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2020-11-09
早生良种茶因发芽早、产量高、质量好、效益佳,得到迅速推广,由于早生良种茶园是无性系繁殖,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差,移栽成活率不高,造成茶农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茶树成园投产,拉长投资回收期。近年来,我们推广凹沟深栽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茶苗成活率在90%以上,树高1年就到100cm,当年有少许秋茶采摘,次年茶叶收入可达当时投资的6倍。

凹沟深栽法的技术措施:

1、深挖种植沟。种植沟深60cm,宽50cm,表土翻入沟底,底土翻在表面。

2、施足底肥。种植沟底施10cm后的栏肥(亩施 2500kg)覆盖20cm的泥土,再施250kg/亩的饼肥(饼肥用腐熟人粪尿),覆土15cm,形成15cm以上的凹沟待苗种植。

3、种植。50cm宽的沟内种植2行,小行距×株行距为:30×30cm,大行距为110~120cm,窄幅双条播。移栽前在种植时将苗的1/2或1/3植与土中,用脚踏实,使根系与泥土粘紧。如田间含水量低,要浇足底水。

4、移植后,离地15cm对茶苗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有利于促进分枝,减少茶苗水分的养分的消耗。

精选阅读

茶园微滴灌设施应用技术在浙江嵊州实践


浙江嵊州市贵门乡先进农业技术实验园依据茶园不同走向、坡度、小气候,按每块茶园茶行分布情况详细绘制微喷、滴灌设备的安装图纸;参照项目设计、实施方案,安装中心泵房、过滤系统、施肥系统、微灌系统,建成100亩微喷灌、200亩微滴的集新科技与现代管理于一体的一流生产示范园区。

一、技术要点

1、按图施工,园区内所有工程严格按照以方公司专家要求实施,高标准、严要求辅设微滴灌设备。

2、制定计划,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的养分需求,制定合理的目标产量及灌溉施肥计划。

3、科学操作,合理选用水溶性肥料,充分应用微灌设施,在茶园中实现肥水同灌。

二、作用效果

1、节约水资源。滴灌时水是通过滴管带小孔眼从茶树根颈部慢慢地渗入土壤,它不是灌溉土壤,而是灌溉植物的根系,滴灌直接供水到植物根系,减少了水蒸发损失,比喷灌节约2/3的用水量。

2、节肥。由于滴入土壤的水、肥是通过土壤毛细管下渗的,所以入土深且广,不仅避免表面肥土流失,节省肥料1/2以上,而且避免了地表径流,保持土壤好的物理性状,避免了土壤板结,利于茶树根系的吸收。这样,为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肥水土壤条件。

3、省工省时。应用微灌溉设施,农民在灌溉和施肥时,不必守在田间,在完成水肥劳作的同时不仅可从事其他工作,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从而节省了资金和劳动力投人,每亩至少节省劳工5工以上,最终降低了茶园的生产成本。

4、增产增效。茶园滴灌解决了丘陵山区水资源缺乏与茶园需水的矛盾,滴灌茶园中,茶树可长期处于很好的生长发育,催芽肥或基肥可充分发挥肥效,增加了茶树有机质的积累,促进了茶芽萌发和新梢生长,从而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实验园仅今年的春茶的名优茶就比去年增收了1/3,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山区茶园实施微灌设施,不仅解决了水资源问题,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土壤生态环境,更是山区茶园节本增效的新亮点。

性信息素诱虫板控制茶小绿叶蝉应用技术


龙涓乡位于安溪县西南边陲,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龙涓山峦重叠,平均海拔600-700m年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800mm左右,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全乡茶园面积6.5万亩,茶叶产量6千多吨,茶叶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茶小绿叶蝉害虫为我乡广布性昆虫,以成、若虫刺吸芽、叶和枝梢的汁液,初期,被害叶面出现黄白色斑点,接着芽叶卷曲、硬化,最后使茶叶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严重时无茶可采,是目前我乡大部分茶区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茶园出现大发生的机率较高,虫口密度大时,药剂防治相当困难,尤其是有机茶园,用生物类和矿物质类农药防治难度更大。为此,利用小绿叶蝉对颜色和植物特殊气味具有趋性的特性,采用性信息素诱虫板控制茶园的小绿叶蝉等害虫,更是目前国内上公认的绿色、环保、生态的最佳害虫生态治理方法,我乡利用性信息诱虫板控制茶小绿叶蝉,成效显着。

