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你真的知道抹茶是什么吗?

2020-09-19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你真的知道抹茶是什么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你真的知道抹茶是什么吗?”相关知识!

抹茶味蛋糕、抹茶味冰淇淋、抹茶味糖果、抹茶味饮料……因为颜色养眼口感清新,吃货们总是能在琳琅满目的美食中一眼挑出抹茶口味作为首选。不过,市场上不少抹茶食品里面添加的仅仅是绿茶粉,而为了保证口感和颜色,添加香精和色素成为行业惯例。

茶叶粉=天然抹茶?

最近,喜欢自己动手制作食品的王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标明为西点配料的天然抹茶,40克小包装售价7.8元。图片上的抹茶看上去颜色碧绿,清新可人。拿到货后王女士闻了闻,觉得比想象中的茶叶清香味更加浓郁。重新仔细阅读了网店店主对于该款抹茶的产品描述,发现在配料一栏中,抹茶的主要原料是茶叶粉,里面还添加了乳糖、微晶纤维素以及食用香精。

抹茶价格是绿茶粉的近百倍

目前抹茶的生产工艺主要集中在日本,整个生产过程非常讲究。树种从日本引进,为了保证茶叶的鲜亮和鲜嫩,春天当茶叶长出一芽两叶之后,进行第一次遮光处理。等茶叶长到一芽四五叶之后进行采摘和蒸青环节,即采摘当天用蒸汽杀青,再经过冷却、烘焙、筛选等多道工序,最后用石(以每分钟60转的速度,在19℃的恒温中,缓缓(出翠绿色的粉末就是抹茶。绿茶粉的原料基本上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属粉碎机,无一例外的都是瞬间粉碎法。

普通茶叶粉和抹茶的价格天壤之别。抹茶平均价格在2000元/斤左右。而普通的绿茶粉价格,每斤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翠绿色的抹茶食品可能有问题

茶叶研究所曾经做过关于食品中添加抹茶的试验,发现无论是绿茶粉还是抹茶,在烘焙糕点、糖果、饮料等的运用上难度最大,而在冰淇淋、冷鲜奶、冷面等方面的运用相对容易。

绿茶本身是很容易氧化的产品,经过高温烘焙后,就会颜色发黄,香气变淡。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维生素等工艺来进行护色,延长绿茶粉或抹茶的自然氧化过程,不过即使进行了护色工艺,抗氧化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在手工面中加入抹茶或者绿茶粉,做成抹茶冷面,虽然没有经过高温烘焙,但在晾干面条的过程中,原本翠绿的面条开始发黄,出现了自然氧化的现象,所以在日本,为了延长保鲜期,抹茶一般是半成品的形式,也就是茶片,当要用到抹茶时,才研(成抹茶。

这几年随着抹茶的大热,抹茶类产品的比重迅速上升。如果看到颜色特别鲜艳,呈现翠绿色的糕点、糖果或者饮料,很有可能添加了色素,不建议购买这样的食品。

抹茶和绿茶粉的区别

颜色:抹茶因为覆盖蒸青,呈深绿或者墨绿,绿茶粉为草绿。

味道:抹茶不涩少苦,绿茶粉略苦涩。

香味:抹茶呈海苔、粽叶香气,绿茶粉为青草香。

细度:抹茶细度达6000目以上(2微米),涂在手背上可以全部进入毛孔。绿茶粉100~300目左右,比抹茶粗很多。

cy316.com编辑推荐

天天喝茶,你知道你喝的是什么吗?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历史非常久远,有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取自陆羽《茶经》),意思是:茶作为饮品,开始于神农氏,在鲁周公时代闻名。

这么算下来的话,茶可度过了长达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那么,在这5000多年的历史中,茶都经历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大事发生在茶身上。

茶起源于神农氏时代,最早是作为药物来使用的。神农尝百草,偶然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茶生嚼内服可以清热,外敷可以消炎解毒。

到了东西周时期,人们开始种植茶树,还把茶叶当作菜来吃。有的直接嚼茶叶吃,有的把茶叶放进粥里,做成“茶粥”。

在汉代,制茶工艺进步,出现了茶饼这一加工方法。

唐代,饮茶文化开始兴盛起来。此时的饮茶方式为“煮茶”(也有“煎茶”的说法)。

怎么煮茶?

