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加工英德红茶的技术

2020-09-30

初制红碎茶通常叫做毛茶,毛茶是长短、轻重、粗细、整碎、梗杂混合总体,通过精制划分花色、提高净度,调整品质,充分发挥毛茶原料的经济价值。精制工艺:采用圆筛分离茶叶的长短;抖筛分离茶叶的粗细曲直,风选分离茶叶重轻和除劣去杂;拣梗和飘筛之后,达到商品茶的的规格要求,拼配调制品质,及时装箱封口,防止受潮,以保持茶叶品质。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精湛,加工全程实现机械化。1959年英德茶场与英德茶叶试验站和英红茶机厂等为主组成攻关工作组,在华南农学院,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试制出第一批英德红碎茶之后,继续较系统地研究初制加工技术,直至1964年红碎茶初制工艺基本定型。其加工技术为:鲜叶原料必须具有嫩、匀、鲜、净;适时萎凋,萎凋叶含水量在64±1%;大机揉捻打条40~50分钟,短时多次切碎(盘式机三要三筛,各次10~20分钟;适度偏轻发酵;105~115℃温度簿 摊一次干燥。)该技术工艺被省内及广西、湖南等红茶区广泛采用,后被称之为“传统法”。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中期。

踏入七十年代,英德率先进入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研究和生产新的时期。1970年,英德茶科所和英德茶场组成试验小组,最早在红旗茶厂开展研究试验工作。1973年,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取得初步成功,接着向省内及滇、湘部分茶厂推荐应用。此后,经多次对揉切机的改进和工艺的完善,以及大生产应用,1978年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基本定型。工艺特点:实现强烈而快速的揉切作业,增进红碎茶的浓、强、鲜爽度,改善品质风格。并解决机组配套联装生产线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工艺的研究成功,为我国制茶工艺的改革和红碎茶品质的提高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一创造性的技术改革,使国内各红茶产区广泛应用。转子机式制茶法,省工、省电、产量高、质量好。转子机制茶加工技术规程是:鲜叶原料,要求保持嫩匀鲜净,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主;萎凋叶含水量58~60%,加温萎凋温度不能超过35℃;揉切,先打条提取毫尖茶,筛面茶揉切2~3次,直至茶尾比率在10%以下;发酵适度稍轻;采用110~118℃一次干燥,毛茶含水量控制在4~6%。

cy316.com扩展阅读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及品质特点


英德茶区盛产红茶,约占总产70~75%,以出口红碎茶为主,部分工夫红茶作内销。有转子机、CTC、洛托凡三种生产机型,以转子机生产较为普遍。

品质特点:品质以浓、强、鲜明显而著称秋季生产含有自然花香。外形棕褐油润,颗粒重实,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金圈明亮,有冷后浑;叶底红匀明亮。工夫红茶条索肥壮、紧结显毫,味鲜香浓厚,内销市场很受欢迎。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精湛,加工全程实现机械化。1959年英德茶场与英德茶叶试验站和英红茶机厂等为主组成攻关工作组,在华南农学院,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试制出第一批英德红碎茶之后,继续较系统地研究初制加工技术,直至1964年红碎茶初制工艺基本定型。其加工技术为:鲜叶原料必须具有嫩、匀、鲜、净;适时萎凋,萎凋叶含水量在64±1%;大机揉捻打条40~50分钟,短时多次切碎(盘式机三要三筛,各次10~20分钟;适度偏轻发酵;105~115℃温度簿摊一次干燥。)该技术工艺被省内及广西、湖南等红茶区广泛采用,后被称之为“传统法”。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中期。

踏入七十年代,英德率先进入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研究和生产新的时期。1970年,英德茶科所和英德茶场组成试验小组,最早在红旗茶厂开展研究试验工作。1973年,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取得初步成功,接着向省内及滇、湘部分茶厂推荐应用。此后,经多次对揉切机的改进和工艺的完善,以及大生产应用,1978年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基本定型。工艺特点:实现强烈而快速的揉切作业,增进红碎茶的浓、强、鲜爽度,改善品质风格。并解决机组配套联装生产线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工艺的研究成功,为我国制茶工艺的改革和红碎茶品质的提高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一创造性的技术改革,使国内各红茶产区广泛应用。转子机式制茶法,省工、省电、产量高、质量好。转子机制茶加工技术规程是:鲜叶原料,要求保持嫩匀鲜净,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主;萎凋叶含水量58~60%,加温萎凋温度不能超过35℃;揉切,先打条提取毫尖茶,筛面茶揉切2~3次,直至茶尾比率在10%以下;发酵适度稍轻;采用110~118℃一次干燥,毛茶含水量控制在4~6%。

