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中低产茶园的成因及改造技术

2020-09-30

形成中低产茶园的原因

中低产茶园的致因复杂,茶园的特点各异,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为:自然低产型和胁迫低产型二大类。自然低产型是因树龄大、生机减弱、树势衰退而导致生产力低下。胁迫低产型是缘于环境和技术因素的不良,削弱了茶树的生机而树势衰退,以致产量明显下降或长期处于产局面。

(一)树龄过大

茶树同其他植物一样,都要经历从幼年→青年→壮年→衰老的过程。茶树虽为长寿植物,在栽培条件下茶树生机衰退比自然生长的快,有效经济年龄时期一般为40~50年,即使培育水平较高的茶园中高产期也只能持续到30年左右,随树龄增大而树势衰老。

在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历经30~40年,常规茶园的茶树自然进入衰老期后,树势衰败,随树龄增大而树势衰老,生机不旺,低产、低质、低值。

(二)生态条件恶劣

茶树在长期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其自身的生育规律,茶树生育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众多生态环境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在不同情况下对茶树的作用是不同的。茶树在适生环境条件下,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有的茶园坡度大、梯面过窄、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土壤结构差、PH过高过低、养分贫乏、易受旱、寒和病虫、杂草危害,使茶树生长不良,甚至危及茶树的生存,往往表现植株矮小,高低参差不齐,树势衰败,细弱枝结节枝多,鸡爪枝多,育芽力差,对夹叶多,而枝干不断枯死,茶园处于低产水平。

(三)建园不当

茶树原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具喜温、喜湿、耐阴的生态特性,而栽培茶树必须满足其的生态特性需求,才能使茶树生长良好。建园不当:一是建园位置不合理,在不太适合茶树生长区域建园,致使茶树生育不良,年生长量低;二是茶园规划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到位,择地不当,基建质量差,种植前未深耕、未施有机肥、品种差、间作不当,单位面积上茶树的株数过少(每亩定植500~600株),缺株断行严重,覆盖度低,长势差,采摘面积较小;三是引种不当。

(四)培管不科学

由于投入水平或技术能力等原因,特别是农户分户管理的茶园,不重视茶树的培育管理,种后长期失管,长期不施或少施肥,耕作不当而土壤板结、根系严重损伤、杂草丛生;采摘过度,病虫害防治不力而使茶树生机衰退,未老先衰;严重干旱、缺水或浸水,冻害引起茶树枯死;修剪不合理而使树冠结构不良,仅能维持低水平产出。

鉴于此,必须针对中低产茶园形成的不同症结,依中低产茶园的具体成因和程度不同;茶树树龄、树势和园相不同;中低产茶园所处地形、地势不同;管理水平不同等,因地制宜地采用相适宜的改造技术,构建适宜茶树生育和高产优质高效的环境条件,将低产低质的中低产茶园改造为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茶园。

中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

实施中低产茶园改造的茶园是指那些有改造价值的中低产茶园,即:坡度适宜(25°以下) ,土壤和生态适宜的茶园。中低产茶园经改造,产量应持续上升,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因茶园低产的成因和程度不同,树龄和园相不同,故中低产茶园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须科学规划,从宏观到微观,依低产的原因、树势状况、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情况,及要求达到的目标,运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有计划分步实施,使茶树更新,使茶园恢复生产力。至于有的衰老低产茶园,采用更新改造技术已无多大经济价值,就需采用改植换种,嫁接换种等技术进行改造,从而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茶园。

中低产茶园复壮改造技术主要包括:改造园地、土壤改良、树体复壮、茶树换种及改善茶园管理等措施。

(一)改造园地

通过改造中低产茶园的园相,包括园地布局、群体结构、土壤环境等方面,均应进行整体群体结构的调整,因园、因树制宜改造,力争实现茶园生态化。

即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较大地提高生产能力。

通过有目的地造就一个良好的人工茶园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1.植被的改造和恢复

新建茶园时由于不太注重茶园生态环境,园地周围很少有人为种植林木,特别是由于片面强调茶园集中成片,茶园四周和道路、水沟等范围内应保留的林木也被砍伐了,从而导致茶园植被单一、水土流失加重、茶根裸露、生物多样性降低、天敌种类和数目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对这部分茶园的改造,应按照新建茶园生态系统配置技术要求对茶园植被进行改造和恢复。

依茶树是耐荫植物特性,采用多物种高度集约化的经营形式,以茶树为主,因地制宜配置其他作物,设置防护林、行道树、遮阳树和地被层生物覆盖,形成多层次立体复合栽培,各作物能共生互利,构成合理的生态系统。

2.补缺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是影响亩产高低原因之一,由于长期间作关系,或由于肥培管理不善,或由于水土冲刷严重,或由于病虫侵害,以致在现有的一些中低产茶园中缺株断行普遍,园地空隙很大。

增加茶树密度,在缺株断行率达10%以上的中低产茶园,必须根据原有中低产茶园的具体情况,进行补缺工作,积极做好调整群体结构,补植良种茶树,补植缺株、改植补缺、合理布置茶行、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密植。

在缓坡地或在比较平坦的茶园,按照种植规格补密成园;如系条植的,其中有断行缺株的仍补密成条;如行株距不规则的,可改为条植;如行距过大的可在行中补植1~2行良种茶树。

坡地上特别在陡坡地,应从有利于水土保持出发,抓好坡地改造为等高梯级条植茶园;并且同时将原有由于年久失修的梯级、梯级崩塌的进行修整等工作,从而构建良好的茶园水平结构。

