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醉美洞市:洞市万里茶道之重要资料证考

2020-07-09
醉美洞市:洞市万里茶道之重要资料证考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共一百三十卷,着重考订古今郡县变迁,详列山川险要战守利害。《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中,注明北宋开梅山前的梅山地域范围:

一,梅山在县西南。山盘纡甚远,蛮恃为险。今县南八十里梅山岭上有泉,即其地也。宋白曰: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潭州阅琐、衡州周岳、邵州邓处纳互相攻伐,石门峒酋向瑰趁机率武陵蛮(自称“朗北团”)攻占州县,陷澧洲,杀刺史吕自牧,自称刺史。召梅山十峒獠断邵州道,梅山遂为梅山蛮所据。潭州西有梅山洞,为蛮寇之窟穴。唐乾宁四年(897年),邵州故将蒋勋起兵,连梅山蛮寇湘潭。五代梁贞明四年(918年),梅山蛮寇邵州,楚将樊须击走之。唐天成四年(929年),梅山蛮复寇邵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梅山峒蛮苞汉阳寇潭境,州守翟守素发兵击平之。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发兵开梅山道,东起宁乡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寨,北界益阳四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皆籍户口、土田归朝,是也。今山连宝庆府新化县界。

二、西抵邵阳白沙寨是安化今茶马古道洞市段起点之大致方向。宋时部分开梅山前属于益阳资江乡和邵阳,证据见曾公亮《武经总要》前后集,陶文毅公文集《陶氏家谱》说的益阳资江乡、《贺氏家谱》,《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邵州:白沙寨(安化境内在洞市或小淹),在州北一百二十五里。水竹寨(今天新化水竹乡),在州北一百一十五里。(关于白沙渡寨(又名白沙寨)在何处,古今向来莫衷一是,甚至有专家与今长沙市天心区的古白沙戍混淆;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舆图大家谭其骧(新化籍)的观点,是在安化境内的资水边上的烟溪、坪口一带,或小淹白沙溪与今洞市永锡廊桥处;本人倾向并支持县申遗办王以戬先生考据在锡潭一带为白沙渡寨之观点。此观点一旦能成立,则许多的历史疑难问题会迎刃而解。如唐末向瑰召梅山十峒蛮断邵州道即在于此,解决了为什么自古梅山兵灾严重之疑惑。该观点揉合了茶马古道、千家峒文化、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西南线移民迁徙文化的一手资料,填补了新化、安化地方史志研究之空白!如果该地理空间坐标能够得到确认,再结合史料记载,可知潭邵之间之渠江茶,不大可能在今天之所谓地理意义上之渠江,并且安化五都以及新化地域,在安化茶叶历史上从来没有好茶的记载。最大可能就是今日之麻溪为古之渠江,但此观点待考。)

三、章惇开梅山后,从过石槽山诗情况以及白沙寨,水竹寨记载来看,白沙寨、水竹寨之间,正是今天洞市老街至鹞子尖古道到新化杉山这一带,在梅山蛮时期就是战略之要道,当时已经开发很好。故万里茶道之起点可以追溯到梅山蛮时期。附带古道溯源,说明明清时期晋商古道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深度的历史渊源和战略资源及交通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唯一性。古道起始于秦伐百越修的三道之中道,如果能进一步追踪,或可破解百万伐越秦兵无端消失之谜!

四、从北宋的疆域图来看,当时的安化位于北宋最核心的中心区域,北宋之所以要力开梅山,这可能是除了茶叶这个重要的战略资源外的又一重要地理战略因素。

五、“邵州,治邵阳县,吴分陵零郡北部立邵陵,兼置郡以理之。湘南有梅山洞,连数州界。开宝中,江左用兵,乘间寇武岗;暨宋初,抄盗不止,命将平讨,置十五寨守之,管土丁弩手一千三百二十四人。东至潭州五百三十五里,西至蛮界城州一千一十里,南至永州二百六十里,北至辰州六百五十里。即今之宝庆府是也。”(这里梅山洞是开宝年间(968年)宋平潭州的地域范`围,至宋太平兴国元年才将梅山洞压缩到宁乡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寨,北界益阳四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区域,大都在今天安化新化境内)