1性信息素诱虫板控制茶园害虫的方法

黄板诱虫利用害虫对一定波长、颜色的特殊光谱趋性及特殊胶质(黄油等专用胶剂)制成的黄色胶黏害虫诱捕器(简称黄板),能物理诱杀害虫。黄板诱杀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准备一根长度合适的竹杆(长度依茶株高度而定,比茶株高50071即可)用金扎线分别将诱虫板的上下两端绑在竹杆上,将绑有诱虫板的竹杆插到茶园,竹杆插入土中深度10-15cm诱虫板下端距离茶叶表面10-15cm。每亩使用20-40片。攧开诱虫板两面的离型纸,把诱芯旋入诱虫板大孔中即可。2性信息素诱虫板控制茶园害虫应注意的事项.

2.1由于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性,安装不同种类害虫诱芯时,需洗手,以免影响信息素功效。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交配时两性相互寻找过程中的一种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昆虫性信息素能够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之间性的联系及种的繁衍有条不紊地进行,化学农药具有广谱性,而信息素独具专一性。其灵敏度很高,用量少。一种昆虫性信息素只针对一种昆虫有效,对其他昆虫无活性。诱芯如果被污染,使用效果将大大降低。

2.2该虫为害盛期在低山茶区为4-11月,高山茶区为5-10月,可从4月中旬茶小绿叶蝉虫口密度低时,在茶园每亩安插性信息素诱虫板20-25片,不间断使用就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可降低茶小绿叶蝉危害水平。

2.3性信息素诱虫板所安装的位置、高度以及气流情况会影响诱捕效果。安装应离茶蓬越近越好。虽然黄板采用了大量的非亲水性原料,具有高粘度,高温不流淌,抗日晒、雨淋,持久耐用等特点,但经常下雨或高温高湿条件下会影响其使用效果,同时也受气流影响。

2.4 ―旦打开诱芯包装,应尽快用完袋中诱芯,定期检査诱虫板,粘满害虫时需要更换。性信息素几乎全是简单的醛、醇、羧酸和萜类,分子量小,挥发性高。

2.5使用性信息素诱虫板诱捕法引诱的是成虫,所以在低虫口密度下有效,而虫口密度过高,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果虫口密度很大,释放的性信息素将于诱捕器上的性信息进行竞争,使得诱捕器效果不好。

3性信息素诱虫板控制小绿叶蛑优缺点

小绿叶蝉在我乡主要茶产区屡屡暴发成灾,化学防治处理不当极容易造成茶叶中农药残留的超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逐渐成为市场的需求,使用昆虫性信息素十黄板组合技术,是利用茶小绿叶蝉对信息素和特定黄色产生特殊趋性而将其捕杀。其优缺点:

(1)经济、省时、高效,操作简单。(2)不存在耐(抗)药性,是今后茶园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治及生态治理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

(3)产品本身跟农产品不直接接触,绿色、环保、无公害,不污染环境,是有机茶园的首选。

(4)运用性信息素十黄板组合技术防治小绿叶蝉,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使用量,降低成本: 能使得害虫的天敌存活下来,如缨小蜂和蜘蛛,这样又可利用生物调控的作用,控制一定数量的小緑叶蝉。

(5)利用性信息素十黄板组合技术防治小绿叶蝉会受种群波动、天气、黄板上胶粘粘着性下降的影响。

基于绿色、环保、无公害的产品特点,针对小绿叶蝉的防治,应该充分利用性信息素十黄板组合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又可有效控制小绿叶蝉的危害。可打破国际农副产品贸易绿色壁垒,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茶树嫁接技术的应用


茶树嫁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老茶园品种改造,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动茶叶产业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1999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低位嫁接,以土代绑”的茶树秋冬季嫁接试验,取得了成功,总结出了一套成熟、实用的嫁接技术。

