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洞藏技术

2020-09-29

老记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产自经亿年地壳变迁海水冲刷的武夷山岩层。始于1646年的传世技艺,以荔枝木焙茶,加之精心酵藏,每一颗茶芽都弥足珍贵。烘焙选用荔枝木为原料,将其特殊的木香味在焙火过程中封印于老记大红袍中,与茶韵相得益彰淡雅荔枝木的清香,细细侵入悠远茶香,回味更甘。

大红袍经老记特有的洞藏存茶方法,洞藏伍年,使其韵味独特,滋味醇厚。武夷茶历史悠久,在汉代就有传说,唐代见诸文字记载,宋代处于兴盛,明代改制成散茶,清代创制出乌龙茶、红茶,民国时武夷山成为全国茶叶科研中心,如今更是渐显辉煌。而今老记大红袍秉持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精湛的采制工艺,同时也注重科技创新,集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制茶工艺于一体,通过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引进、开发、推广先进的种茶制茶技术,从茶叶的良种选育,有机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发展茶产业。其洞藏技术已获得国家级专利。

洞藏大红袍不仅流行与现代,而且历史悠久。古书记载岩茶的功用,主要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安神益思、消食解腻、合胃止泻、处尿通便、明目洁齿、杀菌解毒等,被称为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的"万病之药"。其特殊保健功效:1、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2.每天喝1公升大红袍能改善皮肤过敏:3.饮用大红袍能瘦身:4.抗肿瘤、预防老化功效。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上各种应酬更是难免,与其喝药倒不如备老记大红袍。研究发现,洞藏老记大红袍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可以有效抑制人体细胞中毒性羰基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羰-氨交联反应,阻断脂褐素的生成,阻止老年斑、黄褐斑的形成;还可以有效清除体内代谢垃圾,防止舌苔发黄、尿液发黄、皮肤发黄等诱发衰老的代谢症状的发生,因而起到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老记大红袍,不仅可以品出怡然茶香,更让您品出年轻与活力。M.cY316.COM

cy316.cOM编辑推荐

关于洞砖茶 


人们都知道茶圣陆羽出生于湖北,却不知道有这样一座锁在深山之中的古镇,它的茶叶自古大多远销边关蒙古和俄罗斯。此处,正是湖北东南边陲古镇“羊楼洞”。羊楼洞乃中国的“砖茶之乡”,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砖茶产地,生产的“川”字牌砖茶更是驰名中外。因此,羊楼洞砖茶于2011年6月27日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故,羊楼洞砖茶,又名“洞茶”。

湖北特有的黑茶

湖北盛产名茶,如五峰的毛尖、恩施的玉露、英山的云雾等,但是,素来以生产绿茶闻名的湖北,竟也出产这种特殊的茶叶——砖茶。

蒲圻县的羊楼洞,地处鄂南丘陵地带,四周环山起伏叠嶂,名泉遍布,雨水充足,日照时间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尤具是盛名的松峰山和观音泉水,更是历代精致砖茶的重要原料。

张蓓的爷爷在赵李桥砖茶厂工作了几十年,他对砖茶的了解比常人都要多,他说,羊楼洞砖茶前身“帽盒茶”形如帽子,源于唐,盛于明清,但因不方便长途运输,1861年,羊楼洞人将帽盒茶改为长方形,故称“砖茶”。张爷爷介绍,砖茶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好茶做“面茶”,次茶做“里茶”,茶叶筛选好后装入模具,再将刻字的铝模盖扣上,机压而成。重的砖茶有能有好几公斤,包装很朴实。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的刺激下,中外商贾蜂涌而至,竞相到羊楼洞办厂制茶,极盛时,古镇有茶庄200余家,人口近4万。

