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价值问题讨论:滥用“古树茶”包装标识引发思考

2019-12-17

20块钱的古树茶,古树茶太便宜了!是真的古树茶吗?怎么到处都是古树茶?云南的古树茶那么多?古树茶真贱价?是台地的吧?最多是乔木的?也有200块和2000块的古树茶,哪个真的?哪个假的?古树是什么概念……很多客,特别是初喝的是新手,面对着纷繁复杂、高深莫测的包装,提出无数疑惑。很多人选择了做足功课,再买茶喝茶。包装上打着“古树茶”的茶品,几乎随处可见。遇到一个同行的,给我看了他几十元的茶,也打着某茶山古树字样,我对着他的“古树”两字哈哈笑了一下,他弹回一句,是真的。我无语。

云南厂家数以千计,每个厂家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茶品几十至几百款,如果把云南的包装堆在一起展览,不知可以铺多少公里长的路。要识别各类不同包装茶品质量的差异,估计只有生产者自己最清楚。喝茶者的,凭着卖家的描述,包装打的字,再加上自己的喝茶经验,对茶品揣摩。等揣摩得和自己的心理价位接近,或和自己认知程度吻合,才敢放手买茶。如果是遇到大厂的还好说些,买的人多,卖的人也多,可以找到更多的价格。时常听到一句,买大厂的,放心!除了大厂规范化、规范化的生产,稳定的质量外,还有可以更轻松地购买。

云南有几十万亩的古茶园,不缺乏古茶。古茶园产茶量不大,有的古茶园有些古茶还需要保护。古茶也不至于漫天盖地、堆积如山,白菜价,地摊价,跳楼价的地步。严谨的茶人都说,云南古树不多的。古树茶就是数百上千年前云南的少数民族的先民种植下的茶树。现在也有把百年以上的称为古茶树的说法。百年茶树,感谢大自然对云南的厚爱,赐予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才使那么多古茶树得以生生不息。试搜罗别的省份的,这样树龄的古树茶有多少呢?估计那边的几两古两,就是成了高层来往的珍品。物以稀为贵,云南的古茶长得太多了,所以贵不到哪里去,普通百姓也喝得起。商品的流通规则决定了,好东西不一定贵,贵的不一定好东西,但愿大家在喝着平价而非廉价的云南好茶时,别忘心里另存一份感恩。

滥用“古树茶”作为包装,很多时候并没有给商品带来附加值。如果说商品的假冒伪劣是为了以次充好获得高价,云南的商人在这里表情得“与众不同”,好像写的“古树茶”只是一种销售上吸引眼球的字眼,卖的,还是非古树茶的价。并不是说他们不要钱,也许是不成熟的商业技巧,取巧,只取了一半,反显拙了。有时,横横心,倒宁愿得到一种高手段的谎言,换得心里的舒服,也不愿去听一个破绽的谎言。这是无奈的话,还是厌恶说谎的。

貌似得益的作法,亏得多大?首先,消费者心里的抗拒,太复杂了,搞不懂,不懂就少买点,尝一下就可以,或者买点低价的。其实,真正古树茶被压在脚下。除了极个别发烧友、行内的识得古树茶,很多人也分不清是否真正古树茶,商家的引导很多时候是太可靠的,要不,有时间琢磨了再买,要不算了,不买了,或买了写了标“古树茶”的低价茶,喝了,哦,原来古树茶不过如此,问题就引到第三个了。第三,对整个行业信心的减弱。培养群里,这两年在各种炒作、媒体报导之下,已显得很艰难,外部的副作用,内部的问题,真可谓内忧外患了。现在行业正处于低谷,能认真坚持下来,做好茶,认真宣传,点滴积累的不多了。但低谷也正是培养喝茶群体的一大好时机,大家都觉得便宜,如果再加上好喝,谁不选择?

“国标”出来了,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茶才能叫。这是个大范围的标准。云南相关职能部门为何不细化相关的小标准,并运用执行呢?比如,什么样的茶才能叫“古树茶”、“野生茶”、“大树茶”,平时再应用到包装上,符合什么条件的,才准许使用。不符合的,以怎么的措施整顿使其规范。茶厂家要启用的商品包装,需申报、审核、备案,包装上不作夸大化的宣传、每款产品需要相对稳定的茶品质。包装的纷繁复杂,也是令人头疼的,可以有个性化的包装,图案多样化,没问题。铁观音包装袋各式各样,但他们把层次分得很清楚,几个香型,几个等次,每个店都如此,以喝作为标准,以茶客的品饮感觉作为定价。的种类、山头、陈化条件等是要复杂得多,还有历史上遗留的很多问题,所以要学也难。只能从新茶上开始革新。试图包装上如实地、明确地描述着山头、用料、树龄大小,采摘季节等。这也只是个人抛砖的一点小想法。如果职能部门替消费者先清理了认识上的障碍,消费者心理踏实了,喝茶轻松了,整个行业也会无声无息中朝前跨越着。当然,业的发展,需要很多方面的完善,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再有探讨式的建议,古树茶现在很多也需要保护,量也极少,可否打造成云南业真正的精品高档茶。可否“古树茶”等标识做一个严格的使用标准?任何一个茶品,达到某个标准方可使用相关标识,严把关口,惜墨如金,让有一套澄明的产品标识标准。

cy316.Com精选阅读

值得思考的普洱茶膏价值


值得思考的普洱茶膏价值!普洱茶膏上市已经超过三年,在这期间,普洱茶膏从一个仅记载于典籍当中的传奇茶饮,从复活到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从春城一隅的小小门店到跻身博鳌,以国礼之尊敬献世界。其中走过了其它茶品数百年的历程。公交车上可以听到“懂茶的都喝膏了”的广告,杂志报纸上不时看到有普洱茶膏的广告,厂商之多,不必细数。展览会、茶市场,普洱茶膏也不再是芳踪难寻,厂商宣传的众多产品卖点究竟是不是就代表了普洱茶膏的价值?这个值得厂商与消费者共同思考。

普洱茶膏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产品的便捷性。普洱茶膏作为普洱茶的升级产品,按照营销的角度看,必须具备优于普洱茶的特点。我们都知道,如果要喝一杯普洱茶,按照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以小沱茶或小单位的普洱饼茶或砖茶放入开水中泡。这样的泡出的普洱也能喝,但是滋味却并不尽如人意,因为普洱茶作为一种紧压茶、发酵茶、陈化茶,需要醒茶以润开粘黏在一起的茶叶,洗茶以清洗茶中的杂质和灰尘,以专业的壶及杯子泡茶和品茶,以保证茶的滋味(还有其他一些就不在文中敷述了)。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环节,才能保证泡出的普洱具有较好的风味。但是反观普洱茶膏,虽然没有了普洱茶每一泡都不同的味道,但是却只需要简单的冲泡就可以喝上一杯好茶,单就这点来说,这不得不承认普洱茶膏的便捷了。而且喝完茶之后,处理茶渣、清洗壶具和杯子,壶具还需要惊喜养护,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普洱茶膏完全可以把这些省略,只需要净水清洗,便捷性显而易见。放大了说,普洱茶膏在会务、差旅中,既可以满足喝普洱茶的需要,又免去了泡茶的繁琐,岂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普洱茶膏的价值还体现在产品的品质。好的普洱茶膏在选料上,有严格的标准,哪里的茶叶更适合做普洱茶膏,以什么样的配比制成的茶在普洱茶膏中最能体现普洱茶膏的妙韵,什么样的芽叶可以作为原料,原料也呈现出等级化,然后以传统的工艺制做成茶。成茶在适宜的条件之下陈化。无论是什么样的工艺,茶作为原料,一定是最为关键的,因为只有好茶才可能做出好的普洱茶膏,不可能坏的茶经过神乎其神的文字游戏而变成好的产品。当然,工艺在普洱茶膏的品质上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工艺可以使的上好的普洱茶中的有益物质和香源物质得以较好的保留,以保证普洱茶膏的香气和口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时间,现在的普洱茶膏制作工艺,已经能够在加工过程中不破坏推动普洱茶陈化的有益酶等物质,使得制成的普洱茶膏能在适宜的条件下继续陈化,无形中提升了普洱茶膏的品质。