六、《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1)——辽、北宋时期图组荆湖南、湖北路表明:今天安化一半以上地区属于邵州,这是安化乡土志研究的一个最大误区,而此白沙寨是在资水边上。红线内为北宋开梅山时大致区域(如下图),谭其骧之分界是以宋收复梅山地区后划分疆域的。在唐天成四年(929),楚王马殷遣江华指挥使王仝统兵进攻梅山。扶汉阳、顿汉凌率瑶人诱敌至"九关十八锁"峡谷(今高明乡新风村),战死官兵二千多名,后追至司徒岭(在今高明乡与宁乡县交界处),击毙司徒官王仝,获全胜(因王仝是司徒官,后当地人把王仝战死之岭叫做司徒岭)。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命翟守素调集诸州兵马再攻梅山,扶汉阳、顿汉凌率众仓促应战,兵败身亡,扶汉阳葬于飞霜崖(今安化县高明乡新风村曹家屋后、九关十八锁的第二锁)。但此次攻击,东面谭州翟守素在司徒岭一带,南边在七星寨一线,西面章惇亲率辰州发兵南北江在白沙渡(如果白沙渡寨在资水边,资水边为开阔之地根本无险可守。所以章惇过石槽山,爬鹞子尖才好理解,章惇也是唯一一个有证据到过洞市,并留下文史资料的正国级干部),益阳知州张颉北面攻到泗里河一带,最后就处于胶作,而元灭宋开始也呈此胶作状。基本以长乐为中心很徝得研究,如果不是带路党,长乐峒还破不了。《千家峒源流记》记载以瑶民为主题包括大量宋末遗民的十二姓是从地下工程逃出,分两路南逃,然后漂洋过海。那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本人曾实地考察过今高明眉毛洞、长乐滔溪伍公洞、洞市燕子洞、山门洞、新化藏兵洞、洞市五龙山下大屋冲诸洞,提出存在强大地下防御工程的观点,可惜由于万历地震的破坏,无法获得更有力的证据作为支撑。但从历史地图集来推测大熊山、五龙山、长乐一带为梅山老巢不无道理,有千家峒圣地在梅山中心地带也不无道理。邵州北境基本上都是安化,所以安化梅山地方史的研究应该把邵州北境作为重点研究,从邵州史研究安化,研究梅山才是正途。

淸《天下郡國利病書》:宋茶法严甚,邑伊溪(在安化縣北三十里仙溪上宋隱士王南美建有釣月樓,有诗云:居士作层楼,不爱风花雪。待得野云收,只钓溪边月)、中山、澬江、東坪産茶,不種而生,味稍佳,民趋其利,奸者乗間嘯聚至抗,廵尉習不黎、虎將頼文政(据说茶贩出身),因而為亂,殺掠為患,大帥王侍郎奏於澬江龍塘建寨,命將統之一易戍,民頼以安。宋諸寨柵皆險要地寨有團保守禦,以備盗賊。(洞市属于安化澬江乡,见陶澍修《陶氏四修族谱》、《贺氏族谱》,今洞市老街后有习家湾古地名并发现古碑一块为证,或与廵尉習不黎有关,但安化境内已无習氏,难考。)

茶寇頼文政资料附录

《水心先生文集》卷之十八《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錢之望)墓誌銘》: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授襄陽府,虞承相相録前,驗差江西帥属。頼文政反,前帥龔參政茂良白上,以賊委公,公薦黄倬可用,爲方略授之,立擒文政。宋羅大經撰《鶴林玉露》巻十二:淳熈間江湖茶商相挺為盗,推荆南茶駔頼文政為首。文政多智,年已六十,不從,曰:天子無失徳,天下無他釁,將欲何為?羣兇不聴,以刀脅之,黽勉而從。文政知事必不集,隂求貌類巳者一人,曰劉四,以煎油糍為業,使執役左右。辛㓜安為江西憲,親提死士與之角,困屈,請降,文政先與渠魁數人来見,約日束兵退,既謂其徒曰:辛提刑瞻視不常,必將殺我。欲遁去,其徒不可,則曰:寧斷吾首以降死,先後不過數日耳。其徒又不忍,乃斬劉四之首,使偽為已首以出,而文政竟遁去,官軍迄不知其首級之偽為也。龙塘戍守阻击北面南窜,而习不黎在宁乡哗变被辛弃疾(时任潭州提刑)诱杀,主力大部分东窜江西被剿灭,余党部分西窜安化,因为县志有载境内有响应的。合流据险为抗也不无可能!且注意宋人记载赖被杀的只是一个替身。(茶寇是当时武装暴动的茶商武装,辛弃疾归宋之后第一次施展军事才能,是在江西提点刑狱任上“节制诸军,讨捕茶寇”,后在湖南创办“飞虎军”,以防备盗贼和蛮瑶。)

《千年古道鹞子尖》摘录

王以戬

鹞子尖自古为梅山要塞。明嘉靖《安化县志》“古迹”有载:五代时梅山蛮为边患,宋太宗讨平之,立五寨以为防御,一曰镇安寨,在治南三里(今梅城南桥村青山冲。以下各寨位置均据所记道里远近推算);二曰七星寨,在县东南一百里(今涟源七星街一带);三曰首溪寨,在县北九十里(今长塘、桃江一带);四曰白沙渡寨,在县西北一百里(今洞市白溪水锡塘湾一带);五曰蜉蝣寨,在县西南九十里(今新化白溪镇原油溪乡一带)。清嘉庆《安化县志》记叙:“鹞尖岭在县西北八十里,上下有十里许”、“爵公桥在县西北九十里牛田”、“锡塘湾渡在县西北一百里”、“思贤桥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江南内上建文昌阁”……。以上县志中关于“白沙渡寨”与“锡塘湾渡”的记载实为同一去处,这说明宋代所立五寨控扼梅山腹地,而安化的白沙渡寨与新化蜉蝣寨则恰好扼守着后来南达邵陵北通朗州的要道。

cy316.coM延伸阅读

黑茶解密:洞市茶的三种特征


黑茶解密:洞市茶的三种特征

洞市在明代为十一都的核心。“都”是安化历史上的行政单位,类似于现在的“区”。到了清代,洞市属一都,一都茶在安化黑茶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在清代和民国文献里面,位居九区之首。洞市群山密布,森林茂密,有上百个大山头,著名的山头大约有二十个,紧密的分布于麻溪东西两岸。东岸的茶山有著名的五龙山系,包含火龙岭,青龙岭,黄龙岭,白龙岭,金龙岭,以五龙山天缘寺为中心地带,朝四面八方展开,犹如一张巨型蜘蛛网。每条脉又绵延数十里,丛生数十个小山头。光火龙岭,就分布着九重弯,洞市林场,鹞子尖,石牛山,碧岭界,木杨界,川岩江,王脊界,锺脊界,大熊山等著名的茶山。麻溪东岸的名山有密山仑,大屋场,方溪界,天顶山,笕漅溪,白马界,青田山等,都是海拔超过八百米的高海拔茶山。

