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粗茶和陈年茶怎么喝

2020-05-22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粗茶和陈年茶怎么喝”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了解《粗茶和陈年茶怎么喝》知识吗,丰富的《粗茶和陈年茶怎么喝》内容等你来看!

茶无上品,适口为珍。于我而言,世间最好的茶便是手中的这一杯。因为,它是触摸得到、闻得到、品得到的真实存在。

当然,随着市场的形成,茶被分为各个等级,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好的茶叶在热水的浸润下,便可得其味,感其道。相比而言,冲泡等级较差的陈年茶和粗茶就麻烦一些。就消费者而言,茶叶的等级越低,茶的粗老气味就越重,特别是夏秋茶叶的涩味相对重一些。

就算是名茶,在适当的存放很长时间之后,茶叶的色泽会变深,茶汤颜色偏黄色,香气显得熟些,叶底也较深黄。这是茶叶在正常氧化过程后形成的。因此,小编提醒大家,不仅要注意保存茶叶的环境,还应注意茶叶的保质期。

针对以上粗茶和陈茶,我们可以用以下不同的两种方式来冲泡。

对于冲泡粗茶,针对其质量不高,涩味过重的特征,可如此泡饮。用热水温润茶具,取出适量的粗老茶叶置于茶具之中,按照每100毫升水添加1.5克白糖的比例,往茶具中加入白糖,如此便可以减少茶中涩味,还能达到调茶味的效果。

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因氧化型类脂物质的增加,茶叶的味道变淡,陈味加重。冲泡此类陈茶,可加一点新鲜的橘子皮,以此压低茶叶的陈味,并且可以起到理气和护胃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品茶时,还可加入少量的干花,来调节茶汤的香气及味道。弃之可惜的陈茶与粗茶,可以如此泡饮。

关于本文《粗茶和陈年茶怎么喝》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小编推荐

安溪铁观音新茶、陈茶和陈年老茶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安溪铁观音备受欢迎。目前,市场上的铁观音按制作和保存年限划分,可以分为新茶、陈茶和陈年老茶。通常当年采制的茶叶称新茶,保存第二年至十年以内的茶叶称陈茶,保存十年以上的茶叶方称陈年老茶。

那么,安溪铁观音的新茶、陈茶和陈年老茶该如何辨别呢?有什么技巧呢?

首先,从外在方面来看,可通过两个途径来判断:

一是感其重。新茶卷曲、壮结、沉重,含水量一般在4\%以下,且因长年的贮藏,茶末增多,用手指轻轻一捏,即成粉末状,故经筛选后,同样体积的茶叶,保存时间越长,重量越轻,至于茶叶保管不善,经久吸湿,含水量增高,湿软而重,则另当别论了。

二是观其型。新茶的外型呈现铁观音独特的青蒂绿腹蜻蜓头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安溪茶农学习和借鉴台湾的茶叶加工技术和方法,成茶条索卷曲,呈海蚵干状,而制作20世纪90年代中叶一前的的陈年老茶茶型一般条形较长。

其次,从品饮方面来看,可通过三个途径来判断:

一是闻其香。专家研究表明,在铁观音成品茶中香气成分70种,其中10余种香气成分为铁观音独有的典型特征,这些成分的共同特征是带有各种鲜花和似果味香气,特殊的生化组合,丰富的芳香物质种类,构成了铁观音香气悠长和带有多种天然花果香味的特殊品质。新茶在启盖时,有清香、兰花香、桂花香、果香等独特香气,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饮后使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而茶叶在贮藏的过程中,其香气既不断挥发,不饱和成分又会缓慢氧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气和会由浓变淡,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转变为低沉。但只要保存得当,特别是真空包装或低温冷冻,即使是隔年的陈茶,同样具有馥郁鲜爽的香气,而陈年老茶则香气基本消失。

二是品其味。新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有特殊的音韵而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茶中的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构成滋味的特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合成不浓于水的物质,从而使可浓于茶汤中的有效滋味物质逐步减少,因此,陈年的滋味鲜爽度减弱,显得醇而不爽。陈年老茶的滋味虽口感醇厚,但由于酯类成分发生水解和不短氧化,其结果往往使有些陈年老茶才有老化味,即人们常说的旧味且茶叶保藏10年后,茶叶的滋味呈现一种酸性,随着保藏年限的延长,其酸味趋重。至15年后,酸味又消失,茶叶转化成辛草味,且带有甜味。

