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雨花茶名称的由来和产地

2020-07-08

下面是茶经网绿茶栏目为大家提供的关于“雨花茶名称的由来和产地”的内容,让大家了解更多绿茶相关的知识,希望丰富的“雨花茶名称的由来和产地”内容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雨花茶属绿茶类,是南京的特产。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回味甘甜。饮用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祛痰、除烦去腻等功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雨花茶名称的由来和产地。

“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南京在唐代就已种茶,不仅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更有陆羽南京栖霞寺采茶的传说为证,栖霞寺后山在现代仍有试茶亭旧迹。

陆羽在《茶经》中曾经记述了《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清早叫卖到晚上,壶中茶汤不减。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这个消息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第二天一清早,老妇人不见了。

后来,雨花台一带开始遍布葱郁碧绿的茶园。雨花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她外形圆绿、条索紧直、峰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

至清代,南京种茶范围已扩大到长江南北。

雨花茶名称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集中了当时江苏省内的茶叶专业和制茶高手于中山陵园,选择南京上等茶树鲜叶,经过数十次反复改进,制成“形如松针,翠绿挺拔”的茶叶产品,以此来意喻革命烈士忠贞不屈、万古长青,并定名为“雨花茶”,使人饮茶思源,表达对雨花台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1958年江苏省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而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始研制新品种绿茶,由副省长韦勇义担任主管领导,由中山陵茶厂牵头,延请各地制茶专家。并在1959年春创制成功,正式定名为雨花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雨花茶的产地

雨花茶产于江苏省南京中山陵园,1958年创制成功。产地分布于雨花、栖霞、浦口三个效区和金坛、江宁、江浦、元合、溧水、高醇等六县。

南京茶树大多种植在丘陵黄壤岗坡地上,土质好,水分充足。岗峦起伏,海拔仅60米上下,酸性黄棕色土壤,年均气温15,5℃,无霜期225天,年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

鲜叶采摘一芽一叶为标准,长度23厘米,每公斤鲜叶芽头数为2.2万个。通过轻度萎凋高温杀青适度揉捻整形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

雨花茶是品质优异的绿茶,其外形短圆,色泽幽绿,条索紧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干茶香气浓郁,冲泡后香气清雅,如清月照林,意味深远。茶汤绿透银光,毫毛丰盛。滋味醇和,回味持久。

cy316.Com小编推荐

太平猴魁的产地及名称由来


太平猴魁的产地及名称由来是有关系的,由于太平猴魁在尖茶中体量最大,原产于太平县,故而得名“太平猴魁”。另外太平猴魁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太平猴魁的产地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该区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茶园皆分布在350米以上的中低山,土质多黑沙壤土,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茶山地势多坐南朝北,位于半阴半阳的山脊山坡。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

太平猴魁的名称由来

名称由来一:

“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是茶农对上等猴魁的形容。

绿茶“太平猴魁”,它的主要产区是在黄山东北麓,中国安徽省太平县一带。由于这里山高林密,雨量充沛,奇妙的自然环境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太平猴魁”属“柿大茶”种,是绿茶类中的“尖茶”。由于它在尖茶中体量最大,原产于太平县,故而得名“太平猴魁”。

名称由来二:

“太平猴魁”产于中国黄山北麓太平县的猴坑、猴岗和彦村。当地传说,古时一位山民采茶,忽然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看看四周,什么也没有,再细细寻觅,原来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长着几丛嫩绿的野茶。可无藤可攀,无路可循,只得怏怏离去。

但他始终忘不了那嫩叶和清香。后来,他训练了几只猴子,每到采茶季节,他就给猴子套上布套,让它代人去攀岩采摘。人们品尝了这种茶叶后称其为“茶中之魁”,因为这种茶叶是猴子采来的,后人便干脆给取名为“猴魁”。

名称由来三: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

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总之,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最有说服力的名称由来还是由产地得来的名茶。

雨花茶名字的由来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属绿茶类,是南京的特产,以碧绿的茶色,清雅的香气、甘醇的滋味闻名,是绿茶中的珍品。雨花茶不仅生产历史悠久,名字由来也有缘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雨花茶名字的由来。

