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好的普洱茶并不一定就贵

2020-03-26
我有一朋友,喜欢以“价”论茶,看到价格高的茶眼睛就发亮,拿到价格低的茶就顺便放。不知道,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这个情况。放眼整个普洱茶市场,普洱茶的价格从十几到几万不等。因此,有茶友叹气说,XX茶上万一饼,寻常人家品不来。

好的普洱茶就一定贵么?

记得台湾大友普洱茶博物馆馆长廖义荣先生曾说过:“大家都认为正宗的普洱茶一定很贵,这绝对是误解,几十年的陈茶或稀世珍品当然很贵。仅就普通茶客平时喝普洱茶而言,两三百块钱一饼的优质普洱也是非常不错。”

是的,正宗优质的普洱茶并不一定价格昂贵。两三百块钱一饼的普洱茶也有品质特别好的,不过就得看看哪个茶友有这个慧眼啦!

在普洱茶市场有这样的一个特性,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很多普洱茶海是新茶时,价格也是不高的,就像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小伙子要价是不高的,几百块也能让你收入囊中,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小伙子已摇身一变,成了某个领域的大咖,这样的人物身价还会低么?

而普洱茶,也是如此,当新茶变成了老茶,除了沉淀岁月的滋味之外,也开始变得罕有独特,价格也开始起飞。虽两者是不一样的,却都自带光芒。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贵的茶不一定就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存在炒茶,这是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记得,在普洱茶炒茶最疯狂时,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存钱不如存普洱茶”,不难看出,在众人眼中“存茶”已变成金融投资的一种手段。

在普洱茶炒客的操盘和推动下,一款价值100块的茶,能炒到500块甚至1000块。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之外,也不能以“价”取茶。因为,你有时候看到的,并非是事实的真相。

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有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会欺骗自己。

cy316.cOm扩展阅读

贵的茶不一定是好的茶_普洱茶越贵越好吗?


导读:有时候,人们总会用一款茶的价格去衡量茶叶的品质,那是否真的是越贵的茶越好呢?我们一起和作者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以下为原文。

在朋友家小聚,主人看到来客有二三平时爱泡茶之人,就小心翼翼拿出一小盒包装精美、标示着参加武夷茶王赛的岩茶,一小盒5泡50克标价千元!对如此贵的茶,大家推举在座天天泡茶的老茶友来泡,泡出来的茶是不错,但却真的没有觉得值一斤万元。

当时拍下小茶盒上的厂商和电话,事后找电话去问再买的话邮购一斤多少钱?几经还价谈到一盒百元(一斤千元),但自己还是觉得不愿意花千元一斤的价格买这一种茶,对自己来说种茶如果几百元才可以接受!由于口感不适合自己,甚至花几百元也不愿意,自己更想把这几百元用来买自己常喝的茶。所以说,贵的茶不一定是好茶。标价贵的更不一定是名贵的好茶。

常听人说:我喝茶没有什么讲究,什么茶都可以喝。听到这话,就感觉要么他不懂茶,要么是没有真正爱茶。真正爱茶,也许不一定只喝一种茶,但一定会喜欢某一种茶或者几种茶。真正想喝茶、爱喝茶的人,哪怕是初学喝茶的人,都会在喝茶的过程中找到一种或者几种自己喜欢的茶,在反复的泡饮之中喝出这一种或几种茶的好滋味。

中国是茶叶之国,产茶之地众多,每个茶产地都有部分茶企在专心做茶。这些茶企每年都会按同样的工艺做出一些品质、口感接近的茶叶。

对真正想学茶、想把茶叶融入到自己生活中的初学者来说,自己找到一种或者几种适合自己的、性价比高的好茶,是学茶入门的第一要件。并且,通过自己去买茶,淘到一种或几种性价比高的、适合自己的好茶真的是如同淘到宝一般的快乐之旅。

同一种茶由不同的人泡,泡出的滋味也不同。因为同样一种茶、同样的泡法,不同的人运用泡出好茶的五大要素泡出来的茶口感可能差别很大。

初学者应该先从一种茶入门,先找到一种自己觉得好的茶,再反复研究、试验如何把这种茶泡到好喝:不但自己觉得好喝、他人也觉得好喝。然后举一反三,延伸到其他种类的茶叶。

所以,学茶之人先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性价比高的好茶。反复运用泡出好茶的五大要素实践,泡出不但自己觉得好、他人也觉得好喝的茶。有一天如果听到一句“你泡的茶怎么就是比我泡的好喝?”这句话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和肯定。

普洱茶冲泡,不一定要高温


普洱茶之所谓被茶友们追棒,源于它每一泡的不同,更源于它后期的转化,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惊喜!那冲泡普洱茶和冲泡其他茶有什么不同?是不是一定要高温?到底影响普洱茶汤的是水?还是器皿?还是茶艺师?

