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浅谈茶叶的3大特性!

2019-12-28

茶,已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茶叶的特性,大家要了解清楚,这样才可以健康的喝茶,享受到茶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乐趣。

吸味性

茶叶吸收异味的性能,是由于茶叶中含有棕榈酸、稀萜类等物质及其组织结构的多孔性所造成的。人们正是根据茶叶这一特征,一方面自觉地利用它来窖制各种花茶,以提高饮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要严禁茶叶同有异味、有毒性的物品一起存放和装运,避免使茶叶率味和污染。

陈化性

一般红、绿茶随保管时间的延长而质量逐渐变差,如色泽灰暗,香气减低、汤色暗浑,滋味平淡等。通常把这一变化称为“陈化”。它是成分发生变化的一个综合表现。茶叶之所以会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氧化作用的结果。首先由于酚类发生变化,其中有的成分由水溶性氧化为不溶性的化合物质,因而造成汤色显浑暗,滋味变平淡,芳香物质因氧化失去其芳香性,而使茶叶的香气减低,脂类成分经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再经氧化并水解,会形成一种“陈味”。这些变化绿茶更为明显。促使茶叶陈化的因索很多,如含水量增加,湿度的升高,包装不严,长期与空气接触或经过日晒等,都会显著地加速茶叶的陈化。

吸湿性

因为茶叶存在着很多亲水性的成分,如糖类、多酚类、蛋白质、果胶质等。同时茶叶又是多孔性的组织结构,这就决定了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为了防止茶叶水分的增高,必须控制仓库的相对湿度。据有关单位测验表明,茶叶的平衡水分与相对湿度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在4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6.3%,相对湿度在6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8.3%,相对湿度在7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9.6%,相对湿度在8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2%,相对湿度在9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7%。从上述的变化数据可以知道,茶叶储存的相对湿度应当控制在60%~70%以内。

cY316.com精选阅读

茶叶的辨别:白茶及其特性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是我国的特产,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各类白茶名:银针白毫;白牡丹;贡眉;白牡丹;寿眉等。

浅谈唐代三大茶道类型历史


唐代陆羽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亲身实践,著述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的著作-《经》。这使他成为叶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艺类。

细观《经》,基本上是一本古代叶的百科全书,陆羽不但研究的自然科学属性,还非常重视研究的饮用。如煎过程、具与水对汤质量的影响等,而近代叶科学研究者多研究树品种、栽培、加工、贮藏、叶内在生化物质的变化等如何把生产好的问题,须知好还须用好的沏泡方法,才能更充分地显现和领略的魅力。

陆羽在《经》中十分详尽地阐述了唐代饮方式的主流,对的采摘、制作、饮用进行了细化,其煎方法为:炙、贮、碾、罗、择水、烹水煎、分至各碗,使沫饽均分。

与南北朝时期饮的不同,表现在由汤活改为煎,调味料由葱、姜改变为少量盐花,以及对影响汤品质各方面因素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如开始认识不同水质对汤质量影响,不同沸水程度对汤质量的影响,不同产地碗对汤汤色的影响等。这些均体现了陆羽穷究天地奥秘的执着追求精神。陆羽对学、事各方面的深入探索与宣传,为艺类道和风雅类道的形成尊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使它们具有了科学性与合理性。

根据汤品质命类的道思想

《经》;五之煮;载:;其味甘, 也,不甘而苦, 也;啜苦咽甘,也;,在史上有此光辉而灿烂的一页,令人油然而生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之情。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倡导;以人为本;,提倡人文精神的现代社会,至今仍然缺少依据汤品质类别而分别命名的产品。依据汤质量分门别类地引导人们重视叶的炙焙、煎煮、沏泡、冲点、品饮技艺,为艺类道思想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陆羽《经》中的哲学意蕴与人文精神

陆羽《经》;三之造;中;伊公羹、陆氏;及金木水火土王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内涵,揭示了文人雅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想以及朴素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陆羽以;陆氏;喻作;伊公羹;,虽说艺似烹饪,还包含了以艺精研事物至理,融会贯通,金、木、水、火、土调配得法,可煎调出好汤,与治理国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一样的道理。商时的伊公以烹饪美味羹汤而闻名于世,他以;烹饪美味羹汤需调配各种配料,掌握恰当火候;为例子阐述了治理国家也需运用各种人才,人尽其才,如正确处理金、木、水、火、土的关系般妥善处理、协调各种人、各种阶层的关系才能治理好国家的道理。

