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雨林古茶坊慈善晚宴,《雨林档案·曼松》拍出106万!

2020-09-14
今晚,由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携手雨林古茶坊西安合作商主办的“雨林古茶坊慈善晚宴暨《雨林档案·曼松》发布会”在西安举行。此次活动共募集1189000元爱心款,并全部捐赠给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用于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助学金。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西安市普洱协会会长王力军先生,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锦业地产董事长戴慧敏女士,共青团陕西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乌钢先生,西安于佑任纪念馆馆长于大平先生,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会长戴志红先生,资深茶人邱德鸣先生;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裁、品牌运营总监朱勇先生,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原料总监高兴荣先生,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市场营销总监陈军日先生,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副总监陈海涛先生,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副总监赵力先生,雨林庄园总经理张敏先生,雨林古茶坊西安合作商徐进先生等各界人士出席了此次活动。

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2011年12月经团省委、省民政厅批准同意,由陕西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筹资500万成立,隶属于共青团陕西省委、省民政厅管理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是陕西首家批准公开募捐资格基金会,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权在陕西省境内唯一合法的希望工程实施机构。先后多次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希望工程一致行动奖、大学助学基金优秀组织奖。

雨林古茶坊扎根在西双版纳,雨林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一直致力于慈善活动,回馈、帮助茶农提高生活品质,至今捐赠款项超过300万元,此次雨林携《雨林档案·曼松》走进西安举办此次慈善晚宴,为雨林古茶坊在慈善的路上增加了浓重的一笔。

活动中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市场营销总监陈军日先生讲述了雨林未来布局,明确西安及西北市场是雨林发展重点。雨林发展至今全国双渠道已有接近3000家加盟合作商,完成了初步布局,并且继续深化中。雨林未来将把重心放在新零售行业,新零售行业就是品质、品牌、高效。感谢信任雨林古茶坊的茶友,感谢一直陪伴雨林的授权合作伙伴。

慈善拍卖环节共拍卖六款拍品,由国家注册拍卖师王博女士、邢继源先生主持,第一款拍品2017九公斤《福饼》一饼,最终以32000元成交;第二款拍品2017九公斤大柱《擎天》一根,最终以36000元成交;第三款拍品2017《雨林档案·曼松》一件,经过几十轮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060000元成交;第四款拍品2017老班章芽头熟茶200g(银罐装)一罐,最终以30000元成交;第五款拍品2013《腾蛟起凤》一饼,最终以31000元成交,最后现场增加拍品2017老班章芽头熟茶200g(银罐装)一罐,最终以31000元成交。共募集善款1189000元,现场捐赠给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用于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助学金。

随后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裁、品牌运营总监朱勇先生代表雨林古茶坊向当地十位贫困家庭送出每人3000元助学金,并承诺今后雨林人每年将资助不少于100位贫困生/家庭,每人/户不少于3000元。

用真心做好茶,用良心做企业。再次感谢今晚和雨林一起献出爱心的各界人士,雨林古茶坊的今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每位雨林人一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担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尽全力将慈善事业作为终生事业进行到底。

cY316.com延伸阅读

为什么曼松古树普洱茶那么贵?


本网是一个为茶友提供普洱茶知识、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市场行情而进行的茶文化交流平台,是普洱茶业界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权威非商业门户网站。

明清时期,曼松贡茶是当时最受皇家喜爱的茶叶之一,至今依旧在故宫保留着的百年普洱茶金瓜贡沱,就是采用曼松古树普洱茶为原料精制而成。

现在,各地将古树普洱茶炒得很厉害,但真材实料的却很少。只有曼松古树普洱茶以及贺开古茶,依旧是保持着本真。不过,真正的曼松古树普洱茶不像班章茶可以买到,并且价格也较昂贵。那么,为什么曼松古树普洱茶如此之贵呢?笔者分析原因有三:

1.物以稀为贵

曼松古树普洱茶最早为贡茶园,此中古茶树原本很多,却因为几次火灾和抗战时期的战火焚烧,加上大跃进以及茶农不懂保护,随处砍伐,造成现如今曼松古树普洱茶急剧缩水,等到人们意识到曼松古树普洱茶的价值时,曼松古树普洱茶已经所剩不多了。2、历史研究价值

曼松古树普洱茶和贺开古茶一样,它是比较古老的植物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保留上比较完整的、人工种植的茶树茶叶之一,对整个人类研究茶树起源、茶树进化以及成为贡茶和世界名茶,有着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3、纯手工制茶工艺

该茶系曼松贡茶百年古树普洱茶原料采用百年古法纯手工制茶手法精制而成,并在后期的发酵氧化作用中,茶性会、越来越温和、不刺激,而且存放的时间越久,氧化程度越完整,茶汤滋味也越醇和,所以才有曼松古树普洱茶是最值得收藏的茶叶说法。