先把饼茶碾成粉末,放在锅里煎煮,再放些盐、葱、姜或橘皮调味。但是茶圣陆羽极力反对这样的煮茶方式,舍弃了其他调味料,只保留了盐,之后唐代人饮茶越来越提倡茶的原味。

来到宋代,人们对茶的研究更加深入,“斗茶”成为当时的一种风潮。

怎么斗茶?

斗茶,一看颜色,汤色纯白如乳胜出,青白、黄白、灰白为负;二看汤花,汤花匀细,久聚不散,紧咬盏沿,没有水痕,叫做“咬盏”,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

北宋时期的粗制茶饼,易于储藏、运输,适合大众使用。如果是进贡给皇帝,就要制成“龙凤团茶饼”。

什么是龙凤团?

龙凤团茶,是指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蒸、捣、拍,用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具压制而成,使其表面带有龙凤纹饰纹案的团饼茶,用料讲究,工艺复杂,因此每片团茶可达数十万钱。

散茶在元代开始出现,这时候的饮茶方式是“泡茶”,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保留了茶最原始的味道。

而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废龙团兴散茶”。散茶的加工饮用方式成为社会主流,并流传至今。

清代,中国茶风靡世界,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同时,茶具得到了简化,清代盖碗的流行,就和爱喝茶的乾隆皇帝密不可分。

到近代,中国茶叶经历了兴盛—衰落—恢复发展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茶叶发展得到政府重视和支持,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

茶叶经济正走向稳定发展的道路,茶叶生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

现在,我国茶业发展越来越成熟。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消费需求,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产品,而这些承载了新消费的新兴品牌,基于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积极创新。

例如,现代都市人生活追求快节奏,设计便捷、随泡随饮,品质又好的茶品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抹茶是什么?抹茶粉怎么吃


身边有木有喜欢抹茶的朋友?可能还有一些朋友不知道抹茶是什么吧,今天小编就介绍一下抹茶是什么及抹茶粉怎么吃。

一、抹茶是什么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二、抹茶粉怎么吃

1、抹茶咖啡

首先泡好一杯原味咖啡,用搅拌机把牛奶打起泡之后倒入咖啡,然后淋上适量的抹茶粉,还可以用筷子轻轻画出喜欢的图案哦!

2、抹茶蛋糕

大家经常吃的抹茶蛋糕,蛋糕的做法就不细说了,主要告诉大家秘诀是:抹茶要先和干面粉混合好,在导入打散的蛋黄中,也可以先将蛋黄打散,然后加入抹茶粉搅拌均匀。千万不要调好蛋糕浆之后再加。那个时候就不好搅拌了。

3、抹茶馒头

再教大家做一个家常小吃——抹茶馒头。将抹茶粉、面粉、酵母、白砂糖加水和面。和好面之后发酵15-30分钟(具体要看季节,天热发酵就快)。然后再拿出来和面,切块,就可以上笼蒸了。

4、抹茶炒冰

最简单的就是抹茶炒冰,夏天把冰箱的冰块取出来,加上适量的抹茶粉和冰糖,一起放进料理机中打碎混合,就出来一杯降暑解渴的——抹茶炒冰了!

5、抹茶冰淇淋球

然后是抹茶冰淇淋球,在上面的那步,把冰沙打碎之后,杯中会有水,加入一个冰淇淋球,味道自己搭配,就出来了抹茶冰淇淋球。

现在知道抹茶是什么了吧,还有原来抹茶粉的吃法有这么多呢,以后购物篮里又多了一种美食。

你不知道的抹茶史‭!


抹茶起源于中国的隋朝,在唐朝、宋朝达到顶峰,特别在宋朝,已经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自明朝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即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抹茶茶道便告失传,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形成历史断代。九世纪末(日本的平安中期)抹茶随遣唐使进入日本,抹茶的茶道点茶技艺被日本人民效仿至今,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茶道‭。

在古代茶是这样喝的

‭宋朝的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变成点茶法,用水注冲点抹茶并用竹筅搅拌成泡沫,使饮茶更具娱乐性,并由此产生了比试点茶技艺的活动斗茶,斗茶之风在唐代就形成在闽北,宋代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并遍及全国。斗茶就是

