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是市场发展的健康

2020-10-15
普洱茶是商品自然离不开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

市场发展的健康首先要杜绝原料造假、年份作假、产地作假,即把台地茶说成古树茶;把稍有点年份的茶吹捧成几十年的老茶。普洱茶市场定价要合理,要形成行业内的价格体系。

普洱茶可以长期存放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投资贮存的价值和功能。正常投资贮存普洱茶的年收益增值在15%左右我认为比较健康,也就是说6年左右投资收益要翻一倍,9年翻两倍,20年价格要翻十倍。现在普洱茶过分喧嚷“越陈越香”,大家都把普洱茶贮存二三十年后再来喝,我们这一代人都舍不得喝,多可惜啊!昂贵的东西首先要是好东西,其次是物以稀为贵。

现在,市场上的高价老茶就是因为它稀缺。如果贮存二三十年的“老茶”市场上有几十万吨,到处都是,就失去它的稀缺性。到那时的普洱茶价格就会低于其价值,特别是生普价格被炒的太高的茶叶,风险真大。普洱茶过去提的是“存新茶,喝老茶”,应改为“存生普,喝陈普”。我相信贮存了六七年到十五六年,茶多酚下降到28%—20%的干仓“陈普”,三五年后将引领普洱茶的消费市场。

cy316.COM编辑推荐

理性的收藏可以让普洱茶发展更健康


过来十年,普洱茶文化的宣传走进了很多误区。

一是普洱茶被“贵族化”,都去讲什么皇帝、贵族、名流等如何收藏、品饮。

二是把个别现象普遍化,一饼普洱老茶今天卖得2万元,明天哪一款茶卖了几万元,让普通消费者虽然知道普洱茶,而远离普洱茶。我在全国很多城市问过的哥和一般工人同样的问题:“知道普洱茶吗?”回答:“知道,普洱茶名气那么大,谁不知道。”但当我再问道:“喝普洱茶吗?”回答却是“普洱茶是有钱人喝的,我们喝不起”。

三是过分宣传功效化,茶叶是大健康产品,不同的茶叶健康功效有所不同。茶叶就是用来喝的,首先是解渴,其次喝着舒服、愉悦,然后是有丰富的茶文化,最后才是健康功效。

四是普洱茶“降解残留”的作用被忽视。目前全球种植的茶叶、粮食等农作物,除了少部分有机食品外,不使用化肥、农药是不可能,难免有一定的农药残留。国家批准使用的化肥、农药的残留在一定时间内是能够降解的。普洱茶存放6—7年后残留量会得到有效降解,普洱市某企业基地生产的普洱茶产品要出口欧盟,用当年生产的产品送检,按欧盟标准进行检测结论是几个农残指标超标,不能出口,但用存放了6年的普洱茶送检则通过了检测。有的普洱茶加工知名企业并没有什么基地,一般理解有机食品要从基地进行认证,但这些企业同样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这也就是普洱茶具有降解残留的作用帮的忙。

普洱茶可以长期存放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投资贮存的价值和功能。正常投资贮存普洱茶年增值约15—20%,也就是说4-5年投资收益要翻一番。设想一下,现在收购5000元/公斤的高价晒青普洱,加工成357克茶饼,每饼的价格为1800元,如果8年后翻两番,每饼的价格为5400元,有多少人会去购买呢?而去收购那些不被炒作价格每公斤200元左右的晒青普洱茶,加工成357克茶饼,每饼的价格为80元左右,如果8年后翻两番,每饼的价格为240元,普通消费者都能接受。

普洱茶未来消费市场定位走大众化路线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符合中央的八项规定和有关政策的,这个观点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我也提到过。我个人预测,到2020年全国普洱茶年产量在15万吨左右,年实际消费量可能超过10万吨。普洱人工发酵熟茶、“湿仓”茶的消费量增长不会明显,将迎来一个贮藏了6—14年的“陈普”和一饼(357克)价格在500元以下的大众普洱为消费主流的普洱时代

普洱茶名字的由来,普洱茶是如何发展的?


