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说不破的禅茶 说得破的商机

2020-09-29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说不破的禅茶 说得破的商机”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概念的禅茶

禅茶,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禅茶就已经出入帝王禁苑、寺院佛堂。唐宋禅寺中专门设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许多寺规要求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甚至还有专门以茶汤开筵的,美其名曰“茶汤会”。

近些年来,中国禅茶协会一直致力于禅茶的发展。中国禅茶协会前身为成立于1922年的北京法相研究会茶禅分会。1927年9月,中国禅茶协会正式挂牌,由著名的唯识宗大德韩德清居士兼任会长。1949年以后,协会有赵朴初、周叔迦、巨赞、高观如、林玄白、周绍良等会员,现任会长为第八、九、十届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金日光。

中国禅茶协会秘书长王文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与普通茶的区别是,古代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对于现代禅茶,目前大家有两个观点。狭义上把寺院僧人种植、采摘、加工、招待客人的茶,称作禅茶。广义上认为用来供佛、参禅、引领人智慧的茶都看做禅茶,不论来自僧俗。

漳州科技学院商学院主任郑剑顺告诉记者,自古以来名寺出名茶,禅茶是和寺庙联系在一起的。寺庙里泡茶的一套技艺,被称作禅茶茶艺。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近年来,禅茶产品的开发与寺庙经济相结合,是寺庙与市场结缘的结果。”王文国说,目前市场上的禅茶品种主要是以寺院为主的。很多寺院有自己专门的禅茶,如赵州寺的赵州茶、径山寺的径山茶、灵隐寺的灵隐茶、武夷山的天心禅茶等等,这些禅茶品种已遍地开花。

走出寺院的禅茶

当然,就如同佛教、禅宗走进世俗生活一样,禅茶也随着时代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茶叶消费领域的一种产品和经营业态。

云南广缘茶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为禅寺提供茶产品的企业,同时也给北京一些高级会所及私人收藏者提供禅茶。广缘茶业的创办人张红敬与禅茶有很深的结缘,她告诉记者,“一直喜欢禅茶,从2003年就开始做禅茶产品的开发了,主要为寺庙提供禅茶,目前正在为云南的凤栖寺、绍兴的无尘寺提供禅茶。”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类似于小农经济自产自销的禅院禅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量,加之社会分工的形成,广缘茶业这样的公司会拥有一块比较稳定的市场。

“给寺庙做禅茶选用的主要是普洱茶。”张红敬说。普洱茶是大叶种茶,在云南,普洱茶有个传说,它代表普贤菩萨的耳朵及佛的32相,意为普贤菩萨带给众人的健康,所以普洱茶的茶性能和禅比较接近。“很多人去寺庙,但听不懂僧人的讲经说法,所以通过茶实现沟通,茶成为悟道的媒介;另一方面,寺院的僧人很多喜欢品茶,他们通过品茶接触社会,感悟禅道。”

“当初做禅茶的时候,寺庙的师傅给了一幅字‘人在茶中,与佛相通,佛在心中,与茶共融’”。不仅记录了与禅茶的缘分,还非常恰切地诠释了禅与茶的结合。

禅茶产品如何规范、引导

据记者调查,目前,市场上的禅茶产品已多达上百种,如一花五叶茶、古禅茶、九华佛茶、赵州茶、司空山禅茶、大觉禅茶、灵岩禅茶、少林禅茶、永春佛手、终南禅茶、佛莲禅茶等等。张红敬介绍,广缘茶业供应的禅茶,不同的寺庙有不同的加工和包装。但据记者观察,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企业给自己的产品挂上一个禅茶的名字,其实与寺庙没有任何关系,也并不注重禅文化的内涵。但因为挂上了禅茶的名字,茶的价格陡增,高出平常价格的10至20倍。显然,禅茶在这里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有些企业通过宣传喝了‘禅茶’,能保佑家庭安康、事业顺利等等这些神秘主义的东西,让茶价变得很高。这只能使一些商人发财,最后会把真正的禅茶引上一条死路。我非常担忧这些事。”王文国告诉记者,“对于市场上林林总总的禅茶产品,中国禅茶协会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对禅茶产品进行规范。”

目前禅茶协会也正和宗教局以及地方佛教协会等有关方面探讨,做“禅茶市场”准入制度。其具体的做法是,该产地的茶如是宗教局和当地寺院、佛教协会认可,并请法师加持的茶,可以认定是禅茶。中国禅茶协会支持他们的工作。“对于那些假冒的禅茶,我们要通过宣传,让消费者认清。要让真的禅茶有市场,假的禅茶被消费者识别。否则市场会太乱了。”王文国说。