‭比试茶的汤花(泡沫)色泽是否纯白,保存的时间是否持久(咬盏)等的一种技艺。斗茶的开展很好地推动了宋代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业的发展。

由于点茶法的使饮茶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同时经常性的开展比试点茶技艺的活动(斗茶)促使点茶的技艺不断创新,由此产生了能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像的技艺‭‬分茶。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把分茶做到了极致,也将中国茶文化推向历史高潮。由于皇帝和文人对点茶、分茶和斗茶的推崇,对茶叶和点茶工具的质量有了很高的要求,在建安等地设立了专门的贡品生产基地,朝廷派官员监制,极大地提高了茶叶和茶具质量‭。

茶筅--古时点茶的工具

‭类似现代汤匙之作用。茶筅以竹做成,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专门描述过茶筅:茶筅,以斤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动,本欲壮而未必眇。当如剑背,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也强调了使用茶筅的要点在于手轻筅重,指绕腕旋。可见抹茶点茶的历史悠久。

虽然抹茶道因为明朝禁止逐渐衰弱‭‬。但茶筅在制作食物。稀释蛋液等等的食品加工上还是有其他作用。所以并没失传,当然在西南这个东西主要用途是粗制的洗锅洗碗洗灶台的工具‭。

中国的饮茶文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程,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陆羽《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些都是对人类饮茶的最早记述。可见,茶叶刚开始是作为药来使的‭。

你知道什么是“茶钱”吗?


茶钱:(1)[paymentforteainateahouse]∶在茶馆喝茶所付的钱(2)[tip]∶指小费。在茶馆饮茶按定价付的钱。《说郛》卷六八引宋灌圃耐得翁《古杭梦游录》:“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但将此为由,多下茶钱也。”《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当下付了茶钱,出门来,彼此散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于是给过茶钱,下楼去了。”

在浙江的一些地方,茶钱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婚礼上婆家人给倒茶的新娘子以贺礼现金。中国是礼义之邦,自古对礼仪有着相当完备、科学的规矩制度,以婚丧随礼而论,过去都是由专人登记造册,主家日后会在同样的机会相应地给予同等回赠。依我拙见,这是一种很有人情味的民间金融互助行为,因为婚丧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大事,组建一个新家庭固然需要开支,而重视孝道、慎终厚葬的民风使丧事的代价更高,即使是在强制火葬的今天,一个人的辞世也意味着家庭在经济收入上的损失,所以,亲戚朋友的帮助援助是很有必要的,可惜金融史专家似乎未认识到这个课题。

到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文革”后,各种传统的礼仪与规矩被当成“四旧”破得一塌糊涂,只遗存下来皮毛与片段,割裂了因果关系。红白喜事随礼还是照旧,可是“不白受人好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却被抛到了一边,于是,大办红白喜事几乎成为无偿集资的借口,尤其是拥有权势者大受其益,主事者只知笑纳份子钱,至于登记造册以备回礼,几乎无人考虑。这种有去无回的风气,很长时间被漫画杂文所讽刺批评,成为国人极为头疼的陋俗——其实俗何尝陋!如果每个人都恪守礼尚往来、投桃报李的原则,随礼也就不再是什么负担,而只是原始萌芽状态的互助保险而已。

茶钱还有一层意思,与京戏密切相关。据京剧学泰斗、梅兰芳恩师、吾乡齐如山先生的回忆录所说,民国前几百年间,北京没一处叫戏园的,皆名茶园,盖因当初只是饮茶聚人,随带着听听唱,因此客人花的是茶资而不是买戏票。换句话说,唱戏的是以提供娱乐消遣以与茶园分账。因此,到他离开北京逃往台湾时戏班子也仍然说是茶钱,没有“戏价”这个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发展到后来,在剧院里,茶又成为听戏时的配套服务,完全倒过来了地位。在护国寺的梅兰芳纪念馆,陈列的有民国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戏单,每张上除了名角与剧目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手巾与茶资,头等票的价码一般三元,而香茗每壶大致二三角不等,显然,此时茶与戏已经开始分开计费。

京剧是艺术,却长期作为饮茶的衍生服务而存在,如此说来,若写京剧史则不可不言及茶文化,否则难得会通。进一步讲,中国的诗文书画的研究与创作,离开了茶文化的背景,又何尝能通呢?难怪赵州和尚对前来求教的人都一律开示以“吃茶去”了。

你知道,茶艺师上的第一堂课是什么吗?


