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桂花茶的加工工艺

2020-05-21

桂花茶的加工工艺可分为这几个步骤:原料配比—茶胚制备—桂花采收—茶胚窨花—通花散热—筛除花渣—复烘干燥—包装贮藏。

1、原料配比:一般是50kg精制茶胚配用鲜桂花15kg。

2、茶胚制备:选用1芽2叶的鲜嫩茶叶作原料,采用“高温刹青、快速揉搓、安全烘干”的制茶新工艺制成茶胚;茶胚叶片幼嫩,条索紧结且含水量在5%以下,当冷却到26-30?℃时即可窨制。 

3、桂花采收:在桂花花朵成虎爪形、金黄色、含苞初放时采摘,做到轻采、松放、快运;采回的鲜花要及时剔除花梗、树叶等杂物,尽快窨制。

4、茶胚窨花:首先在洁净的竹垫或白布上铺放一层茶胚,然后按原料配比量均匀加放一层桂花。若室内温度低于20?℃时,用白布罩盖茶堆保持温度稳定,促使鲜花正常吐香。

5、通花散热:即将茶堆扒开晾凉,当茶胚吸香2-3h、茶堆温度上升到40?℃时,要及时扒开茶堆,上下翻动1次,让其散热。当茶堆降温至30?℃以下时,须收拢成堆进行第2次窨花,使茶胚均匀吸香。

6、筛除花渣:当桂花成萎蔫状态,花朵变成紫红色,手摸茶胚柔软而不沾手时,就应结束窨花。cy316.cOm

7、复烘干燥:茶胚在窨花吸香时,也吸收了大量水分,因此要尽快复烘干燥,使含水量降至5%左右,防止发生霉变。

8、包装贮藏:烘干后即成桂花茶,自然冷却24h,按重量规格用精致纸袋和复合膜袋密封包装好,装入纸箱内方可。

花茶编辑推荐

桂花茶的加工工序


采制鲜花

采用的鲜花桂花,一般用糖渍或盐渍保存,如将鲜桂花直接晒干或烘干,由于香精油损失太多,几乎成了没有香气的花渣。被渍过的桂花,添加使用的的范围很广倒真如桂花酸梅汤、桂花莲子羹、桂花藕粉、桂花汤圆贵桂花酒等,都离不开桂花。

窨制

桂花茶是由精制茶坯与鲜桂花窨制而成的一种名贵花茶,香味馥郁持久,茶色绿而明亮,深受消费者宠爱。

1.原料配比:一般按50公斤精制茶胚配用鲜桂花15公斤,可视花茶的档次适当增减。

2.茶胚制备:选用1芽2叶的鲜嫩茶叶作原料,采用“高温刹青、快速揉搓、安全烘干”的制茶新工艺制成绿茶胚。要求茶胚叶片幼嫩,条索紧结、气味芳香,含水量在5%以下,待冷却到26-30℃时即可窨制。也可取精制绿茶成品,烘热至30℃时窨制。

3.桂花采收:在桂花盛开期,在花朵成虎爪形、金黄色、含苞初放时采摘,做到轻采、松放、快运,绝对不可用竹竿敲打,以免花朵破伤而变红。采回鲜花要及时剔除花梗、树叶等杂物,尽快窨制。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和月月桂等品种,其中以金桂香味最浓郁持久、品质上乘。

4.茶胚窨花:首先在洁净的竹垫或白布上铺放一层茶胚,然后按原料配比量均匀加放一层桂花。照此一层茶一层花重复铺成堆,顶层以茶胚覆盖堆窨。若室内温度低于20℃时,用白布罩盖茶堆保持温度稳定,促使鲜花正常吐香。桂花较少时,可按上述方法在木箱等容器中与茶坯窨制。

5.通花散热:通花就是将茶堆扒开晾凉。当茶胚吸香2-3小时、茶堆温度上升到40℃时,要及时扒开茶堆,上下翻动1次,让其散热。当茶堆降温至30℃以下时,须收拢成堆进行第2次窨花,使茶胚均匀吸香。

6.筛除花渣:待桂花成萎蔫状态,花朵变成紫红色,手摸茶胚柔软而不沾手时,就应结束窨花。扒开茶堆,将花渣筛去,晾干后可配入茶中。

7.复烘干燥:茶胚在窨花吸香时,也吸收了大量水分,含水量高达15%,要尽快复烘干燥,使含水量降至5%左右,以免霉变。

8.包装贮藏:烘干后即成桂花茶,自然冷却24小时,按重量规格用精致纸袋和复合膜袋密封包装好,装入纸箱内,就可供应市场或放入通风干燥的室内贮藏。注意防潮湿霉变、防鼠害,贮存期不超过1年。

桂花茶的工艺发展


人们对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物质生产资料不足,没有意识到茶与其他菜蔬的区别,同样以烹调的方式来处理茶这一食物。

随着物质生产水平及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才了解茶的多种制作方式,并从中认识到冲泡的方式具有简捷易制的特点。这种方式有利于保留茶的本味,也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此后,人们不断发掘其不同的生产方式,以最大程度发挥出茶的效用。在保存的古籍文献中,茶的生产制作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革,分别出现在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在这期间,人们不断改进制茶的程序工具和完善茶的保存条件等,有力推动了茶业的发展。

