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香气,是普洱茶品饮过程中,茶友们尤为看中的品质特征。不管是干茶香、挂杯香或杯底香,在茶友们口中总能品鉴得头头是道。那普洱茶香气如何产生,又有几种常见的香气呢?
坊间关于普洱茶香气的形成,有许多天马行空的“遐想”。比如枣香是茶树与枣树间种,兰香是茶园中有兰花,樟香是茶园中有樟树(甚至是茶叶压饼后与樟木共同存放……个中种种,不一而足。
实际上,普洱茶的香气来自于茶叶自身的内含物质、工艺制程以及仓储转化的协同作用,绝非是靠着想当然的混种沾染。茶友在品饮普洱时会用自己记忆中最为类似的味道对茶汤香气进行勾勒,故而有了樟香、枣香、参香等对普洱香气的描述。
1、樟香
香港仓储茶品,青壮叶生茶在一定时间的高温高湿存储与退仓后,茶汤所产生的特有香气。若茶品年份较短入、仓较轻则为清樟香,若年份较老、仓储较轻称之为野樟香,若为三十年以上老茶入仓较轻则称之为淡樟香;樟香,与兰香、参香等可以说是香港仓储的特有仓味。
2、兰香
同樟香形成原因,坊间称稍有年份、入仓较重的生茶,茶品受温湿度影响较大,汤色相对较深、叶底颜色亦深,但还不至于黑硬。
3、参樟香
青壮叶熟茶置入高温湿仓环境,刚出仓时茶菁特有的类似樟香参香混合的香气。
4、参香
基本上为茶叶木质化香气,以陈年老熟茶居多。青壮叶茶品经过高度湿仓,或是轻中度湿仓经长时间退仓后,茶汤产生类似人参香气,尤其冷汤更为接近。单纯渥堆工艺,难以产生参香。
5、枣香
老叶或级外茶经过轻度渥堆、轻度湿仓处理后,在没有入仓或很轻的仓储下茶汤产生的类似红枣干的香气,尤其在某些特殊茶区容易出现。
6、龙眼味(桂圆味)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青壮叶轻发酵渥堆茶品,如早期7562、7563、8592、凤凰熟沱、临沧熟沱等,在没有入仓的情况下,茶菁味道类似龙眼干的味道。近年来渥堆熟茶发酵度较高,整体制作工艺也有所改变,桂圆味已经少见。
7、荷香
特级或细嫩芽熟散茶经过轻发酵渥堆、轻度湿仓处理,退仓干燥后,茶菁所产生类似干燥荷叶香气。近年因工艺改变,也较少见熟茶荷香。
气候特点: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湿度超过92%,香港的自然仓储环境相比我国其它地区也是少有的潮湿。
环境对仓储的影响:香港每年的4月和5月会出现返潮,花岗岩地形地面发生渗水,地下室仓库即使架高货物,地面还是有液态水,整个仓储环境的湿度达到了过饱和。香港夏季气温特别高(超过35℃),同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茶品自身的氧化反应以及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再加上相对不通风的环境,茶仓中会格外的潮湿闷热。
仓储习惯:香港普洱茶存放的仓库有两种,一种是公设仓库,一种是私人设立的仓库。私人仓库在存放普洱茶时会定期进行翻仓,将仓库中的茶品的空间位置进行改换,避免由于仓库中温湿度分布不均造成茶品转化的程度不同,而公设仓库则不会帮助物主翻仓。一般在存放三年过后,茶品会被拿出退仓两年,退仓会选择在一个高温干燥(相对于湿度过饱和的环境)微通风的环境之下。
退仓的时间大多选择在冬天,以利用冬天相对干燥的气候将茶品中过量的水分抽出。完成了第一个仓储循环(入仓三年,退仓两年)的茶品会第一次上市贩售,在经过一两年的销售后再入仓,完成第二个仓储循环。(不同的茶庄会有不同的细节调整)。茶品从新茶到仓储完成要经过起码十二年的时间。
陈放效果:得益于香港仓储环境,这里的普洱茶入口醇滑明显,茶香气有樟香和参香两种(真正的老港仓才有)茶汤成酒红色透亮、不卡喉!