普洱茶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普洱茶是怎么得来的,它的发展状况又是什么样的呢?一下子让我思绪飞扬,想了想,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普洱茶名字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一、普洱茶名字的由来:

1、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2、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3、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二、普洱茶的发展历程:

1、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2、武侯就是诸葛亮·孔明先生,相传他在公元二二五年南,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的南糯山。然而当地兄弟民族之一的基诺族,深信武侯植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祀诸葛孔明先生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晋·傅巽《七海》载:“蒲桃、宛李、齐柿、燕栗、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这里列举的是一系列中外名优土产,南中即云南,茶子不是茶树种子,而是园形或块状的紧茶,说明云南茶在三国时期已很有名。

3、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4、中国茶叶的兴盛,除了中华民族以饮茶为风尚外。更重要的因为“茶马市场”以茶叶易换西蕃之马,对西藏的商业交易,开拓了对西域商业往来的容景。

5、元朝在整体中国茶文化传承的起伏转折过程中。是个平淡的一个朝代。可是对普洱茶文化来说,元朝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光景。因为云南的普洱茶是大叶种茶,也是最原始茶种的茶箐制成的。所以中国茶的历史,就等于是普洱茶的历史。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6、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20),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蔗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来往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如织。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许多城市。以普洱府为中心点,透过了古茶道和茶马大道极频繁的东西交通往来,进行着庞大的茶马交易。蜂拥的驮马商旅,将云南地区编织为最亮丽光彩的历史画面。

7、清朝时普洱茶脱胎换骨,变为枝头凤凰,不但广受海内外人们喜爱,更成为倍受宫廷宠爱的贡茶,为最光彩而鼎盛的时代。

8、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及蒋介石发动内战,战乱频繁,弄得民不聊生,云南茶叶全面萎缩,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产量降到了5万担,商品量仅2万担。普洱茶同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被中国茶客所熟知。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

9、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是发展的好势头被大跃进打乱了,因追求高指标,瞎指挥,强采重摘,茶树大受摧残,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文革结束的1976年,面积到了127万亩,而产量仅有32万担。

10、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普洱茶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1975年普洱熟茶用于生产,随着逐年的发展人们对普洱熟茶的了解认可,工业化批量生产势在必行,可传统的熟茶工艺制作过程相对缓慢,各种香型需靠陈放几年缓慢转化。

11、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老师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这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2、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什么是普洱茶的健康之道?


什么是普洱茶的健康之道?普洱茶丰富的内涵与强劲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特功能,这种功能使茶界内外的人士迷恋,难以割舍,疯狂追捧,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普洱茶作为一种富于神奇色彩的传统饮料,是中国茶叶史上震古烁今的茶品,它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的克星,又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福星。它是来自云南边疆的特产,陈香陈韵,曾是中国古代皇室的最爱。当您习惯了它、接纳了它并长期饮用它,您将迎来健康和谐的新生活。走进普洱茶的世界,早一天享用,便早一日获益。健康长寿不仅仅是世人的美好愿望,更是常饮普洱茶的必然结果!

有了普洱茶,生命历程中多了几分惬意、几分热情、几分回味、几分情趣,生活中多了许多快乐、许多友情、许多满足,少了几分浮躁、几分烦恼、几分遗憾,最终得到的是至善至美。生命中有了健康的普洱茶元素,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快乐、和谐、健康的。

因为有了茶,人类有了健康的饮料,它传承千年,历久不衰。因为有了普洱茶,新的世纪里,千年“茶中茶”得换新颜,造福人类,彰显奇功。

普洱茶引领健康革命,它的生命力源于其自身有益物质对人体机能的调节,是普洱茶内含养生源发挥作用的结果。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特性是普洱茶健康的必备条件,真可谓:

茶为国饮遍中华,茶里乾坤益万家。 

若求饮茶保健法,饮茶要饮普洱茶。

关于普洱茶收藏的市场特点


在当前市场上普洱茶饼的收藏有一个特点,圈子内的流通远远胜于正式拍卖的流通,单凭自己的经验是难以正确分辨,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

自古以来,优质普洱茶饼越存越有价值。但并不是所有普洱茶饼都可以放成‘古董’。在今天,最低等级的号级茶滋味往往比不过顶级的印级茶。在同样存贮条件下,一般来说,最差的印级茶也会胜过最好的七子饼,就像公寓毕竟要比廉租房设施好。所以,如果是没有收藏价值的普洱茶饼,无论存养多久,都不会成就好茶。