一、嫁接要点

1.准备。选择根部径粗为lcm以上的茶树,就近或茶园中能取出细黄壤土的茶园均可嫁接。接前一个月进行深翻施肥,使茶树根系积累充分的营养物质。剪砧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接前离地locm处,砍去茶树,清理茶园,筛出细土以备用。嫁接前一天要浇足底墒水,保持土壤湿润。接穗选择无性系的红棕色半木质化良种茶枝条,品种以乌牛早、迎霜、平阳特早等为好,适应性强,嫁接成活率高。

2,嫁接。嫁接有剪砧、劈砧、削穗、插穗四个步骤,具体操作如下:剪砧是在第一次剪砧基础上,扒开根部泥土,离根2~3cm处再剪一次。剪砧用弹簧剪一次性剪平,不得损伤砧皮,砧木过大的可用小锯锯平。劈砧是用嫁接刀从砧木中间纵切一刀,深度为2~3cm。砧木较硬的可用木棍敲击嫁接刀背,从而劈开砧木。削穗要一刀清,从接穗下端与叶基部垂直向削成契形面,削口长约2cm,略短于砧木切缝,两个契面要平。接穗为二叶一芽枝,下片叶剪去一半,上片叶不剪,留有腋芽。接穗要保持新鲜,随削随接。插穗时用镙丝刀撬开劈开的砧木,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中,要求接穗稍厚的一边与砧木边沿对齐吻合,即接穗稍厚一边的韧皮部与砧木韧皮部完全吻合,并且砧木与接穗相互作用越紧越好,这样有利于薄壁组织细胞同时分裂,加快愈合组织形成。一般每丛茶树接3~5个砧木,每个砧木接一个穗,砧木大的也可接2~3个穗。

3.培土。接好后立即培细黄壤土,以土代绑将接穗全部埋在土中,只留上部腋芽裸露在外。边培土边用手稍加压实,切忌砧木与接穗松动移位。培土完后,用洒水壶将泥土浇湿,不可浇水过多。

4.覆盖。用湿稻草或杂草盖一层在土表,起保湿保温作用,每隔lm插上竹条,搭成弓形,中间高度为 50cm,在竹条上拉上农膜,四周用泥土压紧压实,形成封闭,有条件的在农膜上再盖上一层遮阳网,既可防止农膜冬季被风掀开,又避免阳光直射,消耗水分。

5.管理。秋冬季嫁接后一般不需经常浇水,逢雨天,可掀膜接纳雨水,保证膜内泥土湿润。次年4月初,当茶芽长到3~4叶时可选择阴天揭膜,揭膜前要进行炼苗,逐渐适应环境。揭膜后用狼箕铺于其中,用于遮阳,使用遮阳网效果更好。当苗达 locm以上时摘去顶芽,便于侧芽生长发育。

6.时间。嫁接时间以10月至12月份为宜。

7.材料。1.8m长的竹条、弹簧剪、嫁接刀、鏍丝刀、小锯、农膜。

二,注意问题

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要提高嫁接成活率,在正确掌握嫁接技术的前提下,还必须注意三个问题:

1.砧木不宜太小。由于多数农户的茶园三年两头台刈,导致茶树骨架瘦小,小于lcm以下砧木,劈开后没有收缩力,接穗易松动、移动,形成层不能吻合,砧木和接穗很难愈合,从而导致嫁接失败。

2.春季揭膜应迟。 2001年4月初,当芽叶萌发生长成一芽三、四叶时揭膜,嫁接成活率明显较高,过早易受强光影响而生长不良导致死亡。

3.注意遮阳保湿。1999年秋接的茶树,均没有遮阳措施。2000年秋接的茶园覆盖一层稻草,起保水保湿作用,揭膜后用狼箕或遮阳网遮阳,嫁接成功率大大提高。

实践证明,茶树秋冬嫁接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实用技术,与新开垦种植相比,不仅大大节省成本,还可提早一年甚至二年投产,缩短了投资回收期,是改造老茶园推广新品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在国内外,茶叶品质大多数是通过人的感官评定的,其原因是由于茶叶的成分比较复杂,茶业的品质并不能通过某种常年过分的量化就能表达的,它是各种茶叶成分的综合反映。近100多年来,各国在茶叶品质评价的内容和深度上都不断有新的发展,使其更加科学和规范,提高了感官评审的准确星和可比性。感官审评包括干看审评外形、开汤审评内质两个方面,分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五个评审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许多因子。茶叶感官审评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来评价茶叶的特征和品质,是一门应用感官分析技术的学科。