初制红碎茶通常叫做毛茶,毛茶是长短、轻重、粗细、整碎、梗杂混合总体,通过精制划分花色、提高净度,调整品质,充分发挥毛茶原料的经济价值。精制工艺:采用圆筛分离茶叶的长短;抖筛分离茶叶的粗细曲直,风选分离茶叶重轻和除劣去杂;拣梗和飘筛之后,达到商品茶的的规格要求,拼配调制品质,及时装箱封口,防止受潮,以保持茶叶品质。

英德红茶的加工、特点


英德红茶,始创建于1959年,产于广东地区;其外形条索肥壮紧实,色泽乌润显毫,甜香馥郁忧长,汤色红稠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叶底红软均匀明亮;是一款集色、香、味一于体系的健康好茶。在90年代初研究开发出品质卓越的“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是“东方金美人”,令世人瞩目。

什么样的环境下产好茶?

土壤、气候不可或缺。

英德红茶的主要产地在广东省英德市,这里群山环抱,雨雾缭绕,年平均气温变化在20-22度之间,年平均霜日6天,年平均降雨量1906.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呈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深厚,质地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或粘质土壤;土壤含石灰0.2%以下,地下水位80-100厘米以下。

英德红茶是从云南大叶群体系选育出的无性系品种,植株高大,树姿半张开,分枝尚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片特大,叶形椭圆,叶底浅绿色、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身稍内折,叶尖渐尖,叶齿波状,茸毛特多。

英德市红茶的制作过程

1、采茶

2、揉捻

3、晒茶

4、发酵

5、成品

6、泡茶

外观细节:条索肥壮紧结、多锋苗、油润有光泽、金毫显露,无杂质。

品茶汤:茶汤红艳明亮,滋味鲜爽浓厚,甜润,花果香味浓郁。

赏茶地:叶底红褐油亮,叶片厚实肥壮,细嫩,柔软匀整。

泡发:取5-6克的茶干,投入碗内,冲入95度开水,可连续出汤12次以上。

英德红茶的加工工艺!


或许你不知道,其实在我们广东省英德市,有一种历史长度1200多年的英德红茶。要追究起英德红茶的历史渊源,实在是有太多的要说。。。这里忽略一万字。我们今天这里要说的是,关于英德红茶的加工工艺,看看这英德红茶和其他产地的红茶加工技艺方面,有哪些不一样。

英德红茶的特点: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很适合清饮;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口味爱好去加入适量的牛奶、冰糖等。

英德红茶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有考究的,主要分为有初制、精制两大过程。

第一:采摘

英德红茶的采摘时间,分别在春季、秋季,尤其是春季在清明节前后的15天时间,采摘标准为初冒的嫩芽、初展的一芽二叶,经过多道工序加工。

第二:萎凋

在鲜叶经过萎凋以后,便开始茶叶制作的第二步,揉捻。揉捻,就是把萎凋后的茶叶,像和面一样轻轻的揉搓,让气变成成条的形状。

揉年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让茶叶里的细胞破碎,让茶叶里面的茶多酚、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然后发生酶促氧化,为下一步的发酵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

第三步:发酵

发酵是英德红茶制作的关键步骤,叶是茶叶变红的决定性过程;经过揉捻的茶叶,只有经过发酵以后,绿色的茶叶才会渐渐的转化为红色,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第四步:烘干

初制的最后一般工序,就是干燥了。通过高温烘焙以后,一方面之终止酶活性,防止发酵过度;二是把茶叶中的水分烘干之7%以下,这样才利于茶叶的保存;三是丰富、发展香气。

干燥过程中,在高温作用下,散风出青草气的低沸点香气物质,同时糖类物质、氨基酸发生糖氧反应,生产有不同的香气,层次感丰富。

以上就是英德红茶初制的几道工序了。初制以后,那么接下来的精制,又有哪些步骤呢?

