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醇化过程中物理性质的变化

2020-06-13

物理性质的变化包括干物质损耗、热量、微量气体、PH值、拉力弹性和吸湿能力、灰分、颜色等一系列变化。

1、干物质损耗

普洱茶在存储的过程中,造成干物质损耗的原因有很多。

普洱茶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脱氨放出氨气;果胶质分解放出甲醇;某些有机酸被氧化放出二氧化碳等反应过程。普洱茶中的亲水胶体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分解,那些原来与胶体物质结合在一起的水分,这时游离出来,所以储存时普洱茶会表现出“自潮”现象,随着自潮现象的出现,普洱茶中的水溶性胶体物质可能发生潮解(这种现象在储存成熟度差的普洱茶时,表现尤为显著)。

以上这些都是造成干物质损耗的原因。存储时,普洱茶干物质的损耗量与存储过程中的普洱茶内部发生的氧化反应有关。普洱茶醇化条件越剧烈、时间越长、放出气体越多,干物质损耗越多;普洱茶内有机酸含量越高,储存时干物质损耗量也就越大。

干物质的损耗还与存储条件和普洱茶的化学组成有关。

普洱茶的原料等级、含水率、包装容积重量等不同,对干物质损耗也有不同的影响。普洱茶等级越低,干物质损耗越大;随着普洱茶的含水率增高,干物质损耗增大;普洱茶包装容积重量越小,干物质损耗就越多;此外,存储时普洱茶的温度与干物质损耗呈正相关。

普洱茶的干物质损耗,会造成存储的普洱茶重量下降。干物质损耗而造成重量下降的多少,可以反映出普洱茶在储存时进行化学反应的猛烈程度,但并不能说明储存方法的好坏,也就是说重量的损失不一定说明储存的成功。

2、热量的变化

普洱茶储存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生成二氧化碳及其他挥发性产物,而这些反应都是一个放热过程。适合的热量是普洱茶醇化的关键点,室内温度不等于茶包的中心温度。

普洱茶储存时,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即毛茶水分高,堆在仓库里,春末夏初之际,随着气温的升高茶叶包装就会发热;另外,在室温25℃的储存室里,茶中心温度往往超过室温5~7℃。这些现象都说明普洱茶在储存过程中存在着缓慢的氧化现象,并放出二氧化碳和其它挥发性物质,同时也产生了热量。

发热量愈大时普洱茶的质量变化愈猛烈。根据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根据中心温度的高低,作为储存工艺操作上的一个技术指标,以控制储存普洱茶的变化。但是要注意,中心温度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普洱茶发热量的大小。因为茶叶包装的大小和松紧、储存室容积的大小、热量散失的速度以及因普洱茶水分的蒸发而散失的热量等因素都影响中心温度。

而中心温度的高低,仅表示普洱茶挥发热量减去热量的散失值所多余的热量。

3、其他微量气体的产生和变化

在储存过程中,普洱茶的内含物质起着复杂的化学变化,有部分挥发物质散发出来,由于这个原因,在储存过程中,可以闻到不同的气味。储存的最初阶段,闻到的是浓厚的普洱茶生青气和杂气;在中间阶段青杂气明显减轻,将近完毕阶段青杂气几乎闻不出来;当闻到的是浓烈的完全不含低沸点青气的茶香时,普洱茶香气也达到了接近纯净的程度,其青、杂、苦、腥诸味均可得以消除,这个时候基本进入了普洱茶储存的所谓安全期,变化相对稳定了,茶香气显露。

这说明普洱茶在人工储存的不同阶段所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物质是不同的。根据上述的客观事实和规律,可以把它作为判断储存程度的一项内容。

4、PH值的变化

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中,PH值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变化不大。一般情况下,经过存储后的普洱茶,PH值呈减小趋势。m.CY316.COM

5、拉力弹性和吸湿能力的变化

在正常温度湿度条件下,普洱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水的能力(吸湿率)和叶片组织的机械性能如拉力、弹性等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普洱茶的吸湿能力取决于内渗透性物质及高分子物质的含量,在储存中,普洱茶吸湿能力有所降低。不同时期的普洱茶吸湿能力在储存后比储存前要降低4.75%~19.02%,在一定的含水率内,普洱茶拉力随含水率提高而增强,但进一步提高含水率时,其强度反而减弱。

吸湿能力稳定才能促使良性变化,如吸湿能力特别强,则有可能造成异变的结果。不同储存温度对普洱茶组织的拉力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遭遇高温储存时,如果普洱茶含水量不足,则普洱茶弹性大幅降低,干物质损耗加大。

6、灰分的变化

普洱茶经储存后,其内含的化学成分有变化,因而普洱茶的灰分发生变化。经测定,其含氯量有微量减少,所以储存对普洱茶的浸出物来说,有轻微的改变。另外普洱茶内含氮化合物,如氨、植物碱、氨基酸及其他含有“还原氮”的物质,储存后上述物质会有消失及转化。

