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闲谈茶

2019-12-23

老子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个人觉得喝茶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儿时的记忆,茶是一种相对廉价的饮料,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更喜欢甜水,比如说桔子汽水,4毛一瓶,不可常得,茶却是家里常备的,不知道北方是不是这样?家家一般都有一搪瓷大茶杯,初中的时候有一同学家里是开小加工厂的,因为人多,把茶泡在小脸盆里,足有3升之大,工人以作解渴之用.

茶的味道很难描述,前几天看,惊诧于古人惊准的描述,"啜苦咽甘,是茶也",也许就是大家所说的味觉上的层次,比如说白糖水,很容易描述,甜的,但过于单一了,看来味觉上人们也更喜欢丰富而有层次的感觉,这应该是符合审美的,如我们更喜欢双眼皮的女孩.碳酸饮料的流行其实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加了点气体,水味变得更加有变化而富层次.

茶经里有一段关于水的三沸之说,想来也许也是这个道理,水中本来就有气体,等真正到100度,水气散尽,刺激感就没了,古人很忌讳用老水(三沸后100度的水)点茶. 以上综述,茶时常被作为一种好喝的饮料被品饮,当然了,有些朋友因为健身也喝茶,科学证明,茶的确是百利而无一害,(这话说得是有点过)如一帖方剂,陆羽却加了一句,说须精行俭德之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买太贵的茶看来不符合茶经的精神,起码过于奢侈了,当然了,当代著名茶学家吴觉农评述这句话时并不是很认同,我想即使是坏人,喝茶还是要比喝可乐健身一些.

当然从此之后,茶就提升到一种精神生活的层面. 涉及到精神的东西,就比较感性了,当然也容易弄得很玄,说实话,也是商家比较感兴趣的地方,人人说法不一,想起一电视剧,里面一小日本请陈老板喝茶,环境幽雅,沐浴焚香,宁神静气,云:物我两忘,唯茶道真境界.日本人喜欢把东西搞的很严肃.喝茶到忘我,可能就是茶禅一味的意思,不知道几人能内心感悟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偶尔也会忘一下我,比如高考过于紧张,初恋过于快乐,发工资数钱过于投入时,........刹那的感受.

喝茶是为了忘我,或者是为了修身,更加的平和,更加的耐于寂寞,更加得从俭朴的生活种得到生活的乐趣,也许吧. 自己有一小壶,清水泥拉坯的,壶身与把结合处还没被弄工整,刚懂了点紫砂的时候很难受,非常想换把好的,喝了一壶普洱,仔细看看那壶,也有6.7年光景了,安安静静的,看看也不错,如老朋友了.

cy316.cOM编辑推荐

藏茶是什么茶?藏茶是黑茶!


藏茶是什么茶?藏茶属于是一种黑茶,可以说是中国黑茶的鼻祖了,制作工艺复杂,且有持续发酵的原因,所以收藏价值是非常高的,也是众多茶叶中收藏价值非常高的一个黑茶品种。

藏茶,可以说是少数民族中的主要生活饮品,堪称为是“生命之茶”、“民生之茶”;中国藏茶的记载,从唐朝开始就已经有相关的记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茶。

藏茶,原料采摘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再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是一种后发酵茶;也就是说,藏茶属于是最为典型的黑茶,颜色为深褐色,茶汤为琥珀色,清澈透亮,是后发酵茶。

藏茶的中心产地,是在四川省雅安县;雅安境内自古以来就以高山出产名茶,也可以说雅安是全世界“茶”的但诞生地,是茶叶的鼻祖。

在唐宋时期,雅州出产的茶叶便开始源源不断的通过西南边陲而运往西藏地区,形成了有规模的“南路边茶”;中央政府还曾经用茶叶换取西藏的战马,这就是著名的“茶马互市”。

雅安,作为是藏茶的生产中心和茶马交易的集散地,主要集中在四川泸州、宜宾、灌县、重庆等地,规模空前壮大,运送藏茶入藏的马帮在古雅州集结时,最多达到三千壮丁,两千伏马。

新中国成立之后,雅安藏茶已向藏区输送藏茶500多万担。西藏自治区每十年一度的大庆典,政府将雅安产藏茶为指定的馈赠珍品送达每一位藏族同胞。

1、康砖茶

外形为长方形,表面平整、紧实、洒面明显,色泽棕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褐,尚明;滋味纯正浓郁,叶底棕褐较老。

2、金砖茶

外形为圆角长方形,稍紧实,无脱层,色泽棕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黄红,尚明;滋味醇和,叶底暗褐老。