1、湿仓(入仓、高温高湿)
是指将茶叶放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将新茶快速做旧,当老生茶卖的做旧手法。这种做法一直被茶圈诟病。
所谓高温高湿,是指茶叶长期存放于均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这样会使茶叶加快转化,香气下降,口感熟化转甜,丧失普洱茶的的特性。汤色乌、暗,叶底软烂。这种茶经过退仓之后,表面很容易出现白霜,味道也会出现参香、槟榔香等。
2、、干仓(昆明仓、自然仓)
干仓是“湿仓”的一个相对概念,指茶叶存放的环境温度≤25℃,湿度<70℃,透气不通风的环境自然陈放的茶叶。
这样存放的茶叶,汤色明亮、透澈,干茶饼油润有光泽。5~15年的茶滋味中常有“梅子酸”的特色,口感清爽,香气口感皆好,叶底活性强。
狭义可以理解为“昆明仓”,广义可以理解为“自然仓”。因大量的交易存储发生在昆明,大量茶叶储存在昆明,因此“昆明仓”成为了一种风格代称。茶圈中认为,只要满足“干仓”条件,各地气候不同所存放出来百花齐放的风格的“自然仓”,更得每泡皆不同的普洱茶的要义。
3、技术仓
称是建立在科学微生物的基础上,控温、控湿、控菌的茶叶深加工仓储。这种技术仓是加速茶叶陈化为目的的升级化仓储,符合食品安全。甚至于能通过培育菌种,来达到固定香型,例如玫瑰花香、桂花香等。
技术仓的在茶圈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而技术仓在市面上也不普遍。
4、仓味
一是“湿仓”的衍生,是为贬义。
二是指代高温高湿地区,例如两广、港台气候环境下存储出来的味道。
5、、退仓
有很多茶高温高湿存放时间不长,只有微入仓加快转化。刚出仓茶叶霉味重,经过高温低湿通风的环境,使不愉快的味道减退就是所谓“退仓”。
入仓又退仓的茶叶滋味薄,比较难喝出来。但此种茶香气如同湿仓茶一般,无香。
6、白霜
一是菌类残留物,是茶叶经过高温高湿环境存放后,茶叶表面菌类品种数量增多,退仓后的残留。
二是茶膏霜。这种白霜是茶叶自身的儿茶素和咖啡碱的络合物质,具有品饮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有白霜的茶膏极少见,这种茶膏又称石乳,白霜不会有任何的异味。
三是小青柑的白霜。是果皮里所含的糖分、柑油渗出,在表皮凝结的果糖霜。“果霜”是干果品质的体现,有医书说“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能利肺痰,其润能滋肺燥。”
普洱茶的最佳仓储条件是什么?茶界一直争议不断。经过一定时间存放后的陈年普洱茶,不同人,不同地方存储,都会不同的表现,那么不同仓储,只要是大家各自喜爱的仓储都是可取的。
未来的普洱茶仓储应该是走向三个方面的——
1、家庭的仓储。各地气候不同,温湿度不同,普洱茶存储所能提供的条件不同而出现一个泛类型的仓储环境,这是普洱茶给予茶友的乐趣之一,在这里的普洱茶已拥有超出一般流通型普洱茶的含义。
2、茶商的仓储。各地茶商所处地区不同,因气候等各方面的不同,经过各自长时间的探索而出的仓储,应该是纯干仓、干仓、入仓之间不同程度仓储的总和。若有机会收到品质好的茶品,经存放而出将会有较高的“类品牌式溢价”。
3、茶企的仓储。存储在传统普洱茶市场建立的仓储中心,若能有一定量供应市场,有可能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成为衡量普洱茶年份之间的尺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普洱茶,现在普洱茶也随着人们散布在大江南北,不同地方的气候不同也使普洱茶的转化有不同的走向。华北地区(例如北京仓)的气候,主要是四季分明,但整体全年湿度较为干燥,如果没有给生普洱茶一定湿度,容易出现酸味,尤其在冬天,湿度是全年最低,而普洱茶的水份在此时间会被带走过多,可能会出现酸味,在此季节需要密封保存。华东地区(例如浙江仓)与华南地区(两广地区)一样,主要是湿度高,但是温度没有华南地区全年的温度高,所以此地区的普洱茶品转化程度应处于云南仓与广东仓之间,与广东仓一样,要注意每年春季的梅雨天气的高湿度侵袭就好!
且不论哪种仓储最佳,各种仓储的存在使普洱茶的形象更为生动和适应更多的茶友,这才是普洱茶啊!
为什么有“纯干仓”?
