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叶用量: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2)水温: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水仙茶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3)时间: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
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所谓的泡茶三要素即: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掌握了这三要素,离泡出一杯好茶也就不远了。
一、投茶量
泡茶时,每次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是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容量以及茶友自己的喜好而定。
如果是冲泡一般的绿茶、红茶,茶水比大约在1:50左右,如果冲泡普洱茶,茶水比约在0.8:12左右,但是这个比值并非固定不变。比如说在泡中小叶种茶叶的时候,它的花香非常迷人,但是同时它的涩感也非常高,如果依然按照0.8:12的比例投茶,茶汤喝起来会很涩,反而掩盖了茶叶原本的优势。
二、水温
水温的掌握,同样视茶叶种类而定。冲泡嫩度较高的名优绿茶,水温一般控制在80~85℃之间,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明亮嫩绿,滋味鲜爽,水温太高茶叶很容易被烫熟。泡普洱茶、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时,适宜用100℃的开水冲泡,如果水温过低,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溶出较少,导致茶汤滋味寡淡。
三、浸泡时间
浸泡时间过短,茶汤的香气和滋味欠佳,浸泡时间过长,茶汤过浓,会偏苦或偏涩。一般来说,普洱茶的浸泡时间在7秒左右。而绿茶一般都是直接拿玻璃杯冲泡,并非到时间出汤,所以等杯里水的温度降到我们可以接受的温度就可以喝了。
水仙茶是我国六大茶系中的乌龙茶类,同时它也是我国的历史名茶,为一种优质的茶叶,深受不少茶友的喜爱。不过,想要喝上好喝的水仙茶,是要掌握正确的泡茶技术的,否则再好的茶叶你也品不出其中的滋味来。那么水仙茶泡茶技术的三要素你是否知道呢?
【水仙茶泡茶技术的三要素】
1、茶叶用量
首先,水仙茶泡茶技术的第一要素就是茶叶的用量,茶叶量太多太少都是不行的。那么要泡出好喝的茶,一定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2、水温
其次,水仙茶泡茶技术的第二要素就是水温的控制,水温太高太低都是冲泡不好的。那么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
3、时间
另外,水仙茶泡茶技术的第三要素就是冲泡时间,这个时间上的控制是很关键的。那么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
一款茶叶无论其品质再好,如果没有掌握到正确的泡茶技术,也是浪费好茶叶的。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健康饮茶,最好是要现泡现饮,这样效果最佳。温州黄汤茶叶冲泡次数过多,冲泡时间过久,或者多次反复冲泡,不仅失去了茶香,还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弊端。茶叶冲泡技巧注意事项:
1、茶叶的用量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温州黄汤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4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00~15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其次,茶叶用量还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和年龄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
2、泡茶的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温州黄汤,不能用 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通常指将水烧开后,再冷却至80℃;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温度即可)。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 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
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3、冲泡时间和次数
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温州黄汤,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
前言:泡茶与泡妞:
泡茶,饮食也;泡妞,情色也;而食、色乃人之常性。细心不难发现,泡茶与泡妞,二者实乃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心情要好、环境要美、都有经典教程《茶经》与《玉女心经》、必要的程序过程方可水到泡成、连语言都相通“吃茶去”“泡妞去”。。
你给茶多少,茶就给你多少。给你多少的不是想像,是真实。看着美也不是真的美,泡了才知道,很多看着像空姐,一张嘴就成了地勤。
茶有,妇有妇道,泡之也应有道。能否得道,存乎一心。到最后,真能成功与否,皆在用心!
