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话临沧:百岁老人与马鞍山茶

2019-12-09

“好唱不过阿数瑟,好喝不过鞍山茶。”这是近几年来,流行在镇康县耳熟能详的民间打歌调。歌中所唱的“鞍山茶”,产自忙丙乡马鞍山村。如果借鉴一句古诗,那么“山不在高,有茶则名”应该是马鞍山的写照。事实上,人们垂爱马鞍山茶还另有原因——这里的百岁老人。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而喝茶与养生缔造的文化便是其中之一。“马鞍山茶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回味甘甜,是镇康好茶的代表。”村支书字永华自豪地说,“除了香茗,马鞍山人的长寿‘秘笈’也是我们的金字招牌。”马鞍山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433户2023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有130人,80岁以上的有43人,90岁以上的有6人,100岁以上的有1人(原有5人,其中105岁的李招娣等4位百岁老人已相继过世)。村委会主任高会斌说:“马鞍山家家户户种茶,全村现有茶园5020亩,其中古树茶3500亩;茶叶销售占群众总收入的70%以上,种茶、制茶、喝茶是村民从小到老的必修课。”

朱正会是一名村干部,得知记者采访中有长寿老人的内容时,她说:“去我家吧,我阿公(爷爷)今年已经超过100岁。”朱正会家住大坟山村民小组,距离村委会约2公里。

去大坟山组的通畅路途径马鞍山茶核心区——大包包茶地。大包包茶地面积有302亩,涉及农户42户。“这儿的明前茶最高售价每公斤仅为360元,就目前全市的优质普洱茶而言,这样的价位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朱正会沿路向记者介绍,“喏,山上凹下去的地方形似‘马鞍’,也许正是马鞍山地名的由来。”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记者走进大坟山组时发现,这里至少包含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气候特征。令人称奇的是许多农户的园子地里,共生着热区作物澳洲坚果、温带树种核桃以及一株株古茶树。整个村子被参天古木所点缀,淹没在“绿色海洋”中,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在两棵古椿树下,一位手杵拐棍的老人向我们徐徐走来。老人说,她叫李枝会,今年有87岁,刚找野菜(猪草)回来。在老人的记忆中,村里的茶树她小时候就长得很高。“前几年我还会摘茶呢,最近腿脚不好,不敢摘了。”李枝会老人腰板还算硬朗,“我想喝茶,就让孙子、孙女摘给我。”

来到村子上寨,今年89岁的秧正柱和87岁的林凤秀老夫妇家是我们拜访的第一站。记者抵达时,秧正柱正准备外出做活计,而林凤秀则到寨子里串玩去了。记者曾经观看去年媒体采访二老的视频:林凤秀是主角,她信心满满地说他俩要争取活到100岁以上;而秧正柱是配角,仅仅是陪着笑笑而已。现在,妻子不在,不知本来就话少的秧正柱能否配合记者完成采访。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谈到喝茶时,秧正柱打开了话匣子。“我早上泡一罐,晚上也泡一罐,天天喝的都是马鞍山茶。”秧正柱说,“这个茶回味好,不苦涩。茶好不好喝,关键靠做,另外是阳光照着处的茶做出来更好喝。”秧正柱还指着院场里晾晒的老粗茶向记者介绍,这些茶看着丑一点,但味道不错,是自己留着喝的。

离开秧正柱家朝村头走,不足百米之处便是百岁寿星朱发生家。朱发生今年刚好102岁,他老伴30年前去世,膝下有2女5子,都还健在并已四世同堂;长女今年80岁,在南伞居住。如今,朱发生与57岁的小儿子朱玉华生活在一起。

“您几岁了?”“100多岁喽。”“您平时喝茶吗?”“喝呢。我年轻时候,两、三天的冷茶都敢喝。”“您身体还好吧?”“好呢。只可惜眼睛、耳朵都不方便了。”“我们给您照相嘎?”“可以。我要是眼睛看得见,我也给你们照……”

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朱发生给人的印象是头脑清醒、思维活跃而且还幽默风趣。如果事先不知道他是百岁老人,还以为在和一位七、八十岁的老者聊天呢。

朱玉华说:“去年以前,老父亲在家里走动还算灵活,不消我们过多服侍。他总是闲不住,还能做比如剥玉米等简单的活计。今年,他的眼晴看不见东西,我们舍不得让他有任何操劳。就是农活再忙,家里随时都有人陪伴他。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赡养老人是我们的福气啊!”

据介绍,朱玉华家现有古茶树3亩多,今年春茶鲜叶价格每公斤在20元至40元之间,全家春茶收入超过5000元。朱玉华家院场里也有茶叶晾晒,他说这些茶都不卖,是专门留给老人喝的。

小编推荐

一路水墨:行走马鞍山茶园


马鞍山位于临沧市镇康县忙丙乡,据说因为外形像马鞍得名。在镇康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好听不过阿树瑟,好喝不过马鞍山。”

第一次喝到马鞍山茶时,最记得的是她特别的香气,茶汤微苦,马上又化为一缕缕甘甜。给我的印象,像镇康女人的性格:个性直爽鲜明,又不失柔和与女人味。所以一直想亲自去看看。

2017年4月,终于有机会去看看。

去马鞍山那天,天下着雨。正赶上南伞到凤尾路段修路,一路泥泞,到达凤尾再沿一段山路行走一段,才算走上了去马鞍山的“正道”。

蜿蜒的环山路算不得开阔,云雾像丝带般缠绕在如翠如黛的山间,还有凤尾竹掩映,像一幅柔情缱绻又开阔的清淡水墨画。

马鞍山气候呈立体垂直气候分布,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气候。“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这里得到了体现。马鞍山分为三级茶区。相比另外两个茶区,大包包茶味偏甜,既有马鞍山茶特有的香气,又少了一些苦涩的味道。大包包古树茶汤色黄亮,甜味像梨果初绽,汤感润滑,像锦缎绵绵。大包包是这里的核心产区。这几年,伴随马鞍山茶知名度的提高以及政府的支持。马鞍山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变,在大包包茶区附近修了石阶,塑造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

沿石阶而上,走累了可以在路边的亭子休息一下。

绿油油的茶山景象,在你面前立体地铺开。据说,大包包茶的茶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采摘。但在行走茶园的过程中,还是看到,一些茶树经过茶农的矮化。

喝过一点被矮化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大包包茶,相比从没有被矮化过的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平淡了很多。人为了自己的便利与利益,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所谓“改造”。然而,矮化茶树是为自己采茶提供便利,还是牺牲了更长远的利益呢?一路一路一路从泥泞到风景。

近几年,因为云南三大茶区名山茶大热,出现了茶叶采摘过度,茶叶质量下降等问题。马鞍山的古树茶还没有经历过度采摘,属于刚刚把面纱揭开,以积极的面貌示人的姿态。也因为镇康县当地的古树茶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马鞍山茶的香气和口感又有自己的特色,因此知名度也在提高。

也有一些拍摄马鞍山茶的宣传片和微电影出现。然而,在我看来,对茶的表达,与其停留在单纯的宣传层面,不如深入去挖掘和表达当地茶的内涵,以及展示对当地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17年跑茶山时,朋友托我帮他买了一点马鞍山茶,我把在马鞍山做茶的一位小伙的联系方式也给了他。今年,朋友问我还跑茶山吗?我说不跑了。朋友说:“今年我问那个小伙子茶价,马鞍山茶比去年贵了。”听了以后,笔者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好现象。一方面,马鞍山茶相对其他所谓名山茶,确实有着比较高的性价比,目前环境也算生态,民风还算朴实。并且,马鞍山茶也有着自己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另一方面,茶的核心价值毕竟在于品饮。然而,伴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过度追捧与炒作名山茶的现象。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伦在他的著作《有闲阶级论》里提出过“炫耀性消费。”他说,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满足直接的物质需求和享受,同时也是为了显示自己优于他人,而对某些消费并拥有的物品进行炫耀。对“名山茶”的追捧,可以说,存在着这样的心理。”有名茶,无名牌“也是目前中国茶界存在的现象。

以“占山为王”与炒作名山茶来运作的方式,固然为茶山和茶农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然而,也会遭遇原料过度采摘与炒作的危机。有人已经开始对山头概念进行反思,“去山头化”的概念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有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去山头化的拐点也许即将到来。只有回到茶本身,在鉴藏、品饮、时尚等细分市场领域确立核心优势,建立标准并塑造品牌,相应的普洱茶产品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只希望有特点的马鞍山茶在获得关注的同时避免自己落入被过度炒作与消费的怪圈。

从马鞍山回来的路上,风景相比来时更加明丽。看着一路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景,为终于能亲自上马鞍山看看马鞍山上的茶树而欣慰。

今年泡去年带回来的马鞍山春茶,温杯烫盏,茶叶入盖碗,沸水洗茶润茶,条索娉婷舒展,飘着清香的雾气絮絮升腾,像绽放开的云朵,茶杯将那幅山水带到我面前,听朋友说他联系马鞍山那位小伙时茶价更高的事。也希望马鞍山茶在获得更多认可与关注度的同时,能从容理性并不疾不徐地走出属于自己良性的发展道路。保留住目前让人来了还能产生愉悦感的景象。

百岁老人告诉你:喝茶为什么长寿?喝茶有什么好处?