3、康尖茶

外形为圆角方形,表面平整、紧实,色泽棕褐;内质香气浓郁纯正,汤色红而透亮,滋味醇和甘爽,叶底棕褐稍老。

藏茶属于是一种全发酵茶,所以里面含有的营养物质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儿茶素、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其中维生素B1、B2、C、E等都有重要的抗癌作用。

并且藏茶和其他的黑茶不同,它所含的多糖、茶黄素、茶红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含量都是比较高的,所以饮用藏茶,可以给我们身体起到补充营养的益处。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是西藏人群对藏茶的评价和喜爱,对于生活中高寒、缺氧、强辐射、高油脂食物的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们来说,藏茶的存放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藏茶有着非常突出的降血脂、降血压、助消化、消食去积的作用,这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一种健康养生茶,可以消脂去腻,降低脂肪、胆固醇的积存。

且藏茶中所含的儿茶素、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很好的去吸收放射性的物质,可以减少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伤害,并且起到抗辐射的作用哦。

以上就是关于“藏茶是黑茶吗”的相关介绍了,大家看完以后,都知道其实这藏茶属于是黑茶,为一种全发酵茶,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还有饮用价值,所以如果大家喜欢茶叶的话,那么可以购买几块,收藏哦。

早秋茶:秋茶,还是暑茶?


立秋已过,临近中秋,茶市中开始出现了“安溪铁观音早秋茶”,价格并不贵,颇受一些茶客喜欢,那么,何为“安溪铁观音早秋茶”呢?

所谓“早秋茶”,究竟是“秋茶”还是“暑茶”?

何为“早秋茶”

铁观音分为早秋茶、正秋茶,秋分节气后产的称为早秋茶,寒露前后7天产的称为正秋茶。大众追求的高品质秋茶,实际上指的是正秋茶。

因为正秋茶要在“寒露”前后上市,又有诗云: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

一般在中秋前后上市的早秋茶,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所谓的“早秋茶”多是春茶或暑茶掺杂的。

铁观音早秋的品质

安溪资深茶农表示,在众多铁观音爱好者苦等优质秋茶的当下,一种所谓的早秋茶让人眼前一亮,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

据介绍,安溪铁观音种植、制茶对气候条件有客观要求,秋茶最早也应在寒露前后采摘,制茶天气则要求有北风,而北风在安溪一定要到中秋节前后。“按照今年的情况来看,10月中旬正秋茶才能制作完成。经过技术存放、运输等过程,10月下旬市场上才能正秋铁观音大量出售,早秋茶的品质与正秋茶相去甚远,成本也较正秋茶低许多。”

如何分辨早秋和正秋铁观音

正秋铁观音外形紧结且厚、实、重,掷杯自然声大。上好的铁观音茶叶应该是油黑青绿色的,浅绿色看似新鲜,其实是老叶。“泡后的铁观音最易分辨,两种茶一对比,自然见分晓。”

正秋精品铁观音应该是茶汤香味四溢,启盖端杯轻闻,具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旷神怡。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回甘带蜜,韵味无穷。

而早秋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叶子容易老化,故条索较松散、轻飘、色杂、不一致,色泽绿偏暗褐;嫩梗瘦长,叶面较大,叶底质硬,叶脉显露。茶香气略带粗老,茶汤色较淡,成茶中的二甲硫、沉香醇等香气成分含量甚至比春茶少,咖啡碱、茶多酚等含量却明显增加,故滋味较淡且带涩。

茶品种:黄大茶 关于茶品种:黄大茶


想了解《茶品种:黄大茶》知识吗,丰富的《茶品种:黄大茶》内容等你来看!

黄大茶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叶大、梗长、黄色黄汤,具有浓裂的老火香(俗称锅耙香)。

特征

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

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黄大茶大枝大叶的外形在我国诸多茶类中确实少见,已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前些年一些茶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鱼目混珠”。

种类

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历史

黄大茶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叶大、梗长、黄色黄汤,具有浓裂的老火香(俗称锅耙香)。

制作方法

1.鲜叶采摘

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春茶一般在立夏前后2~3天开采,为期1个月,采3~4批。夏茶在芒种后3~4天开采,采1~2批,不采秋茶。采摘方法为,留鱼叶采,做到“三采三留”,即采符合标准的对夹叶,留小的正常芽叶;采顶苗,留侧苗;采肚苗,留蓬。叶要新鲜,采回的鲜叶要合理摊放。雨水叶要薄摊。如叶层厚,应勤加翻拌。白天采晚上制,一般不隔夜。

2.炒茶

又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个阶段。炒茶锅用普通饭锅,砌切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倾斜呈25~30度。炒茶扫帚系用竹丝扎成,长1米左右,竹丝一端直径10厘米。炒法: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