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宜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从而影响评定的准确性。如人的嗅觉分辨力易受外界异杂气味的干扰,人的味觉敏感度易受其他刺激性食物及温度的影响,人的视觉涉及到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等诸多因素的,不同的人辨别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审评人员感觉器官的领密度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地域差别、性别不同、精神状态及身体状况等因素。由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易受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在茶叶生产流通过程中有一个严格、一致的标准,采用仪器测定茶叶,用科学计量上的品质指标来评价茶叶品质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新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1.在茶叶外形评价方面 机器视觉系统就是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它是用计算机实现部分人类视觉的功能,把所有对象映射成数字图象,并模仿人的判别准则去理解图象和识别图象,进而对所摄图象进行分类或分级。计算机辅助品质检测可以使品质指标量化和标准化,而且计算机图象处理的精度优于人的视觉精度,对颜色和外形的反应也更灵敏。所以其技术和方法可以用于茶叶颜色和外形的评价。

林刚研究探索茶叶品质因子形状的数量化途径,他应用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系统,以屯炒青毛茶标准样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1项形状特征系数,并分析了这些形状系数与茶叶品质(等级)的相互关系。他的研究结果表明11项形状特征系数中的7项形状特征值与品质的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按相关系数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平均幅度、面积、短径、周长、最多出现径、最大径和长径,其中平均幅度和面积两个特征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因而可选这7项形状特征做定量表述长条型茶外型品质的特征值。蔡健荣选择机器视觉系统和HIS颜色系统描述茶叶颜色,并对颜色描述系统模型进行了改进,使之能更好的模拟理想颜色。他的研究显示,当年新茶和隔年茶叶的色泽变化最大,新茶色调值更绿,储存年代越久,基本越向棕褐色靠拢。明度和饱和度随储存年代增加呈下降趋势。他得到的结论是计算机视觉模拟只要样本稳定,检测结果就一致,评定标准客观,评定结论稳定。可以预见机器视觉技术在茶叶在茶叶外形和色泽评价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在茶叶香气评价方面 茶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因此,历来受到茶叶研究者的注重,分析茶叶香气的第一部是茶叶香气的提取。由于茶叶香气含量低微、组成复杂、易挥发、不稳定,在提取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聚合、缩合、基团转移等反应,需采用特殊的分离提取技术。朱旗等以绿茶为原料,同时对蒸馏萃取法(SDE)、顶空吸附法(HAS)和减压蒸馏萃取法(VDE)三种方法提取的香精油进行了GC-MS分析,测定了三种方法对香气的回收率,并进行了感官评审。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提取的香精油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其中SDE法的香气总量,数量及回收率均较高,但对分析茶样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热敏性的香气成分;HAS法虽有锁改进,其影响依然明显;VDE大法对茶样的影响较小,能较好的反映茶叶的香气特征。

近十年来,电子鼻技术的兴起,让我们的看到了一种通过气味评价等级的新方法。气味的成因和构造非常复杂,全面和快速的检测气味的整体信息几乎不可能,而电子鼻技术让人们认识到综合评价气味整体信息的巨大潜力。电子鼻利用几个或几十个不同的传感器产生的物理变化而进行数据处理,他的敏感性和选择性达ppm-ppb值。电子鼻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由仪器“嗅觉”对产品进行客观分析。由于这种智能传感器阵列系统中配有不同类型传感器,使它能更充分模拟复杂的鼻子,也可以通过它得到某产品“真实”的身份证明,从而辅助专家快速的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气味监测、鉴别、判断和分析。Ritaban Dutta等对5种不同加工工艺(不同的干燥发酵和加热处理)的茶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了更好的得到挥发性化合物,他们采用在5L的容器中放入10mg的茶叶样品,加入200ml的60℃开水,用电子鼻检测其顶部空间的空气样品。电子鼻由费加罗公司产的4个涂锡的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组成,数据采集和储存用LabVIEW软件,数据处理用PCA、FCM和ANN等方法。他们的结论是:采用RBF的ANN方法分析时,可以100%地区分五种不同制作工艺的茶叶。可以预见电子鼻技术在茶叶香气评价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在茶叶汤色评价方面

