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镇沅,茶的故乡。镇沅有2700多年树龄的茶树王,有有名的者东马邓茶、按板镇老乌山茶、勐大砍盆箐茶,是名副其实的茶王之乡。作为茶的传人,孩子们怎么能不懂茶呢?为了让孩子们懂茶、爱茶。镇沅直属小学四(5)班于2019年5月25日,到马邓马鞍山古茶园开展以“马邓马鞍山古茶园茶文化研学活动”为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
5月25日早上七点,孩子们就整装待发,七点半准时驱车直奔茶山。26辆车组成的车队成了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路上,我们欢呼,我们雀跃,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马邓马鞍山古茶园。
茶厂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稍作休息,集合队伍就向茶山出发了。
来到茶山,茶厂领导亲自给同学们示范了如何采茶。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听完领导的讲解。就迫不及待的背上小茶箩开始采茶了。大人们也紧跟孩子身后,置身茶海中,指导孩子们采茶。还不时掏出手机拍照留念。还有人一边哼着采茶歌一边采茶。提着小篮子,唱着歌儿……虽然孩子们采茶的装备不那么专业,可是采起茶来的那一股认真劲儿,丝毫不输给大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片片都是我摘的!”把采摘下的鲜叶轻轻放进小茶箩里,看着小茶箩里的鲜叶慢慢多了起来,一种成就感也从心底油然而生。有的说:“我还是第一次采茶呢!原来采茶也有这么多讲究。”有的说:“我肯定是采的最多的!”看,孩子们成了茶山上五彩的小精灵了。
鲜茶采摘回来后,便开始进入制茶环节。一番体验下来,不少孩子也真正感受到了一杯好茶的来之不易。平时大家喝的茶都是买来的成品,只晓得茶好喝,这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也不晓得。现在亲身体验了,才晓得这么不容易。
在绿意葱茏的茶园里,与孩子一起体验采茶,别有一番风味。鲜叶采摘后,再在手工制茶坊一睹制茶过程,半天的时间,见证了每天喝的茶从嫩芽变成茶叶的过程,切身感受中国茶文化,孩子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看着自己的收获,孩子们开心的笑了,那么灿烂,那么自豪!时间在孩子们开心的瞬间悄然流逝,傍晚,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依依不舍的启程返家。采茶活动孩子们虽累,但却快乐着!这种快乐无需言语的表达,全部写在张张童真的脸上。
此次采茶实践活动,把课堂转移到了大自然中的茶场中,将孩子们课堂所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对茶的兴趣,对生活来之不易的解读,给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洗礼: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小小茶芽里,蕴藏着一个大大的世界。此次活动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劳动观念,又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展现了镇沅直属小学课外校本课程的开展。
“好唱不过阿数瑟,好喝不过鞍山茶。”这是近几年来,流行在镇康县耳熟能详的民间打歌调。歌中所唱的“鞍山茶”,产自忙丙乡马鞍山村。如果借鉴一句古诗,那么“山不在高,有茶则名”应该是马鞍山的写照。事实上,人们垂爱马鞍山茶还另有原因——这里的百岁老人。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而喝茶与养生缔造的文化便是其中之一。“马鞍山茶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回味甘甜,是镇康好茶的代表。”村支书字永华自豪地说,“除了香茗,马鞍山人的长寿‘秘笈’也是我们的金字招牌。”马鞍山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433户2023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有130人,80岁以上的有43人,90岁以上的有6人,100岁以上的有1人(原有5人,其中105岁的李招娣等4位百岁老人已相继过世)。村委会主任高会斌说:“马鞍山家家户户种茶,全村现有茶园5020亩,其中古树茶3500亩;茶叶销售占群众总收入的70%以上,种茶、制茶、喝茶是村民从小到老的必修课。”
朱正会是一名村干部,得知记者采访中有长寿老人的内容时,她说:“去我家吧,我阿公(爷爷)今年已经超过100岁。”朱正会家住大坟山村民小组,距离村委会约2公里。
去大坟山组的通畅路途径马鞍山茶核心区——大包包茶地。大包包茶地面积有302亩,涉及农户42户。“这儿的明前茶最高售价每公斤仅为360元,就目前全市的优质普洱茶而言,这样的价位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朱正会沿路向记者介绍,“喏,山上凹下去的地方形似‘马鞍’,也许正是马鞍山地名的由来。”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记者走进大坟山组时发现,这里至少包含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气候特征。令人称奇的是许多农户的园子地里,共生着热区作物澳洲坚果、温带树种核桃以及一株株古茶树。整个村子被参天古木所点缀,淹没在“绿色海洋”中,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在两棵古椿树下,一位手杵拐棍的老人向我们徐徐走来。老人说,她叫李枝会,今年有87岁,刚找野菜(猪草)回来。在老人的记忆中,村里的茶树她小时候就长得很高。“前几年我还会摘茶呢,最近腿脚不好,不敢摘了。”李枝会老人腰板还算硬朗,“我想喝茶,就让孙子、孙女摘给我。”
来到村子上寨,今年89岁的秧正柱和87岁的林凤秀老夫妇家是我们拜访的第一站。记者抵达时,秧正柱正准备外出做活计,而林凤秀则到寨子里串玩去了。记者曾经观看去年媒体采访二老的视频:林凤秀是主角,她信心满满地说他俩要争取活到100岁以上;而秧正柱是配角,仅仅是陪着笑笑而已。现在,妻子不在,不知本来就话少的秧正柱能否配合记者完成采访。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谈到喝茶时,秧正柱打开了话匣子。“我早上泡一罐,晚上也泡一罐,天天喝的都是马鞍山茶。”秧正柱说,“这个茶回味好,不苦涩。茶好不好喝,关键靠做,另外是阳光照着处的茶做出来更好喝。”秧正柱还指着院场里晾晒的老粗茶向记者介绍,这些茶看着丑一点,但味道不错,是自己留着喝的。
离开秧正柱家朝村头走,不足百米之处便是百岁寿星朱发生家。朱发生今年刚好102岁,他老伴30年前去世,膝下有2女5子,都还健在并已四世同堂;长女今年80岁,在南伞居住。如今,朱发生与57岁的小儿子朱玉华生活在一起。