好茶的标准除了原料的好坏之外,还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制作工艺。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分为自然慢速常温发酵和快速人工高温发酵两种,前者是生茶,后者是熟茶。严格来说,熟茶只是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工艺,其目的是要实现茶的大众化。

自古以来,具有收藏价值的是普洱生茶。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茶中的微生物群会自然地朝着益生方向发生变化,其保健功能和口味随此转化而品相不断提升,这就是陈化。原料不同,制作工艺不等,收藏茶的环境不同,造成茶的独特口感。举个例子,使用同一批上世纪八十年代产自勐海茶厂的普洱茶青,生产成生茶与熟茶,如今生茶的市场价可能是数万元一饼,熟茶却只值一两千。可见,现在有人认为熟茶长期存放也会具备和生茶一样的升值潜力,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另一个决定普洱茶是否升值的关键因素就是仓储条件是否得当。同一批产出的普洱茶,一部分存放在北京,一部分存在广州的紫砂缸。六年以后,前者气味宜人,后者因潮、雨期缸壁潮湿已腐化变质,可见好茶保存不当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茶饼收藏首先是一种感官体验,与故事无关。要想提高品鉴力,要不断提高第一线收茶的经验,多喝多体味,更要多结识专家,识茶先识人是不二法门。嘴感过硬、体感过关,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好茶。

普洱茶新茶的市场价值


普洱茶新茶的市场价值如下:

市场价值一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它更大的价值不在于刚生产出来的当下,而在于不断陈化、优化、成长的未来。正如一个人,从洁白如纸的婴幼儿,到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到干练沉稳的中壮年,再到睿智深沉的老者,这种成长带来的,是内质的充实和升华。

市场价值二

岁月留金。普洱茶从一出生,在具有品饮价值的同时就兼具投资价值,正是它这种天然的活性以及这种活性带来的品质的不断提升,给它带来了不断提升的市场价值。而普洱熟茶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茶性变得更加温和,口感更加温顺,陈化时间大大缩短,只要3到5年即可得到具有高品质陈化的茶品,因此,它更容易被迅速品饮及消耗掉,由此加速了市场的流通性,不断增加熟茶的市场空间,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三

大健康产业价值。在生存环境日益受到污染,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大众关注,在原生态、养生、保健、健康茶生活的意识越来越为普罗大众所推崇,在茶叶市场不断走向专业化的今天,喝茶、喝好茶、喝健康茶已经不仅仅是现代人的一种愿望,它已经是一种切切实实的市场需求。而用优质原料、古树原料、有机原料发酵制作的普洱熟茶,则很好地适应了这种市场需求。

普洱茶的传承普洱茶的发展历史


普洱茶,以一隅之地命名,名闻天下。茶树历经千百年,孕育形成的普洱茶,浓缩了云南茶叶的发展历史。

普洱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那时的普洱茶并不叫“普洱茶”。在唐朝,普洱市属银生节度,因此普洱茶当时叫“银生茶”。

宋朝时,朝廷为了与少数民族交换战马,建立了“以茶易马”的茶马互市,而为了运输方便,普洱茶被制成“紧团茶”,销往川藏地区。

元朝时,普洱茶被命名为“普茶”,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商品之一。明朝到清朝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有记载道:“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而且普洱茶被列为贡品,受到朝廷的赞赏,极大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清朝雍正年间,清廷设置了普洱府,普洱府的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普洱市。在当时,普洱府是滇南重镇,茶叶的集散地,滇南的茶叶均集中在普洱府加工,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因此普洱府所产的茶就被称为普洱茶,沿用至今。

茶马交易机构:茶马司

茶马司是专门掌管茶马贸易的机构。茶马司制定茶马法,发挥规范市场的职能。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作为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由于朝廷所面对的敌人都是西北游牧民族政权,如辽、金、西夏。那些游牧民族政权的军队多以骑兵为主,为了跟这些敌人对抗,朝廷需要大量的战马。于是朝廷在四川设立了“提兴茶马司”,进行茶叶收购,以茶叶与藏区进行马匹交易,并在陕、川等多处设置“买场”和“买马场”,少数民族只准与代表官府的茶马司从事以茶易马的交易。为了更好地统治边区的少数民族,达到以茶治边的效果,茶马司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不准私贩、严禁商贩运茶到边境地区去卖,甚至不准将茶籽、茶苗带到边境,凡贩私茶则予充军或处死,茶马司的官员如有失职也同样被治罪。

