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如何辨别陈年普洱茶真假

2019-12-19

偏爱陈年普洱茶的茶友都知道,常年普洱茶价格都不便宜,而且,如今普洱茶市场有很多茶商喜欢弄虚作假,那么,我们该如何鉴别一款陈年普洱茶是真的还是假的?1.先闻普洱茶的味道老的普洱茶在一段长时间的陈化后,有自然的陈香韵味(有的会含有菌子干香,中药香,干桂圆香,干霉香,樟香等),无异、杂味。越是老的普洱茶、越是好的普洱老茶异味杂味就越少。2.干茶的颜色比较新的生茶,茶面是墨绿色,芽头则是白色。有一定年份的生茶,茶面则是棕红色,芽头是金色。熟茶这方面不太好判断,因为颜色变化很小,基本都是猪肝色。3.茶面

通常年份越久的普洱茶,茶面会越来越松散,颜色发黑,有些碳化,而表面越紧,则年份越短。看外观,首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M.CY316.coM

看干茶色泽和净度,优质的云南普洱茶的干茶,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

如果是超过了三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那么会手工采茶的较多,用剪刀剪的会比较少,而如果超过了五十年以上的茶则全都是手工采摘,外形看起来都是条状,因为当时的普洱茶并没有进行揉捻。

4.看汤色

新的生茶汤色是黄绿色,年份越久,颜色越深,逐步变成金黄色、红黄色,最后会变为红色、深红色,如同红酒。新的熟茶汤色是黑红色,俗称酱油色,越久会越来越通透,颜色会越来越淡,陈年的老熟茶是宝石红色。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茶散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5.闻香气

主要闻普洱茶香气的纯度,区别霉味与陈香味。霉味是一种变质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陈香味是令人愉快的香气。闻气味采取热嗅和冷嗅,热嗅看香气的纯异,冷嗅看香气的持久性;优质的热嗅陈香显著浓郁,且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甘爽的味道。质次的则有陈香,但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他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5.看叶底生茶越新叶底就越鲜活,如同刚摘下来不久的鲜叶。年份越久,叶底会逐渐变红,陈年的老生茶叶底是棕黄色。熟茶的叶底部不太好判断,通常是以油润程度来判断,年份越久的熟茶,叶底就越油润,如果包裹了一层油膜。看叶底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义勇。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6.品茶汤 真老茶不应有碳味,碳烤观念是近年发展出来的手法,老茶长期的自然发酵,浓醇甘润,好的老茶,入口滑顺自然甘甜无刺激性,性转温润、耐泡,不会让人睡不着。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以上的这些方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的情况,判断茶品的年份,还需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茶厂的历史知识,产品知识,最关键的还是在长期的品饮过程中培养敏锐的口感。

Cy316.com延伸阅读

小青柑普洱茶如何辨别真假?小青柑普洱茶的辨别方法


如今,小青柑普洱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正是由于它将果香的清爽与普洱茶的甘醇融合在一起,冲泡过后茶汤鲜红透亮,清爽诱人。那么,小青柑普洱茶如何辨别真假?下面让小编带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小青柑普洱茶的辨别方法吧。

小青柑普洱茶

小青柑,本是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采收的柑果。如今特指,以7、8月份采摘的未完全成熟的柑仔为原料,掏出果肉、填上普洱茶散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工艺制成的一种果茶——柑普茶。

小青柑普洱茶的辨别方法

1、产地:柑果产于新会。青柑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有原产地标识。正宗青柑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五个核心产区:茶坑、天马、东甲、西甲、梅江。这五地地处三山环抱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咸淡水流域,土地肥沃,有机质丰富,品质无可复制。

2、外观:柑皮皮厚质硬、色匀、油包粒密实且清晰可见,稍有白霜者更佳。新会柑的柑皮比较厚,约为2.2mm,冲泡后皮色浅绿,皮质厚实、韧性好、毛孔细腻。若为橘子皮做的,冲泡后皮色偏深绿色,皮质稀软毛孔粗,用手一扯就稀烂。

3、茶汤:汤色清润透亮,不浑浊。香气柑香(陈皮味)清爽,不夺茶香者佳。若冲泡时,香气如烤红薯般过于香甜或如水果一样略带酸,都是干燥工艺不到位所致。

4、口感:滋味要协调,汤质轻盈甜滑润口。柑普属于果茶,不能全是茶味无柑味,也不能茶味淡薄柑味刺激。

如今,市面上很多广西青柑、湖南青柑冒充新会青柑,但广西青柑偏绿、湖南青柑略扁,都不似新会青柑青色圆润。此外,柑(桔)普茶≠橘普茶,柑普茶,冲泡开后唯有新会小青柑,带陈皮韵味,其他只有水果味,非常容易辨别。

我们可以从产地、外观、茶汤以及口感来辨别小青柑普洱茶的真假,当然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进行品质优劣的辨认。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的小青柑普洱茶的辨别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陈年老茶?如何辨别陈年老茶?