“您几岁了?”“100多岁喽。”“您平时喝茶吗?”“喝呢。我年轻时候,两、三天的冷茶都敢喝。”“您身体还好吧?”“好呢。只可惜眼睛、耳朵都不方便了。”“我们给您照相嘎?”“可以。我要是眼睛看得见,我也给你们照……”
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朱发生给人的印象是头脑清醒、思维活跃而且还幽默风趣。如果事先不知道他是百岁老人,还以为在和一位七、八十岁的老者聊天呢。
朱玉华说:“去年以前,老父亲在家里走动还算灵活,不消我们过多服侍。他总是闲不住,还能做比如剥玉米等简单的活计。今年,他的眼晴看不见东西,我们舍不得让他有任何操劳。就是农活再忙,家里随时都有人陪伴他。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赡养老人是我们的福气啊!”
据介绍,朱玉华家现有古茶树3亩多,今年春茶鲜叶价格每公斤在20元至40元之间,全家春茶收入超过5000元。朱玉华家院场里也有茶叶晾晒,他说这些茶都不卖,是专门留给老人喝的。
导读:了解马鞍山古树茶前,首先得了解下镇康县这个地方。对于内地许多人来讲,这个地方是第一次听到。
镇康县隶属于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水之间,南接耿马县,东邻永德县,西与友好邻邦缅甸果敢县接壤,北与保山地区龙陵县隔江相望。全县国土面积264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镇康县下辖3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南伞镇。总人口为176356人,生产总值28.6亿元。镇康县是一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十二五“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到3000元以上!
根据地方政府规划,到2020年,镇康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9万亩,茶叶总产量1万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14亿元;全县将累计建成生态茶园建设2.4万亩,建成高香型红茶、绿茶基地,特色茶基地累计达1万亩;建成茶叶庄园6个,组建6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但是现状是,山头上的茶叶采摘后连及时送到初制所都存在较大的困难。
这即是发展障碍但更是其他茶山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云南三大茶区名山头的古树茶在多年过度采摘后已经出现茶叶质量下降的问题,而马鞍山当地的古树茶多数还未有人进行开采;二是镇康县当地的古树茶尚未进行规模商业开发,茶叶算得上物美价廉。
因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线,地形地貌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8.7摄氏度,年日照时数约2333小时,无霜期长达33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相对湿度81%。90%以上的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并且含硒丰富。
马鞍山属于低纬度山地,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季长,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大气、土壤、水质无污染。
据史料记载,早早明代就有茶树生长,留有人工栽培痕迹的古茶树随处可见。据《镇康县志》记载,清宣统二年(1910年),从勐库引进茶种,茶叶种植开始推广。冥国二十四年(1935年),茶叶生产进入初胜时期。
马鞍山村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33户,古茶园在山区和半山区,全村古树茶面积3500亩,茶叶鲜叶年均产量320吨,晒青茶80吨,产量普遍偏低。
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品质的马鞍山茶。
马鞍山古树茶芽头大而漂亮,但茸毛不多,干毛茶多呈墨绿色,品鉴时汤色黄绿明亮、清香色绿、香气高扬持久、滋味鲜爽、涩苦轻、香气高、清甜甘爽。
“明前茶,贵如金;品牌茶,比黄金……”近年来,临沧镇康县依托岩子头和马鞍山两个村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着力打造岩子头、马鞍山两个茶叶品牌,不断提升茶品质,在生态、绿色、有机、工艺上下功夫,茶叶销售价格一路走高,春茶更是出现供不应求的火爆畅销场面。
“我们岩子头古树茶很好喝,口感好,绿色生态,可惜原来一直很少有人知晓。这两年通过媒体宣传,品牌打造,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价格开始逐渐上涨,今年明前茶鲜叶价格最高达到40元每市斤,而且出现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在岩子头村,千亩古茶园含绿吐翠,娇绿欲滴。时停时下的春雨,依然挡不住茶农们采茶的热情。茶农们头戴斗笠,腰系茶篓,来回穿梭在古茶林间。
岩子头村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1200米,平均气温20摄氏度。据考证,岩子头古茶树茶龄在300年以上的就有1000多株,是目前镇康县境内古茶树保留最多最完整的古茶园。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岩子头古树茶香味浓郁,汤色透亮,口感纯正,回甘持久,绿色生态,久喝长寿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一度销往香港、澳门等地区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
家住岩子头酸杷树自然村的茶农刘老伟这两天忙得不亦乐乎,白天上山采茶,晚上在家炒茶、制茶。由于春茶采摘期紧,他带着家人一起到山上采茶。刘老伟告诉记者,今年的明前茶行情特别好,青茶价格高,单买鲜叶每天都能挣几百元钱。
目前,岩子头村16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1166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在种茶制茶。岩子头村有古茶园面积6000余亩,其中连片3000余亩,茶园核心区主要分布在糯娥寨、段家寨、酸杷树、姚家寨、茶家寨、亮山和金厂坝等14个村民小组。年产鲜叶850吨,可制干茶215吨,总产值4250万元,平均亩产达8000元。
在临沧镇康县,岩子头古树茶并非一枝独秀,忙丙的“马鞍山茶”、勐堆“蚌孔茶”等高端生态茶近年来也逐渐走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