喝茶可以长寿,科学研究也好,百岁老人口述也罢,都已经证明。茶叶本身含有茶多酚、咖啡因、儿茶素等有机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能够防病、提高免疫力、抗衰老。喝茶为什么能长寿,难道真的仅仅是物质方面吗?百岁老人的长寿真的是因为茶吗?

从古至今,喝茶能长寿从不改变。自有茶开始,就是因解毒而被发现,后因药用价值而被人们充分利用。和其他饮品相比,茶叶像生命守护神,一直呵护人类的健康使命。“茶”从字面上来看,草字头代表二十,下面是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总的加起来就是一百零八岁,所以有人把喝茶能长寿的人称之为“茶寿”。

历史与真人做证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喝茶能长寿”的记载。五代的王文锡在《茶谱》将茶比喻“万病之药”,具有返老还童的功效,虽然有些明显夸大茶叶的功效,但也从侧面反映喝茶有抗衰老的作用。而在《旧唐书?宣宗纪》中则记载了一位130多岁的僧人,唐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直接说明长寿的秘诀是经常饮茶。如今106岁的张天福,时至今天,仍然坚持养成的良好习惯,黎明即起,清茶一杯,晨练“国粹”,再听一段新闻广播或浏览报纸,接着进早膳,然后又迈着矫健的步伐投入新一天的各项茶事活动。

喝茶能长寿只因茶本质吗?如果是,茶叶中的所含物质,其他的食品或保健口,应该也能得到。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喝茶?

茶,除了解渴、药的功效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精神的功用。常喝茶之人淡泊明志,看得穿看得透。一个常常喝茶之人,心是安静的,是心平气和之人,很少发怒,心态特别好。

茶之味,常常先苦涩后回甘甜,时刻教育茶人,给予茶人信念,让茶人相信,当有困难都只是暂时的,未来是美好的。不会借酒消愁愁更愁。喝茶,让你不断感悟,不断升华。喝茶过程,是人生修炼的过程。一泡茶下来,越泡茶越淡,喝茶之心也会越越来越平和。茶又通六艺,通过喝茶,人们能够修身、养性。

心无病则身无病

身心健康已经是现代社会的第一杀手,心无病则身无病。可见喝茶能长寿既是因为茶,又不仅仅是因为茶。茶本身的功效减缓了人体的衰老,而茶叶的精神作用则减缓了人心态的衰老,人们也不断的将茶和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使茶通六艺,艺从心发。心静,则万物生起,自然能看淡世间万物,可谓内外兼修,自然越活越年轻。

茶人不该遗忘的普洱茶山:马鞍山_临沧著名的普洱茶山


导读:了解马鞍山古树茶前,首先得了解下镇康县这个地方。对于内地许多人来讲,这个地方是第一次听到。

镇康县隶属于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水之间,南接耿马县,东邻永德县,西与友好邻邦缅甸果敢县接壤,北与保山地区龙陵县隔江相望。全县国土面积264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镇康县下辖3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南伞镇。总人口为176356人,生产总值28.6亿元。镇康县是一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十二五“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到3000元以上!

根据地方政府规划,到2020年,镇康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9万亩,茶叶总产量1万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14亿元;全县将累计建成生态茶园建设2.4万亩,建成高香型红茶、绿茶基地,特色茶基地累计达1万亩;建成茶叶庄园6个,组建6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但是现状是,山头上的茶叶采摘后连及时送到初制所都存在较大的困难。

这即是发展障碍但更是其他茶山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云南三大茶区名山头的古树茶在多年过度采摘后已经出现茶叶质量下降的问题,而马鞍山当地的古树茶多数还未有人进行开采;二是镇康县当地的古树茶尚未进行规模商业开发,茶叶算得上物美价廉。

因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线,地形地貌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8.7摄氏度,年日照时数约2333小时,无霜期长达33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相对湿度81%。90%以上的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并且含硒丰富。

马鞍山属于低纬度山地,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季长,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大气、土壤、水质无污染。

据史料记载,早早明代就有茶树生长,留有人工栽培痕迹的古茶树随处可见。据《镇康县志》记载,清宣统二年(1910年),从勐库引进茶种,茶叶种植开始推广。冥国二十四年(1935年),茶叶生产进入初胜时期。

马鞍山村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33户,古茶园在山区和半山区,全村古树茶面积3500亩,茶叶鲜叶年均产量320吨,晒青茶80吨,产量普遍偏低。

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品质的马鞍山茶。

马鞍山古树茶芽头大而漂亮,但茸毛不多,干毛茶多呈墨绿色,品鉴时汤色黄绿明亮、清香色绿、香气高扬持久、滋味鲜爽、涩苦轻、香气高、清甜甘爽。

云南普洱镇沅马邓马鞍山古茶园开展茶文化研学活动


芳香镇沅,茶的故乡。镇沅有2700多年树龄的茶树王,有有名的者东马邓茶、按板镇老乌山茶、勐大砍盆箐茶,是名副其实的茶王之乡。作为茶的传人,孩子们怎么能不懂茶呢?为了让孩子们懂茶、爱茶。镇沅直属小学四(5)班于2019年5月25日,到马邓马鞍山古茶园开展以“马邓马鞍山古茶园茶文化研学活动”为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

5月25日早上七点,孩子们就整装待发,七点半准时驱车直奔茶山。26辆车组成的车队成了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路上,我们欢呼,我们雀跃,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马邓马鞍山古茶园。

茶厂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稍作休息,集合队伍就向茶山出发了。

来到茶山,茶厂领导亲自给同学们示范了如何采茶。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听完领导的讲解。就迫不及待的背上小茶箩开始采茶了。大人们也紧跟孩子身后,置身茶海中,指导孩子们采茶。还不时掏出手机拍照留念。还有人一边哼着采茶歌一边采茶。提着小篮子,唱着歌儿……虽然孩子们采茶的装备不那么专业,可是采起茶来的那一股认真劲儿,丝毫不输给大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片片都是我摘的!”把采摘下的鲜叶轻轻放进小茶箩里,看着小茶箩里的鲜叶慢慢多了起来,一种成就感也从心底油然而生。有的说:“我还是第一次采茶呢!原来采茶也有这么多讲究。”有的说:“我肯定是采的最多的!”看,孩子们成了茶山上五彩的小精灵了。

鲜茶采摘回来后,便开始进入制茶环节。一番体验下来,不少孩子也真正感受到了一杯好茶的来之不易。平时大家喝的茶都是买来的成品,只晓得茶好喝,这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也不晓得。现在亲身体验了,才晓得这么不容易。

在绿意葱茏的茶园里,与孩子一起体验采茶,别有一番风味。鲜叶采摘后,再在手工制茶坊一睹制茶过程,半天的时间,见证了每天喝的茶从嫩芽变成茶叶的过程,切身感受中国茶文化,孩子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看着自己的收获,孩子们开心的笑了,那么灿烂,那么自豪!时间在孩子们开心的瞬间悄然流逝,傍晚,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依依不舍的启程返家。采茶活动孩子们虽累,但却快乐着!这种快乐无需言语的表达,全部写在张张童真的脸上。

此次采茶实践活动,把课堂转移到了大自然中的茶场中,将孩子们课堂所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对茶的兴趣,对生活来之不易的解读,给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洗礼: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小小茶芽里,蕴藏着一个大大的世界。此次活动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劳动观念,又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展现了镇沅直属小学课外校本课程的开展。

茶话临沧永德


永德是中国西南最古老的郡县之一,秦汉属哀牢国地,东汉永平十二年内附中原王朝,隶属永昌郡。永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而茶文化正是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永德为世界茶树的重要起源之地和云南的重要产茶大县,但直到2006年以前,它在中国茶界却一直默默无闻,充当着配角。直到2006年4月21日新华社发布的一则消息——《云南永德县发现茶树始祖中华木兰》,才让永德这个地处滇西横断山褶皱中的偏远小县,成为世界茶史在21世纪的最重要发现,继而永德被世界茶界誉为“万茶归宗之地”。