普洱茶膏的价值还体现在其较好的养生功效。以较好的普洱茶膏制作工艺制成的普洱茶膏中含有茶多酚、茶皂甙、茶多糖、茶碱等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对人体有益的。普洱茶膏的养生功效主要取决于茶多酚。茶多酚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美容祛斑,减肥、抗辐射、利尿通便、抑菌抗病毒,护肝养胃,清除异味,减少烟毒害等健康功效。 现代医学证明:茶多酚能促进乙醇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使乙醇代谢能正常顺利进行。经常喝普洱茶膏能增加血管收缩功能。茶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体外,减少醉酒后的危害。饮普洱茶膏还可以补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维生素C,兴奋被酒精麻醉的大脑中枢。因而起到解酒作用。并且用普洱茶膏解酒,绝对不会伤害脾胃,不会使醉者大量呕吐,发生反胃的痛苦。

普洱茶中,古树茶究竟价值几何?价格


普洱历史悠久,最早文字记载显示周朝就有,当时叫作“云茶”。清朝慈禧太后也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爱好。到了近代,由于战乱频繁,普洱茶全面萎缩,人们对普洱茶的熟知度也慢慢降低。后来经过多年茶叶市场的培育和产茶区政府的宣传与推广,普洱茶的认知度和消费人群呈上升的趋势。

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普洱茶越来越火,就是因为其本身具有的投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在近几年,全国各高档名优茶价格集体跳水后,普洱茶依然保持强劲的原因。当然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也为古树茶普洱茶的火热填了一把柴,由于房地产、股市和黄金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投资者介入上述项目较为谨慎,而普洱茶是相对较为稳健的产品,所以吸引了一部分投资者的关注。

尤其是古树茶的价格在近几年更是飞速上涨,2001年至2014年之间,制作工艺精湛的上等纯料古树茶以平均每年30%的增长速度,成为很多藏家的新宠。目前,老班章、冰岛、曼松等著名茶区春茶价格年年创新高,除了人为的炒作外,还归功于古树茶稀少的资源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关于古树茶,价值究竟几何呢?

笔者认为:从茶叶本身的化学成分来看,茶叶主要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古树茶的成分与台地茶及其他茶类没有多大的区分,只是内含物的成分比例不一样而已。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现在还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证明,古树茶功效一定大于台地茶或其他茶类。

从茶叶的感官审评来讲,古树茶的香气与滋味的丰富度优于台地茶。

从收藏投资的角度来讲,古树茶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尤其是纯料的古树茶。就拿现在市场上炒得很热的班章和冰岛茶来说吧,当年采摘下来的晒青毛茶价已达2~3万元/公斤,单株古树料价格更高。试想,当年的价格就已经很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幅空间也不会很大。

再者,古树茶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稀缺茶树资源,盲目地推崇古树茶就是破坏我们现有的古茶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古茶园每年以6%的速度递减,作为每一个有责任的茶人来说,保护古茶园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义不容辞的责任。

茶叶讲究的是拼配技术,古树茶最多作为普洱茶拼配的选料而已,仅为调剂茶叶口味的“香精”。

古树茶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不管是常年品饮普洱的茶友,还是浅尝普洱的朋友,当我们喝下一口纯正的古树茶茶汤时,身心的愉悦是难以言表的,身体的感觉是诚实的,这对喜欢古树茶的茶友来说是最真实的体验。

一般而言,当我们聊起古树茶的价值时,通常离不开的话题是:古茶树的环境好,好山好水出好茶。百年生长的茶树,内质丰富,存放后的陈化品质,即普洱茶特有的陈韵极具特色,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收藏价值,说白了就是会增值。当然,诸如普洱茶的养生功效,助消化、降油脂、防辐射等等潜在的功效,也是茶友们经常关注的。

我们常说,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古茶树,才能发现古茶树更多的魅力。一棵茶树长的再粗壮,再久远,始终是植物,要遵循自然界的生长规律,不会因为它是古茶树,就有特殊性。不同的环境里,自然环境决定了茶树生长的条件,茶树自身的生长趋势

普洱茶——古树


古树茶是市场的一个趋势,这是无疑的。很多顾客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叶大叶厚的就是古树茶,市场上太多用大叶厚叶的台地茶,采用轻度揉捻,制成松抛条,充当古树茶。

“六味两性”鉴茶法,鉴别的是茶内质,您只要选到了有内质的茶,那您一定就选到了古树茶,因为只有乔木型的古树茶才能拥有内质丰富特点。此方法共分两部分:一是茶树生长方式及环境区别;二是用口感的表现来鉴别茶的内质。

1.茶树生长方式及环境区别

古树茶

树种:乔木科

树龄:100年以上

环境: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海拔较高的古茶山(产量低,不易采摘)

生长方式:自然生长,无人为管理(喝起来口感饱满,变化丰富,具有山头特点)

树高:约为2.5-3米

根系:主根深厚,树干高,根系多而深,深度为2.5-3米

内质:内含物质丰富,饱满

2.六味两性鉴茶法

香韵

此为鉴别古树茶的关键之一。泡古树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浓郁而下沉。台地茶是很难将此种香韵在公道杯中完美呈现的。香韵越沉稳,代表内质越足。

甜度

这里的“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能与回甘混为一谈。古树茶的甜味一般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当您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慢慢就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即可领略。新茶客会很难品出。

汤质感

古树茶的茶汤粘稠感强,厚实度显著。回甘生津既快又足,苦涩平和,化开速度快,活性足,8-12泡后茶性依然稳定,后期陈香转化速度快,收藏价值较高。

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苦涩较重的茶只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吸收土壤的养分较少,其他滋味表现较弱,苦涩就体现得尤为突出。二是倒出的茶汤,冷却之后再来喝,苦涩会加重,但茶香、回甘、生津,甜度等都还在,这就是古树茶内质丰富、茶性稳定的表现。

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为茶的基本滋味,台地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6泡之后就开始减弱,古树茶回甘生津体现得比较稳定,快而持久。

喉韵

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此感会使您呼吸尤为顺畅,舒爽度较高;还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最后,喉部也能感到甘甜。

持续性

简单来说就是茶的耐泡度。在品饮时,如果发现上述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证明此茶的持续度到达于此。古树茶一般能持续至8-10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12泡以上。

稳定性

茶的持续性决定了茶的稳定性,持续性越久,稳定性越高,证明此茶的内质丰富,后期陈香转化顺利稳定,有较高的存放价值。

“六味两性”鉴茶法,从香韵、甜度、汤质感、苦涩、回甘生津、喉韵,持续性、稳定性等全方面鉴别一款茶是否古树茶,掌握了这些,大家再也不会被忽悠了。

普洱茶问答四:古树茶的品饮价值?