镇康县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线,属低纬山地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季长、雨热同季、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和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该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近年来,镇康县按照“生态、绿色、有机、安全、特色、高效”的发展需求,主动发掘资源潜在优势,走“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庄园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茶业发展之路。截至2016年底全县茶园累计总面积达82535亩、生产茶园面积77860亩、实现茶叶综合产值24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5300万元、工业总产值7981万元、全县红茶产量181吨总产值381万元、绿茶产量10吨总产值40万元、普洱茶产量830吨、总产值7560万元。全县有初(精)制加工厂(所)24个,其中获QS生产许可深加工企业6个,岩子头、马鞍山等名优茶效应逐步明显。
“以打造勐捧岩子头古茶园和提升忙丙马鞍山茶为突破口,进一步挖掘镇康茶资源优势,提升茶产业品质,进而打造全县茶产业的升级版……”镇康县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主任查康对茶产业发展前景充满自信。
据了解,到2020年,镇康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9万亩,茶叶总产量1万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14亿元;全县将累计建成生态茶园建设2.4万亩,建成高香型红茶、绿茶基地,特色茶基地累计达1万亩;建成茶叶庄园6个,组建6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
懂过村隶属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勐库镇,地处勐库镇北边,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19.00 公里,到勐库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40公里。东邻梁子村委会,南邻公弄村委会,西邻 耿马县,北邻坝卡村委会。
懂过村全村国土面积2.88 平方公里,海拔1,740.00米,年平均气温 20.00 ℃,年降水量1,750.00毫米,适合种植茶叶、核桃等农作物。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 茶叶,主要销售往省外。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14.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8.1%。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大叶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懂过古茶山 懂过古茶山位置: 懂过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1750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树树龄300多年。
茶种:大叶种野生。
懂过茶山的特点: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略小,属于大中小叶种混种,水浸出物丰富,茶叶香气可以融于茶汤之中,回味浓郁有个性,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而质重气强则过之。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懂过古茶山景色
小户赛是公弄的一个名气很大的寨子,公弄是布朗族大寨,从事茶业研究的人都知道,中国茶科所和云南茶科所都曾经将公弄定位勐库大叶种的培训基地。
小户赛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公弄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勐库镇北边,距离公弄村委会4.00公里,距离勐库镇18.00公里。国土面积0.83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气温20.00℃,年降水量1,750.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核桃等农作物。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茶叶,主要销售往省外。2006年 茶叶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2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8%。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8.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为主。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勐库大叶种茶这一特色产业,还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小户赛在临沧双江很有名气,因为小户赛不仅是勐库面积最大的古茶园,还是双江目前古茶园保留的最多,也是保存得最好的寨子。
小户赛古树茶特点:
条索:较肥大,梗圆,叶壮。
汤色:淡黄清亮
香气:蜜香袭人,高锐,杯底留香
滋味:回甘快,茶水清甜。
水性:醇绵持久
茶韵:绵长
喉韵:舒爽,持久
生津:两颊及舌底生津
耐泡度:较高
总体而言: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唇齿留香。
从数量,树龄,茶树的生态状况,茶质等综合因素考虑,小景谷茶区可以列在前矛。小景谷茶区的古茶园有以下特点:
第一数量多,分布广。景谷乡的文东,文杏,文山,文联,文召,营盘各村及所属多数自然村都有古茶园分布,古茶园成片种植,密度较高,产量也较高。其中文东村委会的大中山村、陡坡脚村;文山村委会的苦竹山村(也叫金竹山)、大箐村、山背后村;文杏村委会的早荞地村、梅子箐村;老营盘村委会的柏毛箐村、丫口村;景谷乡的黄荞地村、九台坡村;文联村委会的大荒地村的古茶园单片茶林面积大,自然生长环境非常好。据历史记载:民国时小景谷街每年交易茶数量超过500吨。现在由于茶树分到农户自产自销,难有确却统计,但据专门在小景谷收购茶叶的茶商估计,仅春茶可能就有400吨以上。
