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生产上重要技术内容之一,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造成原因,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拟订切实可行的分期、分批改造计划和做好各项物质技术准备,以利技术改造计划的推行。
七十年代前后,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起,象抓好三改(改良土壤、改造茶树、改变园相)和改造低产茶区等许多先进经验的推广,得到了明显的持久效果。针对我国低产茶园的特点,改造工作必须从茶树本身和土壤、环境等方面同时进行,郑重更新树冠,按照高产要求塑新的树冠,扩大采摘面。做到以培养树冠为中心,改良土壤、改变园相为重点,并与肥、剪、采、保相结合。进一步的工作,应是调整茶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基本建设和大地园林化相结合,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规划。对现有低产茶园,该改的改,该退的退。同时,按照适当集中的要求,该发展的还要发展。据典型经验,每年更新改造15%左右的低产茶园面积,对当年经济收益并无多大影响。总之,充分认识低产茶园树体衰退(包括早衰)和生长条件(包括管理)不理想,是低产的主要矛盾。利用茶树生物学特性,改变生产条件和借助于综合的农业改造技术,使茶树重新与栽培环境协调统一,是能达到低产变高产目的的。
改造低产茶园虽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根据各地实践经验适合当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改树改土和改园三项,这三项虽各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1、树体改造
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
合理的茶树树冠大小、高低、形状、结构及着芽密度是茶树丰产的基础。低产茶园由于树龄老,茶树树冠稀疏,有的枝干皮色灰白,育芽能力弱,有的罹病虫害,寄生地衣、苔藓等;有的茶丛矮小,树幅仅五、六十厘米。缺株多,茶园土地利用率低,或者树龄虽不老,但管理粗放,只采不培,尤其在多年强采的情况下,村冠和根系的生长势都处于不同的衰退状态,生产力很低。这两种类型的低产茶园,都必须采取更新复壮措施。
(1)树冠更新树冠更新的扩要技术措施是修剪。修剪是在树冠管理中通常分为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三种类型。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和更新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重剪和台刈是根据茶树衰老程度,依照茶树枝干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因树制宜加以选用的改造手段。
低产茶园中那些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树龄不大,由于放松肥培、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矮小,分枝稀疏,树冠枝梢参差不齐,育芽能力差,鲜叶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但多数主枝尚有一定活力。采用重修剪技术,利用其中、下部枝干发育阶段较幼,生活力较强的特点,因树制宜地沿水平高度剪去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为方便以后的管理,整个茶树剪后高度相差不可太大。对两层楼茶树,应以低层为标准,切口要割成倾斜,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厘米为宜。同时清理丛内外枯枝、匍匐枝和病虫枝。
重剪时期不同,改造当年茶树的生长量不同的,它随着时期的推移,生产量渐次减少。所以理论上以早春重剪效果最好,因为就树体营养状况而言,此时根部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最为丰富,据我所和日本分析,茶树根部自九月份以后,养分逐渐积累,至次年二、三月间贮存的淀粉达到最大值,具有良好发芽的物质基础;就气候条件而言,我国中部主要茶区,气温正逐步上升,雨水充沛湿度大,有利于新芽的生长发育;就茶树生长期而言,地上部正处于营养生长的始期,更新后生长季节长,有利于树势的恢复。但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多数茶区还要兼顾茶叶生产的当年收益,因为这类茶园春茶比重大,约占全年的50%以上。因此,习惯上往往将重剪时期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准备施行重修剪的低产茶园,修剪前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马,重剪后依照茶树可能达到的产量,追施化学氮肥,抓住夏季有利的气候因素,促进新枝生长。重剪后当年以留养为主,十一月由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第二年起实行留叶采。