茶叶品质色差分析方法始于70年代的日本,其原理是应用亨特-Lab表色系,以标准C光源和1~4。小视场来测定颜色的三个分量L、a、b。陆建良等对29个绿茶,20个乌龙茶和15个红茶样品进行了色差参数分析和感官审评。他们的结论是茶类间色差参数差异显著,并与感官评分具有相关性。茶汤色泽与干茶外形色泽及叶底色泽也有密切关系。

梁月荣等用光谱分析测定12种浙江名茶的茶汤。他们的研究表明在400nm和440nm处的透光率分别与茶汤得分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他们得到用光谱分析名茶茶汤的部分测定指标可以反映茶汤的优劣。

蔡健荣采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分析了不同品质的茶汤。他们的研究表明采集得到汤色的颜色特征各参数均值,都反映出茶叶随存储时间的增加由绿色向褐色逐渐变化,时间越久变化越慢的特征。他们的结论是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描述茶汤色泽变化是可靠可行的,它解决了定性描述的模糊性、随意性问题。梁月荣等分析了不同品质红茶的汤色差异,并结合它们的化学成分,建立了用红茶的汤色检测指标和化学成分来预测红茶品质的模型。他们得到的评价模型为:评价总分(TQS)=49.63+0.43amino acids +0.47 caffeine + 0.19?L+0.46TF,3G。其中暗度表征量,评价模型与化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R2=0.918。

4.在茶叶滋味评价方面

由于国内外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地关注电子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液体饮料分析种中,电子舌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食品分析技术。电子舌应用味觉传感器阵列和模式识别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模拟人和生物概念的舌,实现了由仪器“味觉”对产品进行客观分析。当电子舌与被检测的液体饮料接触时,味觉传感器表面敏感两侧的电势将发生变化,从而对味觉物质产生响应,且可检测出各味觉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并具有类似于生物味觉感受的方式。

Larisa Lvova等研究电子舌在茶叶滋味分析中的运用。对立顿茶、四种韩国产的绿茶和咖啡的研究表明,采用PCA分析方法的电子舌可以很好的区分红茶、绿茶和咖啡。并且也能很好的区分不同品种的绿茶。他们的还研究了采用PCA和PLS分析方法的电子舌技术在定量分析代表绿茶滋味的主要成分含量上的分析能力。他们的结果表明,电子舌可以很好的预测咖啡碱(代表了苦味)、单宁酸(代表了苦味和涩味)、蔗糖和葡萄糖(代表了甜味)、L-精氨酸和茶氨酸(代表了由酸到甜的变化范围)的含量和儿茶素的总含量,他们的结论是电子舌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茶叶的品质。可以预见电子舌技术在茶叶滋味评价中的将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

5.茶叶品质评价的其他方法

龚琦等探索用茶叶电特性参数等级的方法。他们以茶叶C值R值两个电特性参数作为主要因素,同时进行茶汤电导、干茶容重等物理性状方面的探索。他们的研究表明,茶叶电容值随茶叶等级的升高而增大,同时也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对其进行数理分析后证明。二种因素的影响都是极显著的。他们的结论是通过测定1-2个茶叶电特性参数来评定茶叶品质的方法是可行的,其中尤以电容参数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其结果反映了茶叶外形、内质的综合品质,通过测定茶叶特性参数可以正确评定茶叶等级。J.Luypaert等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PLS运算方法检测茶叶的品质,并建立用于预测咖啡碱、抗氧化成分总含量(TEA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EC)含量的模型。与化学分析的结果比较,他们的结论是用他们的模型预测咖啡碱的含量相关性R>0.90,预测TEAC的含量相关性R>0.85,预测EGCG R>0.80。他们的结果也显示,用他们的模型预测EC的含量不是很理想,他们认为这和绿茶中有较多相似的儿茶素和EC的浓度过低有关。在叶底评价方面还未见用仪器进行检测评价的报道。