答:

1:零农残零污染

古茶树是一般不经过人工干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乔木,是千百年来历经大自然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存活下来的生命力顽强而且旺盛的古茶树,本身已经具备了抵抗各类病虫害的能力,无需使用农药,没有任何农残的担忧,天然健康。古茶树周边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原始性保存非常好,生态环境的优渥也造就了古树茶纯净天然的特质。

2:内质丰厚

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古茶树树根比一般树木扎得更深,一般而言古茶树树长多高根扎多深,无论是地表枯枝落叶花果滋养的腐殖质土壤里的养分,还是地下深层土壤中富集的各种矿物质都转化成为古茶树自身的营养物质。因此古树茶,内质更丰厚,滋味更醇厚。另外,古茶树是喜阴植物,莫不生长在山高谷深,云雾萦绕之处。自古有言“高山云雾出好茶”。植被繁茂、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让古茶树芽叶有机质含量、果胶含量、芳香物质及含氮类鲜爽物质增多,粗纤维含量减少,涩类物质的茶多酚相对平衡。

3:品饮养生价值高

古树茶汤,因为生态环境、树种优势等原因,滋味均衡,茶香自有

大自然的芬芳,饱满度好,口感更醇厚,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好,韵味更加悠长,品饮价值极高。此外古树茶茶性温和,汤质细腻,碱性物质少,正常饮用不影响睡眠。老少皆宜。

4:稀缺,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古树茶,是普洱茶的细分市场,产量不及总量的1/15。它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江流域的古茶山,以新六大古茶山、古六大茶山的古树茶,最为优质和最具代表性。此外,古茶树散落于深山丛林,山险路远采摘难度大,一般一年只春季采摘,偶尔秋季采摘,产量十分稀少。

5:转化快,后续增值空间更大,收藏价值更高。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赋予了它特殊的金融属性。古树普洱茶品质更优,内质更加丰厚,滋味更加均衡,转化更快,是极佳的投资理财产品。

古树茶的收藏价值


古树茶定义:

古树茶:是指采摘存活百年以上的云南大叶种乔木科茶树上的叶子制作成的茶叶。在茶叶流通领域,通常指上百年至数千年的云南普洱茶树上采摘的鲜叶制作的茶叶为古树茶。古树茶树仅在以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古镇易武为首的古六大茶山和勐海县的新六大茶山茶区有古树群落,故而产量十分稀少。古树茶必须是纯料茶,如若在压制茶饼过程中在古树茶叶内掺入台地茶或其它非古树茶叶拼配的,就不再是古树茶,此类茶叶统称为拼配茶。加工技艺精悍的纯料古树茶口感汤色和营养成分如红酒一般,将随着年份而与日俱增,因此,古树茶具备很高的储存升值价值,相较而言,台地茶或拼配茶的储存升值空间较小。

古树茶的市场现状:

由于古树茶产地地处云南边疆落后地区,且每年产量十分稀少,故而并无相关法律或相关市场监管或监督机构。此外,由于古树茶和台地茶以及其它茶价格相差数倍,且大多数茶客并无专业知识,不会区分真假。因此,众多商贩采取拼配的方式来以次充好,以降低成本、提高价格并从中渔利。根据《云南茶文化博物馆2010年中国茶叶市场消费者调查报告》统计显示:广东、北京、上海为云南普洱茶古树茶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整个云南普洱茶古树茶消费量的65%。其次是江浙、四川和云南等地。统计结果显示:市场上以古树茶包装盒销售的古树茶中,仅有3%为真正的古树茶。正是因为在大众消费市场上很难买到真正的古树茶,而古树茶又能够像红酒一样越存越香,越存越升值,故而今日的古树茶就好像顶级茅台酒一样,成为社会特权阶层和富裕阶层追逐的饮品和藏品。古树茶的储存和收藏

2001年-2010年之间,制作工艺精悍的上等纯料古树茶以平均每年30%的增长速度,成为很多藏家的新宠。然而,投资和收藏普洱茶并非毫无风险,因为并不是购买和收藏所有的古树茶都能够保证升值。可以储存和收藏升值的古树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古树茶的茶饼必须是采摘自百年以上古乔木树,且必须是纯料,不能有拼配,否则会影响日后口感和茶饼的储存保值升值空间。

2、古树茶的茶饼必须以精悍的加工制作技艺手工精致而成。其中,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普洱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精制的古树茶收藏价值最高。如是机械压制,或制作技艺不精悍,则后期口感提升空间和升值空间较小。

3、古树茶的茶饼必须储存在干燥通风、条件适宜的环境下,如储存在潮湿,或有异味的环境,则升值空间非常有限,甚至会导致无法长期保存。

回顾普洱茶古树茶


1、在云南有祖先留下的500年、800年、10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但数量很少,且多以保护(对于所谓的XX山万亩千年古茶树我是不敢相信的,1000多年前的大宋朝有人在那栽培了万亩茶树,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茶树和市场上售卖的茶饼里的叶子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像岩茶中的大红袍,存在那6颗母树,但我们能买到喝到的大红袍绝不会是用这6颗母树制成的。

2、普洱茶兴于清朝中页,从那时到清末民国,前人为我们留下了15万亩树龄约100年—300年的茶树,但从市场诚信的角度,我个人不赞成“古树茶”的概念,而更愿意称其为“大树茶”,原因如下:

云南当地少数民族本身就称这些茶为大树茶,古树茶其实更多的只是近几年市场的一个概念,查阅云南茶学专家们的论文资料也很少有称古树茶的。

如果古树茶要成为一个专业名词,就要给出准确的科学定义,虽然有专家说100年树龄以上为古树(从这点也能看出所谓万亩千年是不靠谱的,如果真有那么多千年的,古树怎么也得从500年开始吧。。),但实际在茶山上,当你面对茶树,树龄是难以测定的;当你面对将要杀青的鲜叶,从哪颗树上采的是难以判定的;当你面对晒青好了的毛茶,你就更难以判定了。。。当茶友们在市场上面对一片片茶饼的时候,只有更加的无助了。。。

茶树的一生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茶叶的品质最受茶树品种所左右,同时又随树龄变化、树势强弱、生态环境(日照、温度、水、肥、土壤、维度、海拔)、栽培条件和不同的生产加工工艺、不同的仓储过程而变化。从壮年到老年,随着树龄增大,细胞衰老,同化能力减弱,物质代谢水平降低,茶叶的品质渐次。。。茶叶的品质片面强调树龄是不可取的。

就像今天市场流行古树茶概念一样,1999年后普洱茶市场也流行过野生茶概念,无论是勐海茶厂还是六大茶山茶厂等都生产了很多,到2004年云南省发文不准在包装宣传上使用"野生茶"概念,野生只是一个可供市场忽悠的概念,古树也是一个没法明确定义的概念。

对应着大树茶,当然还有小树茶(都是有性繁殖的)。相比于古树概念的含混不清,大树、小树则是一个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概念。

3、市场还流行荒山茶、野放茶的概念,基本是指早年(民国到解放初)有性繁殖人工栽培的茶园茶,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长期无人管理,形成荒山茶、野放茶。。但在普洱茶兴旺发达的今天,荒山不再荒,野放不再放,荒山茶、野放茶的概念也快名不副实了吧,这些应该叫有性繁殖的生态茶比较合适。

4、截止到2011年,云南全省茶园面积565万亩,产量接近25万吨,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占210万亩,有性系茶园面积占340万亩,大树小树茶(有性)占15万亩。。我觉得茶树的分类应该基于这样的基本事实,而不是臆造野生、古树等听起来好卖大价钱的纯市场概念!

我们知道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茶树的茶叶有重大区别,有性繁殖是群体种,会有几个以上的变异,并非一个品种;而无性繁殖是人工育种的单一良种茶。所以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云南茶树也许如下分类更简洁明了、也更对市场发展有益:

有性繁殖:大树茶、小树茶、生态茶(向有机方向发展)

无性繁殖:台地茶(向有机方向发展)

那么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茶树哪一个茶叶更好呢?