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皮层灰白分枝稀少,并出现回枯现象,有的布满地衣、苔藓,有的病虫害严重,树冠上留叶不多,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根系也向根颈部萎缩,即使增施肥料,亦因吸收功能极差,而难以提高产量,这类茶园适于台刈。台钊时期一般选在春茶前进行,有时为了不致于大幅度影响产量,也可能抓紧春茶结束时进行。
台刈方法是,从根颈以上砍去全部枝干,刺激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高度离地面4-5厘米,用锋利刀具砍成马耳形,并使切口光滑。部分老茶树,由于自然更新,抽发地蕻枝较多,可以采用抽刈方法,砍去枯老、病虫枝条,保留健壮的徒长枝。此法不致因改树而较大地影响当年的产量。为整齐树冠,扩大采摘面,抽刈后的深、轻修剪都是必要的。
台刈后抽发的新枝,在当年生长休止后,离地面40厘米修剪。以后,两、三年内逐年于上次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长到80厘米左右时,按轻修剪标准,整理树冠便于采摘。
(2)根系更新有关根系研究材料证明,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即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长高。但到一定树龄之后,树冠衰老,产量下降,这是与根系萎缩、粗根比重显著增加、有效根系大量死亡和吸收功能衰退紧密相关的。同时,与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表土冲刷、盐基流失、肥力下降也有直接的影响。根据福安茶科所观察:粗根或老根在剪断愈合后能够很快发出新生白色幼嫩细根,百这种新根的增长极为迅速,一般有剪后半年就可以形成健全的有效吸收根群,两年后就能形成完整的新根系(即包括较精的输导根和旺盛的吸收根),每条粗侧根断口上所长出的新根分布范围约达30×30厘米。因此,根系更新是结合茶园深耕、改土来进行的。
深耕不仅是一种改土措施,而且在耕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断伤部分根第,有直接激发新根生长的作用。根据安徽省祁门茶叶研究所的试验资料,深耕两年后,不深耕处理的活动根系,较深耕处理接近土表3-5厘米。同时,深耕的又较不深耕的深入土层5-10厘米。深耕结合施肥,活动根系更多。茶树的枝干和根系构成植株的整体,试验资料证明,在根系更新后,再行枝干更新比仅更新枝干的,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根系更新的时间,一般可在枝干更新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在枝干更新的当年或后一年的秋末冬初,茶树处于休眠期进行的。深耕位置距主根20厘米外;深度40-50厘米,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磷肥效果最好。
2、园土改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源泉。茶的根系可深入土层1米以下,支根和吸收根行间。而最活跃、最有效的吸收根系,分别在10-40厘米的土层内,这种自然伸长,是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下实现的。
因种种原因,低产茶园土壤通常表现为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加之树势衰老,即使增施肥料,也仍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改树的同时,改善低产茶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就成为低产茶园改造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改土工作应因地制宜的抓好砌坎保土、深耕施肥、加培客土等方面。
(1)砌坎保土旧茶园大多处于高山陡坡地带,丛播稀植,多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茶根裸露,土壤瘠薄,养地和用地严重地处于入不敷出状态。安徽省黄山茶区结合森林抚育用树枝或作物稿秆,沿等高线打桩,修成拦泥坝;四川茶区类似的做法称作摘盖,就地取材,用石块、泥垡或草皮砖筑梯。同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加强水土保持。有草源的地方,割草铺园,既保土,又保肥、保温,防治杂草,活化养分,提高肥力,此项已成为日本茶园现行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