茶叶交易市场: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朝,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的交易市场。

宋朝廷除了通过茶马互市来维护宋朝边区的安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藏区人民的生活。藏民们长期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藏民们长期以游牧为主,饮食主要以牛羊肉、糌粑、青稞为主,蔬菜水果少之又少。茶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能分解人体内多余的脂肪,既解油腻又助消化,因此,茶成为藏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为汉藏人民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茶马互市对维护宋朝边区的安全、稳定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起了重要作用。

普洱茶市场,水深的原因


不少人都说普洱茶市场水很深,良莠不齐,买茶得多长几个心眼。这话只说对一半,普洱茶市场水深是因为有奸商,其实选对了品牌普洱茶市场完全可以用清澈见底来形容。

普洱茶市场存在很多表面品牌,虽然这些表面品牌各有各的不同,但总能找出一些共性:没有实体工厂产品多是从脏乱差的手工作坊里生产;号称只做名山古树,每年上山很积极,却从不收茶。产品宣传做的天花乱坠,产品一上市就开始炒作玩金融。

表面品牌说白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产品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它的包装了。茶客买茶只看品牌很少看工厂,实际上这是不靠谱品牌最大的猫腻。勐海茶厂很多,但也有不少家庭式小作坊,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搜相关新闻。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卫生不合格的小作坊被查封,这些小作坊因为加工费用便宜,是很多奸商的首选。总之一句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要不然为啥有的品牌的产品里会发现小强呢。

有的茶企明明没有跟名山古寨的茶农合作,偏要花点钱在前往名山的必经之路上插个牌子。上面写着“XXX合作古茶园”,一般的人一下子就被唬住了。茶山走一圈,这个茶企太牛了,老班章有茶园、冰岛有茶园、易武名山都有茶园,实际上就是个牌子而已。

每年象征性的收个几公斤,打打广告,装装样子而已。茶农没那么强烈的地区意识,在他们眼里茶叶卖给茶商是赚钱,给茶商插个牌子也是赚钱,至于牌子上的内容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关心。名山古寨插牌子是很多奸商的生财之道。

最后说说金融,普洱茶升值有真假之分。品牌有保障、产品质量靠谱、转化出众的普洱茶的确具有价值。

但很多垃圾茶就是打着这样的幌子进入的茶市,茶还没销售,价格先炒起来。离谱的时候光个空纸箱都能卖钱,不少人跟着上当。想当然么,纸箱都能卖钱,况茶叶乎?

所以啊看普洱茶品牌不能只看表面,有良心的茶企是真在做茶,那些就为赚快钱的茶企基本精力就放在做表面

普洱茶市场的主流热点


普洱茶之所以让很多茶友认识之后为之着迷,跟其多姿多彩的特色以及后期转化的种种不确定性有些非常紧密的关系。尤其以生茶更甚,众多消费者对其的追捧也在逐渐改变和增加。根据个人经验。归纳一些目前市场上对生茶的喜好,主流的热点供诸位参考。

1.早期的普洱茶主要以茶园茶拼配为主,目的为了增加产品总体的稳定性,茶味的协调性以及可以做出一定的产量,这种热点一直到今天都有很多的茶友为之认可,比如试茶都会留意其茶汤的厚度,滋味的饱满以及耐泡与否。早期的这些经典茶品到现在比较一致的特点多为在之前选茶要求达标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花蜜香,果香,烟香等等,越明显越喜欢。

2.这些年随着古树纯料的发展和喜欢的消费者增加,就又多了一种流派,即是追求古树纯料产地那特有的“山头韵”,比如老班章,老曼鹅,弯弓,麻黑寨,景迈,冰岛,昔归等等。通过这么一种细分,普洱茶就突然变得高大上起来,自己独有的特色也更加鲜明突出,喜欢不同山头的消费者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山头茶品,但是这种细分带来的一个改变就是购茶成本的上升(几倍至十几倍)。这类茶品保存起来需要多加小心,注意好存储方式保留好应有的香气,不然到后期香气走掉,又有一定的后发酵之后,那特有的山头喉韵也会慢慢变浅直至消失。