甑蒸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唐宋时期主要制作团饼茶,大多采用甑蒸杀青的方式制茶。其中,甑指的是古代蒸饭的一种器皿。蒸汽通过底部的孔格,高温蒸煮茶叶,以达到杀青的目的。经过蒸煮的茶叶,需要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所制茶叶以饼状的形式保存,其色、香、味稍有区别,但能有效节省储存空间。该工艺多运用于绿茶等品种的制作。这一时期的生产活动主要依赖于经验的传授,保存和流传至今的茶艺著作并不多。这些流传下来的著作有利于后人了解茶业的历史发展,一探时人种茶、制茶、喝茶等情况,但对制茶的关键环节描述较少,需要后人不断补充或订正其中的漏洞。

炒青

锅广二尺四寸。将茶一斤半焙之,候锅极热,她茶急炒,火不可缓。待熟方退火,撤入筛中,轻团那数遍,复下锅中。渐渐减焙干为度。

明清时期主要制作散茶,大多使用炒青锅杀青的方式制茶,具有高温快炒、低温慢炒的特点,这其中的奥妙便体现在火候与时间的控制上,过火茶则焦,过快茶还生,该工艺考验制茶人的熟练程度,需要其将制茶步骤铭记于心。制作好的茶叶以散装的方式销售和存储,一方面是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喜好,即响应朱元璋诏罢贡团茶的号召,保持茶自然的形态,一方面是便于日后复火烘焙,去除茶叶中的寒气和水分,接近茶原本的口感。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散茶的制作工艺得到推广,衍生出了较多的茶产品,比如黑茶、熏花茶等陆续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极大影响了后世的生产方式。

我们将要提到的桂花茶,稍晚于绿茶等品种的出现,其制作工艺在初期阶段也存在粗糙、粗略等现象,但随着茶业以及茶学研究的发展,桂花茶的制作工艺呈现出成熟、精细等特点,下期我们将一起了解桂花茶的制作过程,走进古人的茶艺世界。(文字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桂林桂花茶项目团队,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桂花茶的窨制工艺


桂花茶是由精制茶坯与鲜桂花窨制而成的一种名贵花茶,香味馥郁持久,茶色绿而明亮,深受消费者宠爱。

1.原料配比一般按50公斤精制茶胚配用鲜桂花15公斤,可视花茶的档次适当增减。

2.茶坯制备选用1芽2叶的鲜嫩茶叶作原料,采用“高温刹青、快速揉搓、安全烘干”的制茶新工艺制成绿茶坯。要求茶坯叶片幼嫩,条索紧结,气味芳香,含水量在5%以下,待冷却到26℃~30℃时即可窨制。也可取精制绿茶成品,烘热至30℃时窨制。

3.桂花采收在桂花盛开期,在花朵成虎爪形、金黄色、含苞初放时采摘,做到轻采、松放、快运,绝对不可用竹竿敲打,以免花朵破伤而变红。采回鲜花要及时剔除花梗、树叶等杂物,尽快窨制。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和月月桂等品种,其中以金桂香味最浓郁持久,品质上乘。

4.茶坯窨花首先在洁净的竹垫或白布上铺放一层茶坯,然后按原料配比量均匀加放一层桂花。照此一层茶一层花重复铺成堆,顶层以茶坯覆盖堆窨。

若室内温度低于20℃时,用白布罩盖茶堆保持温度稳定,促使鲜花正常吐香。桂花较少时,可按上述方法在木箱等容器中与茶坯窨制。

5.通花散热通花就是将茶堆扒开晾凉。当茶坯吸香二三小时、茶堆温度上升到40℃时,要及时扒开茶堆,上下翻动1次,让其散热。当茶堆降温至30℃以下时,须收拢成堆进行第2次窨花,使茶坯均匀吸香。

6.筛除花渣待桂花成萎蔫状态,花朵变成紫红色,手摸茶坯柔软而不沾手时,就应结束窨花。扒开茶堆,将花渣筛去,晾干后可配入茶中。

7.复烘干燥茶坯在窨花吸香时,也吸收了大量水分,含水量高达15%,要尽快复烘干燥,使含水量降至5%左右,以免霉变。

8.包装贮藏烘干后即成桂花茶,自然冷却24小时,按重量规格用精致纸袋和复合膜袋密封包装好,装入纸箱内,就可供应市场或放入通风干燥的室内贮藏。

之一防潮湿霉变、防鼠害,储存期不超过1年。

桂花茶窨制工艺


桂花茶窨制工艺在南宋赵希鹄《调變类编》、明代朱权《茶谱》等著作中均有所记载,可以看到当代人制作桂花茶是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下面将结合具体资料进行论述:

一是桂花茶窨制观念的继承与发展,人们基本上围绕茶香与(桂)花香展开讨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如何维持茶韵与花香的平衡。

