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有关饮茶与健康的记载很多。特别是我国古代,茶常被当作药物使用,在祖国的医药学宝库中,茶作为单方或复方而入药的,颇为常见。
1、茶药与茶疗
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都与神农氏这一传说有关。
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圆题写的“荼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所收载。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放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
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药,而且是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此外,明代于慎行《榖山笔尘》也称茶能“疗百病皆瘥”。
茶疗的实施,有两个层次的概念。狭义的茶疗,仅指应用茶叶,未加任何中西药。当然,这是茶疗的基石与主体。没有这一基石与主体,茶疗就不能成立。由于茶叶在传统应用上其功效已有二十四项之多,所以光是茶叶一味也足以构成茶疗体系。茶疗的第二个层次概念,就是广义上的茶疗,即可在茶叶外酌加适量的中、西药物,构成一个复方来应用。当然,也包括某些方中无茶,但在煎服法中规定用“茶汤送下”的复方。这实际上是茶、药并服。
由于我国地大物广、语言多歧、各家意见互异等原因,在茶的本草记述方面每多不同。
2、性味理论
性味,是中药的重要理论,一般又可称之为“四气五味”。四气(或四性),即寒、凉、温、热,表明药物的寒热特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表明药物的味道。这两者,都与该药的功效与主治有着很大的关系。茶的性味,《新修本草》作“味甘、苦,微寒,无毒”,《本草纲目》改作“味苦、甘,微寒,无毒”基本相同,只更动了两个字的位置。这是比较符合茶的实际味道的。中医理论一般认为:甘者补而苦则泻,可知茶叶是功兼补、泻的良药。微寒,即凉也。具寒凉之性的药物可以清热、解毒,这也与茶的实际功效相符。其他各家的论述,也大体类似。例如:《本草拾遗》作“寒,苦”,《汤液本草》作“气寒,味苦”等。
3、归经理论
“归经”理论,是比较晚出现的中药理论,到金元之际才盛行起来,所以在《新修本草》中尚未述及。所谓归经,是指药物的主要功效所属的“经络”与脏腑。例如:治咳喘者,归于肺(手太阴)经;治排尿疾病者,归于肾(足少阴)经或膀脱(足太阳)经。茶的归经,据《汤液本草》是“入手、足厥阴经”(手厥阴属“心包”,足厥阴属肝);据《雷公炮制药性解》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五脏,是中医脏腑学说(一般称为“脏象”)的核心。茶能兼入五脏,说明功效是十分广泛的。
4、功效与主治
功效与主治,是中药的最主要内容。没有功效与主治,就不成其为药物。上文曾述及“茶为万病之药”,可知茶是有很多功效与主治的。功效,亦可称之为功能、功用或效能,系指药物防治疾病的作用,是一种抽象名词,如《新修本草》正文中的“利小便”、“去痰”等。主治,是指所能治疗的主要病症,如同书正文中的“瘘疮”、“热渴”等。关于茶的功效,大致可以归纳为二十四项。
5、茶的药理解释
至于为什么茶叶能有这些功效与主治呢,本草自有它的解释,一般系从气味厚薄、天人合一、升降、归经等理论加以阐述。如《本草纲目》解释茶的药理作用说:“机曰:头目不清,热熏上也。以苦泄其热,则上清矣。且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蘖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明中之阳,可升可降。利头目,盖本诸此。
数千年来,有关饮茶与健康的记载很多。特别是我国古代,茶常被当作药物使用,在祖国的医药学宝库中,茶作为单方或复方而入药的,颇为常见。
茶药与茶疗
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都与神农氏这一传说有关。
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圆题写的“荼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所收载。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放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
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药,而且是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此外,明代于慎行《榖山笔尘》也称茶能“疗百病皆瘥”。
茶疗的实施,有两个层次的概念。狭义的茶疗,仅指应用茶叶,未加任何中西药。当然,这是茶疗的基石与主体。没有这一基石与主体,茶疗就不能成立。由于茶叶在传统应用上其功效已有二十四项之多,所以光是茶叶一味也足以构成茶疗体系。茶疗的第二个层次概念,就是广义上的茶疗,即可在茶叶外酌加适量的中、西药物,构成一个复方来应用。当然,也包括某些方中无茶,但在煎服法中规定用“茶汤送下”的复方。这实际上是茶、药并服。
由于我国地大物广、语言多歧、各家意见互异等原因,在茶的本草记述方面每多不同。
“性味”理论
性味,是中药的重要理论,一般又可称之为“四气五味”。四气(或四性),即寒、凉、温、热,表明药物的寒热特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表明药物的味道。这两者,都与该药的功效与主治有着很大的关系。茶的性味,《新修本草》作“味甘、苦,微寒,无毒”,《本草纲目》改作“味苦、甘,微寒,无毒”基本相同,只更动了两个字的位置。这是比较符合茶的实际味道的。中医理论一般认为:甘者补而苦则泻,可知茶叶是功兼补、泻的良药。微寒,即凉也。具寒凉之性的药物可以清热、解毒,这也与茶的实际功效相符。其他各家的论述,也大体类似。例如:《本草拾遗》作“寒,苦”,《汤液本草》作“气寒,味苦”等。