7、颜色的变化

普洱茶经过储存后的颜色棕色化反应比较明显,而棕色化反应被认为是产生挥发性香味物质的重要化学过程。储存过程中的棕色化反应机制,目前基本上已知有两种类型的机制在普洱茶棕色化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羟基反应(美拉德反应),它是一个复杂而相当难解的连续化学反应,反应的中间阶段产生的香味物质,对普洱茶香气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为焦糖化反应,即糖类加热出现焦糖化,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呋喃类香味物质,产生具有奶油物质香味,在外观上反映出叶色变深,经过棕色化反应后,颜色呈棕黄、棕红和褐色,这三种颜色对内在质量有明显提高。

各地区的普洱茶品种性质不同,在同样储存条件下,普洱茶叶片柔软、组织细致、含碳水化合物高的品种比粗糙、含碳水化合物低的普洱茶,水分高的比水分低的,储存温度高的比储存温度低的,储存时间长的比储存时间短的棕色化反应要快得多。储存后的颜色以棕黄、棕红和棕褐色为好,它的香气特别明显,普洱茶的内在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进

cY316.com延伸阅读

贮存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


普洱茶主要色素物质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目前认为这三种色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水溶性氧化产物。

茶黄素是茶汤“亮”的主要成分;茶红素是茶汤“红”的主要成分;茶褐素是茶汤“褐”的主要成分。

(1)普洱茶在贮存过程中的茶黄素含量的变化波动性较大,其总趋势是:干仓茶的茶黄素含量增加,湿仓茶的茶黄素含量减少。

(2)贮存过程中的普洱茶茶红素含量的变化,呈现:生普洱茶在干仓贮存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分别由贮存前期的7.47%(干仓生普洱散茶)和7.22%(干仓生普洱饼茶)增至2年期的7.73%、7.77%;

而在湿仓中,不论是生普洱茶还是渥堆发酵的熟普洱茶,其茶红素含量均大幅下降,2年期时降幅分别达35.55%(湿仓生普洱散茶)、47.40%(湿仓生普洱饼茶)、65.96%(湿仓熟普洱散茶)和38.71%(湿仓熟普洱饼茶)。(3)普洱茶的茶褐素含量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性好,除了渥堆发酵的熟普洱茶(含熟散茶和熟饼茶)在干仓贮存中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余均增加,尤以贮存于湿仓中的生普洱茶为甚,

分别由贮存前期的4.86%(生普洱散茶)、4.46%(生普洱饼茶)增至2年期时的10.49%(湿仓生普洱散茶)、8.62%(湿仓生普洱饼茶),增加一倍左右,已快达到渥堆发酵普洱茶的一般水平,这些色素的综合变化,就促成汤色逐渐变深。

知识|普洱茶存放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


贮存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

普洱茶主要色素物质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目前认为这三种色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水溶性氧化产物。

茶黄素是茶汤“亮”的主要成分;茶红素是茶汤“红”的主要成分;茶褐素是茶汤“褐”的主要成分。

(1)普洱茶在贮存过程中的茶黄素含量的变化波动性较大,其总趋势是:干仓茶的茶黄素含量增加,湿仓茶的茶黄素含量减少,

(2)贮存过程中的普洱茶茶红素含量的变化,呈现:

生普洱茶在干仓贮存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分别由贮存前期的7.47%(干仓生普洱散茶)和7.22%(干仓生普洱饼茶)增至2年期的7.73%、7.77%;

而在湿仓中,不论是生普洱茶还是渥堆发酵的熟普洱茶,其茶红素含量均大幅下降,2年期时降幅分别达35.55%(湿仓生普洱散茶)、47.40%(湿仓生普洱饼茶)、65.96%(湿仓熟普洱散茶)和38.71%(湿仓熟普洱饼茶)。

(3)普洱茶的茶褐素含量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性好,除了渥堆发酵的熟普洱茶(含熟散茶和熟饼茶)在干仓贮存中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余均增加,尤以贮存于湿仓中的生普洱茶为甚,

分别由贮存前期的4.86%(生普洱散茶)、4.46%(生普洱饼茶)增至2年期时的10.49%(湿仓生普洱散茶)、8.62%(湿仓生普洱饼茶),增加一倍左右,已快达到渥堆发酵普洱茶的一般水平,这些色素的综合变化,就促成汤色逐渐变深。

普洱茶自然陈化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有哪些?


自然陈化的过程中,普洱茶的内含物在氧气、微生物、茶叶内活性酶等作用之下,发生的一系列的氧化、聚合、分解等生化反应,其物质构成、含量都发生显著的改变,从而使得普洱茶的滋味、功效都随之发生改变。

而其中最为主要的物质转化和其成分变化分别是六种,即: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总糖、蛋白质、芳香物质。

1.茶多酚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

普洱茶中有许多性质活泼、易被氧化的物质,茶多酚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物质之一,并且茶多酚与茶叶的汤色、滋味、香气都有密切关系。

经过存储实践表明,普洱生茶在存储过程之中,茶多酚会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红素、茶褐素等物质,使得茶汤色泽、滋味功效都发生改变。

随着存储期限的增加,茶多酚会逐步氧化聚合,转化其他物质,使得茶汤汤色会随之越来越红润,滋味由苦涩变的甜润醇和。

2.儿茶素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其对人体有较佳的保健功效,有助于清除人体多余自由基,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人体衰老的功效。

儿茶素含量和种类会随着存储期限和存储温度而发生改变,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储期限越长其转化量越大,温度越高转化越快。