你知道,茶艺师上的第一堂课是什么吗?

茶博会分享:说来,我也觉着不好意思。我跟茶相知、相识有两年余。期间,接触过“社会茶”、“生活茶”,自己也摸着石头过河,曾自编过茶艺课教材,但是,一直都还不曾认真地了解过“学术茶”。为了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忙里偷闲地报了个茶艺班。你知道,茶艺师的第一堂课是什么吗?遇见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猜想,茶艺师的第一节课,不就是教茶艺表演前的礼仪、认识茶具吗?但是,恰恰相反,茶艺师的第一堂课,与茶的关系不是很大。我切身的体会是,茶艺师的第一节课,不是教你如何去泡好一杯茶,而是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茶艺课上,轻柔的古筝曲静静地在耳边环绕。摆的茶样多,家具也有着年份了,整个课室散发着茶香、古木香。宁静的氛围让我不禁放空。凝视着杯里的茶,就像是凝视着真实的自我。我不禁猜想,一个长久与茶相伴的人,是怎么样的呢?嘿,一定是像老师这样,穿着朴素、古典的服饰,追求着深度与真实度。这刚好也是我的模样。老师说,学茶要先学会“两耐”。一是,耐烫。泡茶的人要受得了高温,就算是被烫到,也要“优雅”地被烫,不可一副狰狞的模样。二是,耐得了寂寞。和茶相处的过程,就是一条与寂寞为伴的路程。茶比人静,能坐在茶桌上品饮的人,也不会聒噪。就是这种静到骨子里的寂寞,才是我们真正与自己独处的时候。茶艺师的第一堂课,是教你重新认知“认可”、“尊重”、“包容”。这三个词,听起来并没有什么神秘感可言。然而,信息时代下,人心喧嚣,这作为每个人都懂得的道德标准,却因各种缘由被大多数人抛在脑后了。与茶相处的过程,就是我们重拾美好的时候认可。崇高的职业荣誉感。一位朋友请了一个英国管家为自己服务。继承英国管家的敬业精神,那位管家也同样是非常地敬业。每次到用餐时间,若不是主人家再三邀请,是不会和主人坐在同一张桌上用餐。递东西给主人,他会60度鞠躬,充满敬意地双手奉上。当有人问起他的职业,他就会很自豪地告诉说——我是一个管家。换了工作服后,管家和主人就像是朋友一样聊天。不卑不亢。这就是崇高的职业荣誉感。刘星星老师在茶行业有十五年了,早年,她做这份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认可,陈旧的观念认为,茶艺师就是帮别人泡茶的服务工作。即使是这样,她也不觉得自己做着低人一等的工作。经过十年磨一剑,星星老师创办的心馨茶艺在深圳茶圈已经是众所周知。尊重。严于律己的专业素养做为一个茶艺师,只要是坐在在泡茶台上,就要为客人呈现最好的自己。老师教导我们,“想想看,如果你坐在客人的位置上,你希望泡茶人是怎么样的,就为对方呈现一个怎么样的自己。”,这是茶艺师的自我修养——“为了容纳更多的人,我放小了‘自我’”对客人的尊重,是茶艺师的自我修养。对茶器的尊重,是对生灵的尊重。茶艺表演的多个环节恰好是在教育人,要对万物有敬畏之心。例如,表演前的净手的动作,是为了表示对茶器的尊重,举案齐眉的动作示意着对茶的恭敬,用公道杯倒茶汤如品茗杯,示意在茶面前人人平等。而对茶的冲泡,更是体现了茶人严于律己的专业素养。人的一生可能是一百年左右的光阴,但是对于茶来说,一次冲泡就是它全部的人生。包容。宽以待人的行业觉知。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在茶艺圈里饱受争议的泡茶规矩——将盖碗里的茶汤注入公道杯的时候,杯底是否能对着客人?很多人认为,将盖碗的碗底对着客人,是对客人的不尊重,但是,也有人认为,强行将盖碗的碗底侧对客人,会让手腕扭得很不自然,这样一来,坐在你的对面的客人,也会感觉不舒服。孰对孰错?确切地说,我们学的茶艺是“对而不真”茶文化作为艺术的一种体现形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每个资深的茶艺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与教授方式,并没有哪位老师说的、教的就是对的。这就是茶里的“有容乃大”——容许差异性,不固执己见;具备灵活性,可兼容变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有忠诚不变的职业态度。“忠诚不变”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并非易事。大市场环境下,只有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才能真正地在茶文化圈有一席立足之地。