曼松:低调的王者


《普洱府志》:“清雍正十三年,普洱茶由倚邦土千总负责采办,定倚邦山曼松所产之茶为贡茶,年解贡茶百担”。

曼松,说到普洱茶就永远绕不开的名字,如果说倚邦是涅槃的凤凰,曼松绝对是凤凰冠顶最醒目艳丽的翎毛。

曼松,一座被众多传说迷雾一般包裹着的神秘古茶山,一个历经鼎盛繁荣却又没能躲过历史车轮碾压的古老村寨,一片代表着见证着云南普洱茶走向历史巅峰贡茶园,千百年光阴,不知演绎了多少荡气回肠的恩怨情仇故事。今天,随着茶虫茶痴们对曼松古茶园不断的深入探秘,那些关于曼松贡茶的好,曼松贡茶的少,曼松贡茶的奇渐渐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曾经的皇家贡茶,曾经最贵的普洱。曼松贡茶茶区录属于古六大茶山倚邦象明乡内,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古代皇帝指定五大茶山中的曼松茶叶为贡茶,其他寨茶叶概不要。曼松茶叶质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曼松贡茶区因茶叶品质内涵丰富,加之产量“年解贡茶100担”而得名。

曼松贡茶茶区,也叫茶王子山,因曼松老寨所在的山上,有座王子坟。

两个“王子山”的传说:

当地公开的传说是:清康康熙年间,吴三桂剿灭南明李定国,南明家族逃散时,一位16岁少年在家仆帮助下,避开官兵追杀,逃往曼松投靠贡茶王之孙。贡茶王的孙子一家为掩护该少年,对外谎称其是“患怪病的义子”,举家迁往四家寨避难。16岁少年死后,贡茶王之孙才向曼松人公开其真实身份:该少年是南明王朱由榔的王子,并带村人将其埋在山顶,还为王子坟挖了防护沟。此山便被称为“王子山”。

另一个版本:南诏国王(唐朝)从始祖细努逻到最后一代舜化止,前后经历165年,历十余代王。南诏国统治范围广及今云南全境和贵州、四川、西藏,以及越南、缅甸的部分土地,必然派出使臣管辖各地。今曼松所在的象明彝族乡,在南诏时,不属于最边远的地区。导致南诏覆灭的郑买嗣(南诏权臣),从通海、元江一带发兵,南诏王子逃难的路线应该是从景东、普洱到倚邦,顺河谷南逃至曼松的彝族聚居区。从姓氏演变的角度看,南诏王室本姓蒙。亡国后,分别改姓左、罗(与“倮”同音)、字。而曼松绝大部分是香堂人,以罗姓、李姓居多。李姓在南诏时为官宦人家,一直与蒙姓皇族通婚。所以南诏王子逃到曼松,不管是地理通道还是族缘关系,这从表面上看也说得过去。至于埋在王子山上的王子究竟是谁,南明王的“王子”可能性极小。

“王子”的传说,说明“曼松贡茶”很悠久。以“王子山”为代表的曼松种茶史,不仅仅始于明清,至少可上溯至南诏(唐朝),因为那时已有“土贡”。曼松仍然在书写新的传奇白色的茅草花一丛又一丛,在王子坟周边摇曳:是祭奠还是期待?在王子山和背阴山的古茶园里,茶马古道静静地躺在群山之中,昔日的山间铃响和马啼声已经成为昨天的故事。

泪水的甜度

象蜂蜜水一样甜的曼松贡茶并没有给曼松的村民带来蜜一样的幸福,清代末期,由于贡茶任务太紧,约300担(皇室的100担,和其它各级官吏索要的200担),合现在9吨多,以曼松王子山方圆8公里的面积实在难于承受,所以茶农把大多数茶树砍掉、烧掉,有的家族就此逃难,再也没有回到曼松村。

1942年,已经十分嬴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山的攸乐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的建筑全部化为灰烬。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倚邦已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他们守护着祖宗的茶园不愿离去。(曼松是倚邦古茶山的一个村)喝着极甜的曼松贡茶,心里全是泪水。

如今这片曾经辉煌的古茶园,衰落了。曾经的贡茶园,竟看不到一棵粗大挺拔的古茶树。只是在王子旧居周围,稀疏生长十多棵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往昔的兴旺氛围已成历史,那座被盗过的王子坟,剩下的王子旧址,仅存很少的一排奠基石台,很难让人想起曾经的辉煌。

每年曼松贡茶产量极为稀少,根据当地老百姓说年产不过10来公斤在普洱中是顶级精品。大多数家庭都只有几两,最多一家有四公斤。

曼松贡茶的特点:紫红土孕育出小叶种王者味

古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区内以曼松茶味最佳,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陆羽《茶经》云:“上者,生烂石”。

