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诗中茶香浓浓浓

2020-05-2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中茶香浓浓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诗中茶香浓浓浓”相关知识!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诗中茶香浓浓浓》内容,感谢阅读!

说起茶诗,我最喜欢的就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的这些诗句,其实是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一段,被后人抽出,成为流传最广的咏茶诗。卢仝的诗写得通俗,把饮茶的妙处写到了极致,虽是他个人的感受和遐想,却让很多爱茶者心生共鸣。后来有不少人在诗中响应他,苏东坡:“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杨万里:“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光向舌端生。”尽管两位诗人比卢仝的名声大得多,然而论咏茶,还是卢仝的“七碗茶”家喻户晓。

中国古诗中,写酒的篇章很多,诗和酒似乎密不可分,所谓无酒不成诗。写茶的诗其实也不少,但流传广泛的名篇不多。不过仔细读唐宋诗词,和茶有关的佳作俯拾皆是,诗人们把茶的种、采、焙,到种种喝茶的方式和境界都写入诗中。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生,得与幽人言。”面对自家庭院里的茶树,一面品茗,一面想象山野景象,如与性情高洁的佳人促膝谈心,那是何等诗意。宋代文人咏茶的诗词特别多,苏东坡有《西江月》:“尤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汤发去腴酽白,连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那种雅致,令人神往。他还有一首《汲江煎茶》,很细致地描绘如何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情深;大飘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范仲淹的长诗《斗茶歌》,也是流传很广的咏茶诗,把武夷山的斗茶习俗写得活灵活现,流传最广的是最后几句:“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唐代诗人元稹的《茶》的形态很独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如醉后岂堪夸。”如果分行排列,每行从一字到七字,状如宝塔。千年之后,有许多现代派诗人也写过类似的文字,追求其形式,却未达到元稹的境界。我国汉朝有茶,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到了中唐时期,茶的音、形、义逐步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茶乃南方嘉木,亦是树中骄子。它以浓厚的绿荫庇护着每寸土地及土地之上繁衍不息的人类。岁月的扬尘可以掩埋王侯将相的形象,却无法蒙蔽巴达大茶树、邦崴大茶树和南糯山大茶树这些古老的“茶树之王”的雄姿。风霜雨雪,沧桑嬗变,茶仅以一叶之绿就举起永不褪色的生命之旗。“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在《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中说:“尝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气白如鹤,倒悬清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春色飘逸时节,诗人来到富有氤氲仙气的茶山品茶,别有一番神韵。杜甫也深谙春茶之妙,他在《重过何氏五首》中写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词。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诗人于鸟语花香的阳春傍晚,边品味春茶,边凭栏写诗,茶助诗兴,诗溢茶香,灵感与茶趣融为一体,可谓高雅之至。文/尹为志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诗中茶香浓浓浓》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cy316.com编辑推荐

父爱如茶 一杯淡淡的茶,一股浓浓的情


父爱如茶

父亲特别喜欢喝茶,茶对于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一个冬天的早上,我和母亲早起打扫屋子,父亲也已披上大衣准备出门,同时催促着母亲给他的透明塑料杯里沏好茶。他临出门前抿了几口便把杯子揣在怀里,并答应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午回来吃顿饭。纵然父亲已经开始衰老,但他的脸上还是挂着自信的微笑。托着略显笨拙的身子,大步走出了家门。我眺望窗外,父亲的车已经混入喧嚣的道路中无处寻觅。

中午,父亲回来了。饭后,我对父亲说:“爸,给我喝口你的茶吧。”他爽快地答应了,我很粗鲁地大饮了一口,格外失望地说:“这茶根本就没有味道啊?”父亲不紧不慢地说:“正常,我喜欢清茶,能让我放松些。”我假装点了点头,可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应该是用水反复冲泡而不换茶叶的结果,钱是他赚的,可大部分却留给了我们,自己穿的不知是多久之前的陈旧着装,给我们则追赶着时代的潮流,自己钱包里都不敢多装钱,对我们却总说“不要在意钱,有用就买”……想着想着就越发难过。父亲说:“我走了,晚上就不回来吃了,有点事。”这句话打断了我的思绪,甚至让我有一些发蒙,一家人极力挽留,但他还是拒绝了,自己拿上茶杯续上水,喝了几口就又走了,我的内心再也无法像早上那样平静,他又一次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当中,可这次伴随的却是已经斜飘起的小雪和不时刮起的寒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心里默默祈祷:爸,一路平安,早点回来。

