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油茶汤土家茶文化精髓

2020-05-30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油茶汤土家茶文化精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油茶汤系“恩施州十大特色小吃”之一,深受本地人和外地游客的喜爱,主要风靡于我州的恩施、来凤、咸丰等地。特色鸡系“恩施州十大新派土家菜”之一,分为滋补野生葛粉景阳鸡和唐崖土司鸡两种,其产地分别位于建始县景阳镇和咸丰县尖山乡等地。

茶叶是饮品,主要用途固然是供人饮用,不过恩施州的土家儿女总有令人惊叹的发明,将茶叶做成一道菜——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是土家人传统的钟爱的风味食品。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恩施州喝油茶汤的习俗主要分布在咸丰、来凤两县,尤以咸丰县尖山乡最为浓厚。尖山人民对油茶汤可谓“有瘾”,“一日不吃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几天不喝油茶汤,人就懒洋洋没有精气神。被评为“恩施州十大特色小吃”的油茶汤即是以尖山油茶汤为代表。尖山乡周边清坪、朝阳等乡镇也有喝油茶汤的传统习俗。尖山垚垚酒楼老板马金现介绍,喝油茶汤在尖山乡已有几百年历史,尖山油茶汤的配料有豆腐果、花生米、核桃仁、阴米、干洋芋片、阴包谷米,农家手工加工的茶叶、生姜、胡椒、蒜苗、油渣、糍粑等。

首先,用菜油或者茶油把这些配料炸好,炸的时候是有讲究的,豆腐、花生、油渣要冷油下锅,干洋芋片则要将油烧至高温下锅。由此可见,对火候的掌握即是最关键的技巧所在,炸茶叶时也是如此,这一道工序最为讲究,油要烧热,却又不能烧成高温,否则茶叶就会糊。茶叶用的是粗茶,芽茶、毛尖等细茶太轻薄,是经不起油锅“煎熬”的。

所用食油也是很讲究的,炸配料用菜油、茶油等植物油,打汤则要用上好的化猪油,这也显示了油茶汤的土家特色。打汤时,适量猪油放于锅中烧热,先放入茶叶,再放入姜末(杵碎有姜汁的最好),炸香后加水,再放入食盐、胡椒粉,水开起锅时放入切成约一厘米长小段的蒜苗,美味的油茶汤大功告成。盛汤入席,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汤中加入香喷喷的配料,慢慢喝,细细品,滋味无穷,顿觉神清气爽。

油茶汤的主料为茶叶,配料因地域、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咸丰油茶汤与来凤油茶汤大同小异,主料和主要做法相同,配料上有着较大的差别。

据资料记载,油茶汤起源于汉代,唐宋间广为流传。民间流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的。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苞谷,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汤便成了土家人的习惯。

油茶汤食材品种多样,清香可口,鲜美异常,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油茶汤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油茶汤生津止渴又经饿,是土苗人民在山坡上劳作时的最佳食物和饮品。天长日久,形成了恩施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用油茶汤待客迎宾的独特礼俗,彰显出恩施州独特的民族风情。

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播出《土家油茶汤》电视专题后,1992年,“来凤县土家族油茶汤茶艺团”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中国首届茶文化节,获得表演金奖,被20多个国家的茶道艺术家公认为“中国茶文化一绝”。后来,有关部门将土家族油茶汤提炼、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鹤茶、泡儿茶、油茶汤、鸡蛋茶)、油茶道表演等形式,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程式茶道,使得油茶汤这一土家茶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2010年,土家油茶汤成为湖北省非遗保护项目。链接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对于油茶汤流传下来的说法也众说纷纭。据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的。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入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包谷,越吃越有味。尝到了这种自制的美味,放牛娃们就常在山中做这种最原始的“油茶汤”;后来,此事传到大人中,大人们试着用铁锅、茶油、茶叶等对这种做法加以改进,久而久之就做成了土家族地区常喝的油茶汤,从此油茶汤便在土家族地区流传下来。另一种说法是,大约在明代,土家族人民经常遭受侵扰,被封建统治阶级围攻。到了大年三十这天,人们家中只剩下了一些粗茶叶、茶油、玉米、蒜苗了,于是只好用这些东西烧一锅“油茶汤”过年,从此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油茶汤起源于汉代。因为相传汉将军马援伏波当年驻扎酉阳,因当地多瘴气,使士兵的健康受到威胁,将军便用合茗叶、茱萸、芝麻等研成末,再加盐制成汤,供士兵饮用以防瘴气。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早在清嘉庆二十三间(1819)纂修的《龙山县志》上也有清楚的记载:“有所谓油茶者,取黄豆、包谷、芝麻、米花、腐干、干松茹、腊肉丁,以脂油爆炒之,撩起;下水,油锅内加茶叶,煎数沸,酌碗中,泡诸物饷客以示敬。”