我随机从沈培平编写的《走进茶树王国》一书中摘录以下几组数据:

邦崴千年大茶树:茶多酚36.74%;咖啡碱3.55%;氨基酸2.10%

有性繁殖--大树:茶多酚28.76%;咖啡碱4.37%;氨基酸3.03%

云抗10号-台地:茶多酚35.00%;咖啡碱4.50%;氨基酸3.20%

云抗14号-台地:茶多酚36.10%;咖啡碱4.50%;氨基酸4.10%

一般认为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的更有利于制作优质普洱茶,从上面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有性、无性,大树、台地是各有千秋,其实2004年云农大和农科院的研究资料就有结论:我们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老树茶(即有性繁殖的生态茶)优于台地茶,从理化成分与矿物质含量来看,老树茶与台地茶各有千秋,唯一能说的是从茶汤口感来看,老树茶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味厚回甘好,原因也许来自有性繁殖是群体种。

论云南古树普洱茶的重要性与价值


追溯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似乎已随时光流逝渐渐模糊。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兴于宋,不论朝代如何更迭,茶却早已深深融入了中华各族人民的血液中。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的种植和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社会现象形成了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古茶树是中华茶文化的根,是中华灿烂的文化遗产,研究茶文化应该从古茶树的价值谈起,而云南的普洱茶受到众人喜爱与好评,最为突出的是古树普洱茶。

何谓古茶树?2005年3月在云南省召开的古茶山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建议稿指出: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云南古树茶在中国和世界具有唯一性,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科学价、文化、品饮、经济价值。

一、云南古树普洱茶的科学价值

茶起源于中国,这是自古以来为世界所公认的。人类对茶文化的研究与茶的产生、发现和利用相比,时间还不算长。据植物学家考证,茶树起源至今已6000万-7000万年了。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上古时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迄今已有5000-6000年。据统计,全世界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属,计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种,其中大部分布在云南。云南现存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千年以上古茶树30余棵,100亩以上连片古茶园面积达20余万亩,因而云南有“古茶树王国”之称。

1993年4月在云南思茅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期间召开了《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对古茶树、古茶园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根据生物进化和遗传与变异的理论。通过对茶树的分析研究,专家们认为,古茶树分为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其中过渡型是较进化的野生型和较原始的栽培型的综合。澜沧邦崴古茶树的发现和研究及其前后发现的勐海巴达野生型古茶树、澜沧景迈山古茶园,构成了一个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的完整的茶树起源利用的体系。云南现已发现的古茶树、古茶园是研究茶树起源和利用的活化石,是证明茶树原产地在中国,中心在云南的实物依据。

二、云南古树普洱茶的文化价值

我国六朝以来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茶叶最初兴起于巴蜀。古时巴蜀的范围较大,居住民族中除巴人和蜀人之外,还有濮人等许多少数民族。在布朗族地方史《奔闷》中记载着他们的祖先叭岩冷倡导种茶的史事,在其古老的《祖先歌》中唱道:“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由于茶给人类带来健康、利益和文化享受,在我省一些少数民族中就有了茶崇拜的史实。德昂族的咏茶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意即祖先的传说)中,就说茶叶是德昂族的命脉。关于茶的创世,古歌中写道:“……一百零两片茶叶在狂风中变化/单数叶变成了51个精悍的伙子/双数叶化为25对半美丽的姑娘”,他们在茶神的指引下组建家庭繁衍后代;这既是一首咏茶古歌,也是该民族的创世说。

三、云南古树普洱茶的经济价值

云南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因茶而兴盛,以贡茶享誉京城,于是人们把茶当作“衣食父母”,年年举行茶王祭祀活动。茶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中华古茶文化的一大特色。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清皇朝每年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清宫皇家饮用或分赠皇亲国戚外,也选作为赠送外国使节的礼品茶。据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王郁风先生《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载:“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普洱茶。普洱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60年代初,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

古树茶普洱茶,在2010年之前仅是普洱茶发烧友们的追求,近年却已成为茶界里炙手可热的“大明星”。现今的古树茶,俨然已是云南普洱茶市场的一个细分精品,它代表着云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质,可谓是众茶之巅。古茶树本身就是稀缺的、不可复制的、有限的自然资源,清末至建国后约百年时间里,大量古茶园因战乱烧毁或荒废,以及建国后古茶园改造运动导致现今留存的古茶园数量骤减;现存古茶园主要分布于云南的西双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等几个大区域的村寨及原始密林中;有些优产茶区更是山险路远,采摘难度非常之大,产量稀少;而自然生长,无人工干预,周围生态环境优越,与生态互化的优质古茶树现存数量更是少之又少。

对于普洱茶友来说,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是其值得品鉴收藏的原因之一,也是其他茶品所没有的难得特性,而是否具有品饮价值则取决于普洱茶的原料品质和制作工艺;是否具有品饮价值亦是是否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先决条件。从功效的角度而言,在古树普洱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其功效几乎可以涵盖其它全部茶类,古树生普新茶的功效类同于不发酵的绿茶,随着存储时间的推移,功效依次类同于轻发酵茶、高发酵茶类,这也就决定了古树普洱茶较其它茶类具有了绝对的品饮优势。从茶叶消费的趋势看,古树普洱茶可饮可藏的特性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和追求文化品位的需求,并且普洱茶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现今和平安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古树茶又将引领消费的风潮。

普洱茶是要经过发酵转化的后发酵茶,需要时间和繁杂的工艺去保证它的价值如何体现。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需要时间去体现的价值,也是因为如此,茶品本身的品质有价值才有投资保值的意义。当今古树普洱茶成为收藏投资品热门,其稀缺性是很关键的因素,世界上成为奢侈品的大多都是因为稀缺。原料好,工艺好,储藏好的古树普洱才值得收藏投资!投资普洱茶最基本要求就是茶的品质是绝对有市场价值,而保值就是能随着时间自然升值!

四、云南古树普洱茶的品饮价值

云南古树茶种茶芽叶肥硕,发芽早、白毫多、育芽力强,生长期长,叶质柔软,持嫩性强,鲜叶中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国内其他优良品种,比一般茶的多酚类高5%-7%,儿茶素总量高30%-50%,水浸出物高3%-5%。古树普洱茶具有条索肥壮重实、耐储耐泡、香型韵味变化丰富、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肥厚柔软,风味风格和喜好消费群体多样化等特点。优质的古树茶香气高雅、滋味醇和,茶汤饱满度好,滋味均衡,挂杯度持久,鲜爽度高,汤感醇厚,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高,韵味悠长,品饮口感之丰富亦是其他茶所望尘莫及。

早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普洱性温,中医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渴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大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抗氧化、防癌抗癌、降血脂及软化血管、缓解痛风等功效。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气、利水、通便等功效,普洱一直被誉为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古树普洱茶是自然界中最天然健康的养生保健饮品。

近几年,古树普洱茶因其丰富的口感风格与独特的养生功效受到了广大茶友们的喜爱,对树龄以及制作要求逐渐提升到了追求古树单株的精细层次。但实际情况是优质古茶树资源的稀有及制作的高标准与独立性使得古树单株精品无法进行机械化的制作与生产,更无法制成大众化商品在市场大批量流通,因此真正的古树单株产品是爱茶之人珍贵而奢华的玩物,名副其实的舌尖上的贵族。

五、云南古树普洱茶的未来价值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所追求与珍视的,除了物质利益的感情生活,还应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此,我们不但要把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下来,还要不断地修复和完善那些已经损坏的自然、文化遗产,古茶树的保护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工程。

近年来由于爱好古树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古树普洱茶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古树茶的价格一路飙升,价格的飙升也会导致部分茶农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了对古茶树的保护,造成了古树茶的过度采摘和不科学的乱采,从而导致古树茶面临损坏甚至死亡的局面。不少茶农和商家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对古茶园过度的旅游开发,大量的砍掉古茶园中的其他树木,挖地除草,造成了古茶园的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古茶园的水土流失,导致天然腐殖层的破坏,直接影响了古茶树天然肥力的供给。而为了增加产量,在天然肥力破坏后有的古茶园开始人为干预植养,整体破坏古树茶园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完善生态体系。保护古树茶的生态环境成了云南省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要事,我们期待更多的茶商与茶农共同参与到保护古树茶的行动里程里来,科学采摘与规范制作。润茗古源从2006年以来,多次深入古茶林调研,深度研究生态环境和茶树树种,借以研究生态和树种与普洱茶品饮和存放价值的关系。