到了晚上十点多,“叮叮叮……”的门铃声响起,我如同收获了今日莫大的好消息一般,蹦跳着过去开门。眼前正是父亲,依旧是那么慈祥,可他被肆虐风雪吹红的脸和双肩上淡淡的一层雪已经出卖了他身体的劳累,他把茶杯放在一旁,去吃在我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剩饭剩菜。我摸了摸茶杯发现已经冻得冰凉,里面的茶水更是像十分苦涩的冰水,想想父亲以前对我的好,能够原谅我几乎所有的错误,对自己却又是那么的苛刻。鼻子不禁一酸,眼泪似乎已经蠢蠢欲动,可我坚持不让它落下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父亲好好休息吧。我这次没有向父亲询问那些在他看来十分天真的问题,只是在一旁寻找自己能做的事情,不知不觉间父亲已经睡得很沉了,我的心终究踏实不下。

第二天一早,在天色还昏暗的时候,我为父亲重新沏了一杯茶倒进瓶里,父亲如出一辙的在出门前又喝了一口茶。看着我一脸期待的神情,父亲一下子就明白了,对我说:“谢了,儿子!”看着父亲又一次远去的身影,我似乎懂得了这杯名叫父爱的茶的韵味。

这一杯简简单单的茶,见证了父亲对我们一家人勤勤恳恳的付出,也代表了我那微不足道的小小回馈与感恩。一杯淡淡的茶,一股浓浓的情。

唐诗中的茶文化


唐代是我国诗歌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作为国饮的茶,进入唐代之后,在日趋普及的进程中,也以一种时尚的品饮在文人学士之间蔚然成风。

特别是茶圣陆羽在其《茶经》问世之后,诸多的诗人不仅把茶事活动融入到诗中,而且也使之成为诗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认知和升华,勾勒出了包括茶道在内的茶文化的廓影,成为茶正式融入主流文化并得到广泛认可的重要标志。我们不妨从一些著名的诗人的诗作中,审视和体味一下,那诗中凝聚和散发出的茶文化的馨香。

茶圣陆羽在其《六羡歌》一诗中,首先对“(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茶道道德观,作了明确的理喻。“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不仅表现出他淡泊名利皓首穷茶的执著追求,也是茶道精魂的首扬。

李白诗中涉及到茶的题材不多,但他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的名诗中,却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作了详细精到的描述,可谓是研究茶文化的开山之作。那是一首带序的五言古诗,“举世未见之”的仙人掌茶,让诗人“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诗圣杜甫平生只写了三首茶诗,三首其中的《春风啜茗时》便成了咏茶的名篇。那首五言律诗把诗人春日傍晚临台饮茶的兴致写得酣畅开朗,“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不仅成了茶诗中的名句,也为茶文化中的“茶时茶境”作了注脚。

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一诗,是一首借茶言志,饮茶修身,种茶育德的五言古诗。该诗的首句“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成为古今茶诗中的经典。诗人通过全篇讲茶,歌颂了茶的纯洁和功效,并以此借喻人品之高雅纯洁,寄予人们以茶为偶像,来润泽自己,淘洗高尚的道德情操,这首诗从精神层面为茶文化注入了滋养。

白居易一生写了50多篇茶诗,并自誉是识茶之人。他的名诗《琴茶》写出了他“抛官后”、“不读书”,只喜畅饮“蒙顶茶”的心情,以至让茶成了人生中永远难以割舍的故旧,也表明了作者“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高尚情操,这是茶文化中“以茶俭德”的具体写照。被誉为诗豪的刘禹锡,他写的《西山兰若试茶歌》堪称是茶诗中的佼佼者。该诗中把采茶“自傍芳从摘鹰嘴”、制茶“斯待炒成满室香”、尝茶“悠香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等写得细腻生动,是茶文化中的鲜活元素。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虽写茶诗不多,但他写的《夏夜偶作》一首,把夏日饮茶的闲适之情写得惟妙惟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为茶的闲适功能添上了一笔清逸。

