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景谷茶叶的生长种植

2020-07-21
景谷茶叶的生长种植:

景谷有野生大茶树,栽培型大茶树、古茶区。有关史料记载和调查证实,令正兴镇黄草坝村干坝子山岭的大尖山、困庄大地、大水缸3处,有野生茶林2000亩,其间有许多数百年的大茶树,困庄大地有一株树高20米,基部干径88N米,幅宽165米、树龄约400多年。凤山乡顺南光山的2300~2500米高的山上,有野生茶树1000亩,与镇沅田坝野生茶树接壤。景谷乡文山村大黑石岩山,有大黑龙潭野生茶林1000亩,茶树干径在30厘米以上,山下两侧为景谷、凤山的茶叶产地。景谷乡文东村大中山,有野生茶林500亩,益智乡大田村大绿山,有野生茶林500亩,可以说这些与茶树起源地带是密切相关的。景谷的栽培茶历史也是悠久的,正兴镇黄草坝董、杨二姓家就栽种有“南宋茶”。先为自种自食,以后渐为商品出售,至今已传九代人了。景谷民乐乡有百年以上的大村秧塔大白茶,有钟山乡勐麻、龙墉的太叶种茶山,有景谷乡苦竹山、马鹿山茶山。m.cY316.COm

民国时期,景谷街年销茶100吨,民国26年(1937)销售茶叶5500吨。景谷茶区以江河为中心的生产区域,在小黑江上游、景谷河、大村河、新村河,文绍河等流域的半山区或山区均为茶叶产区。民国23年(1934),景谷县属条区有8个区18个乡,成为云南著名茶区。1949年时,全县有茶同11000亩,采摘面积10200亩,产茶128吨。

cy316.Com精选阅读

复苏中的茶叶小镇——小景谷


苦竹山被称为小景谷。

今日的小景谷毫不夸张地说,是家家户户种茶、经营茶,靠茶致富。遛一圈小景谷的街道便可以找到驻扎在这里的现代化普洱茶企业的广告牌、路标,李记谷庄、茶马司、昌泰恒丰源、馨茗等等,还有许多茶叶零售、批发的店面,有些茶店并非近年茶市好了以后来才兴起的,而是拥有久远的历史。

小景谷茶市的繁荣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前清进士纪襄廷。或许,在100多年前,小景谷人纪襄廷为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而推广茶叶种植种下茶树时,他可能没把握种茶是否真能改变家乡贫穷与落后的窘况?当他与同乡纪仁寿在小景谷街创办“恒丰源”茶庄的时候,他可能也没想过他的“恒丰源”茶庄除了经营茶叶生意外,还能带来什么收益?10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述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惊讶的发现,今日小景谷茶市的繁荣,都是他为后人做好的铺垫。“吃叶子,穿叶子,没有叶子,没裤子。”这句话在小景谷已流传了百年,为了纪念纪襄廷,人们把去纪家村的路称为襄廷路,纪襄廷的墓地就在纪家村旁。墓地的碑文上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景谷之茶衣食万姓,庄蹻而后见公一人。”民国云南省教育、交通两司司长、东陆大学校长董泽为其撰写墓志,墓联为原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教授王毓嵩先生所撰。用战国时开发治理云南的庄蹻与纪襄廷相提并论,足见当时的政府与百姓对其首倡制茶、兴边富民的壮举给予极高的评价。

纪襄廷,名肇猷,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小景谷纪家村人。他学习勤奋,考取秀才,补禀,至岁进士,并赏六品衔。光绪年间,世居小景谷的纪襄廷,看到家乡山脉重重、农田稀少,百姓穷困,便自己从外地选购茶种,尝试种植茶叶。成功后,他又大力倡导推广并帮助乡邻种植,这也影响了民乐、振太、威远等地,大量荒山变为茶地,形成了景谷河两岸的茶区。《云南通志》记载:“民国9年(1920),景谷区、勐倮区(民乐)共植茶树3347万株,年产量35.5万斤。”