曼松茶山的土质好,呈独特的高含锌量的紫红土,遇水成泥,干后成石。原始的生态和独特的土质铸就曼松的高贵清雅。曼松茶属于普洱茶大叶种的中小叶型,曼松古树王子山的古树茶柔嫩显毫,条索短小,芽叶匀齐,质厚绵润,清冽甘甜,花果蜜香,细腻柔滑,茶气十足,回甘持久,尾水一直有冰糖韵,体感渐暖。而曼松古树背荫山的古树茶更显苦一些,茶气霸道。

曼松茶生长在地势高峻,朝有雾锁,暮有云遮,生态环境极佳之地。茶叶芽肥叶嫩,茶芽紧凑,形如鸟嘴,色泽翠绿,杯中茶芽,芽孢略展,立于水中,形状极美。汤色剔透清亮,清香扑鼻,入口极其细腻柔滑,淡雅、清甜随之而来,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茶汤香气一开始有点含而不露,三四道之后喉咙深处回甘绵长、暗香浮动,茶汤在舌尖上跳舞,意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从开汤到最后一泡,茶汤依旧明黄澄亮,淡淡透亮,滋味也一样淡雅丰富。

曼松贡茶最大的特点是甜润,喝的时候口里很甜,喉头很甜,象喝蜂蜜水,茶气很足又暖,只要喝一点点,身体就会发热,是其它茶山远远比不上的,真正的皇家的味道。

普洱茶中如果不算上年份这个因素,曼松贡茶是最贵的,可谓普洱茶中的奢侈品。因每年产量稀少,曼松茶,听得很多,看得很少,喝得极少。

曼松古茶园:让人流离失所的贡茶


位于象明乡的曼松皇家古茶园共有3片:曼松的王子山、背阴山,还有一处是靠近曼腊的一个傣族寨子茶园。据说明代时,地方官员到京城上贡,选遍六大莽山各寨之茶,最后发现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用开水冲泡后在水中“亭亭玉立,站立不倒”,于是便使驮马送到朝中。明宪宗品过此茶赞不绝口,当即确定该茶为朝廷专用“贡茶”。

到了清朝,曼松贡茶步入辉煌。每年二月,茶叶萌芽时,曼松头人受命采办贡茶。采办期间,所有商人不得入山。自此,曼松茶园正式成为“皇家茶园”。朝廷要求“年解贡茶100担”,各路官员垂涎,命共出300担。清末,倚邦战火连连,加上这样的负荷超载,曼松茶农只能把大多数茶树砍掉、烧掉,就此逃难,再也没有回曼松。曾经的曼松皇家贡茶园逐渐衰落,据当地人说,曼松超过一百年的古茶树不超过70棵,产量极少。

曼松普洱茶的特点是甜,似蜂蜜一般,很润,入口的口感极佳,但是茶气又很足,茶友形容说,只要喝上一点点,身上就开始发暖出汗。

解放后,政府组织在曼松茶园栽种了1万多亩的曼松茶,渐渐的,曼松茶园才重新繁荣起来。不过据说过度开采让古贡茶树受到许多伤害,2010年早春时采死四棵,晚春时采死一棵。

曼撒古茶山


曼撒古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所辖茶山均在现今的勐腊县曼腊乡境内。曼撒地名改为“曼腊”,正因为其盛产茶叶而得名。“曼腊”系傣语地名,“曼”为村庄;“腊”指茶;“曼腊”即茶村之意。曼腊东与老挝、丰沙里省接壤,南与易武乡相连,西与象明乡毗邻,北与江城县整董镇毗邻,群山连绵,河谷纵横。

据史书记载,曼撒茶山是最早发展的六大茶山之一,域内拥有古老茶园l万余亩。《云南经济滇茶概述》中载:“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茶乡,曼撒茶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为胜,年产茶约200吨,清朝乾隆前已有汉族在易武曼腊制团茶。乾隆年间(1736~l795年)石屏一带的汉族就纷纷迁居曼撒茶山,开发茶园,致使茶叶产量大增”。曼撒茶山茶叶以品质好、香高味浓而享誉国内和国际茶叶市场。清末民初,茶山所产茶叶主要经老挝运销越南莱州,再转销南洋诸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当时较有名的商号有张家湾的“张正号”、曼乃旧庙的“胡记号”茶,闻名遐迩的易武“元宝茶”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曼腊。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曾经达到70多吨。据史载和口传,茶王树寨原有一棵茶王树,老树直径为1.2米,树龄千年以上。1918年前,这株茶王树一次可采鲜叶100多公斤。1926年,茶王树主干枯死,后从树桩根部萌发出3枝新枝,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