洞市茶是黑茶的老产区,也是安化迄今为止,没有做过其它红茶绿茶品种的老产区,一直只做黑茶,即使是黑茶最不紧气的年代,也从未终止过黑毛茶的制作。所以,目前洞市也是安化七星灶技术保留最完整,又最先恢复的茶区。

洞市的黑茶,由于历史遗留的茶山众多,所以荒山茶比较多,树龄也都比较老,属于原始的老种茶树,只是由于海拔高,又分布在不同山头的林间,故采摘难度较高。做七星灶火焙茶是洞市制作黑毛茶的一大特色,尤其是五龙山系的茶农,大都保留着火焙茶的传统。洞市的黑茶,由于地理、山水、气候、原始树种和老工艺等等的原因,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总结起来,有三大核心特征,最为突出:

第一是薄荷凉,第二是樟木香,第三是甘蔗甜。

薄荷凉是洞市高山茶的一大特色,喝在口里,有一点点薄荷的凉感,生津十分快,遇上好的洞市黑茶,可以有“入口生津”的体验。

樟木香是洞市茶的另一个特色,这种香味穿透力很强,干茶闻起来有点隐隐的像樟木或者樟脑丸的气味,使很放松,喝起来,非常通透,口腔打开很快,茶气有一种明显上扬的感觉,好的高山茶,如果制作精良,喝起来体感接纳度很高,非常有特色。

洞市茶的甘蔗甜主要体现在回甘的舌面感,好的洞市茶入口味厚不苦,或者苦而不涩,回甘快速,这种回甘和吃甘蔗的甜味十分接近,可以一瞬间沁入整个舌面和口腔,但是却很持久。洞市茶的甘蔗甜在泡二三十泡以后的尾水中,体验最明显,好的茶,直到泡成汤色成白水,还可以体验到很强的甘蔗甜。加上薄荷凉和樟木香,身体通透的老茶客,常常能够体验到传说中“真水留香”的意境。

万里茶道有望联合“申遗”


万里茶道有望联合“申遗”

10月23日下午,万里茶道(湖南段)文物保护利用学术报告会在安化大剧院举行,益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立安、副市长黄东红、安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玲、县人大副主任黄志军、老领导伍湘安出席报告会。作为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的一个重要活动,“万里茶道”文物保护利用学术报告会,主要是就“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达成共识,宣传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万里茶道”从福建崇安、湖南安化等重要茶叶产区起,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再经蒙古国进入俄罗斯,全长1.2万多公里,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研究员杨林、中南大学博士李博、湖南大学博士陈翚、县领导伍湘安等人也先后在报告会上作学术报告。

据介绍,参照有关国际规定,湖南省制定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入选标准,目前初步调查摸底阶段基本完成。万里茶道湖南段目前确定了茶叶运输水路420公里,起点在资水新化县与安化县交界处的苏溪关,终点在岳阳临湘市的黄盖湖,其间与茶叶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直接相关或与文化交流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诸如古茶园、古村落、古茶亭、古码头、古茶帮等,共有62处。其中作为茶马古道起点之一的安化县境内最多,有27处,占总数的44%。

青砖茶:万里茶道第一茶


1.万里茶道的“造就”

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的又一条国际商路,其开辟时间比丝绸之路晚一千多年,其商品负载量及其经济意义,却是巨大的。赤壁的羊楼洞,就是这条茶叶之路的起点之一。集散地则是汉口。晋商的智慧与辛勤,羊楼洞优越的地理位置,青砖茶的品质特点与功能,极大地造就了一个“世界历史茶系列品牌”。

(1)羊楼洞——“世界茶业第一古镇”,世界商贾精英齐集羊楼洞,人口近四万。

(2)青砖茶——“万里茶道第一茶”也即“世界第一历史名茶”。

(3)老汉口茶市——“世界第一历史茶市”“世界茶都”。

(4)老汉口茶港即“东方茶港”——“世界第一历史茶港”,“天下茶船齐集汉口港”“最多时25000余膄”“连绵三十余里”。

(5)俄罗斯历史银行“第一历史茶税收”——占全部“税收的三分之一”。

2.老汉口因砖茶而兴盛

俄商1874年将羊楼洞的3座砖茶厂搬迁到汉口,1893年又在上海路口设柏昌茶厂。顺丰茶厂还在江边辟有顺丰茶楼码头,这是武汉三镇第一座工厂专用码头。1874年,俄国茶商改用蒸汽机和水压机制作砖茶,成为武汉地区第一批近代产业,其中顺丰茶厂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之一,成为武汉近代工业的开端。受雇于俄国茶厂的工人,是武汉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据《武汉近代(辛亥革命前)经济史料》记载:“砖茶一项,几为俄国惟一市场”。