对八卦与金、木、水、火、土的认识是古代哲学的精粹,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化万物,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揭示了世界万物及至宇宙变化的至理。各事物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只有认识、遵从自然规律,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从艺小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研修道而达修身养性的境界由此可见。

《经》中有对煎用; ;的记述:;长其脐以守中也;,借艺之道,喻示人和一之道:人以守中和为中庸则是道德之最为正当者。

煎活动中的规范思想在《经》中也得到了全面的强化与进一步的细化。如煎器具是二十四器,在何种情况下可省略某某器具,但在城邑之中、王侯公犹卿之宅,若;二十四器;缺一便不能称为了。又如器形状和材质的规范、饮活动过程的规范等。

鉴水体现人文精神

陆羽认为煎用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唐代张又新评水有二十等,刘伯刍评南零水第一、惠山泉第二、虎丘寺朱水第三等,此外尚有煮水程度;一沸、二沸、三沸;,以上流等,历代文人雅士多有穷究水、叶、器具以前一切影响汤品质因素的传统。如《经》有曰:;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认识到人们所研究的大都不得是表面的事物,对极细微事物的区别,对极玄妙事物的把握能力,所映的是人类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能力、掌握程度。

饮之道中的这些哲理思想与人文精神丰富了道思想内容

茶叶常识:浅谈现代茶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茶道"一词,始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由此可见,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式。

而唐代贡茶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宫廷茶艺的形成与完善。所以,茶道是中国人民,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各种形式的茶会和习俗,如唐朝宫廷的"清明宴"茶会,宋代?

目前茶文化界对于茶艺的分类比较混乱,有以人为主体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俗茶艺,有以茶为主体分为乌龙茶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花茶茶艺……,还有以地区划分为某地茶艺,甚至还有以个人命名的某氏茶艺(茶道),不一而足。茶艺是饮茶艺术,岂可以人、以地区分类?难道有的茶艺专供表演?有的茶艺只能待客?事实上茶艺是两者兼而有之。不同的茶类、同类的不同种茶可以有相同的饮法,又岂能以茶来命名茶艺?至于某氏茶艺,非茶茶艺更是荒诞不经。 

笔者非常赞同陈文华先生的观点:"如果我们承认茶艺就是茶叶的冲泡技艺和饮茶的艺术的话,那么以冲泡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应该是较为科学的。"笔者也曾指出:"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发、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茶艺的分类标准首先应依据习茶法,茶道亦如此。依习茶法,中国古代形成了煎茶道(艺)、点茶道(艺)、泡茶道(艺)。日本在吸收中国茶道的基础上结合民族文化形成了"抹茶道"、"煎茶道"两大类,两类均流传至今,且流派众多。但中国的煎茶道(艺)亡于南宋中期,点茶道(艺)亡于明朝后期,仅有形成于明朝中期的泡茶道(艺)流传至今。从历史上看,中华茶艺则有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三大类。

茶叶常识:浅谈贡茶


贡茶是封建制度下各地方向朝廷进献的土特名贵产品之一,贡茶专供皇室或赏赐之用。贡茶始纳于西周,兴于东汉,从唐代始作为一种制度到清朝覆灭,长达几千年。这期间贡茶的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以至广大茶民难以承受。历代贡茶兴起与衰败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兴衰。

当今中国名茶和地方名茶中,曾被历代皇室列入贡茶的有:浙江:西湖龙井、淳安鸠坑茶、天目山青顶、雁荡毛峰、金华举岩、日铸雪芽、顾渚紫笋(贡奉时间最长,历经唐、宋、明、清);安徽:六安瓜片、敬亭绿雪、涌溪火青、霍山黄芽;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绿、武夷大红袍、安溪虎丘铁观音、武夷肉桂;湖南:君山毛尖、毗庐洞云雾茶、官庄毛尖、南岳云雾、大庸毛尖、古丈毛尖;四川:蒙顶黄芽、巴岳绿茶;贵州: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湄江翠片;江西:宁红(其珍品太子茶清光绪30年列入贡茶,贡奉时间最短,仅7年)、源绿茶、庐山云雾茶(古时名为闻休茶);江苏:碧螺春、花果山云雾茶、宜兴阳羡茶;陕西:紫阳毛尖(原名紫邑宦镇毛尖,贡茶时间最早,始于东汉末献帝,距今1700多年);河南:信阳毛尖;云南:普洱茶;台湾:文山包种茶。