(2)深耕施肥种茶前未曾深翻或开垦时深挖不够或土质特别粘重的,要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来创建深厚肥沃耕作层。这项措施,最好在改树前进行(兼有更新根系的作用),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担,磷肥50-80斤。单行梯级茶园于茶行内侧作业,尽量做到表土和底土置换,使其进一步熟化,增进肥力。
考虑到深耕必然要损伤部分根系,为兼顾土壤改良与根系更新,选择适宜的时期是重要的。一般在地上部更新后的九至十月份较好,能尽快地促进断根愈合与新根生长。
(3)加培客土对于土层特别浅薄,石砾多,肥力差,土壤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必须添加客土,培厚土层。客土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土,如森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此外,可视茶园土壤质地情况,采用粘土掺砂,砂土加泥的办法,改善土壤结构。抽糟换土是湖北茶农的经验,对一部分土壤瘠薄的低产茶园,在茶对行间,沿树缘垂直掘一条深40厘米、宽50厘米的沟(视茶树幅度而大小),取出的土置于沟上热化,新土填入沟中,实行园土逐步交换。
3、园相改造
改变分散地块,退出间作,建立专业茶园,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又探索了改造低产茶区的新经验,如浙江省洪岙、下徐两个大队,以四改(改树、改土、改园、改管)为中心,推行三个一批的改造部署,即着重改造、提高一批专业茶园,积极创建一批高标准的新茶园,淘汰一批不宜种茶的平地、陡坡茶园。三者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发展一批是前提,利用低山、近山、缓坡集中成片,土层深厚的地带,严格掌握技术要求,开辟等高、宽幅、窄幅条列式新茶园,为全面改造低产茶区,奠定增产基础。浙江镇海县洪岙大队是个老茶区,1964年前没有新茶园,那时,176亩老茶园共产干茶60担,单产仅34斤。1964年起抓发展,1971抓改造(包括淘汰),至1977年生产茶园近200亩,产干茶487担,单产提高到240斤,十三年中茶园面积增加13.6%,产量却增长了五倍以上。改造一批是重点,改造必须因地、因树制宜,周密计划,措施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观点和长远打算。先易后难,分年分批安排。改造速度既要积极,又要尽可能地不减当年收益。该大队每年履行0-30亩,占应改造茶园的11-17%,六年初步完成了低产园的改造。淘汰的是平地、洼地(茶地积水,茶树因湿害生长不好)、果茶间作和30度上陡坡的低产茶园。茶树退出后种粮或还林,使粮、茶、林各得其所。浙江建德县下徐大队400亩老茶园,1965年亩产干茶24斤,1967年后抓发展,1969年后抓改造(包括淘汰),至1973年该改造的240亩(占总面积的60%)全部改好,1976年生产茶园仍为400亩,但茶叶单产却提高到145.6斤,八年改造,八年连续增产,与此同时,还田50亩,还林130亩,也促进了农林的发展。
我国茶区社、队茶叶生产,小农生产的痕迹依然存在。在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茶园布局,逐步实现茶叶生产基地化。目前,园相改造要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范畴,通过农、林、牧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茶区合理生产结构,从而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使改造后的茶园和新植茶园,集中成片,合理地设置茶园道路和灌溉系统,沿沟、路种植防护林或行道树,建立最佳的茶树生态环境,有利于巩固低产茶园改造效果。
旧茶园和老先衰的低产茶园,大多种植密度不大,茶园缺株、断行严重,要按合理密植规格补密。合理的种植密度,不仅能经济利用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对迅速提高茶叶产量,更具有直接意义。因为一切增加产量的措施,都不外乎是增加光合作用总是而决定光合作用总量的主要因素,是茶树进行同化作用的叶面积。而密度稀的低产茶园,不率是茶树的个体和群体,它们的叶面积都很小。
株行距宽窄不一的旧茶园,补密时要考虑原有茶树的种植规格,原行距在1.5米以下的,只补株间空隙;原行距在2.5-3米的,除株间补密外,中间应增补一行;地部分严重缺株的茶园,补密时要考虑原来茶行是否合理,对未修筑梯级的坡地茶园,应使茶行尽可能改补成等高条列式。
补植材料宜选择优良品种的茶子或两龄扦插壮苗。另外,也可以用大茶树归并。归并的材料视其健壮程度,分别重剪或台刈后带土移栽。补植穴中加入客土,并施用拌有磷、钾的有机肥料,这样可以提高补植的成活率,促进补植茶丛的生长。我国浙江、广东、广西、台湾等产茶省(区),凡有根结线虫病分布的地区,在补植茶苗(或播种)前,应用滴滴混剂进行土壤消毒,每月用药30-40斤。
对于稀疏规零乱、茶丛矮小、树龄衰老、缺株达60%以上的满天星茶园,以及极度衰老的坡地条栽茶园,可按新茶园茶行规格,重新在行间采用移栽或直播,沿等高线设置茶行。坡度超过15度的,修筑梯坎。在新茶树未投产之关,老茶树继续采摘茶叶,待新茶树养成后,再将老茶树挖除,群众称谓以新代旧。