三是察其色。铁观音新茶的色泽砂绿乌润或者青绿油润,略有红点,优质茶叶表面带有白霜,茶汤金黄且浓艳清澈,叶低亦鲜绿明亮。而茶叶在贮藏的过程中,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在光、气、热的作用下。缓慢的发生分解或氧化,如在外观方面,茶叶中了绿素的分解、氧化,会使茶叶的色泽变得枯灰而逐步失去光泽;茶多酚产生氧化缩合,会使新茶的色泽由乌润变得灰暗。在汤色方面。由于贮藏时间长,维生素C氧化而产生的茶褐素、氨基酸和糖分发生褐变反应的结果,会使茶汤失去原有的新鲜色泽,由茶汤的透析度降低;茶褐素的增多,则使汤色变得浑浊,同样会失去新茶的鲜活感。因此,陈茶的表面白霜逐步消失,色泽转灰暗,茶汤及叶低呈清红色,透析度降低。陈年老茶的色泽逐步变得乌黑油润,汤色及叶低呈深红状。也有个别茶贩,为提高茶叶销售价格,在新茶里中掺进了陈茶,这种茶色泽不匀,新茶色泽新鲜悦目,陈茶发暗、枯、黑,两者混在一起,茶色深浅反差很大,只要仔细辨认是不难鉴别的。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辨别安溪铁观音新茶、陈茶和陈年老茶已变成广大消费者不得不知的知识。

什么是陈年老茶?教你辨认陈年老茶


什么是陈年老茶?那陈年老茶应该怎样辨认呢?还不清楚的朋友就跟着我一起往下看一下吧。

什么是陈年老茶:

一些喜爱茶叶生活的人总结了这样一句话:“饮茶要新,喝酒要陈”不过这个当然,每个人对茶叶的理解都不同,其实,茶叶当然也是新的好,但是有一些茶叶的种类可不是这样的,反而你把它储存一段时间,它的茶质会更好,滋味会更醇和,一般人们选择的储存的茶叶都有普洱、武夷岩茶等,这些茶叶“陈饮的话会去除新茶叶的那种燥感,所以你可以选择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再饮用,至于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存放5至10年的茶算旧茶,存放10至20年才能成为陈茶,而陈年老茶主要就是要经过时间的作用,改变茶叶本身的本质,产生对人体更加有益的物质的变化过程。

陈年老茶的辨认方法:

1、外观:真正的陈年老茶茶叶颜色一般都是深褐色或者黑色的,颜色很自然,闻起来会有陈年味道。

2、茶汤:如果你在外面买到陈年老茶,准备拿回家泡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通过茶汤的颜色来辨认陈年老茶的真假,真的老茶茶汤是呈现淡琥珀色,存放时间越久颜色就越深,而假的茶汤则会呈现乌黑油亮,这个通常就是碳烤出来的“新鲜老茶”了,并不是真的陈年老茶。

3、滋味:一般老茶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后味道会略带一点酸味,但如果你喝到的老茶是炭味的话就是假的,因为真正的老茶是不用炭烤的,炭烤观念是近年才发展出来的方法。

其实中国茶叶知识丰富多彩,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都有它们各自的特色,只要符合自己口味的就是好茶。

白居易怎么喝茶


原标题:白居易怎么喝茶

书案上,一本线装版的《白居易诗集》。茶台前,一杯陈年普洱茶。在茶杯的热气缭绕中,我对面似乎坐着的是白居易。他刚从午睡中醒来,约我一起品茶,这茶喝出了盛唐的味道。

暖床斜卧日曛腰,

一觉闲眠百病销。

尽日一餐茶两碗,

更无所要到明朝。

——白居易诗《闲眠》

我记得幼儿时学背唐诗,第一首既不是“春眠不觉晓”,也不是“红豆生南国”,更不是“锄禾日当午”。而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和四合院里的一位老先生学的。虽然不懂什么意思,只是觉得上口、好读、因此也就知道了白居易。