相对于王文国的狭义的禅茶标准,郑剑顺则认为,禅茶的质量评判还是以茶的种类不同进行评判为好。他说,面对如此之多的禅茶品种,有必要对其质量进行评判,因为禅茶最终还是茶。

禅茶馆的出路与前景

与以寺院为主的禅茶不同,现在街头禅茶馆渐渐地多起来了。王文国说,现在很多的茶馆经营都很困难,不少茶馆靠副业如开设棋牌等吸引客人,而禅茶馆的受众群体更少,目前北京真正经营好的禅茶馆只有一两家。

他举例说,北京酒仙桥一带的“赵州茶馆”就是一家经营不错的禅茶馆。该茶馆装饰整体表达禅意,周六日有赵州寺的僧人开设讲座,人气很旺,而且这里的茶价格合理;另外,北京还有不少禅茶馆推出素食以增加经营的多元化。如北太平庄的“露雨轩”、八大处的“五福素斋”(原名天心禅茶院)等禅茶馆都把素食与禅茶结合起来,满足顾客多样需求。

王文国说,禅茶馆经营必须要有人气。现在大家认识有个误区,认为把佛龛往店中一放,供几只香就是禅茶馆,就能吸引人。真正的禅茶馆就是没有佛像,也是禅茶馆。要注重生活禅的文化,如禅茶馆中可以放置一些带有禅意字画,或者是插花,从花道中品味禅的道。如同日本的插花艺术一样,从中体味无限的禅意;一般情况下,开禅茶馆最好有寺院的支持,如请寺院僧人开设讲座或禅坐,吸引受众,而这些人就是禅茶馆真正的消费者。

他建议道,经营禅茶馆的老板最好自己是个行家,懂得惜福、感恩,自己有品行,才能进入禅茶的境界。另外,禅茶茶馆还可以开发特有的产品,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开发一种禅茶,价格不高,一般人都能喝得起。把“阳春白雪”的禅茶下降到“下里巴人”,多结善缘,让更多的人来喝,这样禅茶馆才会有起色。王文国说,中国禅茶协会下一步的工作是协助全国的禅茶爱好者开办禅茶馆,帮他们规划、设计。

谈到禅茶及禅茶馆的发展前景,郑剑顺直言道,禅茶及禅茶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应与地方的旅游相结合。如果禅茶产在旅游景区,那么这种禅茶销路会很好。特别是要将禅茶变成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这样禅茶的发展前景会更好一些。

“如果禅茶馆在大城市,远离名山名寺,禅茶馆经营成败的关键还是茶的品质。”郑剑顺认为,虽然由于宗教的心理,人们认为喝禅茶保平安、保建康,但这只是一时的。从长远看,人们对禅茶馆注重的还是茶的质量,如果禅茶质量不好,该禅茶馆还是难以长期发展。

张红敬说:社会上多一些茶馆总比多一些酒馆好,让人进去,静下心来。以茶明德,以茶助悟,物我两忘,如禅如寂,最终达到以茶通心、茶禅一味的禅境。这或许是禅茶最好的经营状态了。

小编推荐

四川:十年雅安茶业破茧而出


四川:十年雅安茶业破茧而出

四川:十年雅安茶业破茧而出

--从“十大茶事”评选看雅安发展

近日,由雅安市茶业协会、雅安藏茶协会、雅安市学会联合开展的雅安市“十大茶事”、“十强茶企”、“十佳”和“十佳茶论”评选表彰活动在雅安茶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12月15日“十大茶事”网络投票开始,立即引来各界关注,截至12月23日上午10时,已有2367人参与投票,总票数达7681票。

同时,茶企和纷纷申请报名参加“十强茶企”、“十佳”和“十佳茶论”评选。

这次评选时间跨度为10年。这10年是雅安茶业发展极为不寻常的10年,也是茶业发展博弈的10年,更是雅安茶业破茧而出的10年。

10年兴茶路不忘从

雅安产茶历史悠久。从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人工种茶历史开始,雅安就站在了全国之巅。到后来,古时的雅安种几经努力,让蒙顶山茶千里迢迢走向唐代皇宫,成为名震四方的贡茶。这是雅安的辉煌年代!