距今约3000万年历史的茶树始祖——中华木兰,在永德县章太这个俐侎人居住的山寨中发现,这在世界茶文化史上具有着重大意义,因为茶树是由中华木兰经宽叶木兰演化而来,中华木兰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祖宗爷爷。它的意义正如元谋人之于今天的人类一样,你不能说今天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最早的诞生之地,但你可以说,发现了元谋人的元谋、楚雄乃至云贵高原一定是人类重要的诞生之地。永德不仅发现了中华木兰,且境内遍布野生古茶树、古茶林,由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此区域高度集中,证实了达尔文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起源中心”的科学论断,而永德正处于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

“山川毓秀,天赋瑞草。俐侎章太现中华木兰,永德雪山藏古茶玄机。”1982年,对永德野生茶树的普查结果更是让人吃惊,在明朗、乌木龙、亚练、大雪山等11个乡镇都发现了野生茶树。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10万余亩野生古茶林,这些古茶树中,树干基围在40厘米以上的多达30~45万株,堪称茶文化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据不完全统计,永德野生茶林总面积达到了11万多亩,为全省各县之首。

永德不仅是茶树原生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活化石”,同时也是云南茶优质种质资源的基因宝库。中山大学张宏达先生对大叶种茶作过鉴定分类,推荐了:勐库茶、忙肺茶、马鞍山茶、邦东茶、凤山茶、鸣凤山茶等7个地方优良品种,这些,在普洱茶江湖上都是鼎鼎大名,其中就有永德的忙肺茶、鸣凤山茶。

因而,说到茶就不得不说到永德——这地球上独有的中华木兰之“万茶归宗之地”。原题:《万茶归宗之地》

茶话临沧:沧源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的思考_临沧沧源古树普洱茶特点


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

云南省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和保山等地。临沧市主要分布是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古茶树群落分布,古茶树总面积15万亩以上。

沧源共有野生古茶树面积8万亩以上,占临沧古茶树面积53%以上,但是,近五十年来的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大面积毁茶种粮、种甘蔗、单一化茶园替代以及在古茶园周围建新茶园等。

导致了茶叶基因漂变,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古茶园生产的天然有机茶引起了国际国内市场的极大关注,商家过分炒作古树茶叶,当地茶农受经济利益驱使,砍伐野生古茶树,毁灭性采摘古茶园茶叶,古茶园的面积逐年减少。

古茶树这一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资源面临严重危机,对古茶树的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开发和保护政策,对于合理实现其商业价值和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古茶树资源,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利用、合理开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一、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

(一)野生古茶树资源的分布

沧源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范围较广,县境中西部的单甲、糯良、勐董、勐来、勐角、班洪、芒卡等7个乡镇均生长有野生古茶树,大都分布在海拨1700—2489米范围内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其中面积较大的是单甲、糯良、勐来、勐角、勐董5乡镇相连的范俄山、芒告大山、窝坎大山、大黑山一带的野生古茶园群落。

(二)栽培型古茶树分布情况

据考证沧源驯化栽培茶树,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县都有零星分布面积达83443亩哦,较集中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面积235亩,主要分布在糯良乡怕拍村,海拔1970—1987米。树高8—10米不等,基围直径约38—62公分,胸围直径约33—58公分之间,平均树幅达5.5米。

二、沧源古茶树资源普查情况

(一)省林业厅规划院到沧源普查古茶树资源情况

2007年1月,省林业厅规划院对沧源县古茶树资源进行了普查,发现糯良等乡(镇)有古茶树分布共计83443亩,均为100年以上老茶树,其中:芒卡镇5225亩;班洪乡3216亩;勐来乡5640亩;糯良乡30419亩;勐角乡16578亩;单甲乡5787亩;勐董镇16578亩。

(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到沧源考察古茶树资源情况

2011年12月,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沧源县糯良乡怕拍村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考察,对有特色的古茶树进行了编号、种名进行了鉴定,如:怕拍1号大茶树,高9.7米、冠幅8.6米×9.6米、胸部干围190厘米;怕拍2号大茶树,种名普洱茶,高11.4米、冠幅8.3米×9.1米、基部干围164厘米、胸部干围190厘米;怕拍3号大茶树,种名大理茶,高5.5米、冠幅3.8米×4.2米、基部干围85厘米胸部干围190厘米等。

(三)沧源古茶树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沧源古茶树资源在没有实行林改以前,古茶园属于集体所有,没有人管理,乱砍乱伐乱采的行为时有发生,古茶树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林改以后古茶树分到了户,其效益开始得到逐步显现。

如:糯良乡怕拍村目前共有古茶园面积235亩,主要属于栽培型古茶园,共有21709株,据当地老人反映和专家测算,这些古茶树年龄都在300年以上,有少部分在800年以上,2007年林改以后全部分到户,共涉及221户农户,884人,一户平均拥有1.05亩左右。多年来,群众一般只采春茶和夏茶,秋茶放养。

一般鲜叶亩产量在50—60公斤,折合干茶12—15公斤。据了解,除2007年茶价大涨价时价格达到7元/市斤外,其余年份都在2—3元。2012年后,由于宣传力度加大,许多茶商慕名进来收购,价格开始提高,怕拍古茶的名气也随之提高而被重视。

2013年6月双江谷雨茗茶商贸有限公司进来租了1000株(大的有400株,中等的600株),怕拍老支书李文华租了100株,租赁年限为3—5年,租金根据茶树大小,大的2000元|棵,小的1000元|棵不等,例如:怕拍村村民魏永华租给双江谷雨茗茶商贸有限公司70株,租期为5年,租金达10200元,平均每年租金为2040元,每株折合146元。

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古茶历来无人管理,单甲大黑山公路沿线的野生古茶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当成柴禾砍伐毁灭。深山老林里的野生古茶,因茶树高大难采摘,在2007年茶叶价格大涨时已被砍伐,造成野生古茶大量毁灭。

目前,存量不清,群众自由采摘,市场产量也难以统计,但仍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野生古茶采摘收人。

三、《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的实施情况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临沧市古茶树资源,充分挖掘其科学、历史、文化和产业提升价值,2006年1月1日,临沧市出台了《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加强了古茶树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沧源根据保护内容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对重点区域的古茶树资源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对古茶树的价值,特别是对经济价值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

2014年5月20日—22日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为组长的《临沧市古茶树保护办法》立法调研组莅临我县,对我县贯彻落实《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研,并对我县在古茶树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上采取的一些措施给予了很好评价。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县古茶树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林业局、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对野生古茶的价值及保护意识上认识不足,造成部分野生古茶被当作木材薪柴砍伐。

近年来,随着市场上野生古茶价格不断上涨,群众对野生古茶的价值有了一定认识,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同时由于对野生古茶的认识仅仅是对经济、价格的认识,没有认识野生古茶的生态、文化价值,造成在开发中存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现象。

为此我县加大了宣传的力度,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刊登、印发、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临沧市古茶树保护办法》等法律条例,加大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强化舆论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农户按照科学、生态环保的新型管护技术管理古茶园,并采用套种树种、修剪、嫁接等措施提高古茶树茶叶品质及单产,提高农民对古茶树管理积极性。

(四)加大监管力度

针对茶叶市场出现的少部分商贩利用低质新茶叶冒充古树茶的现象,县人民政府组织县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林业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加大对茶叶市场监督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商贩的各种破坏古树茶市场稳定行为,维护合法商贩和农民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古树茶声誉。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原因,百多年来,广大群众仅把古茶树及其群落,作为一般的茶叶树种、一般的饮料去看待,没有从科考、经济、生态等价值上去更深的探究,以致于保护与利用缺乏科学而有力的措施。

(二)对古茶树资源缺乏全面科学的研究评价

一是树龄问题。对一般树的树龄,多采用年轮法进行鉴定,但对于古茶树这样的珍贵树种,绝不能采取砍伐方式去测定年轮,年轮法不能测定古茶树的真实树龄,用其它方法也无法测定。

二是生态学问题。不同种不同类型的古茶树群落结构、功能及演替规律尚未清楚。

三是生物学问题。古茶树与现代栽培种之间的遗传等关系,其共性与个性,其栽培的历史起源,至今无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四是古茶树的品质问题。野生古茶树不同个体、群体,不同分布区及不同生态条件下所产茶叶中化学成份的差异,与现代茶园茶叶中化学成份的比较也无系统科学的资料。由于缺乏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导致缺乏对古茶树及其群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旅游价值等深层次的研究、评价。

(三)对古茶树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沧源各民族对茶树的利用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对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开发与保护失调,对茶树的利用仅局限于作为饮品,没有更多更深的开发利用,不少古茶树过度采摘乃至于砍伐和破坏,数量正在下降,同时,由于周围环境被毁坏,生物多样性品质也出现了退化。