在古树茶产区,每年的古树茶鲜叶价格都在大幅上涨,源由古树茶种综合价值远超其它茶种价值,而古树茶产量以及销量却出现严重不匹配的数据。在未来,真正有品质保证的古树茶必定迎来品饮保健价值与日益升值的古树茶资源的自然增长红利。一饼上好的古树茶前期需要好的原料与好的制作工艺,后期需要好的仓储,随着人们对保健养生的正确认知与精神文化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今与未来,上好的古树茶必然成为惊艳时间的宠儿。人们不再为过渡地炒作概念买单,鉴定品质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与普及,加之政府对品质的监管越来越科学严谨规范,相信有价值的品牌古树茶产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茶话临沧:沧源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的思考_临沧沧源古树普洱茶特点


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

云南省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和保山等地。临沧市主要分布是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古茶树群落分布,古茶树总面积15万亩以上。

沧源共有野生古茶树面积8万亩以上,占临沧古茶树面积53%以上,但是,近五十年来的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大面积毁茶种粮、种甘蔗、单一化茶园替代以及在古茶园周围建新茶园等。

导致了茶叶基因漂变,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古茶园生产的天然有机茶引起了国际国内市场的极大关注,商家过分炒作古树茶叶,当地茶农受经济利益驱使,砍伐野生古茶树,毁灭性采摘古茶园茶叶,古茶园的面积逐年减少。

古茶树这一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资源面临严重危机,对古茶树的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开发和保护政策,对于合理实现其商业价值和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古茶树资源,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利用、合理开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一、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

(一)野生古茶树资源的分布

沧源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范围较广,县境中西部的单甲、糯良、勐董、勐来、勐角、班洪、芒卡等7个乡镇均生长有野生古茶树,大都分布在海拨1700—2489米范围内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其中面积较大的是单甲、糯良、勐来、勐角、勐董5乡镇相连的范俄山、芒告大山、窝坎大山、大黑山一带的野生古茶园群落。

(二)栽培型古茶树分布情况

据考证沧源驯化栽培茶树,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县都有零星分布面积达83443亩哦,较集中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面积235亩,主要分布在糯良乡怕拍村,海拔1970—1987米。树高8—10米不等,基围直径约38—62公分,胸围直径约33—58公分之间,平均树幅达5.5米。

二、沧源古茶树资源普查情况

(一)省林业厅规划院到沧源普查古茶树资源情况

2007年1月,省林业厅规划院对沧源县古茶树资源进行了普查,发现糯良等乡(镇)有古茶树分布共计83443亩,均为100年以上老茶树,其中:芒卡镇5225亩;班洪乡3216亩;勐来乡5640亩;糯良乡30419亩;勐角乡16578亩;单甲乡5787亩;勐董镇16578亩。

(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到沧源考察古茶树资源情况

2011年12月,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沧源县糯良乡怕拍村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考察,对有特色的古茶树进行了编号、种名进行了鉴定,如:怕拍1号大茶树,高9.7米、冠幅8.6米×9.6米、胸部干围190厘米;怕拍2号大茶树,种名普洱茶,高11.4米、冠幅8.3米×9.1米、基部干围164厘米、胸部干围190厘米;怕拍3号大茶树,种名大理茶,高5.5米、冠幅3.8米×4.2米、基部干围85厘米胸部干围190厘米等。

(三)沧源古茶树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沧源古茶树资源在没有实行林改以前,古茶园属于集体所有,没有人管理,乱砍乱伐乱采的行为时有发生,古茶树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林改以后古茶树分到了户,其效益开始得到逐步显现。

如:糯良乡怕拍村目前共有古茶园面积235亩,主要属于栽培型古茶园,共有21709株,据当地老人反映和专家测算,这些古茶树年龄都在300年以上,有少部分在800年以上,2007年林改以后全部分到户,共涉及221户农户,884人,一户平均拥有1.05亩左右。多年来,群众一般只采春茶和夏茶,秋茶放养。

一般鲜叶亩产量在50—60公斤,折合干茶12—15公斤。据了解,除2007年茶价大涨价时价格达到7元/市斤外,其余年份都在2—3元。2012年后,由于宣传力度加大,许多茶商慕名进来收购,价格开始提高,怕拍古茶的名气也随之提高而被重视。

2013年6月双江谷雨茗茶商贸有限公司进来租了1000株(大的有400株,中等的600株),怕拍老支书李文华租了100株,租赁年限为3—5年,租金根据茶树大小,大的2000元|棵,小的1000元|棵不等,例如:怕拍村村民魏永华租给双江谷雨茗茶商贸有限公司70株,租期为5年,租金达10200元,平均每年租金为2040元,每株折合146元。

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古茶历来无人管理,单甲大黑山公路沿线的野生古茶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当成柴禾砍伐毁灭。深山老林里的野生古茶,因茶树高大难采摘,在2007年茶叶价格大涨时已被砍伐,造成野生古茶大量毁灭。

目前,存量不清,群众自由采摘,市场产量也难以统计,但仍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野生古茶采摘收人。

三、《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的实施情况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临沧市古茶树资源,充分挖掘其科学、历史、文化和产业提升价值,2006年1月1日,临沧市出台了《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加强了古茶树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沧源根据保护内容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对重点区域的古茶树资源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对古茶树的价值,特别是对经济价值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

2014年5月20日—22日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为组长的《临沧市古茶树保护办法》立法调研组莅临我县,对我县贯彻落实《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研,并对我县在古茶树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上采取的一些措施给予了很好评价。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县古茶树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林业局、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对野生古茶的价值及保护意识上认识不足,造成部分野生古茶被当作木材薪柴砍伐。

近年来,随着市场上野生古茶价格不断上涨,群众对野生古茶的价值有了一定认识,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同时由于对野生古茶的认识仅仅是对经济、价格的认识,没有认识野生古茶的生态、文化价值,造成在开发中存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现象。

为此我县加大了宣传的力度,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刊登、印发、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临沧市古茶树保护办法》等法律条例,加大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强化舆论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农户按照科学、生态环保的新型管护技术管理古茶园,并采用套种树种、修剪、嫁接等措施提高古茶树茶叶品质及单产,提高农民对古茶树管理积极性。

(四)加大监管力度

针对茶叶市场出现的少部分商贩利用低质新茶叶冒充古树茶的现象,县人民政府组织县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林业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加大对茶叶市场监督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商贩的各种破坏古树茶市场稳定行为,维护合法商贩和农民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古树茶声誉。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原因,百多年来,广大群众仅把古茶树及其群落,作为一般的茶叶树种、一般的饮料去看待,没有从科考、经济、生态等价值上去更深的探究,以致于保护与利用缺乏科学而有力的措施。

(二)对古茶树资源缺乏全面科学的研究评价

一是树龄问题。对一般树的树龄,多采用年轮法进行鉴定,但对于古茶树这样的珍贵树种,绝不能采取砍伐方式去测定年轮,年轮法不能测定古茶树的真实树龄,用其它方法也无法测定。

二是生态学问题。不同种不同类型的古茶树群落结构、功能及演替规律尚未清楚。

三是生物学问题。古茶树与现代栽培种之间的遗传等关系,其共性与个性,其栽培的历史起源,至今无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四是古茶树的品质问题。野生古茶树不同个体、群体,不同分布区及不同生态条件下所产茶叶中化学成份的差异,与现代茶园茶叶中化学成份的比较也无系统科学的资料。由于缺乏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导致缺乏对古茶树及其群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旅游价值等深层次的研究、评价。

(三)对古茶树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沧源各民族对茶树的利用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对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开发与保护失调,对茶树的利用仅局限于作为饮品,没有更多更深的开发利用,不少古茶树过度采摘乃至于砍伐和破坏,数量正在下降,同时,由于周围环境被毁坏,生物多样性品质也出现了退化。

(四)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主体缺位

古茶资源保护涉及茶办、林业、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多头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古茶资源分布范围广,生长零星分散,造成管理难度大,加之行政执法主体责任不清,职责不明晰,存在着多家管但多家都管不到位的问题,形成管理上的盲区。