然而,岁月的尘沙还是将蒙顶山茶的光华覆盖,“养在深闺人不知”成为雅安这一代之痛。痛定思痛后,“从历史走向现代,从古时名茶走向现实名茶”成为雅安这一代的选择。

10年来,依托厚重的茶底蕴,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加强质量管理,打响雅安茶业,强县、强市逐渐成为现实。在近日四川省^***认定的首批20个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中,我市名山县依托产业化优势,成为20个基地强县之一。

10年来,雅安从过去每斤几十块钱到现在的每斤上千元,这不仅是一个量的飞跃,更是一种质的变化,也是效力的彰显。

雅安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书谦认为,雅安撤地设市十年来,茶产业跨越式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一大批优秀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茶人士为此埋头苦干,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弘扬榜样,表彰先进,雅安市茶业协会、雅安藏茶协会、雅安市学会决定联合开展雅安市“十强茶企”、“十大茶事”、“十佳”和“十佳茶论”评选表彰活动。

记者从评选主办方了解到,这次评选的“十强茶企”、“十佳”、“十佳茶论”在原则中不重复,要让更多从员都拥有机会。

说缘山水意 品禅茶道年


茶即道,道可道,非常道。片叶中窥得的,皆是缘。

古语言“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碗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三碗琥珀汤,就把阑干拍遍繁华褪尽。这是古人的心境,所谓禅茶一味,也是以茶提神,以茶静心,神思驰往,“悟”既是“得”,茶为介,终得“大彻大悟“。

抛开很深奥义的禅茶不说,茶道之于现代的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自生在徽州,长在徽州,百年以前的青青古道上,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劳作的那些工人们,运送出一批又一批的丝茶,换回一整个徽州府的辉煌富庶、和徽州茶叶的声名远扬无可替代。茶之于我们,是生计是保障,也是一种情结一种骄傲。茶自生长在漫山的园地里起,收纳的便是古徽州盈满的淡然古味;后又经采摘、日晒、炒青、揉捻等步骤,受尽了人气的滋养,散出来清香,放出了姿态。在徽州的土地上,品茶和制茶古来有之,传承有道。

雅致如李清照,先来无事同丈夫赌书泼茶,书香茶香弥散,想想都是特别舒顺的日子。后来时运变动,往事重现如满地黄花堆积,燕雀归来而人不复归,只有憔悴损。茶之于李清照,是一段抹不去的温润时光,是平生调跌宕起伏中最安稳的那段光阴,不惊艳不张扬,确实后来回忆时最难捱的片段。

至此,脑中是否也浮上来那袅袅雾气,清清茶香,那琥珀色的润泽亦或是在杯中飞舞的叶芽。若不去纠结茶的价值是否名至实归,不去苛责从产地到包装的每一个细节,不去深究茶道礼数中的不合体统,也不妄图一念参破那玄妙的禅意。抱着淡然的洒脱,或煮或沏,轻酌慢饮,想想寄在茶里的那缕缕思绪,放空被尘世绑架了的神经,茶就是净化,就是隔绝。

若有三两好友,借一组精巧的茶具品茗谈心,就着日光看出通透,杯也通透人也通透。偷得浮生半日,胜过十年尘梦。

还等什么呢,给自己一杯茶,就着一杯春,守一份自在抒怀。

浙江武义有机茶对“绿色壁垒”说不


浙江武义有机茶对“绿色壁垒”说不

浙江武义有机茶对“绿色壁垒”说不

入世前,曾有人预测我国农业要受到国外优质低价农产品的冲击,入世无异是“引狼入室”。入世将近三年,“与狼共舞”的局面没有出现,让国人始料不及的是我国出口农产品在国外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倚仗其自身的科技、经济优势,把一些原本造福于人类的环境标准、规则制订到其他国家无法执行的地步,如欧盟规定最大农药残留限量的80%是以检测方法中所用仪器的检测极限作为最大残留限量,大部分食品的农药残留量在0.1MG/KG以内,最低的只有0.02MG/KG。2001年,欧盟对农药残留标准提高100倍,我省当年出口欧盟量值分别下降41.08%和48.69%。2002年,舟山冻虾仁查出含有十亿分之零点二的氯霉素,被欧洲一些公司退货并索赔,全省积压冻虾仁近万吨;台州出口日本的蔬菜西兰花,被日方检出甲胺磷等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大量退货。据省外经贸部门介绍,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省许多出口产品遭受了反倾销和技术壁垒,涉及金额十多亿美元,浙江已经成为贸易壁垒的重灾区。就在众多企业、众多产品面壁兴叹的同时,武义有机茶破壁攻垒畅销欧美,从2001年以来出口额连年翻番,去年出口有机茶260多吨,出口额1300多万美元,还在德国法兰克福、乌克兰基辅开设了有机茶专卖店。