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的冲泡基本一样,决定一杯茶的口感主要在于茶、器皿、水!曾有茶友铁定冲泡普洱茶,一定要高温!其实,万事无绝对!同一个茶,同样的器皿,同一桶水,不同的温度,你会发现,未必就是高温好!

对于新茶而言,它的芽头比较嫩,高温冲泡会直接杀死它的活性,尽管第二泡第三泡用90多度的开水,也无力挽救它的夭折!整个茶汤都变味了!如果,一开始,就用90多度的开水冲泡,它又是另外一番滋味!茶友们,私下可以试试,前后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但,对于一些老茶,高温冲泡可以助攻它彰显自己的个性,比如易武的柔,布朗的韵,班章的霸气,瞬间都能体现出来!对于老茶,温度不够,容易茶水分离,可见,老茶是一定要高温冲泡的!

所以说,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适合高温冲泡,别执着于什么高温冲泡!

在这里,想起一个故事,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该怎么办?”小沙弥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茶汤浑浊的普洱茶品质就一定不好吗?


透亮的茶汤总是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忍不住想喝一口。但如果遇到浑浊的茶汤呢?茶汤浑浊的普洱茶就不是好茶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首先,就普洱茶本身来说,春茶芽头比较多,从外观上看,茶叶上的绒毛(也就是通常说的显毫)会比较多。所以冲泡时茶汤上会漂浮一层小绒毛,看起来茶汤比较浑浊,但这些绒毛并不代表茶不好。

其次,普洱生茶在冲泡时茶汤有明显的浑浊现象,一般是工艺不到位造成的,如鲜叶杀青受闷,茶质受损;揉捻过度,导致茶叶细胞组织破坏大量角质层破碎脱离;干燥不彻底,鲜叶揉捻成条后需要阳光晒干,遇到阴雨天气,鲜叶没有彻底干燥也会造成茶汤浑浊。

而普洱熟茶的制作需经过一个渥堆发酵的过程。新制好的熟茶,汤色是达不到红浓透亮的。但只要汤色红润,滋味鲜活干净,没有异杂味,那么这款熟茶的品质就是可以信任的。

再次,仓储也会影响普洱茶的汤色。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仓储环境对普洱茶的陈化至关重要。若茶叶长期存放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普洱茶的内部微生物会处于高速转化的状态中,同时还会产生其他霉菌,使普洱茶的转化过程非常不稳定,这样的茶冲泡出来后会茶汤浑浊,口感欠佳。

最后,撬茶和冲泡方式也会影响普洱茶的茶汤

饼、砖、沱等形状的普洱茶,冲泡前都要进行撬茶。若在撬茶时,撬茶方式不当,把茶撬的太碎。细碎的茶末融入茶汤中,会使得茶汤浑浊。

在泡茶时,注水太高太急都会把茶叶翻滚起来,此时茶叶中较小物质(例如茶毫)混杂于茶汤中,茶汤就会出现浑浊。所以在冲泡普洱茶时,注水不能过快,且不能直接冲击茶叶而是要让水沿盖碗壁而下,出汤时也不能操之过急,以免茶叶碎末跑出。

茶汤的干净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款茶的品质,不过我们首先得明白“浑浊”是怎么一回事,别“误判”了一款好茶。

茶不好喝,不一定是茶不好


越是好茶,越要用心去冲泡。评判一款普洱茶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口感。但是一款好茶,如果冲泡方式不得当,其口感也会千差万别。一些好茶被茶客误认为次品,其原因就在于此。

水为茶之母,没有好水再好的普洱茶也泡不出味道。不少新人在学茶的过程中,一直忽略泡茶所用的水对茶的影响。直接用自来水泡茶的大有人在,古树纯料的老班章泡出台地的味道也不足为奇。

在泡茶用水的问题上,能用山泉水尽量用山泉水,如果没有条件,蒸馏水、净化水也凑合,如果要用自来水,好歹要静置一段时间。作为一个爱喝茶的人,我也知道很多茶企在推广好茶的时候,都会把茶样当做礼品来进行抽奖。

