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说说福鼎白茶近代发展史

2020-05-19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说说福鼎白茶近代发展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福鼎白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白茶,为微发酵茶,与其他茶类相比富含多种氨基酸。采摘来的茶青,在竹蔑上摊均匀,日晒萎凋或室内萎凋原生态传统工艺,全程不炒不揉、不高温,用自然原始的方式做成干茶,为后期转化奠定了基础。福鼎白茶,自古在民间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美誉。

1885年福建开始用大白茶、大白毫制银针。

1891年福建白茶开始外销。

1910年左右,福建有白琳工夫红茶出口,白茶常被茶商撒于红茶的表面上装箱出口,白茶开始畅销欧美。

1912-1916年是一个极盛时期,茶商把红茶与白茶分装,白毫银针则变成单独的商品。白毫银针为代表的中国白茶已经源源不断地远销欧亚大陆共39个国家和地区。

1917-1921年受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销路一落千丈,直至1934年起白茶产销才开始逐渐好转。

1937年从福鼎市县志上看,白茶有少量的出口,由福州港口外运输出”。在解放战争时期,白茶只有少量加工出口。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一位广东茶商,在白琳康山村试制白牡丹,开始共加工白牡丹约有0.1吨。次年广东茶商扩大白牡丹的生产,随后茶农也将晾晒的白牡丹茶销售给茶商,此后,白牡丹茶的这个茶名就福鼎各茶区叫开了。

1949年后,计划经济大环境下福鼎划为红茶产区,白牡丹就停止生产。

1962年,由于福建白茶外销市场的需要,福鼎开始加工白茶。初期,由于对白茶品质特征认识不足,制造经验贫乏,生产出的白茶品质较为劣次。

1964年,白茶生产品质才大有改观。可是由于受自然气候影响,首春只生产1.5吨。

1965年,为了战胜自然灾害,福鼎大胆地试用加温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取得成功。到现在福鼎大多生产白茶的企业还是运用低温萎凋和日光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

1968年为了满足外销要求,福鼎白琳茶厂创造了白茶的新工艺制法,称新工艺白茶。

现在,福建白茶主产区是福鼎、政和、白琳、点头、太姥山(秦屿镇)等地,主要茶树品种是福鼎大白茶(华茶1号)、福鼎大毫茶(华茶2号)。福鼎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茶叶学会分别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说说福鼎白茶近代发展史》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编辑推荐

白茶的发展史


从古至今,我国茶类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后来再到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红茶、再加工茶等多种茶类的发展过程。

三国时期的魏国就已经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将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后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从茶叶发展的历史而言,白茶应该是最早的茶类,因为古人将茶叶晒干保存就是白茶的生产方法。最早出现白茶的文献是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其中记载“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夸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

书中所讲的白茶,包括三色细芽、银丝水芽说的都是由叶片白化的茶树的鲜叶制作而成的白茶,其制作方法也与绿茶相同,这与武夷山的白鸡冠、浙江安吉白茶、宁波印雪白茶是一个概念。

公元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当时北苑御茶园进贡的龙凤团茶,被称之为白茶,用的或许就是这类茶树。当然彼时的白茶只是一种茶叶的外貌特征与现如今六大茶类中不炒不揉制作而成的白茶是不同的。

按现代六大茶类的定义为标准,最早的白茶在明代时才算正式出现。明代文学家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意思是这种茶,用火烘干的相对而言算是比较次的,日晒制作的才是比较好的,更加接近自然。

这与今天白茶制作的工艺的评定几乎一样,相对而言,日晒或室内自然萎凋而成的白茶比加温萎凋的白茶品质会更好。

而现代商品化的白茶,据《建茶考》的作者林今团先生考证,发源于建阳水吉,约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后期。从产品创始到商品形成,大体历经了二三十年。这期间制作的白茶是以当地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因菜茶在闽北又称小菜茶和小茶,所以当时用菜茶制作的白茶俗称小白。