精制工序,分别为:初抖、分筛、打袋、毛抖、毛撩、净抖、净撩、挫脚、风选、飘筛、撼筛、手拣、拼配、补火、匀堆、装箱等,一共有16道,其中的手工制作工序主要有筛分、打袋、风选、拣剔、补火和官堆等。

第一步:筛分

制好的毛茶,先经过抖筛,初步去分出茶叶的大小;手工抖筛也叫吊筛,筛沿的一端用一根绳子系在高架上,另一端用手抖动筛子。抖筛的关键是靠手腕和脚踝用力,让茶叶布满筛面并均匀地抖动。

抖筛之后要进行分筛,分筛是要分出多个号头。分筛的时候手一定要端平,匀速地晃动,一旦倾斜就会走料,好茶就筛不出来了。

第二步:打袋

分筛好以后,要把筛上的大茶头继续打小,所以这道工序,在我们英德当地叫做是打袋。把茶放在布袋子里,用石头块往上摔打,摔打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力度,次数,这些都通通的有讲究。

第三步:风筛

目的是为了区分出茶叶的轻重,剔除掉那些轻质感的茶叶;一般我们加工红茶,采摘的都是人工手摇风扇去筛选,不段的摇动下,一些身子骨比较轻的茶叶就会从风口处吹出;然后剩下的茶叶,再进行风筛,多次反复,到最好选出不同规格标准的茶叶。

第四步:飘筛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怕在风筛过程中跑漏的低品级茶叶,而且也是为了选出轻质的黄片。

第五步:飘筛

制茶着,有节奏的把茶盘上的茶叶飘起,轻的茶叶就被飘了出去,这样可以继续剔除掉轻质茶。

第六步:拣剔

把前面几个步骤筛选好的茶叶,坏品质的都不要,这个步骤往往还需要进一步的人工挑拣,是比较花时间的一个步骤。

第七步:补火

在精制过程中,茶叶,难免会受到多多少少的潮气入侵,所以在包装之前,一定要经过补火这一个步骤;做法就是把筛选好的茶叶,放置在烘笼上,用炭火烘干。

在用炭火烘干的过程中,往往也是对火候有很大讲究的,这样补火步骤,可以去掉茶叶中的一些水分,更加的耐于保存,而且也可以激发茶叶的香气,改善品质。

第八步:又称“匀堆”。将补火后的各号茶,分层倒入官堆场中,做成方形高堆,用木齿耙向外梳耙,使茶叶混合流下,即为小堆,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大堆,使各号茶混合均匀,即可装箱成为精制红茶

这就是关于我们英德红茶的加工制作流程全介绍了。其实,在现代化科技如此精湛的年代里,英德红茶依然还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我想,这也许就是英德红茶的魅力吧,也正是因为这些繁琐的加工流程,所以才导致了英德红茶拥有卓越不凡的品质,否则也是入不了英国女王的眼,为我们英德红茶点个赞。

英德绿茶加工技术及品质特点


英德绿茶以大叶种绿茶为主。近年因外贸体制改革,红茶出口减少,为适应市场,“红”改“绿”,机械化生产绿茶逐渐上升为第二大茶类。90年代后约占现总产的70%以上。

品质特点:条索较肥壮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甘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绿黄。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轻娄凋→杀青→揉捻→干燥四道工序。

①轻萎调采摘一芽二、三叶为原料,根据大叶种特点为减少多酚类含量,减少苦涩味,采用萎凋新工艺。轻萎凋时间视季节而定,一般以4小时左右,增加此工序可以促进成茶条索紧结,滋味醇厚,萎凋叶含水量控制在70%为宜。

②杀青:大叶种原料多酚氧化酶活性快、叶大梗粗,水分含量高,宜采用高温杀青(240℃)先闷(2分钟),后扬(6分钟),闷扬交叉结合。下锅后的杀青叶及时摊凉,有利于品质提高。

③揉捻:掌握轻、重、轻原则,揉捻总时间为40分钟,揉捻后立即解决筛分。

④干燥:用120型烘干机风温120℃烘至7~8成干,立即散热摊凉,然后用滚筒或复干机炒至足干。复干时温度掌握先高(90℃),后低(60℃)。如采用揉捻叶解决筛分后直接炒干工艺,则碎型茶比例大,外形品质均不理想。