补缺茶树材料,以二、三年生的茶树良种苗最好,其次可采用大茶树归併。

3.建立道路网和合理设置排蓄水系统

由于茶园建设时规划不合理,使现有中低产茶园中部分茶园无道路和排蓄水系统的设置或原有的道路和排蓄水系统由于年久失修而崩塌、损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应进行重新规划设置或加以修整等,从而构建合理的道路网和排蓄水系统。

(二)茶园土壤改良

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础,是茶树赖以生存所需营养的来源,许多中低产茶园土层瘠薄,土壤肥力低下。

保土改土,提高肥力,是中低产茶园改造的重要技术内容。

改造茶园土壤应从治水保土入手,着实抓好:深翻深耕,加培客土,加深有效土层,增施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改良茶园土壤的措施,全面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树根系得到充分发育。

改善土壤结构的关键是协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的关系。一般茶园土壤固:液:气比例为40:30:30时比较理想。对于大多数中低产茶园,通过适当提高土壤空隙度,增加团粒结构,协调土壤固、液、气三相比,避免液相、固相过大、气相太小,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通过增施有机肥,如农家肥、绿肥、厩肥、堆肥、沤肥等,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每亩应施堆厩肥3~5t,茶树生长期追肥量折纯氮为6~7kg/亩。

调整土壤pH也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增进茶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土壤pH>6.0时,应该有意识多施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料;土壤pH<4.5时,适当施入碱性肥料,不施或少施酸性肥料。

地下水位的合理控制,也是有效调整土壤结构性的措施。低地茶园,因地下水位过高,土壤中还原性物质,如亚铁离子、硫化氢等过多。对这类茶园要千方百计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氧化还原电位,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地面人工覆盖,即采用铺草或薄膜(0.5毫米)覆盖,这样既可保水、保土,抑制杂草、增温,增加有机质,又可改良土壤,以及种绿肥等措施,全面提高土壤肥力。

(三)树冠改造 树体复壮

良好的树冠是茶树持续优质、高产和高效的基础和前提。部分中低产茶园的茶树树势衰败,呈现不同的树冠类型,茶树生机减弱而导致生产力低下,低产低质。改造树体包括树冠和根系更新复壮改造。

1.树冠重塑

因茶树具有较强的更新复壮能力,往往从靠近根颈部位长出的新枝,发育阶段最年幼,具旺盛的生命力,故根据茶树的生长发育习性及其生理代谢规律,依树冠衰败程度不同,而采用深、重修剪、台刈和养蓬的相适改造措施,调控茶树分枝习性,改善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和分配,重新培养骨干枝,复壮树势,再复用定型修剪和轻修剪,重新塑造高产优质的树冠。

定型修剪是按照塑造茶树树冠要求,剪除部分枝叶,以固定树型,加宽树幅的修剪,是奠定茶树树冠结构,塑造树型的修剪。

轻修剪系指剪去树冠表层3~10cm枝叶的修剪,是用于成年茶 树、深修剪后以及重修剪和台刈改造定型修剪后的茶树修剪方法。

深修剪又称回剪,是剪去树冠上层10~15cm左右的枝叶,使茶树上部树冠复壮的修剪方法。

重修剪适用于衰老茶园中主枝尚强壮、1~2级分枝也较壮实、上层分枝零乱细弱的茶园和未老先衰的茶园。重修剪的剪位一般离地面40厘米左右,剪后只剩下主枝和1~2级分枝。

台刈主要是针对树势严重衰老的茶树,从根茎部(离地5厘米内)割去全部树冠,使根茎部的不定芽萌发组成新的树冠。留桩不能过高,否则会使发芽不壮,新枝纤细。台刈宜在春季进行,必须结合改良土壤和重施有机肥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根系改造

树冠改造须结合根系改造同时进行,否则会造成养分脱节而影响树冠的改造效果,经深耕,增施有机肥,激发、促使新根旺盛生长和增进吸收能力,促进根系复壮更新。

(四)茶树换种改造

针对那些缺株率大、行距不合理、树龄老、品种差和规划设计不合理的中低产茶园,宜采取茶树换种改造,其既可改造中低产茶园,又可加速良种化。茶园换种更新方式有改植换种和嫁接换种。

1.改植换种

一是采取一次性挖掘老茶树,按新茶园建设标准重新规划设计,设置道路、水利和防护林行道树系统,进行必要的地形调整(建梯、深翻、施足底肥),再按适宜规格种植新的良种茶苗;二是在园相较好的衰老茶园中先在老茶树行间套种新的良种茶树,待新茶树投产后再挖去老茶树,即新老套种的改植换种方法。

2.嫁接换种

用原有茶树作为砧木,用选定好的优良茶树品种的枝条作为接穗的换种技术。嫁接换种利用砧木茶树原有庞大根系的吸收能力和营养库,因而接穗新枝生长快,使成园时间显著缩短。具有成活率高、投资少、成本低、比改植换种的投资约少一半,收回投资时间仅用1~1.5年,见效快、可提前3年成园。

茶树嫁接是采用低位劈接,进行嫁接时除作好嫁接工具、遮荫材料准备和留养接穗外,还应抓:

①选择好砧木和接穗。要考虑砧木和接穗的亲和力,当中低产茶园的茶树原本为丰产性好、生活力强的无性系品种或地方优良群体品种时,选作嫁接换种对象较为合适。一茶丛以粗细约0.6cm以上的枝条较适中,接穗选择良种半木质化枝条的中下段。