武义有机茶开发始于1995年,1999年全县有机茶园面积还不到1000亩,2000年大面积开发,以每年新增3000亩的速度发展,至今全县有机茶园面积达1.5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4.3%,全省有机茶园面积的20%;年产有机茶540吨,占全省有机茶产量的13.5%;通过认证企业16家,占全省认证企业的10.7%。如果说“浙江有机茶全国一枝独秀”,那么,武义有机茶则是枝上一朵最艳丽的鲜花。

有机茶作为无污染、高品质的产品,迎合了人们重视环保、崇尚自然、追求的绿色消费需求,成为世界市场的“宠儿”,得到了武义县委、县^***的高度重视。县^***成立了有机茶开发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县府两办、农业、科技、技监等部门参加,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从2002年开始,通过有机茶园认证补助100元/亩,2003年增加到130元/亩;对通过认证的企业优先推荐农业龙头企业,评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奖励3万元,市级2万元,县级1万元,现在全县18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8家是生产企业;对评上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3万元,市级奖励1万元;农业企业新增投资200-300万元,奖励5万元,再每增加100万元,奖励5万元,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一次性奖励50万元,县财政100万/年用于龙头企业技改贴息;县农业局对有机茶开发提供从茶园采样、验收到人员培训一条龙服务。

武义有机茶开发不仅畅通了外销渠道,而且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普通茶鲜叶收购价20-25元/公斤,有机茶30-40元/公斤,比普通茶价格高20-30%。全县在茶园面积、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产值逐年上升。1999年,产值8500万元;2000年1亿元;2001年1.2亿元;2003年1.65亿元,今年1-8月1.8亿元,预计达到2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农民收入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不久《浙江日报》上刊登的武义新宅镇大来村下山农民李增军承包的大圆塘240茶园,1999年,全部产值不到5万元,2000年开发有机茶,2002年产值20多万元,今年达到30万元。

有机茶的开发还提高了武义的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有机茶开发需要规模经营,武义县用政策引导茶园生产经营逐渐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集中。要求有机茶园的开发奖励,茶园承包期必须10年以上、面积50亩以上。现在全县10.5万亩茶园,有7.5万亩是企业生产基地,其中3.5万亩茶园企业直接管理,全县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禅即是茶 茶即是禅


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参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迷者迷于贪嗔痴,悟者悟于戒定慧。贪嗔痴乃人生修养必除之三毒,戒定慧乃人生成就必修之三学。

人生执三毒而不觉,是为迷失之人生;人生修三学而恒觉,是为觉悟之人生。人生执三毒而迷,不离日用事;人生修三学而觉,亦不离日用事。人生在日用事中迷,人生亦在日用事中觉。迷失与觉悟,同在一件事情上起作用,同在当下一念之间的迷惑与觉照。禅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强化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禅即是茶,茶即是禅;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变雅。

禅花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一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的特殊的社会化育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观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之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

茶禅中的意境


茶在中国的历史记载,自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广为中国人知晓,佛教东传后,修行的僧人更发现茶可提神,对于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便有僧人开始将茶道与佛道结合。

唐、宋以后饮茶的习惯在各个大、小寺庙里风行,古书记载唐宋的寺院里设有“茶堂”或“茶寮”,僧人们在此讨论佛理、禅道及饮茶,并在茶堂外悬挂“茶鼓”,击鼓以招僧众饮茶论佛理,《宋诗钞》陈造的“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锗斫城”,贴切地描写了茶鼓下寺院的意境,形成了特有的「茶禅文化」。而唐朝赵州禅师有名的“赵州吃茶去”禅门公案,正是茶禅生活的表现。

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其实回归原本,生活是种感觉,泡茶、品茶也是种感觉,所以泡茶并无坊间几分钟、水温几度的制式条规,而是讲求心要沉淀、专注于茶本身,泡茶者中途不言,掌壶、倒水动作轻柔,如对万物的掌握;品茶者采少喝、多品的方式喝茶,也就是慢吞吞、细细品,呈现一种文雅、放松的“茶禅”意境。

茶禅的意境可说是贴近自然的,端看“茶”中文一字结构,发现“人”在草木之间,才能平衡发展“茶”,很有在原野大自然之感,而人在安和、放下、轻松、享受的环境下,说话就会轻柔、柔顺,待人处事也就进退得宜。