而在纪襄廷大力推广种茶的同时,另一个小景谷人李文相,创办了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制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团茶运销下关,下关商人仿制成“碗形茶”,经过昆明、昭通运到四川的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李文相的私营茶叶加工作坊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也打通了小景谷茶叶的销路。在小景谷景谷河两岸的茶叶可以大规模采摘之后,民国元年(1912)纪襄廷与本家纪仁寿在小景谷街创办了“恒丰源”茶庄,并在昆明南正街设立分号,销售普洱茶。“恒丰源”茶庄依托景谷河两岸茶园出产的优质普洱茶,生意日益红火。继“恒丰源”茶庄后,经营茶叶生意的茶庄在小景谷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除了本地人康韶音、杨茂兴、董大老爷开的美利康、振兴祥、董家茶铺外,景东土豪梁星楼也到小景谷街开设“同裕昌”号茶庄,随之先后有四川、昆明、大理、巍山、新平、镇沅、普洱等地茶商到小景谷开设茶庄多达二十七家,并有好几家在昆明设有分号。

随着小景谷及周边地区茶叶发展,贸易扩大,商家日渐增多,小景谷成为景谷、景东、镇沅三县的茶叶交易中心。而在同时期的思茅,瘟疫肆虐,商贾们为逃避疟疾远离思茅。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民国二十年(1931)的三十年间,思茅一时萧条,百业凋零、万户萧疏,丧失了作为普洱茶集散地的地位。而此时,小景谷却异军突起,逐渐成为了新的茶叶集散地。提起旧时的小景谷,世居在这里的老人七嘴八舌的跟我们聊起了那时的故事,“民国时,几乎每天都有运输茶叶的马帮落脚,大多都休息个一两天才上路,小的马帮二、三十匹马,大马帮一百多匹马,马店的小二可以从马铃声中听出是什么马帮来,昆明、下关一带马帮的马铃声清脆统一,声音较小,而来自藏区的马帮,铃声繁杂亢长,几里外就能听见。来自藏区的马帮规模最大,都是上百匹马,赶马的藏民戴毡帽、挎腰刀、带藏獒,威风得不得了。”旧时的景谷街集市是空五赶六,属牛、羊赶集,每逢集市,四山八路、十里八村出产之茶,云集入市,本地茶商、外地马帮纷纷聚集在此,收购茶叶,茶市交易兴旺,大街小巷内,商农之间自由成交,而成交的茶叶则全部到景谷街中间的公秤房过秤,以保证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因为茶叶小景谷街一时商贾云集,驮马往来穿梭,热闹非凡,因此,前往滇西、藏区的马帮也越来越多,这条茶马之路从宁洱经过景谷威远、小景谷、振太、景东、南涧,巍山后到下关,再由下关到剑川、丽江入西藏。

老人都说,因为茶叶,小景谷及周边地区百姓的生活才日益富足,才能发展文化办学,在茶叶衰败,茶价低迷的时候,他们都迷茫得不知何去何从,在茶价日益见涨的时候,茶农又增加了很多疑问,为何我们的茶总是卖不起价格?当茶农对茶产生怀疑,不再用心种植的时候,小景谷的很多茶企业给茶农指导和鼓励,让茶农重新建立起对茶的信心。在制茶工艺和卫生条件落后的那些年,李记谷庄不但在小景谷建起了颇具古典风格的厂区,同时为了保证原料的品质,还做了60000条装茶用的专用口袋,免费送给当地茶农,避免了茶农家从前一条化肥口袋,又装茶叶又装谷子的情况。发现茶叶有异味,又买了5000口铁锅送给茶农,改变了茶农从前用一口锅,炒菜煮饭,煮猪食,炒茶的情况等等。当地老百姓常说,“百年来做茶人的根扎在小景谷,那是一种抹不掉的情结,所以把茶做好,是小景谷茶农们的共同责任。”

景东-茶叶种植的历史


景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适合于茶树的生长,是主产区之一。

景东产茶历史更为悠久,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多见于史籍记载:唐樊绰《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民国9年《景东县地志征集资料》,记载:南攀箐原有茶树6000株,新植2000株,产量200公斤,远销省城;者干新植茶树1500株,10人栽培;产量1000公斤,远销大理。民国12年,老仓茶以品质良好,加工精细获省政府颁发优质奖章。1949年全县植茶面积2000亩,产茶64吨。县境内的无量山和哀牢山中有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老茶树。野生型的无量山野茶分布在海拔2200——2800米之间的无量山滴水箐至高峰一带。栽培型茶叶统称为“云南大叶茶”。

景东县栽培型中最早最大的一棵栽培型古茶树是花山大叶茶树树龄约500年。1953年县政府在安定设立茶叶收购组,负责安定文龙两区茶叶收购加工,当时我在文龙工作便带领工作组同志到龙树、勐涝、邦迈、邦崴等乡搞高寒贫瘠山区改造工作,发动群众种大种叶茶1954年底种植484亩。此后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全区普遍开辟茶园种茶。1958年3月政府在安定文龙两区交界的芭蕉河建立了一个县办茶场,1965年该场迁徒县城郊东岳庙后面,1967年更名为茶试站,从此成为全县第一个茶叶科研单位。1964年全县各级培训茶叶技术骨干,指导茶叶栽培技术。掀起了改造老茶园,开辟新茶园的热潮。