3.氨基酸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

氨基酸不但是影响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之一,而且也对茶汤色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含量越高茶叶品质越好。

在存储过程之中,普洱茶内氨基酸含量随着存储期限的增长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且温度越高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越大。

所以在温度超过35摄氏度的环境中存储,普洱茶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较大,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

4.总糖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

总糖是普洱茶内糖类物质的总称,总糖的转变,对茶叶汤色滋味有直接性影响,是决定茶汤甜味的主要物质,并且还间接影响茶叶香气。

随着存储期限的增加,茶叶内不溶性糖类物质如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活性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诸如果胶等,可溶性糖类物质,从而使得茶汤可溶性总糖含量升高,茶汤滋味口感也随之提升,变的更为甜淳柔滑。

5.蛋白质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在普洱茶存储过程之中,其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且随存储期限的增加,茶汤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步增加,从而使得普洱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提升。

6.芳香物质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茶叶内芳香物质决定茶叶的香气类型及其品质,在存储过程之中芳香物质也随之发生显著改变,有的芳香物质含量随着存储期限增加而降低乃至消失。

也有一部分的芳香物质,会随着存储期限增加其含量也随之增加,最为典型的就是决定普洱茶陈香的芳香物质随之提升。

实践证明,普洱茶在35摄氏度以下环境中存储,更有利于其香气品质的提高。

普洱茶,在自然陈化过程中悄悄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然陈化的过程中,普洱茶的内含物在氧气、微生物、茶叶内活性酶等作用之下,发生的一系列的氧化、聚合、分解等生化反应,其物质构成、含量都发生显著的改变,从而使得普洱茶的滋味、功效都随之发生改变。

而其中最为主要的物质转化和其成分变化分别是六种,即: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总糖、蛋白质、芳香物质。

1、茶多酚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

普洱茶中有许多性质活泼、易被氧化的物质,茶多酚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物质之一,并且茶多酚与茶叶的汤色、滋味、香气都有密切关系。

经过存储实践表明,普洱生茶在存储过程之中,茶多酚会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红素、茶褐素等物质,使得茶汤色泽、滋味功效都发生改变。

随着存储期限的增加,茶多酚会逐步氧化聚合,转化其他物质,使得茶汤汤色会随之越来越红润,滋味由苦涩变的甜润醇和。

2、儿茶素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其对人体有较佳的保健功效,有助于清除人体多余自由基,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人体衰老的功效。

儿茶素含量和种类会随着存储期限和存储温度而发生改变,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储期限越长其转化量越大,温度越高转化越快。

3、氨基酸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

氨基酸不但是影响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之一,而且也对茶汤色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含量越高茶叶品质越好。

在存储过程之中,普洱茶内氨基酸含量随着存储期限的增长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且温度越高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越大。

所以在温度超过35摄氏度的环境中存储,普洱茶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较大,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

4、总糖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

总糖是普洱茶内糖类物质的总称,总糖的转变,对茶叶汤色滋味有直接性影响,是决定茶汤甜味的主要物质,并且还间接影响茶叶香气。

随着存储期限的增加,茶叶内不溶性糖类物质如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活性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诸如果胶等,可溶性糖类物质,从而使得茶汤可溶性总糖含量升高,茶汤滋味口感也随之提升,变的更为甜淳柔滑。

5、蛋白质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在普洱茶存储过程之中,其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且随存储期限的增加,茶汤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步增加,从而使得普洱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提升。

6、芳香物质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茶叶内芳香物质决定茶叶的香气类型及其品质,在存储过程之中芳香物质也随之发生显著改变,有的芳香物质含量随着存储期限增加而降低乃至消失。

也有一部分的芳香物质,会随着存储期限增加其含量也随之增加,最为典型的就是决定普洱茶陈香的芳香物质随之提升。

实践证明,普洱茶在35摄氏度以下环境中存储,更有利于其香气品质的提高。

在自然陈化过程中普洱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普洱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即是陈化,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在合理的存放期间,其品质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转化得更好,如果不在存放环境上刻意添加人为因素,我们称之为自然陈化。

那么,什么是普洱茶的自然陈化?以及自然陈化过程之中普洱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1、什么是普洱茶的自然陈化?

普洱茶的自然陈化,目前业内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是指干仓存储陈化。

且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从品茗意境考虑的话,只有干仓环境下存储的普洱生茶,才能真正留存普洱茶的真性。

但干仓也有其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就是干仓普洱茶转化速度较慢。

通常来说对于干仓环境的定义是: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干净卫生,无杂味、异味的存储环境。

如果进行更为准确的数字化定量分析的话,就是:

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平均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干净卫生,有适度通风,无异味的存储环境。

云南昆明的相对湿度,以及温度正好处于这个区间,因此也被认为是天然的干仓环境。

2、在自然陈化过程中普洱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上面为茶友讲解了什么是自然陈化,下面就为茶友详细解析,普洱茶在干仓自然陈化过程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普洱茶的自然存储陈化,其实质就是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之中持续的后发酵。

在后发酵过程中,普洱茶的内含物在氧气、微生物、茶叶内活性酶等物质的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氧化、聚合、分解等生化反应,