茶本是药(茶性本寒),并不适合大口畅饮,喝到饱的豪迈,更偏重于细微处的感受,如同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也是君子,淡淡品尝,更显其优雅。

人对万物要尊敬,对茶树则需感恩,茶经过“炒、煎、煮、泡”后,才能成为一壶好茶;茶就是道人,茶道衍生茶德,我们感恩做茶、采茶农人,及雨露、土壤、天地,饮茶者饮水思源,关怀环境,不知不觉中也有了茶德。

现代人烦恼多,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圆滑,佛家常道:求圆满不执着,而烦恼就是种执着,禅在破执着,将我执抛弃,配合别人,融入群体之中,放弃原本所学,掏空、学习新知,练习慈悲与包容,专注客观就不会有太多烦恼。

茶禅不能合一,茶为茶,禅为禅!


茶是一种有益的饮品,以茶入膳更能体现食之百味。茶类隐,酒类侠。茶的性格更加一波三折辗转反侧,其曲折间更见幽暗之心;茶是有阶级性的,百姓有百姓的喝法,显贵有显贵的乐趣,究其细理,可以无穷尽。

如今正是喝新茶时节,关于新茶的言辞,最优美的算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大部分人都是用茶“喉吻润”,无非是一种饮品,从中吹毛求疵是少数嗜茶者的专利。

四月新茶首推龙井,而明前龙井愈发珍贵,但如今市场鱼龙混杂,明前龙井可遇不可求。春寒料峭时,仿制的西湖龙井和别号碧螺春大摇大摆入市,真正的好茶需要守规矩必等长成了才出闺阁,稍显姿色的伪品急急出笼,抢一个显眼的位子,先下手为强。而五月又是铁观音的天下,那时的铁观音有观音韵,有明亮的色彩,不品者难以描述其中滋味。新茶在这个春日,一个个轮番而至,它们的脚步轻盈,需要细细分辨。

很多人喝茶是为了保健,事实上,茶不过是一种有益的饮品,它所有的益处不是治病,也不能治病。书上所列举的许多功效是对的,但是想从茶身上获得益处的人,必须长期喝,天天喝。还有重要的一点,在一定的时间,用适宜的方法来喝,好的水,好的器具,好的环境,还有平和的心情。

茶并不神奇,茶只是用短暂的生命,在瞬间发出光泽与柔情,当我们需要暂时歇息片刻时,帮我们调整气息,平气抑躁,渐入一种平和的观人看事的境界。更多时候,茶浸泡在我们中间。说到茶道,那是精神上的一种境界,很高,你也许能看到,但极少人能到达。人说茶禅合一,其实茶禅不能合一,茶为茶,禅为禅,同者平和,无欲。茶助禅思,禅呢?不能说,一说就是错。

茶道与女人,说得太好了


茶。什么茶?

花茶、绿茶、红茶。

茶有道。道是什么?道无边。

道中有道。

女人是什么?是杯茶!

茶韵悠悠。

煮茶是非常讲究的。茶种类繁多,有昂贵的,有平价的,有低廉的,其实都是茶。区别在哪里?在于茶本身的品质,正如女人的心灵。

茶本身就是茶。茶有高低贵贱是商人附加的价格,价格不一定等于价值。女人的价值是衡量不出来的,只有心里去评估。

烧一壶水。水要讲究水质。矿泉水烧出的水和自来水肯定不一样的品质,再说营养含量也不一样。什么水都可以烧开,什么水都可以煮茶。

生活条件好的女人去茶馆喝茶,要的氛围,安静的环境,享受是短暂的,还要支付附加的服务费开支。生活条件一般的女人在家自己煮茶,给家人喝,给朋友、客人喝,没有附加的开支,如果有就是热情和真诚。

茶馆里的茶,家中的茶,都是茶。去茶馆的是女人,在家喝茶煮茶的都是女人。当然肯定不是一个女人。

女人和女人真如茶?有高低贵贱之分?女人就是女人。只是喝茶的讲究的不同,场所不同。家中日日有茶,茶馆日日有茶。喝茶都是为享受,享受的目的不同,享受的结果也不同。

水质影响茶的品质。影响茶的品质的还有温度和火候,甚至环境氛围也影响品茶的情绪。

说茶,茶本来就是长在山野的。用柴烧水,水是溪流的,溪流边的女人烧,烧了一辈子。一辈子的茶不总是一个味道。

茶入口还入心。家中有客,有茶乃尊,乃敬。

家中的茶没讲究中的讲究,岂不也是道?什么道?生活之道,长久之道。

一杯烧好的水,你放红茶,有红茶的颜色和味道、品质;一杯烧好的水,你放进绿茶,就有绿色相溶;一杯烧好的水,你放进花茶就有飘香四溢。叶在杯中延伸扩展,在漂浮,在沉淀,在游弋,何尝不似女人的姿态?或静或动。百样的茶,百样的女人。