也有很多人免费就能得到这些好茶,但是不要因为茶是免费的就随便冲泡,但凡名山古寨,好歹也用农夫山泉伺候一下啊。

泡好茶,茶具也很重要。泡好茶不一定要用昂贵的紫砂壶,但是最起码也要有个白瓷的盖碗。用保温杯或是那种闷泡绿茶的茶壶是几个意思啊。别说老班章,就是香高水柔的易武这么去冲泡都会变得苦涩难喝。喝普洱茶,飘逸杯是最低配,否则还是换其他茶喝吧。

最后就是冲泡的技法。虽然每个人都不可能达到专业的茶艺师所具备的泡茶技艺。但基本的技法还是要练习的,生茶熟茶的出汤时间,水温的控制,这些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前期出汤要快,后期出汤要慢,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不少新人就是掌握不了出汤的节奏,导致茶汤的味道不尽人意。茶汤过于苦涩或是过于清淡,都会使一款好茶黯然失色。

做到了以上三点,一款好茶的味道就能泡的八九不离十。至于其他的小技巧,那就要靠喝茶人去慢慢发掘了。

普洱老茶一定比新茶贵吗?


按照制成茶品后存储的年份不同,普洱茶可分为新茶、中期茶和老茶。因为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缘故,所以如果片面的只考虑存储年份的长短,价格排序理应是老茶、中期茶、新茶。

一直以来在茶界都有着“喝旧、存新、品老”的说法。但不可将老茶比新茶贵一概而论,这样略显偏激。

普洱老茶的“老”是一个相对时间概念,并没有统一标准。非要有个界限,大致判断的标准为存放十年以上茶便可称之为老茶了。老茶经受住时间的销蚀,才能沉淀出岁月的变迁。

不是所有老茶一定都是好品质,但是有价值的茶必定有好品质,因为品质决定价值,供求影响价格。老茶比新茶贵,就说明普洱老茶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

品质高的老茶,在新茶时期表现就足够优秀。原料及工艺两方面尤为重要。精挑细选优质的原料,再加上特定环境的客观性决定品种的优越性。一个好的环境也不是什么品种的茶树都适合生长,就好比每座山头有其代表性品种的古树茶。

普洱茶的工艺在六大茶类中独树一帜,特殊的制作工艺才能使其在后期发酵中越陈越香。如果工艺不够精准,会导致普洱茶内含物质提前释放或转化,就算再放十几年,也无法达到越陈越香。

原料和工艺的优秀为茶品质带来了保障,除此之外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仓储,仓储的细节也要小心翼翼,这也就让老茶贵得有道理。

在茶叶市场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涌现一批批的老茶,要么低价出售,要么定价比当年新茶便宜。往往这些茶都是小品牌,或者是“炒”茶人因资金链问题低价清仓。亦或是遇到行情火热时,加上茶品优质,一些茶人会入手收藏,便直接抬高了新茶的市场价格。所以,普洱老茶并非一定都比新茶贵。这与当时的市场行情、茶品质量、潜在的市场需求紧密相关,我们还需从实际着眼,避免被经验主义所误判。

时光倒流,当老茶还是新茶的时候,同一批次的茶中,有的早已被喝掉,有的因为各种原因早早不能存,甚至有的是在保存的中途,遭遇意外,失去保存价值,能存留下来的,少之又少,可见珍贵。所以小编个人之见认为同一款普洱茶,老茶比新茶贵更为准确,而是不是所有老茶都比新茶贵,则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

在有茶相伴的岁月里,让我们珍惜每一饼上天恩赐的老茶吧。

为何喝普洱茶不一定要追求名山古树?


很多茶友,好像不喝名山古树就不能体现是在喝普洱茶一样,尤其是刚喝普洱茶的人,一开口就老班章、冰岛、昔归、曼松、薄荷塘。

什么样的茶树才能称为古树茶?

古树茶,一般指古树普洱茶,是普洱茶的一个细分市场,它代表云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质。那么问题来了。多大树龄的茶树才算古树?