麻姑茶你知道吗


红茶和绿茶,普洱茶和铁观音,这些名茶我们都知道。但是你有听说过麻姑茶吗?麻姑茶这个名字这么特别,一定有它的来历和典故。想看看麻姑茶是怎么诞生的,快看看下文吧。

《南城县志》载:麻姑茶的制作盛于唐代。关于麻姑茶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有一仙女麻姑曾云游仙居此山修炼,春时常常采摘山上茶树的鲜嫩芽叶,汲取清澈甘美的神功泉石中乳液,烹茗款客,其茶味鲜香异常。

自古以来,这里便已列为我国著名山系。《名山志》曾有: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九洲四海,只独有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的记载。这里山势磅礴,峰峦重叠,瀑布飞溅,云雾缭绕,清泉众多,风景优美。山上有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历代不少名人、学士都荟萃于此。

秦时大学者华子期曾来山著书;晋时医学士葛洪曾来此炼丹;唐时书法家颜真卿在此写了《麻姑仙坛记》著名碑贴;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师罗汝芳在此创办从姑山房等等。这里还传诵着许多美妙的故事。麻姑茶的来历传说,更是有趣。相传东汉时有一位麻姑仙女得道于此,常常采摘细嫩茶叶,用仙泉一勺之多,煮与享客,并用以赴瑶池会、蟠桃会,朝拜王母娘娘的贡品。麻姑山之茶自古就有仙茶之称。

你知道紫砂泥料为什么要陈腐吗


陈腐对于紫砂泥料来讲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紫砂泥料通过陈腐这个泥料炼制程序,可增加紫砂泥料的可塑性,助茶性等等。那到底什么叫做紫砂泥料的陈腐呢?紫砂泥料陈腐也称为陈化、养土、困料、困尼、储泥。开采后的紫砂泥经过经翻晒、粉碎、风化、研磨、过筛、和水拌匀的过程后,和水制作成适当尺寸的湿泥块,在如阴暗潮湿的地窖贮存,改善泥料的性能。这个过程就叫做紫砂泥料的陈腐。在这个过程中,水分逐步得到均匀分配,有机质亦得到充分分解,有利于坯料氧化。

陈腐使得紫砂泥料的可塑性得到了充分提高,湿度也大大增加,制作成品也就更加优质。陈腐期越长,紫砂泥料制成的壶越好。我国古代陶瓷制作中,认为储泥陈腐是一个步骤。

而传统藏家所认为的老泥制成品更好也不过是陈腐期的区别,许多壶友都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实质上,紫砂泥料的形成至今已有数以万计的年头了,都可以说是老泥。

只不过需要在制壶之前重新回炼。陈腐期长,紫砂泥料温润,可塑性高。反而就显得缺水,干燥而难看。陈腐期长的有水色,好看,经过泡养,温润如玉,不需要人工修饰,就已经光润古雅,远超三代铜器。

陈腐只是紫砂泥料炼制中的一个程序,有机物只有通过陈腐才会分解成为熟泥,泥熟了自然好作壶。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优质的紫砂泥料再加上长时间的陈腐期才能制作出上等的紫砂泥料,若是不好的浅层紫砂泥料,陈腐期再长也没有用。

紫砂泥料和瓷器的瓷土相比,紫砂泥料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同点在于瓷土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瓷土不需要陈腐后再用,而紫砂泥料却需要陈腐后再用,紫砂泥料陈腐的时间就如同古代酿酒中的“女儿红”的道理是相通的(女孩出生时就酿好),时间越久越好。那么紫砂泥料为什么需要陈腐呢?

紫砂泥料和瓷器的瓷土相比,紫砂泥料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同点在于瓷土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瓷土不需要陈腐后再用,而紫砂泥料却需要陈腐后再用,紫砂泥料陈腐的时间就如同古代酿酒中的“女儿红”的道理是相通的(女孩出生时就酿好),时间越久越好。那么紫砂泥料为什么需要陈腐呢?

紫砂壶泥料为什么陈腐时期要越长越好?

