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桂平西山茶介绍产地 采摘 及文化历史知识

2019-12-19

桂平西山茶,出产地为广西桂平市西山,西山也叫做思灵山。这座位于河江之滨,处于北回归线的南侧,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年平均气温为21.4℃,年平均降水量为17154毫米。茶树都种植在山的阳坡,地势比较高,光照充足,晚上气温较低,早上时山上常有云雾缭绕的雨露滋润,这些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另外,这里的花岗岩风化的土壤,质地疏松,非常肥沃,略带些酸性。

桂平西山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其长度在4厘米以内,而且要求轻采轻装。采摘之后要及时摊开,让水分散发掉,以保持芽叶新鲜,之后要及时加工。加工通常要进行“三炒三揉”,就是把鲜叶放到铁锅中翻炒杀青,杀青之后也要及时摊凉。之后用手将其捻成细条状,然后是下锅烘炒。就这样炒揉反复三次,使得茶叶达到细紧、茶梗干脆及气味香醇的标准。成品茶的条索紧细而匀称,色泽青翠;茶汤碧绿清澈,口味香醇。

西山茶成名很早,早在明代时就已经享有盛誉。《汀州府志》写道:“两山茶,色清而味芬芳,不减龙井”。《桂平县志》也有:“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矮株散植,根吸石髓,叶迎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芬芳,杭州龙井未能逮也”。乳泉水有“深峪乳泉,众试都甘”,“泉清洌,如杭州龙井”的美誉。如果用乳泉水来泡两山茶,就会同样有“西湖龙井虎跑水”的绝妙。1986年,西山茶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部优产品。1990年,在商业部主办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桂平市西山茶场出产的棋盘石牌西山茶,又一次被评为全国名茶、部优产品。西山茶主要为内销,其中一部分销往港、澳等地。

小编推荐

桂平西山茶加工工艺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在广西的名茶林中,桂平西山茶品质为最。西山栽茶始于唐代,到了明代西山茶已享盛名。

勤采嫩摘是西山茶的采摘特点。2月底或3月初开采,一直采到11月份,一年采茶20~30批。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长度不超过4厘米。要求芽叶大小、长短、色泽均匀一致,保持芽叶完整新鲜。通常炒制500克特级西山茶,需采4万个左右芽叶。

西山茶炒制技术精湛。采用手工炒制,在洁净光滑的铁锅内进行,全程采用抖、翻、滚、甩、拉、压、捺等多种手法。炒制时按原料老嫩、含水程度、锅温高低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不断变换手法,达到西山茶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揉捻、初炒、烘焙、复炒等工序。

摊青:是西山茶农炒制西山茶的传统经验。通过摊青,散失部分水分,有利于做形和色、香、味的形成。通过摊青处理的成品,茶味醇和,茶香鲜爽,色泽翠绿,叶底明亮。摊青时间因气温高低而异,一般春茶摊青7~8小时;夏茶3~4小时。春茶以失水减重10%左右为宜;夏茶以失水减重6~8%为宜。

杀青:锅温180℃左右,投入摊青叶100克左右,炒1~2分钟后,将锅温降至100℃左右。当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清香显露,即起锅揉捻。历时4~5分钟。

揉捻:手工揉捻,揉紧茶条。成条率达90%以上为宜。历时20分钟左右。

初炒:目的是做形和失水。当锅温60~80℃,投入揉捻叶400克左右,运用抖、翻、滚、拉、捺等手法边做形边蒸发水分。揉捻叶下锅后先翻炒至手感热时,再抖散水分。当干度达七成干时,改用滚、拉、捺手法,使条索紧细匀整。当干度达八、九成干时,起锅抖散,上筛烘焙。

烘焙:采用烘炉进行。煤炉上设置多层烘筛,筛面上垫上透气性的棉纸或纱布,将茶叶薄摊在纱布或纸上,摊叶厚度1.5~2.0厘米。烘温先高后低,开始温度约80℃左右,后降为40℃左右,烘至足干下烘冷却。拣剔筛分,拣去茎梗、分清粗细。按级别、大小分级贮藏。

复炒:复炒是高级西山茶出售前的必需工序。通过复炒达到提香的目的。复炒锅温40~60℃,投叶量每锅250克左右,炒至茶香显扬,茶叶足干时起锅摊凉,包装出售。

桂平西山茶的制作|桂平西山茶的加工工艺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在广西的名茶林中,桂平西山茶品质为最。西山栽茶始于唐代,到了明代西山茶已享盛名。 桂平西山茶产于广西桂平县的西山。早在明代时就颇负盛名。西山茶炒制技艺精湛者仍为西山庵院尼姑。当地的西山茶场还要请庵院尼姑作技术指导。

勤采嫩摘是西山茶的采摘特点。2月底或3月初开采,一直采到11月份,一年采茶20~30批。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长度不超过4厘米。要求芽叶大小、长短、色泽均匀一致,保持芽叶完整新鲜。通常炒制500克特级西山茶,需采4万个左右芽叶。