茶的味道可浓,可淡。女人何尝不是烈性和温柔。品茶讲究的是过程,品女人也需要韵味。十八的女人,二十八的女人,三十八的女人,四十八的女人各有品位。

女人就是茶。煮茶就要讲究茶道,否则没味道。煮茶需要文火。泡茶需要温度适宜。女人心境就是杯,泡自己生命的茶。美丽也好,妩媚也好,平淡也好,曲折也好,自己品自己的滋味。

茶不是烈酒。茶就象平淡的日子,就象女人的心。大口喝不是品,是解渴,小口的啜才是品。品才有味道。女人就是要品的。不品是难得其滋味和味道的。

茶有道,道里有道。女人也有道,妩媚、娇柔、烈性、刚毅等等。女人的味道是什么?女人的味道是女性的气息。女性必定是女性。茶必定是茶。女人有本道,茶有本色。

茶的贵贱在煮茶的水,煮茶人的手艺和喝茶的氛围。

茶本无价。女人本无贵贱。在爱自己的男人眼睛里,你就是最高贵的!自己认为高贵的人其实是不知道自己也很平凡的。

茶讲究的是本色味道,女人何尝不是。

喝茶的三重境界:茶即禅,禅亦茶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宋代学士苏东坡曾说过“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可谓一语中的,茶即是禅,禅亦为茶,佛教之修炼境界也可为喝茶之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是茶”。

品茶

第一种境界是“喝茶是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虽然茶起源于神农氏还只是一个传说,但却揭示了茶来源于普通百姓日常劳动的事实。可以断定,当初中国人将茶作为饮品,主要是由于茶能解渴甚至药用等本身之特性;茶最早也流行于民间,并由民间逐步流向王公贵族阶层。总之,茶为饮者之始,茶只是茶,并无后人所赋于的种种哲理与玄妙,这也算是喝茶最朴素的境界了。

今日人们口渴之际端杯即饮,漫长的商业谈判和政治商谈之中举杯随饮,无聊之际闲坐茶楼小饮打发时间,都算是喝茶之朴素境界,此时人们并不太在意如何冲泡和茶之味道。

意境

第二种境界是“喝茶不是茶”。

茶流入王公贵族之后,喝茶被赋于了各种哲理和思想,人们喝的已经不再是茶。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茶道、茶艺、茶文化即是“喝茶不是茶”的典型表现。

就如茶道,人们认识不一,有最简单的“以茶水待客之道”之说,也有如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认为的“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之谈,还有周作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之论。不管论述简单复杂,凡事一旦上升为道,就会被赋予一种超乎寻常的哲理与玄妙,一以言之,即是“茶以载道”。

因此,时空不同,所载之道也即不同了,譬如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道家强调“天人和一”;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敬、清、寂”,要求人们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朝鲜茶道则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要求人们处事不偏不倚,不枉不正,都充分体现了“喝茶不是茶”的特点。

今日茶之流行于中国社会各界的最大原因应在于“茶可载道”,通俗的说是茶是可以任人强奸和意淫的。商人眼里喝茶是制造金钱,文人眼里喝茶是创作,政客眼里喝茶是谋权,僧人眼里喝茶是求禅,道家弟子则喝出“重生、贵生、养生”之念。

茶具

第三种境界是“喝茶还是茶”。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道破喝茶之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这与佛教之禅相似,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所谓茶道、茶艺、茶文化,透过浮华背后还是原本之茶也。只是此时之茶,已然与朴素境界之喝茶有本质之飞跃,就如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一样,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已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月明星朗,纵俗务繁杂,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解放被囚禁已久的行性。

一人品茗,一杯茶,一个世界,就这样静静地品,慢慢地尝,想着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生活,感恩的心思随着微笑浮上来,满口醇香。若是好友闲暇时坐在一起品茗,闲谈着身边大小事情,或好或坏,都在这一盏茶间,可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所谓“能所双泯,物我两忘”,回归自然,如是而已。这些所谓喝茶之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是茶”。也是人间可称得上修来的福气啊!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0477.html

上一篇:安溪铁观音什么样的是好茶

下一篇:普洱茶祖的传奇故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