雨花茶名字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集中了当时江苏省内的茶叶专业和制茶高手于中山陵园,选择南京上等茶树鲜叶,经过数十次反复改进,制成“形如松针,翠绿挺拔”的茶叶产品,以此来意喻革命烈士忠贞不屈、万古长青,并定名为“雨花茶”,使人饮茶思源,表达对雨花台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1958年江苏省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而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始研制新品种绿茶,由副省长韦勇义担任主管领导,由中山陵茶厂牵头,延请各地制茶专家。并在1959年春创制成功,正式定名为雨花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雨花茶创制年代

“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南京在唐代就已种茶,不仅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更有陆羽南京栖霞寺采茶的传说为证,栖霞寺后山在现代仍有试茶亭旧迹。

陆羽在《茶经》中曾经记述了《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清早叫卖到晚上,壶中茶汤不减。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这个消息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第二天一清早,老妇人不见了。

后来,雨花台一带开始遍布葱郁碧绿的茶园。雨花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她外形圆绿、条索紧直、峰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

至清代,南京种茶范围已扩大到长江南北。

雨花茶发展历程

雨花茶的创制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南京茶叶生产。1959年,即由地方财政投资从福建、广东调进大批茶苗、种和插穗。1960年南京郊区茶圃面积从1959年的421亩激增到2704亩。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茶叶生产出现停滞和回落,到1962年茶园面积减至1620亩。

1974年,国务院提出“全国要搞100多个年产5万担左右的重点县,作为茶叶生产基地”。当年,南京郊区植茶面积有2358亩。总产量29.05吨。1977年,在铁心桥、雨花台等处大面积新辟茶园。全市茶同面积达4145亩,总产达57.2吨。

雨花茶种植范围扩大到南京所有市辖区。1988年、1996年分别制定实施了“雨花茶市级、省级地方标准”。1994年起持续开展了评选市级雨花茶质量信得过单位,促进雨花茶产销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起步阶段。中山陵园茶场等6个重点雨花茶生产企业,机械化生产研制成功并在全市推广。

1999年,南京雨花茶机制生产线达250条,年产雨花茶167吨,产值5000多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10%,总产值的44%。

南京雨花茶的产地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南京雨花茶的产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都知道,南京雨花茶属绿茶类,是南京的特产,是20世纪50年代末引种创制的茶中珍品,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是中国经典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最近几年得到大家广泛喜欢的茶叶,相关的介绍如下!

南京雨花茶的产地

南京雨花茶的产区,已由原产地南京中山陵和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扩大到栖霞、浦口、江宁、江浦、六合、溧水、高淳各区。

南京雨花茶生长环境

南京茶树大多种植在丘陵黄壤岗坡地上,土质好,水分充足。岗峦起伏,海拔仅60米上下,酸性黄棕色土壤,年均气温15,5℃,无霜期225天,年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

南京雨花茶的品质特征

南京雨花茶是绿茶炒青中的珍品,也是中国三针之一,是优质细嫩针状春茶,当茶芽萌生至一芽三叶时,于清明前约十天开采直至清明,只选一芽一叶芽叶,采下长度为2至3厘来的茶芽,杀青,揉捻,整形干燥,涂乌柏油手炒,每锅只可炒250克茶。

雨花茶以碧绿的茶色,清雅的香气、甘醇的滋味闻名。雨花茶冲上开水,水面顿显白毫,茶入水即沉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色、香、味俱全,是上等佳品,有止渴、清神、消食、治喘、除烦去腻等功效。

南京雨花茶的制作工艺

1、精采茶叶

“采摘”对炒制好茶十分重要,它既是***茶树栽培的结果,又是茶叶加工的开端。普通在清明前后采摘,鲜嫩匀度请求高,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茶叶长度为2~3厘米。采摘时的办法是提手采摘,即掌心向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鲜叶上的嫩茎,向上轻提,芽叶折落掌心,投入茶篮中。不得捋采、抓采,也不得带老叶杂物。请求芽叶成朵,不能采碎,不带蒂头。鲜叶要轻采轻放,用竹篓盛装,竹筐储运,避免重力挤压。