西山茶炒制技术精湛。采用手工炒制,在洁净光滑的铁锅内进行,全程采用抖、翻、滚、甩、拉、压、捺等多种手法。炒制时按原料老嫩、含水程度、锅温高低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不断变换手法,达到西山茶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揉捻、初炒、烘焙、复炒等工序。

摊青:是西山茶农炒制西山茶的传统经验。通过摊青,散失部分水分,有利于做形和色、香、味的形成。通过摊青处理的成品,茶味醇和,茶香鲜爽,色泽翠绿,叶底明亮。摊青时间因气温高低而异,一般春茶摊青7~8小时;夏茶3~4小时。春茶以失水减重10%左右为宜;夏茶以失水减重6~8%为宜。

杀青:锅温180℃左右,投入摊青叶100克左右,炒1~2分钟后,将锅温降至100℃左右。当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清香显露,即起锅揉捻。历时4~5分钟。

揉捻:手工揉捻,揉紧茶条。成条率达90%以上为宜。历时20分钟左右。

初炒:目的是做形和失水。当锅温60~80℃,投入揉捻叶400克左右,运用抖、翻、滚、拉、捺等手法边做形边蒸发水分。揉捻叶下锅后先翻炒至手感热时,再抖散水分。当干度达七成干时,改用滚、拉、捺手法,使条索紧细匀整。当干度达八、九成干时,起锅抖散,上筛烘焙。

烘焙:采用烘炉进行。煤炉上设置多层烘筛,筛面上垫上透气性的棉纸或纱布,将茶叶薄摊在纱布或纸上,摊叶厚度1.5~2.0厘米。烘温先高后低,开始温度约80℃左右,后降为40℃左右,烘至足干下烘冷却。拣剔筛分,拣去茎梗、分清粗细。按级别、大小分级贮藏。

复炒:复炒是高级西山茶出售前的必需工序。通过复炒达到提香的目的。复炒锅温40~60℃,投叶量每锅250克左右,炒至茶香显扬,茶叶足干时起锅摊凉,包装出售。

产品特点 叶嫩条细,色翠汤清,香高芬芳,味鲜甘醇,以嫩、翠、香、鲜最有特色。

茶类篇绿茶种类-桂平西山茶


桂平西山茶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在广西的名茶林中,桂平西山茶品质为最。西山载茶始于唐代,到了明代西山茶已享盛名。据《桂平县志》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矮株数植,根吸石髓,叶映朝89,故味甘腴而气芬芳,杭湖龙井未能逮也。”

西山茶产于广西省桂平县的西山。这里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一地,使西山的景色更加迷人。人们赞美西山的景色,也称赞那色翠味香、遐迩闻名的西山茶。西山茶最高山岩海拔700米左右。山中古树参天,绿林浓荫,云雾悠悠,浔江水色澄碧似锦。乳泉昌莹,冬不调,夏不溢。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多生长在山腰的奇峰怪石间。确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

勤采嫩摘是西山茶的采摘特点。2月底或3月初开采,一直采到11月份,一年采茶20—30批,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长度不超过4厘米。要求芽叶大小、长短、色泽均匀一致,保持芽叶完整新鲜。通常炒制500克特级西山茶,需采4万个左右芽叶。

西山茶炒制技术精湛。采用手工炒制,在洁净光滑的铁锅内进行,全程采用抖、翻、滚、甩、拉、拉、捺等多种手法。炒制时按原料老嫩、含水程度、锅温高低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不断变换手法,达到西山茶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揉捻、初炒、烘焙、复炒等工序。

摊青:是西山茶农抄制西山茶的传统经验。通过摊青,散失部分水分,有利于做形和色、香、味的形成。通过摊青处理的成品,茶味醇和,茶香鲜爽,色泽翠绿,叶底明亮。摊青时间因气温高低而异,一般春茶摊青7—8小时;夏茶3—4小时。春茶以失水减重10%左右为宜;夏茶以失水减重6—8%为宜。

杀青:锅温180℃左右,投入摊青叶100克左右,炒1—2分钟后,将锅温降至100℃左右。当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清香显露,即起锅揉捻。历时4—5分钟。

揉捻:手工揉捻,揉紧茶条。成条率达90%以上为宜。历时20分钟左右。

初炒:目的是做形和失水。当锅温60—80℃,投入揉捻叶400克左右,运用抖、翻、滚、拉、捺等手法边做形边蒸发水分。揉捻叶下锅后先翻炒至手感热时,再抖散水分。当干度达七成干时,改用滚、拉、捺手法,使条索紧细匀整。当干度达八、九成干时,起锅抖散,上筛烘焙。

烘焙:采用烘炉进行。烘炉上设置多层烘筛,筛面上垫上透气性的棉纸纸或纱布,将茶叶薄摊在纱布或纸上,摊叶厚度1.5—2.0厘米。烘温先高后低,开始温度约80℃左右,后降为40℃左右,烘至足干下烘冷却。拣剔筛分,拣去茎梗、分清粗细。按级别、大小分级贮藏。