其物质构成、含量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使得普洱茶的滋味、功效也随之发生改变。

其中最为主要的物质转化和其成分变化分别是六种,即: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总糖、蛋白质、芳香物质。

a、茶多酚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普洱茶中有许多性质活泼、易被氧化的物质,茶多酚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物质之一,并且茶多酚与茶叶的汤色、滋味、香气都有密切关系。

经过存储实验表明,普洱生茶在存储过程之中,茶多酚会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红素、茶褐素等物质,使得茶汤色泽、滋味功效都发生改变。

随着存储期限的增加,茶多酚会逐步氧化聚合,转化其他物质,使得茶汤汤色会随之越来越红润,滋味由苦涩变的甜润醇和。

b、儿茶素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

其对人体有较佳的保健功效,有助于清除人体多余自由基,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人体衰老的功效。

儿茶素含量和种类会随着存储期限和存储温度发生改变,总含量将会呈下降趋势。

并且存储期限越长其转化量越大,温度越高转化越快。

c、氨基酸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氨基酸不但是影响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之一,而且也对茶汤色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含量越高茶叶品质越好。

在存储过程中,普洱茶内氨基酸含量随着存储期限的增长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且温度越高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越大。

所以在温度超过35摄氏度的环境中存储普洱茶,茶中的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较大,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

d、总糖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总糖是普洱茶内糖类物质的总称,总糖的转变,对茶叶汤色滋味有直接性影响,是决定茶汤甜味的主要物质,并且还间接影响茶叶香气。

随着存储期限的增加,茶叶内不溶性糖类物质如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活性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果胶等可溶性糖类物质,从而使得茶汤可溶性总糖含量升高,茶汤滋味口感也随之提升,变的更为甜淳柔滑。

e、蛋白质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在普洱茶存储过程之中,其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且随存储期限的增加,茶汤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步增加,从而使得普洱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提升。

f、芳香物质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茶叶内芳香物质决定茶叶的香气类型及其品质,在存储过程中芳香物质也随之发生显著改变,有的芳香物质含量随着存储期限增加而降低乃至消失;

也有一部分的芳香物质,会随着存储期限增加而增加,最为典型的就是决定普洱茶陈香的芳香物质会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而提升。