“川字号”砖茶是羊楼洞的专利,当年羊楼洞人用当地甘冽的观音泉制成的青砖茶深受蒙族人钟爱,羊楼洞人为此纷纷在茶砖上凸印“川”字。

如今,离羊楼洞老街好几里路的赵李桥茶厂,传承了“川”字号青砖茶的原汁原味。据了解,赵李桥砖茶厂盛产川字牌青砖茶、牌坊和火车头牌米砖茶、川字牌加碘茯砖茶及川字牌绿砖茶,主要选用鄂南山区青毛茶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2006年,赵李桥茶厂获得国家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全国产茶制茶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饮用方法独特

小芸老公是赤壁人,她第一次到赤壁,就和老公一起到赵李桥茶厂参观,码得墙一般高、满室陈香浓郁的砖茶让她惊叹不已。每次去赤壁,她都会带上一些砖茶回来赠送亲朋好友。

赤壁市赵李桥茶厂的有关负责人介绍,陈年青砖茶随着时间推移愈陈愈香,滋味醇厚,还有一种粗而不涩、老而不淡和回甘的感觉,汤色橙红明亮,陈年青砖茶还有琥珀色的晶莹剔透之感,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砖茶饮用很特别,张爷爷示范时将茶砖敲碎,然后放入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他说,砖茶化腻健胃、御寒提神的饮用功效是其他茶类所不及,陈砖茶效果更好,尤其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人群饮用,他们喜欢煮水后加糖或奶,这样茶叶更浓香可口。

武汉茶叶市场多有售

记者在陆羽茶叶市场走访发现,湖南安化县的黑砖茶,云南普洱的黑砖茶,还有花砖、茯砖、米砖等等,市面上销售的砖茶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品种却不少。不过,羊楼洞所产砖茶,在内质香气上有明显的陈香,并有发酵菌香、楠竹香和木质香等复合气味感觉。

赵李桥砖茶茶厂有关负责人刘晓华说,过去砖茶多受边关人民喜爱,是因为边关人多以肉食为主,而砖茶分泌的一种叫普诺尔的成分,有良好的防止脂肪堆积作用,利于消化和减肥。如今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一些血脂类的“富贵病”也凸显出来,此时砖茶就能发挥它的作用了,但国人却对此知之甚少,因此,砖茶外销转内销的市场将越来越大。

仙洞云雾茶制作工艺


仙洞云雾茶工艺流程:杀青、抓条、做形、烘焙、拣剔。

杀青:在口径70厘米斜锅中进行,每锅投叶量250-300克,锅温140-160℃,用炒茶竹把挑动翻炒,经3-4分钟,使鲜叶青气消失,叶质变为柔软、显露清香,减重率达28%-30%即可转入炒条。

炒条:锅温降到80℃左右,用炒茶把梢端条将叶收拢,沿锅壁转动,动作要轻,时间要短,以免芽叶断碎,经1-2分钟后茶叶五成干时,即可扫入相邻锅内理条做形。

理条做形:锅温降低至70℃左右,手法是掌心向下,四指并拢,每指伸直成角形,手腕用力从锅底将茶叶带到锅边抓起向锅壁向上甩,如此反复进行,开始宜松、轻、慢,以后逐渐转为紧、重、快,最后又轻抓慢用,经2-3分钟转为做形。用甩、捺、压、抓等手法,使茶叶成为绣剪形,八成干即可出锅。

烘焙:摊晾后进行烘焙,分初烘,复烘。

初烘:用烘笼在地灶上用炭火烘焙,初烘火温80℃,每笼装叶750克,每4-5分钟翻叶1次,烘至茶叶含水量在10%左右下烘,摊晾2-3小时后进行复烘,火温60℃,叶量为初烘叶的1倍,时间30分钟,烘至含水量在5%时下烘,稍经摊晾、拣剔后用铁箱密封保管。