一般而言,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树了。(骨灰级茶友一般认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树”,三百年以上才能称之为“古树”。但古茶树的树龄判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植物学、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历史都密切相关。茶树树龄根本无法明确区分,这样的细分也不太具有实际意义。)

可能,你会有疑问,100年和99年的古茶树品质差异很大吗?其实古树茶树龄的时间界定,是有特殊的历史原由的。

树的年龄长,根会深、粗、纵,所谓根深蒂固。人百年之后,称之为作古。树上百年,如果还活着,大概可称古树了。古树茶还有好几个级别,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1.千年野生古茶树(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1250px、胸围4000px、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

2.大茶树(宋代树龄500~1000年)

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1250px,胸围100~4000px,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

大多胸径在10~875px,胸围35~2750px,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清代树龄100~200)

大多胸径在10~625px,胸围35~2000px,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自2009年古树茶兴起之后,多年来一直风靡整个普洱茶行业,就连从未涉足过普洱茶的人都能随口来句“冰岛或老班章”,可见它对整个普洱茶市场的影响。

但是过渡炒作,过渡吹捧,过渡开发,使得名山古树茶畸形发展,不仅在市场上价格一直水涨船高,就连产量也在急速下滑,甚至过渡采摘,造成品质下降,那么在抢夺原料资源的时候,就会烂价、掺假、造假,给市场带来了极其不好的影响,阻碍了茶品的正常消费,阻碍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因此,很多人在茶品的选择上就会盲目,进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损失,更是对名优茶的盲目认知和认同。

因为这些茶,当下立即品饮时确实是非常好的,可是不见得存放多年以后茶品会越来越好,尤其是一些茶区的名山名寨古树纯料,在存放多年以后,品质不见得越来越好,相反还会呈下滑趋势,甚至有的茶直接放废掉。

因此,对于喝普洱茶来说,既可以选择古树纯料,也可以选择拼配。只有这两者都喝喝,喝得多了,才会对普洱茶有深入了解,才能真正发现普洱茶的好。

不然,偏执的认为喝普洱茶就一定要喝名山古树的话,这样不仅会走入一个死胡同,更是对普洱茶片面的认知和理解。

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就一定不好吗?


关于茶的苦涩,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很多人喝茶,仅凭一口,就妄下定论。入口苦涩,他就觉得这不是好茶,其实这是冤枉了茶的“苦涩”。

事实上,懂茶的人往往不会凭借茶的苦涩度来判断茶的好坏。茶的苦涩味只不过是茶的一种本味,从来都存在,但从来都不是唯一或者一直存在的。带有“苦涩味”的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茶。因为茶叶苦涩味的浓淡,是由它所含有的苦涩味物质的多少所决定的。

普洱茶之苦,来源于茶叶本身的苦涩物质多酚类、儿茶素、咖啡碱等成分,好的古树常常有“入口苦而如喉甘”的感觉。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脂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

正常情况下,采摘嫩度为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的茶,其苦涩味比一芽三、四叶的厚重得多。所以,带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往往是嫩度高、级别高的茶叶。这也是中低档茶滋味比较淡薄的原因。

尽管很多人总是把苦与涩相提并论,但苦与涩仍然分属于不同的味觉。

涩是一种给人感受强烈且难以言表的东西,在味觉世界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涩并非苦,却与苦相近,涩味像吃青柿子一样,与滑润呈相反状态,具有收敛作用。涩,在茶的诸味中常常处于不受待见的地位,甚至不及苦。在茶叶制作中,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都会造成茶叶具有较重的“青涩味”,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陈化,茶汤的涩味可能大大降低。

苦涩的茶不一定是坏茶,但苦涩化得快的茶一定是好茶。苦涩可以说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证明。所以,你可千万别冤枉了茶的苦涩,反而要懂得鉴赏与分辨它,这样才不会错过了那些好茶。

买普洱茶不一定要以等级和形状作为标准


首先来说普洱茶的等级,普洱茶的等级对于散茶来说一般分特级及一至十级共十一个等级,其级别的划分是按嫩度为基础的,嫩度越高的级别也就越高。衡量嫩度看3点:

1、芽头多,毫显,嫩度高。

2、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嫩度高。

3、色泽光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但是对于熟茶来说,发酵的工艺,存放的方法无不影响到茶的品质。十级的普洱,如果经过比较好的发酵,在经过很好的存放,未必比那些发酵很差、存放不好的特级茶口感差。所以我们常说,不以等级论普洱。当然了,一般来说,级别越高的茶,茶厂在加工时就会越细心,其发酵、存放往往比等级低的茶要好,这个是后话,在这里先不说。

再说说普洱茶的形状,这里的形状说的是紧压茶的形状。一般紧压茶分为饼茶、沱茶、方茶、砖茶等几种。目前很多朋友都觉得饼茶比较好,这也是个误区。按照以前的说法,一二级作散茶,三四级作沱茶,七八级作饼茶,九十级作砖茶,但是现在的普洱茶,其形状与其品质早就无关了,一切只与市场需要有关。