“汉口之茶砖制造所,其数凡六,皆协同俄国官民所设立者,其旺盛足以雄视全汉口”。之后半个多世纪里,汉口俄国茶叶贸易公司多达数十家,一时之间,“汉口烟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机器制茶之屋也”。其中顺丰、新泰、阜昌、源泰四家财势最大,被称汉口“四大俄商洋行”,一共拥有蒸气动力砖茶机十五部,茶饼压机七部,雇佣工人共8900人,他们将在汉口压制的青砖、米砖、花砖等各式砖茶远销国外。特别是青砖茶,出口贸易日益兴旺,跃居全国首位,使汉口成为中国近代砖茶工业的诞生地,成为世界砖茶之都。

3.青砖茶的“世界第一”

青砖茶抓住了万里茶道的发展机遇,产生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茶经济流”,“最大的茶交易额”,“最大的茶税收”,“最大的茶幅员”,“最大的茶人口”,中国的“最大茶辉煌”。青砖茶是当之无愧的“万里茶道第一茶”。如果就其当时世界“茶份额”而言,青砖茶也可以说是当时的“世界历史第一茶”。

1918年粤汉铁路(今京广线南段)与京汉铁路通车,在西距羊楼洞4公里的地方设了一个赵李桥火车站,青砖茶可直接由赵李桥上火车北运,而不再经水路中。羊楼洞优越的地理位置,青砖茶的存放、好运输方便,它的耐泡耐煮,也都是其“造就”的重要因素。

怎了得青砖茶,一个‘好’字,一个‘妙’字,一个‘绝’字,一个大大的‘赞’字。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感谢种茶人的奉献,茶道通天,美不胜收。

安化黑茶迈向万里茶道新长征


安化黑茶迈向万里茶道新长征

泰山极顶看大世界,安化黑茶迈向万里茶道新长征。

10月22日,安化黑茶通过政府组织行业抱团品牌领头的方式开启了安化黑茶“走出去,引进来,创品牌,看天下”的又一大动作--重走万里茶道登泰山行.将拥有世界茶王之称的安化万两茶抬上泰山极顶。真功夫比众家之长,大英雄怀众生天下.安化黑茶特别是安化千两茶将“中华功夫”融入其中,制作过程中摘如“拈花手”、揉以“云手”、以“易筋经”发酵、七星灶炼“九阳神功”,再以扛、压、踩、绞、捶等外家功夫打造铜皮铁骨,又经七七四十九天晾晒净其心智方成,实为内外双修之“高手”。但侠之大者必先自正其身,后心怀天下。茶为国饮,湖南为先。心怀天下是湖南精神代表,这次登泰山是为百姓健康作宣传,为国泰民安作祈福,也为共同打造世界的民族品牌做行动,为侠之大者也。万里茶道南起安化,经蒙古、俄罗斯远赴欧洲,是中国茶人用两手创造的神话,是古今湘商用双脚丈量出的奇迹。今天安化黑茶产业再次抱团重走万里茶道,不管结果如何,精神必扬。

谋事在人,行必有果,走出去,走向世界,这就是希望。

10月23日,白沙溪至武汉论万里茶道新道路。

10月25日,白沙溪河南推荐。

10月29日,登泰山极顶展世界。敬请收看。

“万里茶路”的重要起点 湖南安化_黑茶知识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万里茶路”的重要起点 湖南安化》内容,感谢阅读!

“万里茶路”始于17世纪末,是一条由晋商主导,贯通中、蒙、俄、欧洲和中亚各国的商路,总长12000多公里。它纵贯大江南北,横跨欧亚大陆,是一条淹没已久、堪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商路,是一条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的文化传播线路,是一段曾经辉煌的国际商业贸易传奇。在这条传奇的古代商路上,安化黑茶是重要的交换物资,古邑安化则是万里茶路的重要起点。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滋味浓酽,功效奇特,历来受到茶商和西北少数民族青睐

安化古称梅山,《禹贡》九州属荆州之地。自春秋以降直至五代时期,安化为峒蛮所据,“旧不与中国通”而称为“梅山蛮地”,形成了神秘的“梅山文化”。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朝廷遣章惇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隶荆湖南路长沙郡。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云遮雾绕,土地肥沃,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神秘的梅山文化和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是以本地大叶群体茶树的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等古老独特工艺加工制成的黑毛茶及其精制黑茶系列产品的总称。与安化黑茶相关的最早记载文字是《膳夫经手录》。该书问世于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左右,是当时一个叫杨晔的县令所撰。书中介绍了26种食品的产地、性味和食用方法。其中记载的“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就是指安化黑茶。继陆羽《茶经》之后的重要茶著《茶谱》,成书于公元935年,为五代时期十国之一前蜀司徙毛文锡所撰,其中也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文字记载。“黑茶”一词的出现,目前可考的是在明嘉三年(公元1524年),载于《明年典茶课》,距今已有近500年。