(五)调查统计工作滞后,底数不清

对古茶树资源没有进行深层次和系统的调查,存在着保护区域不具体、保护对象不确定、栽培型和原始野生型古茶不分、古茶园的树龄、面积有待进一步考证和实地调查等问题。

(六)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不到位,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群众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对《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熟知的更少;《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责任主体和职能职责不够明晰,处罚措施滞后,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

(七)管理经费欠缺,管护措施滞后

目前,全市尚未把古茶树资源的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导致古茶树管护经费无保障,普遍存在着“三无”的管理状态,即管理“无经费、无机构、无人员”,古茶树的保护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保护效果不够明显,人为破坏野生古茶树的行为时有发生。

五、保护古茶树资源的建议及对策

(一)积极开展古茶树资源的普查工作,摸清底数,明晰保护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分别普查原始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情况,调查核实古茶树资源分布的具体地点、面积、株数、树龄、年产量和经营主体等情况,建立古茶资源档案和古茶树资源分布电子地图,明确保护的主体对象和保护范围,建立保护区、保护小区或保护点,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强化古茶树的保护措施。

(二)设立古茶树自然保护区(小区、点)

建议在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内和单甲、糯良大黑山一带设立古茶树保护区,面积不低于3万亩,在范俄山、芒告大山、窝坎大山一带的野生古茶群落区域建立保护小区、保护点,未能纳入保护区(小区、点)的古茶树,根据各点具体情况实行,一点一策,结合公益林林保护、退耕还林,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和环境恢复措施。

(三)编制好古茶树保护与综合开发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古茶园保护、品牌打造与保护、市场开拓与规范整治、茶文化旅游开发、环境保护与改善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确保古茶树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受破坏。

(四)明晰古茶树资源的管护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明晰相关职能机构在古茶树资源管护中的职责职能,明确界定执法主体单位及其职责,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绝对权力,避免职能交叉,管护缺位。

(五)强化保护措施

林业行政执法主体单位应当依法加大对移植和损毁保护古茶树标志、盗伐古茶树、移植古茶树、挖取树根、剔剥树皮、刻画树干、攀折古茶树树枝等损毁古茶树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大对古茶树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行为的监管力度;严禁移栽、移植、砍伐古茶树。

严禁在保护范围周边500米内建设对大气、河流、土壤造成污染的工厂;明确在保护区范围进行科研、教学以及开展旅游等活动的有关要求。

建立古茶树保护委员会及监护联络员的相关制度,强化理事会、专业合作社及利用村规民约强化管理等管护机制,切实加大对古茶树资源的监督管理。

(六)加强古茶树保护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进一步查明古茶树及其群落各地的地理分布及面积,建立古茶树信息系统。

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对原始野生型及栽培型古茶树资源茶组及科植物的种类、存量、地理分布等信息进行仔细普查,建立完善的古茶树地理信息系统和遗传信息系统,了解不同地区代表性类型古茶树群落的结构、功能,为建设有机茶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古茶树群落保护中的若干生态学问题,了解采摘、环境片段化、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等对古茶树群落的影响。研究古茶树活体测定技术,探索简便、经济、准确的古茶树年龄鉴定方法。

二是研究古茶树种质资源状况和古茶树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变化规律。探索茶树起源与演化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建立综合评价系统,对古茶树的茶叶品质进行理化分析,探讨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因素与古茶树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相关性,提出古茶树及其群落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三是研究古茶树分布区的民族多样性与茶文化多样性。主要对古茶树分布区进行民族茶文化的比较研究,对茶的民间分类与命名,传统利用与加工方法,茶的文化认同与精神价值认识,茶树药用价值及其它使用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

收集和整理古茶树及其群落分布地区有关人口、教育、收入等资料,开展古茶园管理利用及民族文化、农户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研究古茶树及其群落对当地文化生活及经济的影响和当地居民对古茶树保护、管理利用的传统知识。

四是根据古茶树资源及其群落的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以保护为前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在保护古茶树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建立古茶种质资源库,获得其“备份”植株,进行种植保存和扩繁,有计划地投入生产,使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加工形成政府调控下的特色产业,逐步实现古茶资源的持续利用。

据环境容量和古茶树资源特点,重视发展古茶树及其群落的生态旅游,在适宜区域开展具有古茶树文化特征的旅游活动,探索旅游开发与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有效方法。

五是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古茶树资源的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在符合《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重点鼓励:以古茶树资源为对象开展科学、历史、文化研究;以古茶树资源为种质材料开展茶树品种选育工作;以古茶树资源为材料进行产品开发、文化宣传和营销策划。

(七)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遗产

产品开发和旅游开发必须以对古茶树生长发育或群落构成和演替不构成威胁。

一是挖掘和整理茶文化历史资料,建立系统的茶文化资料库,做好弘扬古茶文化的基础性工作。

二是培训和规范茶艺茶道,引导茶庄茶馆健康发展。引导消费者科学的泡好一壶(杯)茶,在体味饮用价值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搞好茶艺茶道的规范,引导茶馆茶庄文明健康发展。

三是实施名牌战略,丰富古茶产品市场。名牌是最能体现文化的载体,应加大历史名茶生产力度,增加传统名牌的科技含量,创新一批以古茶树为依据的茶叶名牌。

四是加强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茶叶企业文化是茶叶高雅与企业精神的完美结合,制茶企业应以凸现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为宗旨,加强企业文化研究,使制茶企业成为弘扬茶文化的主要窗口。

(八)设立专项保护资金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古茶树保护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强化对古茶树资源管理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古茶树资源的有序管理和长效管护。

普洱古树茶产地:邦崴_普洱茶产地_古树茶特点


澜沧江边万丈悬崖聆听滔滔江水声,上百年、千年不等的古茶林就静静的矗立在偏坡的园地里,俯视着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沧桑变化,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画面?然而千年过去,这片经历过千百年风雨洗礼的茶林,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巍然屹立于峭壁和群山之中,它是在等我吗?

邦崴地理位置

邦崴(wǎi),澜沧富东乡邦崴村,该村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清末,邦崴就是当时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产茶之地。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绣,最有利于高品质茶的生长。

邦崴普洱茶产量

邦崴村有居民730户,人口2794人,以汉族和拉祜族为主。邦崴村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各寨子旁,成片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茶树品种以大叶种普洱茶为主。全村有茶叶6200余亩,古茶面积1650多亩,10万多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茶树基部直径在20公分以上有2286多株,有不少茶树一株就能卖万元以上,其中邦崴二茶王单株年产值达8万多元。

世界过渡型茶树王

这是一个多数中国人和印度人都未曾听说的故事:1997年4月8日,中国国度邮电部刊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就是澜沧邦崴古茶树,面值50分。这张“国度名片”终结了一个多世纪的茶树原产地之争,向世界宣告:1991年发明的澜沧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畴内发明的唯一陈腐的过渡型大茶树;茶树原产地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国云南,具体坐标直指澜沧邦崴。

喏,就是这棵树!