(四)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主体缺位

古茶资源保护涉及茶办、林业、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多头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古茶资源分布范围广,生长零星分散,造成管理难度大,加之行政执法主体责任不清,职责不明晰,存在着多家管但多家都管不到位的问题,形成管理上的盲区。

(五)调查统计工作滞后,底数不清

对古茶树资源没有进行深层次和系统的调查,存在着保护区域不具体、保护对象不确定、栽培型和原始野生型古茶不分、古茶园的树龄、面积有待进一步考证和实地调查等问题。

(六)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不到位,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群众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对《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熟知的更少;《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责任主体和职能职责不够明晰,处罚措施滞后,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

(七)管理经费欠缺,管护措施滞后

目前,全市尚未把古茶树资源的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导致古茶树管护经费无保障,普遍存在着“三无”的管理状态,即管理“无经费、无机构、无人员”,古茶树的保护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保护效果不够明显,人为破坏野生古茶树的行为时有发生。

五、保护古茶树资源的建议及对策

(一)积极开展古茶树资源的普查工作,摸清底数,明晰保护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分别普查原始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情况,调查核实古茶树资源分布的具体地点、面积、株数、树龄、年产量和经营主体等情况,建立古茶资源档案和古茶树资源分布电子地图,明确保护的主体对象和保护范围,建立保护区、保护小区或保护点,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强化古茶树的保护措施。

(二)设立古茶树自然保护区(小区、点)

建议在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内和单甲、糯良大黑山一带设立古茶树保护区,面积不低于3万亩,在范俄山、芒告大山、窝坎大山一带的野生古茶群落区域建立保护小区、保护点,未能纳入保护区(小区、点)的古茶树,根据各点具体情况实行,一点一策,结合公益林林保护、退耕还林,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和环境恢复措施。

(三)编制好古茶树保护与综合开发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古茶园保护、品牌打造与保护、市场开拓与规范整治、茶文化旅游开发、环境保护与改善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确保古茶树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受破坏。

(四)明晰古茶树资源的管护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明晰相关职能机构在古茶树资源管护中的职责职能,明确界定执法主体单位及其职责,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绝对权力,避免职能交叉,管护缺位。

(五)强化保护措施

林业行政执法主体单位应当依法加大对移植和损毁保护古茶树标志、盗伐古茶树、移植古茶树、挖取树根、剔剥树皮、刻画树干、攀折古茶树树枝等损毁古茶树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大对古茶树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行为的监管力度;严禁移栽、移植、砍伐古茶树。

严禁在保护范围周边500米内建设对大气、河流、土壤造成污染的工厂;明确在保护区范围进行科研、教学以及开展旅游等活动的有关要求。

建立古茶树保护委员会及监护联络员的相关制度,强化理事会、专业合作社及利用村规民约强化管理等管护机制,切实加大对古茶树资源的监督管理。

(六)加强古茶树保护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进一步查明古茶树及其群落各地的地理分布及面积,建立古茶树信息系统。

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对原始野生型及栽培型古茶树资源茶组及科植物的种类、存量、地理分布等信息进行仔细普查,建立完善的古茶树地理信息系统和遗传信息系统,了解不同地区代表性类型古茶树群落的结构、功能,为建设有机茶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古茶树群落保护中的若干生态学问题,了解采摘、环境片段化、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等对古茶树群落的影响。研究古茶树活体测定技术,探索简便、经济、准确的古茶树年龄鉴定方法。

二是研究古茶树种质资源状况和古茶树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变化规律。探索茶树起源与演化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建立综合评价系统,对古茶树的茶叶品质进行理化分析,探讨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因素与古茶树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相关性,提出古茶树及其群落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三是研究古茶树分布区的民族多样性与茶文化多样性。主要对古茶树分布区进行民族茶文化的比较研究,对茶的民间分类与命名,传统利用与加工方法,茶的文化认同与精神价值认识,茶树药用价值及其它使用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

收集和整理古茶树及其群落分布地区有关人口、教育、收入等资料,开展古茶园管理利用及民族文化、农户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研究古茶树及其群落对当地文化生活及经济的影响和当地居民对古茶树保护、管理利用的传统知识。

四是根据古茶树资源及其群落的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以保护为前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在保护古茶树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建立古茶种质资源库,获得其“备份”植株,进行种植保存和扩繁,有计划地投入生产,使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加工形成政府调控下的特色产业,逐步实现古茶资源的持续利用。

据环境容量和古茶树资源特点,重视发展古茶树及其群落的生态旅游,在适宜区域开展具有古茶树文化特征的旅游活动,探索旅游开发与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有效方法。

五是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古茶树资源的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在符合《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重点鼓励:以古茶树资源为对象开展科学、历史、文化研究;以古茶树资源为种质材料开展茶树品种选育工作;以古茶树资源为材料进行产品开发、文化宣传和营销策划。

(七)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遗产

产品开发和旅游开发必须以对古茶树生长发育或群落构成和演替不构成威胁。

一是挖掘和整理茶文化历史资料,建立系统的茶文化资料库,做好弘扬古茶文化的基础性工作。

二是培训和规范茶艺茶道,引导茶庄茶馆健康发展。引导消费者科学的泡好一壶(杯)茶,在体味饮用价值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搞好茶艺茶道的规范,引导茶馆茶庄文明健康发展。

三是实施名牌战略,丰富古茶产品市场。名牌是最能体现文化的载体,应加大历史名茶生产力度,增加传统名牌的科技含量,创新一批以古茶树为依据的茶叶名牌。

四是加强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茶叶企业文化是茶叶高雅与企业精神的完美结合,制茶企业应以凸现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为宗旨,加强企业文化研究,使制茶企业成为弘扬茶文化的主要窗口。

(八)设立专项保护资金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古茶树保护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强化对古茶树资源管理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古茶树资源的有序管理和长效管护。

老杨说茶:茶话临沧,日渐火爆的东半山古树茶


近几年,云南茶山上“茶后”冰岛古树茶的价格一路走高,逐渐超越了同等品质“茶王”老班章的价格。随之,整个勐库地区的茶也是水涨船高,日渐火爆。笔者今天就说东半山古树茶。

云南双江县勐库镇是双江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的故乡。全镇共有十八个村委会(即勐库十八寨),每个村都出产普洱茶。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说明勐库每个村寨都能出产高品质的古树茶。

勐库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中,一座是邦马山,一座是马鞍山,一河为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南勐河经流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山称为东半山,西边的则称为西半山。双江县茶树树龄在120年以上得到古茶树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勐库的东半山和西半山,两山凡200年以上的古村寨,都有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勐库的古茶园分布于勐库东西半山,其中东半山有忙蚌、坝糯、那焦、帮读、那赛、东来、忙那、城子;而西半山则主要是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帮改、丙山、护东、大雪山、小户赛。因地理环境、气侯的不同,东半山与西半山的茶在香气、囗感上各具特点。

冰岛行政村五个寨子中,坝歪寨、糯伍寨位于东半山;而冰岛寨、地界寨、南迫寨位于西半山。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后“冰岛”是指冰岛寨的古树茶,不包括其他四寨。

东半山古树茶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是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的一个典型代表。东半山向阳,茶树日照更多,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使得茶叶品质涩低,茶香高扬,显花香,挂杯香持久。茶汤回甘快,汤质充满阳刚之气,滋味饱满、口感丰富、气足韵长。因此,有人称东半山的茶为“朝阳茶。

笔者品饮的东半山古树茶为2016年春茶。笔者下面分享一下品鉴感受。

茶品总体评价:花香浓郁优雅,汤色金黄明亮。滋味微苦而涩不显,甘甜纯净,生津快,回甘好,喉韵深长。入口柔和爽滑,茶气足,有山野气韵,经久耐泡,口感饱满厚实。这款茶给人的感觉很阳光,具备勐库东半山古树茶的典型特征,是名符其实的“朝阳茶”。

干茶香气浓郁清新,条索中银毫闪现。第一道茶汤,花香气扑鼻,还含有丝丝甜味。汤液人口即甜,苦涩不显,舌底生津如涌泉。茶香不仅飘逸在空中,更富含在茶汤中,内外交融,入口后茶香下入咽喉,上入鼻窍,满口香甜。