复炒:复炒是高级西山茶出售前的必需工序。通过复炒达到提香的目的。复炒锅温40—60℃,投叶量每锅250克左右,炒至茶香显扬,茶叶足干时起锅摊凉,包装出售。

西山茶从1960年后得到很大发展,目前已从原有的零星散植发展到成片的西山风景茶园,年产量已达600公斤左右。产品畅销国内外,得到各方人士的高度赞扬。已故著名壮族诗人黄勇宗曾咏诗道:“乳泉水温西山茶,又香蜜糖又香花,天下名茶我尝过,如今只爱这一家。”马斯云称:“香蔽高岭不是花,乳泉新煮绿春芽,乳泉新煮绿春茶,闲来愿得杯常满,每倚亭台到日斜。”西山茶曾在1982年和1984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名茶。1984年参加了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88年参加了新加坡博览会展出和日本名古屋中国名茶展览,均得到了一致好评。西山茶真是“香满神州海外驰”。

西山茶条索紧结,纤细匀整,呈龙卷状,黛绿银尖,茸毫盖锋梢,幽香持久,滋味醇和回甘鲜爽,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经饮耐泡,尤其是采用西山乳泉烹饮更是脍炙人口,饮后齿颊留芳,耐人寻味。常饮西山茶,有健脾壮身的作用。

大佛龙井产地及文化历史介绍


大佛龙井茶生长于唐朝诗仙李白曾经为之梦游的浙江新昌境内环境秀丽的高山云雾之中……

天姥横天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这首名诗歌颂了天姥山的横空气势。天姥山是新昌一邑之主山。在县东南围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属道教第16和60福地,层峰叠嶂,千态万状,苍然天表。

会墅岭 扼天姥山北道口,旧有鸟道可攀,今有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岭上台地气候凉爽。过会墅岭行5公里,能望见天姥主峰拨云尖,因山顶常萦绕白云,故名。登山回望,群山为小,北有芭蕉、斑竹两大山(即大尖、细尖)遥遥相对,南至王会、牛牯、万年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莲花峰拜倒脚下。山上有姥姥岩、天姥鹰、天姥馍蹲牛岩、鸡笼岩等。

天姥山不仅以天神叫“姆妈”知名,而且以高雅文化名山著称。晋朝前为人迹罕至的莽地区,南朝谢灵运“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于此通道险要地段,名声大振。谢灵运诗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南朝宋元嘉间朝廷闻天姥美名,遣名画师楷模山状于白团扇上。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1993、94和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浙江茗茶顾渚紫笋茶叶产地采摘及文化知识介绍


“凤辇寻春半醉同,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这是唐代诗人张文规对当时进贡紫笋茶情景的生动描写,意思是说湖州顾渚紫笋茶,特别为皇帝所喜爱,因此一听到进贡的紫笋茶已经运到宫中的消息,宫女们就立刻要向正在“寻春半醉”的皇帝禀报。

顾渚紫笋出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因鲜茶芽叶微呈紫色,嫩叶背卷如笋壳而得名。长兴县地处浙西北,南、北、西三面皆环山,东临太湖。这一代有大小山峰300余座,大部分茶树就分种在山坞上,当地人称作“界”。其中西坞界、竹坞界、方坞界、高乌界等地种植的数量最多。由于具备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这里的茶树新梢长势旺,发芽整齐,叶片毛茸很多,产量也很高,是制作红茶、绿茶均适合的优良品种。

采茶于每年的清明节前到谷雨期间,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_二叶初展,其制作工序包括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极品紫笋制成后茶叶相抱似笋,上等茶叶芽挺嫩叶稍长,形如兰花。成品色泽翠绿,有明显的银毫,有兰蕙的清香,滋味甘醇鲜爽;茶汤清澈鲜亮,叶底细嫩成朵。该茶有“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的美誉。

长必县顾清山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从唐代中期开始就负有盛名。据说,唐代茶人陆羽在大历年间,曾在顺渚茶山开辟茶园,亲自采制品尝茶叶,并著有记述顾渚山的专著《顾渚山记》一卷(今已失传),而在其所著的《茶经》巾也有“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记载,并认为顾渚紫笋是天下第二名茶。唐朝皇室为了监制贡茶,曾经在顾渚山上设立贡茶院。根据《吴兴志》的记载,自唐代大历五年( 770年),在顾渚源上建草舍三十余间,引金沙泉水用以制作贡茶。每逢春三月采制春茶的时节,湖州刺史都奉召亲自到顾渚茶山修茶。湖州刺史杜牧在《茶山》诗中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壁裁”等赞美顾清紫笋的名句。顾渚紫笋作为贡品从唐广德年间(763-764年)一直到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贡,总共历时600余年,其贡奉历史时间之长,在全国贡茶历史中都十分罕见。其制作方法经过了由饼茶、龙团茶而为散茶,南蒸青而为炒青的历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8946.html

上一篇:遵义毛峰茶历史文化及产地品质

下一篇:介绍南山白毛茶产地 制作工艺 历史文化知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