曼撒茶山海拔在750~1958米之间。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年降雨量l600毫米,茶区土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局部地区黄壤和紫色壤土。PH值在5-5.5之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曼撒古茶园几经沧桑,大部分荒芜衰败。通过普查队实地考查测量,古茶山古茶园面积仅存2500余亩,分布于曼撒、曼腊、曼乃、倮德。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或是只采不管状况,相当一部分茶园荒芜、树势衰退,有的变为林茶混杂的树林。茶园单产低下。单产仅为12公斤左右。杨家寨的一片林茶混交林。由于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地处偏僻,罕有人迹。茶树生长茂盛,树势强壮,树干基围140厘米不等,而且密度较大。其中,在杨家寨海拔1060米的多依树山上,保存有一株高23.5米,基部围粗1.44米,树龄在500年左右的古茶树,是当地发现的野生状态下最高的栽培型古茶树。

古茶树均属云南大叶种,古茶树茶种群体较集中,叶型分为长叶型、椭圆形两种;从芽叶上可分为红梗绿芽、绿梗绿芽两种;另外在张家湾茶园中尚有少许的中小叶茶树分布。

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山开始进入最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年产达万担以上。当时生产出茶叶,多集中在曼撒老街进行交易;曼撒在鼎盛时期有300多户居民。同治十三年,曼撒老街遭遇关键性的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曼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无情的大火瞬间毁灭繁荣的小镇,而第三次火灾与疫病,更是将曼撒成为颓圯之荒城。此时,离曼撒20千米外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这也说明为何清光绪以后的《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曼撒,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古代行政区域划分,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并且易武与曼撒茶区相近,因此很难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以致在坊间,有不少厂方与业者将茶区所产茶菁同属“易武”。

实际上曼撒古茶山包括易武茶山,是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时被称为“利润城”,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易武茶,茶质优良,远销佛海,年产茶约4000担,以加工团茶(砣茶)为主,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作为贡茶,加工精细。《云南经济滇茶》说:“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七子饼茶,采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讲究花色,共计八色贡茶。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腊茶山所产的团茶(砣茶)也定为贡茶。李佛一《十二版纳志》载:“清道光同治间,易武产茶额七万担,光绪三十年间,因战乱易武区茶产额减为二万担”。易武在几个世纪前,它就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因盛产大叶种茶,唐时就被称为“利闰城”。据说车家祖上敬奉贡茶有功,皇帝品茗之余,龙颜大悦,特赐“瑞贡天朝”匾,以诏后人。明清时期更为朝廷关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曼撒古茶山的特点与口感: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

普洱茶生茶冲泡方法(以曼松茶为例)


经常有茶友问普洱茶生茶该如何冲泡,水温、投茶量、冲泡时间等等要如何控制?

其实冲泡普洱茶很简单,只要按照对应的步骤就能冲泡好。本期就以2016年《曼松》茶为例,教你普洱茶生茶的冲泡方法。

一、备器

150ML(ML=毫升)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烧水壶。(由于此款茶叶是2016年新茶,所以建议使用盖碗冲泡)

二、备茶

曼松7克,口味较轻的茶友也可投茶6.5克(相反,口味重的可以适当增加)。

通常,用120ML的盖碗泡茶,投茶量为6克左右;150ML的盖碗,投茶7克左右;250ML的盖碗,投茶9-10克左右。

三、冲泡

由于春茶较为娇嫩,冲泡水温不宜过高,应控制在93℃—96℃之间。

①温杯:将沸水注入中号白瓷盖碗、品茗杯、公道杯中润洗一遍。

②投茶:将备好的7克《曼松》投到150毫升的白瓷盖碗中。

③洗茶:将92℃的热水注入盛有茶叶的白瓷盖碗中,润茶一次,出汤即入即出。

1-4泡,将93℃的热水注入盖碗,采取高扬旋转注水,出汤即入即出,不可闷泡。

5-8泡,将96℃的热水注入盖碗,采取高扬定点注水,每泡闷茶15-30秒。

8泡以后,冲泡水温为96℃以上,低冲定点注水,每泡闷茶30秒至1分钟。

12泡后,每泡可闷茶1分钟以上。

④分杯:将茶汤倒入品茗杯中,即可品饮茶汤。

今年开春较晚,茶叶吸收了更多的营养物质,茶质较往年更佳,今年的《曼松》加上尾水可冲泡至16泡左右。以上就是普洱茶生茶《曼松》的冲泡方法。

版纳茶区曼糯古茶多少一斤?曼糯古茶迎来发展的春天


勐海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和普洱茶的故乡。作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普洱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勐海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优越的气候生态环境,造就了优良的普洱茶品质。世居在这里的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傣族等古老民族,至今仍在以最古老的制茶工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普洱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多年以来,外界的人们认识勐海普洱茶,只知道布朗山、南糯山、贺开、巴达、勐宋、帕沙等古茶区,而对于曼糯古茶山却知之甚少。一是因为曼糯古茶山距离勐海县城比较远,超过80公里;二是因为这里的古茶树不像其他古茶山的茶树那样是纯粹的大叶种,而是大叶种、中小叶种混杂,再加上仅2000多亩的古茶园,也不能与其他古茶区古茶园的面积相媲美。因此,曼糯茶曾经辉煌的历史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人们遗忘。