第二道茶汤,汤色黄亮通透,入口如丝般的顺滑,咽喉有润泽感。口感微苦而甘甜立至,舌面舌底同时生津,津液满口。

第三道茶汤,口感饱满,细滑醇厚,挂杯现象明显。口味中甜远強于苦,苦带出爽口,甜带出清新,如怡糖之味包围了整个囗腔。

第四道茶汤,口感更胜,热香持续散发,舌尖处最显甜意,喉韵已生。东半山古树茶的山野气韵在这道茶汤中表现最好,引人入静,心旷神怡。

第五道茶汤,回甘与喉韵展现更加强烈,从舌尖直接甜到喉底。茶气茶韵带来全身的温热,一种暖洋洋的闲适徜徉在心头。

笔者很喜欢这款茶带来的美妙感觉。香而不妖,甜而不腻。花香清扬而幽雅。茶中有苦有甜,苦没有压抑甜,反而更显甜的纯粹。这甜是一种滋润身心的甜,如绵白糖一般,不含一丝旁杂。这款茶在我心中,如同双十年华温婉娇媚的江南秀女泛舟湖上浅吟低唱。好茶动人,这就是一款动人的茶。(感谢云南勐海的何先生提供茶品)

关于临沧三座大雪山茶区的介绍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

两千公里外,海拔5200米的青海玉树吉富山积雪融化,澜沧江经西藏流入云南,沿临沧东面流过。

西面,源起西藏将美尔山冰川的怒江一路汹涌南下,与临沧永德县“擦身而过”。

两大江河之间,众多高山在临沧境内拔地而起,虽处低纬地带,但不乏海拔3000米以上冬日。

临沧有三座大雪山,分别位于永德、勐库和邦东,每一座大雪山都有自己出色的代表茶品:永德有忙肺,邦东有昔归,唯独勐库大雪山(又叫邦马大雪山)下东、西半山所驻各寨,“寨寨有好茶”!通常我们所言的大雪山,一般也是指勐库大雪山。

一、勐库大雪山——茶树起源中心

勐库大雪山是位于双江县与耿马县交界处的邦马大雪山的主峰,海拔达3233米,而古茶树群落就分布在海拔2200米至2750米的山腰处,是目前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大部份树龄在千年以上。这里年均温度低于11℃,年降雨2000毫米左右,其适宜的自然条件构成了茶树生长的天堂。

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植物专家和茶叶专家的鉴定,双江县大雪山野生古茶园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此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怀着几乎朝圣的心,进入这片原始森林中膜拜野生大茶树。

勐库野生古茶树属于野生茶,在进化形态上,比普洱茶种还原始。数百年前,居住在大雪山的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偶然间拾到了掉在地上的野茶籽,并用于人工栽培。

随后,人工种茶的传统以双江为源江,通过茶马古道传到了云南保山以及更远的地方。

该茶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产于高拔寒冷地区,该茶种特具抗逆性强、抗寒性尤强等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2009年双江县出台文件,规定除了科研需要以外,勐库野生古茶树不允许任何形式的采摘行为。

二、临沧最高——永德大雪山

永德大雪地处永德县东部,其海拔3504米的主峰不仅是临沧的至高点,也是中国大陆北回归线附近的最高峰,成为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许多动植物种类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关键物种。最特别的是,这个最高点竟然是块平缓之地,人们赋予它“仙宿平掌”的美名。

十多座不低于3000米的山峰围绕主峰,形成永德大雪山群。2006年,永德大雪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邦东大雪山

三座大雪山中离临沧县城最近的,就是临沧大雪山了,它位于临沧市临沧临翔区,距县城19公里,也因此最早就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邦东乡背靠临沧大雪山,面朝澜沧江。邦东人和茶客口中的“邦东大雪山”其实就是临沧大雪山。

濒临澜沧江的临沧大雪山是仅次于永德大雪山的第二座高山,最高海拔3429.6米。

临沧茶产业概况:历史与现状_临沧茶怎么样,有哪些好茶?


一、临沧市基本概况

(一)地理区位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界于北纬23。05′-25。02′,东经98。40′-100。33′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市处于澜沧江和怒江两水之间,位于横断山系南末端,属云岭山脉和怒山山脉的南延部分,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450米。全市辖临翔、凤庆、云县、双江、永德、镇康、耿马、沧源8县(区),土地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居住着布朗、德昂、景颇、佤、傣、彝、拉祜、汉等26种民族,总人口约246万人。

(二)自然资源

临沧市土壤普遍偏酸性,有机质较丰富,土层深厚;立体气候突出,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多种不同气候类型。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复杂的环境条件成为动植物南北过渡、东西交汇之地,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被著名气候学家吕烔先生誉为“生物优生地带”。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使临沧成为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品质卓越、最适宜茶叶生产的区域。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曾经说“世界最好的红茶在中国,中国最好的红茶在云南,云南最好的红茶在临沧”。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分析临沧茶叶生产条件后,撰文呼吁在临沧建立世界第一流大茶园。

二、茶产业概况

2014年全市栽培茶园总面积135.4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0.2万吨,是云南省产茶大市。有茶叶初制所1571个,通过国家生产许可(QS)的茶叶生产企业175户;通过雨林认证的茶园基地共有4万多亩,获有机茶生产认证企业28户,出口食品生产卫生注册企业19户,ISO认证企业14户,HACCP认证企业7户。有国外引进的CTC茶生产线30条,年生产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群已经形成。

临沧是“滇红”茶的诞生地,是云南普洱茶、蒸青绿茶的原产地。1902年用临沧晒青茶加工的云南沱茶?问世以后,临沧产的晒青茶和沱茶的身价倍增,全省生产普洱沱茶的厂家、商号为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品质均争购临沧晒青茶作为配料。从此,临沧的晒青毛茶成为了支撑云南紧压茶产品质量的重要原料。临沧境内普遍种植的勐库大叶茶和凤庆大叶茶,由于内含物质丰富,已成为了加工生产普洱茶的最优原料。而临沧普洱茶也已成为了市场上最有价值的饮品和收藏品。

(一)种质资源

临沧是云南省古茶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多公里,在海拔1050m至2750m之间,8县(区)的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有树的地方就有茶树,茶树是森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群众世代有采摘习惯的野生茶林超过40万亩,主要群落分布点达35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双江勐库1.2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永德大雪山10.0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

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临沧市茶叶研究所组成的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市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镇康6个县37个村(点)进行全面考察,采集茶树标本77份,经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鉴定,全市共有4个茶系,7个种和1个未定种,分别为:大理茶(C.taliensis Melch)、大苞茶(C.grandibracteata Chang et Yu)、五柱茶(C.pentastyla Chang)、滇缅茶(C.irrawadiensis)、勐腊茶(C.manglaemsis)、厚轴茶(C.crassicolumna Chang)茶(C.sinensis O.Ktze)、普洱茶【C.assamica(Mast)hang】,其中大苞茶为临沧市独有种。

临沧驯化栽培茶树历史悠久。全市八县(区)均有栽培古茶树的分布,现存百年以上古茶园达11万多亩。其中对大叶茶驯化栽培有重大影响的首推云县白莺山古茶园、双江冰岛古茶园、有代表性的茶树包括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云县茶房大苞茶。

原产于双江勐库的勐库大叶茶、原产于凤庆的凤庆长叶茶1984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有性系良种。1987年,邦东黑大叶茶和忙肺大叶茶被认定为云南省茶树良种。

(二)历史概况

临沧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起源中心和核心区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地区。凤庆县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王,其年代久远可追溯到周武王时期,被称为“茶之祖母”“茶树之王”;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的冰岛古茶园,最早记载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是云南大叶种茶发源地;云县白莺山古茶园记录了茶树从野生到栽培完整驯化的进程,被誉为“茶树自然历史博物馆”。另据史书记载,3000多年前的临沧古代濮人(今布朗族、拉祜族、德昂族、佤族的祖先)首开茶树栽培驯化的先河,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种茶、制茶、用茶的民族。

三、茶产业现状

(一)品牌现状

在品牌建立上,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凤牌”、“勐库”、“龙润”和“澜沧江”),中华老字号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云南省著名商标29件,云南省名牌产品10件。

(二)产业荣誉

2012年获得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批复命名和授牌的“中国红茶之都”地域称号;

2014年被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中国新闻传播中心和中国茶品牌金芽奖评选活动组委会评为“2014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荣誉称号;

“天下茶仓”、“红茶之都”已成为临沧茶叶的公用品牌和临沧对外宣传、交流合作的重要名片;伴随着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天下茶尊”这一茶产业发展目标和城市品牌定位更展示了让临沧成为令世人尊敬瞩目的茶业圣地,临沧以高品质茶尊重世界的深刻内涵。四、临沧古茶山古茶园