诗人元稹的一字至七字的诗《茶》,更为后来茶人所津津乐道,这首宝塔式的诗,先后表达了三层含义,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慕诗客,爱僧家”,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饮茶的习惯“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三是说到了饮茶的功能“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可以说这首宝塔茶诗,对茶的特点、加工、烹煮、饮用、功效作了全面的概括,并首先提到了茶与僧家的关系。

缘此,中唐诗人皎然,才在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把茶比作“禅经”,奠定了“禅茶一味”的理论基础。而处在皎然之后的茶仙卢仝,他写了一首被世人广为称颂的饮茶歌,即《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不仅把茶的审美体验描绘得出神入化,还注入了他对宇宙生命的总体感悟,使人生的感情得到彻底的净化。值得着重提到的是,卢仝在茶诗中,首先表达了他的恤民意识和作为一个茶人的忧患意识。

除此之外,“山实东呈秀,茶称瑞草魁”,“春桥悬酒幔,夜栅集茶樯”,“三军江口拥双旌,水门向晚茶商闹”,“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日浮梁买茶去”等,对茶的种植生长、运输贸易以及因茶从商带来的家庭哀怨等,都作了典型的描述。

据对《全唐诗》的统计,写过茶诗的诗人仅有130多位,总计茶诗550多首。这当然不能与之后各朝代的茶诗相比。但唐代为数不多的茶诗,无论从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层面,抑或茶饮的精神层面,对我国茶文化的形成都起了启蒙作用。诗人对茶的介入,也是在陆羽的《茶经》问世后,才渐而融入主流。纵观以上唐诗中的茶诗,我们不难看出,唐代的诗人已经把茶从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使饮茶从单纯的生理需求,升华为高尚的精神享受和人品道德的一种比照。缘此,我们说唐诗中的茶诗,是我国饮茶史和茶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更是茶文化历史上一座标志性的里程碑。

茶马古道茶香浓


一杯色泽澄清、汤色红润的茶水,一股沁人心脾的温醇香气,品普洱茶就如同在品味一段散发着陈香的岁月,甘中有点涩,涩中有点甜,回味无穷。要探访普洱茶,怎么也绕不开的城市就是普洱市。这座小城,在历史上因是普洱茶集散地而闻名。它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地,茶马古道就是从这里起源走向世界。如今,在普洱茶的历久弥香中,普洱这座城市愈陈愈香。

宁洱古城:马蹄声声商贾往来

从昆明搭飞机到普洱,从机场到市区,一路上似乎都能嗅到空气中茶叶的清香。仔细一看,公路上的绿化带竟然都种植着修剪整齐的茶树。这真是一座长在茶叶中的城市,普洱,名不虚传!

真正的普洱古城是一个叫宁洱的县城,从思茅区出发,走思昆高速,约半小时就能到。宁洱就是当年普洱府的所在地。1729年普洱府设立,到了咸丰、同治年间,普洱府城已经成为一座有着20多万人口传奇般的大城。宁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勤劳的宁洱人铸就了“普洱茶”这一驰名中外的历史品牌。

而宁洱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商贾也是从这里开拓了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五条茶马古道。一时间,这座小城商号林立,其中的众多商会会馆显赫一时,数得出来的就有:江西会馆、徽州会馆、两湖会馆、秦晋会馆、两广会馆、四川会馆等数十家会馆。

2007年宁洱地震之后,宁洱县城全面重建,很多旧城墙不复存在。不过,在街头巷尾兜兜转转中,依然能找到老城的痕迹。在一个小巷中,江西会馆的招牌仍然很是醒目,很多宁洱当地的特产都能在会馆里买到,比如宁洱银器、玉石等等,价格很公道,店员也不跟顾客讨价还价,像极了20多年前的国营老商店。