②剪砧、削穗 将茶丛中选好的枝条距地2~3cm处剪去,行低位剪砧,每一砧木用利刀纵切一刀,切缝长2cm略长于接穗斜楔面的长度。每一接穗长3~4cm,削成斜楔形,削面平直光滑利于与砧木紧密接合,每个接穗要有一个饱满腋芽和一片健壮叶片。

③细心嫁接 用劈接刀前端撬开已切开的砧木切口,将削好的接穗轻轻插入,然后小心撤去劈接刀,注意必须使接穗靠在砧木切口的一边,两者的形成层应吻合。

④培土代绑、浇水遮荫 接穗插入后,不捆绑而培上细碎土把接合处埋入土中,培土至接穗叶柄基部,叶片和腋芽露出。培土代绑,不仅能防止砧木和接穗失水,且土中昼夜温差小、湿度较稳定。嫁接培土后随即浇水,使培上的新土与接穗紧密接合,并进行遮荫。

⑤嫁接后的管理 从嫁接到接穗与砧木结合,接穗正常萌发生长,夏季嫁接需1~1.5个月,冬季则要到翌年3~4月份。此期间应抓好遮荫、供水、保温等进行精细管理。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和清除茶树基部抽出来的新梢,使水分和营养物集中供应接穗的生长。若嫁接后半个月内发现接穗叶片变黄脱落需重新补接。

(五)改善茶园管理

要使茶园更新复壮效果明显,维持时间长,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不良茶园管理,实施科学管理,促使栽培管理科学化。茶园管理包括肥水管理、土壤管理、树冠管理、采摘管理、病虫害管理等内容。

1.肥水管理

茶树需要大量元素氮、磷、钾,同时也需要微量元素,应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在按氮、磷、钾比例施肥的同时,辅以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平衡施肥 。丰富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是肥培管理的中心环节。其次是在茶行行间种植绿肥,或饲养蚯蚓。

茶树良好生长需在水分代谢基础上,有赖于充足的水分的供给,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茶园水分的保蓄、排水和灌溉工作,为茶树的生长发育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2.土壤管理

采用各种方法以防止水土流失,合理耕作以改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并清除杂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地面人工覆盖和构建生物覆盖。

3.树冠管理

主要是运用综合修剪技术并配合合理采摘,对茶树树冠进行综合性管理,使之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分枝层数达4层以上,叶面积指数达3以上。

4.采摘管理

茶园改造后采摘不合理难以在预期的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篷面是茶园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特别是树冠改造后的2~3个生长季节尤应以养蓬为主,切忌当成正常茶园采摘。否则,新的篷面难以形成,导致事半功倍甚至毁园的后果。

5.病虫害管理

茶园改造后茶树病虫害的基数大大降低,但新长的新梢易引起害虫发生,尤其是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和螨类,应是防治的重点。否则,新萌发的茶芽易受到虫和螨的危害,使之不能正常萌发生长,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要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主,有的放矢,综合防治的原则,有效控制病虫的为害,促进茶树良好生长,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cy316.cOM编辑推荐

低产茶园如何改造


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措施可以综合为三改、两管、一合理。 1.三改即改树、改土、改园。 (1).改树包括树冠更新和茶树根系更新两部分,应同时进行。 树冠更新的主要措施是修剪,包括深修剪、重修剪、台刈和抽刈。深修剪:适用于树冠生产枝细弱、“鸡爪枝”丛生、绿叶层减少、育芽能力降低、新梢出现大量对夹叶,但茶树骨干枝仍然生长旺盛的半衰老茶树,一般可剪去树冠顶部10~15cm的细弱枝,即剪掉全部“鸡爪枝”。重修剪:适用于树龄不大,但树冠衰败、枝条高矮不一、分枝不密、树形不齐而形成类似“鸡窝兜”、“两层楼”、“钓鱼竿”、“刷帚头”式的小老树,可在离地30~40cm处剪去地上部分。台刈:适用严重衰老的茶树,在离地面3cm左右的地方砍去或锯掉地上全部枝条,以刺激根颈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后树势、产量恢复较慢,一般应慎重采用。抽刈:适用于由两层枝条即地蕻枝为一层粗老枝条为另一层构成的两层楼茶树。改造时近地面抽刈或锯掉粗老枝,利用抽刈后留下的地蕻枝及从根颈部萌芽长出的新枝,通过修剪重新培养树冠。茶树改造一般在春芽萌发前期的冬末春初进行为好。 根系更新:即切断部分老根,刺激新根增长,一般在根系旺盛时期的秋末冬初结合茶园深耕改土进行。 (2).改土的方法有: 抽槽换土。即在茶对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深挖50cm×40cm的条状沟,取出底层生土熟化,并翻入表土或客土,结合分层掺施草肥、饼肥及磷钾肥以提高肥力。 砌坎保土。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低产茶园,要砌坎筑梯,并按新建茶园的要求深翻施肥,修建蓄水、排水系统。 深耕施肥改土。秋末冬初全园深施有机肥,逐步加深耕作层,并利用杂草、残茬或种植绿肥,增加水分渗透,减少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3).改园主要是补植缺丛变稀植茶园为密植茶园,砌坎筑梯变坡式茶园为梯式茶园,深耕施肥变瘦园为肥园。同时,搞好茶园沟渠道及防护林的配套建设,彻底改变茶园区域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肥力水平低下的状况。 2.两管,其一是加强茶园土壤管理,抓好浅耕除草、深耕施肥、地表覆盖,同时不断加强围护沟渠、道路、防护林的配套建设,防止茶园土壤条件恶化。其二是抓好茶树树冠管理,注重系统修剪,抓好病虫害防治,扩大树冠,增厚绿叶层,确保丰产树形的形成。 3.一合理即合理采摘,茶树改造后必须坚持以养为主到采养结合再到以采为主的采摘标准,防止早采强采,以保持旺盛的丰产树型。