(一)邦东乡古茶园

1.自然条件

邦东地处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分,属横断山脉纵谷区南部,为深度切割中山窄谷。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境内最高海拔3429米,最低海拔730米,相对高差2699米。立体气候突出,年平均气温17~20℃,平均为17.8℃。年积温6554.7℃(大于10℃的活动积温5968℃)常年平均日照时数2127.7小时。年均降雨量1217.8毫米,相对湿度达72.5%。出产茶叶,品质优越、口味醇正。

邦东乡有茶园面积1.8万亩,采摘面积1.3万亩,茶产量787吨。其中栽培型古茶园面积7745亩,分布为:曼岗、邦包、邦东、和平、璋珍、卫平、团山村7个古茶区。

2、名茶昔归

邦东昔归古茶园位于邦东乡邦东村古茶区忙麓山,茶园面积335亩。昔归忙麓山大茶树(茶厂旁)高5.3米、基围1.11米、树幅4.46*6.2米。位于海拔970米,东经100。24’21.1″,北纬23。55′23.2″。邦东昔归茶栽培历史悠久,史载公元前1066年,从“老邦东新石器遗址”和“昔归新石器遗址”考证出的临沧最早的人类濮人,就开始种茶。在驯化栽培野生茶的同时,于清雍正年间由邦东、马台一带生意人引进景谷、思茅茶在当地种植。

邦东昔归茶产地忙麓山,有忙麓茶民旧址,据《临沧县志》记载1932年缅宁县(今临翔区)乡镇村落一览表中邦东乡村落有:忙麓、那亢……嘎里、昔归……。据采访,在150年前昔归村民祖辈有的就在忙麓山居住,且多为傣族。种植的茶叶以制成团茶(俗称人头茶)出售。昔归有佛寺,文革期间毁。临沧佛寺的建筑年代多为清朝初期,距今近400年左右。由此忙麓山的居民不止150年历史。忙麓山脚是昔归新石器遗址和嘎里古渡、茶马古驿道遗址,沿忙麓山脉往上便是邦东古镇遗址和造纸古作坊等遗址。

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茶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定邦东昔归茶内含物质成分为:茶多酚32.5%、咖啡碱2.88%、水浸出物45.0%、游离氨基酸总量4.11%。测定样蒸青一芽二叶。用邦东昔归茶制作的晒青茶条索锋苗完整、肥状显毫、紧结、色泽黑润、汤色黄绿、香气浓带甜、滋味浓醇带甜、叶底嫩匀肥厚。制作的蒸烘青茶条索紧实、色泽墨绿、汤色黄绿尚亮、香气浓甜、滋味浓烈回甘、叶底肥壮嫩。制作的工夫茶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滋味醇和鲜美,汤色红艳带金圈,是制作红茶的地方优良品种。邦东昔归茶驯化的大叶茶被列为全国大叶良种茶之一。

邦东昔归茶团茶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晒青茶用甑子蒸软后,再用新布包捏成团凉干而成。

(二)古茶乡——勐库

1.茶业概况

勐库素有茶乡之称,是勐库大叶种茶起源之地。勐库大雪山万亩千年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广、原始植被保存最为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2013年全镇茶叶面积达54301亩,其中可采摘面积36313亩。2013年茶叶产量3516吨,同比增490吨,增长16.2%;茶叶收入6233万元,同比增687万元,增长12%。有茶农7098户2808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9%。

2.地理区位

勐库镇位于双江自治县北部,镇政府距县城20公里、距临沧市府60公里,国道214线由北向南穿境30公里。全镇国土面积446.78平方公里,境内山多坝少,山区面积占99.55%,坝区面积占0.45%。境内最高海拔为3233米,最低海拔为1040米。全镇辖16个村委会,103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8264户31628人。境内集居着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12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890人,占总人口的39%。

(三)、古茶飘香的圣地——冰岛

1.地理区位

冰岛村委会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东北与临翔区南美乡接壤,西面与耿马大兴乡相邻。村委会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辖冰岛、地界、糯伍、坝歪、南迫5个自然村。全村国土面积25.79平方公里,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400毫米,现有农户284户1084人。目前,冰岛村委会共有茶叶面积4230亩,百年以上古茶树57022株,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16664株,百年以下茶树3895.2亩。

冰岛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0.5公里,现有农户46户208人,茶地面积1139亩,百年以上古茶树335亩,24232株。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4954株;百年以下茶园804.2亩。百年以上干茶总产量16750公斤,2013年冰岛古树春茶鲜叶价格最高达每公斤1600元,干茶价格最高达每公斤8000元。

2.栽培历史

勐库冰岛(当地人也称“丙岛”)是双江著名的古代产茶村,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双江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村是勐库大叶种茶的主要发源地,该地产茶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明朝(1485年前后),而无文字记载的传说却早于明朝。

3.品质特征

冰岛茶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非常独特,它是勐库大叶种茶之极品,用冰岛茶生产的普洱茶更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有专家评价:“冰岛茶一芽四叶还很柔嫩,不像其它茶种一芽二叶就显老相”。

2002年,农科专家虞富莲教授到勐库调研时指出,冰岛古树茶是人工驯化的勐库大叶良种,是茶之英豪。2006年,冰岛茶在广州茶博会荣获金奖。

(四)、白莺山古茶园

1.地理区位

白莺山古茶园位于云县漫湾镇,涵盖白莺山和核桃林两个村委会25个村民小组370户农户3200多人,海拔1800–2300m,南北纵距6km,东西横距1.6km。白莺山古茶园分布独具特色,古茶树散落于村落及田间,形成村中有古茶,村边有古茶,田边地脚有古茶,漫山遍野是古茶的现象。

2.种质资源

白莺山古茶园茶树类型多样,有当地茶农称的黑条子茶、二嘎子茶、白芽子茶、藤子茶、柳叶茶、红芽口茶、豆蔑茶、大叶本山白牙口茶、贺庆茶等,经初步鉴定分析,为光萼厚轴茶、普洱茶、大理茶和茶4个系、3个种1个变种。

目前,白莺山古茶园保留有野生型、半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184万多株。古茶园核心保护区面积810亩,重点挂牌保护古茶树403株,最大1株古茶树属白莺山村熊家组罗正强户所有,位于北纬24。8″,东经100。9″之间,海拔2191m,树高10.5m,冠幅8.4mm,基围3.85m,有11个分枝,树龄400年以上,2013年该株古茶树毛茶产量20.5kg,实现销售收入2.1万元。

2006年5月1日举办的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茶之源”学术研讨会上,中、美、日、法、韩专家评价白莺山古茶园:不仅展示了野生茶树成为栽培作物的不同阶段,而且是茶起源的见证、茶栽培史的缩影和茶种质资源的宝库;是目前发现的茶树品种最多样化的茶园和可以看到茶树从野生到栽培整个变化过程的地区;是研究茶树起源和演化过程的天然实验室;是普及茶树科学知识、培育茶树新品种和开发茶产品的高地。(临沧市茶办提供,图源于网络)

临沧出产哪些好茶?临沧出产哪些好茶?


很多喝茶的人,尤其是游走在小白和资深之间的茶人,你若问它,临沧是什么?他多半会翻个白眼,你说临沧是什么嘛!

很多人,对临沧是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知道冰岛、昔归都在这里,但不知道临沧,其实还有很多著名的微小产区,还是茶叶的基因库,还有很多沧海遗珠。我们今天,就来这浩瀚的临沧茶海中捡拾一番,看看,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到底有哪些为我们所不知道的或者说似是而非的知识。

世界闻名的滇红

临沧是天下茶仓,而凤庆滇红,则是临沧的一张世界名片。很多人熟知凤庆,都是因为滇红茶。滇红的美,似梦一样,长久以来,以一个茶乡女子的形象,披着轻纱、笼着薄雾,入驻在我心里。一个滇红,就使天下的红茶逊色三分,那是怎样的一种茶呢?芽壮而肥,金毫显露,条形壮实,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玫瑰的色泽盛风情万种,几片绿色的叶子,既和琴棋书画诗酒平起平坐,又同柴米油盐酱醋相处一室;寒冬时你为他人暖心,酷暑时你为他人解渴,以此交友、以此传情、以此陶冶情操、以此品尝人生,这是何等的境界?

滇红茶的诞生地凤庆,旧称顺宁,位于滇西,临沧市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雨热同季、干凉同季的特点: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干湿分明。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四季如春”之美誉。

普洱茶主要产区

临沧,以濒临澜沧江而得名。这里,从公元一世纪开始,就有了人类生活的痕迹。这里是世界种茶原生地和世界滇红之乡。北回归线从临沧横贯而过,永德大雪山、邦东大雪山和勐库大雪山构成山脉主峰,澜沧江、怒江穿越全境。临沧是云南产茶最多的茶区,这些年市场上最为出名的冰岛、昔归就出自临沧。

冰岛是座什么岛?