在农业学大寨中,把发展茶叶当作开展多种经营增加集体和社员收入的产业来抓。出现了生产队办茶场、联队办茶场的办场潮流。到1965年全县种茶22504亩,产茶叶597200斤。1976年全县推广新的茶叶栽培技术,实行了密植免耕栽培法。当年3月我调到县农林局工作到1982年初,每年下乡深入村寨调查研究,联系各地实际宣传发展茶叶生产。我们一起到文龙公社邦迈、邦崴、勐涝、龙树考察茶叶生产,还参加了干部群众对50年代我从区公所到这些地方改造高寒贫瘠山区乡时,参加开辟种植好240多亩茶园又作了进一步改造,进行开挖、除草、追肥、摘取树干上的藓苔和剪去病枝,让它重新换发青春,发出枝叶,弥补缺塘,保亩苗整数,茶叶产量得到提高同时向广大群众宣传免耕种植方法:开挖台地种植沟70—80厘米,深50—60厘米,种植沟内广置杂草,玉米杆,坚持表土幼年感熟土回填,底沟亩施80—100公斤复合肥,每亩双植栽3000—3500株,待茶苗到一定高度时进行矮化修剪,用此方法栽培、客植比原来产量增加两倍多还可提前两三年投产。干部社员都很高兴。我们返回县上后,把调查了解和参加改造老茶园情况整理好作简报,发给全县各公社,结合实际实施。我们到安定抓春耕玉米种植时,要求社员做到种玉米收春茶两不误。春茶大树在保证采摘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全年采摘计划的40—50%。可是,有的社员搞杀鸡取卵“剃光头”的做法,粗茶细茶一起采摘,不求质量。我们同领导商量召开社员大会安排讨论交流采茶经验,克服盲目性,实行采春茶、秋茶留一叶,大叶茶树采夏茶留一叶,采春、秋茶留一叶,全年以留一叶或混采相结合,每稍采一芽二,一芽三等办法合理采摘下树,不但增产又保证质量而且还延长茶树寿命,1977年全县植茶面积46577亩,产茶970800斤。

1978年12月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政府把茶叶生产当作“拳头商品大力发展,制定了售茶奖粮,开辟新茶园给予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后安定、文龙、大街、花山、锦屏等地开发出了许多规模不一的茶园,满山遍岭茶树成片。在茶叶加工制作方面,我们在茶试站共同研究、改进、改粗茶制作为精深加工制作,使茶叶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改良的茶树生长快,茶叶采摘期长,质量纯正,汤色青翠,香味持久更深受省内外顾客的欢迎。

茶叶的不同生长季节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季节茶的划分标准: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划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三季茶。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春茶的总体品质要优于秋茶!春茶较秋含有更为丰富的有益物质。但秋茶的香气要高于春茶,俗称“秋香”!传统而言,我们始终是推崇春茶为好,但近年来,一些商家在推销时过于注重香气,也导致部分消费者偏爱其香气,这也无可厚非。

现在的春茶为了抢占市场往往采摘的很早,并没有达到标准,所以春茶的总体品质堪忧。据统计铁观音的产量应该是秋茶最大,而不是春茶,好的铁观音一般都来自春秋两季,春茶的水质更好,秋茶的香气更佳,所以不能笼统的说那个季节的好。

而夏茶的季节比较短,喝起来会有苦涩感,冬茶在福建似乎不采的。另外台湾茶与铁观音不同,她是冬春两季的品质为佳,最好是冬茶,接着是春茶。夏秋茶一般不采。

就同一品质而言,春茶耐力更好,更耐泡,秋茶香气更佳,韵味足。顾:春水秋香,如果要比的话,那就要同一个地方的茶叶来作为比较了。 

春茶生长期最长,内涵物质也最为丰富,从这个角度来讲,春茶最好,也就是以前很多人提到的春茶最好的缘故之一,但春茶采收季节常受天气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近几年来,恶劣的天气和以前的清况有很大的差异,就如今年,好的春茶特别少,内涵物质多了也起不到什么根本作用,乌龙茶制作受天气影响太大了。