低产茶园改造及秋冬季管理技术


土壤是茶园的立地之本,肥料是茶树的粮食,茶园土壤改良和施肥是低产茶园改造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茶树树冠改造和换种改植,以及提高茶叶品质的基础。

一、全园深翻、抽槽换土

茶树系深根作物,正常生长的茶树根系可伸展到1—2米,因此,茶园土壤必须有深厚的土体结构,有效土层一般不得少于80厘米,茶树高幅度70厘米内的有效土层厚度成正比,高产茶园有效土层一般都在100厘米以上,但当前我区有许多茶园,由于冲刷淋溶等原因,有效土层浅,底层又有粘结层,种植前又没有深耕,结果导致低产。对于土瘠薄的茶园,充分利用秋冬闲时,在茶树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处进行深翻,深度为60—70厘米,宽60厘米,将表层熟化的土壤回入沟底,达到全面换土的目的。

二、强化培管,提高肥力

茶树生长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多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同时也取决于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据相关资料介绍每生产50公斤干茶,平均要从茶树上带来氮2.25公斤、磷0.6公斤、钾1.25公斤、镁1.16公斤。并且茶树的根茎、留叶、花果等也要消耗养分,因此,真正从土壤中吸收的量远要超过这一数值,再则,以氮过多,对钾、镁会产生拮抗,影响茶树对钾、镁的吸取,微量元素不足,会影响大量元素的效果等,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全面,缓冲能力强,对于平衡矿质含量营养之间的关系有决定性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超高,多种营养元素平衡关系就越正常,一般高产茶园土壤有机质不得低于1.5%,全氮不得低于0.1%,有效氮、磷、钾分别在100、10、80ppm以上。这是茶树高产优质重要的物质基础。全区许多生产茶园,由于土壤有机质较低,保肥性能差,对养分平衡关系的缓冲能力低,加上片面施肥,加速恶化了营养元素之间平衡,结果施肥效果低,导致低产低质,这种现象目前十分普遍。所以,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到了非搞不可的时期。在冬季抽模换土的同时,突出有机肥的施用,必须每亩施入饼肥250—300公斤,施入栏粪8000—10000公斤(或腐熟堆沃肥4000公斤),磷30—50公斤,钾15—25公斤,并配合其他所需无机肥料或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

三、加强茶树病虫冬防

近年来,夷陵茶区病虫害种类繁多,危害范围广,尤其是病害有大量发生和扩张蔓延之势,由高山向低山或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流行蔓延。加强茶树冬防,对压低第二年病虫基数,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对茶园全面修剪和整理,剪除病丛和病枝叶等,并将剪掉的病枝叶带出茶园集中烧毁;二是茶园全面清园消毒茶园停采后0.5—0.7度石硫合剂封园,喷施要全面彻底,确保消毒质量与效果。

低产茶园改造及秋冬季的管理技术


土壤是茶园的立地之本,肥料是茶树的粮食,茶园土壤改良和施肥是低产茶园改造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茶树树冠改造和换种改植,以及提高茶叶品质的基础。

一、全园深翻、抽槽换土

茶树系深根作物,正常生长的茶树根系可伸展到1—2米,因此,茶园土壤必须有深厚的土体结构,有效土层一般不得少于80厘米,茶树高幅度70厘米内的有效土层厚度成正比,高产茶园有效土层一般都在100厘米以上,但当前我区有许多茶园,由于冲刷淋溶等原因,有效土层浅,底层又有粘结层,种植前又没有深耕,结果导致低产。对于土瘠薄的茶园,充分利用秋冬闲时,在茶树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处进行深翻,深度为60—70厘米,宽60厘米,将表层熟化的土壤回入沟底,达到全面换土的目的。

二、强化培管,提高肥力

茶树生长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多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同时也取决于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据相关资料介绍每生产50公斤干茶,平均要从茶树上带来氮2.25公斤、磷0.6公斤、钾1.25公斤、镁1.16公斤。并且茶树的根茎、留叶、花果等也要消耗养分,因此,真正从土壤中吸收的量远要超过这一数值,再则,以氮过多,对钾、镁会产生拮抗,影响茶树对钾、镁的吸取,微量元素不足,会影响大量元素的效果等,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全面,缓冲能力强,对于平衡矿质含量营养之间的关系有决定性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超高,多种营养元素平衡关系就越正常,一般高产茶园土壤有机质不得低于1.5%,全氮不得低于0.1%,有效氮、磷、钾分别在100、10、80ppm以上。这是茶树高产优质重要的物质基础。全区许多生产茶园,由于土壤有机质较低,保肥性能差,对养分平衡关系的缓冲能力低,加上片面施肥,加速恶化了营养元素之间平衡,结果施肥效果低,导致低产低质,这种现象目前十分普遍。所以,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到了非搞不可的时期。在冬季抽模换土的同时,突出有机肥的施用,必须每亩施入饼肥250—300公斤,施入栏粪8000—10000公斤(或腐熟堆沃肥4000公斤),磷30—50公斤,钾15—25公斤,并配合其他所需无机肥料或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