“纯干仓”普洱茶品的出现,约在1995年左右,主要是当时香港茶商的茶品主导普洱茶市场,市场都认同普洱茶需要经过茶商仓储,而“纯干仓”普洱茶品是由一些普洱茶收藏家流出,一般为个人家庭仓储,所以相较与当时香港仓的“干仓”(即仓位较好)、“湿仓”(即仓位较低)而言的“纯干仓”。所以这是前文所提的家庭仓储,并非纯干。因为如果你的茶仓很干,那么你的茶基本就废了。众所周知,普洱茶转化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氧气含量气候等各方面都影响着普洱茶的转化方向,所以“纯干仓”是一个伪概念,应该理解为市场上通俗而言的“干仓”等。
那么,在香港普洱茶市场的“入仓”茶品包围下的普洱茶市场,为什么有“干仓”出现呢?应该有以下的因素:
第一,新兴消费者的加入。国内大多数茶叶消费市场,多是以绿茶、乌龙茶类的传统消费区域。随着普洱茶热潮的出现,原来的陈年普洱茶供应量因为仓储方式的不同,供应量严重不足,所以出现“干仓”概念,把存储茶品的过程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存放,而限于消费者的仓储条件,创造出“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第二,新入市茶商的加入。随着热潮渐起,许多原先的茶商也兼做普洱茶品,还有更多刚从其他行业转入茶行业的茶商的加入,限于资金、存茶技术的限制,还有对普洱茶理解的深浅程度不同,而出现“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在接下来的普洱茶市场变革里,来自上游茶企的冲击,将打破普洱茶商原有的经营环境,茶商除了应对同行竞争,还要应对有优势实力的茶企竞争,市场因此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1)普洱老茶有一定的价格上升空间。
(2)市场将可能出现仓储品牌。
(3)大量囤积的新普洱茶成为“仓储试验品”。因而有一个普洱茶消耗的新途径(不排除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仓储试验品”流入市场的可能)。原题:《普洱茶未来的仓储形态》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坊间一直有种说法,认为中国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一些人认为北方地区平均温湿度低,陈化速度过慢。甚至在一些南方茶商或港商的概念之中,云南生产出的生茶,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湿仓的处理后才是成品。
这种概念实际上是片面的——茶品陈化的快慢与优劣,并不能以单一个体的口感作标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是茶种正确,制程正常的普洱茶品,其后续的转变品质评价必须以品饮群体的取向为标准。举例来说,北京人对于普洱茶的品饮取向,必然以其自身的体质与习惯为准,而不能以粤港人士的取向为凭依。
从另一角度来说,现代人能够品饮到的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以往多仓储于南方,随着普洱茶的推广方才逐渐进入北方市场,北方人在无从选择(对于同年份普洱茶品而言)之下只有品饮这些茶品,并非是说这样的仓储(相对高温高湿的南方仓储)就是最优选择或仓储的最佳标准。若是这些茶品一直存放于北方呢?会不会有另外一种转化结果?因此在没有完全对应的茶品进行比对时,不能武断的说“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
仓储的干湿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仓储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消费者品饮习惯。对于华南茶友而言,华东仓储就显得“过干”;对于华东茶友而言,华北仓储又显得“过干”;而西北仓储的茶品在华北茶友面前,又是十足十的“干仓”了。若是以对于仓储的调控而言,实际上在相对低温、干燥的北方更容易建立优质的仓储。盖因增湿、增温相对而言较除湿、降温容易且成本低,风险相对更低。——摘自石昆牧老师相关茶学专著
这种概念实际上是片面的——茶品陈化的快慢与优劣,并不能以单一个体的口感作标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是茶种正确,制程正常的普洱茶品,其后续的转变品质评价必须以品饮群体的取向为标准。举例来说,北京人对于普洱茶的品饮取向,必然以其自身的体质与习惯为准,而不能以粤港人士的取向为凭依。
从另一角度来说,现代人能够品饮到的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以往多仓储于南方,随着普洱茶的推广方才逐渐进入北方市场,北方人在无从选择(对于同年份普洱茶品而言)之下只有品饮这些茶品,并非是说这样的仓储(相对高温高湿的南方仓储)就是最优选择或仓储的最佳标准。若是这些茶品一直存放于北方呢?会不会有另外一种转化结果?因此在没有完全对应的茶品进行比对时,不能武断的说“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仓储的干湿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仓储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消费者品饮习惯。对于华南茶友而言,华东仓储就显得“过干”;对于华东茶友而言,华北仓储又显得“过干”;而西北仓储的茶品在华北茶友面前,又是十足十的“干仓”了。若是以对于仓储的调控而言,实际上在相对低温、干燥的北方更容易建立优质的仓储。盖因增湿、增温相对而言较除湿、降温容易且成本低,风险相对更低。
