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晋商烧茶保诚信

2019-12-10

 晋商烧茶保诚信,真正的警示碑,不是立在茶马古道的马路边,也不是刻在石头上,而是刻在茶商的心中、刻在他们的骨头上。

这才是黑茶商人的永久丰碑。

在这一点上看,晋商(山西商人)最值得表扬和我们效仿,他们以诚信闻名天下,以质量赢得客户的经营宗旨,使得他们在古代时就已经铸就了晋商的丰碑。

廖静仁先生编写的〈黑茶故事绘》中就记载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民国初年,战火不断。许多外省茶商都不敢来安化购茶,唯独山西茶商不为时局所阻,茶庄茶行坚持天天开门营业,老板照旧进山采办黑茶。

这一天,黄沙坪镇的晋隆茶行里,急匆匆来了一个伙计模样的人。只见他走到内间账房,对那正在伏案打算盘的中年汉子耳语了几句。中年汉子是晋隆茶行的老板,姓葛,人称葛先生。晋隆茶行是黄沙坪镇的老字号茶行,早年就从山西来这里设立黑茶采购点,收购本地茶叶后运往山西。

经过多年的打拼,这家茶行积累了丰厚的资本,还在安化每个重要茶镇开办了分号,还置办了不少茶山产业。

葛先生平时为人诚恳,办事公道,在晋陕甘宁诸省“西帮”茶商中颇有威望,大家有事就找他商量,出现矛盾就请他裁决,是晋商中的带头大哥,刚才进门的是他手下的采办主管。

主管说,街对面兴泰茶行的王老板在唐市那边收购了一批外路茶(不是安化本地黑茶,采购回来偷梁换柱),正在踩包打捆,准备同我们的马帮一起运往西北。

葛先生听了心头一惊,忙问此事是否属实。那主管点着头肯定地说:那些兜售外路茶的货主也找过我,被我拒绝了,不想王老板却收了下来。葛先生又问那批货有多少,主管说约十来引(一万斤左右)。

葛先生心头涌过一阵不安,这几年黑茶生意不好做,“西帮”的茶商们能在这里坚持坐庄采办实在不容易。

安化黑茶品质优良,早已得到西北市场的认可,而那些外路茶质地与安化黑茶有很大差异,香味清短,汤色薄淡,一旦以安化 黑茶名义销出,会使安化黑茶的声誉一落千丈。

这岂不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王老板在上次的运茶途中,遭遇了马匪抢劫,损失了一批黑茶。这次冒险采买些外路茶冲兑引票,欲挽回些损失,虽然在情理之中,但不能坏了章法啊。

葛先生觉得此事非管一管不可,刚准备出门,不禁又停住了。王老板本也是十分诚实厚道的茶商,开茶行也有几十年了,只是一时情急,才想出了这么个无奈之举。况且他今年也确实财路不顺,此时应该拉他一把。于是,他唤来那主管,如此这般分咐一番后,这才向街那边的兴泰茶行走去。

兴泰茶行里天井、后院都堆满了茶叶,伙计们都在过秤装包,一片忙碌。王老板见葛先生来了,忙迎上来打招呼。葛先生顺手抓起一把茶叶闻了闻,笑着对王老板说:“生意做得不错嘛,今年还收了这么多黑茶。”王老板忙掩饰地“嘿嘿”两声,说:“哪里!哪里!怎比得上你啊。

“我马马虎虎,凑凑合合。”来,兄弟客厅喝茶去。”说完,王老板拉着葛先生就往客厅走。

葛先生连忙推辞,神色忧郁地说:“我现在哪有心思喝茶。我是来向你辞行的,我的茶行马上就要关门歇业了。

王老板一听,连连摇头说:“谁不知道你音隆茶行家大业大,哪里会关门歇业,你就别吓唬我了。”

葛先生装着不在意地拍着茶包,说:“有人在拆我们“西帮的台,你说我们还办得下去吗?何不趁早关门,免得让人砸我们的招牌。”

说话听音。

王老板心知这事瞒不过去了,只好向葛先生倒起了苦水。他说:“现在这世道黑茶生意实在难做,官府自顾不暇,也管不了茶山的章程,我只要官府不查就行,我自己的事我自己担待吧。”