(1)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50~200℃,投叶量250~500克。叶量多少,视锅温高低和炒茶技术而不同。炒法是:两手持炒茶扫帚与锅壁成一定角度,在锅中旋转炒拌,竹丝扫帚有弹性,使叶子跟着扫帚在锅中旋转翻动,受热均匀。要转得快,用力匀,不断翻转抖扬,使水气及时散发,炒约3~5分钟,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

(2)二青锅(初步揉条):锅温稍低于生锅,炒法与生锅基本相同,但用力要大,转圈也要大,起着揉条作用。茶要顺着炒把转,否则茶叶要满锅飞,不能成条。当茶叶炒至成团时,就要松把,将炒把夹带的茶叶甩出,抖散团块,散发水气。松把后再炒转,用力一次比一次大,使之揉成条。当茶叶炒至皱叠成条,茶汁溢出,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

(3)熟锅:熟锅是进一步做成细条,锅温130~150℃,方法与二锅基本相同,旋转搓揉,使叶子吞吐在竹丝炒把间,谓之“钻把子”。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3.初烘

用烘笼烘焙,温度应控制在120℃左右,烘叶量2~2.5千克。每隔2~3分钟翻烘一次。烘30分钟,到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觉,折之梗皮连,即为适度。下烘后立即进行堆积。

4.堆积

初烘叶趁热装入茶篓或堆积于圈席内,稍加压紧,高约1米,置于高燥的烘房内。时间长短视鲜叶老嫩、茶坯含水量及黄变程度而定,一般是5~7天。待叶色变黄,香气透露即为适度。

5.再烘焙

堆积变黄叶子经拣剔老叶杂物后,进行足火。黄大茶足火可分拉小火和拉老火两个阶段。

(1)拉小火:温度控制在100℃左右。每次烘投叶量10千克,隔5~7分钟翻拌一次。烘至九成干,大约30分钟,即可下烘摊晾3~5小时,再行拉老火。

(2)拉老火:温度130~150℃,每次烘投叶量12.5千克。烘时要做到勤翻、匀翻、轻翻。烘至足干,茶梗折之即断,茶叶手捻即成粉末,梗心起泡呈菊花状,金黄色,梗有光泽,并发出浓烈的高火香、烘顶冒出青烟、足干上霜为止。时间约40~60分钟,下烘趁热包装待运。

产品特点: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油润,汤色深黄,叶底黄色,味浓厚耐泡,具有突出高爽的焦香味。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茶品种:黄大茶》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知识---茶味道


茶汤中的呈味物质归纳起来可分为:糖类、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产物(主要为茶多酚)、嘌呤碱(以咖啡碱为主)、有机酸和茶皂素等。其中以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对茶叶品质影响最大。茶叶滋味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因此各种呈味成分含量多少,彼此之间比例的改变都会影响茶汤滋味。

1)涩味——酚类物质及其氧化物

茶汤中的酚类物质以儿茶素含量最高。酯型儿茶素呈苦涩味,收敛性强。一些茶汤入口引起的涩味主要是因为酯型儿茶素与口腔黏膜蛋白质反应形成不透水物质,引起收敛。从感官的角度讲,涩味也是刺激触觉神经末梢产生的。

2)苦味——嘌呤类物质(咖啡碱为主)

茶叶中含有的嘌呤类物质中咖啡碱是主要呈味物质,咖啡碱呈现苦味。由于其遇热易挥发性,因此在茶叶多次冲泡过程中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咖啡碱由于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对活跃大脑皮层细胞、刺激胃液、胆汁分泌都有作用,因此是形成人们对茶叶嗜好的主要物质。

茶汤中花青素也是苦味的来源成分,花青素在茶汤中含量超过它的阈值时茶汤有明显的苦味。150毫升茶汤含有15毫克花青素时,就有明显的苦味。紫芽中含有1%甚至更多的花青素,夏茶由于受强光照射,花青素含量高,多紫芽,也是夏茶多苦涩,品质差的原因。

3)鲜味——氨基酸

绿茶滋味要求醇和甘爽,其中甘和鲜爽的口感都与茶叶中的氨基酸有关。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这也是茶叶中独有的一种氨基酸。茶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等。就每一种氨基酸的味质特点来说,并非所有氨基酸都呈鲜味,大多数氨基酸是呈甜味或苦味。据有关资料报导,L型氨基酸大多数呈苦味,少数呈甜味或鲜味;D型氨基酸均呈甜味。自然界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因此,茶叶中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给予茶汤的味质多为苦味。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构型虽难断定,可以肯定它给予茶汤的味质决非仅为鲜味,也有苦味和甜味。这些不同味质经过不同的配比和综合作用,便构成了茶汤的各种不同味感特点。