唐代的白居易和宋代的苏东坡都是爱茶懂茶之人,两个人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曾在朝中为官,都曾被贬谪至杭州,都在西湖上修堤。而且二人都将诗、禅、酒、茶作为自己的至好。并都以乐观心态面对官场经历中的人生动荡。白居易留下的茶诗约有五十多首。苏东坡也留下七十多篇咏茶诗赋。两位的诗词集都是我案上的常摆常读之书。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署号香山居士。其祖籍也算是我的同乡,山西太原人氏。白居易从幼年起就苦读诗书。读到嘴生疮、手生茧、早生华发。《全唐诗话》说,白乐天未及成年便去京城闯荡,拿着自己的文章到处请教。一日,来到朝中秘书郎顾况家,投一个帖子进去。顾况一看,对身边人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戏谐白居易年轻不知深浅。可当他读到白居易芳草诗中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十分惊讶:我本以为斯文已绝,今天遇到此人,前面说的该是玩笑了。可见白居易从小文采过人,自信满满。白居易不仅自信,而且乐观。曾有诗句说“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乐观旷达是其性格所在。

白居易喜欢喝茶与其在杭州做刺史有关。喝茶成了他官场之外的闲情雅事。而且总结出一套喝茶的方法和体会。以茶交友,多与品茶高手相交。以茶解酒,多在醉后饮茶。以茶解腻,多在饱餐后饮茶。以茶提醒,多在午睡后饮茶。另一首白居易的诗更容易引起我的共鸣:“年年衰老交游少,处处萧条书信稀。唯有巢兄不相忘,春茶未断寄秋衣。”一位朋友曾在杭州一家酒店任总经理多年,每年清明时给我寄一斤明前龙井。每次收到茶,我就会想起这首诗。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与灵隐山韬光寺的高僧韬光禅师过往甚密。有些像苏东坡与佛印之间的关系,引出了许多有意思的禅事。一次,白居易备好一顿斋饭,想请韬光禅师来官衙品茶就餐。白居易以一首诗盛情邀请:“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谁知韬光禅师不买账,回了一首诗婉言谢绝:“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依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唯能引水种金莲,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身在山野,远离市尘,笑说白居易的不解风尘,而成为禅宗佳话。我喜欢白居易的闲情生活。特别是他晚年在洛阳定居后,笃信佛教,研究茶事,诗也就更有禅茶味了。白居易有一首诗《营闲事》说:“自笑营闲事,从朝到日斜。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瓯茶。”

书案上,一本线装版的《白居易诗集》。茶台前,一杯陈年普洱茶。在茶杯的热气缭绕中,我对面似乎坐着的是白居易。他刚从午睡中醒来,约我一起品茶,这茶喝出了盛唐的味道。

宋人怎么喝茶?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宋朝的人是如何喝茶的,他们的喝茶的习惯及禁忌分别都是什么?

烧水、投茶、泡茶、喝茶,这个几个茶叶的冲饮步骤,在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据了绝对主流,为人所共知。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茶饮也有,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我国历史上,茶曾有远比现在酸爽的喝法,“油茶”、“三道茶”、“日本抹茶”等就是古代茶文化投射到当今的影子。

想当年,南朝SC著名美女星星老师曾经发过一条关于广西油茶的微博,深深的震撼或者说伤害了我幼小的心灵...........

我从来不知道茶还有这种吃法,其制作的大致流程是锅内倒油,而后放入姜片、茶叶煸炒后打出汁,加水熬煮后过滤加糖加盐,最后放入葱花炒米花生小油果子等材料一锅烩了,据说回味无穷,颇令人好奇。这种油茶做法看似惊悚,其实最富皇宋遗风,因为在当年,人们喝茶的方法和这个差不多。

宋人不喝散茶,他们做茶饼;青叶处理方式也非炒制,而是上锅蒸青。讲真,欧尔君也不知道以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茶饼该不该归类到发酵茶里。宋代最有名的的茶饼相信大家都听过——贡茶“龙凤团”,因表面以模具印有精美的龙凤图案而得名,据说有些甚至以纯金作为装饰,不由令人担心历代官家会不会出现重金属中毒的情况。

既然皇家开风气之先,文人大头巾们也是不甘落后的,毕竟我皇宋号称天下乃”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嘛。有宋一朝,只要带上大头巾,哪个不是有大把时间悠游林泉,流连于勾栏瓦舍。别说没有官身的社会名流,朝廷的文官们也是一样,公务再大也是小事,享受再小也是大事!这些人因为雪夜通宵宴饮连兵变都闹出来过。对不起扯远了,我们转回正题。名流作耍子肯定不能和市井一钱汉一样,空虚寂寞冷的时候邀三五好友写写诗词喝喝茶,很风雅的!