葛先生一下子生气了,说:“就是官府没查,我们也要对得起西帮”的名声何。你说对不对。”

刚说完,晋隆茶行的主管就带着二十多个“西帮”茶商走了进来。茶商们都认为王老板不该违反购茶规章,私买外路茶冒充安化黑茶,这批外路茶必须处理掉。

王老板见众人指责,也知理亏,不禁坐在地上耍起赖来:“买这茶我花了1000多两银子,现在血本无归。我没有活路了,你们把我绑起来送官府吧!”个茶商连忙扯起他,说:“你不要伤心了,葛先生见你有难处,早作了安排。你这点买外路茶的银两,葛先生的茶行出资一半,其余的由我们各商家凑齐给你。你就记住这个教训吧。”(做老大的,要能找出问题,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老板一听没有亏钱,这才起身叩头感谢不止!

第二天,葛先生带着“西帮”的茶商们,把那近万斤外路茶拖到了桥口河滩上,一把火全烧了。这天,桥口挤满了来自十里八乡的茶商和茶农,都十分赞赏晋商们诚信守章的行商道德。

如果放在现在,我相信很多人的选择是,宁可失诚信,不可烧茶叶。

茶经网小编推荐

2020晋商对湖南黑茶外销的作用


晋商对湖南黑茶外销的作用

说起我国的茶叶,不能不提到晋商,因为他们为我国茶叶的产销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在我国辽阔的江南茶区还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四川的猴子,河南人耍;南方的茶叶,山西人贩。”足见山西商人贩茶已久负盛名。

晋商贩茶,最早始于宋代;明清时期,雄踞于全国商界的晋商成为了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贩,也是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一大商团。他们资本雄厚、活动区域广、活跃时间长,经营项目之多令人惊叹!在晋商经营的各种项目中,茶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他们经营的茶叶不仅占领了我国北方市场,而且远销俄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他们以惊人的魄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发展我国的茶叶经济贸易,沟通南北物质交流和促进中外人民的友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早在明代初期,茶叶已成为晋商经营的重要商品。他们每年都要“挟资裹粮”,不远千里赴南方茶区采办茶叶,然后由福建、安徽、湖南、湖北,转运到山西和西北各地。其中有官茶、有私茶,茶商须凭官府所发引票而进行长途贩运。据明朝人杨一清言,朝廷“自弘治十八年为始,招谕山(西)、陕(西)等处富实商人,收买官茶五六十万斤”。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对晋商何等重视。

十八世纪中叶,俄、蒙两国对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到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程度。早在明朝隆庆年间,俄国就派大使彼德罗夫与亚力息夫来我国要求互市。明政府不允,清顺治、康熙年间,俄国派往中国的使臣或由商人兼任,或带商人同行,进行了一些少量的茶叶贸易,但是,这种贸易对俄国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不楚条约》,条约的第五条夫规定:“嗣后往来行旅,如有路票(护照)听其交易。”这个条约,客观上为中俄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廷和俄国签订了《恰克图通商条约》,其时,晋商大量经营茶叶贸易,逐渐开辟了两条由福建武夷山至库伦、恰克图和安徽建德至乌鲁木齐、塔尔巴哈台的万里茶叶商路。

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定都南京,晋商去安徽、福建采办运输茶叶的商路中断,于是转道两湖采办茶叶外销。湖南安化县成为了他们采制的中心,一时间,茶行林立,茶商如云,车装船载,十分繁忙。

安化黑茶早在明万历二十三年就被朝廷定为“官茶”,晋商与当地的茶行合股加工采办红梅茶、米心茶、千两茶。红梅茶大多在汉口卖给俄国洋行,米心茶(即米砖茶)运至归化,卖给跑新疆的行商,因为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喜欢喝这种茶。“千两茶”比砖茶的质量高,都用细茶加工而成;行销于陕、甘、晋、张家口、蒙古一带。