3.古树茶除了纯料,同样有普通茶园茶一样的拼配,很多厂家也都开始玩起这种风格的东西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由于选料或者拼配的失败,会出现和(1)一样转化到后期变得香气杂,滋味的协调性差,或者厚度变薄,喉韵减轻消失等等不可预料的后果。

4.不管是古树也好,台地也罢,其共有的协调性,香气,茶味的浓强度主要还是跟茶树的生态环境,采摘季节,制作工艺等有关的,香气也分为茶品自带的“蜜香”“果香”“花香”“兰香”以及新茶或者转化到后期出现的烟火味尤为让消费者为之着迷,早期南方传统仓储带来的樟木香,以及那自身特有的烟火味,更是深得老普洱茶友的喜爱。

小结:普洱茶属于动态茶,随着存储环境,存储年份的增加,茶是在每年都会微变的,很多新茶友都会有这方面的疑惑,为什么我当年买的非常喜欢的产品,为什么现在变的这么寡淡,甚至香气,喉韵消失?不妨多考虑下存储方式,在新茶时的非正常制程化表现,选料内质的中庸或者拼配带来的后期协调性转化,总能找到原因所在。

普洱茶的发展史


普洱茶最早栽种、使用和传播

史料记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8个小国,共同伐纣。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蜀》有记载“丹漆荼蜜……皆纳贡之”的记载。晋《七诲》记有“南中茶子”,就是成个成块的紧茶。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以云南为主的西南地区已经有紧压茶,那么普洱茶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了。

普洱茶的传说

三国吴普在《吴氏本草》中记载:“苦菜—名荼……生益州谷山陵道旁。”云南在汉朝产茶,已得到证实。三国“武侯遗种”云南民间传说,古六大茶山的茶树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武侯诸葛亮所种,古六大茶山的名字也是武侯留物赐名所得。具清人檀(tan)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撤。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唐宋时期的普洱茶

曾出使南诏的樊绰所著《蛮书》卷七载:“茶出银生城(今云南景东、思茅、西双版纳一带)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云南巍山、南涧县一带)蛮杂以椒姜桂烹而饮之。”清阮福《普洱茶记》记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宋徽宗《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茶马市场”以茶叶易换西蕃之马,普洱茶在西域的影响力更为广大。

元明清时期的普洱茶

元朝地名“步日部”,转音成汉字就是“普耳”(当时“洱”字无“氵”偏旁)。普洱一词最早见于此。元朝无固定名称的云南茶统称“普茶”,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必需品。

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浙《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说明,明代的普洱茶是“蒸而成团”的紧茶。

茶马古道商人运来毛皮、布匹、纸张、刀具等日常用品交换云南茶叶,以人背马驮的方式运送。

清朝时期普洱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年销量号称十万担以上,宫廷将普洱茶饮为贡茶。对于普洱茶的文字论著来说达到历史顶峰。涵盖药学、诗词、小说等都有普洱茶的记载。

清末到解放前的普洱茶

光绪二十二年(1895)勐乌、乌德被割让法国后,茶叶销路受阻,茶叶产量减到5000担;民国10年(1921年)茶叶销路好转,产量回升到6700担。1937年后,茶区瘟疫流行,茶农大量死亡,农民起义,居民尽迁走他乡,因而使得茶叶生产下跌,茶商倒闭,茶园荒废,到1949年建国前夕,年产量只有401担。

普洱茶历史归纳

普洱茶在国外的发展


云南思普区生产的传统普洱茶.早在清代就已名扬海外,据历史记载,从清道光到光绪初年(182l—1876),思茅普洱城因“普茶远销”而商旅云集,市场繁荣,除有千余藏族商人到此外,“印度旅驮运茶、胶(紫胶)者络绎于途。”滇南茶马商道上,印度、缅甸、暹罗(泰国)、越南、柬埔寨各国,均有商人来往于西双版纳和思茅、普洱之间,普洱茶通过外国商人,流传海外不少国家,印度的加尔各答已成为云南茶叶销往世界各地的重要中转市场。民国时期,勐腊曼洒茶、倚邦茶行销越南莱州,易武圆茶放运越南莱州和泰国密赛,法属老挝勐板,越南河内、海防南洋等市场。佛海出口的圆茶、砖茶及散茶,销往暹罗(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江城的饼荼运销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地。