茶叶知识 | 浅谈中国茶叶分类


茶树适合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高,光照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中国茶叶产量很多,产地覆盖 20个省区。茶叶采集后必须进行的特定加工,包括揉捻、发酵、干燥等,这些步骤决定了各类茶叶在色、香、味、形的质量。由于产地品种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各地出产了许多茶叶品种。

在浩如瀚海的茶界,去系统的做归纳分类,是近现代才开始的,这是进步,虽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大多数人还是认可了按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程度的不同来给茶叶分类的这种方式。如今茶界最为普遍的分类有以下六大类茶,以及再加工茶,而对于些茶的历史和起源,也存在颇多争议,我们按照资料选取了一些比较符合历史的说法来形成本文。

六大茶类之;;青茶1青茶的形状特征青茶的种类很多,工艺繁简差异较大,属半发酵茶。青茶基本特点为外形青褐,汤色青绿金黄,清香醇厚,故称青茶,也叫乌龙茶。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和广东等地,在浙江,四川,江西等地也有少量生产。根据产地以及制茶工艺的不同,乌龙茶可以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其中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名茶为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以及闽北水仙等;闽南乌龙茶的代表为安溪铁观音,黄金桂等;广东乌龙茶的代表名茶为凤凰单丛等;台湾乌龙的代表名茶为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等。2青茶的茶性性平,适宜人群最广。3青茶的知名品类1、闽北乌龙茶2、闽南乌龙茶3、广东乌龙茶4、台湾乌龙茶4青茶的历史及起源关于青茶的起源,在茶界尚有争议,未有定论。有人在《王草堂茶说》一书中找到有记载: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武夷炒焙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这是武夷茶的加工工艺,因此武夷茶的工艺应在此书成书之前,而此书成书的确切年代不可考,有专家认为约在清代前期。5青茶的保健功效较为突出的功效为减肥、美容、降血脂降血压。六大茶类之;;绿茶1绿茶的形状特征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属于不发酵茶,先民采集野生茶树的芽叶晒干收藏,这是绿茶最早的加工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在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茶法开始的,到公元12世纪又发明了炒青制茶法,至此,绿茶的加工技术已渐趋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的完善。绿茶的外形多种多样,主要有:条形、针形、扁形、螺形、尖形、片形等。特点是叶绿汤清、清香鲜爽,多以嫩芽制成,尤以明前茶为名贵,其次为雨前茶,产量居六大茶类之首。2绿茶的茶性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绿茶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非常适合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3知名绿茶品类1、西湖龙井2、洞庭碧螺春3、黄山毛峰4、太平猴魁5、六安瓜片6、信阳毛尖7、庐山云雾8、恩施玉露9、安吉白茶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4绿茶的历史及起源上面提到的8世纪是唐朝时,12世纪是明朝时,因此说蒸青绿茶是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炒青绿茶是在明朝才有的。明人顾元庆的《茶谱》、许次纾的《茶疏》里均有炒青茶在明朝形成的评述。5绿茶的保健功效清肝明目、护肤养颜、抗癌抗辐射、提神醒脑和杀菌消毒,这些是绿茶最为显著的功效,因为绿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六大茶类之;;黄茶1黄茶的形状特征黄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属轻微发酵茶。黄茶的基本特征是;黄汤黄叶、甘香醇爽;,工艺基本与绿茶相似,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茶多酚类、叶绿素等物质产生部分氧化。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2黄茶的茶性性凉,功效也跟绿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绿茶清爽、黄茶醇厚。3黄茶的知名品类1、君山银针2、蒙顶黄芽3、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4、湖北的远安鹿苑毛尖5、广东的大叶青等。4黄茶的历史及起源现在流行的黄茶的全套生产工艺,约在公元1570年前后形成。如黄茶中产量居首的条形黄茶黄大茶,即创制于明隆庆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5黄茶的保健功效消食化腻,抗癌抗辐射,性凉,可清热解毒。六大茶类之;;黑茶1黑茶的形状特征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为黑色,故此得名,属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以粗老的原料制作而成,加工工序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其中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历史上因主供边疆少数民族消费,亦称边销茶。2黑茶的茶性性温,能去油腻、解肉毒、降血脂,适当存放后再喝,口感和疗效更佳。3黑茶的知名品类1、湖南黑茶2、湖北老青砖茶3、四川边茶4、滇桂黑茶5、祁门安茶6、六堡茶4黑茶的历史及起源;黑茶;二字,最早见于宋神宗熙宁年间,但是那个时候的;黑茶;与现在所说的黑茶不同。