人在屋子里呆久了,会想走到窗边打开一扇窗,深深吸进一口新鲜空气。感受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然后立刻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悦。人是这样;茶,也是这样。养普专栏第一讲就给您说说茶仓通风的门道。
通风可以有效避免仓味的产生
茶仓里的普洱茶在后发酵阶段会不断排出一些代谢物“气息”,这种代谢物“气息”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及时把它排放出去。有些普洱茶仓没有这种意识,任凭这种“气息”累积。时间长了,在温湿度的辅助作用下,杂味就产生了,甚至还会演变成霉味。这种杂味就是市场上所谓的“仓味”。
为了避免茶叶产生“仓味”,我们在日常打理茶仓时,尤其要注意通风。只有为茶仓适时通风才能让茶叶一直充满能量,而这个能量就是新鲜空气中的氧气和活性酶带来的。当然这就会对茶仓外部环境的空气质量有一个很高的要求。比如生态茶仓就要求周围的植被覆盖率达50%以上,并且茶仓要远离气味污染源。
通风有利于茶仓顺应四季变化
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其内含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有益微生物菌群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酶促反应的过程。
通风可以更换掉茶仓里含氧量不足的空气,并带来因季节不同而种类不同的活性酶,从而使得茶叶后发酵所需的有益微生物种类更多,后发酵变得更富层次,口感滋味更为丰富饱满。
所以好的仓储要根据环境、气候和茶仓需求去严格把控通风,使普洱茶得以接触四季变换的自然气息。
通风可以调节茶仓温湿度
通风同时也是调节茶仓温度和湿度的重要手段。以夏季为例,早上或者傍晚的时候,外界的温度比仓内低,而湿度则相差不大,这个时候通风就相当于降温。
贮藏普洱茶温度的合理范围是20℃至33℃,湿度范围是50%至75%。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就会影响普洱茶的陈化,也不能让普洱茶健康发酵以实现越陈越香的效果!
通风小贴士
不同地区的茶仓通风还要考虑风向。以东莞为例,刮北风和东北风的天气,空气干燥清爽比较适合通风;而刮南风的天气,风中会夹带太多的湿气而不适合通风。
有些地区还需特别注意的是,在梅雨季节或者空气湿度过高时,应暂时密封茶仓门窗,减少出入茶仓次数,预防茶品吸收湿气而受潮。
遵循茶的生命规律,通过合理的通风技术,为茶叶输送活力,保证茶叶品质持续正向增长,是通风的终极目的。茶,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仓贮亦当归于生态,归于自然。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坊间一直有种说法,认为中国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这种观点认为北方地区年平均温湿度低,陈化速度过慢。甚至在一些南方茶商的概念之中,云南生产出的生茶,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湿仓的处理后才是成品。
茶品陈化的快慢与优劣,并不能以单一个体的口感作标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是茶种、制程正确的普洱茶品,其后续转化品质评价必须以品饮群体的取向为标准。举例来说,北方人对于普洱茶的品饮取向,必然以其自身的体质与喜好为准,而不能以粤港人士的取向为凭依。
现代人能够品饮到的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以往多仓储于南方,随着普洱茶的推广方才逐渐进入北方市场,彼时北方茶客在年份普洱茶上的选择面相对较窄,并非是说南方仓储普洱茶就是普洱茶的最优选择或仓储的最佳标准。若是这些茶品一直存放于北方,会不会有另外一种转化结果?因此在没有完全对应的茶品进行比对时,不能武断的说“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
仓储的干湿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仓储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消费者品饮习惯。对于华南茶友而言,华东仓储就显得“过干”;对于华东茶友而言,华北仓储又显得“过干”;而西北仓储的茶品在华北茶友面前,又是十足十的“干仓”了。若是以对于仓储的调控而言,实际上在相对低温、干燥的北方更容易建立优质的仓储。盖因增湿、增温相对而言较除湿、降温容易且成本低,风险相对更低。
近几年,由于普洱茶声名鹊起,人人都在喝普洱茶,谈论普洱茶。很多消费者不仅喜好喝普洱茶,而且对于普洱茶的收藏也特别的热衷。收藏普洱茶已成为许多人的挚爱和追求。“陈”是普洱茶的核心,所以“藏之得法”尤为重要。传统普洱茶缓慢后发酵的过程是普洱茶品质形成和提升的过程,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存放一段时间后品质也会得到改良和提升。随着品质的提升,普洱茶的价值也得以体现,所以普洱茶就具备了饮品和收藏双重功能,受越陈越浓价值越高的影响,普洱茶的收藏日趋升温,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科学贮藏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那如何进行科学贮藏呢?