什么是陈年老茶?一些喜爱茶叶生活的人总结了这样一句话:“饮茶要新,喝酒要陈”不过这个当然,每个人对茶叶的理解都不同。

燃鹅~茶叶当然也是新的好,但是有一些茶叶的种类可不是这样的,反而你把它储存一段时间,它的茶质会更好,滋味会更醇和,一般人们选择的储存的茶叶都有普洱、武夷岩茶等,这些茶叶“陈饮的话会去除新茶叶的那种燥感,所以你可以选择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再饮用。

至于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存放5至10年的茶算旧茶,存放10至20年才能成为陈茶,而陈年老茶主要就是要经过时间的作用,改变茶叶本身的本质,产生对人体更加有益的物质的变化过程。

陈年老茶的辨认方法

外观

真正的陈年老茶茶叶颜色一般都是深褐色或者黑色的,颜色很自然,闻起来会有陈年味道。

茶汤

如果你在外面买到陈年老茶,准备拿回家泡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通过茶汤的颜色来辨认陈年老茶的真假,真的老茶茶汤是呈现淡琥珀色,存放时间越久颜色就越深,而假的茶汤则会呈现乌黑油亮,这个通常就是碳烤出来的“新鲜老茶”了,并不是真的陈年老茶。

滋味

一般老茶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后味道会略带一点酸味,但如果你喝到的老茶是炭味的话就是假的,因为真正的老茶是不用炭烤的,炭烤观念是近年才发展出来的方法。

以饼茶为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茶品的茶材、饼型、拼配手法等方面。大体说来,古董茶、印级茶多使用大叶原始种的野放茶菁(是否部分古董茶有使用栽培型野生原料,至今尚未定论,但即使有,数量也不会太多)。这类茶材的口感较改良种茶园茶醇和而厚重,叶底柔软肥大。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原料还使用得很多。

2、饼型的鉴别。早期的茶饼,都是石质模具手工压制而成,生产效率很低。建国以后,手工压制多会导致形状不匀整;机械模具使用后,茶型就逐渐规整、紧结,直径、厚度多有定数;80年代以前的茶,常见大饼;而90年代的茶则以小饼型居多……各个年代茶饼的直径、厚度、转折处的弧度、正面背面的曲度、背面窝孔的形状、茶体不同部位的紧压程度等等,都是鉴别年代的要点。

3、拼配手法。国营时代,茶厂的常规产品都有相对固定的拼配手法,并在七十年代中期形成了唛号制度。如勐海厂的7542、8582,下关厂的8653、7663,昆明厂的7581(对于这些数字唛号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回复59、60查看相关介绍),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制式化的拼配方法,保证大宗产品各批次间品质相对稳定,性质类似于其它茶品的合堆(拼堆)工艺。但是,相同唛号的产品,并不是几十年来配方固定不变的。拼配原料等级、方法的变更,同样是辨识茶品年代的重要依据。例如,勐海茶厂的大宗青饼7542,在1992年前后配方的等级就有很大变化;由于使用了轧细工艺,下关厂后期的沱茶外观和早期产品差异也很大。以上三者,是辨识茶品年代的要素中最难以伪作、最具参考意义的。

4、是茶饼内飞的鉴别。因内飞是制茶同时压在茶体内部的,不可能抽换,因此也是难以伪造的一个重要辨识依据。内飞鉴别的方法,主要在于纸张质地、油墨颜料、印刷版式三个方面。例如,看到油光薄纸、细字印刷,就可初步判断茶的生产年代不晚于九十年代中期,若对印色和版式变化熟悉,参考饼型、配方等方面,就可更进一步精确地判断究竟是80年代中期、后期,还是90年代。

5、是茶的外包装纸、内票、大票、筒装形式等。包装纸、大票的鉴别和内飞类似,主要要素也是纸张质地、印刷颜料和版式。大票是茶品出厂时每件茶附带的简要说明,包括唛号、厂方、批次等信息。1985年以前,云南的茶叶生产、销售由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包装物并非茶厂自己订制,而是省公司统一调拨。当时的大票形制为立式印刷,不写厂名;而1985年以后,产品的生产、经销权下放到厂方,勐、关两厂都印刷了自己的横式表格型大票。并且,1985年以后勐海厂的大票,多带有3位延展码,记录了生产年代和批次的信息。筒装形式,主要分竹壳装、纸筒装两种,不同年代的材质、印刷等方面同样存在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包装物由于和茶体是分离的,容易拆换,故只能当作辅助依据。

总体来讲,随着时间的流逝,普洱生茶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汤色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醇和,苦涩度降低;熟茶在陈化中渥堆熟味会逐渐消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茶品年代辨识的辅助手段。但是,并非汤色红的生茶都是老茶。以香港、肇庆等地的作仓经验,通常生茶入仓三四年,汤色即变为橙红;六至八年即可转栗红色,生成“樟香”。而关于熟茶茶品的陈化,坊间标榜的“枣香”、“参香”、“樟香”,实际上往往也都是在湿仓条件下形成的;正常条件下存储的熟茶,不易出现各类特殊香气。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8281.html

上一篇:金骏眉红茶如何储存呢

下一篇:介绍下陈年普洱茶冲泡方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