真正的黑茶,有记载的见于明嘉靖三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发酵特征,应是黑茶无疑。5黑茶的保健功效补充膳食营养,主要是维生素;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防治;三高;疾病,即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还能降血糖,防治糖尿病。六大茶类之;;红茶1红茶的形状特征红茶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茶叶,属全发酵茶。红茶香高、色艳、味浓,红叶红汤,滋味甘醇浓厚,其中尤以祁红为最,有独特的;祁门香;,风靡全世界,曾一度占到中国红茶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红茶之一。等。2红茶的茶性性温,去寒,暖胃,更具补养作用。3红茶的知名品类1、祁门红茶2、滇红3、闽红4、川红5、宜红6、宁红7、越红8、湖红9、台红4红茶的历史及起源世界上最早的红茶是明朝时由福建武夷山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著名茶叶专家陈椽在其著作《茶业通史》说道:葡萄牙人科鲁兹神甫于1556年到达中国,1560年左右回国后著书中说:;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呈红色即指红茶汤。可见1560年以前,就有红茶了。1607年荷兰东印度海船首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省崇安县星村生产的小种红茶。故可结:福建武夷山首创小种红茶,时间是在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而祁门红茶创制于1875年,却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蜚声世界,是名副其实的后来居上。5红茶的保健功效暖胃,性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几率,如心脏病,心肌梗塞等,还可抗衰老,护肤美容。六大茶类之;;白茶1白茶的形状特征白茶,也是中国独有的茶类,属微发酵茶。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而成。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是茶类中的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2白茶的茶性性凉,适用人群和绿茶相似,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3白茶的知名品类1、白毫银针,产于福鼎、政和等县;2、白牡丹,产于建阳、政和、松溪、福鼎等县;3、贡眉,产于建阳、浦城等县;4白茶的历史及起源白茶约起源于明代中期。清嘉庆年间开始,其工艺不断得到发展,咸丰年间得以正式形成。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但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白茶。据《福建地方志》和茶叶专家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记载,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元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但芽头瘦小白毫不显。约在咸丰七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一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白牡丹继白毫银针之后,最早创制于建阳水吉,后传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开始创制白牡丹。5白茶的保健功效白茶含丰富的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消暑和解毒的功效,此外,能使人心情平静、消除烦恼,主要是由于较多茶氨酸成分的作用。此外,还有一类茶为再加工茶,但再加工茶严格上不属于传统的茶类,主要是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它包括花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市面品类较多。花茶花茶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为中国独特的一个茶叶品类。由精制茶坯与具有香气的鲜花拌和,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叶吸附鲜花的芬芳香气而成。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国北方人喜爱。萃取茶萃取茶是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去茶渣取得的茶汁,有的经浓缩、干燥,制备成固态或液态茶。萃取茶主要有罐装饮料茶、浓缩茶、速溶茶以及茶膏。果味茶果味茶顾名思义就是有果味的茶,现在市场上的果味茶有:含茶果味茶、不含茶果味茶和花果茶。果味茶是由新鲜的水果烘乾而成的,保有水果的甜蜜风味,口感酸中带甜。果味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由搭配,喜欢酸味的,可以多加一些柠檬,喜欢甜味的可以多加一些苹果等等,同时也可以在茶中加入白砂糖、蜂蜜等作料。药用保健茶药用保健茶以茶为主,配有适量中药,既有茶味,又有轻微药味,并有保健治疗作用的饮料。保健茶首先在西方流行。中国保健茶是以绿茶、红茶或乌龙茶、花草茶为主要原料,配以确有疗效的单味或复方中药制成;也有用中药煎汁喷在茶叶上干燥而成;或者药液茶液浓缩干燥而成。外形颗粒状,易于沸水速溶。中国保健茶与外国药茶不同,后者是以草药为原料,不含茶叶,只借用"茶"这个名称。中国保健茶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的功效,对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是一种辅助的保健饮料,多用袋包装,也有罐装或盒装。

竹叶青茶叶的特点和特性


竹叶青茶叶的特点和特性 竹叶青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峨眉山山腰的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是盛产竹叶青茶的好地方。这里群山环