仓储环境,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决定了一款普洱茶品质的好坏
陈化出仓后普洱茶品质的高低,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原料、紧压程度、温度、湿度、有益菌群、时间。普洱茶仓储环境的基本要求是清洁、无异味、控制温湿度、避光、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等。存储环境的微小差异,都有可能导致普洱茶陈化结果的不同。关于干仓与湿仓,广东仓、昆明仓等的争议,都是由于仓储环境的不同而引发的。
存储可以实现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但其中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要使普洱茶“越浓越香”,既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又需要在存储过程中进行各种监控。只有严格遵循存储标准,普洱茶的陈化结果才有可能是喜闻乐见的。仓储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普洱茶陈化速度过快或过慢。经验表明,仓储温度恒定在26-30℃之间,更有利于茶品陈化;60%-80%为最佳仓储湿度,过高造成茶叶劣化,过低则陈化速度较慢。
需要提醒的是,存茶最需防的就是异味和霉变,茶叶吸附性很强,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中一旦吸入异味,其未来的陈香本色就被破坏了,也失去了贮藏的价值。
总之,对普洱茶感兴趣的朋友,了解一些科学的贮存方法,即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清洁的环境,一定时期内将有助于优质普洱茶品质的提升。
香港仓储,开启了普洱茶后发酵的历史,是香港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特点以及市场需求造就了港仓。香港仓储的特性,除了一般对于湿仓基本认识——高温高湿,还有相对不通风的环境,以及多年存储老茶,形成茶仓特殊的味道、微生物菌群以及其它未知的环境微变量。这些条件协同作用形成了香港仓储和港仓茶的特殊风格。而一般所谓湿仓仅仅只是单纯提高了仓储环境变量中的温度与湿度,没有其它变数,与港仓的风格会有明显的区别。
对于普洱茶仓储而言,在高温高湿且环境控制性较强,即相对不通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港仓的特殊风味;而在温湿度类似但通风性相对较好,环境控制性相对一般的仓储条件下,产生港仓味道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可见通风性对于茶品仓储转化的影响。同样一饼茶在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下,容易产生品饮时的锁喉感,相反在通风性较好的环境中,或是茶品占据空间相对较小的环境(茶品体积与空间体积的比例较小)中,茶品不易转化出锁喉感,但容易产生油耗味。对于仓储导致茶品锁喉感的原因,目前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成因究竟是单纯环境因素的影响,抑或是特殊环境因素下微生物参与形成的特殊风格?尚有待科学研究。
回顾“港仓”的成因,离不开香港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香港大时代发展影响的投影。从清朝到民国初年,香港从一个小渔港发展成为国际化都市。在香港城市建设的草创阶段,货物存放仓储成本较低,普洱茶可选择存放的空间较多。而当香港慢慢发展成为国际港口、东方明珠之后,香港的土地亦变得寸土寸金。普洱茶在当时尚属于低附加值商品,其仓储环境也慢慢的从地上转变之地下,选择成本更为低廉的地下室仓库。香港属于花岗岩地形,坐向朝南,年平均湿度超过92%,在香港即使是自然仓储环境相比我国其它地区也是少有的潮湿。普洱茶的香港仓储的演变与形成是一个无心插柳的过程。香港每年的4~5月会出现返潮,花岗岩地形地面发生渗水,地下室仓库即使架高货物,地面还是有液态水,整个仓储环境的湿度达到了过饱和。香港夏季气温特别高(超过35℃),同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茶品自身的氧化反应以及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再加上相对不通风的环境,茶仓中会格外的潮湿闷热。