营盘山:万亩茶园嗅茶香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有八大产茶区,离普洱市区最近的是营盘山,驱车半小时就可以到达。

营盘山上的茶园共有2.3万亩,大片大片的台地茶随着山势高低起伏,浩浩荡荡。很难想象,矮小的台地茶也能制造出如此强大的气场,成片的台地茶像翻滚着的巨浪排山倒海般地袭来,令人舍不得眨眼。

营盘山的最高处是问茶楼。登上问茶楼向远方眺望,轻薄的雾气与远方的连绵青山相拥,云雾缭绕处尽是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梯延至云海,如梦如幻。在营盘山上坐落着全国唯一的普洱茶主题公园——中华普洱茶博园,这里集中展示了普洱茶采摘、杀青、揉捻、发酵、干燥、加工制作等整个过程。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普洱茶的采摘和制作,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文化。走累了,来到茶园里喝上一壶普洱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棵里:写满茶马古道往事

从宁洱县城出来,走国道10多分钟,在公路一侧就可以看到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这就是那棵里——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一条当年马帮上京城,出缅甸、老挝的必经之路。

据史料记载,直至上世纪40年代末,宁洱尚未通公路,只有驿马通行大道。商贾以锅头带领马帮驮运普洱茶等货物在驿马大道上穿行。出境驿道有东北路、南路、西北路、东南路、西南路5条。南路经思茅,过佛海,到打洛,入缅甸,全长311公里。那棵里是南路的重要驿站,客栈密布,马帮云集。如今,当时的驿道、风雨桥、驿栈等古迹犹存,风雨桥也恢复重建了。

走进那棵里,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棵里的村民很少,游客更少,偶尔有一两个摄影爱好者端着长枪短炮在亭台楼阁里进进出出。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头流向村尾,碾子房里硕大的碾子在流水的带动下,不停歇地转动着,千百年来,那棵里村的村民就用这种碾米的方式为来往的客商提供食物。

如今,村庄里的房屋仍然保持着木质结构、泥巴外墙,而村里的小路都是清一色的青石板路,显得古朴、厚重。

TIPS

美食:普洱的早餐可谓一绝,尤其是宁洱豆汤米干,更是集美味和营养为一体。所谓米干,就是把米用石磨磨成浆,蒸而成米干。而豆汤是将黄豆泡水或花生泡水磨成浆过滤,煮熟后放在米干碗里。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佐料。

交通:昆明每天有约4个航班飞往思茅机场,航程约40分钟,思茅机场距离普洱市区很近,打的1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闹市区。也可以选择从昆明客运站乘巴士到普洱市,车程约5小时,全程高速。

特产:普洱的第一大特产当属普洱茶。普

洱市区内有几个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不管你看上了什么茶,都可在店里抓上一把泡一泡试喝一番。另外,宁洱的银器和蛋糕也值得一买。尤其是宁洱蛋糕,主要有鸡蛋蛋糕、荞面蛋糕、枣蛋糕、茶叶蛋糕等不同口味,其中,茶叶蛋糕很有特点,甜而不腻,有股茶叶的清香,值得一试。

详解唐诗中的那些茶文化


我们之前谈过茶与书画的关系与联系,也了解过很多茶俗谚语,现在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唐诗里的茶文化到底是怎么样的。

说起茶诗妙品,首推唐诗。诗人们咏茶叶、品茶香,赞茗之高洁、记茶会之盛况,也歌唱“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李白有《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曰“尝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气白如鹤,倒悬清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此诗浪漫飘逸,读来若闻氤氲仙气,别有一番神韵在。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中第三首描写品茗题诗之乐,也出手不凡:“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词。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此诗写于汴梁(开封)禹王台,诗人于鸟语花香的春日夕阳之下,边啜茗品香,边凭栏写诗,茶助灵感,诗兴与茶趣融为一体,高雅之至!