恰克图是中俄边境俄方最大的贸易中心,这里的对俄茶叶贸易亦由晋商所控制。据路履《蒙古见闻纪略》载,恰克图城内的大商号福源德、天和兴、大升玉、恒隆光、锦泰亨、久成兴、独慎玉(常家)、永玉亨、天庆隆、公和盛、璧发光等十余家商号,均为晋商所经营。据1869年汉口关册载,晋商每年从陆路运往恰克图的茶叶,有散茶48000箱;砖茶985000筐,即62760担(每担为50公斤)两项合计约11万担。至同治十年(1871),晋商输出能力已达20218担,较俄国直接贩出茶11510担高出一倍。晋商还将茶叶贸易范围扩展到蒙古地区。仅晋商对外贸易开办的最大商号“大盛魁”,每年运到蒙古地区的砖茶就达到3万多箱,极盛时,几乎垄断了蒙古牧区市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湖南安化采办出去的。

综上所述,晋商对湖南黑茶的外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诚信老字号"白沙溪" 23道工序"炼"就千两茶


诚信老字号"白沙溪"23道工序"炼"就千两茶 古道茶香拂不去,山间铃响马帮来。行走在安化大山深处的这条茶马古道上,那千年沧桑的文化沉淀历久弥新。正是这条神秘的茶马古道,把安化黑茶流向全国和世界。2000多年来,安化黑茶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成茶机理和特有的功效,被边疆牧民称为“生命之饮”。一叶“白沙溪”,半部黑茶史。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第一支千两茶,均与安化、与白沙溪有关。安化生产的千两茶,作为黑茶中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15日,记者在中国黑茶的生产中心,在创造了多个黑茶史上第一的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见证了千年黑茶的不朽传奇。记者来到千两茶的踩制车间,有幸目睹了神奇千两茶的制作过程。茶叶经过蒸汽加温,灌进花格篾篓之后开始压杠,每支千两茶由7个男子一组,一人撑住龙头,5人围绕龙身,一人紧握龙尾,在龙头的指挥下,跟随着号子,播洒着阳刚,形似一条潇洒、刚劲的游龙在千两茶之身滚滚而过,空气中散发出阵阵的茶香,一支千两茶踩制下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劲舞,仿佛“七大金刚与龙共舞”,让人感觉回到了远古年代。白沙溪茶厂总经理助理张军支告诉记者,千两茶虽然现在供不应求,但我们都是严格按照祖传的工艺要求,从茶叶的采摘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确保质量,宁可少产也要保证品质。千两茶每年只有端午之后、霜降之前的4个半月生产制作时间,产量很少。但生产工艺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有23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经夏秋季节50天左右的日晒夜露,自然发酵、干燥,然后进入长期陈放期。千两茶包装奇特、古朴,全部取之于天然材料。外包装花格篾篓使用的竹材是最少生长三年以上的南竹,具有相当的伸缩力,且耐压性强。篾内的棕片,首先是起到保温作用,茶叶通过蒸汽软化装包之后在踩制过程中要一小时左右,保持茶叶的高温,使之紧结,最主要的是棕片就像人的嗅毛一样,起到过滤灰尘和排除杂味的作用。内层包装的蓼叶,就是包粽子的叶子,它那原始古朴的清香渗透于茶叶内腑,随着千两茶后期的冶炼所形成的香感、滋味、汤色妙不可言。白沙溪千两茶的踩制过程就是几代人精益求精的历史。公司员工几乎都是安化黑茶的传人,独特的产业技术就是白沙溪深植于中国黑茶之林的“根”。这种70余年积累的加工工艺,也是白沙溪黑茶走俏市场的诀窍之一。“奋斗一辈子,就为几片树叶子。”白沙溪茶厂常务副总经理、千两茶传人肖益平说。

安化黑茶牵手晋商文化重铸茶商盛世


安化黑茶牵手晋商文化重铸茶商盛世

8月1日,为期5天的第三届山西茶业博览会暨首届安化黑茶(山西)文化节在山西太原4A级旅游景区中国煤炭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文化交流活动由山西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叶学会、安化县人民政府举办,益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云波先生、益阳市茶叶局局长李建国先生、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熊哲文先生、山西祁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鹏先生、乔家大院民俗馆馆长王正前先生等多位领导出席会议。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参加会议并作为企业代表发言。在安化县与山西太原市及山西祁县双方领导的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历史上安化县与祁县的互助和友谊。山西晋商曾经不远万里来到安化,有力的促进了安化黑茶的发展和兴盛,同时安化黑茶也为晋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曾经安化黑茶的茶商盛世是淳朴、勤劳的安化人民与聪慧的晋商共同智慧的结晶。