还有,夏茶和春茶的间隔很短,一般一个多月,加上春茶以后就是夏天,气温太高,对茶叶保管挑战性很强,因此,很多人认为春茶比较容易变质,认为春茶不是最好的。 

秋茶一般采收天气是最佳的,秋高气爽,因此,好茶倍出,同样的工序,对春茶来说,秋茶制作出好茶就容易得多了,加上秋茶以后即进入冬天,气温对茶叶较为适宜,不容易产生变质,固很多人认为秋茶最好。

春水秋香,顾名思义,春茶茶汤滋味浓,韵味强,口感佳,回味久,秋茶香气高,韵味长....,哪个最好,确实难说得清楚。 

如果考虑到茶树生长规律、茶叶生化、加工工艺的原理、地理环境、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一般规律,可能结论不会如此简单。

好茶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好的春茶不易得。秋茶品质最佳,茶香、口感都是最好的;春乌龙茶多多少少都会苦,茶性使然,虽然茶不怕苦但多数消费者都会觉得不合口;夏署两季生长期太短,内质先天缺陷,即便有空调辅助,也较难出好茶。

小景谷茶区特点


小景谷茶区各村会基本都有古茶园分布,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名气最大的是苦竹山和文山顶两处古茶园片区。茶区乔木老树(生)茶的主要特点是:芽头肥壮、条索长、有绒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汤质尚饱满、回甘较好、杯底留香高。

小景谷茶区特点

第一、数量多,分布广。景谷乡的文东、文杏、文山、文联、文召、营盘各村及所属多数自然村都有古茶园分布,古茶园成片种植,密度较高,产量也较多。

第二、生态状况好。小景谷茶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茶园改造,古树茶基本都是呈乔木自然生长,几乎没经矮化过。

第三、树龄较长。小景谷各种茶历史较早,但现存量最大的应该是百年前纪囊廷(清朝官吏)推广种植后形成的,这些古树茶很多是干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

第四、茶质较好。受自然条件、树龄、生态状况影响,小景谷茶区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

第五、在茶山上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老换成大)树茶的问题,茶山上也有部分台地茶种植,但都种植大白茶,大白茶每公斤收购价格都要比老(老换成大)树茶高,因此不会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问茶·景谷秧塔·被遗忘的贡茶_景谷普洱茶的特点


马不停蹄的赶路,我们终于在夜幕降临之前来到了位于无量山西南侧,澜沧江以东的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刚刚能够看见景谷的坝子,老段就急忙要师傅找块视野开阔的空地停车,想也知道,犯职业病了,“这么美丽的夜景不把他留住,我就太对不起自己了。”老段一边拍照,嘴里一边嘀咕。站在城边的山坡上俯瞰整个景东夜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点缀着街道的繁华,闪烁着的灯光,犹如银河里的星星,散落在坝子周围,耳边清脆的风声显得格外悠闲。景谷的夜,迷人、浪漫、悠然。

景谷素有林海明珠、茶祖之源、佛迹圣地、芒果之乡的美誉,但到景谷之前大伙还听说在景谷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而且粽子大多都是在夜里制作完成。虽然明天一早大伙就要向茶山进发,但好奇心最终还是战胜了一切。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在夜里潜入了景谷城边的一户卖粽子的傣族人家。在门外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粽香,老段不禁感慨到:“香气满园关不住,缕缕粽香出墙来”。走到院内只看见傣族大妈正在灶台旁熟练的包粽子,热气腾腾的锅里也煮满了香喷喷的粽子。见我们一行人到来,大妈立刻放下手上的活计,连忙给我们泡茶,让儿子抬出自酿的米酒,见此情形,大伙连忙解释:“我们只是好奇,想来看看这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的粽子,本不想打扰你。”大妈一边准备酒菜,一边比划着说:“来者是客,坐坐坐,喝酒”。一桌子的饭菜眨眼间的功夫就备好了,香气扑鼻,傣家人的热情好客,让我们盛情难却,大伙只有恭敬不如从命的开动起来。大伙拿起的第一样“菜”,就是今夜的主角“粽子”。琥珀色的糯米凝成一个小小的四角粽,晶莹剔透,口感超Q超弹。“用灰水泡过的糯米,煮上4—5个小时,才会有这样的香气和颜色,并且容易保存,我每天晚上要包400个粽子,逢年过节要包2000多个,有时候昆明的酒店还专门来订购呢”。当晚,我们吃得心里美滋滋的,就在淡淡的月光下。