英德黄茶加工技术及品质特点


英德黄茶属后发酵茶,以大叶种一芽二、三叶及同时嫩度对夹叶为原料制成,又称广东大叶青茶。制法与大叶种绿茶相似,因沤堆时的后发酵作用,滋味更显醇和。以侨销为主,部分内销。近年用大叶种一芽一至二叶初展制成仿碧螺春,也很畅销。

品质特点:外形条索肥壮,紧卷,身骨重实显毫,色泽青润带黄或青褐色;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醇和回甘;汤色深黄或橙黄明亮;叶底淡黄色。

生产工艺流程:分为轻萎凋→杀青→揉捻→沤堆→干燥五道工序。

①萎凋:以萎凋槽萎凋,摊叶厚度20cm,萎凋时间春茶6~7小时,夏秋茶3~4小时。

②杀青:采用双锅杀青机温度220℃,每锅投叶量为8~10公斤,先闷后扬,闷扬结合,杀青时间一般8~10分钟,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杀透为止,避免焦边、焦尖。出锅后迅速摊凉,时间为20分钟。杀青程度掌握以嫩茎柔软折而不断为宜。

③揉捻:注意掌握揉捻标准,以细胞破碎率60%左右为适度。小型揉捻(茶)机揉30~50分钟,中大型揉茶机揉40~45分钟。加压,揉捻叶下机后及时解决筛分,避免堆积,以免影响品质。

④沤堆:堆叶厚度15~20cm,室温20~25℃时,堆沤4~5小时;室温28℃以上时,沤堆2.5~3.5小时,以草青气消失,发出浓郁清香,叶色转黄绿为适度。若沤堆过度,叶色暗茶汤混浊或有馊味,影响品质。

⑤干燥:机烘毛火温度100~105℃,足火为85~95℃,干燥完毕,下机摊凉后即可包装入库。

英德苦丁茶加工工艺


英德苦丁茶是一种天然的保健饮用茶,有奇妙的药用价值,长期饮用,可以防病驱病,减肥降血脂,延年益寿。自重新挖掘开发以来,产品一直畅销海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英德苦丁茶目前主要有四种不同外形,即普通型(无规则形状)、针型、卷条型、珠型。其加工工艺技术与绿茶相似,但又揉合了其它茶类加工工艺,主要工艺流程有:萎凋→杀青→揉捻→沤堆→造型→初烘→复火→精选包装,其中造型这一工序视苦丁茶外形要求作增减。

一、成茶品质特点

茶条粗壮紧卷,重实,色泽乌润;香气鲜爽甘醇,汤色浅绿或黄绿清沏,滋味微苦略带参味,叶底绿亮。饮后回甘,口感怡适,经久耐泡,滋味持久。

二、茶鲜叶要求

鲜叶要求鲜、匀、净、嫩而持嫩性强,不采粗老叶、虫害、病叶。以一芽三、四叶制中档偏高茶,高档茶一芽二、三叶,春茶较嫩,可以采一芽四、五叶。

三、加工工艺流程

1、萎凋:苦丁茶由于叶大,芽粗壮,梢粗,节长,含水量较高,故付制前应通过萎凋散失部分水分,可在上午九、十点于阳光下,或下午四、五点时在阳光下晒一个多小时,鲜叶放于洁净的萎调席或小筛上,薄摊,叶子厚3—4厘米,萎凋至叶色变深绿或暗绿,叶质柔软。

2、杀青:杀青技术是较为关键工序之一,目的是破坏鲜叶中多酚类氧化酶的活性,中止氧化,消耗鲜叶中有效成分,并使有效成分迅速转化和生成。杀青用锅式杀青机,锅温200℃以上,每锅投叶量6—7公斤,叶子下锅后能听到清脆的如炒豆般爆声。时间7—8分钟,杀至青味消失,略有清香溢出可以下锅,此时叶色暗绿,手折梗不断,手捏成团后松手会慢慢弹开。下锅摊开散热散水气,稍后揉捻。