通过多项实验和检测表明,普洱茶在35摄氏度以下环境中存储,更有利于其香气品质的提高。

以上就是普洱茶的自然陈化,以及普洱茶在自然陈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


普洱茶的后发酵,按其品质形成的快慢、所需时间长短,可分为快速后发酵(即潮水渥堆后发酵)和缓慢后发酵(即贮存陈化后发酵,有湿仓和干仓两种形式);众所周知,普洱茶独特品质的形成主要是在普洱茶的后发酵中形成的,其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一、茶多酚含量变化茶多酚在茶汤中呈苦涩味,有较强的刺激性,是红、绿茶中的重要物质,多酚类物质在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聚和、缩合反应,也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活性物质,在普洱茶中与品质的相关系数为0.875。在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茶坯中的茶多酚含量均呈减少趋势:在40余天的潮水渥堆发酵生产的普洱茶过程中,茶多酚减幅达48.45%,由原料的24.19%减少为五翻时的16.87%;2年期的贮存陈化普洱茶,湿仓发生的氧化、聚合等反应较为激烈,茶多酚含量分别由贮存前的29.88%(晒青茶)、28.99%(青饼)减少至16.94%、15.61%,降幅分别达43.31%、46.15%,与潮水渥堆后发酵的降幅接近,含量也基本达到渥堆发酵普洱茶的多酚类水平;而干仓中的转化速度缓慢,属于温和型,干仓贮存2年期茶坯的茶多酚含量还有27.07%(晒青茶)和28.99%(青饼),减少仅为9.4%、7.24%。二、茶色素含量变化普洱茶主要色素物质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目前认为这三种色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水溶性氧化产物,茶黄素是茶汤“亮”的主要成分;茶红素是茶汤“红”的主要成分;茶褐素是茶汤“褐”的主要成分。茶黄素的含量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稍有增加,由原料时的0.26%增至五翻混合样的0.45%。在贮存陈化过程中,晒青茶和青饼的茶黄素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在干仓中呈增加趋势,分别由存放前的0.26%、0.21%增至2年期的0.29%、0.25%,增幅11.58%和17.22%;而湿仓中则呈减少趋势,分别降至2年期的0.20%、0.17%,减幅18.19%和22.39%。茶红素含量在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随翻堆次数增加而呈减少之势,由原料时的7.17%减少至五翻混合样的2.05%,减幅达70%。在贮存陈化过程中,随贮存环境条件不同,其变化趋势相反,干仓的增加,由存放前的7.47%(晒青茶)、7.22%(青饼)增至2年期的7.73%、7.77%;而湿仓的减少,2年期的减幅为33.55%、47.40%。茶褐素含量在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中均呈增加趋势。渥堆发酵过程中由发酵前的2.85%增至五翻时的13.61%,增幅377.54%;由贮存前的4.86%(晒青茶)、4.46%(青饼)增至干仓2年期的5.30%、5.06%和湿仓2年期的10.49%、8.62%,以渥堆发酵和湿仓贮藏的增加明显。三、水浸出物含量变化茶叶中水浸出物是指能被水浸泡出的物质,是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茶叶品质的优劣,相关系数达0.879。水浸出物含量在普洱茶的渥堆发酵中是减少的,由晒青原料时的51.49%减少至五翻混合样的40.84%,减幅20.68%。水浸出物在晒青茶、青饼的贮存过程中呈现有增有减。晒青茶、生普洱茶(青饼)在湿仓贮存中呈减少趋势,由贮存前的43.88%(晒青茶)、46.61%(青饼)减少为2年期的38.04%和38.80%;而晒青茶、生普洱茶(青饼)在干仓的贮存过程中,其水浸出物含量则呈波动性增加,2年期的干仓晒青茶和干仓生普洱茶(青饼)的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至45.47%和46.79%,增幅分别为3.62%、0.39%,稍有增加。四、咖啡碱含量变化咖啡碱是茶叶中主要的嘌呤碱,呈苦味,是构成茶汤的重要滋味物质,与普洱茶品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9。咖啡碱在普洱茶渥堆过程呈增加趋势,由原料的2.62%增至第五翻时茶坯的3.29%,增幅25.5%;湿仓贮藏与渥堆发酵一样,也呈增加趋势,在2年期的贮存过程中,晒青茶、青饼茶的咖啡碱分别由存放前的3.36%、3.23%增至3.58%、3.91%,增幅为21.05%、6.55%;而在干仓中贮藏,咖啡碱的含量则呈减少趋势,分别降至3.28%(晒青茶)、3.13%(青饼),降幅2.38%、3.10%。五、氨基酸含量变化氨基酸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化学成分,能增强茶叶的鲜爽味。不论是渥堆发酵还是何种条件下的贮藏陈化,氨基酸含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以渥堆发酵和湿仓贮存的降幅为明显,分别由渥堆发酵前的1.33%和贮存前的1.38%(晒青茶)、1.24%(青饼)降至0.56%、0.31%、0.27%,降幅达50.44%、77.54%、53.54%;干仓贮存,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的降幅要缓慢的多,至2年期时,降幅仅为25.36%(晒青茶)、11.29%(青饼),还保留有1.03%(晒青茶)和1.10%(青饼)。周红杰、龚淑英等研究也表明,经渥堆发酵后的熟普洱茶中的氨基酸含量在其贮存过程中也趋于减少。六、结论1.在普洱茶后发酵中,不论是潮水渥堆发酵还是湿仓贮存陈化以及干仓的贮存陈化普洱茶,其茶坯中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均随时间的递增而减少,茶褐素的含量则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三者的变化趋势不因后发酵的条件不同而不同,此为共性。2.在普洱茶的潮水渥堆发酵和湿仓贮存陈化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和茶红素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递增呈减少,茶褐素和咖啡碱的含量则呈现增加,其间两者所发生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试验研究中,表现变化趋势不同的仅有茶黄素,即在普洱茶的潮水渥堆后发酵中其含量呈增加,而在普洱茶的湿仓贮存陈化过程中则呈减少,这就是两者中的一点差异。3.干仓贮存陈化普洱茶的后发酵,其间发生的化学成分变化趋势,与潮水渥堆和湿仓贮存陈化完全呈现一致性的成分为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与潮水渥堆后发酵相一致的是茶黄素含量的变化;而水浸出物、茶红素和咖啡碱含量的变化则与前两种后发酵的变化相反,呈现一些特异性,即干仓贮存陈化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和茶红素含量随时间递增而增加,咖啡碱则随之缓慢递减,这就是干仓贮存陈化普洱茶的魅力之部分体现。4.由于茶坯上着生微生物多少与温湿度高低的不同,也导致化学成分变化快慢不一,潮水渥堆发酵的为最快,其次为湿仓贮存陈化,最慢的为干仓贮存陈化.

普洱茶陈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喜欢喝普洱的茶友都知道普洱茶具有“陈化生香”的特点。“陈化”使普洱茶发展香气、巩固和完善品质。

但普洱茶陈化的时间很长,而且陈化过程中的条件非常苛刻。那么我们来看看这陈化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一、陈化场所

普洱茶陈化地点一般很讲究,室内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淋,温度应保持在20-30℃,湿度为65%-75%,室内须通风,透气、干燥、无污染、无异味、清洁卫生,切忌与其它有异味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室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

二、陈化时间

普洱生茶:至少需要10~15年,在一定的期限内,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普洱熟茶:需要3~5年,其陈化后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三、陈化措施

新老茶品、生茶熟茶间杂堆放,以老促新;定期翻动,使其陈化均匀;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混放。

四、陈化条件

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应注意湿度、温度、通风、无杂味、其次要注意重压与翻仓

1.普洱陈化之温度

普洱茶的陈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温差不可骤变,最好保持在25℃—30℃之间。

温度太高易加速发酵变酸,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成熟的普洱茶。

2.普洱陈化之湿度

湿度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5%-75%左右,所以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使水分散发。

3.普而陈化之光照

普洱茶陈化注意避光,红外线使茶叶升温,紫外线加快光化作用,酚类物质、叶绿素更容易氧化,色泽、滋味变化,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

4.普而陈化之空气

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和保持,因此陈化普洱茶的环境非常重要;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普洱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5.普洱陈化之异味