对采摘的鲜叶要停止”剔别”。每批采下的鲜叶应大小平均划一,不带单片叶、对夹叶、鱼叶、虫伤叶、紫叶、红叶、空心芽等。每斤干茶约需芽头4.5万个左右。

2、轻度萎凋

“萎凋”关于雨花茶增加香气,改善滋味,进步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萎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鲜叶水分.分发青草气。鲜叶经多***类化合物细微氧化,进而减轻涩味。局部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使滋味带鲜。同时.局部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一局部轻化为可溶性的糖类.使滋味带甘。另外,水分减少,叶质变软,可防止加T_H,t粘锅.便于操作,有利于进步质量.节约加工能耗。鲜嫩茶叶采回,剔别以后,要尽快簿摊于光亮的竹垫上。在温度为20~25℃的车间阴凉通风处摊放3~5小时,在这段时间要翻动一两次。操作时手法要轻.抖散要匀。经过适度的摊放.使芽叶内的水分轻度分发,有幽香气产生时即可炒制。

“杀青”的目的是高温钝化鲜叶中酶活性,蒸发局部水分。杀青是在锅中停止,让锅温升至120~140。C,用制茶专用油光滑锅子,油烟消逝后将经萎凋的青叶投入锅中,每锅投入鲜叶量为400~500克左右。鲜叶刚人锅会有“噼啪”的爆声,如鲜叶含水量高,杀青温度可恰当高一些,鲜叶含水量低,杀青温度要相对低一些。要采取先抛后闷杀的手法。杀青时间为5~7分钟.减重25%左右,茶叶分发出幽香。杀青起锅前,双手中的茶叶合拢轻搓几下,重复数次,使叶子初步卷起,为下一步揉捻打下根底。起锅后的杀青叶要平均地摊放在干净的竹席或匾上,让其降温.千万不可堆积,以免闷黄杀青叶。

3、适度揉捻

杀青叶经过摊放降温2~3分钟后。进入“揉捻”丁序。在杀青叶没有完整冷却时开端揉捻。采用双手揉捻法,即双手握住茶叶在细蔑竹筐上来回推滚,动作先轻后稍重,先慢后稍快,力度要控制“来轻去稍重”,每揉2~3分钟,解块散热一次。揉捻全过程时间为8~10分钟,中间解块2~3次。

将经过揉捻的茶叶入锅“毛火紧条”。锅温在85℃左右,这有利于分发水分和做形。毛火紧条是雨花茶外形制造关键的一环,双手揉搓、摊、撒、不断重复要在20分钟左右把叶子搓成条外形。

4、整形枯燥

“整形枯燥”是构成雨花茶共同外形的关键工序。经过此道工序加工,使茶叶“紧、细、围、直“,白毫显露。整形枯燥时,控制锅温在85-90℃,投叶前锅面先擦少许专用油。揉捻叶下锅后,一边酬炒,一边抖散。待茶叶略干时,将茶叶放在手心双手悄悄滚转搓条,并与抖散分离,避免郁闷。待叶子稍不粘手时,将锅温降至60~65℃,五指伸开,两手合抱叶子,顺着一个方向,用手心滚搓,轻重相间,停止理条。

锅温再升至75-85℃,用手满握茶叶,向锅心与锅壁来回拉直条索二茶叶拿在手心,从虎口处挤出,目的是进一步拉直、掎紧。拉条用力要恰当,避免乐扁、断碎、脱毫。约15分钟左右。茶叶到达九成干时,即可起锅摊凉。此时的茶时即为毛茶。

综上所得,雨花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绿茶一类,更是炒青类难得的珍品。有资料记载,雨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南京,因南京雨花台而得名,为南京特产!是一种独居地域特征的优质茶叶!

关于本文《南京雨花茶的产地》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都匀毛尖的名称由来


在一本由省农业厅和商务局主办、省茶叶文化研究会主编的内部刊物《茶韵》上查阅到对此事的详细记载。该刊记录了1956年谋划制茶送给毛泽东的五位团山乡干部的姓名和当时的工作单位。分别是乡长罗雍和、主任谭文邦、团委书记谭修芬(女)、会计王顺天、谭修凯。记者依此在当地进行寻访,了解到罗雍和以及谭文邦已故,但谭修芬尚健在。记者在都匀黑沟茶农公司打听到谭修芬现居住在平塘县城,在公司负责人艾照坤的帮助下,记者见到了当年毛泽东为“都匀毛尖”命名时的见证人谭修芬,在该县城粮食局宿舍,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当年那感人的故事。