曼糯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往乡。这里是勐往乡最大的布朗族聚居地。曼糯大寨是第一个住进勐往的布朗族村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建寨历史。曼糯现分为大寨、上寨、中寨,大寨为布朗族寨,上寨为汉族寨,中寨是汉族与拉祜族混居的寨子。其中曼糯大寨人口最多,现有村民120多户。由于布朗族先民善于种茶、制茶,所以古茶园面积也是曼糯大寨居多。

上世纪中叶以前,西双版纳澜沧江以南各茶山的茶叶大都经勐海——勐阿——勐往这条江外的运茶古道,穿过曼糯古寨,靠人背马驮,从糯扎渡横跨澜沧江而进入思茅境内,最后到达普洱进行集散的。当时的曼糯,占据了区位优势,曼糯茶的对外运输也比南糯山、布朗山等其他古茶区更为方便,成就了曼糯茶一时的兴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更为便捷的运输通道替代了古老的运茶古道,再加上整个茶叶市场的长期低迷,使曼糯的发展从前沿变成了末端。商道寂静,茶市衰败,曼糯茶也从此衰落下来。大山深处只留下了纯朴的布朗族人民和上千亩生态古茶园。

盛世兴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茶再次成为人们追捧的饮品。如何才能让尘封已久的生态古树普洱茶进入茶界的视野,成为了曼糯人最大的难题。致力于把曼糯茶推向市场的布朗族汉子李志荣,在10多年的村干部生涯中,不断探索追寻,他利用曼糯的古茶树资源,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是一名党员,在寨子做了10多年小组长,时间长了,现在换届了。2011年我约了几户村民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开始有6户人,现在发展到五、六十户。”李志荣说。

为了打响曼糯古茶品牌,李志荣抓住勐海县及州举办各种茶事活动的机会,接触市场,自我推销。同时,带领合作社社员积极参加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普洱茶的加工技术,在普洱茶市场中努力打拼,逐步在普洱茶界打响了曼糯古茶品牌。

曼糯大寨村民玉喃儿告诉笔者:“我们这里是曼糯大寨布朗族古茶村,以前茶是好的,就是路、水、电不通,外面来的老板少,知道的人少。自从我们寨子成立合作社以后,李志荣经常出去参加边交会、茶王节,慢慢地带动了大家。现在条件慢慢地好起来了,茶叶价格也提高了好多。”

曼糯古茶生长在层峦叠嶂的群山中,原生态植被多样性保存完好,茶园土壤有机质丰富,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加工出来的普洱茶,油黑发亮,条索紧实,汤色饱满、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称。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香味,这股香味奠定了曼糯古茶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勐往乡充分发挥好党员先进模范作用,曼糯大寨就是在党员的带领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在茶叶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们相信,在基层党员的带领下,生产会越来越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勐海县勐往乡党委副书记岩色囡说。原题《曼糯古茶迎来发展的春天》

勐往曼糯古茶山:藏在大山深处默默无闻的曼糯古茶谁人知?


曼糯古茶山对许多关注普洱茶的人来说,一定还很陌生,过去很少听说过。近10年来各种媒体介绍勐海茶叶聚焦点多在南糯山、布朗山、巴达山、贺开山,极少有曼糯茶山的消息,其他山都被炒得又红又火,唯曼糯还默默无闻的藏在大山深处。它的历史面容、今日状况、少有人知,谁在曼糯种过茶,曼糯有多少古茶园?它能算个茶山吗?一个个疑问,还无人解答。现目前已经有人提出要为普洱茶古茶山修史了,不修则罢,若真要修史,曼糯这个地名是无法删掉的。也许有人要问,真容尚未露出的曼糯竟然会有此重量?曼糯是否有资格入册,让我们先去读读曼糯,打开曼糯的尘封。

曼糯在哪里?它不连南糯山,不靠布朗山,也不接巴达山,它独坐勐海县最北端,距勐海县城100多公里,从县城去看它不容易,顺着澜沧江找它则容易得多。澜沧江流出思茅便进入西双版纳,进入西双版纳后滋润的第一块土地便是勐海县勐往乡,曼糯便在这里。

曼糯在勐往地界内,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划分十二版纳时勐往属于勐拉版纳(勐拉版纳包括今思茅市区和今普洱县城一带在内),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时,勐往在澜沧江西岸,没有受到改流(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勐拉版纳被分解,思茅划入普洱府),但勐往与流官统治的思茅仅一江之隔,车里宣慰司对勐往很难掌控,曾将勐往划给勐遮土司代管。

从普洱府成立到清朝结束,勐往一带处于一种流官政权、土官政权都无法严格有效管控的状态,所以汉人在清代光绪初年已到曼糯定居。民国成立后勐往改为临江县,后又改为临江行政区,曼糯随其划转。