对于紧压茶的鉴别,主要看以下方面:外形要求形状匀整端正;棱角整齐,不缺片少角;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表面有霉花,霉点的普洱茶均为劣质。

所以说,买普洱不要以等级和形状作为衡量的标准,应该以查外形、看汤色、观叶底、品滋味作为鉴别的标准。

干仓不一定是好仓!请看那些被干仓存坏的普洱茶


干仓茶: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放在正常环境中(不高温、高湿、不人为)由茶叶自然发酵的茶,也叫无菌发酵。

1、干茶有气味者

陈放环境湿度大-通风不好,使茶霉变或做假做老做沧过度、干茶能直接闻到霉味(同食品发霉长毛后的味道相同)。

2、洗茶才有气味者

陈放环境相对湿度大或通风条件不好或做假做老做沧较轻、干茶闻不到霉味但茶味茶气底、洗茶后才能闻到霉味、或干燥味、茶汤有滑度或无滑、汤中有霉味或霉味小、口感走式一样、入口前后无变化、无层次感、无厚度或厚度底、开汤就有滑、一道茶汤到多道茶汤相像、前后不变化、主要是汤中无茶香或茶气、汤色深、黑红、透明度高或浑浊,生茶汤色轻或重。

3、干茶和洗茶无气味者

干茶无气味、洗茶无气味、洗茶有微干燥感或微燥感或无味者、开汤茶汤有滑度、汤中有霉味或无霉味、口感走式一样、入口前后无变化、无层次感、无厚度或厚度底微、开汤就有滑、一道茶汤到多道茶汤相像、前后不变化、汤中无茶香或茶气、或微有茶香或茶气、汤色深、黑红、透明度高或浑浊。

4、干茶香气高

但洗茶闻叶底是霉味,这类茶都太多普洱熟茶。

好茶就一定耐泡吗?


茶友们在买茶的时候,都希望自己买到好茶。但是“好”这个概念太笼统了,什么样的茶才能够得上我们所认为的好茶的标准呢?

评判好茶的因素有很多,亦有主次之分,评判好茶,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一、原料;二、工艺;三、口感。

原料

好茶的原料一定要生态,而“生态”一词,最基本的要求即是不施加农药化肥。比如做茶讲求“三分原料,七分工艺”。三分原料里,有两分是生态,还有一分是树龄。虽然无法保证每一棵茶树的树龄都在3、500年以上,但可以保证每一片茶树林都足够原始自然,它们沐浴着大自然的风霜雨露,茶树与周边植被共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工艺

如果把原料比作躯壳,那么工艺就是茶叶的灵魂,人类因为受生活环境熏陶、接受不同的教育而呈现出个体差异。茶叶也是如此,同样的原料,交给不同专业度的制茶师傅,做出来的茶叶口感自然也是天差地别,原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茶叶成品的口感。

口感

口感中包含诸多因素,耐泡度即可归入口感范畴,除此之外,以普洱茶为例,汤感、韵感、生津、回甘、苦涩协调感都是判断茶叶口感的因素之一。

从评判好茶标准的主次性来看,施加农药化肥的原料,无论后期采用了怎样巧妙的工艺,也不能称之为好茶,因为这样的茶从源头开始就是于人体健康有害的。采用高温杀青、闷黄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短期内香甜可口,在存放几年后会出现燥口、干喉、苦而不化等令人不愉悦的口感,这样的茶同样不能归入好茶行列。

从以上内容来看,“耐泡度”与茶叶品质有间接相关性,但它只是好茶中一个非常要的因素。一款杀青不透的茶,它的口感不如人意,但依然是耐泡的,我们也不可能称它为好茶。

古树茶就一定耐泡么?


很多时候我们对古树茶是存在误解的,你比如说,树大树粗就是古树?不一定;树小就一定小树?也不一定;古树茶就一定耐泡?那就更不一定了。总的问题汇集下来,说明了一个道理。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对古树的了解往往只停留于粗浅的认识。

其实有关古树茶的许多问题是存在争议的,比如以上这些就是很实在的问题,不仅在很多时候误导了消费者,茶叶爱好者,甚至连很多茶商都不一定了解得透彻。下面我们就针对以上来解读一下。

树大树粗就是古树?树小就一定是小树?