在香港普洱茶存放的仓库有两种,一种是公设仓库,一种是私人设立的仓库。私人仓库在存放普洱茶时会定期进行翻仓,将仓库中的茶品的空间位置进行改换,避免由于仓库中温湿度分布不均造成茶品转化的程度不同,而公设仓库则不会帮助物主翻仓。一般在存放三年过后,茶品会被拿出退仓两年,退仓会选择在一个高温干燥(相对于湿度过饱和的环境)微通风的环境之下。退仓的时间大多选择在冬天,以利用冬天相对干燥的气候将茶品中过量的水分抽出。完成了第一个仓储循环(入仓三年,退仓两年)的茶品会第一次上市贩售,在经过一两年的销售后再入仓,完成第二个仓储循环。(不同的茶庄会有不同的细节调整)。茶品从新茶到仓储完成要经过起码十二年的时间。
对于当时的港人而言,评价普洱茶品质的指标并非是茶品的仓储年份,而是茶品所达到的转化状态,只有转化到适合当地人口感与体质的茶品,方有资格成为“好茶”。在1995年台湾市场关注普洱茶之前香港茶业没有标识茶品年份的习惯,只是考量茶品是否达到了“可饮”的标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一种更为贴近茶品品质,摒弃市场炒作,更直观的体现茶品价值的标准。由此再联系近年来普洱茶风潮中的种种乱象,颇为值得玩味。
中国地大物博,同一种茶在不同的地方就意味着面临不同的存茶环境,由此有了普洱茶收藏南北差异的问题。在与各位资深茶虫交流时,昆仑发现同一款茶分别寄往20多个不同的南北城市,普洱茶在不同仓储、湿度、温度等等因素之下会有不同的滋味差异。而地域环境的差异,就决定了保存普洱茶方法的不同。
普洱茶属后发酵茶,不但可以长期存储,而且可以把存储过程视作普洱茶加工制作的一个延伸。总体来讲,南方因为湿热,存储的普洱茶发酵速度较快,生茶的汤色比较容易转红,熟茶的口感比较容易出现“滑”,陈茶的香气不论生熟,多出现樟香、参香。
而北方四季分明,天气寒冷的时间较多,存储的普洱生茶汤色转红非常慢,二十年的老生茶汤色都未必会红,熟茶则很少出现较“滑”的口感,但不论生熟,香气的保持都比较好,老茶香高而且富于变化。所以有人总结为“热存熟、冷存香”。
既然南北差异这么大,那本期昆仑说茶就带大家详细谈谈这“普洱茶的南北仓储”。
我们先来谈谈普洱茶仓储的几组名词:
1、干仓,湿仓;
2、昆仓、北仓,广仓;
3、霉变味,库房味;
润藏同箐河:昆明仓储VS南昌仓储
一、干仓和湿仓
谈到首要我们想到的就是“干仓”,所谓干仓我们指的是洁净且相对枯燥干燥的仓储环境简写,洁净第一,干燥适度!由于普洱茶的陈化它离不开湿度和温度。通过很多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普洱茶的转化是由酶促反响和微生物促进发酵,使得口感的不断变化。参加转化的微生物简称有利菌落,酶促反响和有利菌群的生存和活跃,很考究温度湿度,温度在20℃~30℃左右,湿度在60%~70%为佳。
这个,就是正常能贮存出好茶的干仓环境。
润藏同箐河:昆明仓储VS南昌仓储
普洱茶的转化,专业名词应是:“酶促反响”,浅显来说就是通过恰当的湿度环境,有利菌很多繁衍会发生酶类物质,而这些酶类物质会促发酶促反响,就是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催化剂催化来自茶叶里的有机物质。在有利菌很多繁衍过程中渐渐改变茶叶色泽,香气,滋味等等。
酶促反响呢,跟温度相关;而有利菌,则跟湿度相关。
温湿度计
温度低了酶促反响缓慢乃至阻滞。湿度高了,霉菌的繁衍速度快于有利菌。导致霉变。所以二者缺一不可!通过很多的实践和科学研究,酶促反响活跃度和有利菌繁衍相对的最佳温度在20℃~30℃以内,湿度在60%~70%为佳。
这个,就是普洱茶人依据经历和科学依据,人为发明出来的干仓环境。
二、昆仓、北仓和广仓
再来了解下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普洱茶的转化
1.高温高湿:温度长时间高于30℃,湿度长时间高于75%,茶叶霉菌繁衍速度快过有利菌使其发生霉变,后期无法品饮——这就是湿仓了。
2.高温低湿:温度长时间高于30℃,湿度长时间低于50%,有利菌难以繁衍,由于温度偏高酶促反响加快,使得陈化缓慢,长时间下去易发生高温仓!——正常情况下,很少有这种仓。
润藏同箐河:昆明仓储VS南昌仓储
3.低温高湿:温度长时间低于10℃,湿度长时刻高于75%,这种状况下酶促反响与有利菌繁衍缓慢,长时刻下去,茶叶香气差,饼面色彩昏暗,不油亮,也有发霉的危险!——这种仓应该也不容易存在。
4.低温低湿:温度长时间低于10℃,湿度长时间低于50%。过于低温低湿,使得普洱茶的酶促反响和有利菌处于阻滞状况。长时间放下去口感根本无转化。一些北方的仓储就是这样的情况。
润藏同箐河:昆明仓储VS南昌仓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谈谈南方仓和北方仓口感差异:
南方仓特色:适度的温度和湿度。
长处:自然环境影响,生茶转化快,汤色红甜润,茶汤厚度好,熟茶滑润醇和!