开幕式上观看完精彩的茶艺表演和震撼的白沙溪千两茶号子表演后,安化县与祁县相互递交互为友好县缔约书,标志着两县再次携手走向新的茶商合作时代。

开幕式后,茶博会正式开始,数十万山西民众涌入会场,在白沙溪展位上品尝、了解、交流久违的安化黑茶,为期5天的白沙溪黑茶现场推荐活动将持续展开。

8月1日下午,在龙城的骄阳下,安化黑茶文化交流活动团来到山西太原晋商文化博物馆,将两只白沙溪千两茶赠送给太原晋商文化博物馆永久珍藏。在晋商文化博物馆前白沙溪安化千两茶号子再次响起,招来了一群有一群的龙城老少,同时也唤醒了沉睡多年的晋商文化博物馆上的青砖碧瓦。100多年前从这里走进走出的一代又一代晋商曾经对这千两茶号子是那么的熟悉和情切,今天白沙溪的千两茶杠爷们再次带来了晋商久别的召唤。

山西晋商与湖南安化黑茶


有人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翻开中国山西的历史,仿佛打开一坛浓的化不开的老陈醋。

为了寻找骆驼之路上先人的足迹,我们于2005年7月,怀着一种疑惑而期望的复杂心情来到明清时期名震全国的晋商之乡——山西。从西安出发坐火车至平遥,需要十多个小时,看着窗外一望无垠的玉米地,矮小的平顶砖房,谁也无法想象电影里的乔家大院的辉煌能与此有何瓜葛。叹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火车到站,找一人力车夫拉们进入神秘的古城平遥,一刹那,光芒四射的古城墙把我们的心震得咚咚响,仿若梦中。难怪余秋雨先生感叹“抱愧山西”,他说:“看来,山西之富在我们上一辈人心目中一定是世所共知的常识。我对山西的误解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唯一可以原谅的是,在我们这一辈子,产生这一误解的远不止我一个人”。未到山西前,我对此段话还存在很多疑惑,直道今天,才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这座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以南90千米的古城,城墙原是公元前9世纪东周名将尹吉甫用土砖筑成,迄今已有2700多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为现时所看到的砖墙结构。墙中有墙,除古城墙外,每个家院、商号都有其独特的院墙,院内均用青砖铺就。每家每户正院顶端均置有一口大的水缸,并养植一些花草,给古朴的庭院带来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机。

平遥古城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城中国汉民族城市,它保存了中国所有特征,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副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花卷。”

晋中大院是历史的浓缩,其中蕴含着山西人的精明和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货币天下行”的“日升昌”票号成为中国银行发行汇票的先河,乔家借钱给当年的慈禧太后以解国危的壮举,便可略见一斑。直到现在,研究商业的人如果对晋商不去了解,就不配称为一个真正的学者。

山西商人历史悠久,早在两汉就有记载。但真正兴盛而成为国内一支著名商帮,则始自明代,盛于清。主要原因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商品需要通过商人的中介作用销往各地;二是自明清以来政治军事或经济地理的因素,为山西商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应该说盐、铁是山西商人向外扩张的重要条件,丝绵生产和明代北部边镇驻军粮饷更是为山西商人的发展提供契机,边地的茶马市、西茶市又给山西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山西不出产茶叶,但有一个与山西接壤的广阔茶叶消费区域。这个区域,在明代和清代都是生活必需用茶的地方。山西茶商在全国人口20%多的地区和土地面积一半以上的广阔区域活动,垄断和操纵着边疆各地区的茶货贸易。按茶叶采购的区域来分,大体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明末清初,主要采购汉中和四川之茶;第二阶段在清前期,采购湖南安化、福建武夷、浙江建德、安徽霍山等地之茶,以湖南安化的资江为盛,湘潭则为大转运码头;第三阶段自清乾隆、嘉庆以后,主要采购湖南和湖北交界的蒲圻,临湘一带的茶叶。茶叶通过外茶商和内茶商的共同合作,销往我国的边陲地区和沙俄。