安化黑茶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橙红(黄)明亮香气纯正,滋味浓酽,既有生津止渴之功能,又有降脂减肥之奇效,历来为封建王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所青睐。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向来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早年深受两江总督陶澎赏识、后来长居安化8年的时任陕甘总督左宗堂积极推行茶政改革,实行“以票代引”,降低茶税,鼓励晋、陕、甘等地茶商自由前往安化运销黑茶。左宗堂茶事制度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安化黑茶边销和出口问题,也为后来边茶供销政策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安化黑茶边销的砖茶(茯砖茶)一直是将安化黑毛茶运到治阳压制成砖,通常称为“泾阳砖”。为打破这一生产格局,1939年,民国政府的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委派彭先泽于安化江南坪筹建砖茶厂试制黑砖茶。1940年中国第一块黑砖茶在安化诞生,当年出口苏联2073箱(折111吨)。1942年12月民国政府废除“票茶制”,实行茶叶“统购统销”的国营政策,有力的缓解了西北“茶荒”,极大的促进了安化黑砖茶的发展。从1940年至1949年安化共产销黑砖茶666.63万片(约合13332.6吨)。

在长达450年以上的茶叶贸易中,晋、陕、甘等地茶商以安化茶山为优质茶源基地,以三尖茶、花卷茶、砖茶为主要产品,以茶庄、茶行、茶农为生产组织,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开辟了一条以安化为起点的通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俄罗斯及欧洲腹地的“万里茶路”。安化黑茶由此走向世界,闻名于世,古邑安化也由此成为历史上黑茶的中心。

茶马互市的兴起,让古邑安化成为“万里茶路”的重要起点

茶马互市是边疆民族用马匹等牲畜及畜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帛、铁器等日常用品的一种互补性贸易,由封建朝廷所操控,始于唐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安化黑茶在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之前属于“商茶”,不能边销易马,却因滋味浓厚醇和,量多质好价廉的优势受到边疆民族的青睐,被茶商大量越境私贩。公元1278年,元朝仿宋朝的茶马司,设立茶提举司,提高茶税,加强茶叶管理,茶叶生产与贸易继续受到中央政府严格控制。但由于茶高的推动,民间大量安化黑茶流向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安化黑茶得到较好的发展。元明之际县志记载:“深山穷谷,无不种茶。居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

明朝实行“以茶治边”政策,茶马互市制度更加完备,由户部主管全国茶务。但对藏区僧俗贡使的私贩和夹带茶叶较为宽松,这为安化茶叶的流动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到明嘉靖、万历年间,安化茶对“官茶”特别是汉茶和川茶的冲击更为严重,致使“官茶”市场门庭冷落,产销萧条。据《明实录》三百零八卷记载: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围绕“湖茶(安化茶)味酽,于酥酪为宜”,由万历皇帝于1597年钦定湖茶为“官茶”。“官茶”地位的确立,在安化黑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晋、陕、甘等地区的茶商云集安化,安化成为明代茶马互市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至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渐占领了西北边销茶市场。据统计,明代后期安化黑茶最高年销售里达4000吨。

清初延续了明代的“茶马互市”制度。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西宁、甘州等5个茶马司由陕西御史督管。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朝廷裁撤茶马司,实行“引票”制度,改征茶封税。自唐宋以来延续千载的中国茶马互市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至乾隆年间,引票制度更为完善。据乾隆《湖南通志》记载:“陕甘两省茶商,领引采办官茶……,皆于安化县采办,以供官民之用。”“引票”是茶商从事茶叶贸易的纳税凭证。每“引”规定了数量、规格和销售时间。据清赵尔撰《清史稿》记载:每“引”正茶重量折合今重50公斤,准带附茶7公斤。

晋、陕、甘等茶商纷纷领“引”前往安化购销黑茶。其中又有“陕引”和“甘引”之别。“陕引”又称“东柜”,是以山西、陕西等地茶商为主,采购安化捆包的“三尖茶”和“花卷茶”,以西安、太原为主要市场,运销陕、晋、蒙古及俄罗斯;“甘引”又称“西柜”,是以甘肃回民茶商为主,采购安化黑毛茶运往陕西汉阳制作茯砖茶,然后以兰州为主要市场,销往西北、西亚、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

保存至今的丰富而珍贵的黑茶文化遗存,见证着“万里茶路”上安化黑茶的昔日辉煌

黑茶产销历史,致使安化至今留有大量的黑茶文化遗存。这此丰富而珍贵的黑茶文化遗存,见证了安化黑茶昔日的辉煌,同时也成为了安化是万里茶路重要起点的历史物证。

——“中国南方最后的马帮”和“茶马古道”。安化山道崎岖,交通极为不便。晋、陕、甘等外地与当地茶农采取肩扛、马驮等原始运输方式,将采摘初制加工的黑毛茶运至资水沿岸进行精制加工再用木船运出安化。至今为止,在安化的洞市高城尚有一支几十匹巴组成的马帮和一条长达100余米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为全国百大新发现之一。