1956年,谭修芬还是一个20出头的采茶少女,也是一把制茶的好手。担任都匀县团山乡团委书记。谭修芬老人告诉记者,当年4月2日晚,团山乡乡长罗雍和与乡干部谭修芬、谭修凯等人阅读报纸,正好读到《贵州农民报》上一篇题为《人民热爱毛主席万里边境送虎皮》的文章。受此触发,几位干部想,人家可以送虎皮,咱也可以送一点家乡的鱼钩茶给毛主席品尝。最后,与会干部一致决定炒制3斤上好的鱼钩茶送给毛主席。说干就干,罗乡长第二天便发动群众上山采茶。时值清明节前后,正是出好茶的时节。上好的茶青经心灵手巧的谭修芬精心制做后,又请乡里的工匠打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包装茶叶,连同一封信一并给毛主席。

几天以后,茶农社收到一封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大家激动不已。信件是打字机打印的,大致内容是:你们给毛主席的茶叶已经收到,经主席批准,寄给你们十五元作成本费。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信件下部付有几句毛主席的亲笔签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为毛尖。毛泽东。”毛主席回信一事在十里八乡传开了,各地群众纷纷涌进团山乡学习观摩。乡里还组织了歌舞活动庆祝。

可惜的是,如今那封有毛泽东亲笔签名的信件已经遗失。2001年5月,都匀市政府还出资一百万元寻找毛主席的亲笔信件,但至今没有下落,不过,毛主席为都匀毛尖命名一事在当地传为佳话,都匀毛尖也名声大噪。

关于雨花茶的产地介绍


关于雨花茶的产地介绍

有人常问雨花茶的产地在哪里,其实雨花茶是南京特产,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雨花茶的产地在南京城郊。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叶外形圆绿,如松针,带白毫,紧直。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下面就详细介绍雨花茶的产地。

南京市郊,花茶产区属宁镇丘陵区,岗峦起伏,海拔仅60米上下,酸性黄棕色土壤,年均气温15.5℃,无霜期225天,年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南京雨花茶的产区,已由原产地南京中山陵和雨花台园林风景区扩大到栖霞、浦口郊区和江宁、江浦、六合、溧水、高淳等五县。生产工艺已由全部手工操作,逐步走向机械化生产,质量逐年提高,年产量已达8~9吨。

雨花茶的采摘精细,要求嫩度均匀,长度一致,不采空心芽、病虫芽、紫芽。具体标准是采摘半开展的一芽一叶为原料,当新梢萌发至一芽二、三叶时采下一芽一叶,芽叶长度2~3厘米。特级茶一芽一叶占总量的80%以上。通常炒制500克特级雨花茶,需采4.5万个芽叶。采回的鲜叶,在室温20℃左右的条件下进行摊放。通过摊放,散发部分水分,促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发生轻微的变化,从而消除成品茶的青涩味,增加鲜醇度。摊放厚度2~3厘米。历时3~4小时。

以上就是对雨花茶的产地,以及雨花茶的相关知识的介绍。

绿茶及其特性

绿茶家族几种“青”,几种“香”?

哪些茶叶属于绿茶教你分辨不同的绿茶

雨花茶的产地在哪里


雨花茶的产地在哪里

有人常问雨花茶的产地在哪里,其实雨花茶是南京特产,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雨花茶的产地在南京城郊。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叶外形圆绿,如松针,带白毫,紧直。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下面就详细介绍雨花茶的产地。

南京市郊,花茶产区属宁镇丘陵区,岗峦起伏,海拔仅60米上下,酸性黄棕色土壤,年均气温15.5℃,无霜期225天,年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南京雨花茶的产区,已由原产地南京中山陵和雨花台园林风景区扩大到栖霞、浦口郊区和江宁、江浦、六合、溧水、高淳等五县。生产工艺已由全部手工操作,逐步走向机械化生产,质量逐年提高,年产量已达8~9吨。

雨花茶的采摘精细,要求嫩度均匀,长度一致,不采空心芽、病虫芽、紫芽。具体标准是采摘半开展的一芽一叶为原料,当新梢萌发至一芽二、三叶时采下一芽一叶,芽叶长度2~3厘米。特级茶一芽一叶占总量的80%以上。通常炒制500克特级雨花茶,需采4.5万个芽叶。采回的鲜叶,在室温20℃左右的条件下进行摊放。通过摊放,散发部分水分,促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发生轻微的变化,从而消除成品茶的青涩味,增加鲜醇度。摊放厚度2~3厘米。历时3~4小时。

以上就是对雨花茶的产地,以及雨花茶的相关知识的介绍。

绿茶及其特性

绿茶家族几种“青”,几种“香”?