普洱茶作为清宫贡茶,清皇朝将其作为国礼茶还赠送给外国使节、乾隆年间,清朝与英国交涉两国贸易问题时,送英国的礼品中就有普洱茶、女儿茶和(普洱)茶膏。乾隆皇帝三次回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礼品中,均有普洱茶、(普洱)茶膏和砖茶。普洱茶流传到俄国,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将喝中国茶的描述写入小说《战争与和平》巨著中。普洱茶传到英国,英国流行的《茶歌》中唱道:“让他们喝来把茶夸,让他们想那好生涯。那片刻之欢,永远轮不到咱,给咱一杯普洱茶。”《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载:“民国3年(1914)9月30日征集参加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陈列品中,有云南宁洱县糯茶一封,那次云南陈列品总值银元2000元,其中茶叶类价30元。”

1949年以后,普洱茶的产地扩大,产量增加,销路日广,出口增加,不仅深受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而且远销日本、西欧、美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的保健饮料。普洱茶传到法国,经法国科学家实验证明,普洱茶不含有害物质,既可作饮料,又可作药物,其特点之一是助消化,减肥去脂,因而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法国妇女依据她们饮用的经验,把普洱茶称为“刮油茶”、“消瘦茶”,她们说:“你要外形美吗?那就得喝普洱茶。”法国人多数只是将沱茶作为降脂减肥的药物来饮用,或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日本进口普洱茶加工为精美的小包装茶,以贵妃茶、美容茶、健美茶、窃窕茶、益寿茶等牌名美称投放市场,甚为抢手,普洱茶在日本被称为“不可思议的万粥茶”,普洱茶在日本评价很高,销路很好。现在不少西欧国家把普洱沱茶放在药店和百货商店的美容化妆品中出售,还成为家庭摆设中的工艺品。笔者1998年秋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纽约等地茶庄商场中,见到茶叶柜挂着“保健食品”牌子,货柜上有盒装“云南福寿普洱茶”和普通盒装“普洱茶”,销售良好。

亚洲、欧洲、美洲的茶人、专家、学者,对普洱茶和茶文化很感兴趣,1993年4月以来,先后有日本、韩国、老挝、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德国、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专家、学者、茶人数十人,应邀前来云南思茅地区参加“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一至六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以及茶文化参观考察。在海外报刊上,泰国《新中原报》1993年4月15日载有“云南思茅地区是世界茶叶原产地中心地带”的报导,菲律宾《世界日报》同年4月16日载有“云南思茅山区=世界茶树发祥地”的报导,日本茶学家松下智先生多次到过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在其著《中国名茶之旅》、《中国之茶》日文书中有向日本读者介绍普洱茶及茶文化方面的记述。

日本《茶道杂志》1995年第8期载有仓泽行洋教授到思茅参加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参观考察了澜沧邦崴古茶树、景迈古茶林后的日文文字和彩色照片12幅,在9期至12期上载,有日本学者稻田雁的连载文章上、中、下篇,以《茶之故乡云南——中国云南古茶树之旅》为题,向日本读者报导了他们到云南思茅、澜沧普洱茶乡参加普洱茶文化活动及古茶树考察的见闻纪实。

2001年日本京都野村美术馆学术刊物《研究纪要》第10号,用日文翻译发表9千多字的笔者论文《思普区古代濮人对中国茶文化发展的贡献))。美国加州英文刊物《纳西通讯》,1993年第二期登载有美国学者娄扬丹桂女士到思茅出席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感想,并介绍研究会论文要点及澜沧邦崴古茶树照片,这份刊物已传送到英国、加拿大、瑞士、印度、尼泊尔、葡萄牙、日本和香港等地。

美国俄勒冈大学约翰杨格博士多次到过思茅参加茶文化活动。回国后,写出英文文章《普洱茶乡行》,向美国人民介绍了他的见闻,笔者请思茅师专英语系刘学军老师翻译成中文,发表在中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7年第四期上。印度《阿萨姆评论》英文刊物1993年第四、五两期,连续刊登了联合国开发署茶叶官员、华南农业大学丁俊之教授的英文文章《普洱茶特色》,并刊登了澜沧邦崴古茶树照片。