先以小刃切割茶饼,将切下的茶饼置于小臼中,细细碾为茶末,同时开始用壶煎水,至今日本茶道第一步也是如此。茶末成型后,注入一点煎好的热水将茶末调成膏状物,谓之“茶膏”,、再次加水后,用一个小刷把一样的东西一边匀速转动茶碗,一边使劲搅合,打出沫来,茶汤以纯白为上,沫以久聚不散咬住碗边为强,高手还能将那个沫打出花鸟鱼虫形象来,就和咖啡拉花似的,

斗茶味道在其次,没有谁会单单为了喝那一盏茶而大费周章,茗战是交流的媒介,人们因为斗茶而汇聚成一个个小沙龙,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甚至深刻影响了周边文化圈,下图便是自称同为华夏正朔的契丹贵族进行斗茶比赛的场景。

岁月古道,陈年茶香


岁月的茶香普洱茶历史文化

普洱茶,名重天下,源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后茶就作为商品对外地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时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典籍中西双版纳产茶的记载,始见于唐代,樊绰《云南志》(卷7)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所谓银生城即南诏所设(开南)银生节度区域,在今景东、景谷以南之地,为唐时南诏六节度使之一的驻地,辖今西双版纳及思茅地区。诸山指的就是今西双版纳境内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大茶山。

普洱茶成为一个名词,始见于明代谢肇淛《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那时已有加工揉制的紧茶了。茶叶主产于六大茶山,之所以命名为普洱茶,盖因当时普洱为茶叶贸易的集中地,茶叶市场在普洱,由此运出,所以称为普洱茶。

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茶入贡清朝宫廷,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清中叶,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港、澳及印度、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名扬中外。因普洱茶贸易需要,形成了源起于六大茶山的茶马古道。所谓茶马古道,就是普洱茶的外销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茶马北道

茶马北道指的是思茅至昆明经昭通到四川泸洲、叙府、成都、重庆达北京。这条道最初是以运送皇家的贡茶为主,但在普洱茶名重京师之后,它成为六大茶山茶叶流向中原市场的主要通道。

(二)茶马西道

茶马西道起始于六大茶山,经思茅、普洱、景谷、景东、南涧、弥渡等十三个驿站进入下关,再分两路,一路经保山入缅甸、到印度再到欧洲,这是东方土地上最早与外界沟通的南丝绸之路;另一条向西北而行,经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县)、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

(三)茶马南道

茶马南道分为三线:即东出老、越,南出缅、泰,西出缅、印。东线由勐腊的易武茶山起始,由马帮运至老挝的丰沙里,再到河内,上火车至海防装船,远销南洋;南线由勐海至边境口岸打洛再到缅甸、泰国;西线由勐海至打洛经缅甸到印度、西藏。

茶马古道促进了国内外经贸发展,对繁荣边疆经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云南边疆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为便于马帮运输,茶叶制成了团、砖、饼等形状之紧压茶。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茶叶产生后发酵,而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陈香味。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人工发酵工艺的普洱茶,港、台地区及日、韩等国掀起普洱茶热,国内需求也日益增长,陈年普洱茶和古普洱茶饼备受争宠。

千百年来,普洱茶声誉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其产自高山云雾之中,远离污染,品质纯真,滋味醇厚,耐冲泡,且有药用和保健之功效。

春茶怎么喝够滋味?


想了解《春茶怎么喝够滋味?》知识吗,丰富的《春茶怎么喝够滋味?》内容等你来看!

万物复苏,品尝春茶的季节到了。三月以来,天气回暖,茶山茶园里茶叶快速生长,均已抽出鲜嫩的芽尖绿苞,春日百花艳,茶香最风华。

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和营养积累以后,茶叶内含物是最丰富的,尤其是清明节前采的茶中营养物质含量比其它季节的茶要高,这时采摘的全是新嫩芽头,用这种嫩叶制成的茶叶泡的茶,幽香持久,无论是在香气还是在口味上都比较好。

清明前,采摘的春茶(明前茶),是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通常是茶叶刚刚长出芽尖,而叶子并没有完全展开,是绿茶一年中价格卖得最好的,加上没有病虫害干扰,品质最好。

春茶最好放一两周再喝

新茶一般带有茶火,如果马上冲泡,喝过后嗓子会发干,而且味道也不是那么纯粹。并且新炒制的茶叶中还残留水分,不利于保存。所以刚炒制好的明前茶最好不要马上喝,要先放上一到两个星期,味道会更好。

泡春茶用什么水好?