树高11.8m,树幅8.2m×9m,最大干围358cm,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

古树茶的体貌特征

邦崴古茶对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0米,根径处干径1.14米,最低分枝高70厘米,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茶树叶征平均长13.3厘米,宽5.3厘米,叶型长椭圆,叶顶渐尖,叶面微隆,有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质厚软,叶齿细浅,叶脉7~12对,叶背、主脉、叶柄多毛。鳞片、芽叶、嫩梢多毛,芽叶黄绿色,节间长3.7厘米。花冠较大,平均花径4.6×4.3毫米,绿色,外无毛。边缘有睫毛,内有毛,花梗长平均1.37厘米,苞痕2~3个,果径平均2.8×2.5厘米,果型扁圆或肾形,果皮绿色有微毛,外种皮上除有胚痕外,还有一下陷的圆痕。抗塑性强,未有冻寒或早寒的发生。

邦崴古树茶的特点

香气高锐持久,香甜质重饱满,滋味浓烈。醇厚稳健,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汤色清澈明亮。

古树普洱茶之谜(一)


古茶树是民间对树龄较长的乔木大树茶的一种特殊称谓。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云南普洱茶界习惯将乔木大叶种茶树细分为古茶树、乔木大(茶)树(含野放茶)、台地茶三种。这种分类不是植物学分类的结果,而是民间依据长期经验的一个总结,属于民间经验。

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日趋繁荣,加之竞争愈演愈烈,一部分普洱茶从业者对其产-铺使用的原料加以细分。很多制茶人或商家将以“古茶树”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直接称作“古树茶”,借用“古茶树”资源的稀缺性,有意识与“乔木大树”和“台地茶树”进行所谓品质上的区分;这种商业行为纯粹是民间白发的,而非官方(政府)或学术部门的提倡。这种山商业行为衍生的需求,又引来更多人对古茶树的关注。其实,无论是古茶树、乔木大(茶)树还是台地茶都属于乔木大叶种茶树。

本章的标题原本应是“乔木大叶种茶树之迷”,只是古茶树在乔木大叶种中更具代表性,故将标题确定为“古茶树之迷”。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明确两个概念。

1、古茶树与古树茶是两个概念。

前者是指生长年数在100年以上的乔术大叶种茶树,后者是用它的鲜叶制作出的茶叶。

2、古茶树与野生大茶树也是两个概念。

野生大茶树虽然也被称为茶树,但它的叶和果是野生的,其外观形态与内含物与我们现今的茶叶有睹多不同,个别具有一定毒性,是不能被食用的。野生茶树只有经过“过渡型茶树”之后,再经过“化”才能演化成可食(饮)用的茶树。云南历史上曾流传一种“野茶驯化家茶”的方法,是将茶树砍断,然后连续三年施火焚烧,再将烧成的灰烬变成灰肥,覆盖在茶树根部周边,当茶树长出新芽后,驯化工作基本完成。这种驯化的“土方法”其实在云南一些相对偏远与落后地区一直保留着,我们从相关资料中查到,在1976年这种方法仍在芒景与景迈地区使用过。古茶树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现象,同时也是普洱茶的“根”。凶为后来出现的树龄较短的大树茶,无论是人工栽培的,还是自然野放的,甚至是现代人工培育并矮化的台地茶,它们都源白之古茶树,有其相同的“血脉”。

古茶树的界定

1、古茶树属于乔木植物。在植物学的分类中,通常将树高6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它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同时,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一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云南古茶树其外观属于乔木形态,是古茶树的第一特征。就其高度而言,它涵盖了伟乔、大乔、中乔、小乔。所不同的是伟乔(31米上)极少,小乔居多。另外,由于茶树生长缓陧,树干密度(单位体秋的质量)高于普通乔木,造成同年份树木,茶树均矮于其它乔木。云南景迈…有万亩古茶园,很多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其高度在6米以下,我们通常将这一类茶树称为亚乔木。

2、树龄必需在100年以上的才能视为古茶树。我们之所以给出这个时间数值,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纪年的方式将100年记录为一个世纪。我们人,包括很多植物、动物其生命年限大体都在100年以内,对生命周期超过100年的物种,我们都会刮目卡相。人类的内心具备天生的“拜物”情结,居住在大山里的少数民族更是如此。他们的很多祭拜仪式都与超百年的大树有关联。云南古茶树的树龄有一千年以上的,也有几百年的。乔木大叶种茶树的“长寿”现象是其主要特征,是…茶种众多品系中唯一“长寿”的茶树品种。用一个“古”字,涵盖树龄在100年以上的茶树是民间约定俗成的称谓;二是以中小叶种茶树寿命为参照值。中小叶种茶树寿命平均在100年以内。它们在栽种三至五年后便可采摘,在二十年后便可进入丰产期,七八十年后就到了垂暮之年,茶树寿命在100年以上极少。

3、古茶树具有群落性的特征。我们在云南的产茶区偶尔会在古老的民居周边或田野上看到一株大茶树,雄伟中透着一种孤傲。但这是一种个别现象。我们现今看到的古茶树部有一个特殊现象,绝大部分古茶树呈群落性,即有古茶树的地方也伴有古茶同的存在。这种古茶同不J司于我们现今意义的茶园。当你身临云南景迈山时,面对万亩古茶园时,你会发现:它们不是一个挨一个密植成行,而是东一棵西一棵散落存在的,树与树间距较大,即使相邻的两棵树,也并非全是茶树,这当中还夹杂大量其它乔木植物。云南现存的几个古茶同或古茶山,其茶树与其它植物相比,几乎是1:1的比例。这就使我们经常有一个错觉,仿佛不是置身于古茶园,而是“没有围墙的神秘植物花同”。这种散落的现象从表而上看给采摘带来不便,但对茶树的异花授粉和树冠的横向拓展有非常大的好处,加上每棵茶树统辖的土壤而秋明显加大,对茶叶品质的提高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茶树与其它乔木类植物混杂一起,形成特有的生物多样性,也凶为生物多样性又形成了特殊的茶园生态圈。这是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看到的最为科学、最符合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茶园布局。我们也可以这样评价:云南的古茶园其实就是植物多样化的茶同,是茶同建设与管理史的一项重大科技进步。将古茶园留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则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奇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4、古茶树的分布。它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两双版纳自治洲、普洱市(前思茅地区)与临沧市的所辖传统的产茶区域内。除这三个区域外,云南其它地区基本属于树龄较短的乔木大树与台地茶树。至于云南省外的茶树,包括台湾以及东南亚均为中小叶种茶树。需要指出的是,印度虽然在阿萨姆地区发现过野生大茶树,但印度产茶区的茶树仍然是中小叶种茶树,其茶树的寿命均在100年以内,看不到乔木大茶树的存在,更谈不上古茶树。凶此,现代茶史专家们更倾向这样一种认识:英国在占领印度后,由英国主导的“东印度公司”利用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将福建与江浙的茶种带到了印度。这方面史料极多,都印证了印度及南亚睹国种茶与制茶

古树普洱茶之谜(二)


古茶树与乔木大茶树及台地茶树的区别

古茶树与乔木大茶树及台地茶树都属于乔木大叶种茶树。古茶树与乔木大茶树外观形都呈乔木状,只是树龄长的称为古茶树,树龄短的称为乔木大树。台地茶树则与古茶树和乔木大茶树不同,它没有呈现乔木形态,而是相对低矮呈类似灌木状:

云南茶界为了使它与汀浙中小叶种的灌木形状有所区别,故称台地茶树。其实,称为台地茶是对的。因为地茶虽然矮,但也有主干,只是绝大部分台地茶树的主干隐藏在地表下而。另外,台地茶树地而的高度也高于中小叶种。过去,云南茶区没有台地茶树,有的只是乔木茶树。台地茶树的出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不少人认为是六十年代),受江浙茶区的种植影响,为了丰产和采摘方便,有意识将茶树矮化。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在汁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强调丰产。云南著名茶区之一班章寨就曾险些因一纸红头文件砍掉古茶树,改造为台地茶同。

我们现在看到的班章寨所辖36片古树茶园是班章寨的长辈们奋力阻碍下,才得以保留。但云南很多古茶园却未能幸免,替代者是大片台地茶同。其实,直到现在,茶学界对这一点仍有争议。其争议的焦点是古树茶与台地茶品质的区别上。很多科研人员直到观在也坚称台地茶与古树茶无异,他们的理由是经过化学分析与比对,这两者的化学指标儿乎无异,甚至有些指标,台地茶要好于古树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也并不奇怪,他们的检测项目儿乎是将绿茶检测项甘移植过来,基本是五个通用指标,如茶多酚、茶多糖、茶皂苷、咖啡碱、茶色素。其实是检测项目过于简单造成。