三、加强茶树病虫冬防

近年来,夷陵茶区病虫害种类繁多,危害范围广,尤其是病害有大量发生和扩张蔓延之势,由高山向低山或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流行蔓延。加强茶树冬防,对压低第二年病虫基数,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对茶园全面修剪和整理,剪除病丛和病枝叶等,并将剪掉的病枝叶带出茶园集中烧毁;二是茶园全面清园消毒茶园停采后0.5—0.7度石硫合剂封园,喷施要全面彻底,确保消毒质量与效果。

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改造园地


低产茶园改造是目前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必须根据低产茶园的成因及其不同表现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根据我镇多年来低产茶园的改造经验,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改造园地,深翻改土

1.对前无埂后无沟的梯地低产茶园进行开沟筑埂,即在梯地内侧挖15厘米深的“竹节式”横沟,在梯地前沿用草皮砖或石子筑成20厘米高的梯埂,保持梯层外高内低,园面向内倾斜,达到小雨水量不出园,大雨水量不冲园,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茶园保水、保肥、保土的能力。

2.对茶树长势差、长年失耕、土壤板结的低产茶园采取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的措施,结合冬季深翻增施绿肥、沼肥、蘑菇土、禽畜粪肥、饼肥等有机肥,配施钙镁磷、过磷酸钙等,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3.对土层浅、质地差的低产茶园采用客土、培土结合施用有机肥的方法,加深活土层,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

4.根据茶树喜温、喜湿、喜阴的特性,在茶园适当套种绿肥、铺草覆盖,改善土壤和茶园空气条件,为茶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低产茶园改造再创新模式


茶叶产业是西双版纳州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之一。2011年全州茶叶种植总面积73.11万亩,年产干毛茶3.01万吨,茶叶农业产值5.57亿元。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高原特色农业重大部署及州委州政府生物富州行动计划,西双版纳州把中低产田地改造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低产茶园改造,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低产茶园改造33.4万亩,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开展低产茶园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茶园土壤肥力低、水土流失等也是制约茶园实现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采用什么模式实施低产茶园改造,打造现代高产、优质、生态、有机茶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011年以来,西双版纳州土肥站充分利用“州院合作”平台,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两大科研单位合作,争取州科技局的资金支持,共同开展“低产茶园套种大叶千斤拔生态效应”项目研究,以改善园区生境、保持水土、提升土壤肥力为手段促进茶园提质增效。

大叶千斤拔为蝶形花科千斤拔属多年生直立灌木,株高可达2-4米,叶、枝富含粗蛋白,根系发达,能利用根瘤菌固氮,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耐旱耐贫瘠、萌发力强、可多次刈割等综合优良特性。在茶园内套种大叶千斤拔,对于幼龄茶园和台刈更新茶园,采用两行茶树中间套种一行大叶千斤拔,种植密度可与茶树密度基本一致。对于成年茶园,根据茶树行间距及园内空间进行合理套种,可采用茶树间伐种植或梯埂种植等。大叶千斤拔每年可修剪3-4次枝叶覆盖在茶园中,通过其自然腐熟分解,养分归还茶园中,不仅可保持茶园土壤水分,改善土壤耕性;而且其根系的固氮功能为茶园提供有效氮源,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通过套种既增加茶园内的物种多样性,又增加了保持水土能力,提高了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

通过二年的试验研究,茶园套种大叶千斤拔改造模式成效明显:一是茶园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二是茶园春茶萌发期比一般茶园提前半个月;三是茶园害虫喜欢吃大叶千斤拔的嫩枝叶,大大减轻了茶叶虫害的侵袭;四是大叶千斤拔枝叶富含粗蛋白,可作为牲畜饲料资源,可供茶农饲养鸡、鸭、鹅、猪等家禽(畜),牲畜粪便又可腐熟施入茶园,可形成生态经济循环链。西双版纳州土肥站将在州农业局、州中低改办的支持协调下,继续依托州内科研、科技资源,加大先进改造模式的推广和新模式的探索研究。将套种大叶千斤拔改造模式推广到山区、半山区坡改梯、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利用其植物特性加固梯埂、提升肥力、带动山区发展养殖业,形成生态循环经济。打造一批富含热带雨林元素、散发傣乡天然特色的中低产田地改造模式,助推高原热区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