【上第名茶】茶树嫁接技术的应用


茶树嫁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老茶园品种改造,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动茶叶产业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1999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低位嫁接,以土代绑”的茶树秋冬季嫁接试验,取得了成功,总结出了一套成熟、实用的嫁接技术。

一、嫁接要点

1.准备。选择根部径粗为lcm以上的茶树,就近或茶园中能取出细黄壤土的茶园均可嫁接。接前一个月进行深翻施肥,使茶树根系积累充分的营养物质。剪砧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接前离地locm处,砍去茶树,清理茶园,筛出细土以备用。嫁接前一天要浇足底墒水,保持土壤湿润。接穗选择无性系的红棕色半木质化良种茶枝条,品种以乌牛早、迎霜、平阳特早等为好,适应性强,嫁接成活率高。

2,嫁接。嫁接有剪砧、劈砧、削穗、插穗四个步骤,具体操作如下:剪砧是在第一次剪砧基础上,扒开根部泥土,离根2~3cm处再剪一次。剪砧用弹簧剪一次性剪平,不得损伤砧皮,砧木过大的可用小锯锯平。劈砧是用嫁接刀从砧木中间纵切一刀,深度为2~3cm。砧木较硬的可用木棍敲击嫁接刀背,从而劈开砧木。削穗要一刀清,从接穗下端与叶基部垂直向削成契形面,削口长约2cm,略短于砧木切缝,两个契面要平。接穗为二叶一芽枝,下片叶剪去一半,上片叶不剪,留有腋芽。接穗要保持新鲜,随削随接。插穗时用镙丝刀撬开劈开的砧木,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中,要求接穗稍厚的一边与砧木边沿对齐吻合,即接穗稍厚一边的韧皮部与砧木韧皮部完全吻合,并且砧木与接穗相互作用越紧越好,这样有利于薄壁组织细胞同时分裂,加快愈合组织形成。一般每丛茶树接3~5个砧木,每个砧木接一个穗,砧木大的也可接2~3个穗。

3.培土。接好后立即培细黄壤土,以土代绑将接穗全部埋在土中,只留上部腋芽裸露在外。边培土边用手稍加压实,切忌砧木与接穗松动移位。培土完后,用洒水壶将泥土浇湿,不可浇水过多。

4.覆盖。用湿稻草或杂草盖一层在土表,起保湿保温作用,每隔lm插上竹条,搭成弓形,中间高度为50cm,在竹条上拉上农膜,四周用泥土压紧压实,形成封闭,有条件的在农膜上再盖上一层遮阳网,既可防止农膜冬季被风掀开,又避免阳光直射,消耗水分。

5.管理。秋冬季嫁接后一般不需经常浇水,逢雨天,可掀膜接纳雨水,保证膜内泥土湿润。次年4月初,当茶芽长到3~4叶时可选择阴天揭膜,揭膜前要进行炼苗,逐渐适应环境。揭膜后用狼箕铺于其中,用于遮阳,使用遮阳网效果更好。当苗达locm以上时摘去顶芽,便于侧芽生长发育。

6.时间。嫁接时间以10月至12月份为宜。

7.材料。1.8m长的竹条、弹簧剪、嫁接刀、鏍丝刀、小锯、农膜。

二,注意问题

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要提高嫁接成活率,在正确掌握嫁接技术的前提下,还必须注意三个问题:

1.砧木不宜太小。由于多数农户的茶园三年两头台刈,导致茶树骨架瘦小,小于lcm以下砧木,劈开后没有收缩力,接穗易松动、移动,形成层不能吻合,砧木和接穗很难愈合,从而导致嫁接失败。