好茶用好水,水分硬水和软水两种。凡每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超过8毫克的称为硬水,而不足8毫克的称为软水。用软水泡茶,汤色明亮,香气高爽,滋味鲜醇;而用硬水泡茶,则汤色变深,失去鲜爽味儿。

如果用自来水来沏茶,有损茶味儿。自来水中含有用来消毒的氯离子等,在水管中滞留时间久了,还含有较多的铁离子。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儿。

用纯净水泡茶,净度好、透明度高,无异杂味儿。通过试验,100毫升的泡茶水、1克绿茶的茶汤,溶出茶叶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有益物质,比其他包装饮用水高出一倍以上。

冲泡春茶不要用沸水

由于峨眉雪芽春茶十分细嫩,一般以80摄氏度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才能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不易被破坏。

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最好是先把沸水倒进一个杯中,然后再倒进茶杯中冲泡,这样就可轻易控制水温了。泡峨眉雪芽春茶,最好用上投法。

透明玻璃杯泡春茶

春茶不仅汤色清澈透亮、香气馥郁,而且形态十分优美。峨眉雪芽干茶芽头,饱满细嫩,扁平光滑,芽叶相抱似笋,芽峰显露,扁,平,滑,直,尖,似雀舌。如果冲泡峨眉雪芽春茶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之后,茶的芽叶在玻璃杯中慢慢舒展开来,上下漂浮,似茶舞蹈一般,也是一种极致典雅美的享受。

本文《春茶怎么喝够滋味?》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茶历史典故晋惠帝瓦盂饮粗茶


晋惠帝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子,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愚笨之君继位不久,便发生了争权夺位的“八王之乱”。无能的晋惠帝在这场作乱犯上的战争中,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八个司马宗室轮流掌权,晋惠帝始终在诸王的股掌之间,四处逃难,饱受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之苦。眼看江山落A他人之手,自己却无力反抗,只能终日以泪洗面,任由诸王凌辱、践踏。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晋惠帝身为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令他最高兴,也最难忘的一件事竟只是喝到了一碗茶。

光熙元年(306年)时,东海王司马越一举歼灭叛党,结束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司马越将流亡在外的晋惠帝接回洛阳。然而,得以重返洛阳宫的晋惠帝,他的非人生活却并没有因为叛乱的结束而终止。司马越将晋惠帝幽居在深官之巾,独揽朝政大权。晋惠帝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都身不由己,皇帝之位形同虚设。

这天晚上,晋惠帝身边的一位近臣不知从何处给皇上偷偷地弄来一碗茶。此时的晋惠帝潦倒不堪,往日的浮华都已烟消云散,近臣用来给晋惠帝盛茶用的茶具也并不是什么名贵的金银之器,却是一只瓦盂。然而,愚蠢至极的晋惠帝在黑夜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他端起瓦盂,只喝一口,便顿觉茶味甘美异常,不禁连声叫好,拍手称赞。这只是极为普通的一碗茶,仅是一位孤臣无以侍奉君主,万般无奈之下,以一杯盛在瓦盂中的粗茶聊为君王解渴之用,夜未央,心已碎。然而,晋惠帝的愚蠢之处正在于他从这瓦盂之茶中体会到的仅是茶味之美,此时此刻,却将自己的险恶处境以及同破家亡的悲惨全部抛到脑后。由此看来,国家在晋惠帝手巾,灭亡在所难免。

这碗令晋惠帝连声称赞的“好茶”并没有使他从绝境巾清醒,就在晋惠帝同洛阳皇宫这年,司马越大权在握后,犯上作乱,用毒饼将其毒死。

古人是怎么喝茶的?


茶,静默不语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息不止,为人类所用。让我们跟随这片叶子穿越时空,去感受下古人的喝茶方式吧!