第二生态状况好。小景谷茶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茶园改造,古茶树基本都是成乔木状自然生长几乎没经过矮化。
第三树龄较长。小景谷种茶历史较早,但现存量最大的应该是百年前纪囊廷推广种植后形成的,这些古茶树很多是干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
第四茶质较好。无工业远离交通干线及良好的自然条件,树龄,生态状况及传统的加工工艺影响,小景谷茶区的茶质较好。
第五在茶山上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茶树的问题,茶山上近年也有部分台地茶种植,但绝大部分都种大白茶,大白茶每千克价格比老树茶高出近20元,不合算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地理位置:玉华行政村隶属云南省临沧永德县大山乡(有资料也称:玉化),地处大山乡西边,距大山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67公里。东邻大山,南毗纸厂,西接明朗,北与勐汞接壤。辖玉泉寺、龙塘沟、设腰山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73户,有乡村人口3721人,其中农业人口3721人,劳动力223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88人。
人文特征:茶叶种植在永德历史悠久,永德主要有22个民族,其中古老的彝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拉祜族的祖先都是与茶息息相关的民族,今天的永德有23万茶农,形成了乡乡有茶、人人涉茶的盛况。茶树资源丰富,具有世界上一流的最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资源,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园介绍:玉华古茶园;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约为2213亩,该茶园海拔为1900米,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16度。与党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距今约有70年的历史。叶长椭圆型,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背卷。叶质柔软。
滋味描述:汤色黄而通透,滋味纯正,茶味韵厚、饱满,回甜好,茶气霸气,口感顺滑,苦涩轻,有很明显的大树茶的特点。
该行政村隶属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地处勐库镇东边,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22.00 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41公里。东邻临沧,南邻那赛村委会,西邻帮读村委会,北邻梁子村委会。辖偏坡寨、三家村、大石房等9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14户,有乡村人口1132人,其中农业人口1132人,劳动力6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560 人。
全村国土面积 2.43 平方公里,海拔 1,800.00 米,年平均气温 12.00℃,年降水量1,000.00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652亩,人均耕地1.48亩,林地1,941.10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1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那蕉行政村的石头寨,属于典型山区,位于勐库镇东边,距离那蕉村委会0.2公里,距离勐库镇22公里,海拔1800多米。石头山因石而得名,乱石林立,百木森森,自古为高云雾出好茶的地方,而陆羽《茶经》即谓茶之“上者生烂石”,可谓不谋而合。
那蕉行政村的茶品以石头寨为代表,独具以下特色:芽壮显毫,茶气劲足,茶性沉厚,滋味酽爽甘沁,香气清馨高雅,回甘迅速,生津细腻,杯底挂香良好,而且特具冰糖韵,品咂有味,体味有神,后期可特。
忙蚌村隶属于勐库镇城子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勐库镇北边,距离城子村委会7.00 公里,距离勐库 镇6.50公里。国土面积0.36平方公里,海拔1,321.00米,年平均气温25.00℃,年降水量1,560.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有耕地474.00亩,其中人均耕地2.17亩;有林地66.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5户,有乡村人口218人,其中农业人口218人,劳动力11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5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4.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0.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74.00亩(其中:田139.00亩,地335.00亩),人均耕地2.17亩,主要种植粮食、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66.00亩。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4.7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23万元,占总收入的72.9%;畜牧业收入4.64万元,占总收入的8.6%;林业收入0.32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9.60万元,占总收入的17.8%;工资性收入1.00万元,占总收入的1.8%。农民人均纯收入1,86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在省内务工2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茶叶,主要销售往省外。2006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1.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9%。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养殖业。