福鼎白茶早期也是用当地的菜茶品种制作白茶。在福鼎大白茶品种发现后,于19世纪60年代福鼎茶人改用福鼎大白茶的壮芽为原料制作白茶,俗称大白。

政和县在1880年发现政和大白茶茶树品种,于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随后产量增长迅速。随后由于用大白茶做的白毫银针,出口价高于原菜茶加工的银针10多倍。于是菜茶银针逐渐退出了白毫银针的历史舞台。

水仙白的创制时间大约在1913年左右,由建阳大湖村的老茶农,从水仙茶芽梢中“挑针”制银针芽,余下茶叶原料制做“水仙白”,由此制作而成。从以上白茶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看,与茶学泰斗张天福所说的一致,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下面我们来聊聊白茶的流通发展史。

道光年间,建阳所产的白茶开始远销甘肃等西北地区。随后随着外销的发展特别是侨胞白茶消费的兴起,白茶大量向东南亚输出。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早在清末也就开始了外销之路,销量稳步增长,到民国时期已经成为重要的外汇来源。

1928年政和茶人宋师焕、季大兴与时任国民政府福建省财政厅厅长一并赴香港,与港方商谈白茶售销亊宜,开拓了香港市场。从此政和大白银针直销香港,市场扩大,销量倍增。据贸易档案统计,民国二十九年政和全县销售香港茶叶已达二万六千余箱。

1968年为了满足外销要求,提高白茶的茶汤浓度、增加比重。福鼎白琳茶厂创造了白茶的新工艺制法,新工艺白茶又称新白茶或金玉兰,其主要工艺技术特点是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短时、轻微快速揉捻,然后迅速烘干,生产出的新工艺白茶条索更紧结、汤色加深、浓度加强,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新工艺白茶大量外销香港。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之前白茶基本以外销为主,即使是白茶产区的茶叶种植农户也极少喝到白茶,而近些年随着国内白茶热的兴起,白茶在内销上的份额持续增长。白茶逐渐成为众多饮茶爱好者的日常茶饮。

在泡法上,白茶不但可以在茶桌上用盖碗泡、用茶壶煮、也可以像绿茶一样在杯子中长期浸泡、而且还可以用凉水冷泡。在成型上可以压制成茶饼、巧克力状、球状、月饼状等等多种多样的形状加之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醒脑提神、消暑解热等多种功效。

未来的你,在茶桌之外的办公室桌上的茶杯中、车载保温杯、冷饮果汁店这些地方,也许都能看到白茶的身影。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明清之际


明朝茶叶进入贸易期

明嘉靖版《福宁州志·食货·贡辨》载:“芽茶84斤12两,价银13两2钱2分;叶茶61斤11两,价银1两4钱7分9厘。”福鼎的茶人把制造白毫银针的芽茶收购价格与制造叶茶白牡丹价格区别开来,且在志书上体现,这段关于茶叶价格的记载,更好的证明了茶叶在此之前已进入贸易时期。

明代谢肇淛《太姥山志》全书共三卷,成书于1609年。志中有多处关于太姥山产茶的记载。“太姥洋,在太姥山下,西接长蛇岭,居民数十家,皆以种茶樵苏为生。”“白箬庵……在摩霄峰背,有径路可达……凡五里许始至;前后百亩皆茶园。”福鼎出现大片茶园,说明制茶已规模化。

陆应阳《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周亮工《闽小记》载:“太姥山茶,名绿雪芽。”绿雪芽就是现在太姥山上鸿雪洞旁可见到的福鼎大白茶古树。

明清之际,福鼎当地茶叶生产、品饮茶叶已相当普遍。

清朝“五口通商”前后的福鼎茶业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福鼎桐山西园高光重撰写的《自述遭遇状》:“此处米不甚贵,但身无余赀,将婢卖与温州陈平甫,得价十四两,恐坐食罄空,留半赍至泰顺、柘洋买茶,复由泰顺发至瑞安。不想茶无人兑,屯主人家……林周生表兄从瑞安至余家,同至石山,说‘前年茶,贼未之抢,是主家私卖了。’余同周生由泰顺赴瑞安与取,主家贫不能还,诉之官,仅得银五两……”这份是作者亲历、亲闻、亲见的文史资料,内容主要描述在清初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一位秀才的回忆录,涉及到买卖茶叶,尤显珍贵。