3、揉捻:可卷紧茶条,破坏叶的细胞组织,使茶汁充分溢出附在茶条表面。

揉捻用中小型机,中型机投叶40—43公斤,小型机15公斤左右,时间25—30分钟。加压遵循以下原则:空揉(10分钟)—轻揉(5分钟)—中揉(10分钟)—空揉(5分钟)。要求成条率80%以上,细胞破坏率40%左右。普通型外形苦丁茶用此方法揉捻,但针型、卷条型、珠型则揉捻程度要轻,具体操作如下,时间10分钟,用轻压揉。

①针型茶在初揉后,下机解块,再用手合起搓条,类似雨花茶搓条手法,搓紧搓直,成针形,然后进行烘干复火。

②卷条型茶用手搓成直条后,再对折成绳索状,类似于炸油条状,然后同样烘干定型。

③珠型茶在初揉后,下机解块,用6CCQ—50型双曲提毫炒干机炒干,锅温80—90℃,后期温度降至60℃,时间约45分钟,炒至基本成珍珠状,颗粒紧张,下机摊凉,30分钟后再慢慢烘干复火。

4、沤堆:苦丁茶细胞活性较强,为了使成茶颜色更加乌褐油润,提高滋味。揉捻叶干燥前通过沤堆,可以取得较好品质。方法是青茶冬茶沤堆时间约2小时,夏茶秋茶1个小时左右,茶堆上复盖湿布,类似于红茶堆放发酵作法。特殊形状茶在造型完毕后同样需沤堆。

5、造型:这是针型、卷条型、珠型茶需用的工序,方法同揉捻工序。

6、初烘:把揉捻叶或造型完毕叶经沤堆后,均匀薄摊于50型或120型烘干机烘页上,上叶厚度1厘米,热空气温度120℃,烘至七、八成干下机,摊凉散热。高级苦丁茶用炭火烘笼烘焙。

7、复火:同样用烘干机或烘笼。温度80℃左右的热空气或60℃的烘笼顶温度,烘至足干,含水率约5%—6%时可下机,稍摊凉散热。

8、精选包装:对毛茶作拣剔除杂,如除去黄叶、梗、老叶等,及时包装入库。

红茶的采制及加工技术


中国生产和出口的茶,红茶是主要茶的类之一.全国红茶生产占茶叶总产量的1/4;出口量约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半数以上.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切细红茶三种.

红茶是全发酵的茶类.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加工,制出的茶叶,水色和叶底均为红色,故称为红茶.

我国目前以生产工夫红茶为主,小种红茶数量较少,切细红茶的产销量随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几种主要红茶及品质特征:

"祁红":品质优异,制工精细,驰名中外."祁门香".

"湘红":产区广阔,产量占全国主要地位.

"闽红":品种不同品质互异,有"坦详","白琳","和"工夫之分.

"宁红"(江西)

湖北的"宜红",台湾的"台红"均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滇红":外形肥硕显毫,香味浓郁.享有极高盛誉.

另外粤,桂,浙,苏,川,贵州等地均有红茶生产.

鲜叶要求:

鲜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制成红茶的品质.虽然红茶有小种,工夫,切细之分,但对鲜叶质量有着共同要求.

除小种红茶对鲜叶有一定的成熟度外,工夫红茶和切细红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一般是以1芽2叶为标准.开始生产切细红茶时,(袋泡茶)只需要低级鲜叶,但事实证明,要制成高档切细红茶,仍要1芽2-3叶嫩度的鲜叶,而工夫红茶也只有嫩度高的鲜叶,才能制成形质优美的产品.

鲜叶的新鲜度直接影响红茶的香气,滋味,尤其是切细红茶内质要香味鲜,浓度,必须用新鲜的鲜叶.

1.鲜叶的色度,以黄绿色为好,紫色叶虽能制红茶,但滋味稍差,品质较差.

2.采摘季节也有关,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这是由于夏茶多酚化合物含量较高,适制红茶.因此,有的地方在夏季制红茶,春季制绿茶,充分发挥鲜叶的适制性.

3.鲜叶的品种,与红茶品质密切有关.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肥厚,多酚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制成红茶品质特别优良.福建政和,福鼎大白茶,祁门储叶种等都是适制红茶的好品种.