白居易咏茶诗数量最多,流传至今尚有70余首,最受推崇的是《茶山境会亭欢宴》一诗,写绝了风云际会品茶斗胜的景象:“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茶名)齐尝各斗新。”

在白氏咏茶诗中,茶与酒常常出现在同一篇中,如“看风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等。

说起白氏的好茶,据说与当时朝廷曾下禁酒令、一时长安酒贵有关。其实诗人的爱茶另有一种高远的精神寄托,其茶诗或与闲适相伴、或与伤感为伍,常以茶宣泄沉郁,茶水浇开其胸中的块垒。但白氏毕竟是位胸怀天下的人民诗人,在困境中不失中国文人能屈能伸的清醒,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以茶陶冶性情,欲从忧愤中寻出一条新路来。

以上就是唐朝里的茶文化,后续还会有宋朝清朝等等朝代的茶文化是如何的,以及世界各地的茶文化的整理,敬请期待。

古代名人的把茶大量移入诗中


古代名人的茶文化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品。在古代,把茶大量移入诗中,使茶酒在诗中并驾齐驱的诗人很多。

诗仙李白是一个评茶行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散芳津,采服涧肌骨。从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相传,是他常独坐安徽敬亭山饮茶所作之诗,廖廖数语,把茶叶的生长环境、药用功用、制作方法描绘得淋漓尽致。

苏轼嗜茶成性。他认为晚上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差;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

袁枚也是品茗高手,他最喜欢家乡的龙井,每次品到其他茶,都爱和龙井作比较,如他这样评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对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

丁谓《咏茶》诗中描写了茶民夙兴夜寐情景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淳化进士。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封晋国公。

【咏 茶】

建水正寒清,茶民已夙兴。

萌芽先社雨,采掇带春冰。

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

烦襟时一啜,宁羡酒如渑。

【释义】

建水,指建溪,闽江上游。宋代在福建建溪的北苑,设置有“龙焙”或“官焙”机构,掌管采制贡品,称为“北苑贡茶”。社雨,社翁雨的简称,社日(古代祀土地神之日)所降之雨。

渑(shéng),水名。

【详解】

丁谓“是宋真宗的宰相,以奴颜婢膝、捣鬼撒谎著称”(钱钟书语)。在其任福建漕使时,督选贡茶,并创大龙凤团饼茶献上,以博取皇上欢心。故清诗人释超全《武夷茶歌》有“建溪团茶始丁谓”之说。此诗即丁谓任福建漕使时所作。诗中描写了茶民夙兴夜寐、冒寒采茶的艰辛,也描绘了烹茶所带来的乐趣。

云南普洱茶、茶马古道茶香浓


一杯色泽澄清、汤色红润的茶水,一股沁人心脾的温醇香气,品普洱茶就如同在品味一段散发着陈香的岁月,甘中有点涩,涩中有点甜,回味无穷。要探访普洱茶,怎么也绕不开的城市就是普洱市。这座小城,在历史上因是普洱茶集散地而闻名。它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地,茶马古道就是从这里起源走向世界。如今,在普洱茶的历久弥香中,普洱这座城市愈陈愈香。

宁洱古城:马蹄声声商贾往来

从昆明搭飞机到普洱,从机场到市区,一路上似乎都能嗅到空气中茶叶的清香。仔细一看,公路上的绿化带竟然都种植着修剪整齐的茶树。这真是一座长在茶叶中的城市,普洱,名不虚传!

真正的普洱古城是一个叫宁洱的县城,从思茅区出发,走思昆高速,约半小时就能到。宁洱就是当年普洱府的所在地。1729年普洱府设立,到了咸丰、同治年间,普洱府城已经成为一座有着20多万人口传奇般的大城。宁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勤劳的宁洱人铸就了“普洱茶”这一驰名中外的历史品牌。

而宁洱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商贾也是从这里开拓了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五条茶马古道。一时间,这座小城商号林立,其中的众多商会会馆显赫一时,数得出来的就有:江西会馆、徽州会馆、两湖会馆、秦晋会馆、两广会馆、四川会馆等数十家会馆。

2007年宁洱地震之后,宁洱县城全面重建,很多旧城墙不复存在。不过,在街头巷尾兜兜转转中,依然能找到老城的痕迹。在一个小巷中,江西会馆的招牌仍然很是醒目,很多宁洱当地的特产都能在会馆里买到,比如宁洱银器、玉石等等,价格很公道,店员也不跟顾客讨价还价,像极了20多年前的国营老商店。