关于本文《油茶汤土家茶文化精髓》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土家人茶文化 2020普洱土家人茶文化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普洱土家人茶文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家人是具有博爱精神的人,即使到了今天的现代社会,他们也依旧崇拜大自然。比如对于茶叶,他们就视为灵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因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独特茶文化。

一是敬茶。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即玷污茶神。抓茶叶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叶。这既是对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叶。“茶不欺客”,倒茶的时候,得依照一定的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不掉一人,哪怕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得问问大人一声“喝点茶”。“茶棍儿立,客未齐”。即在倒的茶杯中,若出现倒立的茶梗,预示着客人还没到齐。若出现的茶梗悬浮,表示客人到齐了。在对茶园的管理上,无论是种茶,摘茶,他们都有自己的讲究。“阳坡的木瓜阴坡的茶”。“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头道香,二道涩,三道好喝无人摘”。最神秘神圣的,则是用茶水敬神灵。比如除夕敬亡灵、敬财神、灶神等等,都得用茶水。茶水乃是打通阴与阳之间、天与地之间、虚与实之间的中介物。通过茶水,今天活着的人在精神上与先祖进行了沟通,与神灵进行了沟通,实现了天人合一,获得了至高境界。

二是独特的泡制方法与享受。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为专门烧制的土罐,即喝烤罐茶。先架上昂昂大火,一边烧开炊壶的水,一边将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发烫了再放进茶叶,边摇边烤,直到满屋子溢出茶香,才将炊壶的开水倒上少许“发窝子”。“窝子”发好,然后再将茶罐里注满水,温火缓烤,煮出茶汁。这样泡出的茶特别香,喝上一口可以让唇齿间的茶香保留一整天。喝茶也有特别的喝法。“头道水,二道茶”。“头杯渣,二杯茶”。茶一般要喝第二口,第二杯,而喝茶也要喝出响动,深吸气,不仅要让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得把茶香深深地吸进肺中,让五脏六腑都得到享受之后,再吞下去。

三是独特的茶礼。土家人的茶礼繁多,就家庭的茶礼来讲,饭前的小吃叫“吃茶”,待客有鸡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等,别人结婚、做寿或是生了小娃整酒席叫“吃茶”,给人送礼叫“茶礼”,新媳妇进门后的第一天早晨得给公爹公婆各敬一杯茶,公爹公婆受下这杯茶后要回礼,这个礼便叫“茶钱”。但仅仅局限于家庭内的这些茶礼,不管有多么繁杂多么讲究,那终究也是“小儿科”。土家人最高贵的茶礼,则是“施茶”,即在稻场边放上一缸茶水,并放上杯子或碗,让过路人随意取用。土家人信奉“积德有德在”,认为“施得三年茶,不生娃也生娃”,因而这种施茶习俗一直保留至今。

透过土家茶文化,让我们看到的是土家人的精神世界,看到的是土家人的博爱精神。博爱乃人间大爱,爱亲人,爱朋友,爱人类。这种博爱便叫天地精神,即为孕育万物不为己有,永远只有给予而没有获取。