藏家藏普洱茶藏心态


73青饼和8582青饼​在茶人看来,收藏老茶,不仅是品尝它的陈年旧味,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茶文化向来就不仅仅是追求口腹之欲的,人与茶相融为一体,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人与天地自然的神交,实可谓养身、养性、养心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记者走进海南藏家张鹏先生居所的第一感觉,他将自己的居所起名为“善缘居”,穿过堂前一段延绵回转的碎石小道,周遭仿佛寂静了许多,没有了尘世的喧嚣,剩下的只有空灵曼妙的琴音,缕缕升起的茶香,以及陈列着各种茶品和茶具的博古架。​这是百年前的普洱“宋聘号”,那入口即化的震撼口感,相信品味过的茶人一生都难以忘怀;这是60年代的千两茶,同一壶茶可泡上数十道汤色不改,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这是80年代的8582青饼……”张鹏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藏品,从其目光中,可以看到这些藏茶的来之不易。​说到藏茶的故事,张鹏笑了笑说道:“自己作为一个爱好者,一直以来秉持着一颗平常心去进行选茶、藏茶,并没有什么非常特别的故事。​藏茶既提升口感还升值​中国茶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而当下最受藏家追捧的多为黑茶,黑茶也是一直以来最具有收藏价值的茶。相比较而言,绿茶、黄茶等越新越香,口感也越佳,因而没有太多的收藏价值,然而黑茶却是愈久弥香。黑茶在加工过程的后期进行了发酵,通过对茶中特有的微生物的培养,产生一定的氧化酶并与茶叶中的茶多酚发生氧化反应。至此,茶内的微生物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茶多酚的氧化反应也不断地进行。所以黑茶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茶中的微生物群会自然地朝着益生方向发生变化,其保健功能和口味随此进程不断提升,口感也越来越好。​张鹏认为,黑茶能够被当作收藏品,是因为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稀缺性。茶不同于古玩、陶瓷、书画等传统收藏物,无法让人直观或把玩,只能开汤饮用,是一种味觉和身心上的双重享受,且黑茶的口感极佳又有益于健康,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另外,茶是一种消耗品,品饮的过程亦是减少的过程,人们收藏的老茶都是无法复制、不可再生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稀缺性。​此外,黑茶和红酒的经济价值也颇为相似,年份越久价值越高。从近年来的趋势看,高端黑茶的价格年均增幅已经超过了20%,这一收益远高于其他很多行业,甚至比房地产的收益都要高,资金增值保值的作用十分明显,这也使得黑茶的收藏价值一路走高。​普洱六堡成为藏家首选​黑茶包括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南千两茶等,广受茶人的追捧,藏家们对黑茶之中普洱茶的收藏尤其青睐有加,被誉为“可入口的古董”。普洱茶收藏最疯狂的时间是2007年,当时2003年1000元一饼的优质普洱在2007年售价超过两万元,价格翻了二十倍不止,甚至出现了经销商排队拿货的现象。​当时很多人并不了解普洱的收藏价值,甚至不理会茶叶的好坏,盲目尽收。一边是降血脂、减肥、降血糖、暖胃、醒酒、生津止渴等民间相传的神奇功效吸引着老百姓的热捧,一边是陈年普洱不断飙升的身价引发着投资者的兴趣,成千上万的茶友都加入到了普洱茶的收藏大军之中,令普洱茶价格疯狂飙升。然而好景不长,2007年年底,普洱茶市崩盘,普洱茶的价格也随之一落千丈、跌入谷底。如今,普洱茶市场价格逐年攀高,但人们对茶叶的收藏却变得更加理性,择优而藏,这也使高端的普洱茶变得奇货可居。​张鹏介绍,从年代上分,普洱应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号级茶,它是从清朝开始生产,当时普洱茶都是一些商号生产,所以称为号级茶。一直到1937年日本占领了缅甸,茶路被阻断,云南的茶叶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号级茶的生产就此中断。创始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的宋聘号,是公认百年老茶中的极品,为普洱茶收藏家的顶级追求。在这期间的普洱茶都是在传统工艺下制作的,选料也比较好,更重要的是它们储藏的年份够长,很适合开汤饮用,但因存世量极少,故极为珍贵,往往重金难求;其次是印级茶,解放初期,普洱茶由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统一产销,上面都盖有“中茶”印记,所以叫印级茶,这些茶到文革后期停止生产,代表作如“七子红印、黄印”等。