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更新换种


三、更新换种,调优结构 更新换种就是对品种差,或树龄太大已无更新复壮意义,或地形虽好,但茶行安排非常不恰当又无法改造调整,或自然环境不适宜发展茶叶生产的低产茶园,进行改植换种或嫁接换种。 1、改植换种。对于自然环境不适宜发展茶叶生产(如海拔低,生产乌龙茶品质难以提高)的低产茶园,可改植市场看好、适合当地生产、效益高的果竹优良品种或其他经济作物;对于缺昧多,有效树桩太少,或茶行安排非常、不恰当又无法进行改造调整的低产茶园,可以改植适制性好的高优茶叶品种。改植换种时,要按照新建园的标准要求,重新建好园地,并注意拣净残根,根据土壤性状做好消毒、改良等工作。 2、嫁接换种。对于因品种差,而茶园基础较好、茶行安排合理,可供嫁接的有效树桩较多的低产茶园,可以进行嫁接换种。嫁接换种采用劈接法,接后以土代绑固定。一般3~12月均可进行嫁接,3~5月、10~12月为最适时间,以雨后阻天或晴天进行为好,雨天不宜。应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壮优良品种的接穗,接穗以一芽二叶,下片叶剪去一半,上片叶保全,长2.5厘米为标准,下端削楔形面,削口长1.5厘米左右,削面要光滑理整。先将茶丛根部表土扒开,每丛选直径1厘米以上树桩3~5个,离地面3厘米处剪平或踞平,其余树桩全部在根基部切除,砧木尽量与接穗同时剪、削。在砧木平面上稍偏离圆心垂直向下切一刀(砧木直径2厘米以上的切2~3刀),把削好的接穗插入切口处,要求切口一边的韧皮部相吻合。在接好的茶丛周围小心铺上细黄土,铺至上片叶柄基部全盖住,再用洒水壶淋湿盖土后铺草或狼萁以保持水分,春、晚秋嫁接时密闭搭盖架高50厘:米以上的农膜,夏、早中秋嫁接的则搭遮光率60%左右的遮阳网。嫁接完成后注意水分管理,保持表土湿润,及时清除砧木基部抽发的新芽梢,适时揭膜、揭网练苗,细致管理,提高嫁接成活率。茶树嫁接后,一般2~1年可成园投产,最低产茶园换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油茶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又叫茶子树,是我国南方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子富古脂肪.用以榨油即得茶油,是最好的食用油。茶油色清明亮,味香可口,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芥酸和山俞酸,食后易消化,不使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增加,不引起血管硬化和血压增高。茶油耐贮藏,不易酸败,不产生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茶油除食用外,还是制作肥皂、凡士林、生发油、机械润滑油、机械防锈油以及医药青、链霉素油剂的原料。

果壳中单宁含量高,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茶饼含皂素、粗蛋白、粗脂肪,是具有多种用途的化工原料。茶饼还可当肥料,脱脂去皂后可作饲料。

油茶树常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宜于丘陵和山区发展。一次种植,百年受益。油茶花大而艳丽,既可观赏,又是一种蜜源。

目前,全省大面积油茶林品种混杂,树势衰老、良莠不齐,平均亩产茶油仅3—4公斤,经济效益不佳。但通过选用良种、加强管理、集约经营,油茶是能高产稳产的,高产区亩产油20公斤左右,高产片、块已达60多公斤。普通油茶的品种和优良无性系

作为木本油料作物,普通油茶是栽培种中分布最广,利用价值最大的一个种。普通油茶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3米,有的可达8米。根据果实成熟期的早迟,可分为四个品种群: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和立冬籽。

一、几个较好的农家品种。

1.永兴中苞红球

永兴中苞红球是长期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农家品种。果实于10月中旬成熟,中等大小,果皮红色。它具有产量高,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的优点。

2.衡东大桃

产于湖南衡东县,果实较大,桃形,出籽率高,早实高产稳产。

3.巴陵油茶

属“寒露”种群,分布在岳阳市饶村乡,果形多为长椭圆形或近似橄榄形,产量较高。

二、优良无性系

按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评选标准,我省已选育出一批高产的优良无性系,通过鉴定达到优良无性系产量指标的共69个无性系,其中四年亩平产油50公斤以上的优良无性系24个,最高亩产80.85公斤;亩平产油45公斤以上的和40公斤以上的各8个无性系。全省油茶优良无性系及产量情况详见

附表1:

全省油茶优良无性系及产量情况表 单位:公斤

无性系

原名称

四年亩

平产油

无性系

原名称

四年亩

平产油

无性系

原名称

四年亩平

产油

丹坪7704

枣子7606

兰山7728

枣子7728

二仙495

天观335

a1一l2号

b3—37号

s一26号

衡东沓庄1号

五美25号

天心亭6号

高仓7634

枣子7714号

道土岭7号

道土岭15号

衡东3l号

衡东46号

加禾7608号

美新7号

兰山7805

兰新41

c一38

毛竹山13

33.11

31.67

31.51

33.71

34.52

32.16

32.45

32.11

30.90

34.60

34.08

30.84

39.33

37.33

36.04,

37.07

35.00

38.06

36.75

39.20

60.14

62.29

64.36

60.53

美新1号

美新8号

辽冲7号

天观100号

a3—42号

b5—8号

二仙10号

新田7821

邵东软技2号

五美3 号

丹坪7708

B8-37

宁远7802

衡东70

宁远7602

回龙2号

天心亭16号

笋子山760号

高仓7808

双江7703

宁远7810

茶陵7503

枣子7607-

天观153

74.53

35.51

37.06

38.74

35.08

39.75

38.43

37.24

36.41

36.80

43.28

48.60

43.57

42.77

44.70

40.45

42.39

44.25

49.33

48.15

70.61

72.92

78.39

78.71

天观372

双江7818

辽冲4

a4—50

新田7810

臣建1

鸭铺3

高色7909

B3—45

衡东53

笋子山13

五美5

茶陵76l 9

羊古老l

二仙210

二仙466

桔冲7811

天观5

巨建2

五美43

美新10

78.48

45.37

49.09

45.47

46.50

49.92

45.31

52.08

54.34

50.9l

54.88

51.14

51.43

51.53

59.50

55.79

57.02

56.31

55.36

58.52

80.85

生物学特性

长沙地区的油茶属寒露籽类型。3月上旬芽萌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展叶抽梢期,6月上旬开始花芽分化,10月下旬开始开花,2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果实生长期,10月下旬果实成熟。