关于本文《普洱土家人茶文化》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土家族的土家油茶习俗


土家族的土家油茶习俗!土家油茶汤是土家传统四道茶(白鹤茶、泡米茶、油茶汤、鸡蛋茶)中制作最考究,代表礼遇最高的一道;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喜爱的风味食品,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最高待遇。

土家油茶汤制作方法:首先在锅中放入少许猪油,当油温加热到六成时,把姜末放入油中,同时放入茶叶翻炒1~2秒时间,然后在锅中倒入适量水(要没过茶叶),水沸腾时用锅铲煸草略压,目的是茶叶爆开后加水挤压,这样不仅可以出茶汁,茶叶也不会焦角,还可以软贴汤中,等沸腾1~2分钟,再加入大量水烧开;然后再将葱、蒜、胡椒粉、盐等佐料放入锅中以调味,而后将其舀入碗中,最后再加入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黄豆等“泡货”即可食用。油茶汤的制作关键是茶叶质量和炸茶叶时的火候,另外,佐料和“泡货”的选用可随客人口味;值得注意的是,油茶汤中不能放味精,因为味精会改变汤的原汁原味,同时汤中一般也不放辣子,因为喝汤时容易呛人。

油茶汤喝起来也有讲究,喝茶叶汤也有学问。油茶汤可以单独喝,也可以配上各式辅料喝,传统的喝法是不用勺或筷子,端着碗转着圈喝,必须把汤和辅料同时喝完,或是拿一根筷子插在碗里慢慢划圈,同时喝汤。

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堪称中国茶文化一绝,源远流长,至今在全州,特别是在咸丰、来凤等地盛行。土家油茶汤是土家传统四道茶(白鹤茶、泡米茶、油茶汤、鸡蛋茶)中制作最考究,代表礼遇最高的一道;土家油茶汤,不仅土家人爱喝,居住在土家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也非常喜爱,油茶汤不仅饱腹,而且是重要的绿色食品和饮料,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不仅能防病治病,而且还具有壮身延寿、提神解乏、疗饥醒酒、祛湿暖胃等功效。

酥油茶怎么做的?西藏的酥油茶文化介绍!


“不提青稞酒呀,不打酥油茶呀,也不献哈达!献上一支心中的歌儿……”,这首西藏题材的劳军歌曲,在上世纪60年代非常流行。我最初得知酥油茶,也是在这首欢快优美的歌里,心想那一定是西藏了不起的好东西,向往得很。但是一直等到了2000年,我单身自助旅游到了西藏,才第一次尝到了酥油茶的滋味。

那是在参观完大昭寺之后,我又累又饿又渴又冷,在八廊街上看到一间藏餐馆,便鼓起勇气走进去要了个快餐。没想到女店主先给我端来一暖水瓶酥油茶!倒满一碗,果真是滚热喷香,但也确实骚膻得很,到底喝不喝呢?

到拉萨才两天,我已发现酥油真是无所不在,酥油店比糖果店多得多,寺庙里供的是酥油花、酥油灯,藏民家里以堆叠摆放的酥油有多少来显示贫富。到处都是一股酥油味,每当走过摆放软肥皂似的酥油块的酥油店,我总感到窒息般的难受。这种从牛奶里搅拌提取出来的黄油,怎么就这样难闻?听说有的汉人在拉萨住了几年都喝不下酥油茶,我这个最会“拣饮择食”的广州人,能不能喝酥油茶?