正文 / 详论泡茶三要素:
有了优质的茶叶,甘美的好水,精美的茶具,还必须要有好的冲泡技术,才能把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的体现出来,给人们以享受,饮茶艺术也被人们所欣赏。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指出:“茶之妙,在乎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 可见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泡茶方法的重要性。
泡茶时,主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国中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温度、冲泡的时间,简称为泡茶三要素。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所需的时间;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水费者的饮用习惯来定。一般说,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用茶量的多少,还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饮茶者是茶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香浓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的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
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
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的有效成份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红、绿茶经冲泡三至四分钟后品饮,获得的味感最佳,时间少则缺少茶汤应有的刺激味;时间长,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增加;只有当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被沸水冲泡浸提出来后,茶汤喝起来才能有鲜爽醇和之感。
细嫩茶叶比粗老茶叶冲泡时间要短些,反之则要长些;松散的茶叶、碎末茶叶比紧压的茶叶、完整的茶叶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长。对于注重香气的茶叶如乌龙茶、花茶,冲泡时间间不宜长;而白茶加工时未经揉捻,细胞未遭破坏,茶汁较难浸出,冲泡的时间则应相对延长。
通常茶叶冲泡一次,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为30%,第三次为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第一次冲泡总量的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总量的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无几了。
香气滋味也是头泡香味鲜醇,二泡浓而不鲜,三泡香尽味淡,四泡少滋味,五泡六泡则近似白开水。
所以产茶叶还是以冲泡二三次为好,乌龙茶刚可五六次,白茶浸泡二三次。
其实,任何品种的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或冲泡次数过多,最好是即泡即饮,否则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减低营养价值,还会泡出有害物质。茶也不可太浓,浓茶有损胃气(刺激胃)。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活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通喜欢浓茶,并在茶叶加糖、乳或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欢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用饮用绿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茶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欢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失眠者饮茶浓度应清谈,而中老年茶客,饮茶年限较长,喜欢喝较浓的茶,用茶量较多;年轻人初次饮茶的多,普遍喜欢较淡的茶,用茶量较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茶。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器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2.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之谓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腾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那么,如何来判断水的温度呢?可参照古人“三沸说”。陆羽《茶经 . 五之煮》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其友李南金提出用听觉辨别水温的方法,以一首诗加以概括:“砌虫唧唧万蝉催(一沸时声如阶下虫鸣,又如远处蝉噪),忽有千车捆载来(二沸,如满载而来,吱吱哑哑的车声);听得松风并涧水(三沸,如松涛汹涌、溪涧喧腾),急呼缥色绿瓷杯(这时赶紧提瓶,注水入瓯)。” 现代的煮水器因装有自动控制器,不需要依靠水的沸声来辨别候汤。
水煎得过头或不及,古人常用“老”(或称“百寿汤”)、“嫩”(或称“婴儿沸”)二字加以形容。这种讲究,看似繁琐,实则有其道理。没烧开或初沸的“嫩”汤,泡不开茶固然不好;开过头的水,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会不断排除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此即陆羽所说“水气全消”,亦会影响茶味。特别是不少河水、井水中含有一些亚硝酸盐,煮的时间太长,随着蒸发的加剧,其含量相对增加;同时,水中的部分硝酸盐亦会因受热时间长而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的物质,喝下有害物质含量高的水,自然对人体不利。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中茶的内含物质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中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度的水冲泡,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再凉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例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有了优质的茶叶,甘美的好水,精美的茶具,还必须要有好的冲泡技术,才能把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的体现出来,给人们以享受,饮茶艺术也被人们所欣赏。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指出:“茶之妙,在乎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可见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泡茶方法的重要性。
泡茶时,主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国中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温度、冲泡的时间,简称为泡茶三要素。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所需的时间;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一、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水费者的饮用习惯来定。一般说,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用茶量的多少,还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饮茶者是茶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香浓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的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
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
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的有效成份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注重香气的茶叶如乌龙茶,冲泡时间间不宜长。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活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通喜欢浓茶,并在茶叶加糖、乳或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欢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用饮用绿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茶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欢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失眠者饮茶浓度应清谈,而中老年茶客,饮茶年限较长,喜欢喝较浓的茶,用茶量较多;年轻人初次饮茶的多,普遍喜欢较淡的茶,用茶量较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茶。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器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二、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之谓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每次用茶量较多,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中茶的内含物质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中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度的水冲泡,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再凉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三、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例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