——古茶行、古茶庄、古茶号和古码料。据调查,安化境内资水两岸有江南、黄沙坪等10多个古镇,每个古镇都有茶行、茶庄、茶号。安化黑茶鼎盛时期,晋、陕、甘等茶商也纷纷到安化办茶,茶行、茶庄、茶号最盛时达300余家。白天车水马龙人潮如海,夜晚灯火通明茶香四溢,一派“茶市斯于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每个茶行、茶庄、茶号都在资水岸边建有茶叶码头。其中留存下来的有黄沙坪古茶市的裕通永茶行、宝华行、聚兴顺茶号、天一香茶行、发记茶庄、晋丰厚茶庄码头,江南五富宫、大码装潢和梁家码头。裕通永茶行已申报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市老街和古钱庄。至今保存下来的有洞市老街、黄沙坪古茶市、唐家观古镇和黄沙坪钱庄(建于雍正五年即公元1727年)。其中,洞市老街、黄沙坪古茶市、唐家观古镇均被评为全国重点传统村落。黄沙坪古茶市被申报为全国2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之一,目前已纳入全省重点传统村落第二批维修保护名单,正在申报保护规划制订维修方案。

——明清风雨桥群和大量茶亭安化万水萦回,沟壑纵横。为方便茶叶运输,勤劳智慧的山里人在山沟溪涧之上,修建了大量廊桥。廊桥设计精巧,古朴坚实,均设有桥会,置有桥产,立有桥规。明清时期,安化共有风雨桥80多座。至今保存下来的有29座,其中洞市的永锡桥、梅城的十义桥等7座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方便茶农和茶商采购、运输茶叶,安化殷实人家、官绅大户或茶农茶商共同捐资,在山坡、渡口兴建了众多古茶亭。这些古茶亭大多都是砖木结构,小青瓦、翘角飞檐,具有独特的安化居民特色。明清时期,安化共有古茶亭200多座,至今保存下来的有10座。其中1座已申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座已经申报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陕、甘茶商留下的茶匾、茶钟。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晋陕茶商铸千斤重铜钟一口送黄沙坪的桥口关帝庙供奉,上书有“今信大清国山陕两省众商人等捐资善铸洪钟一口重一千余斤,于湖南省长沙府安化县十三都桥口关帝庙永远供奉,这口古钟保存至今已有240多年,这是陕、甘茶商乾隆时期在安化办茶的有力历史见证。

——数目可观的古碑。为确保安化黑茶的质量和信誉,维护茶商和茶农的利益,自明万历年间颁发黑茶贸易章程后,历代政府均十分重视对安化黑茶的保护和管理,制定了安化茶叶产、供、销各个环节的茶规茶约,并勒石立碑,以示警诫。至今保存下来的茶碑有300多块。

——民国时期绘制的安化黑茶运输路线图。从这张地图能清晰地看出万里茶路的基本轮廓。晋、陕、甘茶商以小淹、边江、江南、洞市、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马辔市等古镇为起点,将安化黑茶由资水运至洞庭再到汉口,经襄樊到山西太原,北上张家口到库伦,直至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再到俄罗斯、欧洲腹地等地区和国家。该图样至今保存在安化县文物管理所。

关于本文《“万里茶路”的重要起点 湖南安化》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万里茶道”申遗入选点揭牌仪式在安化举行


10月28日,第四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在湖南安化县盛大开幕。在资江之滨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整洁的厂院里,“万里茶道”申遗入选点揭牌仪式暨百年木仓新元年开仓大典在这里举行。活动成为黑茶文化节开幕当天最引发热度的一项内容。

“安化黑茶世界共享”,来自全世界的爱茶之人齐聚黑茶之乡,共赴这场全球级的黑茶盛会。作为安化黑茶领导品牌,中茶安化黑茶精心策划了安化黑茶知识挑战赛狂送福利等一系列活动,为揭牌仪式和开仓大典的举行,攒足了人气,预热了气氛。

安化第一茶厂:“万里茶道”湖南段唯一工业遗产点

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作为“万里茶道”湖南段唯一工业遗产点,不仅是安化黑茶活态性史书,更是极具历史、建筑、文艺价值的宝库。时值安化黑茶文化节盛会,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盛大举办“万里茶道”申遗入选点揭牌仪式,对“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是积极的宣传推动。沿线蒙俄各国领导、嘉宾,湖南省文物局,安化县相关部门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

2017年,万里茶道国内段沿线8省文物部门和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向申遗预备清单文本正式提交国家文物局。其中,湖南推荐遗产点包括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等8处。明代,黑茶主要销往西北地区供牧民饮用,而主产区在安化,因此商贾大半就地建厂。到1902年,著名商帮晋商在酉州兴办茶行,开创了安化第一茶厂的肇始。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是这个璀璨遗产中完整保留下的历史瑰宝,这里见证了千两茶的诞生、湖红的发源和孕育,开创了茶学教育的先河,也凝集了后世对于“万里茶道”安化黑茶的记忆。百年历史都凝聚在这座工业遗址里。

安化县副县长蔡华建在致辞中表示,安化自古茶山、茶行、茶碑、古道、风雨桥、关隘、仓库、码头、会馆等相关文化遗产都历历在目。“在安化第一茶厂,清代制作黑毛茶的飘筛车间、储存茶叶的百年木仓一直沿用、保存完好,活态传承了手工制茶技艺,弥足珍贵,是安化‘茶文化的浓缩’‘茶叶历史的见证’。此次安化第一茶厂入选“万里茶道”遗产点可谓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百年木仓:陈醇菌香,传奇至今