茶树属多年生长寿作物,但其经济栽培年龄并不是无限的。日本认为茶树的经济树龄为50-60年,随着树龄的增大,其生产性能及品质逐渐降低。其间,虽然还可以通过更新措施加以复壮,但在茶树个体生命活动中,经过若干次更新之后,更新周期愈来愈短,村势恢复也愈来愈减弱。因此,更新复壮也并不是无止境的。
六十年代前后,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国,为了改进植茶事业,就开始推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强调对树龄老产量低的老茶园,将老茶连根拔除,园土经过60厘米以上深翻或病区实行土壤消毒,消毒剂用滴滴混剂(DD)、二溴氯丙烷(DBCP)、二溴乙烷(EDB)及氯化苦等。种植1-2年绿肥(近年研究在采用土壤消毒和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后,无须再播种绿肥作物),然后改种引进的或者新选育的茶树优良品种,使其成为彻底更新的全新茶园。
换种改植的茶园,特别要注重园土的改良,因为苛树在一处生长数十年,土壤性质已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表现为老化,请如茶树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的积累;土壤微料因雨水淋溶下沉,有效土层内不透水层的形成,长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盐基流失,酸性太强;土壤营养元素贫乏、失调,特别是微量元素厅缺,园土微生物区系变化,有害病原全增多等。所以,清除残根,土壤深翻、增施有机肥料和病区土壤消毒,都必须做得十分认真的仔细。
经过换种改植的茶园,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最新的栽培技术和完善的园田设计,其产量可以达到比原来茶园成倍以至若干倍的增加,并能获得优质制茶原料。此法是改造衰老茶园的最佳途径。我国对于旧茶园的换种改植工作,是大规模实施农业基本建设的今天,已逐步引起重视。我所于1972年,在一块基础不好、茶树早衰的茶园上实行换种改植,挖除原来茶树后,清理出残根,土壤深翻80厘米,选用本所选育的龙井43号品种,采用低位定型修剪措施,1977年茶树六年生,树高84厘米,树幅123厘米,覆盖度82%,采摘点密度每平方尺达328个,亩产干茶397斤,较改植前亩产249斤增长59%。1979年为增629斤,较改植前增长一倍半以上。我国其他地区也都在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改树、改土、改园等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必要技术措施,但要巩固改造成果,要获得长期的经济效果,还必须加强改造后经常性的技术管理工作。
一、全园深翻、抽槽换土
茶树系深根作物,正常生长的茶树根系可伸展到1—2米,因此,茶园土壤必须有深厚的土体结构,有效土层一般不得少于80厘米,茶树高幅度70厘米内的有效土层厚度成正比,高产茶园有效土层一般都在100厘米以上,但当前我区有许多茶园,由于冲刷淋溶等原因,有效土层浅,底层又有粘结层,种植前又没有深耕,结果导致低产。对于土瘠薄的茶园,充分利用秋冬闲时,在茶树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处进行深翻,深度为60—70厘米,宽60厘米,将表层熟化的土壤回入沟底,达到全面换土的目的。
二、强化培管,提高肥力
茶树生长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多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同时也取决于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据相关资料介绍每生产50公斤干茶,平均要从茶树上带来氮2.25公斤、磷0.6公斤、钾1.25公斤、镁1.16公斤。并且茶树的根茎、留叶、花果等也要消耗养分,因此,真正从土壤中吸收的量远要超过这一数值,再则,以氮过多,对钾、镁会产生拮抗,影响茶树对钾、镁的吸取,微量元素不足,会影响大量元素的效果等,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全面,缓冲能力强,对于平衡矿质含量营养之间的关系有决定性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超高,多种营养元素平衡关系就越正常,一般高产茶园土壤有机质不得低于1.5%,全氮不得低于0.1%,有效氮、磷、钾分别在100、10、80ppm以上。这是茶树高产优质重要的物质基础。全区许多生产茶园,由于土壤有机质较低,保肥性能差,对养分平衡关系的缓冲能力低,加上片面施肥,加速恶化了营养元素之间平衡,结果施肥效果低,导致低产低质,这种现象目前十分普遍。所以,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到了非搞不可的时期。在冬季抽模换土的同时,突出有机肥的施用,必须每亩施入饼肥250—300公斤,施入栏粪8000—10000公斤(或腐熟堆沃肥4000公斤),磷30—50公斤,钾15—25公斤,并配合其他所需无机肥料或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