曼糯是勐往乡最大的布朗族聚居地,有布朗族居住的地方就有古茶园,这是云南茶人都知道的“濮人种茶”的定律,依据这个定律,说曼糯有古茶园就容易理解。

民国以前,西双版纳澜沧江以西各茶山的茶叶大都经勐海——勐阿——勐往从糯扎渡过澜沧江进思茅、普洱。这是江外的运茶古道,这条道穿过曼糯,从曼糯到思茅4天的路程,到澜沧营盘1天的路程(营盘也有汉人收购茶叶),曼糯茶外运比南糯山、布朗山更为方便,这是曼糯过去兴盛的地利因素。

普洱茶十大名产区之“曼松”“那卡”


曼松

真正的“曼松贡茶”产量并不多,严格意义上的“曼松贡茶”古树屈指可数。倘若你花高价买到正宗“曼松贡茶”,那就要恭喜你,很有茶缘。

曼松原属倚邦区第一乡辖区内,历史上,有曼松老寨,居住着香唐族,善种茶,由于曼松茶的品质好,被列为贡茶,“年解贡茶100担”,曾因贡茶而名,声誉远播,不仅给当时的倚邦区带来了荣耀,而且促进了当地的茶叶产销,,每年曼松贡茶产量极为稀少,根据当地老百姓说年产不过10来公斤在普洱中是顶级精品。

特点:甜润,喝的时候口里很甜,喉头很甜,茶气足而暖,只要喝一点点,身体就会发热,是其它茶山远远比不上的。

那卡

那卡古树茶是勐宋茶区最具代表性的茶,那卡寨子以出产品质上好的古树茶而被人们所认识。全寨有600多亩成片古树茶园,其茶树龄在300-500年之间。

那卡茶在大范围划分上属于勐海勐宋茶区,勐宋茶区的乔木老树茶以保塘的最粗大,以那卡的最著名。那卡茶没有“布朗山”的苦更没有“帕沙茶”的涩,香气高过冰岛茶口感却相近,但茶底没有冰岛细嫩;那卡茶经久耐泡且回甘生津强烈而明显。那卡的竹筒茶也很有名气,那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闻名遐迩,每年都要上贡“车里宣慰府”。

特点: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普洱茶产地 老曼峨古茶山


老曼峨寨位居偏远的中缅边境的大山皱褶之中,但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名气却很大。这缘于它是整个勐海县布朗山最古老、最大的布朗族村寨。据寨里古寺内的石碑记载,其建寨时间恰好就是傣族传统的傣历元年纪年,至今已有1371年的悠久历史;这里的古茶园中,一棵棵刻满沧桑岁月的古茶树,见证了布朗族先民“濮人”久远的种茶历史。

走上村小组长岩温宽家的新式布朗楼房,他先用时尚的飘逸杯沏了几泡香高、味浓的“老曼峨茶”给我们品尝。尔后,他拿出纸张已发黄的傣文“寨志”、叫来老康朗,一边用布朗语念一边翻译,讲述该寨布朗族先民迁徙、立寨的历史。

老曼峨寨子是著名的“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区之一,属班章村委会,有156户760人,主要以种植茶叶、稻谷为主。交谈中得知,老曼峨寨如今仍保持着3205亩古茶园,遍布在寨子四周边的莽莽丛林中。普洱茶市场兴起后,越来越多的茶商、茶叶爱好者喜欢上了老曼峨古乔木茶,先民留下的珍贵古茶园,为后代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为此,各家各户对古茶园管理更加用心、下工夫。村里专门制定了严格的村规民约,保持好古茶园的原有生态环境,任何人都不能在古茶园中施用农药和化肥,确保老曼峨古乔木茶的独特品质。

一到春茶、秋茶采摘季节,每天都有不少省内外的茶商、普洱茶爱好者驾车来到寨子选购古乔木茶。自1999年起,布朗山先后列为全国人口较少民族综合扶贫开发试点乡、全省扶贫攻坚乡,各级政府加大了扶贫力度。在国家扶持资金支持和县茶叶产业办技术帮助下,老曼峨村民们新种植了4000多亩生态茶园,茶叶品质虽比不上古茶树茶,但却是同类茶中的上品,销售也不错,成为了村民新的“摇钱树”。

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布朗山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也是江外古六大茶山之一,是布朗族居住地,古时称濮人,是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全寨有140余户人家,600多人口,均为布朗族。布朗山乡全乡辖勐昂、章家、新龙、曼囡、吉良、曼果、班章7个村民委员会,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843人。布朗山乡有12000余亩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糯、帕点、曼新龙、曼捌、曼囡老寨和吉良等村民小组,另有台(坡)地茶园18000余亩及广布全乡的野生苦茶和甜茶,为生产优质普洱茶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保障。

老曼峨古树普洱茶的特点:条形肥壮厚实、紧结显毫、汤色剔透明亮、滋味浓烈厚实、久泡有余香,耐冲泡,入口苦味重一些,但化得很快,回甘很好,茶品独特的滋味独具绵长和清爽。