油茶为深根性树种,根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趋水趋肥性,有较强愈合力和再生力。

油茶顶端优势明显,顶芽萌发力最高,生机最旺,所萌发的顶春梢较腋芽所萌发的侧春梢生长量大,壮实,花芽分化率及座果率也较高。

油茶幼年阶段营养生长旺盛,应促进春梢夏梢和早秋梢的生长,扩大树冠,增加叶面积,为早实丰产打下基础。成年阶段的油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春梢是开花座果的枝条,夏梢一般不能孕蕾着果。

油茶叶面积的大小与花芽分化及座果有

低产茶园茶树的嫁接换种技术


对于低产茶园过去采用"控旧栽新"的方法改造,投产周期长、花工费力、成本较高。即使新建茶园,采用绿枝扦插定植,也要3年才能开始试采。如果利用现有的低产茶园,采用嫁接换种技术,嫁接后只需1年时间就可以试采,可减少成本50\%以上。因此,茶树高接换种是改造低质品种和低产茶园的有效方法。

1、接前准备 先把需要换种的茶树台刈,清除茶园杂草,再把作砧木的茶树头茎周围土壤扒开,挖成深约5-8厘米的浅坑,选取直径0.6-2.5厘米、生长健壮的茎干作砧木,每丛选3-5个,在离坑底2-5厘米处锯平,其余在近坑底处砍掉。从准备繁育推广的无性系良种茶园中,选取半木质化、生长健壮、腋芽饱满的枝条作接穗。

2、低位嫁接 春、夏、秋季都可嫁接换种。从采取的优质品种枝条下部剪取长4-6厘米、带1-2个健壮饱满腋芽和1-2个健壮叶片的短枝,采用劈接法或切接法嫁接。①劈接法:将接穗下端切口两侧削成楔形,斜面长1.5-2.5厘米,要求刀锋利、动作快、削面平直、清洁、不起毛。将削好的接穗放入清水中备用。按砧木截面直径纵切,砧木较细的纵切1刀,可嫁接1-2个接穗;砧木较粗的纵切两刀,呈十字形,可嫁接2-4个接穗,深度略长于接穗的切面长度。把削好的接穗插入已切开的砧木中,并使接穗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准。嫁接后,用嫁接塑料带绑捆扎实,再把四周原来扒开的湿润泥土封盖砧木切口,用手压实,再把周围的土壤盖到接穗的叶柄基部。②切接法:在砧木的靠边部位用切接刀纵切1刀,其他均与劈接法相同。

3、接后管理 嫁接后浇透水,加盖遮阳网等遮阳物,以防日晒失水。茶园应保持土壤水分,在供水不便的地方,春季嫁接可采用地膜打拱覆盖,但要经常通风透气、遮阳;夏秋嫁接的以遮阳和浇水为主;及时除掉砧木上的萌穗,以保证品种的纯正。嫁接的茶树,其根系强大,新梢生长势旺,对萌发的新梢应及时多次打顶,促发分枝。对新长成的茶树定型修剪,以控制茶树高度,培养健壮的骨干枝,促进分枝的合理分布。

无公害茶叶低产茶园转化技术


目前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系用种繁殖的茶园,它们大多芽叶混杂,发芽晚,生长慢,芽瘦、叶薄,极易形成对夹叶,适制性差,其成茶品质香低、味淡、形杂,极不符合效益农业的要求,加上没有实施优化栽培技术,平均单产不到50千克,成为茶区的低产茶园,极待转化。

低产茶园转化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首先必须查明形成低产的原因,根据其成因,采取相应有效的转化技术。综观低产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茶树衰老;二是品种混杂;三是土壤条件恶化;四是群体结构不合理。针对上述成因,主要采取“改树”、“改土”、“改园”三项措施。

1.树体改造

茶树是多年生长作物,其再生能力很强。不论剪去枝条,或伤断根系,它能很快再生。因此可根据树势衰老程度,抓住春茶结束的有利时节,采用深修剪(剪去叶层)、重修剪(剪去1/3-1/2)、台刈(离地5-6厘米)。剪后须加强肥培管理,轻采留养、重新培养树冠,恢复旺盛树势。

对于衰老茶树目前也有用嫁接技术改造种性,多采用臂接培土较为适宜。根据经验,长江中下游茶区以5月中下旬-9月是接适期,但要避开7-8月的高温干旱季节。

2.园土改良

土壤是茶树生育吸取水分和营养成分的源泉,茶树根系可深入1米以下,而现实很多低产茶园经多年雨水冲刷,尤其山地茶园,水土流失严重,根系裸露,土壤瘠薄,肥力低下,即使增施肥料,仍得不到理想效果。对这类茶园最有效措施是砌坎保土,或加培客土。客土可选择森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有机质丰富的肥土为宜。对于土层较深厚的茶园,可采用深耕施肥。尤其可结合重修剪、台刈,即刻进行深翻30厘米以上,每亩施有机肥4000-5000公斤,磷钾肥25-40公斤。

3.园相改造

很多衰老茶园和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大多种植密度不大,茶园缺株、断行严重。可选择在早春季节,采取补植或大树归并。对于那些品种混杂,适制性能差的茶园,应及早选用无性繁殖良种,重新种植,培育名优茶基地。