茶叶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此茶叶在陈化过程中,要将储存空间里面的异味祛除。不然,陈化出来的茶,泡出来的茶就会有异味。

普洱茶品饮过程中的“绿茶思维”


普洱茶的品饮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煮茶法:一种是冲泡法。

煮茶法源于唐宋的方法,后来在西藏地区得到最有力的传播。他们将普洱茶与奶、盐巴、姜片、枸杞子等一起调煮,实质上有调味茶的功用。现今除川藏地区仍沿用此方法外,其它地区则改进为纯普洱茶的煮茶法,强调普洱茶本味的特点。这种品饮的方式是最科学的,它能将普洱茶通过煮的过程,使其营养物最大程度的“浸出”。

冲泡法晚于煮茶法。是明朝以后“散形茶”(绿茶的前身)而逐渐兴起的冲泡方法,也是绿茶、乌龙茶等习惯的品饮方式。这种方法表面上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也特别附合绿茶等茶类偏重感官审评的特点。就这点而言,冲泡法对绿茶无疑是科学的。但将这种方法用在普洱茶上,却会使普洱茶大为逊色。很多人曾将普洱茶用煮茶法与冲泡法进行比对,发现用煮茶法使普洱茶的“厚、滑”度增加,冲泡法则次之。

其实,云南人在品饮普洱茶时,也采用过近似绿茶的冲泡方法。即将普洱茶先用铁器在火上“炙烤”,而后用热水冲泡饮用的方法,这种“烹茶”的方式由于过程太多复杂,只维持在云南山寨少数人使用,很难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冲泡法在普洱茶界的大量“普及”,还有一个原因,既这种方法可涵盖所有普洱茶,尤其普洱茶的生茶。就煮茶法而言,它只能被普洱老茶(即有一定年份的普洱茶)、熟茶、茶膏采用,普洱茶的生茶却无法用煮茶法,那样会使生茶变成“浆糊状”,其汤色混浊,苦涩味更重,难于入口。但这不代表煮茶法的落伍。因为云南自古就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的习俗。新加工出的普洱茶不是用于“即饮”的,而是存放的。只有存放一定年数的陈茶,才具有品饮价值。其实,普洱茶的生茶被大量饮用,源于我们对普洱茶的“误读”。

另外,从普洱茶的冲泡用具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基本上也都是绿茶和乌龙茶的用具,尚不具备自身的特点。仍属于对绿茶的“借用”范畴。

总之,普洱茶要想规避“绿茶思维”,应首先强化“科学普洱”的理念。我们正在运用当今的科学技术努力破译普洱茶这一古老的农业产品,并希望搭建一个全新“科学普洱”的框架与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反对借鉴外来成熟或优秀的工艺,但也要注意符合普洱茶自身的特点,切忌简单模仿或硬性抄习。否则,只能是对普洱茶的是一种“矮化”,并导致最终的品质下降。应当说,这是谁都不愿见到的结果。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介质“水分”


普洱茶加工所用的晒青毛茶一般含水量较低,必须增加茶叶含水量才能在微生物固态发酵中较好地发挥湿热作用。水分多,物质的扩散转移和相互作用就显著,同时,水分就成了化学反应的溶剂和霉菌繁殖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营造中湿条件有利于对普洱茶品质的有益微生物生长,进而形成良好普洱茶品质的化学成分

水分不但是茶叶发酵过程中各种物质变化不可缺少的介质,而且水分本身又是许多物质变化的直接参与者,它分解而成的原子与基团,是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重要氧化产物,或其它一些新形成的化合物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所以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多酚类物质的正常氧化变化途径,以及其他一些生化变化就会受到影响;多酚类物质氧化成醌类物质后,易于聚合成暗褐色化合物;胶体状态的酶蛋白,又易于发生凝固作用而丧失催化能力。此外,由于发酵叶堆里外层叶子水分蒸发程度不一,化学物质的物理状态和生化变化条件也就不同,氧化作用的进行就会有差别,发生了发酵不匀现象。

这些说明,发酵叶需要有足够的含水量,发酵环境也需保持有足够高的相对湿度,发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多酚类物质氧化后的水溶性产物,才能有较多的形成与保留。在水热作用下,会促使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减少,茶褐素含量增加,直接影响着普洱茶茶汤汤色的变化。同时,水解酶的作用使其一部分大分子糖类物质热

品评普洱茶之关注品茶过程中的细节


常听身边的朋友们谈起,他们接触到的茶商是多么的专业,他们泡茶过程中手法如何的熟练且华丽,冲泡出来的茶汤有多么好喝等等。但每当他们把买回来的所谓“好茶”带到我的茶室开泡,却总泡不出他们在商家店铺内喝到的口感,而用同样的方式泡我的茶,却明显优胜很多,同好们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我把我总结出来的概念大致公布一下,希望能够对盟友们有一定的帮助。