一、茶叶当做零食吃

历史上有记载的吃茶鼻祖是上古时期的神农氏。《神农本草》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应该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茶了。

先秦时代的人在神农氏的引导下,估计是拿茶当作一种休闲食品来吃,他们会把茶叶直接放进嘴里嚼,虽然入口苦苦的,但到后面竟然可以生津,而且可以消除劳累之后的疲乏。

二、加了葱姜蒜的老火汤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开始采摘茶树枝条和芽叶,一起放在水中烧煮,然后将茶汤一饮而尽,这就是古人说的“粥茶法”,即把茶叶像煮菜叶一样煮成菜汤。别误会,不是把茶叶和米放在一起熬粥哦。《膳夫经手录》有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到了西汉时期,人们觉得之前的那种茶汤饮起来比较苦涩,于是想着怎么改良粥茶法。他们会将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和茶叶一起熬煮,用这些佐料和刺激性调味品的气味来掩盖茶叶的苦涩,其实就是加了些调味品的粥茶法。这让我想起了现代还在饮用的擂茶,主要流传于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一般以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入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三、茶叶糊糊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茶叶史上第一篇完整记载茶叶从种植到品饮的文章叫《荈赋》,诞生于晋代,是由品茶大神杜育所写。“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看看这句美轮美奂的句子,不把茶叶碾成粉末熬煮怎么出来这个效果呢?从此,饮茶之风慢慢进入上流社会,孙皓、桓温、左思、刘琨等都留下了与饮茶有关的轶事。

茶就这么走进了唐代,时代也成就了一位茶圣陆羽和他写的《茶经》。书中记载了“煎茶法”,即先在风炉上的茶釜中煮水,等水微沸之后,就将碾好的茶末投入釜心之中,即刻用特制的竹笑搅动,可以适当加入盐来调和茶的苦涩味,等到茶沫满溢之后,将茶汁酌入茶碗中饮用。用煎茶法饮茶时,以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称为“隽永”,以后依次递减,到第四五碗以后,如果不是为了口渴而饮,那就可以作罢了。

在《茶经》中,陆羽开始说了不少器皿,尤其是他所设计的风炉。其状如古鼎,有三足两耳,多为铜或铁铸造。炉内为泥壁,炉腹有三具窗口,用以通风,因而称为“风炉”。

在制茶方面,唐朝人开始玩新花样了,制作一款茶样要经过七道工序,分为采、蒸、捣、拍、焙、穿、封。需要在春季的晴天清晨,趁太阳还没升起,露水未干之时,“采’’下茶口十,放进专用的甑釜中“蒸”煮,随后将蒸好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成团饼“焙”干,最后将茶饼“穿”起,“封”存。

唐朝拍制茶饼,必须使用相应的模具,称为“规承”。这其中,“规”为铁制,形状为圆或方,“承”也称“台”,一般用石头做成。如此复杂的工艺,称为“贡茶”,就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喝的。

四、精英们的游戏——点茶

到了唐代后期,一种更为新颖的饮茶方法被创造了出来,就是将茶末置于茶盏之中,另在茶瓶之中煮水,待水煮沸后,再持茶瓶注入茶盏中冲点,此法被称为“点茶法”。

点茶法格外重视点汤的技法,强调注水时水流的通畅、水量的适度和落水点的精准。在点茶的过程中,还要用特定的工具不停地击拂,以求生成浓郁而悬浮的泡沫,如细腻的积雪般覆盖在茶面上,经久不散。

我们看宋代的一些古画,如宋徽宗的《文会图》,就重现了当时宫廷盛行点茶的种种画面,继而在宋代民间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之中流行一種叫“斗茶”的茶事活动游戏。当然,那时的斗茶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斗茶完全是两个概念。现代人拿着来自不同地方的昂贵的茶,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的所谓“斗”,最后往往以价格和稀缺成了斗之结果。而古人“斗茶”比的是三昧手、安静心和在这个基础上的点茶技术:一比茶汤表面的色泽与均匀程度,汤花越白越厚越好;二比汤花与盏内壁相接处出现水痕的快慢,汤花紧贴盏壁不散退叫“咬盏”,汤花散退后在盏壁留下水痕叫“云脚散”,为了延长“咬盏”时间,茶人必须掌握高超的点茶技巧,使茶与水交融似乳。谁先现水痕便输了“一水”,比赛规则一般是三局二胜。以上两条标准以第二条更为重要。

回到现在,人们饮茶的方式从原先的熬煮茶汤变成了只将沸水冲入干制的茶叶以得茶汤。不管哪个时代,不管什么样的冲泡方式,茶成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交流的一个媒介,一种纽带。人们喜欢因茶聚在一起,泡壶好茶,彼此映照,吟诗作乐,享受美好时光。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47920.html

上一篇:大麦茶大麦可以吃吗

下一篇:饮茶是一种修行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