《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清乾隆间的地方府志明确了白琳作为茶叶重镇的地位。

根据一些零星的史料,茶叶在五口通商前的贸易,有的通过沙埕港走私的,有的由挑工分别挑至福州或温州销售,也有的自身消费。

五口通商之后,茶叶贸易便直线上升。

《福鼎县乡土志》载:“白、红、绿三宗,白茶岁二千箱有奇,红茶岁两万箱有奇,俱由船运福州销售。绿茶岁三千零担,水陆并运,销福州三分之一,上海三分之二。红茶粗者亦有远销上海。”这部地方文献详细记载白茶和红茶全部由船运到福州销售,绿茶和等级较差的红茶销往上海。

福鼎白茶出口历史,简述福鼎白的历史发展


众所周知,福鼎白茶历史旧远、早期是出口为主、是一种小众茶、很多人之前从为未触白茶、2007-2008年以来以最简单自然的工艺、最少的人为干预与世界火热相遇,从而得到大家的喜欢,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福鼎白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福鼎白茶的出口历史吧!

福鼎白茶的历史

1、上古时代

根据最早的白茶传说,尧帝时期有一名名为蓝姑的人用白茶来济世,由此可见,白茶在上古时期就已经被发现。

2、唐朝时期

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就是太姥山。说明早在隋唐,白茶就已出现。

3、宋朝时期

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宋代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铜质渣斗里有30多枚极品白茶芽头,据专家推断,这些距今1000多年前的茶叶来源于福建福鼎。

4、明朝时期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田艺蘅所述的,正是白毫银针的制法——生晒,制作禁忌不用手直接接触茶叶,制作的功力不足茶叶的香气就会受损,白毫银针泡在瓯中,条条银针直立,汤色鲜明。

5、清朝时期

清初周亮工莅临太姥山,为福鼎大白茶母茶树题诗:“太姥山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还教伴义茶。”现鸿雪洞中留有摩崖石刻。

清代民国时期,白茶作为高端茶叶出口欧美,英国贵族阶层泡红茶时放入几根白毫银针,显示其珍贵。

6、民国时期

1938年,点头镇龙田人李得光成立福鼎白茶合作社,茶农可直接向联社所辖的村社交茶、领款有民国时期李得光向茶农收购茶青的字据为证。

7、沿用至今

进入21世纪,白茶得到英国凯特王妃的喜好,2009年英国王子世纪婚礼的结婚纪念茶就是用福鼎白茶配制而成。

福鼎白茶的生产情况

1、2007年

福鼎市政府搭台唱响“福鼎白茶”品牌戏,许多茶企把白茶市场纷纷把目光盯向国内市场,大批茶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快白茶的发展。2014年,福鼎市生产白茶的企业有几百家,使白茶产量逐年增长。

2、2015年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福鼎白茶公用品牌价值31.41亿元,名列全国第五,连续六年进入品牌十强。9月,福鼎民间茶组织“华茶号”公益茶友会发起“茶众筹平台”,以众筹模式实现低风险创业,为茶友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平台。经由茶众筹平台推荐而达成的各大茶类销售额达1230万元。福鼎市的白茶产量1.04万吨,同比14年增长33%,涉茶总产值29亿元。

福鼎白茶的种类

1、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2、白牡丹

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3、寿眉

寿眉是用采自菜茶品种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叶制成的白茶。通常,“贡眉”是表示上品的,其质量优于寿眉,一般只称贡眉,而不再有寿眉。贡眉的产区主要位于福建省的建阳县,在建鸥、浦城等也有生产。制作贡眉的鲜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采摘时要求茶芽中含有嫩芽、壮芽。

4、贡眉

贡眉的制作工艺分为初制和精制,其制作方法与白牡丹茶的制作基本相同。优质的贡眉成品茶毫心明显,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翠绿,冲泡后汤色呈橙黄色或深黄色,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片迎光看去,可透视出主脉的红色,品饮时感觉滋味醇爽,香气鲜纯。

5、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原中国茶业公司福州分公司和福鼎有关茶厂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要,于1968年研制的新产品,现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总的来说,对于福鼎白茶的的历史起源,有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但是根据研究记载,福鼎白茶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由此可见,福鼎白茶在中国历史悠久、非常值得品鉴!