在茶圈里,冰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如果没有来过,是不是会以为这是一个在水中很冷的小岛,或者说和那个北欧能够看见极光的地方有某种相似之处呢。但其实,这是位于临沧勐库镇最北边的寨子,坐落在半山之上,全寨房屋坐北朝南,视野开阔,四季如春,全年无雪也无冰。在傣语中,这里叫做“扁岛”。即便是你走进冰岛寨,当地的傣族村民依然还是把自己的寨子叫做“扁岛”或者是“丙岛”。

昔归到底在哪里?

昔归是一个村子,位于临沧临翔区邦东乡邦东行政村,山区。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昔归茶产自昔归古茶园。昔归的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此山因多种芒果树而得名芒绿山,也称“忙麓山”。有人评价说,昔归与冰岛是一王与一后,老茶客喜欢口感更霸气但不失幽雅的昔归,前面数泡滋味饱满强劲,但大多数人则喜欢稍微温顺的冰岛。当然,这只是茶人的个人爱好而已。

临沧有一棵3200多年的茶尊

生长在凤庆小湾镇香竹箐锦绣村3200多年的“锦绣茶尊”,相传周天子曾经喝过这棵树上的茶叶。在2003年时,古茶树即高达10。6米,树冠南北11。5米,东西11。3米,基围5。84米,它的树干直径足有1。84米,8个人才勉强围得起来,周围10米以内都没有树木。

1982年,北京市农展馆馆长王广志先生以同位素方法,推断其树龄超过三千二百年后,广州中山大学植物学博士叶创新亦对其进行研究,结论一致。2004年初,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博士及日本农学博士大森正司对其测定,亦认为其年龄在三千二百年至三千五百年之间。

2005年,美国茶叶学会会长奥斯丁对其考察认为,锦绣茶祖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古茶树。就在这棵茶树王的身边,至今还有她的子孙1400多棵。这是一棵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树围最粗、树龄最大的古茶树。据考证,它是现存最早的走出森林的茶树、也是最古老的人类栽培的茶树。

大雪山上有普洱茶吗?

如果你喝过临沧茶,一定会听到勐库大雪山、永德大雪山、邦东大雪山这些名字。

临沧,这个以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为主,出产芒果和核桃的低纬度高温地区,怎么会有大雪山?而且还有这么多。历来,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人天生就对雪怀有美好向往,临沧人对高山秘境的敬畏也是毫无疑问的。那些海拔3000米以上,冬日有落雪的大山,便被临沧人敬畏地称为“大雪山”。勐库大雪山在双江县里,勐库大雪山万亩古茶园的现身使这里成为临沧最有名的大雪山,这个野生古茶园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永德大雪山在永德县内,永德大雪山的主峰是中国大陆北回归线附近的最高峰。据说,真正意义上的永德大雪山茶,多产在保护区周边及缓冲地带。邦东大雪山(也叫临沧大雪山)位于临翔区,离临沧城区最近,只有19公里,是最早的自然保护区。

勐库十八寨究竟在哪?

临沧最出名的山头当数勐库十八寨,坊间有言: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勐库镇是双江第二大镇,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南勐河流经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称为东半山,南勐河西边的称为西半山。勐库镇辖16个行政村,16个行政村由于茶叶的产量名气不一,又细致地划分为18个名寨,也就是勐库茶爱好者俗称的“勐库十八寨”。

西半山(十个寨子):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邦改、丙山、护东、大雪山、小户赛。

东半山(八个寨子):忙蚌、坝糯、那焦、帮读、那赛、东来、忙那、城子。

五岁普洱的“绿色蜕变”


走进普洱,就知道自己来到了一个诗情的城市、浪漫的地方。沐浴在花丛,徜徉在雨林。舞动的脚步,悠扬的歌声。天空里流淌着芦笙的旋律、木鼓的轰鸣,茶盅里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浓郁的乡情。真可谓满眼都葱郁,四处皆风景,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氧吧,来到了世外桃源。

普洱,原名思茅,位于云南的西南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00多万包括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等36个民族的同胞,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了60%。茶香和酒香是这里的代名词。2007年1月,思茅的名字干脆都变成了普洱。那个时候红遍了全中国,茶的价格几乎每天在;翻跟斗;。

几千年前,使这里成为千万马帮出发的起点,养活了一代又一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5年前,这里的人又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茶叶的名字,人与植物之间的不解之缘毋庸置疑。

一晃就是5年。人们想知道的是,把名字改成普洱以后,除了传统的茶叶,除了飘香的美酒和曼妙的歌舞,这块神奇的土地如今又发生什么变化?

李小平,普洱现任市长。经历丰富,视野开阔,年轻而稳重。他的回答是:在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为全国类似地区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一条新路,为欠发达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示范、提供经验。

生态环境奠定绿色经济基石

李小平提得最多的就是绿色经济。;目前,绿色经济正以其强大的逻辑力量推动全球经济转变,发达国家普遍转向了绿色经济,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中实现结构增长。在这个大背景下,普洱市的绿色经济之路,势在必行。;

那么,什么是绿色经济?

在环境经济学家眼中,绿色经济是一种;可承受的经济;。它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针对中国来说,其实就是因为以前的欠发达,所以把资源留下了。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要把资源利用好,不能再破坏了。在最大限度的不破坏中,取得一种发展的平衡。;经济学家王忠明说。

普洱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全市有两个国家级口岸、5条主要水陆干线、17条边境通道。磨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泛亚铁路普洱段前期工作顺利完成。澜沧机场前期工作顺利展开,民航航班增至每周28班。澜沧江、李仙江流域航运基础设施正着手规划建设,孟连口岸实现移址通关,勐康口岸基本建成,龙富口岸正在规划建设。

在普洱人看来,公路、航空、水运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即将建成,为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搭建了良好平台。

普洱市已探明黄金储量103.7吨,铁储量仅惠民铁矿就达21亿吨,全市水能蕴藏量1500万千瓦,是;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作为云南省重点林区、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和林产工业基地,普洱市林业用地面积31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25亿立方米。黄金、铁矿、水能等储量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成为普洱市的优势所在。

作为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普洱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为地处低纬度、中海拔地区,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生态保护完好,有自然保护区16个,总面积12.84万公顷。

依托这样的自然资源优势,普洱培植形成了以茶业、林产、水电、矿产和文化旅游养生为支柱,以咖啡、烟草、蚕桑、橡胶、生物药和渔牧为骨干的特色产业体系,全市茶园面积330万亩,咖啡种植面积41.3万亩,人工种植石斛面积近万亩,为普洱发展绿色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为培育绿色经济提供原动力

优势和特色已经摆在那里了,如何有效利用呢?普洱市委、市政府开始琢磨起来。

一个地区要发展,没有工业是不行的。工业对生态的破坏又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平衡,大家都想达到,但很多地区都失败了。因为在政绩、效益、GDP面前,很多人都不得不让路。

;我们要坚持!一定要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下,生态立市。;李小平说,;正因为普洱有条件,所以要率先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力争把普洱工业园区培育成国家级绿色生态工业园区。;

在这样的想法驱动下,普洱市在、咖啡、生物药、绿色食品等特色生物产业领域中,选取了重点企业开始扶植和试点。一批工业企业因此成长起来。

;;以天士力集团为龙头,加快帝泊洱生物茶谷建设,建成国际一流的茶叶高科技加工企业。全面推进科学普洱,加大对功效研发,实现传统向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成功转型。

;;以云景林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林板林化和林竹浆纸一体化进程,加快松香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加快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努力将普洱建成全省最大商品林基地、全国珍贵用材林基地和重要的林纸、松香生产基地。

;;以康恩贝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铁皮石斛、美登木等特色生物药的基地建设,把普洱建成云南省类别最全、规模最大的濒临灭绝药材种植基地和云南最大的除虫菊种植、深加工基地。

;;以星巴克、雀巢等公司为龙头,在普洱合作建设星巴克中国第一家咖啡基地和深加工企业,建设世界级生态咖啡基地和国家咖啡质量检测中心,打响普洱生态咖啡品牌,打造中国咖啡之都。

;;以惠科公司、海王公司和爱伲集团为龙头,加快建设年产50万吨鲜鱼片加工厂,打造生态淡水鱼品牌,建设云南省主要的水产品养殖、加工、出口基地。推进畜牧业生态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产品产量和质量,打造绿色生态畜牧品牌。

在科技武装下,普洱的工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目前,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其中工业总值已超过157亿元,而5年前的数字分别是126亿元和50亿元。