清早,我的心情有些激动,因为今天我们要专程赶到景谷县民乐镇去看传说中的秧塔大白茶。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清政府规定,贡茶由思茅厅置办。清《普洱府志》卷十九有载,每年贡茶为四种:团茶(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贡茶中就有景谷县民乐的秧塔大白茶“白龙须贡茶”。昨夜,秧塔村下了一场大雨,土路上泥泞不堪,距离镇政府16公里的路我们居然花了40多分钟才达到。好在开的都是越野车,才得以勉强通过。

到了大村村秧塔小组,我们就要步行进入茶园,茶林很密向导怕我们迷路,交代大伙不要随便乱走。踩着泥泞的小路一直走,穿过一小片核桃林,便看见笼罩着层层薄雾的大白茶园,“秧塔大白茶只产于民乐镇大村秧塔这个地区,这里海拔在1600米——1700米左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秧塔大白茶是稀有品种,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成片的古茶树,以前也尝试过将大白茶移栽到其他地方扩大产量,增加茶农收入,但是一离开这里茶树就变成普通品种了,这些茶树一年可以为农户带来三万以上的收入,茶叶市场好的那段时间一年收入十几万的农户也很多”,向导说着,便摘下一片叶子放到我手上,“你看这一片叶子比你手都大”我捧着长椭圆形的茶叶看了看,发现叶子特别的厚而柔软,茸毛很多,闪着白色的银光,还真比我的手长出一大截。“大白茶与其它茶叶的明显差别在于,芽叶披满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丰满,泡出来茶汤清凉,喝起来气味清香。每棵茶树都长得枝叶茂盛,新芽肥壮,在清代,这里的土官责令茶农精心采制、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呢。”

茶园里阵阵清香伴着泥土的气息迎面扑来,红稠的泥土早已轻轻的覆盖了双脚。我在茶林里转悠,正好碰到一位在树上采茶的老奶奶,这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人家,精神矍铄、满脸笑容,还没等我开口,她就一个劲比划说:“到家里坐,到家里坐,我耳朵不好,到家里坐”,话还没说完,老人就麻利的下了树,硬是要拉我到家里坐坐,最终我还是拗不过淳朴善良的老人。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住着老人一家五口,老奶奶姓王,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她说,这段时间家人都出去务农了,中午才会回来。由于昨夜的大雨让院子里有些积水,王奶奶怕弄湿我们的鞋子就请大伙到屋里坐。刚落座,她就把今年的春茶拿给我们品尝与欣赏,粗长的条索感觉特别肥壮,颜色银白的闪闪发亮,我觉得捏起来手感细腻,像是摸到了宠物顺滑的皮毛,老段则认为美得像绸缎,带着与生俱来的独特光泽。大大的口缸就是泡茶的主要工具,她提起一只斑驳的水壶往口缸里面灌水时,这个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黝黑而勤劳的双手泡的不仅仅是茶,更是朴实无华的生活和纯朴善良的心,我要将这个片段永远留存在记忆里。突然想起有人说喝茶暖心,没错,手中这杯热腾腾的清茶在此刻就像是无声的幸福与满足,紧紧的握在自己手中,暖着心。

看着散落在山腰上的村村寨寨,我们依依不舍的挥别了这块可爱的土地,我想也只有在这样高山密林的云雾之中,才能看到如此淳朴的民族,找到如此恬静、宜人、闲适的山野。

景谷苦竹山介绍 景谷茶山普洱茶特色


景谷苦竹山介绍,景谷茶山特色

景谷苦竹山古茶园

苦竹山位于景谷县景谷乡政府东北,距乡政府12公里,海拔2200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景谷乡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中毒之后,经普洱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发作,无奈随手抓一把绿叶嚼咽下去,突然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神农氏发现这种野生的树叶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号令当地百姓移植栽培,这种野生的树叶来食用,以保安康,并把它命名为“茶”。

传说只是民间一种美好愿望之体现。但小景谷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镇的民众就在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苦竹山是著名古的原产地之一。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最大的一棵直径0.5米左右,树高4.4米,树龄约160年以上。

景谷苦竹山特点:此茶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与易武茶品相近。

苦竹山的茶虽然有景迈的香气,但是却不如景迈香,有布朗的茶气却不如布朗强,这就是苦竹山的弱点。也可以说,是优点,因为兼容了这两个茶的优点。

景谷茶区乔木茶的特征


景谷茶区的普洱茶特色:大叶种野生野放茶特色:条索不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景谷茶区乔木茶的共性特征是: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