竹叶青茶叶的特点和特性

竹叶青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峨眉山山腰的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是盛产竹叶青茶的好地方。这里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翠竹茂密,茶树生长十分适宜。 峨眉竹叶青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用于制作竹叶青茶的鲜叶十分细嫩,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前3~5天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适当摊放后,经高温杀青、三炒三凉,采用抖、撒、抓、压、带条等手法,做形干燥。使茶叶具有扁直平滑、翠绿显毫,形似竹叶的特点;再进行烘焙,茶香益增,成茶外形美观,内质十分优异。 竹叶青的命名,尚有一番来历。1964年4月下旬的一天,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一行途经四川,来到峨眉山时,在山腰的万年寺憇息。老和尚泡了一杯新采的送到陈毅手里,一股馨香扑鼻袭来,陈毅笑盈盈地喝了两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顿觉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老和尚答:;还没有名字呢!请首长赐个名字吧!;陈毅推辞道:;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经老和尚再三请求,陈毅高兴地说:;我看这茶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从此与我国美酒同名的峨眉竹叶青茶,有了自己的名称。

茶叶常识:茉莉花茶的特性


茉莉原产波斯湾附近的伊朗,于1700多年前的汉代传入我国的西南部。当时,主要作为庭园观赏作物。从明代起,茉莉开始作为药用植物。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对茉莉的性状、栽培与利用,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指出茉莉花“辛热无毒”,可“蒸油取液,作面脂头泽,长发润燥香肌”。

茉莉花用于窨制花茶开始于十五世纪。明代朱柜《茶谱》(1440年)载:“熏香茶法,百花有香者即可”。明钱椿年编顾元庆校的《茶谱》中具体记述了花茶的加工方法。但茉莉花茶的商品化加工和大量上市19世纪50年代后(谢燮清1983,庄任等1985)。

1、茉莉的特性

茉莉,属于木樨科,茉莉属。共有三种类型,即单瓣茉莉、双瓣茉莉和多瓣茉莉。茉莉属常绿灌木,生长年限约十年左右。

茉莉新梢在一年中生长5次,第一次称春枝,第二次称霉枝,第三次称伏枝,第四次称秋枝,第五次称晚秋枝。茉莉开花期很长,从初夏一直到晚秋,开花络绎不绝。茉莉开花一般分三期:第一,霉花期;第二,伏花期;第三,秋花期。从花的质量看,伏花的质量较好,霉茶质量较差。

茉莉花通常在晚上7-10点开放,开始一、二片花瓣张开,然后其它花瓣迅速展开,芬芳的香气也随之挥发。茉莉花属气质花,这种茶的特点是:芳香油随着鲜花的开放而不断形成,并陆续挥发出来。因此,这类花不开就不香。

茉莉原产亚热带,喜温怕寒、喜光怕阴。茉莉对温度十分敏感。当日平均气温达10℃以上时,才开始生长活动,25℃以上开始孕育花蕾,28℃-38℃为生长最适温度,有利于花蕾的形成与发育,此时鲜花产量高,品质好。

2、茉莉花的香气成分

茉莉花的主要香气成分有乙酸苯甲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苯甲醇、茉莉酮、吲哚茉莉油、苯甲酸-顺-3-已烯酯、乙酸-顺-3-已烯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据报导,茉莉花中香气化学成分有50多种,其中酯类化合物约占香气成分总量的50%左右。在茉莉花茶加工中起主要作用的化合物有20多种。

据现代医学研究,茉莉酮能使平滑肌收缩,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平滑肌分布在人体肠胃的管壁内,收缩的速度比较缓慢,而平滑肌的舒展与收缩能引起肠胃的蠕动,从而有利于消化。

浅谈中国茶叶常见的经营模式


饮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风俗,有需求就有市场,中国人对茶叶的需求量较量大,中国十大名茶,茶企也各处着花。下面我们一路来相识一下中国茶叶常见的策划模式。

茶叶策划模式

1、纯贩卖型策划模式

纯贩卖型策划模式的茶企,首要是从茶厂收购毛茶,然后加以拼配、包装出售。这种茶叶策划模式必要具备较高的贩卖程度,把握必然的贩卖通路。运用这种茶叶策划模式,在策划进程中必然要审慎选择供给商,严酷掌握茶叶产物的质量。

2、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

回收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的茶企,必要有本身的加工工场和技强职员,可以或许本身从茶农哪里收购奇怪的茶叶举办加工,担保茶叶质量的不变。倘若能掌握好贩卖环节,中国十大名茶,将会有无线的成长。