三、加强茶树病虫冬防
近年来,夷陵茶区病虫害种类繁多,危害范围广,尤其是病害有大量发生和扩张蔓延之势,由高山向低山或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流行蔓延。加强茶树冬防,对压低第二年病虫基数,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对茶园全面修剪和整理,剪除病丛和病枝叶等,并将剪掉的病枝叶带出茶园集中烧毁;二是茶园全面清园消毒茶园停采后0.5—0.7度石硫合剂封园,喷施要全面彻底,确保消毒质量与效果。
土壤是茶园的立地之本,肥料是茶树的粮食,茶园土壤改良和施肥是低产茶园改造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茶树树冠改造和换种改植,以及提高茶叶品质的基础。
一、全园深翻、抽槽换土
茶树系深根作物,正常生长的茶树根系可伸展到1—2米,因此,茶园土壤必须有深厚的土体结构,有效土层一般不得少于80厘米,茶树高幅度70厘米内的有效土层厚度成正比,高产茶园有效土层一般都在100厘米以上,但当前我区有许多茶园,由于冲刷淋溶等原因,有效土层浅,底层又有粘结层,种植前又没有深耕,结果导致低产。对于土瘠薄的茶园,充分利用秋冬闲时,在茶树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处进行深翻,深度为60—70厘米,宽60厘米,将表层熟化的土壤回入沟底,达到全面换土的目的。
二、强化培管,提高肥力
茶树生长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多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同时也取决于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据相关资料介绍每生产50公斤干茶,平均要从茶树上带来氮2.25公斤、磷0.6公斤、钾1.25公斤、镁1.16公斤。并且茶树的根茎、留叶、花果等也要消耗养分,因此,真正从土壤中吸收的量远要超过这一数值,再则,以氮过多,对钾、镁会产生拮抗,影响茶树对钾、镁的吸取,微量元素不足,会影响大量元素的效果等,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全面,缓冲能力强,对于平衡矿质含量营养之间的关系有决定性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超高,多种营养元素平衡关系就越正常,一般高产茶园土壤有机质不得低于1.5%,全氮不得低于0.1%,有效氮、磷、钾分别在100、10、80ppm以上。这是茶树高产优质重要的物质基础。全区许多生产茶园,由于土壤有机质较低,保肥性能差,对养分平衡关系的缓冲能力低,加上片面施肥,加速恶化了营养元素之间平衡,结果施肥效果低,导致低产低质,这种现象目前十分普遍。所以,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到了非搞不可的时期。在冬季抽模换土的同时,突出有机肥的施用,必须每亩施入饼肥250—300公斤,施入栏粪8000—10000公斤(或腐熟堆沃肥4000公斤),磷30—50公斤,钾15—25公斤,并配合其他所需无机肥料或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
三、加强茶树病虫冬防
近年来,夷陵茶区病虫害种类繁多,危害范围广,尤其是病害有大量发生和扩张蔓延之势,由高山向低山或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流行蔓延。加强茶树冬防,对压低第二年病虫基数,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对茶园全面修剪和整理,剪除病丛和病枝叶等,并将剪掉的病枝叶带出茶园集中烧毁;二是茶园全面清园消毒茶园停采后0.5—0.7度石硫合剂封园,喷施要全面彻底,确保消毒质量与效果。
一、改造园地,深翻改土
1.对前无埂后无沟的梯地低产茶园进行开沟筑埂,即在梯地内侧挖15厘米深的“竹节式”横沟,在梯地前沿用草皮砖或石子筑成20厘米高的梯埂,保持梯层外高内低,园面向内倾斜,达到小雨水量不出园,大雨水量不冲园,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茶园保水、保肥、保土的能力。
2.对茶树长势差、长年失耕、土壤板结的低产茶园采取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的措施,结合冬季深翻增施绿肥、沼肥、蘑菇土、禽畜粪肥、饼肥等有机肥,配施钙镁磷、过磷酸钙等,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3.对土层浅、质地差的低产茶园采用客土、培土结合施用有机肥的方法,加深活土层,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