山西人可以说是最早采用机械压制砖茶的,“其原料多为二茶或三茶,茶叶长约一寸,味强,一般称为老茶。压力多为木制平压机”,“其压制法极为幼稚,置茶于蒸笼中,架锅上蒸之,倾入模型中,置木架压榨器中,借杠杆之力压之。移时,在模中托出,放于楼上,听其自然干燥。“采出茶入锅,用火炒,置布袋揉成,收者贮用竹篓。稍粗者甑软用。稍细之叶,洒面压成茶砖,贮双竹箱,出西北口卖之,名黑茶。”

山西人之精明,还表现在他们的诚信和敬业。在平遥,年轻的人力车夫为我们拉车整整半天时间,一边为我们解说平遥的历史和现状,一边为我们查找资料提供路径导向,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开支。临别时,我们给他五十元钱,他执意不收,只收了他应得的二十元。大体这就是山西商人的为人之道吧。中国人说,经商的成败与为人如何至关重要。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邓九刚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晋商》节目时说:“他们(晋商)诚心诚意的对待顾客,他们那种敬业精神,使他们在语言的掌握方面,都达到了这种令人吃惊的程度。我过去采访山西商人,老的山西商人,和他聊天,说着说着,说到激动的时候,语速快的时候,他情不自禁的把汉语变成蒙古语,就是说蒙语变成了他的母语了。他这个山西人无论从外形,还是心理、语言,几乎就是蒙古人。这是因为他从小,从14随学徒,掌柜的就把他放在草原上,字号就要求他,在草原上要习蒙俗,用蒙语,对顾客要尊重,要掌握顾客的心理,这你才能战无不胜。他这个商业为什么比人击不到它,无法排挤它,他和顾客的关系达到这种程度。”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合格的山西商人,还要学习一些中草药知识、针灸知识。以见牧民有病了,给人家看看病,搞点中草药,给人家针灸一下,他病好了非常感谢逆,互相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

山西土地贫瘠,晋中大院的兴建并非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而是通过多代人的努力才有今日所见到的规模。如果略微探究一下这些大院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院落的第一代主人,在走西口之前,几乎全是一些在家乡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像曹家的祖先,是推着独轮车卖沙锅的;常家的祖先,在张家口摆摊卖布;而乔家的祖先乔贵发,刚到蒙古草原时甚至连小贩都算不上,他靠卖苦力,给别人拉骆驼为生。

乔贵发第六代孙乔挹青说:“一开始去包头的时候,乔贵发一分钱都没有,就全是靠苦力打工。后来挣了一些钱,当是当初买卖做得也不是很好,于是他又回到老家又开始种地。他在包头的那个小买卖,就请一个姓秦的老乡在那守着。乾隆二十年的时候,他有了一个机遇。那年是粮食丰收,老秦那个时候感到粮价很便宜,就收购了大量黄豆、玉米这一些东西,为的是以后磨豆腐,生豆芽。因为价钱比较便宜,就存了一些,没想到第二年天气大旱,一旱后大庄稼种不下去,只好种点儿小秋。黄豆值钱了。买卖有了转机,于是老秦有把老乔叫到了那儿。两个人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点模样,有点规模了。“

山西商人经营茶叶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在恰克图模样的中国商人有二十多家,其中只有两家是非山西籍的,一家是北京的,一家是新疆的。剩下的全部是山西人就是说恰克图贸易是由山西人垄断的。整个茶叶贸易的路线,当时有三个重要的。恰克图是第一大市场,第二个史海拉尔市场,这是东北方向,西北方向是塔尔巴哈台,塔城市场,就是现在阿里山口往西区的市场。

茶商的势力和财富,也改变了山西人的观念,当时山西流传这么一句话:“当官入了阁,不如草票庄上当了客”;“家有万两银,不如茶庄上有个人”。茶商之地位可见一斑。

为追踪千两茶经营者的足迹,我们来到了祁县渠家大院博物馆。这个于199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的博物馆,是渠家大院的产物,渠家以经营茶叶发家,其所经营的长裕川茶号也是当时晋商中最大的茶庄之一,所谓“长裕川声明卓越,三晋源汇通天下”,这是对渠家两国大茶号的诠释。渠家在祁县修建了几十个大院,有“渠半城”之称。