营盘山:万亩茶园嗅茶香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有八大产茶区,离普洱市区最近的是营盘山,驱车半小时就可以到达。

营盘山上的茶园共有2.3万亩,大片大片的台地茶随着山势高低起伏,浩浩荡荡。很难想象,矮小的台地茶也能制造出如此强大的气场,成片的台地茶像翻滚着的巨浪排山倒海般地袭来,令人舍不得眨眼。

营盘山的最高处是问茶楼。登上问茶楼向远方眺望,轻薄的雾气与远方的连绵青山相拥,云雾缭绕处尽是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梯延至云海,如梦如幻。在营盘山上坐落着全国唯一的普洱茶主题公园——中华普洱茶博园,这里集中展示了普洱茶采摘、杀青、揉捻、发酵、干燥、加工制作等整个过程。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普洱茶的采摘和制作,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文化。走累了,来到茶园里喝上一壶普洱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棵里:写满茶马古道往事

从宁洱县城出来,走国道10多分钟,在公路一侧就可以看到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这就是那棵里——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一条当年马帮上京城,出缅甸、老挝的必经之路。

据史料记载,直至上世纪40年代末,宁洱尚未通公路,只有驿马通行大道。商贾以锅头带领马帮驮运普洱茶等货物在驿马大道上穿行。出境驿道有东北路、南路、西北路、东南路、西南路5条。南路经思茅,过佛海,到打洛,入缅甸,全长311公里。那棵里是南路的重要驿站,客栈密布,马帮云集。如今,当时的驿道、风雨桥、驿栈等古迹犹存,风雨桥也恢复重建了。

走进那棵里,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棵里的村民很少,游客更少,偶尔有一两个摄影爱好者端着长枪短炮在亭台楼阁里进进出出。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头流向村尾,碾子房里硕大的碾子在流水的带动下,不停歇地转动着,千百年来,那棵里村的村民就用这种碾米的方式为来往的客商提供食物。

如今,村庄里的房屋仍然保持着木质结构、泥巴外墙,而村里的小路都是清一色的青石板路,显得古朴、厚重。(原题《茶马古道茶香浓》)

TIPS

美食:普洱的早餐可谓一绝,尤其是宁洱豆汤米干,更是集美味和营养为一体。所谓米干,就是把米用石磨磨成浆,蒸而成米干。而豆汤是将黄豆泡水或花生泡水磨成浆过滤,煮熟后放在米干碗里。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佐料。

交通:昆明每天有约4个航班飞往思茅机场,航程约40分钟,思茅机场距离普洱市区很近,打的1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闹市区。也可以选择从昆明客运站乘巴士到普洱市,车程约5小时,全程高速。

特产:普洱的第一大特产当属普洱茶。普洱市区内有几个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不管你看上了什么茶,都可在店里抓上一把泡一泡试喝一番。另外,宁洱的银器和蛋糕也值得一买。尤其是宁洱蛋糕,主要有鸡蛋蛋糕、荞面蛋糕、枣蛋糕、茶叶蛋糕等不同口味,其中,茶叶蛋糕很有特点,甜而不腻,有股茶叶的清香,值得一试。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诗中芳茶所产的茶叶


张载

(约289年左右在世)字孟阳,西晋文学家,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与弟张协、张亢俱以文学著名,世称“三张”。曾任著作郎、肥乡令、太子中舍人、乐安相、弘农太守,官至中书侍郎。后因世乱,托病告归,卒于家。

【登成都白菟楼诗】(节选)

借问杨子宅,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

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释义】

诗中芳茶指成都地方所产的茶叶,以其味醇而畅销各地。

【详解】

在西汉时期,成都就是我国西南的商业中心。这里农副产品富饶,商品生产发达。至晋朝,此地商业更为发达,市场更为繁荣,蜀锦、漆器、茶叶是大宗外输商品。此诗描绘的是西汉时期成都的繁华景色。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56370.html

上一篇:关于茶的故事

下一篇:茶叶选购基本知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