印级茶不仅是极具收藏价值的珍品,也是各路藏家茶友竞相收藏的主要目标,因为优质的普洱茶在存够年份之后,其品质完全能够达到上乘品鉴的价值。三是从文革后期到现在生产的普洱茶,也有部分具有相当不错的收藏价值,如“73青饼”、“8582青饼,”选材用料上也是十分精良,加之已有30年的陈韵,亦属十分难得。​在大家品饮、收藏普洱茶的同时,广西六堡茶也渐渐重回到饮茶爱好者的视野里,犹如一匹黑马迅速发展,因其涨幅较大,又起步不久,升值潜力巨大而越来越受到广大藏家们的喜爱,成为一些藏家们的首选。六堡茶史上最辉煌时期主要是经著名的“茶船古道”自桂到粤港澳及南洋,故在历史上称其为“侨销茶”。东南亚地区气候多湿热,而六堡茶因具有显著的祛湿功效,成为当地居民不可或缺的饮品。​张鹏说道,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六堡茶曾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国内流通的六堡茶甚少。现今国内存有的传统工艺制作的老六堡大多是回流的,存量也很稀少,故而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老六堡也是价值不菲。但真正能够认识老六堡的人并不多,曾经就有经验不足的茶客将二三十年的老六堡误以为是五六十年的老普洱的事例发生。部分的六堡茶在长期存放之后,表面会生成非常多的金花,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收藏新贵武夷岩茶​在六大茶类中,不可不提的另一种茶类,即为乌龙茶系列的“武夷岩茶”,武夷山岩茶四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各具特色,很多饮茶爱好者都知道武夷岩茶“大红袍”名满天下,有“茶中之王”的美誉,乾隆皇帝就曾给大红袍“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的高度赞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饮茶爱好者发现岩茶与黑茶一样,亦具有“越陈越好”的特性,将其纳入了收藏的范畴。那武夷岩茶是否真的就适合收藏?最具收藏价值的品种又是什么呢? ​张鹏说,岩茶一年是茶,三年是宝,十年是药,其收藏潜力十分巨大。存放的武夷岩茶,其口味每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传统炭焙制作的正岩茶,无论存放多少年都不会出现返青现象,不用再复焙,口味也是越藏越香,愈久愈醇,可算是收藏中的珍品。武夷岩茶依产地不同具体可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山中心地带三坑两涧所产的茶,其品质高,香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岩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则指崇溪、九曲溪、黄白溪溪边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其品质又逊于半岩茶。​茶的收藏心经​茶,作为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随着保健养生理念的普及以及消费市场的扩大,有很强的收藏前景。但一款茶是否值得收藏,是否“干净”是最基本的,在藏茶界有‘三不选’之说,第一,有异味的茶坚决不选;第二,有霉点的茶坚决不选;第三,饮之锁喉的茶坚决不选。那么藏茶具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张鹏表示,真正的好茶,闻着、喝在口里,都会有一种让人愉悦的茶香气,这点很容易分辨。有异味的茶往往是在制茶过程中或存放时出现了问题,都不再适合收藏,而霉变和锁喉的茶内滋生有各种有害菌,不仅失去了存放的价值,甚至对健康有碍。而成就一款好茶,必须具备三个主要条件:优质的茶箐,精湛的加工工艺,合理的仓储,可谓缺一不可。藏茶需在通风、干燥、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下存放,由于海南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因而藏茶更需谨慎。最好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既可保证茶品有较好的转化,又不致发生霉变。其实,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藏茶决不应仅仅是以获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能有一颗“平常心”,通过茶的收藏,增加自身内在的修养,心态健康了,或许您的收藏之路会给您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