勐往曼糯古茶山:藏在大山深处默默无闻的曼糯古茶谁人知?(二)


接作者上文《勐往曼糯古茶山:藏在大山深处默默无闻的曼糯古茶谁人知?》。曼糯因靠近思茅,汉文化接受较早,寨子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讲汉话,与老人们交谈可获得不少曼糯的信息。据老人们介绍,曼糯的布朗人是从澜沧迁来,来曼糯有400多年了,七八十年前曼糯还很兴旺,有三个布朗族大寨,人户超过200户,家家都有茶园,寨子里还有两座佛寺,澜沧、思茅的布朗族都来曼糯赕佛。

曼糯附近有块巨大的岩石,上面有只仙人脚印,不仅方圆百里,连缅甸的布朗族也常来朝拜这块有仙人脚印的岩石。每逢傣历新年节是曼糯最热闹的日子,远道而来的与本寨子的布朗人都聚集在仙人脚印岩石前举行欢庆活动,几千人在大岩石前泼水、唱歌、跳舞、丢包、摆供品、放高升、互祝幸福吉祥要热闹三天才散去。

后来由于茶叶不好卖了,曼糯人无钱维修佛寺,两座佛寺破烂不堪于1958年拆去,没有了佛寺,外乡人来曼糯的就少了。茶叶兴、曼糯兴,茶叶衰、曼糯衰,商道寂静、曼糯也就寂静了。

曼糯现有3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大寨为布朗族寨,上寨为汉族寨,中寨为汉族与拉祜族同住。布朗族有90多户,汉族有30多户,拉祜族只有10多户,汉族寨与布朗族大寨相距不到50米,仅隔一条村道。汉族寨为平房,布朗族寨为干栏式木楼,从建筑上便能分出哪是汉族寨,哪是布朗族寨。汉族寨的村民说他们自祖上来曼糯已有五代,由此推断出汉人是光绪年间来曼糯定居的。

曼糯最早的居民是布朗族,茶园自然由他们所开,三个寨的布朗人历史上共种过多少茶园,没有史料可查,我们只能去山上一块一块地测看曼糯的古茶园分布于寨子旁及四周的山坡上,顺着进村的大路走,离寨子还有半公里便可看见成片的古茶园,曼糯久远的历史便进入视线。

寨子边布朗人的菜地里几棵七八米高的古茶树枝叶繁茂浓绿成帐,两个人站在一棵树上摘茶,身子被枝叶遮挡得看不见。寨子里的布朗族老人说,像这样的大茶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很多。

曼糯大寨与上寨紧紧挨连,两个寨子后面是一道较为平缓的山梁,东西长约5公里,整道山梁到处是零星的或成片的古茶树,顺着草坡走看,草丛里有数不清的古茶树桩,可以看出这道山梁过去全是茶园。曼糯种着粮食的地里也零星生长着古茶树,这些种粮食的地无疑也是茶园所改,笔者为考察曼糯古茶园曾随曼糯村的几位村干部在山上转了1天,几位村干部却说一半古茶园都还没没走完。

曼糯的古茶园面积大但损毁比较严重,成林连片的少茶树分散,但从现存古茶树占山面积来看,一百年前茶园没损毁时面积至少在五千亩以上。曼糯的布朗族老人也说,听上辈人讲,过去茶园太多,3个寨的布朗人都管不过来,才分了许多给汉人和拉祜人。

曼糯大寨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她们还记得小时候经常看见宣威人背着大背箩来买茶,来一次有二三十人,曼糯人称宣威人为老背背,宣威人不来时村里人便背着茶去澜沧的新营盘、雅口去卖,过节时还有玉溪的戏班子来曼糯唱戏,唱的是汉话,布朗人听不懂,只有那几家汉人才知道他们唱些什么。国民党还没走时,曼糯的茶就卖不出去了,日子不好过,一半布朗人迁走。

曼糯在勐海到澜沧的古道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勐海至澜沧的公路修通,曼糯的古道行人渐少,马帮也没有了,曼糯的茶没人来买、村民们只有砍去茶树种粮食,茶园年年减少。

另一方面,勐往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重点发展的是橡胶,茶叶不再是主角,几十年来全乡也没增加多少新茶园,厂家也很少去光顾勐往,各种机会各种场合,各种媒体在介绍勐海茶叶时都极少提及勐往,曼糯的过去,曼糯那几千亩古茶园真正是被外界遗忘。

五六十年的遗忘,自然的人为的毁损,使曼糯古茶园伤痕累累,即使如此,至今曼糯留下的古茶园仍还有2000多亩,从可采摘的面积、产量来看,它并不比巴达、倚邦、莽枝、革登、攸乐古茶山中的任何一个少,还给曼糯以古茶山地名曼糯今日也有资格受之。