哪些茶叶属于绿茶教你分辨不同的绿茶

雨花茶的产地在哪里雨花茶的外形特点_绿茶


有人常问雨花茶的产地在哪里,其实雨花茶是南京特产,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雨花茶的产地在南京城郊。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叶外形圆绿,如松针,带白毫,紧直。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下面就详细介绍雨花茶的产地。

南京市郊,花茶产区属宁镇丘陵区,岗峦起伏,海拔仅60米上下,酸性黄棕色土壤,年均气温15.5℃,无霜期225天,年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南京雨花茶的产区,已由原产地南京中山陵和雨花台园林风景区扩大到栖霞、浦口郊区和江宁、江浦、六合、溧水、高淳等五县。生产工艺已由全部手工操作,逐步走向机械化生产,质量逐年提高,年产量已达8~9吨。

雨花茶的采摘精细,要求嫩度均匀,长度一致,不采空心芽、病虫芽、紫芽。具体标准是采摘半开展的一芽一叶为原料,当新梢萌发至一芽二、三叶时采下一芽一叶,芽叶长度2~3厘米。特级茶一芽一叶占总量的80%以上。通常炒制500克特级雨花茶,需采4.5万个芽叶。采回的鲜叶,在室温20℃左右的条件下进行摊放。通过摊放,散发部分水分,促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发生轻微的变化,从而消除成品茶的青涩味,增加鲜醇度。摊放厚度2~3厘米。历时3~4小时。

以上就是对雨花茶的产地,以及雨花茶的相关知识的介绍。

龙峰茶名称由来


龙峰茶产于湖北省竹溪县。竹溪县地处鄂、渝、陕交汇处,地处秦岭南麓、大巴山脉东段北坡,该县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传统茶的种植与加工和现代先进种植与加工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了龙峰茶。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龙峰茶名称由来。

龙峰茶名称由来

龙峰茶因该产品核心产区位于龙王垭,山峰雾腾如龙,相传是龙王藏身之地,此地产的茶叶锋苗挺拔,沏泡后形如百龙竞游,故名为龙峰茶。龙峰茶外型紧细显毫,色泽嫩绿光润,整碎匀整,净度无嫩茎。2006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龙峰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龙峰茶历史文化

龙峰茶传说为龙女种植,而龙女与真武大帝以茶结缘,“同植一山茶,共饮绿香茗”的爱情故事,更是给龙峰茶增添了神秘色彩。龙峰茶的传说凝聚着千年以来竹溪人民对茶叶的深厚感情,竹溪当地流传着古老的民歌习俗,当地的向坝民歌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汉民族文化“活化石”。《向坝民歌集》中有诸如《采茶歌》、《五杯茶》、《耍茶歌》、《劝茶歌》等20多首表现茶文化的民谣。每到暮春时节,竹溪漫山遍野的绿色茶园里,就会传出欢声笑语和阵阵茶歌。

龙峰茶采制工艺

龙峰茶制作工艺流程:采摘→摊青→杀青→揉捻→二青→紧条→足干→精选。

1、采摘:采摘单芽和一叶一芽,要求盛茶用器清洁、透气,不采摘病虫芽叶。鲜叶进厂后按标准及时分级验收、分级摊放。

2、摊青:时间为4至8小时,摊青厚度不能超过3厘米,摊青室内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摊青程度以茶叶含水量72%左右为宜。

3、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杀青温度控制在210至230℃,杀青叶含水量掌握60%左右。

4、揉捻:揉捻采用35型、40型揉捻机,揉捻方法采用冷揉,加压轻—重—轻,交替进行,以轻揉为主。

5、二青:使用烘干机,温度100至120℃,摊叶厚度不超过0.5厘米,茶叶含水量40%左右。

6、紧条:在带孔不锈钢平台灶上用手工整形紧条,温度90至100℃,保证成条率达90%以上。

7、足干:选用名茶烘干机,温度80至90℃,厚度不超过0.5厘米,茶叶含水量低于7%。

8、精选:在晴天进行,除去片、末、梗,使成品茶粉末不超过1%,拣去非茶类夹杂物。

龙峰茶品质特色

龙峰茶外形紧细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匀整,属高香型茶叶,香气鲜嫩清高持久,带天然花香,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除外形特色外,龙峰茶显著的特点是香气高,带天然花香,滋味鲜醇甘爽。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共四个等级。