难能可贵的是,工业的腾飞没有让普洱付出环保的代价。这个平衡点,普洱找到了。这个难题,在普洱有了**的妙招。

;我们还要规划建设澜沧、孟连、西盟、江城原料市场能源;三头在外;沿边工业园区。构建中老越三国边境经济圈,把普洱建成中国国际绿色产品交易中心,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国家开放的黄金前沿。;李小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旅游为绿色经济发展添后劲

任何开发不能破坏生态,这是普洱;不可逾越;的一项原则。留下的资源也不能白白浪费。因此,绿色旅游计划进入了李小平和同事们的脑子。

普洱市以;森林普洱;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工程,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他们的目标是,青山常绿、碧水长流、蓝天永驻。

在规划中,普洱市要加快推进普洱国家公园、景迈山等景区景点建设,开通以思茅为中心,辐射思宁江墨和;绿三角;的旅游线。推出一批佤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原生态歌舞,全面展现普洱;看有神秘森林、品有醉人普洱、食有生态食品、娱有曼妙歌舞、呼有天然氧吧、居有精品城市;的人间胜景。

他们还计划把普洱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一个大树成林、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的生态生命景观支撑的妙曼城市,一个融入自然、拥抱健康、体验妙曼的世界级精品城市。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普洱市发挥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基地。

国务院文件直接点题普洱,在历史上是破天荒。

;这是动力,更是压力。普洱市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多等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李小平信心十足,;不过,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普洱市一定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建设好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全国类似地区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其他地区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示范、提供经验。;

临沧茶区小户赛与小户寨普洱茶


小户赛属于勐库公弄委员会,而公弄坐落在邦马大雪山伸向勐库坝的一条小山脉上,但是小户赛单独的名气已经很大。小户赛与公弄大寨隔着一条深壑,现在公弄大寨与小户赛已有土公路相通,土公路顺山绕约12公里,但雨季任然无法通行,车不能通行时,顺沟谷走小路一个半小时可走小户赛。小户赛有名是因为它有勐库面积最大的古茶园。双江目前古茶园保留的最多,保存的最好的当数小户赛村。研究双江茶叶历史,考察古茶园,小户赛是个不能不去的地方。

小户赛现有200多户人家,由三个寨子组成,一个汉族寨,两个拉祜族寨,三个寨子连排等坐落在邦马大雪山主峰的半腰上,汉族寨与两个拉祜族寨相距约一公里。小户赛背后的高峰便是邦马大雪山,野生古茶树最集中的那片茶林就在其上,从直线距离计算小户赛到野生茶王树距离比大户赛近的多,但小户赛背后的山太陡,峭壁耸立,难以攀登,所以人们去邦马大雪山看野生茶林一般都从大户赛走。小户赛人早就知道寨子背后的大山原始森林里有许多野生茶树,自古以来就将寨子背后的大山称为大茶山。大茶山上有两条水量很大的溪流从山顶流下来,一条穿过寨子,一条从寨子旁边流走,小户赛人将这两条溪流分别取名叫茶山沟和茶山河,这个叫法从先辈留传下来不知有多少辈了。

小户赛是双江最典型,最客观的古树茶,走进小户赛放眼望去,树围超过一米的古树茶房前坡上随处可见,双江悠久的种茶历史在这里真是而鲜活地展现着。

小户赛在清朝初年还没有汉人居住,拉祜族明朝初年已定居在小户赛,拉祜族在没来之前,小户赛,公弄一带是布朗族居住。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名族。云南无论何处只要有上千年的栽培型古树茶,追根寻源,总与布朗族有关,最早在小户赛种茶的布朗族。从小户赛现在留存下来的几十株特大的古茶树来看其树高、树幅、树围都超过冰岛村的茶王树,《双江县志》记载,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从西双版纳引入茶种开始种茶,傣族进入双江的时间比拉祜族进入双江的时间晚得多,在傣族还没有进入双江之前,公弄、小户赛一带的布朗族,拉祜族早已经在人工种茶,从名族迁徙的时间来看,小户赛种茶时间比冰岛还要早,说勐库种茶历史始于1485年傣族土司从西双版纳引种至冰岛是不准确的。小户赛背后的山巅上原始森林里就生长着成林成片的上千年的野生茶树,逢暴雨时落在地上的野生古茶树的茶籽顺着山水冲到小户赛都有可能,小户赛茶山和两岸的悬崖上现在也能找到野生茶树的身影,从小户赛到山顶的野生茶林仅2个多小时的路程,居住在公弄、小户赛一带的布朗族、拉祜族将野生茶树引为家种是很容易的事,说小户赛的茶籽都是从冰岛村引来的令人有点不可信。

小户赛的汉族村寨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清道光年间汉人陈忠德带着家眷从与小户赛隔河相望的豆腐寨迁来,在离拉祜寨约一公里的地方搭起竹棚住下,随后又有杨姓,李姓,唐姓的汉人迁来小户赛,汉族寨慢慢形成。拉祜人将汉人居住的寨子称为以寨,意为最里面的寨子。光绪年以前,小户赛汉族不多,汉人还要帮拉祜人种地、盖房子,汉人和拉祜人和睦相处,拉祜人不排斥汉人。小户赛背靠大山,溪流丰沛,汉人在寨子下面的荒坡上开了一些水田,粮食够吃了。拉祜寨早已有茶园,汉人们也想有茶园,汉人们向拉祜头人们送米、送酒换得开山权,汉人们在自己住的寨子边烧出一片坡地,建起了茶园。

小户赛拉祜族居多,占总人户的70%,拉祜族住在梁子寨和洼子寨,这两个宅离的很近,小户赛面积最大、年代最长的古茶园大部分在这两个寨。梁子寨的古茶园是勐库也是双江保存的最好的,树围都超过1米,树高超过5米的古茶树成林成片的至少还有300亩以上,有十多株古茶树树围都已经超过150厘米,树幅宽展,根扭盘枝那形态不是两三百年就能长成的,那应该是明代或者更早时期种的茶树,小户赛虽然交通不便,但因古茶园面积大,双江的大茶厂和昆明的茶老板春秋两季都在梁子寨定点收购这片古茶园的茶。

梁子寨是个很有特色的古茶村,几乎家家户户门前房后都有古茶树,碧绿叶茂的古茶树围着一排排房屋,说不清到底是寨子建在茶林里,还是茶树种在寨子里。梁子寨的拉祜人白天闻着茶香劳作,夜晚枕着茶香入眠,他们尽享茶叶带来的福分,年年卖茶得收入。

小户赛的另一处大茶园在茶山河附近,从梁子寨到到茶山河有条古道约3公里长,古道的两边的地里尽是茶。这一路的茶园有1958年以后种的,也有民国时期种的,民国时期种的茶树主干已有小碗口粗,但这些老茶树已经被矮化过,粗矮的树桩上,发出大蓬大蓬的嫩叶嫩芽,一个个芽头紧实绒亮,让人一见就喜爱不已。小户赛的这片古茶园面积太大,走三个小时也走不完,茶园往上已经连接到原始森林,往下接到山脚的水田边,茶山河沿岸的土埂上也有不少的老茶树,因被荒木野藤包围,已无法进去采摘。

小户赛古茶园留下来的较多与它的交通不便有很大的关系,河水阻道让小户赛福祸皆得,滚岗河,茶山河从邦马大雪山上流下来,一左一右一前一后将小户赛的三个寨子隔在中间,进小户赛的大路小路都要经过这两条河,每逢下雨,河水流量加大,人与骡马难通过,六至九月雨季,土公路泞烂连汽车也无法进去,两条河的阻挡减慢了小户赛老茶园改造的速度。

两条河虽然让小户赛出行有些不便,但小户赛人对这两条河都情深意恋,河水让小户赛的水田永不干涸,不下雨时两条河清澈透底,清洁得可以直接入口。

茶山河发源于邦马大雪山野生大茶林生长处,邦马大雪山那棵世界茶王送给世界的第一股清香就在茶山河甘冽的涧水中。

茶山河干季时水面不宽,仅五六米,河水清澈见石,浪花都带着浅绿色,河上有一小桥,小桥用几棵大树的树干扎成,很古朴,很稀奇,远看有种“古木波上卧,蔓藤挂水中”的韵味,站在小桥上,抬头往上看是邦马大雪山的原始森林,往下看是茶园、竹林和梯田,桥下的水是从世界茶王、千年古茶林处流来,这水当是天下茶水第一源,来到茶山河无论如何也要捧上几口清凉的河水喝喝,饱一饱口福。

《茶话临沧:百岁老人与马鞍山茶》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临沧绿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29261.html

上一篇:茶山行:茶话易武——何处遇你,刮风寨

下一篇:贵州姑箐茶:是乡愁更是摇钱树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