福鼎白茶的历史文化与发展


福鼎有一个传说,太姥山在古代被命名为蔡山。当帝尧住在那里的时候,一个蓝色的顾家住在这里。他以忧郁为职业,对人很好,很受欢迎。她经常用雪花茶作为治疗麻疹的良药,拯救了无数的孩子。人们感激她,视她为神,称她为太木山,这就是为什么这座山被称为太木山。汉武帝派他的仆人东方朔去各地授予世界名山称号时,太木山被命名为世界36座名山中的第一座,并正式更名为太木山。古代白茶的诞生与在福鼎广为流传的太姥皇后蓝姨的传说不谋而合。

一些学者认为白茶至少起源于唐朝之前。唐代陆羽引用了《茶经七物》中永嘉经的一句话:“永嘉县以东300英里有一座白茶山。”陈川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县的三百里以南是福建福鼎(唐属长溪县管辖),是白茶的原产地。可以看出,唐代的长溪县(闽东)已经有了“白茶”品种。民国时期《太木山全志》的作者卓建周在他的诗中说,“我听到郑裕忠的话,在春天尝到了蓝色的水,但我去这个山洞试了试绿色的雪芽”。郑裕忠是宋代莆田史学家郑樵。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卓建周认为宋代的郑樵已经尝到了白茶“绿雪芽”。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考古学家在1000多年前发掘卢氏家族墓时发现了茶叶,卢氏家族墓曾于2009年建立Xi安碑林博物馆。令每个人惊讶的是,这1000年前的茶仍然是茶中最好的白茶。虽然福鼎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但史书上的文字记载相对较少,所以很少有人知道白茶的悠久历史。

明朝的田一恒在他的《滚泉素描》中写道:“泡茶者把火放在第二位,晒太阳放在第一位,而且它也接近自然。此外,它打破了内热和耳朵...晒茶落在瓯里时,旗枪放松,绿色清澈明亮,特别可爱。”其中,加工白茶的方法是“太阳在太阳之上,接近自然”。这也表明白茶的质量接近自然,质量好。这是白茶生产和质量的早期历史记录。后来,明朝的龙文在《茶话录》(1630年)中进一步回忆说,“田字更喜欢生干,而不是油炸和揉捏,也不尝试他的耳朵。”这种“不煎不揉”的泡茶方法正是当今白茶制作方法的特点,即“取芽”、“晒干”和“不煎不揉”融为一体。

明清时期,太木山茶(尤其是绿雪芽)更为出名。明代,谢赵哲的《太木山志》提到太木山在许多地方产茶。明代,杨颖在《广于吉》中写道:“阜宁太姥山以茶、绿雪芽而闻名。”清初,周良恭的《肖敏集》、郭百仓的《闽产艺鹭》、吴陈真的《尤敏偶集》、清秋谷源的《泰山姆张之》等文献都有关于“绿雪芽茶也是”的记载。民国时期,卓建周写《太穆山的全志》时已经证实:“绿雪芽,现称白浩。香味和颜色都是独一无二的,洪雪洞穴的制作人仍然是最多的。令人惊讶的感冒,与犀牛角、麻疹圣药一起工作。价格与金币和银币相同。”太姥山砖庙(洪雪洞旁边)的和尚仍然使用古老的方法制作绿色的雪芽(现在由单晶茶室一个叫居士的和尚管理)。他们每年都爬梯子到洪雪洞顶去采摘野生茶树的花蕾,给它们通风泡茶,然后招待客人。成品就像白浩银针。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实地考察,人们普遍认为福鼎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白茶的生产历史悠久。福鼎白茶贸易也有悠久的历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鼎沙城港设立了茶叶出口贸易港。清代嘉庆初年,“白毫银珍”被誉为世界名茶和英国女王喜爱的珍宝。自1910年以来,“白浩银针”在欧美一直畅销。清末民初,福鼎白茶已出口到欧亚39个国家和地区。《全志太木山》有一条记录:“它在国外的售价与金城相当。”2011年,在西陵印刷厂的春拍中,来自民国四年(1915年)参加“巴拿马世博会”的几款“精品茶”登场,尤其是1915年的英文版。其中,福建的马郁吉白茶获得当年巴拿马世界大会金牌。这种茶是由精选的芽尖制成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年,它茶体上的白发仍然清晰可见,它完好无损的保存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根据民国福鼎点头白柳村和梅伯珍(梅小溪)写的《小Xi情书》,福建马郁吉白茶全部由梅小溪提供。