紫砂料陈腐的过程可以增加泥料的粘性,增加泥料内部各种组成物质的兼容性。经过陈腐的紫砂泥料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可以降低烧制的温度,因为烧制的温度低了,烧制的风险相对也降低了,而且古代都是龙窑,龙窑的温度一般比较难超过1000度,所以在过去有些高温泥料,就必须要陈腐,否则就烧不透,达不到最佳烧制效果。

陈腐的时间越久,其烧制温度下降的越多。现代窑技术的改良,窑内温度可以超过1300度,所以有些高温泥料不怎么久陈腐也可以拿去烧制了。

2、陈腐过的紫砂料,所做出的紫砂壶,经过烧制后其新壶的“水色”就很好看,这样的壶也很好养出效果,养出包浆后的紫砂壶更加具有“玉质感”。

3、工手们用陈腐过的泥料做壶要比不怎么陈腐的料要好做,料的泥性比较好,粘性也比较好,这样紫砂壶去烧制时也不太容易会开裂。

严禁“功夫茶”?你知道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政府部门应严禁在上班时间冲泡功夫茶。因为泡个功夫茶,程序很麻烦,茶杯小,慢慢品,很耗时间。上班花那么长的时间来泡茶确实不应该,这也不符合中央的八项规定。

这则新闻引起很多市民的热议,同样也引起了众多茶业人士关注。一则看似对茶行业销售不利的新闻,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市场的消费需求消费者需要更便捷的茶叶冲泡工具和产品。

茶叶销售要关注市场需求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上班族,他们表示,虽然大家都了解喝茶有益健康,但如果用功夫茶具来泡茶,确实很耗费时间,要烧水、洗茶具,一系列繁琐的工序之后才能喝上一杯茶,整个过程大概要十来分钟,再碰上同事聊几句,不知不觉就过去大半个钟头了。

一般上班时间我会选择喝袋泡茶。在某广告公司上班的小张告诉记者,因为公司人多、个人空间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他一般选择喝袋泡茶,因为冲泡比较方便,不需要太多工具。

而从事文字创作的郑先生则认为,现在的茶叶生产、销售企业,只考虑卖茶,也不考虑消费者怎么饮用茶,使用功夫茶具冲泡茶叶是目前比较主流的冲泡方法,它的好处在于让围在一起喝茶的人不会觉得尴尬,有话题空间,但它的不足就是耗费时间、占用空间。现在大家工作、生活的节奏很快,建议茶企能多考虑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因为很多上班族确实没时间也没空间去泡功夫茶。

好像很多茶叶都不耐浸泡,泡的时间一长就非常苦涩,很难入口,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茶叶比较适合长时间浸泡又不会变得很难喝?消费者林女士认为,考虑消费者使用茶叶的便捷度时不仅要考虑工具,还要考虑产品适不适合上班族的使用需求。

多款便捷茶具可供选择

在福建以及广东地区,居民饮茶习惯使用功夫茶泡法,对茶叶的冲泡要求较高。但其实,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便捷冲泡器。目前还有不少消费者并不了解这类便捷的茶叶冲泡工具。

比如:飘逸杯。这种茶具将茶壶、茶杯融为一体,中间有一个过滤网可过滤茶叶。冲泡时将茶叶放置于过滤网上,然后倒入开水,可根据个人及茶叶的特点灵活掌控茶叶的浸泡时间,按住一个按钮就可以让茶叶和水分离。

还有一体杯。这种茶具由上下两个茶杯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茶杯在杯口有个过滤设置,另一个茶杯则与大家平时所见的茶杯一样。使用时将茶叶放置于带过滤设置的杯中,注入开水,然后另外一个茶杯可充当盖子,盖在上面还有保温的功效。需要饮茶时,只需将上面的杯盖取下,将带过滤设置的茶杯中的茶汤倒入即可。

消费者之所以对现有的茶叶便捷冲泡器皿不熟悉,一方面是商家推广的力度不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商家认为只有低档茶才会有人使用这样的冲泡方式。业界人士分析,随着市场的改变,茶企应该多观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也许一个简单的创新就能给企业甚至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8007.html

上一篇:宜兴紫砂壶首登淘宝司法拍卖平台:总起拍价310万

下一篇:难得一见的十三道茶道流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