红茶初制加工技术


我国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叶种红茶。各种红茶品质特点的形成缘于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有所差异,制作方法大同小异。我省生产的红茶统称为“滇红”,有工夫红茶(红条茶)和红碎茶两种,素以特有的香高味浓、色艳形美而享誉中外。

一、萎凋

将鲜叶摊放,经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呈萎凋谢状的过程。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时间为6—8小时为宜。其作用在于散失鲜叶水份,使叶质变得柔软,便于揉捻做型,在散发水份的同时,各种内含物质均在酶促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有益于茶叶品质的简单化合物。

萎凋程度:萎凋叶失重达30—35%,叶片失去光泽,叶色暗淡,叶质柔软,手折茶梗不断,整批凋叶均匀一致,并且有清香。红碎茶的萎凋,在程度上掌握偏轻,一般失重20—25%即可。

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等,自然萎凋又分为室外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

二、揉捻和切碎

揉捻是指叶片在机械力作用下,揉出茶汁卷搓成条的工艺过程。目的在于:一是挤出茶汁,有利冲泡;二是紧缩外形,使烘干的毛茶具有紧结的条索或颗粒(切碎),有利贮运;三是使酶促作用加速,有利发酵。揉捻和揉切也是发酵作用的开端,对成茶的外形和内质的好坏均有很大的关系。

工夫红茶的揉捻是根据鲜叶不同等级,用揉捻机按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嫩叶或轻萎凋叶加压轻些,老叶或重萎凋叶加压重些),对萎凋叶进行不同时间的揉捻。一般3级以上的鲜叶揉60分钟左右,3级以下的鲜叶揉80分钟左右。并在揉捻中间进行解块筛分一次,筛面复揉。揉捻程度以叶片85%以上成条,条索卷紧,80%以上的叶细胞破损,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滴,松手后茶团不松散为适度。红碎茶的揉切有传统和非传统的揉切制法。传统揉切法是先将萎凋叶用平面揉捻机进行30分钟左右的揉捻,使其成条,再用平面切茶机或转子机切碎。非传统揉切法如CTC揉切法等。

三、解块筛分

工夫红茶在揉捻过程中一些茶体滚卷成团,需将其解块散开。采用机械为解块筛分机。

四、发酵

发酵是红茶加工中形成红汤红叶品质特征的关键,发酵应在木制的专用发酵箱内进行,进行发酵的茶胚应保证茶胚间的透气性,不能装叶过多,以箱满为度。发酵室内保持高湿、洁净、透风环境,如室内干燥可采用地面洒水,并盖一层洁净潮湿的发酵布于箱面加于解决。

红茶发酵实质主要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使青草气减少转变成带苹果香气。发酵过程从揉捻(切碎)开始,就已经发生。

发酵程度:叶温升到最高,叶色由绿变黄,辛辣气扑鼻时即为适度。在高温季节生产红碎茶时,一般筛分后就已达到适度了。发酵过程中应掌握好程度。发酵不足,不匀的红茶,汤色黄淡,叶底青红花杂;发酵过度的红茶汤色红暗,叶底乌黑,这是茶红素变为茶褐素的原故;只有发酵适度的红茶才具有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明亮的优质红茶品质特征。

五、干燥

干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干燥称为毛火,第二次干燥称为足火。干燥的目的一是散失水份,固定型状;二是抑制酶活性,高温快速停止发酵,使发酵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三是发展香气,散发大部分低沸点的青草气味,形成红茶特有的蜜糖香。

1、毛火:温度为110℃—120℃,烘时为10—12分钟,至茶条呈暗黑色,叶脉稍红,手摸茶叶尚不刺手,约八成干(含水18—25%)为宜。注意摊叶不宜过厚,要摊均匀,下机后,茶叶及时摊凉。

2、足火:温度为80—90℃,烘时为12—15分钟,摊叶相对较厚,手摸茶叶刺手,手捏用力成粉,此时含水量约为7-8%,已达到毛茶要求的干度,及时下机摊凉装袋。

干燥时应注意发酵适度的叶子就必须立即干燥,切不可停留在烘房内,以免发酵过度。每天烘干前需清理烘干机,以保证质量。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1008.html

上一篇:景迈山打造世界5A级旅游景区和普洱茶圣地

下一篇:铁观音种植地质是怎么样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