晋商为方便采办茶叶,在资江河畔兴建木质茶仓。历史的垂青与建筑的偶合,造就了世界茶叶史上的独特样本——百年木仓。

从安化第一茶厂千两茶晾晒场穿过,一幢颜色与质感厚重的木质建筑一定会吸引人们的目光。茶厂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中茶人引以为豪的百年纯木质茶叶仓库,是兴建于1902年的历史遗迹,也是造就百年木仓茶品独特风格的黄金宝库。”

百年木仓群传承了当时人居的优点,用上等松木建仓,房体稳固又生态自然。仓底采用架空构造、活动栓塞隔板,能促进仓底空气流动,带动仓体空气内外循环,造就清洁干燥、氧气的微环境,有利于茶品陈化升华。

据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检测,茶仓内富集有利于茶品转化升华的优势菌种多达数十种,这是现代厂房不可比拟的。一百多年来,茶中的功能成分与木仓中的有益微生物繁衍交互,自然筛选、优胜劣汰,因而此地不再是茶叶简单存放的场所,而是益菌涵养的黄金仓。

“我是第一次来到湖南安化,之前没有喝过黑茶,这次受邀过来参观了黑茶生产加工工艺,和朋友们一起品尝了黑茶,感觉口感跟红茶相似。”来自浙江绍兴新昌县的石梦千售茶已有五十年,对于黑茶,他表示虽然口感和工艺不同,但茶的品质能细细品味出来。

百年木仓至今已有116年历史。更传奇的是百年木仓从未停止过投茶藏茶,它一直在造福着安化人、造福着天下茶客。百年木仓形成了利于黑茶转化的黄金菌群环境;木仓独特的温湿环境成为百年木仓产品转化的关键因素。通过此次开仓大典,共同走进百年历史文脉,共品百年木仓经典,共享中国“木仓黑茶”价值典范之美,共书载入史册的辉煌一笔。

为纪念“万里茶道”申遗入选点揭牌仪式暨百年木仓新元年开仓大典,百年木仓(2018)系列产品可谓出身不凡、吸睛无数。百年木仓手筑茯砖茶2.7kg以百年木仓内10年成老料精制,浓稠爽滑,三香合一,老茶风味尽显;百年木仓手筑茯砖茶1kg浓强饱满,层次丰富,每一泡都充满惊喜;百年木仓茯砖茶800g醇厚绵柔,余韵持久,淡雅舒适,令人念念不忘;百年木仓花砖茶900g入口即甜似冰糖,令人一口倾心。作为中国“木仓黑茶”的典范之作,百年木仓(2018)系列产品,凝聚木仓茶特色、刻画时光艺术,创中国“木仓黑茶”价值典范,树安化黑茶行业标杆,引黑茶消费潮流。

活动最后,中茶将2018年新品以及优质原料入仓封藏,待时光慢慢自然陈化,孕育迷人木仓好茶。

安化万里茶道申遗 政协议政协商正当时


安化万里茶道申遗政协议政协商正当时

“加大黑茶重点文物保护力度积极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专题协商,是今年县政协常委会年初确定的四个重点协商课题之一。为确保这次协商达到预期效果,县政协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益文主席牵头、分管主席落实、文教卫体委组织实施的专题调研组,组织县文物管理部门、县申遗办、有关乡镇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研走访、实地考察。

“万里茶道”是继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它南起中国南方的山地产茶区,依托传统的水陆交通北上,途经中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8个省(区),贯通中、蒙、俄和中亚各国,最终到达欧洲,干线总长1.4万多公里。目前,中、蒙、俄正联合将“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内8地已遴选出首批重点推荐申报遗产点49处,湖南有8处,安化占了6处!因而安化理所当然成为湖南全省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牵头县。

作为千年茶乡,安化丰富的、具有强大生命力与精彩展示功能的茶文化遗产,始终是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对于实现安化绿色崛起的重大意义。做好“万里茶道”安化段入选及待选文物点的规划、保护和修缮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1月23日上午,《加大安化黑茶重点文物遗存点保护力度,积极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专题议政协商会议在县政协常委会议室召开。

出席本次协商会议的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黄瑛同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谭罗垠同志,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县政协各委室负责同志和市、县政协委员代表。县政府办、县文旅广新局、县茶叶办、县旅游办、万里茶道申遗办和东坪镇、江南镇、渠江镇等黑茶文物遗存点所在乡镇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协商会议由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益文同志主持

会议通过观看了湖南卫视11月10日的《经视观察----茶道“联”万里》,让与会人员对中国与蒙古、俄罗斯联合申遗、湖南与其他7个省市联合申遗的战略意义以及在本次申遗中安化在湖南所处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为本次协商的牵头委室负责人,我代表专题调研组用PPT就“万里茶道”的概念和申遗由来、安化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的进展和意义、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同与会人员进行协商交流。

面对目前我县”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文化遗产本身的珍贵性还不相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与文化遗产破坏与消失的速度还有差距”这一严峻现实,我们呼吁:“万里茶道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化茶旅产业的灵魂。物质文化遗产的毁损,失去的是安化茶旅品牌的证明与风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损失的是安化千年茶乡的传承与体验。现状令人痛心,教训足以警醒,我们必须赶紧亡羊补牢。”

县文旅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万里茶道申遗办副主任周德淑同志介绍了前段时间的申遗工作重点,对下段工作,就怎样做好文物点保护规划和编制方案,抢救性文物保护修缮,特别是第四届黑茶文化节期间,如何办好第六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等方面,阐述了实质性工作目标。