一、品茶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

我曾经在前文里面写过,品茶的时候要温喝,茶汤温度不能烫嘴,更不能一杯接一杯的品饮。这个过程,在今天的文里需要有一个“加强”,也就是说,当你喝茶的时候,需要让茶汤完整的浸泡你的口腔内每一个部分,浸泡过程中,需要感受茶汤对口腔内各个部位的刺激点和刺激强度。当这杯茶喝下后之后,后续需要等待的时间,应该是4-5分钟或更长。在这段时间里,请把你们的嘴唇闭上,用舌头轻轻摩擦你们的上颚,这是体会涩感的最佳办法。涩的强度、存留持久度会在这次尝试中非常明显的表达出来。涩的强度、涩的点位和持久度,可以直接定义茶品血统上的正否和制作工艺上的优劣。当我们喝下一口茶之后,在后面的几分钟内,请做另外两个动作:用口呼吸数次并吞咽口水——这是检验茶品仓储问题或茶质强弱最好的办法。大家谨记一点,茶质强的新茶和湿仓茶都会对口腔粘膜产生收敛性,这是口腔粘膜抵御刺激的一种保护。但两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二、泡茶器皿及其辅助功能:

1、铁壶——铁壶在煮水的过程中,会有极少量的铁质析出到水中,但生铁并不是硅元素,不可能产生甜度,传说生铁能够净化水质至今也没有得到一个非常准确的科学验证依据。但是,铁壶壁厚,保温性能极强,煮开之后,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高温。我们在冲泡普洱茶的过程中,若水温不够高,则很难泡出真实品质。大家也明白一个概念,云南的海拔高,为了能把普洱茶泡出品质,很多人在云南是煮茶的,要的就是高温,和铁壶烧水泡茶的观点非常近似。茶商在泡茶的过程中,常见涓涓细流轻手小水柱慢泡并快出汤。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骗局,水流细慢则温度必降,水不大开怎么可能充分析出茶质?不要太过计较什么方式和速度注水,试茶时要的就是大开的水,充分浸泡。

2、银壶——从古至今,银针验毒的概念是中国传统。因为纯银能够吸附毒素,故当代茶人很多人用银壶盛水或煮水,这都是很合理的方式。银壶会让水质变软的说法,其实就是吸附了水中的杂质,所以银壶用久了,里面会逐渐发黑,要认真清理干净再继续用才能达到更好效果。至于保温功能,银壶少见厚胎,故多数不如铁壶。

3、瓷器盖碗——品茶的时候,最好的试茶工具就是盖碗+玻璃公道杯,这两种器皿不会对茶质产生任何影响。反之,试茶的时候,请不要用紫砂壶。切记!

三、喝茶之后的排汗排尿问题:

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并未认真的研究过,而我却反复的做过相关的测试:

1、喝湿仓茶、熟茶、红茶的人,大量喝茶过程中排尿次数很多,排尿量大、颜色透明

2、喝农残台地料的人,大量喝茶过程中排尿次数较多,排尿颜色略黄或透明

3、喝无公害血统正的古树大树料的人,大量喝茶过程中几乎不排尿,但排汗量很大,即便是开着空调,也甚少排尿。无论是铁观音、绿茶、岩茶或普洱茶,均有类似表现,排尿色略黄或较黄。

理由:无公害优质好茶茶经过胃部/肠道消化过程中,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吸收入血,入血后只能通过汗液排出,之所以尿液发黄,是因为排出体外的是黄是水分夹杂着体内火气及体内垃圾一并排出体外。而湿仓茶等,经过人体消化道各个部分时多数被排斥或收敛,与口腔内部感觉近似,最终只能在寄存在肠道,但所有水份均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身体各部分其实并未充分吸收。

四、长期抽烟的人对茶品的敏感度远低于不抽烟的人:

1、抽烟的人,口腔内长期受烟气熏扰,故对茶品中的烟气会不在意。

2、因为喉头和舌面被烟气和高温长久刺激,故茶品制作过程中的缺陷(如杀青温度过高)、农残台地茶引起舌面涩麻、喉头刺痛、燥热....

3、很多抽烟的人号称抽一只烟能把之前喝过的茶的口感全部屏蔽,一如刷牙漱口后的感觉。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一泡茶的优缺点能够对口腔的影响可能长达数小时甚至一天以上。如果这么容易就被烟气屏蔽了,只能说明口腔的敏感度并不很高。

五、野生茶的问题:

不少人都被普洱茶商标上的野生茶字样迷惑了,并误认为野生茶就是最好的茶。其实真正了解普洱茶的人都明白一个概念,国内确认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野生茶(如阿萨姆种),其实是茶树血统未经驯化的带有毒性的茶品,是绝对不能喝的。我个人喝过两次真正的野生茶,得到的体感是非常强烈的。包括反胃、头晕、浑身冷汗、眼压增加后的胀痛等........故,真正的野生茶不能喝,打着野生茶字样拿出来卖的,绝大多数不是野生茶。

六、体感问题:

这个概念,和第三条是非常接近的,其实就是茶汤入血后,茶多酚、茶碱等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加速刺激,最重要的就是茶碱的刺激,这要取决于茶碱的含量和强弱。体感并不能作为茶品优劣的指标,但反过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好茶,因为茶碱含量高,反倒对身体会有特殊反应。所以大家切记,体感和口感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口感毕竟是本质,喝茶是品味,而体感只能是品味本质之外的身体新陈代谢上的变化,身体上的感受与否与口腔感受到的优劣不能混为一谈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茶质越强,对身体的影响越大,体感也就越明显。例子很明显,白酒和野生茶就是最好的例子,白酒度数越高,野生茶毒性越大,对人体的不良反映也就越大。野生茶是体感达到最高指标的典型,但我们是不能把野生茶当作最好的茶的。

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改变了什么?