2.春季揭膜应迟。2001年4月初,当芽叶萌发生长成一芽三、四叶时揭膜,嫁接成活率明显较高,过早易受强光影响而生长不良导致死亡。

3.注意遮阳保湿。1999年秋接的茶树,均没有遮阳措施。2000年秋接的茶园覆盖一层稻草,起保水保湿作用,揭膜后用狼箕或遮阳网遮阳,嫁接成功率大大提高。

实践证明,茶树秋冬嫁接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实用技术,与新开垦种植相比,不仅大大节省成本,还可提早一年甚至二年投产,缩短了投资回收期,是改造老茶园推广新品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制茶业中微波技术的应用


制茶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为了提高茶叶的加工质量和产业现代化,有必要在茶叶初加工业和深加工业应用新的科学技术,而先进的微波技术在茶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微波在茶叶杀青中的应用生产绿茶、乌龙茶,均需要加热杀青处理,以钝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蒸发部分水分,挥发青草气味,软化组织。目前生产上常用炒青方式进行杀青处理,少数地方采用蒸汽杀青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杀青与炒青方式加工的茶叶品质良好,无明显差异,但微波杀青的时间短(为炒青时间的1/8)可以连续进行。而蒸汽杀青由于蒸汽含水量高,原料外层受高温影响,因此杀青后的茶叶几乎无减重,部分叶绿素受破坏,原料所含营养物质随冷凝水而部分流失,品质不太理想。微波在茶叶杀青的应用主要是其产生的热效应。当磁控管产生微波,照到茶叶时,茶叶内部的极性分子受微波周期性变化的影响,随微波进行周期性活动。由于微波的频率很高,使茶叶内部分子高速碰撞而产生了大量的摩擦热量迅速提高物料的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升温的效果。

微波在茶叶干燥中的应用一般的热风干燥过程中物料外部受热,表面干燥,热量向内传递,其方向与水分扩散传递的方向相反,影响了水分的向外蒸发。而微波是内部加热,含水量高的部位升温较快。因此在微波干燥过程中,水分由内层向外层的迁移速度快,干燥速度明显快于热风干燥。在茶叶干燥中应用微波干燥具有以下优点:干燥速度快;产品质量好;由于茶叶表面温度不太高,叶绿素变化少,色泽绿翠而耐藏,香气损失少,干燥均匀;同时由于水分蒸发速度快,容易形成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经微波杀青的茶叶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使茶业品质提高一至二个等级。

微波在茶叶杀虫和防霉中的应用茶叶在贮运过程中易生虫,在黑茶的渥堆过程中也常发生昆虫污染的现象。过去常用药物熏蒸的杀虫方法,但存在药物残留的问题。采用微波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茶叶中昆虫的杀虫效果与茶叶和虫体的介电性质密切相关,当茶叶的含水量小于12%时,有利于增强杀虫的效果。茶叶在加工贮藏中极易受潮发霉而降低品质。微波技术对茶叶霉菌具有优异的杀灭效果。

微波在茶叶汁萃取中的应用茶叶软饮料(加茶饮料、茶冲剂)的加工离不开萃取工序。目前茶叶萃取的常规方法是用热水浸提,微波萃取技术在国外发展迅速,到1995年,国外已授权给两家中国公司发展工业规模微波萃取技术的应用。用微波萃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萃取速度快、时间短(比常规方法缩短1/3)、萃取得率高的特点。一般萃取步骤是:将一定量的茶叶置于微波萃取器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把设备控制在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下,开始加热萃取,最后经过滤得到茶汁。

微波在茶叶饮料杀菌中的应用茶叶饮料在常规热力杀菌中,由于高温长时,使茶叶香气受到较大损失。采用微波杀菌,具有较好的效果。微波杀菌是微波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波对微生物的热效应是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而微波对微生物的生物效应使微波电场改变了细胞膜断面的电径分布,影响了细胞膜周围电子和离子的浓度,从而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能,使微生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死亡。此外足够强的微波电场可以导致生物的DNA、RNA中的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突变。由于微波杀菌利用了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生物的破坏作用,因此,其杀菌温度低于常规方法,这有利于茶叶饮料香气的保持。