“归经”理论
“归经”理论,是比较晚出现的中药理论,到金元之际才盛行起来,所以在《新修本草》中尚未述及。所谓归经,是指药物的主要功效所属的“经络”与脏腑。例如:治咳喘者,归于肺(手太阴)经;治排尿疾病者,归于肾(足少阴)经或膀脱(足太阳)经。茶的归经,据《汤液本草》是“入手、足厥阴经”(手厥阴属“心包”,足厥阴属肝);据《雷公炮制药性解》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五脏,是中医脏腑学说(一般称为“脏象”)的核心。茶能兼入五脏,说明功效是十分广泛的。
功效与主治
功效与主治,是中药的最主要内容。没有功效与主治,就不成其为药物。上文曾述及“茶为万病之药”,可知茶是有很多功效与主治的。功效,亦可称之为功能、功用或效能,系指药物防治疾病的作用,是一种抽象名词,如《新修本草》正文中的“利小便”、“去痰”等。主治,是指所能治疗的主要病症,如同书正文中的“瘘疮”、“热渴”等。关于茶的功效,大致可以归纳为二十四项。
茶的药理解释
至于为什么茶叶能有这些功效与主治呢,本草自有它的解释,一般系从气味厚薄、天人合一、升降、归经等理论加以阐述。如《本草纲目》解释茶的药理作用说:“机曰:头目不清,热熏上也。以苦泄其热,则上清矣。且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蘖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明中之阳,可升可降。利头目,盖本诸此。
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这也就是最早关于养生茶的记载。
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专家建议,燥热体质者喝凉性茶;肠胃虚寒,平时吃点苦瓜、西瓜就感觉腹胀不舒服的人,应喝中性茶或温性茶,免疫力低下或久病初愈患者,可服用灵芝茶,老年人适合饮用红茶及普洱茶。
喝茶排毒养生是传统的中国人喜爱的一种中医养生方法,而茶文化也因此流传了几千年。喝茶排毒养生可以有效的促进新陈代谢,去除油脂油腻,排出体内毒素,保持身体健康,是排毒养颜的方法之一,更是美容护肤的良方。
春天宜饮花瓣茶:景象温顺,阳气上升,宜选刺激感官、芬芳浓郁的花瓣类茶材,可以资助散发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冷邪、生发人体的阳气,养肝利胆、疏通经脉,如玫瑰、茉莉、菊花。
夏天宜饮花草茶:景象炎热,阳气兴旺,宜选茶性沉降、茶气清苦、有清凉感的花草类茶材,以除烦解渴、补益肠胃,如绿茶、薄荷茶。
秋季茶宜果类:景象干燥,阳气渐弱阴气上升,宜选性质收敛的果类进茶,以清除体内余热,止咳化痰、养肺滋阴,如金橘、菠萝、乌龙茶。
冬天饮茶宜根茎类:景象冷冷,阴气趋盛,宜选茶质温、茶气辛散的根茎类茶材,以驱冷补阳,如天门冬、红茶、铁观音。茶及普洱茶。
提醒:吃了肉食之后不要立即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它与蛋白质合成具有吸敛性的鞣酸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有毒物质对肝脏的侵害,从而引起脂肪肝。所以,饭后立即喝茶的习惯应该改掉。
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的感觉,合理选择服用:
如果最近身体出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等,适宜饮用以解表、清热为主要功效的凉茶(如含金银花、连翘等制成的凉茶)。
如果身体出现高热恶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口腔溃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适宜饮用以清热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的凉茶(如含黄连、黄芩、栀子等中药配方的凉茶)。
如果出现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等,适饮用清热养阴生津的凉茶(如含沙参、玉竹、麦冬等中药制剂的凉茶)。
若体质素来虚弱者和婴幼儿,不分青红皂白地长期用药性苦寒的凉茶,则易损伤人体阳气和脾胃,导致出现神疲体倦、面色白光、多汗易感冒、纳差便溶。舌淡苔薄或剥、脉弱无力等脾肺气虚等症候;尤其是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血少气弱,若长期服用凉茶,攻伐不止,会损伤小儿正气,反而影响小儿健康成长。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平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是在喝的茶里加入一些有一定功效的药物,即可以做养生茶饮,又可以对一些疾病有好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茶。
目前,中国养生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占市场份额较小,虽然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但市场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国内保健业依托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必然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茶经网(cy316.com)茶疗养生频道为大家提供茶疗养生、2022茶疗养生、茶疗养生与保健、茶疗养生知识等。《茶药的由来和发展》一文由我们精选撰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们还准备了如茶的历史和发展专题供您阅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