4.根据茶树喜温、喜湿、喜阴的特性,在茶园适当套种绿肥、铺草覆盖,改善土壤和茶园空气条件,为茶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措施可以综合为三改、两管、一合理。 1.三改即改树、改土、改园。 (1).改树包括树冠更新和茶树根系更新两部分,应同时进行。 树冠更新的主要措施是修剪,包括深修剪、重修剪、台刈和抽刈。深修剪:适用于树冠生产枝细弱、“鸡爪枝”丛生、绿叶层减少、育芽能力降低、新梢出现大量对夹叶,但茶树骨干枝仍然生长旺盛的半衰老茶树,一般可剪去树冠顶部10~15cm的细弱枝,即剪掉全部“鸡爪枝”。重修剪:适用于树龄不大,但树冠衰败、枝条高矮不一、分枝不密、树形不齐而形成类似“鸡窝兜”、“两层楼”、“钓鱼竿”、“刷帚头”式的小老树,可在离地30~40cm处剪去地上部分。台刈:适用严重衰老的茶树,在离地面3cm左右的地方砍去或锯掉地上全部枝条,以刺激根颈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后树势、产量恢复较慢,一般应慎重采用。抽刈:适用于由两层枝条即地蕻枝为一层粗老枝条为另一层构成的两层楼茶树。改造时近地面抽刈或锯掉粗老枝,利用抽刈后留下的地蕻枝及从根颈部萌芽长出的新枝,通过修剪重新培养树冠。茶树改造一般在春芽萌发前期的冬末春初进行为好。 根系更新:即切断部分老根,刺激新根增长,一般在根系旺盛时期的秋末冬初结合茶园深耕改土进行。 (2).改土的方法有: 抽槽换土。即在茶对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深挖50cm×40cm的条状沟,取出底层生土熟化,并翻入表土或客土,结合分层掺施草肥、饼肥及磷钾肥以提高肥力。 砌坎保土。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低产茶园,要砌坎筑梯,并按新建茶园的要求深翻施肥,修建蓄水、排水系统。 深耕施肥改土。秋末冬初全园深施有机肥,逐步加深耕作层,并利用杂草、残茬或种植绿肥,增加水分渗透,减少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3).改园主要是补植缺丛变稀植茶园为密植茶园,砌坎筑梯变坡式茶园为梯式茶园,深耕施肥变瘦园为肥园。同时,搞好茶园沟渠道及防护林的配套建设,彻底改变茶园区域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肥力水平低下的状况。 2.两管,其一是加强茶园土壤管理,抓好浅耕除草、深耕施肥、地表覆盖,同时不断加强围护沟渠、道路、防护林的配套建设,防止茶园土壤条件恶化。其二是抓好茶树树冠管理,注重系统修剪,抓好病虫害防治,扩大树冠,增厚绿叶层,确保丰产树形的形成。 3.一合理即合理采摘,茶树改造后必须坚持以养为主到采养结合再到以采为主的采摘标准,防止早采强采,以保持旺盛的丰产树型。
日前,湖南怀化通道县开展了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来自通道县各乡镇16-6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00余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林农科学种植油茶技术能力,提高了低产油茶的改培及管护水平,促进林农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了解,从2017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新植高产优质油茶1.6万亩,低改油茶6.4万亩,到2020年,通道县油茶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年产茶油500吨以上。集中打造坪坦、陇城、牙屯堡、双江等4个产业群,沿侗文化长廊“油茶庄园”示范带,带动全县油茶产业发展。
目前今冬明春油茶新造地点已在通道县双江镇、坪坦乡等地选好6处共2430亩。
在1月18日的培训课上,专家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了油茶产业发展前景,讲解了低产油茶林改造有关技术。针对通道县油茶低产林改培技术和油茶培育、种植实用技术及有机茶油生产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讲解。
来自双江镇马龙村4组的杨族耐表示,专家所讲的教学内容都是来自农、林业一线,切中要害、实效性强,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提升了理论水平,启发了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干好农业、如何经营好农业的工作思路,解决了一些思想和工作上的困惑。
在为期8天的时间里,县农广校安排了省、市、县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为学员进行专业性授课。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政策法律法规汇编》《农民手机应用》《油茶高产品种栽培技术》《肥料知识与施肥技术问答》等知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