峨眉雪芽名称由来


峨眉雪芽是贯穿峨眉山茶史与茶文化中的千古香茗,其称谓年代久远。峨眉雪芽,唐时名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明以来,又有雪香、清明香等雅称。自古以来誉称峨眉名茶中的精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峨眉雪芽名称的由来。

峨眉雪芽名称由来

峨眉雪芽一茶名称,为中国古代隋末唐初峨眉山佛门茶僧所取,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据峨眉山佛门茶僧介绍,峨眉雪芽茶叶的名字称谓同峨眉山独特的自然气候紧密相关。

峨眉山位于中国云、贵、川西南边陲的崇山峻岭,森林浩瀚、千嶂叠翠,山中茶园掩映于古楠樟柏杉棕竹等山林之间,春华夏茂,霜浸雪润,同山中奇特的自然气候有相当大的关系——每逢农历10月,峨眉山普降瑞雪,渐至隆冬,白雪从山巅披落下来,高景区与中山区的森森尽数被白雪覆盖,到了第二年农历的二、三月,即雨水至清明时季,茶园中的白雪尚未融尽,在昼夜温差悬殊的作用下(高山区茶园的昼夜温差大约16°—18°左右,中山区茶园的昼夜温差大约12°左右),雪野中的峨眉山茶新发茶芽且开且合,在冬雪未融的高山林间一一绽放,似白雪翡翠,晶莹灵透,鹅黄飞绿。

时至唐代唐显庆年间,峨眉雪芽已名声大播,已被大唐王朝纳为贡茶并册封。其时,朝廷重修《昭明文选》,负责此项国家重点书籍编修工程的人叫李善。李善在唐代《昭明文选》注本中录入:"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

今黑水寺(峨眉山著名古刹,始建于晋代,唐时,被全山寺僧敬崇为峨眉山禅宗祖殿。现为峨眉雪业高山有机茶生产基地)后绝岩种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这是古代文献中有关峨眉山茶之产地、区域、茶叶特征等最为详细的记载。译成现代白话文:峨眉山简直就是一座奇特的天然植物药材宝库,生长在高山密林中的茶叶是天下最好的茶叶,堪称独一无二。

在峨眉山中有一个叫黑水寺的地方,茶僧在陡峭的山崖和密林中种茶,这种茶非常奇特,味道非常鲜爽,而且从黑水寺茶林采摘的茶芽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状况,有连接二年出现生长的茶芽带有绒绒的白毫,间隔二年所采摘的茶芽又呈翠色不带白毫,这种情形非常有规律,不知道是不是黑水寺茶园的土壤与周围的气候有什么特异?若不是如此,为什么这种'二年白一年绿'的特异情形那么有规律呢?

中国现代茶学泰斗际宗懋院士在其所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历朝历代名茶附录》(2002年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中录入:"年代唐代/产地峨眉山/茶名峨眉雪芽;年代宋代/产地峨眉山/茶名峨眉雪芽"。

据佛门相传,南宋乾道六年即公元1172年,南宗大诗人陆游入蜀任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距峨眉山30公里)通判,公干之余经常历游历峨眉山并与峨眉山中峰寺主持别峰和尚结为僧友。

陆游尤喜品饮寺中茶僧所焙峨眉雪芽,曾吟诗赞叹:"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陆游《剑南诗稿·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

至此,峨眉雪芽之名名播天下,成为中国唐宋两代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茶叶的名称由来和历史渊源


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和历史渊源分别是:

碧螺春茶叶的名称由来

据记载,碧螺春已有千年历史,在隋唐时期已负盛名。最早民间叫他“洞庭茶”,“吓煞人香”。而碧螺春这个名字的由来,有着许多说法,公认为最可信的是康熙赐名的故事: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碧螺春茶叶的历史渊源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

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

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总之,碧螺春茶叶成名上千年,经过历史上千年的沉淀,尊定了碧螺春茶叶无人撼动的地位。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1131.html

上一篇:阳羡雪芽是什么茶感悟阳羡雪芽的文化

下一篇:桃花茶能加蜂蜜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