普洱茶的科研始终落后普洱茶民间实践是迄今为止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东北特产人参上。人参有长白山野山参、林下参、席地参(吉林、辽宁、黑龙汀等地都有种植)之分,但在内含物质的化学检测上,同样找不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原因也如出一辙,同样是检测项目过于简单造成。我们再来看古茶树和乔木大树与台地茶树,它们之间不但有区别,而且区别很大。

1、非密植与密植形成的向上生长与人为矮化的区别。

古茶树与乔木大树虽然有群落性的特征,但它们彼此又是非密植状态,拥有足够的横向与纵向的延展空间。这其中,茶树在向上的伸展中,生长在土壤里的根与地上部分的生长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土壤中的根在不断地向下延伸中,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伸出分支,形成庞大的根系。以云南景迈山古茶园三百年树龄的古茶树为例,裸露在地表之上的支条大约十几根,而隐藏于地下的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还有,地上的树干与地下的根系就长度而言几乎是1:1的比例;地下根系延展的宽幅也于地上树支延展的宽幅相当。显然,古茶树的根深叶茂必须有相应的土地植被面积的支撑,即有横向与纵向的根系延展自由度,以获取最大值的土地养分。所谓“树有多高,根有多深”不仅是民间俗语植物学的一种常识。而台地茶由于人工密植,其拥有的土壤而积相对狭小,加上人工有意识的矮化,其高度、宽幅与根系的深度和宽度都被等比例压缩,其获取的土壤营养明显少于古茶树或乔木大茶树。

2、乔木大茶树树干越长(高度),营养输送的行程则越长,为植物的合成代谢与降解代谢提供较大的内部空间,便于高品质次生代谢物的生成与积聚。

乔木大茶树为了维持生长、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它一方而从环境中吸收简单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缩合成自身的一部分,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这种在合成物质的又获得能量的代谢过程,我们称为同化作用(assimilaiton)或合成(anabolism)。另一方面,它又将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

这种在分解物质的同时又释放能量的代谢过程,叫做异化作用(disassimilatl’on)或分解(catabolism)在每个合成或降解反应中都由酶进行调节,从而形成初生代谢(primarymetabolism),其中有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糖类、脂肪类等,这些产物称为初生代蹦产物(priimarymetabolites)。利用初生代谢产物继续合成与降解,又产生了次生代谢过程,出现了新的化合物,如:甙类、生物碱类、萜类、内酯类、酚类等,这个代谢过程用化学名称表述是次生代谢(seconda]’ymetabolism)。

而恰恰是这些次生代谢物质(准确的表述应为化合物)属于植物营养素,是茶叶。是最珍贵的物质,也可称为茶中黄金。而台地茶虽然也经历这个过程,也从初生代酣到次生代谢,也有植物营养素,但由于树干太矮,内源酶存量太少,其合成与降解的“资源”和空间被压缩,其茶叶的品质明显低于古茶树和乔木大茶树。当我们将同产区的古树茶与台地茶在相同环境存放十年后,无论是感官审评还是化合物检测比对,品质的差距十分明显。

3、自然杜绝农药与化肥的使用与必须需要使用农药化肥的区别。

乔木大树“群居部落”都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在目前云南茶区尚存的古茶园中,仔细考察,会发现每一个古茶园都有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这个特定环境又自然生成一个小的微生态循环系统,花——鸟——虫——微生物“群居”其中,形成自然的生物链一乔木的落叶将土壤的表层厚厚覆盖,微生物则日夜加工”将其变成肥料。当病虫害爆发时,这个微生态循环系统,又立即调动它内部的免疫系统共同“迎敌”,尽最大可能保护乔木的生存,将损失降到最低点。因此,古茶同不需要农药,更不需要化肥。它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的植物。

年头好,风调雨顺,乔木大树丰产,年头不好,只是减产而已。而台地茶则始终需要农药与化肥的呵护。因为台地茶拥有土壤面积狭小,所获取土壤营养有限,其一部分营养

普洱茶价值问题讨论:云茶徒有虚名?新闻发言人制度或推云茶发展


云南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茶叶种植基地之一,更是盛名享誉中外,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王牌产业。然而,令云南人引以自豪的,近年来跌宕起伏的发展之路,使政府与茶农饱尝酸甜苦辣,在8月4日召开的云南省上半年茶叶工作会议上,业界人士一致建议政府建立茶界新闻发言人制度,以规范整个云茶的对外宣传,使之成为云茶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

云茶“徒有虚名”?

云茶久负盛名,其中的更是享誉海内外,在上世纪30年代开发的红茶,经过多年的经营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优良品质的“滇红”,又成为云南乃至中国出口红茶的主要品牌。然而,“滇红”与浙江龙井、福建的铁观音、碧螺春等名茶相比,无论知名度、销量等,都逊色几分。

记者在中国茶叶网上了解到,尽管云南的很受消费者青睐,但销量却排在其他名茶之后。在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西北茶叶市场,绝大部分商家把铁观音、龙井等奉为上品,而名扬在外的云南大多作为陪衬品。

宁夏茶商张先生告诉记者,西北人普遍对云茶缺乏了解,也有部分商家对云茶有偏见,认为云茶并不像有些资料与报道所说的那样好。已经营茶叶20年之久的兰州知名茶商李先生在谈到茶叶时,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云茶在甘肃不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云茶经销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对产品进行了夸大功效的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因此,在西北茶叶市场,云茶一度背上了“徒有虚名”的黑锅。

信息传播“走了邪”

为把云茶打造成为云南省的经济主导产业,云南省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各类茶叶协会,在近几年来举行了各类宣传活动,对打造云茶品牌,巩固和扩大云茶销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也出现了云茶多次与媒体沟通不畅、信息不对接、对外陈述差异较大的现象,导致依靠媒体获取信息的广大消费者对云茶、特别是产生了许多负面、甚至是错误的认知。

记者从云南茶叶协会了解到,2008年12月1日,大连《新商报》刊出了一篇“云南含氟超过国家标准60倍”的报道,并假借陈宗懋院士的名义,说“长期饮用会导致骨质疏松,不适合中老年人”等等之后,云南茶叶协会立即与陈院士联系,陈院士当即表明,他从没说过此话。

云南茶叶协会会长黄炳生表示,针对这一情况,协会多次召开了由省内茶界企业家、技术人员、媒体和律师参加的会议,决定对此报道予以澄清,为正名,并通过澄清这一过程来加强的正面宣传。

“尽管政府作了很大努力,但宣传信息不对接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这是制约云茶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云南茶叶协会高级工程师、副秘书长兼技术交流培训部部长方可说。方可坦言:“把话说到底,云茶还没有走上健康发展的路子,云茶没有真正的消费群,大量的新闻报道不客观、不全面、不真实,夸大了云茶的功效,虚假成分较多,有些媒体把云茶当作灵丹妙药来宣传,误导消费者。”

这一制度能促进云茶发展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近几年来,云南茶界的部分集团老总多次向有关部门提议,统一云茶对外宣传口径。

在日前召开的上半年茶叶工作会议上,茶界的多家知名企业负责人,一再建议政府尽快建立“茶界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对外宣传。云南龙润茶业集团副总吴静认为,云茶产业早就应该建立产业新闻发言人制度,将云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以新闻发布会形式形成常态机制,且新闻发布会的模式必须应时、应景而构建,挖掘每次事件的潜力,给云茶品牌注入更多、更新的附加值,成为大众的关注点。

云南茶叶协会副秘书长方可表示,协会作为政府联系茶叶界的桥梁和纽带,也希望尽快建立茶界新闻发言人制度,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它能权威地对茶业宣传进行规范和组织,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就能够客观、公正地报道云茶,能够使消费者对云茶有一个真实准确的认识,从而促进云茶产业的发展。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价值问题讨论:滥用“古树茶”包装标识引发思考》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3612.html

上一篇:易武茶庄(商号)及茶叶贩运

下一篇:云南南涧县着力开发无公害生态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