NO!云南境内的很多茶区,在土壤稍微肥沃,阳光和雨露充足的地方,几十年的茶树,从外形上来看,远比深山那些百年的古茶树还大,还繁盛,长势更好。

所以对于很多外行的,尤其是从全国各地而来,不是真正懂古茶树的人,基本会误以为,那就是古茶树,其实呢不是,就比如墨江就有很多大茶树,外观基本和古树无二,但它们真不是古树。

反过来道理也是一样的,树稍微小点的就一定是小树啦?不一定。你比如昔归是藤条型的,即便是古树,从枝干上看也很细很小,又比如曼松古树也不是很大。

因此,单纯的从树的大小、粗细来判断是不是古树是有失偏颇的,甚至更多时候是错误的。那么,这就会造成在收购原料的时候,鉴别错误而导致亏损或不必要的损失。

古树茶就一定耐泡?耐泡的就一定是古树?

NO。绝大多数情况下,云南普洱茶产区的古树茶都比较耐泡,但也有特殊的,比如云县和临沧很多山寨的茶也不耐泡。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一些茶区的古树茶,开始的几年是非常耐泡的,但放着放着就不耐泡了,口感滋味也就没有原来好喝了。

同时又反过来说,耐泡的就是古树茶?不一定。为何?举一个反例就推翻了,台地茶,拼配茶也有非常的耐泡,但它们就不是古树。

所以,古树茶耐泡这句话没错,但不完全对。其原因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遇到了,你才能真正懂得和明白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否则,单凭一点来鉴别古树,往往很多时候是不准的,甚至就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误区可能会影响你很久,直到你吃亏后才恍然大悟,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守着茶农采茶就一定能买到好茶吗?去茶山就一定能买到好的普洱茶吗?


2019年春茶之战马上就要开始了,越来越多的茶商、茶友涌上各大普洱茶山头,大家到茶山之后,到底会不会凭经验来判断茶叶的优劣?很多人说,我看某某地方生态特别好,我找树围最大的茶树,盯着茶农采难道还不行吗?是可以这么做,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当原料品质上乘的时候,工艺是否能够到位?倘若工艺不到位,到头来也不一定能喝到好茶。

普洱茶讲究越陈越香,越陈越香靠的是茶叶的内质,在毛茶制作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保留茶叶的活性,在茶叶加工、杀青的时候不能出现高温。这里的高温并不是指锅壁的温度,而是指鲜叶的温度。鲜叶下锅后,当温度达到35~45℃时,茶叶中的活性酶可以快速转化,如果鲜叶温度不能快速上升到50~55℃,鲜叶就会出现红梗、红叶现象,我们泡茶时就会看到茶汤油光发亮。

普洱茶现行制作工艺一般是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日晒

鲜叶采摘之后要进行失水,茶叶中的芳香类物质在此时发生生物化学反应。鲜叶摊晾时主要是失水不发酵,要注意摊晾的时间不要过长,鲜叶不要出现过度失水而产生发酵,比如鲜叶出现红边、红梗现象。

有人会问摊晾时长究竟多久最为合适,此时就要遵循“看天做茶、看山做茶、看茶做茶”的理念,摊晾的厚薄、地点以及鲜叶的品类都会影响摊晾时长。

制茶师傅也要根据鲜叶的失水程度选择杀青工艺,一般情况下,杀青时锅壁温度不要超过300℃,最合适的温度应该是在260℃~280℃之间。

鲜叶下锅后,前期一定要注意散水,因为鲜叶中的含水量尤其高,我们要通过利用热度采取“闷、抖”结合的方式,把鲜叶中的水分散失出去,如果采用“闷”的方式,少抖水或者不抖水,就等于是利用蒸汽的温度将茶叶闷熟,这种情况下,茶叶可能会出现很重的青味。

出锅后将鲜叶摊开,放凉后再进行揉捻。揉捻的目的是让茶叶的细胞壁破裂,内含物质粘附到茶叶表面,泡茶时即可以让内含物质快速溶出茶汤。如果揉捻过重,茶叶的内含物质完全溶出,品饮时口腔的刺激感就会比较重,有可能出现麻舌现象,甚至茶叶的耐泡度也会有所下降。采取正常的杀青、揉捻、日晒干燥的茶在新茶冲泡时,汤色呈现出黄绿色,茶汤入口汤感稍薄,但在后期存放中才可能达到越陈越香的的可能性。

一款好茶,不仅仅需要好的原料,当我们的原料在一个品级时,工艺如果占了上乘,品质也会更好。一款茶从选料开始,到制作,到储存、品饮,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会影响我们的品饮体验。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好的普洱茶并不一定就贵》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好的普洱茶”专题进行查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07191.html

上一篇:如何在雨天泡出一道色润香清味雅的好茶?

下一篇:原来普洱茶的抗氧化能力那么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