无性系茶树良种嫁接技术应用


为推进无性系良种发展,促进富阳市名优茶生产,在常规换种改植的同时,富阳市茶叶技术部门对老茶园生态保护型嫁接换种技术进行了全面试验、示范,将原有有性系茶树进行台刈,选用适宜枝条作砧木嫁接上无性系良种接穗,通过培养形成完整的砧穗共生体—嫁接茶树,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嫁接前茶园、母本园管理准备。嫁接茶园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PH酸性,地势平坦,离水源近,管理方便,周围有供客土的地方。茶树一般树龄在30年以下,茶树根系发达,主干(砧木)直径在0.6CM以上。

对采穗母本园在春茶后进行重剪,品种以适制名优绿茶(龙井茶)的龙井43、乌牛早等品种为宜。穗条长势要健壮,无病虫害,同时呈半木质化,基部红棕色,腋芽饱满,叶片完整。穗条以现剪为宜,不宜存放过多,运输过程捆绑要松,到目的地后要放置阴凉处,洒水保持枝条湿润。

二、嫁接工具、材料准备。工具主要有台刈剪、整枝剪、手据、嫁接刀、锄头、遮阳网、洒水壶等。

三、嫁接技术要点

1、嫁接方法。从几年的技术试验情况来看,劈接、培土代绑法较为适应富阳市茶农的生产,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2、嫁接时间。根据富阳市气候资料,5-10月均可嫁接,但以6-7月为宜,同时要注意7-9月的干旱影响,做好遮荫降温工作。嫁接时以雨后阴天或初晴天为好,雨天不宜嫁接。

3、接穗的剪、削。接穗长约2-3cm,含一芽一叶,用嫁接刀削成两侧对称的楔形削面,削面长1.5cm,要求平直、光滑。

4、砧木处理。用台刈剪离地2-3cm剪去上部所有枝条,要求剪口表面光滑、平整,清除砧木附近的落叶等杂物,砧木直径以1.0—2.0cm为宜。砧木处理与削穗最好能同步进行。

5、培土代绑操作:

1)砧木劈接。用嫁接刀在所选砧木截面中心或近1/3处纵切一刀,要求切缝略长于接穗长度楔面,不让泥土落入切口内。

2)接穗嫁接。用嫁接刀撬开砧木切口,接穗插入砧木切口的一边,两者形成层对齐,拿出嫁接刀使接穗被砧砧夹牢。一般每丛接8-10个接穗即可。

3)培土代绑。接好茶丛周围用细碎生黄泥将砧木与接穗埋入土中,培土高度至叶柄部,留出叶片与腋芽,边培土边用手稍压实,防止砧木与接穗间离,加快砧、穗愈合。

4)洒水遮荫。用洒水壶将培土层淋湿,随后立即覆盖遮阳网或就地取材用狼箕草遮荫以减弱阳光直射,减少接穗叶片水分蒸发,遮荫时间保持在1.5-2个月左右。

四、嫁接后管理

1.水分管理。嫁接后在接穗未愈合成活前,保持培土层的湿润,要及时浇水,供应叶片水分。视天气情况表土露白即可浇水,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直至接穗愈合成活。

2.抹芽。及时清除砧木基部抽发的一些不定芽梢,避免养分、水分争夺,保证接穗顺利发芽生长及嫁接园的品种纯度。

3.定剪、采养。嫁接茶园新梢抽生快,视情况进行定剪以培养生产树冠,一般6-7月嫁接当年新梢超过40cm打顶采,以采代剪,超过50cm时定剪至25cm(一般在10-11月,也可在次年春茶前进行)。第二年春茶、夏茶、秋茶末期可适当打顶采,并视情况在夏茶或秋茶期间再定剪1-2次,在原剪口提高15-20cm,使茶树高度在60cm左右,一般接后2足年茶园覆盖在80%以上,便可正式投产。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8356.html

上一篇:黑茶与普洱茶制茶工艺的区别

下一篇:武夷岩茶之金锁匙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