各种数据表明,福鼎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丰富的茶叶历史。一些古籍记载和论述都显示了福鼎白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及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毫不夸张地说,福鼎茶演绎的文化史是中国茶史的缩影。因此,喝白茶是一个缅怀祖先的勤劳和智慧,体验悠闲古典情怀的过程。

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民国时期


民国时茶叶发展状况

民国时期,茶业发展势头很好。卓剑舟在《太姥山全志》:“绿雪芽,今呼为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外国,价与金埒。”尤其是白毫银针白茶,运往国外卖得价格与黄金相当。

1939年,民国政府对福鼎茶企进行登记,从福鼎档案馆查询共

98家茶行,有“双春隆”“合茂智”“恒春祥”“广泰”“林鹤记”“公益成”“福泰兴”“福德兴”等,而且每家都有1000至6000两白银不等的注册资本金。这些茶行对于茶叶海上贸易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诚然,经营茶叶有亏也有盈,茶商受国际茶叶市场的影响,亏本破产者也比较多。《福鼎县乡土志》:“……总核近年来本境土著流寓,共四万户有奇。鼎民皆汉族,无旗户,男十四万六千余口,女九万四千余口。虽然利兴弊除,庶乃可保。福鼎出产,以茶为大宗。二十年前茶商糜集白琳,肩摩毂击,居然一大市镇。比来亏折者众,开庄采办廖廖数十家而已。”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闽浙交界的东海之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6°52′~27°26′,东经119°55′~120°43′之间。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呈东北、西北、西南向中部和东南沿海波状倾斜。除滨海一带有少数的低山、平地外,大多海拔在500-800米,乃至1000米以上。东西宽79.3公里,南北长57.4公里,海岸线长;陆地面积1461.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959.7平方公里,山丘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1%,盆谷平原约占9%。

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温度18.5℃,年降雨量1669.5毫米,年相对湿度80%,山区平均无霜期228天。土壤有红壤、黄壤、紫色土和冲积土,PH值在4-6.3之间,普遍在5.0左右,质地为壤粘土,有机质含量高达1.58-2.33%。域内除沿海地带的土质,大部分的土壤适合茶树生长。

2007年,福鼎市政府搭台唱响“福鼎白茶”品牌戏,许多茶企把白茶市场纷纷把目光盯向国内市场,大批茶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快白茶的发展。2014年,福鼎市生产白茶的企业有几百家,使白茶产量逐年增长。

201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福鼎白茶公用品牌价值31.41亿元,名列全国第五,连续六年进入品牌十强。9月,福鼎民间茶组织“华茶号”公益茶友会发起“茶众筹平台”,以众筹模式实现低风险创业,为茶友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平台。经由茶众筹平台推荐而达成的各大茶类销售额达1230万元。福鼎市的白茶产量1.04万吨,同比14年增长33%,涉茶总产值29亿元。

白茶的产量一直受气侯和场地的制约,年生产量不上千吨。1962年,福鼎白琳茶厂王奕森等茶技师们,研制室内热风萎凋制作白茶,茶叶在室内人工萎凋方式,使白茶生产不受天气影响,产量有所增加;但白茶一直专门外贸出口创汇,以致于国内许多人都不认识福鼎生产的白茶。

以上就是白茶栏目给大家汇集有关《说说福鼎白茶近代发展史》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它相关栏目!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41469.html

上一篇:不知道白毫银针怎么泡?看这篇就行了

下一篇:白茶在变老,我们在变得更好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