1995年夏,泰国清莱举行泰、中、缅、老(挝)“四国文化艺术节”,云南思茅地区普洱茶艺表演队应邀参加,作了普洱茶艺表演,受到东南亚友人欢迎,普洱茶文化以此作了向外传播。1997年4月8日,中国国家邮电部向国内外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面值五十分,即思茅市澜沧邦崴古茶树,普洱茶文化邮票飞向了海外各国。

1998年9月至10月,美国美中商务技术促进协会在洛杉矶举行“美国中华文化国际研讨会”,邀请笔者出席该会,在洛杉矶会上,笔

者交流了论文《普洱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其中英文本被编人洛杉矶大会秘书处印发的《研讨会论文摘要集》,会上展出了笔者带去的思茅市生产的“普洱白毫”、“弯山银毫”、“迷帝茶”茶品,以及笔者主编出版的书《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中国普洱茶诗词楹联集》,茶品及茶书赠送给了外国与会专家、学者,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美国1998年9月29日《世界日报》对笔者的交流发言作了报导。在美国与会者称,笔者是云南被邀请到美国国际学术讲坛作“普洱茶文化”学术交流的第一位茶文化学者,笔者在美国西部、东部十多个州作茶文化考察一个月,回国后写出赴美参会及考察文章、诗联等,发表在全国性刊物《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9年第二期上,作为茶文化使者,笔者打开了美中茶文化交流的大门。近几年来,美国、日本、韩国先后分别几次有学者和茶人组团前往思茅考察普洱茶文化,均由笔者陪同参观考察,为“普洱茶文化”走出国门海外起到了促进作用。

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都开始重视养生,开始青睐有强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如此火热受欢迎的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过程呢?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是中国茶叶中极具特色的茶类。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存于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从中可以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普洱茶的名称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

到了唐朝,普洱茶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生产,称为“普茶”;宋明时期,是中原逐渐认识普洱茶的时期,并且在国家社会经济贸易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清朝是普洱茶到达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普洱茶开始成为皇室贡茶,成为国礼赐给外国使者;末代皇帝溥仪说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清代学者阮福记载说: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师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价格最高时期,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也就是说:当时的普洱茶好茶价格是金或银的两倍。民国至抗战之间,普洱茶又得到一定发展,很多这个时期的老字号茶现在犹存。

抗战爆发直到新中国建立之间,普洱茶非常寂寥,云南整个茶业萧条。解放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云南的茶叶生产重视红茶、绿茶,并未继承发扬普洱茶优良传统;甚至大面积砍伐毁坏几百年的古茶园而取代种植无性繁殖的台地茶。好在,1970年左右,云南重新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研究和后续生产。

普洱茶膏的发展历史


普洱茶膏的发展历史!唐代陆羽《茶经》中曾经记载有“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等语。到了唐末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陶谷所著《茗苑录》中记载有贡品茶膏“玉蝉膏”和“缕金耐重儿”,这与另一部史籍《十国春秋》中的记载相互对应:南唐文通二年(937年)“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南唐文通二年(937年)福建建州生产的茶膏耐重儿被作为贡品入贡,但数量仅8枚,尤显珍贵。“茶膏”这一名称在史策中开始正式出现。

但是,由于茶膏自其产生开始就非常稀有,直接造成了史书所载均语焉不详,零星所见的有关片言只语,被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由于当时生产力所限,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产品,无法进行确认。

直到清代学者赵学敏乾隆年间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有所描述,对应的典籍中也明确记载有茶膏被清雍正帝指定为贡品,普洱茶膏才散去了厚重的面纱,开始逐渐为人所认识。

【产于唐】

茶膏制作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史籍《十国春秋》就已记载南唐时期公元937年前后,有贡品茶膏生产。

【兴于清】

普洱茶膏于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成为贡品。最初的普洱茶膏,少量的通过茶马古道转运到西藏,并在上层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随后,清朝皇室通过与藏区的政治交流开始流行茶膏。1729年(雍正七年),茶膏正式开始向朝廷进贡。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是市场发展的健康》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3494.html

上一篇:2020黑茶收藏: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陈年黑茶?

下一篇:有用的减肥茶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