相信普洱茶“江湖”中的朋友对“临沧四小龙”都略有耳闻吧!当然,此处称“龙”并非人,而是产茶的地名;四小龙中,勐库茶以冰岛茶独占鳌头,大雪山(邦马大雪山)紧随其后;其次邦东昔归在东,永德忙肺在西!此四茶各有千秋,爱者多如过江之卿。
忙肺茶地处云南省临沧地区永德县,而永德县是,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忙肺古茶园位于勐板乡的忙肺村,海拔约一千八百多米,年平均降水量一千五百毫米。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生长在原生态环境中忙肺茶,是纯天然的、无污染食品。忙肺茶,云南大叶种茶之一,于1980年经省级茶树种质资源普查组的专家命名,并经省级审定为优良茶树群体品种。
地理位置: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坐落于彩云之南、波涛汹涌的怒江山麓,这里古树参天,终年云雾缭绕。典型的立体气候、古老而纯朴的民风造就了云南大叶种茶无与伦比的生长环境。由于忙肺茶品质优良,被云南省茶科所评为省级优良品种,命名为“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
种茶历史:永德县种茶、饮茶和茶叶加工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始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永德茶叶产业经过明代、清代和民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时断时续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末,全县已有茶园面积32582亩,据民国税收资料统计;产量已达4500多担。解放后,全县茶叶产业由于在国家边销区、云南省红茶基地和临沧高优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等政策扶持推动下,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全县已有茶园面积175223亩,采摘面积175223亩,其中:古茶茶园面积142223亩,有高优生态茶园33000亩;已建成有机茶园9778亩;茶叶产量8541吨,实现农业产值1.55亿元。茶区主要分布于德党镇、永康镇、勐板乡、小勐统镇、崇岗乡、大山乡、班卡乡、亚练乡、乌木龙乡和大雪山乡等地。共有种茶农户52000户,涉茶人口23万人。茶树群体品种主要有忙肺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鸣凤山大叶种、紫青茶等,无性系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清水3号、凤9号等,已知茶树品种12个和1个变种,其中紫青茶是永德特有的茶树品种。
茶园介绍:忙肺茶是永德县著名的古树茶成片生长的村落,以盛产忙肺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该地位于云南省临沧世界产茶大县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是忙肺茶种的主要发源地,全村527户,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日照足、湿度大,乔木茶地3600亩。忙肺村所在地,原生态植被多样性文化保存完好,自然条件优越,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深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应茶树生长,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品特征:汤色桔黄明亮,苦涩味轻,香气纯正,鲜爽回甘持久,有花香、密香、果香之味。喝一口满口清香,喝一杯目清气爽,回甘生精,荡气回肠,神情振奋。懂忙肺茶的人都说:到永德不喝忙肺茶等于吃肉不放盐没味,遗憾!
地理位置:放牛场村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班卡乡,地处班卡乡东北边,距班卡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永德县79公里。东邻大雪山乡的大炉厂村,南邻本乡的放马场村,西邻本乡的尖山村,北邻永康镇的忙笼村。
人文介绍:放牛场古茶园位于永德县班卡乡放牛场村,属于山区。放牛场村,海拔1910.00米,年平均气温15.60℃,年降水量1444.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4225.00亩,其中人均耕地1.49亩;有林地13700.00亩。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92户,有乡村人口2472人,其中农业人口2472人,劳动力132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65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5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22.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核桃为主。
茶园介绍: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为云南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大约有800多亩。该茶园地处海拔约有20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气温16.3度,雨季5-9月。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大雪山保护区旁边,距今天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品种特征;树姿半展开,分布高较密,叶长椭圆型,叶平均长约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采摘期为3月中旬-11月下旬。
茶品特点: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所产古茶树滋味饱满富足,水路变换莫测,气韵绵长,茶香悠扬,汤色杏黄通透,滋味协调,微有苦涩,入喉有香气停留,喉韵舒爽!叶底油润,鲜活灵动,耐泡度高!非常受台湾及香港地区茶友青睐!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临沧茶区之镇康马鞍山古茶园》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临沧茶区之镇康马鞍山古茶园》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临沧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