3、基地+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

基地+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的公司,需拥有本身的茶园和加工车间,独立贩卖产物,实现产销一体化,可以或许节制产物质量和拥有不变的供给来历。这个茶叶策划方法需成立较为复杂的公司,同时还要留意公司打点程度的晋升,假如打点差异步公司将无法有序成长。

4、农户+基地+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

农户+基地+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的茶企,需成立基地让茶农打点,然后公司本身加工和贩卖产物。回收这种茶叶策划模式的公司拥有完备的茶叶链,关于企业扩大局限成长长短常有利的。

以上是中国茶叶常见的四大策划模式,仅供各人参考。

茶叶常识:包种花茶品质特性


1.外观:包种花茶是由包种茶熏花而得之,其外观在商品上之评价与包种茶无异,但须特别提及者,包种花茶之外观,当以细小而具有芽尖者最好。尤其是内销花茶中在市面上标明之「黄山小叶」「龙须双熏」者,概以茶身细嫩含有白毫者为贵。茶身粗大,条索不结,形状碎屑不齐者,概列为中下品。至于色泽,亦以清新淡黄色为佳,其中如带有花粕,其花粕之颜色洁白或黄褐关系甚大,销南洋者对于花粕颜色未大关重,销华北者,则以纯白较受欢迎。花粕在茶中占有之份量,亦足影响茶之外观,过多与不足均非所宜,通常每百斤中放入花粕五、六斤为准。

2.香气:花香当应以香气为主要评价条件。花茶如无于茶香之外附带有花香者,则完全失去花茶之意义。惟花茶之香气清浊强弱,刖决定于所使用料花种类、熏花次数、以及用花数量等项处理。同时也由于消费者对各种花香之爱恶而定其良劣。通常以用茉莉花熏制,其香气最为清冽强烈,最受饮用者之欢迎。秀英花香刺激性较强。栀子花虽香,但其香不雅,惟香附着于茶叶,其力特强,用之熏茶香气特久,可经多次泡水仍有香气存在,是其优点。昔日台湾销南洋爪哇最著名之包种花茶,称为「三色茶」,其熏制方法是以栀子香为「底」,茉莉花香为「身」,秀英花香为「面」,分别熏制,混合成堆,输销爪哇各埠,最受顾客欢迎。销华北之包种花茶,注重花之入口香气。且以茉莉花之新鲜清冽之香最为喜爱。包种花茶之香气欲使之持久,在熏制技术有单熏、双熏、三熏、四熏之分。熏花次数愈多,则花香愈强保持愈长久。至于花香之种类则随熏花之原料不同而各异。熏制包种茶之料花,通常采用栀子花,茉莉花,秀英花,玉兰花等数种。同时同批茶叶之熏花,并不一单用一种花,有时先以栀子花或秀英花熏香作「底」,再熏以茉莉花作「面」,其香气往往更可强烈而持久。

3.滋味:包种花茶之滋味良劣,可以说完全决定于茶胚的好坏,高级品多选上等茶叶,以三熏、四熏精制之;为着保有茶中吸入花香之清冽芬郁,通常以温和文火焙干,其滋味虽可较包种茶而具刺激性,但仍须甘而不苦涩为上。中下品则由花香关系,滋味不被过份重视。总之,包种花茶之滋味特性与上述包种茶同,是以较清新爽口为贵。共有陈旧味或焙火味过重者,皆被弃嫌之。

4.水色:包种花茶之水色,因茶身系取用包种茶,其水色之标准略同于包种茶,惟稍带金黄色而已。

5.叶底:茶叶以细嫩为佳,叶缘部份之酦酵程度可较包种茶稍浅,但绿色部份以淡绿明澈最优。如花粕与茶混合冲泡时,其花粕之渣以洁白为上。

6.贮藏:花茶之贮藏由于花香容易挥散,通常不能藏之过久,否则因叶中含水量较多,容易变质,是以包种花茶之贮藏更须讲究。

7.茶业成份:包种花茶茶叶本身是属包僮茶,茶叶中所合成分大致与包种茶相同。不过包种花茶,茶叶中会熏入料花之香气,在茶叶中之成分,除了芬芳有若干的增加外,因料花系熏香附着于茶叶,料花与茶叶干湿相吸,共后行轻微酦酵,此由花香亦能增于茶中成份。

《浅谈茶叶的3大特性!》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茶叶常识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茶叶常识,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茶叶常识的专题,如:茶叶的两个特性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39126.html

上一篇:有关废茶叶妙用的介绍!

下一篇:怎么辨别茶叶加了香精?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