第一、数量多,分布广。景谷乡的文东、文杏、文山、文联、文召、营盘各村及所属多数自然村都有古茶园分布,古茶园成片种植,密度较高,产量也较多。

第二、生态状况好。小景谷茶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茶园改造,古茶树基本都是呈乔木自然生长,几乎没经矮化过。

第三、树龄较长。小景谷各种茶历史较早,但现存量最大的应该是百年前纪囊廷(清朝官吏)推广种植后形成的,这些古茶树很多是干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

第四、茶质较好。受自然条件、树龄、生态状况影响,小景谷茶区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

第五、在茶山上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老换成大)树茶的问题,茶山上也有部分台地茶种植,但都种植大白茶,大白茶每公斤收购价格都要比老(老换成大)树茶高,因此不会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邂逅景谷甘海古茶园_景谷普洱茶怎么样?


我对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是在一次偶然的机缘邂逅景谷甘海古茶园之后。以前也爱喝茶,却对茶知之甚少。读书时候买一包二十元一袋的绿茶,水烧开加入杯子里之后,捏上一小撮茶叶放进去,边喝茶边看书,茶香与书香交织融汇在一起的味道,成为我对儿时绿茶的记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尖锐。现如今喝茶倒成为了奢侈品,对于我这个看书写字都离不开茶的人,喝放心、生态的好茶是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事。

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有爱姐、简爱姐,是她们把我带入了神秘的普洱,走进了一片茶叶的故事。普洱茶始祖的故乡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视野范围内都是绿意盎然的森林,通过了解,景谷拥有有林地8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7%,是云南省第二林业大县。我大口的呼吸着大自然赐予的新鲜氧气,顿时觉得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城市是多么幸福的事。

简爱姐家在绿树环绕的半山腰种植着一片近百亩的普洱古树茶园。对于一个爱茶人士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激动不已,便尾随简爱姐到了茶山。车子驶入景临路从景谷至永平镇的方向,距景谷30公里处,路的左手边便是甘海古茶园。路标显示多雾路段,小心行驶。车子停下,站在路边,便能感觉到一股寒意袭风而来,山脚下云海翻腾,有种站在云端的感觉。茶山的海拔1700米,常年云雾笼罩,年平均气温17.2℃,是个避暑修行的好地方。

在简爱姐的带引下我们走遍了茶山的每一角,茶山占地面积近百亩,平均树龄120年,有20株树龄近500多年,是个连片聚集而生的古树茶群落。简爱姐抚摸着古树茶的树干,跟我们娓娓道来茶园的故事。

解放前,简爱姐的祖辈在家的附近引种了大叶种普洱茶。普洱民间都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有家的地方就有茶,祖父母的家就在茶园里,家四周最老的那些单株便是他们祖祖辈辈遗留下的产物。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全家人都要依赖这片茶园而生存。改革开放后,简爱姐父亲徐天然与生产大队承包了这片茶园,后来生产大队在茶园附近修建水库,大队移民到了永平镇。移民后,以茶园的界线划分了威远镇和永平镇的区域界线,茶园就像邓小平爷爷在南海划下的一个圈,点缀在分界线上,见证了历史的变更。徐家父母舍不下这片茶叶又回到茶园继续经营着它,随着徐家父亲年事渐高,无力再经营这片茶园,他们回到了子女身边。徐父去世后,简爱姐和姐姐又一起回到了茶山,共同管理起了茶园。现年58岁的徐家大姐一直坚守在茶园,每次大姐都会说:“我离不开茶山,守着它就像守在我父母亲身边一样。”

在茶山居住的几天,看着徐家姐妹的热情与对做茶叶的执着认真,让我感受到的是她们做的是茶其实敬的父母亲,爱茶就是怀念生活在这片茶园的祖辈。姐妹俩对这份茶叶的爱让我由衷地敬佩不已。

山里的雨水特别的多,清晨或者傍晚,都会来上一阵,阵雨之后山间的云雾即刻升腾起来,恍若仙境一般。据监测,这里的年降水量可达1529.6毫米,充沛的雨量和日照为古茶园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茶园还保留着完整的生态系统,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苍天大树,茶园里生长着无数原生的柏树、蔷薇科的梅子树、西南桦、思茅松等古树,林下还有小柴胡、滇黄精等种类繁多的药材,走一圈古茶园药材随手拈来,雨季的古茶园里,你还能拾到各种类的野生菌,枝头上有鸟儿、虫儿在争鸣……对于我来说这里就是野林的天堂,茶叶便是这里的精灵。