禅茶一味:紫云洞去吃茶


到紫云洞去吃茶

我一直自信地认为,山中僧侣们的生活,应该是当今社会最为“时尚”的一种生活了。

在竞争日益激烈、商品化的社会里,他们选择了山林,远离都市的喧嚣,以大自然为伍,呼吸的是清新无染的空气,饮用的是流淌的清泉,吃的是新鲜的蔬果,过着简淡、质朴的山居生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起得最早的一部分人,而当夜幕降临,都市灯红酒绿,夜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却伴着古寺悠悠的暮鼓钟音,早早入眠了。

山僧们在经诵禅修之暇,或研习经律,或临帖习字,或趺坐品茗,在尘世间看来,无不透着一种超脱。有太多的人想走进这山中幽寺,体味这一份“清福”,但这份清苦与冷寂却并非任何人都能够消受的。每当丛林放香之际,我都会拉上两三道友去紫云洞吃茶。

紫云洞在何处?绕过四祖寺的围墙,穿过几户农家,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山路,步行大约四十分钟左右就到了。

这里是一个凹进去的山谷,紫云洞就坐落在山谷边的一个平台上。它的背后是陡峭的山崖,前面则长满了茂密的翠竹。紫云洞是个很小的道观,里面有一眼古泉,历经千年而未竭,细流从石隙间涓涓流淌。曾经翻译过《空谷幽兰》的明洁居士在其《花落的声音》一书中,对此有过详尽的描述。

在暖暖的和风中,我们搬出小木桌、小木凳,摆开茶具、茶点,眼前是清风中摇曳的新竹,灶膛里燃烧的木柴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水渐渐滚沸,准备泡茶了……

在紫云洞的下面,有一个幽深的石洞,盛夏到此暑意全消,在洞的石壁上悬挂着两只蝙蝠,当然要在运气好的情况下才能看到。因为“蝠”“福”谐音,道家有所谓紫气东来,洞天福地之说,此处之命名,我想大概来源于此。这两只蝙蝠很老,至于有多老,我也说不清,反正都长胡子啦。还有三只小癞猫,听老道姑讲,猫的母亲生下他们不久就跑下山去了,大概嫌山上太清苦,又吃不到荤腥。唉,难怪俗语用“狗不嫌家贫”来赞叹狗的忠贞,而不这样赞叹猫呢。老道姑守着这一眼古泉,两只老蝙蝠,三只小癞猫,平时种些蔬菜,挖些竹笋,采摘点山茶。自打她从师父手中接过这个小道观后,就这样日复一日、从容淡定地生活着,如今她已年过七旬。

然而,随着几个不速之客的光临,扰乱了这一泓清潭。这一天,山上来了几个歹徒,他们在山上吃饱喝足之后,向老人家索要钱财,老人家说“没有”,他们便把老人捆绑起来,用棍棒打,老人交出了仅有的一点口粮钱。不料,这几个歹徒竟接二连三地侵扰,半年间就来了三次。本来老道姑还有一个伙伴一起住山,这样一来,那伙伴一去没了踪影。每谈及此事,老人家总是一脸的无奈,她说,我倒不怕他们把我打死,就怕把我打个半残,这个小庙我就没法打点了。这般景况,让人牵挂,可是她说:“我不躲,只要我不死,我就呆在这。”

水烧开了,准备泡茶了,在此喝茶,万不可拘束,通常我们要换三四次茶,喝上它两三个钟点,直喝得热汗淋漓、腋下生风,那才叫通透。放下茶盏,随意去山后的路上走走,走累了,择一块幽石,趺坐其上,密林中山雀叽啾,其情其境恰如近代禅门诗翁八指头陀诗云:扫石白云边,山空生净禅。幽禽解人意,细语绿萝烟。