相当一部分系用种繁殖的茶园,它们大多芽叶混杂,发芽晚,生长慢,芽瘦、叶薄,极易形成对夹叶,适制性差,其成茶品质香低、味淡、形杂,极不符合效益农业的要求,加上没有实施优化栽培技术,平均单产不到50千克,成为茶区的低产茶园,极待转化。

嫁接换种在安溪低产茶园改造中的应用


安溪县是古老的茶乡,是我国主要的乌龙茶产地,乌龙茶产量占我国乌龙茶产量的1/4,其中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之极品,已是名扬天下。近年来适应市场需求,经多方努力,全县逐步建立以铁观音为主导品种,黄旦、本山、毛蟹合理配置的四大名茶生产基地。但其中仍然有部分早期栽种的品种混杂的色种茶园,1997年春分前两天,笔者在安溪县感德镇大坂村大坂角落一块3分面积的山地色种园进行嫁接铁观音试验,同时与一般低产茶园改造方法对比,即:采用清园回入新土,种植铁观音扦插苗。下面介绍色种茶园嫁接换种铁观音的方法:一、嫁接时间根据安溪的气候,除冬天霜冻的几天外,全年时间均可进行。由于春天雨水多,而且茶树经冬天休眠后生长力很强,又安溪的很多茶园浇水极不方便,所以春天(春分左右)嫁接最为适宜。其它时间嫁接水分管理较为不便。二、嫁接母穗的培育嫁接母穗以提早一季留下茶芽不采作为接穗。春天嫁接留秋芽,秋天嫁接留暑芽,夏天嫁接留春芽。嫁接母穗留取面积与换种面积比按1:5至1:6留取。三、嫁接工具与材料小刀或刀片,修剪刀,剪刀,桶或面盆,劈接刀,足量的芒箕。四、嫁接方法嫁接当天先用修剪刀沿茶园地面切去整株茶树。用剪刀剪下前一季留下的接穗(要求茶梗呈红色),再用剪刀将接穗剪成一芽一叶一节(如扦插育苗母穗),然后用刀片平行屑去接穗梗的少量皮层(要求削至木质部,且茶梗的未端要呈刀口状),梗长3厘米左右。接穗削好后如果不马上嫁接要求置于水中,以防伤口接触空气变色。然后用劈接刀将砧木劈开(砧木小的劈一刀,大的可以劈两刀至三刀),再将接穗插入劈刀口,要求接穗皮层与砧木皮层要相对紧贴,即“皮对皮”,这是嫁接能否成活的关键。劈一刀的砧木应接两个接穗,劈两刀的砧木接四个接穗。再用红土覆盖至接穗芽头。最后用芒箕插满整条茶行,以防日晒,再喷湿整个茶园。五、嫁接后的管理嫁接成活率的大小与水分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嫁接后要求保持茶园的湿润状态至接穗成活(接穗开始抽发新梢),一般在20天左右,干旱的时候一天至少喷水两次。嫁接3、4天后要求将不能成活的接穗(叶片萎焉)换上新穗。待接穗新梢超出芒箕面后,即可减少喷水次数,并施用适当的速效肥。科学管好茶园,夏茶前可以摘心使其分生侧芽,暑茶前培育茶园树冠,秋茶即可封行试采。经过几年的观察,笔者认为采用嫁接方法在色种园换种铁观音是可行的,理由有四:第一,可以缩短茶园改植换种直至成园的时间。春天进行嫁接,当年即可成园,只须1年时间。春茶萌芽前进行嫁接,秋茶即可成园,而一般低产茶园改植换种需要3~5年时间。第二,可以减少投入。一般改植换种必须清除茶园根系所及的所有土壤,再加上新土,方可种植铁观音苗木。采用嫁接方法,可以免去清园所需的投入,还可以免去培育铁观音苗木的繁琐工序。嫁接一亩茶园,成本不到200元,而一般改植换种每亩成本在1000元以上,嫁接方法成本投入不到一般方法的1/5。第三,可以增产增收。色种园嫁接铁观音后的茶园,不管从茶丛的大小、茶芽的数量都优于扦插苗种植的观音园。这主要是由于扦插苗观音树丛根系相对浅弱,而原来色种茶的根系要明显比铁观音的根系旺盛。再加上清园后重新回入新土,多不及新垦茶园土壤所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故清园换种新苗生长不及新垦茶园,更不及嫁接换种的观音园。嫁接换种封行早,当年就能成园开采,相对增加了茶叶的产量,也增加茶农的收入。嫁接方法比一般方法成园早,时间至少提前2年,所以也就多了2年的茶叶产量,增加了2年的收入。第四,嫁接换种的铁观音初制后,香气明显高于对比,但观音韵味不及对比。嫁接换种的观音更易制成花香型或高香型茶。这与嫁接换种的观音芽叶内质有关,嫁接换种的鲜叶和对比比较,色泽较为清亮而淡,叶片外观感觉较薄;不及对比肥厚而暗绿色。对比叶片肥厚内含物丰富,制作过程转化不易,所以韵味充足而香气难高,试验的叶片相对较薄,内含物比较丰富,制作过程转化容易,所以音韵不足而香气较高。 采用嫁接的方法改植换种,受砧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良种原来的性状,但影响并不显著。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不但可以减少投入还可以增产增收。所以笔者认为嫁接换种的方法是可以推行的。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1544.html

上一篇:茶树栽培技术(二十五)

下一篇:茶树栽培技术(三十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