南宋赵希鹄《调變类编》中提到花多则太香,花少则欠香,而不尽美。

明代钱椿年著,顾元庆删校版《茶谱》中也提到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

此后,还有相关的论著提到点染失真的观点,认为烹点时不应辅以鲜花、水果等物品,进而破坏茶本身的味道。

明代钱椿年著,顾元庆删校版《茶谱》中提到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烹点之际不宜以珍果香草杂之。夺其香者,松子、柑橙、杏仁、莲心、木香、梅花、茉莉、蔷薇、木樨之类是也。

明代张源《茶录》中提到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经点染,便失其真。如水中着咸,茶中着料,碗中着果,皆失真也。

还有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卷上之三》中提到凡梅花、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金橘、栀子、木香之属,皆与茶宜当。但上好细芽茶,忌用花香,反夺其真味,惟平等茶宜之。作者认为(桂)花茶的搭配对象应是平等茶,不宜破坏上好细芽茶的真味。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花拌茶的做法,赢得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喜爱,逐渐成为一种风尚,沿续至今。

明代朱权《茶谱》中也提到今人以果品为换茶,莫若梅、桂、茉莉三花最佳。作者肯定了桂花入茶的优越性,以桂花拌茶的做法颇得时人的喜爱。

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卷上之三》也提到群芳谱以花拌茶,颇有别致。作者提到的群芳谱为明代王象晋所撰的《二如亭群芳谱》,这从侧面印证了在明代以花入茶被认为是一种颇有别致的做法。

这几种观点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人们对桂花茶的基本认识,即尚真别致等追求。当代茶学研究者大多认同以花拌茶的做法,这不仅能增加茶之情致,还能丰富茶之口感,品茗茶汤中的馥郁香甜。同时,当代茶学研究者也尊重茶本身的味道,将尚真的理念贯彻到茶学实验实践当中,研究茶叶与桂花的适配量,力求保持茶韵与花香的平衡。

二是桂花茶窨制工艺的继承与发展,人们大多是针对某一步骤或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桂花茶的质量。

本团队通过研究古籍资料发现,南宋以来的茶学著作大多保留采摘鲜花-准备茶坯-茶花拌和-重汤煮之-取出放冷-用纸封裹-置火烘焙等环节,且在制作过程中均强调鲜花绽放的程度和香气的浓度,以及茶叶的配花量,这逐渐成为花茶传统窨制工艺的重要考量。

尤其是桂花茶的窨制工艺,基本保留采摘鲜花、准备茶坯、茶花拌和等准备环节,当代人仍认为桂花采摘的最佳状态是花瓣呈虎爪状,香气全者;茶叶的数量与花瓣数量要成一定比例,并以此标准准备茶坯;采用一层茶一层花的方式,使茶在最大程度上吸附花香。

不同的是中间环节替代为通花散热-筛除花渣-复火烘焙,通花散热是指茶花拌和的茶堆需要散热,避免堆积的温度把桂花放坏,进而影响桂花茶的品质;筛除花渣是把已变成褐色的、触摸时不沾手的花瓣与茶叶分离,并借花瓣的状态推断出茶叶已吸附了大量的花香;复火烘焙是为了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水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减少变质的机率。

还有一些细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采摘环节和复火环节,前者使用了低温冷藏技术保存,再按实际生产需要,取出加工所需的桂花,满足全年生产桂花茶的需求;后者采用了低温真空干燥技术,能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水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其吸附的花香,未来这一技术的成熟有可能减少配花量。

新增加的环节便是分装打包,古代制作好的茶叶也需要经过分装打包才能进入茶市,但在古籍文献中均未涉及这一环节,一方面可能是撰写著作的文人不参与实际的制作过程,一方面可能是所记载的制作方法属于个人经验,与投入市场的制作环节稍有不同。

总之,桂花茶窨制工艺是在古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采摘鲜花-准备茶坯-茶花拌和-通花散热-筛除花渣-复火烘焙-分装打包等环节,而发展到近十几年,桂花茶产业投入机器生产之后又有了较大的变化,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希鹄.调變类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06):81.

[2][3]钱椿年著,顾元庆删校版.茶谱,国学大师网[DB/OL].http://www.guoxuedashi.com/a/9781yluh/83937l.html

[4]张源.茶录,国学大师网[DB/OL].http://www.guoxuedashi.com/a/639mlde/16033v.html

[5][7]陆廷灿.续茶经卷上之三,国学大师网[DB/OL].http://www.guoxuedashi.com/SiKuQuanShu/806p/

[6]朱权.茶谱,国学大师网[DB/OL].http://www.guoxuedashi.com/a/9780xsmz/83936s.html

[8]程锋.提高桂花茶品质的技术[J].茶业通报,1989(01):40-42.

[9]黄荣雄,黄世杰,苏敏.桂花茶即时窨制新工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08):265-266.

[10]张凌云,杨春,刘玉芳.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在花茶加工上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02):284-285.(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桂林桂花茶项目团队,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桂花茶的加工工艺》一文由茶经网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花茶相关的专题,如:桂花桂花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45774.html

上一篇:茉莉花的窨制

下一篇:茉莉花茶食谱保健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