但是我又想到,不喝酥油茶,怎么算是到过西藏呢?于是捧起碗酥油茶吃药般大口灌下去,哗!登时一股夹带着奶香茶香的暖流直透五脏六腑,温润惬意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我觉得可口,便又连喝了两大碗酥油茶,原先的饥寒苦乏顿时消散无踪,通体舒适。由于是热饮,那股骚膻味倒没多大感觉。吃完藏餐后我再细细品尝那股淡黄色的酥油茶,感到茶味咸味奶油味适中,口感很好,多喝无妨。不知不觉中,竟把那一暖水瓶酥油茶都喝完了。

从此我爱上了酥油茶,在漫游西藏1个月的日子里,我经常大口大口地喝滚热浓香的酥油茶。在喇嘛寺里喝酥油茶,在藏民家里喝酥油茶,在天葬场喝酥油茶。还请我的采访对象到藏式茶馆喝酥油茶,一喝一个钟头,对酥油茶的了解也慢慢多起来。

鱼儿离不开水,藏民离不开酥油茶。在严寒缺氧的高原雪域,一个民族能够生存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而酥油茶既能驱寒暖身、止渴充饥,又能补充因缺少蔬菜水果所造成的营养不足,解决藏民肉食为主的腻滞,清醒头脑,所以酥油茶在西藏饮食中的地位,远远高于我们生活中的茶的地位。对于康藏人家,茶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简直就是活命之水。一个藏民每天一般都要喝二三十杯酥油茶,这一点也不奇怪。

酥油茶为什么要“打”?这是因为酥油茶的制作既简单,又复杂:将砖茶或沱茶捣碎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几度开沸后,撒少量土碱、催出茶色。再将沸开的茶水,倒进碗口粗、半人高的酥油筒里,放进适量的酥油、盐巴,抓住筒中的木杵,上下搅动,轻提重压,反复数十次,使油脂与茶水充分融合,变成了色味香俱全的酥油茶。如果不是这样打制,把酥油扔进茶锅里,用明火烧煮,就会油茶分离,非常难喝。

生活较好的人家,或有贵客临门,打酥油茶时,会加进核桃仁、牛奶、鸡蛋、葡萄干,那就是酥油茶中的上品了。除了酥油茶,还有用牛奶打的奶茶,骨头汤打的骨头茶,用菜油打的“弄饴”等,不用“打”的有加盐的清茶和加糖、奶的甜茶,这些茶的档次自然都不如酥油茶。打好的酥油茶要倒进有盖陶罐,煨在牛粪火炉边,或盛在大暖水瓶里保持滚热。

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族的古老传统,也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西藏茶道”。我在藏民的家里看到,主妇献上哈达请客人落座后,会从色彩艳丽的藏箱里取出珍藏的瓷碗,仔细擦拭干净,放到客人前面的茶几上,然后捧来早已备好的酥油茶壶,轻轻摇晃几次,使油茶均匀,倒茶时,壶底不能高过桌面,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喝茶前,要用无名指沾茶少许,弹洒三次,奉献给神、龙和地祗。饮茶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一饮到底,要轻轻吹开茶上的浮油分饮数次。饮到一半之后,就要等恭立一旁的主妇添满,然后再饮。喝茶不能发出声响,也不能喝一碗就走,一般以喝三碗为吉利,难怪拉萨有句谚语叫“一碗成仇人”。其实,汉藏同胞一起痛饮酥油茶,还有一份特殊的情谊温馨,因为藏胞真诚地相信,来自汉地的茶与来自藏地的酥油盐巴,在酥油筒里相聚融合成芳香可口的酥油茶,是一种圆满的结合,会带来吉祥欢乐。

在西藏,人人离不开茶,天天离不开茶,那里的“茶文化”情调浓郁得难以化解。茶在西藏并非仅仅是饮料,它曾是乌金货币,是西藏神话传说里的生命树,是唯一能与经书珍宝放入佛像体内的圣物,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是与俄罗斯的面包和盐一样的待客珍品。

喜马拉雅山麓处处飘着酥油茶的芳香。我以58岁的年纪,能在“世纪第三极”的康藏高原上,自由自在地玩了一个月也没有高原反应,大概就是能入乡随俗拼命喝酥油茶的缘故。

哦,难忘的酥油茶!什么时候,我还能去再喝个痛快?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59997.html

上一篇:普洱茶湿仓仓储的由来

下一篇:湄潭湄江翠片 关于湄潭湄江翠片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