缺陷:不清爽,香气比北方仓储略沉(环境因素)。所以为什么广东雨天喝茶通常喝不到茶的正味!
北方仓特色:温度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不错,湿度大部分时间不够。
长处:口感纯粹,香气高扬,层次感强。
缺陷:不具备广州仓的长处了——转化慢,口感不润滑,但不容易霉变,藏茶风险底一些!
润藏同箐河:昆明仓储VS南昌仓储
三、霉变味和库房味(仓味)
依照以上的特点我们再来重点说说仓味。
提到仓味,我们通常联想到湿仓。
其实,湿仓茶,指的是霉变茶,从口感到饼面再到叶底都由于湿度太高受潮霉变了的茶。
这里昆仑要说的“仓味”,指的是库房的滋味,是由于仓储湿度高,通风不及时导致的闷仓味!
这种茶的香气与库房的滋味并存,饼面也是油光的,除了细微库房滋味和茶香略消沉,其余均为北方仓储达不到的长处。尤其是刚出库的茶!滋味显着!
这种茶,从仓库里刚刚搬出来,从头触摸新鲜空气,还需要空气有活动,而且不超相对湿度75%,以便散去库房滋味——这,就叫做“醒茶”。
如南方仓储的茶放在北方干燥的通风环境中半个月左右,散去库房滋味,去除水气,即可到达南北优势结合的特色!
各位茶友无妨散提、单饼购买些好仓储出来的南方仓储的普洱茶,醒醒茶,试试!
四、日常应该怎么储存普洱茶呢?
就我们茶虫来说,可能没有那么精准的仪器去控制温度和湿度。那么不论南北方,日常应该怎样贮存普洱茶呢?
1、省钱省力的纸箱存放
那么这个方法是最省钱省力,并且非常实用。将茶叶放置在纸箱当中,切记不能将纸箱放在靠墙或者地上,要尽量避免纸箱直接接触到墙壁、地板。
因为纸箱会吸收墙壁或者地面的水汽,导致茶叶潮湿、发霉,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这些地方的空气湿度较大,不注意容易导致茶叶受潮。最好将装好茶叶的纸箱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地方,比如书柜、木制架子之类的。
存储茶叶需要特别注意的时期:“梅雨季节”,每年到这个时候墙上都会有水珠。如果放置茶叶的纸箱挨墙壁或者地面太近很容易受潮,建议在梅雨季节,茶友最好定期查看,检查一下茶叶是否受潮。
除此之外,存储普洱茶还要避免被阳光照射,长期被阳光照射会导致茶叶变质。
2、强烈推荐的罐子存法
罐子存储茶叶的方法比较科学,因为罐子存储茶叶能有效的防止茶叶受潮,还能避免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反应,另外,罐子存茶还有醒茶的效果,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推荐罐子:陶罐或者紫砂罐。
普洱茶的每一个品种香味都不相同,为了防止串味,不能让不同茶叶相互接触。茶叶放置在罐子之后,一定要将罐子封口,防止茶味消散。
生茶和熟茶也要分开存放,不能放置在一起。对熟茶而言,最好是用紫砂罐存储,因为紫砂罐的透气性能很好。另外老茶需要醒茶,醒茶之后的老茶口感会更醇厚。将老茶提前一个月撬散放置在紫砂罐中,可以起到醒茶的效果。
想要让普洱茶达到“越陈越想”的目的,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比如:受潮、清洁、湿度、温度、光线、异味等,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
普洱茶的仓储是普洱茶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认为是普洱茶初加工之后的深加工过程。不管是自然仓储还是传统仓储、干仓还是湿仓,都可以看作是不同普洱茶产品的不同特征表现。其中,传统仓储或者湿仓可以看作是比较完全的以微生物发酵为主的生产方式;自然仓储或者干仓可以看作是部分微生物发酵和部分茶多酚氧化的生产方式。
什么样的仓储是好仓储?