走过古茶园沿公路往永平方向,路边绿岛环湖的便是干海水库,这就是简爱姐一家及父辈们修建的水库,现在它是永平镇迁营村的农田灌溉用水,距它6里路又是震后除险加固的长海水库,它是永平镇全镇居民的饮用水。第一次走入水源头,深深被大自然的魄力所震撼,置身其中恍若步入了暮霭的原始森林,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完整,这里生长的整片森林树干上都附生着厚厚苔藓及蕨类,踩在脚下的是厚厚松软得枯枝落叶层,环视一圈这里香樟树遍野,丛林里知了声声灌耳,我忍不住大吼一声,拉得很长的声线渐渐淹没在丛林中,知了声、鸟鸣声依旧,忽然意识到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打招呼方式如此不礼貌。

依托干海丰富的原始森林生态资源,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周边农户养殖黑山羊、本地黄牛、竹鼠、鸡等经营着农家乐、水库吸引许多垂钓者来钓鱼,养蜂的老人每天除了采茶,还要照看着它几里路的蜂桶,简爱姐的大哥也在茶山附近的林下种植了大片重楼,这里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经济发展。

周游了甘海古茶园,尽情呼吸这片山头的空气,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我很庆幸能与这么美的景色相遇,很感激简爱姐一家精心管理下纯生态传统手工艺制做的古树茶,让我有幸能够喝到大自然本色的原汁原味,感知时代变迁下的人情冷暖,体会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愉悦之情及满足感。

走过名山,品过茗茶,闻着亲手采摘加工而制成的茶香,我闻到了曼松贡茶的兰香、蜜香,尝到冰岛茶的甜感……这时仿佛茶山里的松柏树、腊梅的花香以及丛林边山涧水一切美好的场景都置身在茶汤中,我不停地咂着嘴,让它回荡在我的每一个味蕾,就这样如痴如醉的享受着。

有道是茶无珍品,适口即好。用多么华丽美好的词藻去描述它,都嫌不够,也许这就是我对于甘海古茶的体悟。原本并没有这么深刻,来到了千景之谷,并且目睹到了简爱姐一家的做事态度之后,我由茶感悟到了许多。因为爱茶便爱上了景谷,所以我与爱人定居在此,每到周末节假日我都会喊上朋友:“走,甘海古茶园去!”

人之于茶,是一种促进。你怎么赋予它,它便如何回馈于你。用心做事的人,不眼羡,不攀比,不妒忌,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定有一种无可替代的灵魂,那么假以时日,坚不可摧的不光是品质,还有思想。它会感染一切,塑造一切。这时,茶于人,或是人于茶,已然合二为一,达成了更高的境界。所以感谢一切遇见,感谢千景之谷,感谢甘海古茶园,感谢心存爱意的茶人简爱及徐家大姐!感谢可以一直喝到这么美妙的生态古树茶。

小景谷茶区古茶园的特点


景谷盆地是茶树最古老的生长区之一,1978年在景谷芒线发现我国唯一的宽叶木兰化石,距今3540万年,是公认的现代茶树的祖先。景谷县是乔木老树茶分布较多的县之一,全县各乡镇几乎都有老茶园。而景谷(小景谷)的古茶园又是最多的。

从数量,树龄,茶树的生态状况,茶质等综合因素考虑,小景谷茶区可以列在前矛。小景谷茶区的古茶园有以下特点:

第一数量多,分布广。景谷乡的文东,文杏,文山,文联,文召,营盘各村及所属多数自然村都有古茶园分布,古茶园成片种植,密度较高,产量也较高。其中文东村委会的大中山村、陡坡脚村;文山村委会的苦竹山村(也叫金竹山)、大箐村、山背后村;文杏村委会的早荞地村、梅子箐村;老营盘村委会的柏毛箐村、丫口村;景谷乡的黄荞地村、九台坡村;文联村委会的大荒地村的古茶园单片茶林面积大,自然生长环境非常好。据历史记载:民国时小景谷街每年交易茶数量超过500吨。现在由于茶树分到农户自产自销,难有确却统计,但据专门在小景谷收购茶叶的茶商估计,仅春茶可能就有400吨以上。

第二生态状况好。小景谷茶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茶园改造,古茶树基本都是成乔木状自然生长几乎没经过矮化。

第三树龄较长。小景谷种茶历史较早,但现存量最大的应该是百年前纪囊廷推广种植后形成的,这些古茶树很多是干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