东坪镇镇长张志华同志作为安化万里茶道黑茶文物遗存点所在乡镇代表就入选遗存点保护现状、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了汇报,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请求。

市政协委员、安化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以戬同志的发言相当到位,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我想,如果没有对家乡的这份由衷的热爱,如果没有对家乡人文历史的如此深度研究,如果没有作为一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他是提不出这么多真知灼见的。

县政协副主席王运明同志做点评。他说这次专题协商调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基础工作扎实。特别是文物主管部门、县申遗办等,克服了人员、经费严重不足等诸多困难,工作积极主动,得到了国家、省文物主管部门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二是对现状的分析比较中肯,形势判断比较准确。三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比较可行。四是努力创新了协商形式,通过观看电视短片和PPT演示,尽可能使大家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他说,政协只有话语权。要使我县的黑茶文物保护现状得到根本改观,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尽快走向顺利、顺畅,真正实现茶、旅、文一体化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决策层高度统一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将黑茶文物抢救性保护放在重中之重。如果我们的调研协商能够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能够对安化文物保护工作有所促进,能够推动“万里茶道”申遗早日成功,那么安化文物有幸!安化子孙后代有幸!

安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申遗办副主任谭罗垠同志表态:一定充分吸纳大家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协调联动力度,学习永顺经验,开展文物抢救性修缮,与县梅研会、文联及各职能部门等加强联系,进行沟通,开展宣传,扩大申遗影响力,加大保障力度。

安化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申遗办主任黄瑛同志对本次协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谈了对申遗前段工作的认识和后端工作的想法。她说,万里茶道申遗极有可能是安化取得的第三章世界名片,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张名片。假如因为我们保护工作不力而失去获得这张名片的机会,那我们既愧对历史,也愧对未来。申遗工作光靠文物部门一家是难以做成的。前阶段由文物部门牵头将我县领进了世界申遗跑道,从此,就要举全县之力扎实推进。她强调,申遗工作要处理好投入与利益的关系,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坚持以保护为先,开发在后,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突出重点,整体统筹,整合资源,切实开展专题研究,挖掘历史资料,制定具体规划及保护与修缮方案,从而稳步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

安化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益文同志在总结发言时说,本次协商调研扎实,发言中肯、点评到位。他强调指出: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是为我县支柱产业寻找原动力,为实体经济匹配软实力,为美丽安化增添发展力,是一项必须决胜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强化认识是前提,强化保护是核心,强化保障是基础,我们要突出重点,合理统筹,不遗余力保护黑茶文化遗存,全力助推万里茶道申遗。最后他希望本次协商能对安化万里茶道申遗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图/李良兵罗艳群,文/罗艳群)

万里茶路 千年黑茶


万里茶路千年黑茶

如果不曾相识,您能否将这样一个场景与茶联系起来?这是制作安化黑茶的场景,这些貌似树干的物品,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茶王’的‘千两茶’。

中国黑茶之乡.益阳雪峰山.洞庭湖.湖南的大山大水在这里相会,大湖之南的益阳,是最经典的湖南。湖光山色,嘉木生华。

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益阳境内的安化县是黑茶的核心产区,这里千山叠翠,分布着地球上85%的冰碛岩,这种形成于6亿年前的珍稀石种夹杂着砂石和小生物化石,富含锌.硒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长寿石’。

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说;‘上者生烂石’,岩茶是世界公认的上品之茶,冰碛岩茶更是上之上者。

北纬30度玮线上的益阳,温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阳光.雨水。云雾.独特的山水造就了安化黑茶的‘天生丽质’。一款黑茶,数十道工序,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制茶工艺。

杀青,揉捻,渥堆,烘焙,紧压,锤打,日晒夜露。

鲜鲜嫩嫩的茶叶转化成铁色的黑茶,品质,内含,风味,营养得到全面升华,灿烂的金花---‘冠突散囊菌’在茶体内绽放,这是一种贵比黄金的益生菌,它在益阳有独特的生物酵场里恣肆地生长。

成就了益阳黑茶健胃,消食,降脂,降糖的独特药理功效,一款黑茶制成后,发酵,转化仍在静静,持久地进行,年代越久远,茶香越醇厚。安化黑茶因具备了国酒茅台,法国葡萄酒的窖藏品质。

这种茶香是山的味道,水的味道,更是时间的味道。是从容淡定的人生历练与感受,香醉人间千百年,安化黑茶:起源于唐,鼎盛于明,阅尽人间沧桑。

千百年来,益阳黑茶被称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在雪域高原,在塞外边疆,处处飘逸着黑茶的芳香,千百年来,安化黑茶被称为‘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千年黑茶,万里茶路。

这是‘茶马古道’的历史故事,这是民族融合的文化传奇,人在草木之间,是茶意的诠释,更是生命的总结,或者渴求,或者品味,在我们的生命与情怀里,幸遇黑茶,会是一种不舍的拥抱,安化黑茶,千年的等待,只为您的到来。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醉美洞市:洞市万里茶道之重要资料证考》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1358.html

上一篇:什么是锡兰红茶,如何喝?锡兰红茶和阿萨姆红茶的区别

下一篇:解读安化黑茶的减肥效果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