在渠家茶叶博物馆内存列着晋商监制的“宏源”川字牌青砖茶和千两茶模型,这不禁使人想起《乔家大院》剧中行走在戈壁沙漠上骆驼古道以及乔致庸头顶烈日,足履灼沙,栉风沐雨,把一支支、一片片茶砖运往恰克图的艰难情景。

游过了太原平遥和渠家大院,不能不到乔家大院看一看它的淖约风姿。“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是对乔家巨富的形容。乔家是典型走西口发迹致富的巨贾大商,当年主要在恰克图、包头等地与蒙古俄国进行先有、毛皮的交易。最盛时,经营店铺十九家,员工四五百人,还有两个大票号“大德通”、“大德恒”。

乔家从发迹到衰落,传了七世。第一代乔贵发为创业者,发迹于包头。乔贵发有三个儿子,其中乔全美是第三个儿子,他继承了乔贵发的基业,创设了包头“复盛公”。桥全美又生了两个儿子,二子乔致庸,是如今所存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年轻时奇文经商,由于他重诚讲信,善用人才,事业得以辉煌发展。乔家家规很严,一不准纳妾,二不准虐仆,三不准嫖妓,四不准吸毒,五不准赌博,六不准酗酒。1938年9月,因不堪日本军队的骚扰,乔家举家老小六十多人迁离故土,再也没有回来。乔家堡因大院而闻名,却永远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家的宅院竟支撑起一座城市的名气。

1840年,帝国主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家主权的丧失,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晋商纵是有千般解数,也难以施展,在与外商的商贸活动中,已无平等竞争可言。非但如此,清政府为避免因商畔而引起的争端,又往往对晋商进行压制。晋商在这双重压迫下,商贸活动锐减。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俄国以调节有功,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侵略中国的通道,取得了沿海七口(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的通商权,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天津海关的复进口税,即免征茶叶的半税,以及内地采购和设厂制造茶叶,打击中国茶商。洋人利用机械生产茶叶,生产成相对较低,对晋商的茶业造成了威胁。民国时期,晋商的辉煌终于结束。

晋中大院浓缩了一个时代的背影,时至今日历史的辉煌如同大院青砖瓦上的那抹余辉终将退去。倘若你到晋中,对富贵的感觉便会更深一层,正如当地人对财富的看法一样,一样的平淡,大概是他们见多了财富的变更,便有了一份超脱于从容,昔日“富甲天下”的荣耀已悄然逝去,自得其乐的生活似乎成就了当地人的达观境界。

去腻保肝黑茶来帮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油脂的食物吃得比较多,可以喝些黑茶,去腻保肝养胃,还能减肥。

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而且为中国所特有。人们这样形容黑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安化有。在湖南安化独特的纬度和山栾雾蔼中,生长着神奇的黑茶,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普洱茶、安化黑茶发酵程度90%以上。普洱茶是生鲜发酵,安化黑茶是青炒后发酵。深度发酵的茶,是粗老茶叶,相当于粗粮。黑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而其去腻减肥的作用几千年来就被人们所利用,我国西北居民的食物结构是“牛、羊和奶酪,非茶不解”,故而“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以致才有历经千年的茶马古道。

中医强调脾胃功能为机体健康的“后天之源”。黑茶具有很好的养胃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治疗便秘。黑茶是后发酵茶,其发酵程度高于其他茶类,安神,不伤胃。更为神奇的是,在发酵池产生的有益菌种可以抗癌、抗辐射、抗衰老、美容、促进消化、防止肠道对脂肪的吸收。

生活中,黑茶还有好多用处,眼睛疲劳,红肿充血,也可以用茶水来洗洗。隔夜的黑茶用来刷牙和漱口,不但能预防口腔毛细血管出血,还能杀菌消炎。剩黑茶茶叶晾干后,能做枕头,缓解神经紧张,让人放松入睡。需要提醒的是茶叶枕要经常晾晒,把吸纳的潮气散发出去。