4)甜味——糖类及其他物质

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糖类的含量并不高,但由于人类味觉器官对甜、苦味道的不同感受阈值以及不同味觉的感受位置,茶汤中少量的糖在人们感受到轻微苦味之后反而呈现较强的感受,甜味与苦味的协同作用产生品茶时的愉快感受。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果胶和酚类物质的糖苷也对茶汤滋味的形成起作用。水溶性果胶可以使茶汤产生厚、醇的口感。

举报

茶与“茶德”


一、茶德是什么? 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味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

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扩展了茶德的内容: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提升了饮茶的精神要求。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质上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内心和尘埃和彼此间的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要求。朝鲜茶礼倡导的清、敬、和、乐,强调中正精神,也是主张纯化人的品德的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提出的廉、美、和、敬,程启坤和姚国坤先生提出的理、敬、清、融,台湾学者范增平先生提出的和、俭、静、洁,林荆南先生提出的美、健、性、伦,等等,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因茶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饮茶人的应用的道德要求,强调通过饮茶的艺术实践过程,引导饮茶人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实现人类共同追求和谐、健康、纯洁与安乐的崇高境界。

二、弘扬中国茶德中国茶德,含义广泛而深刻,内容丰富,总结了我国几千年的饮茶历史,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和文化传统,包括各阶层人们对饮茶目的的理解。概括起来,中国茶德大致可以用理、敬、清、融四个字来表达。

理者,品茶理论,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思,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还是今日的来客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为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令人敬佩。

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真是其乐融融;朋友相会,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中国,饮用最广、消费最大、最受人们欢迎的饮料是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祭祖、育德,直至陶冶情操,美化生活,以一物牵动众人之心的也是茶。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层次,各个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功用、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爱幼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洗茶?醒茶?


我们冲泡茶时,习惯上将头一冲茶汤倾倒掉,名曰洗茶。

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是茶叶沾尘惹垢,要先泡个澡,我们才喝吗?

如果单纯的担心卫生状况,像餐馆里提供的茶叶,洗也不顶事,如果存疑,不饮为佳。

洗茶是多余的吗?其实在喝茶的人看来,这一过程是需要的,但主要是“醒茶”而非“洗茶”。

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存放后,实际进入了休眠状态,到喝茶的人手中,需要经“醒茶”的过程,唤醒茶性,使其进入活泼状态,才能领略茶的真性情。

一般书上说这个过程,都是“滚水倒入壶中,略经涤荡,倾出即可”,但细分起来,还是有些区别。

首先明确醒茶的目的是唤起茶的活性,那不同的茶叶品种(茶叶内含物有差异),不同的加工工艺,不同的存放条件和时间,醒茶的过程,肯定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简单来说,高品级白茶、绿茶等,以茶芽为主,茶叶内含物中,茶氨酸含量高出一般叶片2~4倍,突出品种的鲜爽味道。如果热水先过一次,精华折损,实在可惜。如果不洗不快,也是用偏凉的水,略略一冲即可。

铁观音、单枞、岩茶、台湾高山茶等,茶叶松散,且一般周期较短,说休眠不如说睡觉,茶叶活性很容易打开。醒茶时,沿紫砂壶或盖碗的周边,缓缓注入沸水,注意尽量舒缓,待水平齐沿口,用盖轻轻划掉浮沫,略摇晃一下,倒出茶汤即可。

如果判断茶叶内含物偏弱,想在头几冲茶中,尽量让它释放茶物质,则可将水壶提高一点,高冲入水,让茶叶翻滚,后续冲泡中,也要考虑出汤的时间适当延长。

普洱茶等紧压茶,唤起茶叶活性相对困难,解茶入壶时,就要注意尽量减少茶碎的量,醒茶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点。如果茶叶紧压程度偏高,醒茶的时间可以参考泡茶出汤的时间,甚至可以更长。

遇到一些有年份的老茶,醒茶过程处理不好,享受将大打折扣。有条件,如果不是急于品鉴,应当至少提前一周,将茶叶解为小块,放入紫砂罐中,让茶叶有个回气的过程。醒茶时,应适当放长时间,如果感觉茶性未活,出茶汤水分离,可以多醒一次,不要吝惜好茶难得,如果不得真味,才是入宝山而空回。

醒茶的操作在《用心学泡茶》一书中,也有详尽描述,可以参看体会。醒茶是泡好茶的重要一步,虽然简单,还是需要留心。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094.html

上一篇:品茶论道,可谓人生至境

下一篇:茶如人生,先苦后甜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