有时我们会带些东西来,在山上吃个午饭。 每每此时,老道姑的身体会轻便很多。看着老人家面带喜悦,在灶前忙前忙后的样子,我亦如看到我的母亲。 一般情况下,老人家会做出很多小菜,还有腌制的酱菜。当一盘盘小菜摆满小方桌时,她的嘴里会不停地念叨着:“菜不多,多吃,多吃。”当看到几个年轻的师父们吃得那么开心时,她总会站在旁边,咧开嘴露出那仅有的几颗牙齿,无声地微笑。这一刻就像一个老奶奶看着她的儿孙们,流露出最大的满足。

每一次临走时,留下小包装的食品,叮嘱老人自己吃掉, 可是下一次再来时,这些食品又会原封不动地摆放在小方桌上。她还会经常让我们带回她自己种的菜、挖的鲜笋,她说:“你们庙大,人多,开销大,带上,多带上,我一个人也吃不多。”

这里也是附近山民的栖息地, 遇到刮风下雨,或是采茶、采药、砍柴经过这里,这便是他们歇脚的地方,能喝到烧开的水,再放上两勺白糖,对山民而言,就是幸福了。

在山民看来,那么一小杯一小杯地喝那既耗时又费劲像药汤子一样的普洱茶,怎么也比不上大碗喝白糖水来得实在、快活。

老道姑总是满面春风地关照着她的邻居们。她时常感叹道家的衰微,后继乏人,总是自惭自己的无德,没有感召来徒弟,她只希望自己能够长寿,能够固守这一块小天地。

我不晓得太上老君的八卦紫金炉如何令葛洪真人炼出长生不老的金丹,让老道姑受用,当然是妄想,这只是我对老人家的一份美好的祝福吧。因为每一次下山,我们都会看到老人家站在那里,目送我们走出很远很远……

春去春又来,眼前这条熟悉的山路,我已经走过两年多了。从田野里蔓延的黄黄的油菜花到秋风萧瑟中满山丹霞红枫,从探求那“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豪情壮志到寻访“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浪漫梦想,慢慢地一次次走过田畦溪流,看惯了残月芦花水流花谢,心灵的河流渐渐地平缓下来。

就像紫云洞中的那眼清泉,默默地流过千年,流经此刻,还会缓缓地流向未来……

仙洞云雾茶炒制工艺


仙洞云雾茶工艺流程:杀青、抓条、做形、烘焙、拣剔。

杀青:在口径70厘米斜锅中进行,每锅投叶量250-300克,锅温140-160℃,用炒茶竹把挑动翻炒,经3-4分钟,使鲜叶青气消失,叶质变为柔软、显露清香,减重率达28%-30%即可转入炒条。

炒条:锅温降到80℃左右,用炒茶把梢端条将叶收拢,沿锅壁转动,动作要轻,时间要短,以免芽叶断碎,经1-2分钟后茶叶五成干时,即可扫入相邻锅内理条做形。

理条做形:锅温降低至70℃左右,手法是掌心向下,四指并拢,每指伸直成角形,手腕用力从锅底将茶叶带到锅边抓起向锅壁向上甩,如此反复进行,开始宜松、轻、慢,以后逐渐转为紧、重、快,最后又轻抓慢用,经2-3分钟转为做形。用甩、捺、压、抓等手法,使茶叶成为绣剪形,八成干即可出锅。

烘焙:摊晾后进行烘焙,分初烘,复烘。

初烘:用烘笼在地灶上用炭火烘焙,初烘火温80℃,每笼装叶750克,每4-5分钟翻叶1次,烘至茶叶含水量在10%左右下烘,摊晾2-3小时后进行复烘,火温60℃,叶量为初烘叶的1倍,时间30分钟,烘至含水量在5%时下烘,稍经摊晾、拣剔后用铁箱密封保管。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0604.html

上一篇:绿茶名品赏析(一)

下一篇:普洱团饼茶的历史脉络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