安化黑茶建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用“诚信”和消费者对话


安化黑茶建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用“诚信”和消费者对话

“品饮保健”、“收藏增值”,湖南安化黑茶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后再次走进大众视眼,并成为湖南的一张金字名片。湖南安化黑茶正赶上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朝阳时期,也是尴尬时期,一方面机遇频频,另一方面茶叶质量问题、农残问题、国际贸易壁垒等等受到各界关注以及监督,湖南安化黑茶如何在大众审视下扛起“湖南特产”这面大旗?延续这一脉沉淀千年的醇香茶韵?每道工序均可溯源,怡清源在安化建立全国最洁净的现代化标准黑茶加工中心。茶叶的质量安全事关民生。在第二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新闻发布上,益阳市副市长彭建忠表示,“安化黑茶将加强标准生产,逐步建立原、辅材料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机制,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日前,经全国市场诚信建设组织委员会和联合东方诚信(北京)数据管理中心批准,“全国诚信保真查询系统”湖南特产管理中心成立,对高档茶叶、特别是安化黑茶进行“诚信身份证”应用试点。这是湖南安化黑茶用“诚信”和消费者对话的良好开端,目前已有十余家企业带头运用,在消费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大有利于湖南安化黑茶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为第一个进驻湖南安化,并建立现代化黑茶生产基地,力将湖南安化黑茶推向最广大市场的国内大型综合茶叶企业,怡清源一直大力呼吁生产企业自觉强化行业自律。湖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怡清源董事长简伯华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中国茶叶T20峰会暨茶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湖南安化黑茶加工工序复杂,也讲究原料的品质,如果不严格自律就可能损害了产业的整体形象。作为茶叶企业要从严要求自己,怡清源始终注重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控管,早在2003年便通过ISO1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又通过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建立全国最洁净的现代化标准黑茶加工中心,从鲜叶到成品,‘从茶园到茶杯’,200多个控制点严格控制,全程记录,每道工序均可溯源。”

安化黑茶的去腻保肝功效


黑茶的去腻保肝功效,在日常生活中,喝黑茶还有去腻保肝的功效,特别是喜欢吃大餐的人!

跟着日子水平的进步,高油脂的食物吃得比较多,能够喝些黑茶,去腻保肝养胃,还能瘦身。

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而且为中国所特有。大家这样描述黑茶:国际只要中国有,中国只要安化有。

在湖南安化共同的纬度和山栾雾蔼中,生长着奇特的黑茶,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安化黑茶发酵程度90%以上。安化黑茶是青炒后发酵。深度发酵的茶,是粗老茶叶,相当于粗粮。

黑茶中的茶多酚有必定的保肝作用,而其去腻瘦身的作用几千年来就被大家所使用;

中国西北居民的食物构造是“牛、羊和奶酪,非茶不解”,故而“宁可三日无食,不行一日无茶”,致使才有历经千年的茶马古道。

中医着重脾胃功能为机体健康的“后天之源”。黑茶具有极好的养胃作用,同时能够有用医治便秘。

黑茶是后发酵茶,其发酵程度高于别的茶类,安神,不伤胃。

更为奇特的是,在发酵池发生的有利菌种能够抗癌、抗辐射、抗衰老、美容、促进消化、避免肠道对脂肪的吸收。

日子中,黑茶还有好多用途,双眼疲惫,红肿充血,也能够用茶水来洗洗。

隔夜的黑茶用来刷牙和漱口,不但能防止口腔毛细血管出血,还能杀菌消炎。

剩黑茶茶叶晾干后,能做茶枕,减轻神经严重,让人放松入眠。

需求提示的是黑茶茶枕要经常暴晒,把吸纳的潮气发出出去。

晋商是安化黑茶茶道开拓者和主力军


晋商是安化黑茶茶道开拓者和主力军

晋商,山西商人也,江南产茶地区也有称之为西客者。晋商逐渐形成称雄一世的商帮,到清代位居十大商帮之首,先是明代实行开中制度造就了盐商的崛起。之后,茶商成为山西商人中又一支劲旅,它经营地区之广,活跃时间之长,经营规模之大,管理制度之严,开创了晋商兴盛之先河。