普洱茶的发酵与白酒类发酵有一个显著不同。白酒类发酵在蒸馏酒完成之后,转为液态发酵阶段,其酒体的外观改变不是很大的。如果不是酒类产品外包装标注年份或出厂日期,我们很难判断酒体的陈化年份。

但普洱茶不同。无论是它的外观还是内在品质都发生极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愿将其称为“从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原因。

在传统品鉴普洱茶的方法中,我们习惯从茶叶外观颜色、茶叶冲泡后汤色的变化、茶叶冲泡后叶底的变化、茶叶香气的变化、茶叶品尝中口感的变化等五个方面来加以鉴别。虽然这五个方面都属于感官审评范畴,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去探寻普洱茶的从最初的选料到制作,包括后来的持续发酵及发酵条件等诸多因素一一评判。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

茶叶外观颜色的变化

普洱茶所有的发酵过程都是在固态发酵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是普洱茶发酵的一大特色。因此,在没有将其冲泡品饮之前,我们从茶叶的外观颜色就可以观察到发酵时间的长短。

如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主要指生茶),其外观颜色呈灰绿色,甚至有点灰白。这是因为普洱茶前期制作过程中的有氧发酵,使茶叶中的叶绿素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产生水解。因此,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的外观颜色不可能呈现墨绿色或翠绿色,如果有,则证明前期工艺不是晒青工艺,却是烘青工艺。因为烘青工艺是绿茶工艺,借助烘青中的高温将茶叶中的“酶”摧毁,保留叶绿素,使茶叶不产生酶促氧化的过程。

普洱茶(主要指团、饼、沱、砖)制作的最初,其外观颜色呈暗青色,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颜色出现明显的变化,具体是:

暗青色→灰青色→灰浅红色→浅红色→褐色→深褐色

当普洱茶外观颜色达到深褐色后,大约陈化期需要在五十年以上(湿仓茶除外)。之后的颜色变化将一直停留在深褐色中,无论是七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深褐色的外观始终保留,变化不大。

有一点需要提示的,普洱茶外观颜色的改变有时间的条件,也有陈化环境的影响。我们目前还不能给出颜色变化的时间表,就因为陈化环境(也可称为仓储条件),是普洱茶后发酵非常重要的条件。如在广东与香港陈化普洱茶与东北地区相比,其陈化的速度显然会快的很多。

普洱茶在仓储过程中会发生的两种变化


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相比,特别耐贮藏。它的这种特性使得经过一定时间贮藏的普洱茶品质得到提高(后发酵作用),同时普洱茶的仓储是普洱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来看看以下普洱茶在仓储过程中发生的两种变化。

(一)普洱茶的仓储方式会导致品质变化

从事生产经营普洱茶的人,重视对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从销售角度对成品茶进行了再处理,形成目前市场上比重较大的仓储茶。这些茶处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增大湿度、提高温度,营造自然微生物适生环境,并作用于普洱茶。按其水分加入量和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重度湿仓普洱茶、中度湿仓普洱茶和轻度湿仓普洱茶。

这种处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仿老茶的做法消除苦涩味,老茶贮放的结果是苦涩味明显降低。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降解或聚合的结果,尤其是酯型儿茶素的减少,苦涩味改变最为明显。研究表明,自然贮放1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为13.94%;贮放2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更多,仅剩下8.98%。

普洱茶的品质形成需要一定的贮存时间,贮存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普洱茶汤色的形成。科学保留下来的老茶,最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湿仓茶也有一定的市场,普洱湿仓茶流行的原因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消费者欲寻求口感刺激性弱的老茶风格,二是经营普洱茶的商家根据市场要求改变产品特性的结果。

(二)普洱茶的仓储中品质成分变化

茶叶的品质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关。茶叶变化与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密不可分,构成普洱茶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的变化左右着普洱茶的色、香、昧。

汤色、滋味是茶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受到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随着低温下含水量的升高和高温下含水量的下降,各种化学成分之间也发生复杂的变化,如果贮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的贮存,这必然使其品质发生变化,好茶降低品质。

研究表明,任何一种普洱茶的品质都有一个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以前,它的品质呈上升趋势达到高峰以善。如果贮放条件不佳方法不当,它的品质会逐渐下降。如果把普洱茶作为保健食品,那么应该了解普洱茶药效物质和营养物质贮放过程中的有效期,普洱茶无限期的长期存放,品质会有下降的趋势。当收藏的普洱茶色、香、味达到最佳状态时,就不必再贮存了,而应该把握住这个时机适时饮用。

在收藏普洱时,选择茶的类型很重要,一般会选择紧压茶来收藏。一是紧压茶体积小,便于贮存。二是紧压茶耐贮藏,不容易变质。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醇化过程中物理性质的变化》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中茶普洱茶”专题进行查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28560.html

上一篇:辨别普洱茶的香气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下一篇:普洱熟茶的堆味、仓味、腥味、糯米味到底是指什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