命便有另一番美丽的风景。那些沉睡的记忆、堆积的情感开始在心底慢慢苏醒,沉淀出时间的颜色和味道。或许,你会在蓦然间感悟:人生如茶,初时争相上浮,释放出精华,最后折戟沉沙、尽落杯底,这就是一片茶叶的宿命。

静坐窗边,我幻想自己是一盏被岁月洗礼、被时光冲淡的茶,坦然地舒展在杯底,历尽摘、揉、焙、泡的煎熬之后,剩下半杯残茶,留给余生以无限回味的滋味。

品味人生 一杯浓茶,再细品人生八味


品味人生的滋味亦同一杯浓浓的茶。少年,初识愁滋味的季节,成长的岁月浸透了淡淡的苦涩;青年,一段如火如荼的季节,亮丽的青春总有那么几抹灰色;中年,阅历人生的坎坷,趋向成熟的岁月,双肩扛起沉重的包裹;老年,饱尝了岁月的风霜雨雪,怀念已逝的青春韶华总难免酸涩。人生,不正如那一杯捧在手里的茶吗?或许,唯有天真无邪的童年才如同一掬可人的清泉吧!

人生就是一杯浓茶:端起杯来,有轮旭日,有弯新月,有满天的星星就浸泡在茶里呢!抿一口,咂咂嘴儿,满口的太阳味儿、月亮味儿、星星味儿!人生之旅是一段磨练人性格的路,人生之旅更是一杯茶,把真诚和执着挥洒在人生之路上,浸泡进人生这杯茶里,那人生的苦涩何尝不是满口的清香呢?

一杯浓茶,再细品人生八味。茶醉,人亦醉。常常独自一人捧一杯滚烫的浓茶,习惯性的只喝中茶的茶叶。依了窗棂,看日月交替、看时光流逝,冷暖中独自品尝个中滋味,不需要那些隔了千年的问候。

悟空壶里的禅茶意


佛家参禅,少不了禅茶。要演绎禅茶,自然少不了精美的茶具。壶匠制壶,深谙禅茶与佛缘的关系,总要围绕佛家经典,挖掘些许故事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笔者友人收藏的这把壶就是借《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精制出了悟空禅茶壶。

这把悟空禅茶壶,壶底落款磨损严重,经专业人士辨识,制壶时间约在清同治6年,依稀可辨的还有“万氏”署名字迹。此壶原为武夷山一座佛寺寺产,长期由老僧专人保管,文革破“四旧”冲击佛寺,老僧见势不妙,偷偷将此壶藏匿民间。后老僧病危,寺院会首为支付老僧治病药费,贱价将此壶卖给民间喜集壶者。当年买壶者已逝,如今由其后人收藏。

该壶坯料为宜兴紫砂,泥质细腻,经润色工艺处理,与松树色泽和谐,呈棕红亮色。壶的整体造型为松树墩高提梁。该壶高48厘米,壶腹直径约32厘米,巧妙的是该壶可容七碗茶,与唐朝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意趣妙合。卢仝《七碗茶诗》中描述的喝茶情形,是依层次递进的,因此禅意亦由浅入深。最为生动有趣的是,该壶壶盖是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壶的主题正蕴藏于此。壶嘴与提梁都以松枝造型取代,品相完好,风格一致。壶盖上塑造一具孙悟空仰卧之像,双手朝天作揖,双脚交叉高翘,与垂挂着的小猕猴相互顾盼,孙悟空的精明与滑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此壶外表装饰巧妙,缀上突出的松树纹理,攀有数只小猕猴,此壶更显得情趣盎然。

赏玩这把茶壶,还可以领略到丰厚的佛禅韵味。这把茶壶中的“悟空”形象,是把佛门子弟追求“万事皆空”的禅机形象化了,只用一头人见人爱的灵猴,就将禅机诠释了。“悟空”是佛界参禅的最高意境,“悟空”坐于茶壶之上,佛之禅机也在茶之上。禅茶活动又是通过“悟空“这一形象来展现的。虽说茶有茶悟,禅有禅悟,然而它们又有相关的妙悟。茶悟出佛缘,茶悟出禅意。一边焚香静气品茶,一边把玩壶盖上悟空的超然神态,佛的真谛,茶的灵气,氤氲茶座,沁人心脾。品茶与参禅,就是觉悟所在。由茶得禅再得悟空,境界无穷美妙。

“欲达通玄境,除却空字无妙法”。的最高意境就是禅意。因此,舍掉禅意,就没有了茶意。不知道禅味的话,也就不知道茶味了。如今,一些寺院又大行禅茶礼仪,选用了多种禅茶具,但笔者观之,没有比这悟空禅茶壶更具典型意义的了。此壶从佛界返回民间,百姓用此壶品茶,未必如卢仝所言用七碗分盛,未必按卢仝说的那样去寻求喝茶的感受,当就落座品茶赏壶,也获益非浅。因为悟空禅茶壶既体现了与禅道的圆融,又展示了民间制壶工艺的魅力。悟空禅茶壶实为难得的壶界珍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9314.html

上一篇:红茶韵味

下一篇:茶为什么要倒七分满的智慧解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