第四茶质较好。无工业远离交通干线及良好的自然条件,树龄,生态状况及传统的加工工艺影响,小景谷茶区的茶质较好。

第五在茶山上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茶树的问题,茶山上近年也有部分台地茶种植,但绝大部分都种大白茶,大白茶每千克价格比老树茶高出近20元,不合算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普洱茶中的景谷大白茶


普洱大白茶产自普洱市景谷县民乐乡,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优良品种之一。据史料记载,秧塔大白茶种植历史有164年,清道光20年(1840),茶农陈六九从勐库茶山采得数十粒种子,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种植,当时种植的老茶树目前还在,而且长势良好。

大白茶的制作方法,是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叶,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过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俗称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后就成为普洱毛茶。清朝时将每条茶叶拉直,制成白龙须茶,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也称为白龙须贡茶。

特点:芽叶满披茸毛,白毫显露,肥硕重实,条索银白,存放后慢慢转变成金黄色。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香甜,蛮耐泡。此茶一芽二叶的春茶干样约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儿茶素总量15.3%、咖啡碱5.2%。本人07年时在椒江工人路“茗品茶庄”第一次喝到此茶,认为此茶比较适合那些刚喝生普者,尤其适合女士泡饮。大白茶产自景谷县,海拔1600米。陈六九去江迤(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

先种在大园子地,经数年培育,成长很快,而后扩种到周围十四块茶地,曾达三、四亩面积,年产三、五担茶。目前,大园子地还存活着大白茶树,其中有株基茎围达88厘米,胸围61厘米,主干分枝六个,树高4.26米,树幅35×360厘米,年产白茶六、七市斤。这株茶树是陈六九第一次所种的母树,距今已有150年左右。

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时曾制成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现在的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烘干而成。大白茶外形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冲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令人兴趣盎然。

小景谷普洱茶茶区特点


小景谷普洱茶茶区特点:

1、数量多,分布广。景谷乡的文东、文杏、文山、文联、文召、营盘各村及所属多数自然村都有古茶园分布,古茶园成片种植,密度较高,产量也较多。

2、生态状况好。小景谷茶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茶园改造,古茶树基本都是呈乔木自然生长,几乎没经矮化过。3、、树龄较长。小景谷各种茶历史较早,但现存量最大的应该是百年前纪囊廷(清朝官吏)推广种植后形成的,这些古茶树很多是干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

4、茶质较好。受自然条件、树龄、生态状况影响,小景谷茶区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5、在茶山上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老换成大)树茶的问题,茶山上也有部分台地茶种植,但都种植大白茶,大白茶每公斤收购价格都要比老(老换成大)树茶高,因此不会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小景谷茶区乔木茶的共性特征是: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

景谷苦竹山及普洱茶特点


普洱茶是云南普洱一大特色产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与好评,到云南旅游的朋友都会选择几款此茶来送给家中长辈或朋友。对普洱茶稍有所了解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普洱茶有新六大茶山与古六大茶山,而每座茶山因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周围环境、水分、光照等不同,生产出的普洱在口感也存在差异。而景谷苦竹山也是种植普洱茶树的茶山,今天为大家介绍景谷苦竹山及普洱茶特点。普洱茶也是中国名茶之一,因其独特的保键功效与其醇厚的滋味,而备受茶友关注。

苦竹山位于景谷县景谷乡政府东北,距乡政府12公里,海拔2200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景谷乡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中毒之后,经普洱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发作,无奈随手抓一把绿叶嚼咽下去,突然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神农氏发现这种野生的树叶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号令当地百姓移植栽培,这种野生的树叶来食用,以保安康,并把它命名为“茶”。

传说只是民间一种美好愿望之体现。但小景谷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镇(今景谷乡)的民众就在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苦竹山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最大的一棵直径0.5米左右,树高4.4米,树龄约160年以上。

景谷苦竹山普洱茶特点:此茶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与易武茶品相近。

苦竹山的茶虽然有景迈的香气,但是却不如景迈香,有布朗的茶气却不如布朗强,这就是苦竹山的弱点。也可以说,是优点,因为兼容了这两个茶的优点。

对于景谷苦竹山及普洱茶特点就介绍到这,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生活中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可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茶这一健康饮品,但喝茶不在于贵而在于适合自己。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景谷茶叶的生长种植》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茶叶的生长”专题进行查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2386.html

上一篇:孕妇能喝洛神花茶吗 洛神花茶禁忌人群

下一篇:话说普洱茶的“拼配”、“一口料”和“撒面”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