岁月流逝,曼糯无言,如今寻它,美质依然。方圆十里的古茶林故地2000多亩尚存的古茶园,便是曼糯留给人们为它重新定位的珍贵史料。

茶山行:“你有茶王老班章,我有贡茶曼松”


每次到不同茶庄喝茶,跟熟悉的或陌生的茶商闲聊,随口会问问:“都有什么好茶呀?”遇到热情的店家,会推荐几款性价比不错的茶来介绍一下,也有那种自恃有点好茶目中无人之辈,幽幽的回一句:“我这有老班章”。的确,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懂点普洱的人都知道。对于这众茶之王,是每个普洱爱好者公认的。但是老班章并不是买不到,如果你真的想花上一部苹果手机的价钱买一饼年份不太久远的老班章尝尝,是可以做到的,而且这不是天价,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茶庄品过茶后,我从不好意思空手离开,有喜欢的茶就多买点,感觉一般的就少来点意思一下,也算答谢人家为你煮水清洗茶具之劳吧。其实这也是我性格上的弱点。起身告辞时,我偶尔还会问一句:“有曼松古茶吗?”这个时候,换到别人弱了,几乎所有的老板都面露难色:“曼松的茶没有,一般弄不到的。”

对于曼松茶,我仅仅是从资料上或者老茶人的口中得知一点。我没喝过,也没见卖过。如果网上搜索,曼松茶从几十元甚至十几万都有。而且那三五百元的曼松特别多。当然我不会去买,因为我属实不知道一饼真曼松的市场价格到底是多少,所以,我临走时问一句并不是我有多么气壮山河,大言不惭想把谁赎回家的意思。

第一次看到有关曼松茶口感的描述,还是听了普洱茶界一位资深茶人说的话:“易武的刮风寨茶王树如果被称为易武之王的话,那曼松就是易武之神了。它入口无味,却又有缓慢的持久的回甘,藏而不露,自在淡然,真正达到了禅茶一味的境界了……不愧为明代贡茶。”

在这里,就不再重复曼松王子山的凄美,也不必唏嘘贡茶王李氏后人如何义薄云天,还有茶农不堪重负无奈放火烧山,以及攸乐山起义了……曼松,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只是,得知曼松那为数不多的古茶树前几年又采死了几棵时,我的心中隐隐作痛。

普洱茶的史册上,有曼松浓重的一笔。多么希望能出现一位类似“大红袍之父”陈德华那样的人拯救一下曼松古茶树。当然,我不懂这相对低海拔、红土壤而且号称云南小叶种的曼松茶和武夷岩茶在属性上的区别,栽培成小树茶还能不能叫“曼松贡茶”了。我只是希望有一天能重见曼松复苏那样的盛景,这也是我们每个真心爱茶之人心底最善良的愿望……曼松,从我的心中之痛成为了我的心中之梦……

老曼娥古树茶,春茶古树黄片熟茶的特点


古树黄片一般是茶农自己在家饮用平时招待亲戚朋友用,一般都是用铁壶煮一大壶,可以喝上一整天每人一大杯分着喝,香气馥郁,汤感清澈,茶味足。老黄片,耐泡,香气好,茶味足,因全是古树茶的老黄片,韵味特好,是爱普洱之人不可忽略的品鉴和收藏的好茶。

春茶古树黄片熟茶的特点:

第一:古树茶根系发达,吸收营养成份多,内涵物质丰富。古树熟茶转换很快,是其它熟茶的2到3倍。此款茶茶汤粘稠度和果胶含量很高(毫无夸张的说有5至6年老熟茶的汤感和厚度。虽然是新茶入口水味是有的,但是能体验到喝米汤厚重的那种感觉)。还有一点就是质感特别明显,水路细致,汤清味酽。这是一般熟茶所达不到的优点。发酵程度在6.5成左右,后期转换空间很大。现在喝的茶气足,苦味化的很快。

第二:回甘非常的好,直到第10泡回甘依然不断。回甘程度在熟茶中算是比较顶级的。犹如好生茶一样,舌底中后段有鸣泉之感,生津绵长。一饮到喉,均衡统一,持久耐泡,得益于古树茶料的作用。还有一点就是喉韵甜润带有一丝回甘,这是一般熟茶不能达到的。汤色红浓透亮,冲泡后的茶汤上层可以看见厚厚的油层。

第三:此款古树黄片熟茶性价比极其高1000克的海量,让您感受每个月的微妙变化。还有一个优点,喝上半个月左右在去喝其它的熟茶,会有觉得有点难下口,感觉以前好喝的熟茶怎么茶汤会变薄了厚度也没有了回甘生津也不见了。这就是古树熟茶的魅力所在。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雨林古茶坊慈善晚宴,《雨林档案·曼松》拍出106万!》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雨林古茶坊慈善晚宴,《雨林档案·曼松》拍出106万!》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雨林红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7295.html

上一篇:普洱茶按照加工方法可分为2种

下一篇:普洱茶的用途及新手买茶的鉴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