一种仓储,即代表了微生物发酵与茶多酚氧化两者之间的比例,不同的比例便产生不同的体感、口感及香气等等。认定一款茶放仓放得好与不好,表达了消费者对不同仓储产品的喜好与否,也表达了消费者对于一款茶中微生物发酵与茶多酚氧化两者比例的认同。
那么决定普洱茶仓储好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我们简单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茶叶原料,二是茶叶紧压程度,三是仓储湿度,四是仓储温度,五是仓储环境中的有益菌群,六是时间。
1、关于茶叶原料。
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的原料其转化的速度是不同的(做熟茶时针对不同原料加水及温湿度控制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放仓也要根据不同的茶来做仓储环境的调整。
2、关于茶叶紧压程度。
一般来说,茶叶压得松则会有利于后发酵,而茶叶压得越紧则越不利于后发酵,我们常见的饼、砖、沱茶一般都压得松紧适度且厚度有限,所以生茶的后发酵是可以预期的。但新出的铁饼、心型紧茶、竹筒茶以及“千两茶”等压得很紧且很厚,如果不作特殊处理的话,我估计即便过上五十年也不会太好喝。
3、关于仓储温度。
可以找到的经验数据是,平均温度在26℃至30℃之间。如果温度偏高可能会使茶叶加速陈化,温度过高则易炭化,温度如果偏低则会使陈化速度降低,降低经济效益。
4、关于仓储湿度。
经验数据在湿度60%至80%之间,湿度偏高容易造成茶叶劣化,湿度偏低的话也同样会使陈化速度降低。
5、关于仓储环境中的有益菌群。
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是仓储环境中必须要有充分的有益菌群,这也是我认为“无仓不成茶”的理由。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没有经过后发酵加工的茶只能称为晒青毛茶,毛茶不是不能喝,但在香港老茶人眼里,具有刚猛茶气的生茶是不能常喝的,对肠胃多少是有刺激的。生茶至少要入老仓十多年才可以试喝。
汤色转红与口感醇厚恐十白是生茶是否转化、能否长期品饮的标志。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陈化过程)本质上是有益菌群作用下将茶叶中非水溶性物质降解为水溶性物质的过程。普洱茶生产在云南,而大量存放在香港、台湾等地。有人认为,香港、台湾等地的老仓对于存放出好茶十分重要,就好比好酒必经老窖一样。
6、关于时间。
掌握了上述五个方面是不是就能做出好茶来了呢?不见得。更加困难的是温度、湿度以及有益菌群种类与数量都是建立在时间轴线上的。一片好茶在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样的温度、什么样的湿度以及什么样的有益茵群的作用,我们是知之不多的。
如果给一片好茶的形成画一条曲线的话,这是一条贯穿于温度、湿度、菌群及时间等多维空间里的曲线。相比好茶的形成,即便我们有再高的科技手段,也很难将片好茶在现实世界中完全复制。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能得到如下启示:
好茶不可多得也很难复制。在脱离老仓的情况下,个人存茶的效果可能不会如想象中那样好,所以要珍惜每一片好茶。
放仓效果将随消费者的认知发生改变,所谓好茶也是品饮当时消费时尚中的“好”,而未必是存放初期的“好”也未必是几十年之后的“好”。
从现在开始到今后五年之内,我们可以想见的是:新熟茶以干仓为佳;老熟茶(十五乃至二十五年以上)以湿仓为佳;中生代生茶以干仓为佳。
从温湿度条件来看,认为较好的仓储地应该在香港、广东等地,但是容易把茶放得太湿以至于放“坏”的地方似乎也是这些地方。我猜想再过几年沿长江中下游地区存放的茶也将出现在市场上了,我是抱着很多期待的。
至于云南存放的茶,目前还没有特别有名的出现,我甚至认为昆明的高海拔低氧可能会对茶多酚的氧化起负面的作用。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仓储香气》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香气”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