山西不产茶,为什么山西商人能成为最兴盛的茶商,而且能够把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机遇。在中国历史上,茶马互市由来已久。从宋到明代,长城沿线边镇,屡有山西商人以官商或私商进行交易。1571年(明隆庆五年)明延与俺答汗实现了封贡通市,民族友好,社会安定,茶马互市有了新的条件和市场空间。山西“边商”乃至后来形成的“旅蒙商”抓住机遇,积极从事民族间商业贸易活动,为沟通朔漠蒙古高源游牧经济社会与中原农耕经济社会的交流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清代是山西茶商的大发展阶段,在康熙平定准噶尔的军队中,许多山西商人就为军队提供后勤补给,有的占后留在草原经商。平叛后蒙古和西藏地区统一,茶叶消费地区迅速扩大,山西茶商去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贩运茶叶。清乾隆嘉庆以来,随着中俄恰克图贸易的开通,山西茶商前往湘鄂一带贩茶,“中国红茶、砖茶、帽盒茶,均为俄人所需,运销甚巨。此三种茶湘鄂产居多,闽赣较少,向为晋商所运,”。这一时期,康熙建立了“旅蒙商”的新体系来运作边境商贸,由于规定必须流动经营,所以也叫“旅蒙行商”。明顺治初年(1644)开始康熙三十年(1691),山西商人即往张家口进行边贸,贸易基本上由山西人王登库、新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等“八大皇商”垄断。

1700年到1929年涌现出了以大盛魁、天义德和元盛德三个晋商商号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旅蒙商”,前赴后继,一直沿着蒙古草原向北方的俄罗斯开拓着茶叶之路。

二是地域条件。山西地处中国北方,与山西接壤和联系紧密的是广阔的茶叶消费区域,由于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该区域基本不产蔬菜和水果,人们长期食肉饮乳,“蒙古地方及西藏人民,皆藉茶养生”,“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就是形象的写照。明代,晋商采买江南、四川、陕西汉中等地的茶叶运销于万里长城宣化至嘉峪关沿线的各边镇,以及辽东马市,与蒙古族、女真族等民族交易,经营地区呈现为面幅很宽的带状。进入清代,经营地区由带状向整个中国北半部发展,纵深数千里,从东北的黑龙江城(爱辉)、摩尔根、齐齐哈尔、额尔古纳河流域、宁古塔、船厂(古林);外蒙古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库伦;新疆的哈密、巴里坤、古城、乌鲁木齐、伊犁、塔尔巴哈台、阿克苏、叶尔羌、喀什葛尔等等许多地方。再加上在山西、直隶、陕西、甘肃等省的经营和运输,足以说明山西茶商从空间上垄断或操纵着从东北到西北边疆区域的茶叶贸易,以蒙古、俄罗斯、中亚为主要市场,同时辐射欧洲。

三是自身优势。山西茶商在万里茶道的开拓和经营中占有诸多优势。首先是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英雄气概。山西茶商为沟通产茶区与消费区的流通,走遍了产茶区进行考察。一包茶叶从采摘、加工到运输、销售,中间历经千辛万苦,肩挑、车推、船载、骡驮、骆驼运、牛车拉,期间雨雪雹灾、猛兽袭击、盗匪抢掠、缺粮断水等灾难情况时有发生,激流险滩、荒野草莽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才能到达喝茶人的手中。可以说万里茶道是一条洒满了鲜血和汗水,充满了荆棘的英雄之路。先辈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胆量与气概,令人敬仰!

其次是注重效益,精于积累的雄厚资本。山西茶商善经营,有胆略,重效益,资本扩张迅速。到产茶区收购茶叶的每户资本都在几百万两,甚至有的达千万两以上。崇安、河品、九江、安化、长沙、湘阴、蒲圻、汉品、襄阳、赊店、雁门关、杀虎口、张家品、多伦、归化、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恰克图、莫斯科等等茶路沿线的城镇都有他们的经营基地,现在不少地方仍然保留有山陕会馆和碑刻等。有的城镇就是由于山西商人的经营才迅速发展兴盛起来,张家口“东口贸易类多西商,每岁往还以数万人计”“有西帮茶商百余家”。库伦为蒙古第一大城,史料记载,在康熙年间山西商人来此经商,把库伦、张家口、多伦市场连成一大商业网络,经销茶叶的晋商就有12家,到乾隆、嘉庆年间增加到50多家,人数有6000多。到清末,达100多家,2万人,既与蒙民交易,又与俄商交易。

恰克图是俄国的口岸,中国这边叫“买卖城”,是由山西人兴建的,与俄商贸易的商号,可以说完全是山西商号的分店,大部分是张家品商号的派出机构。雍正年间初立国际商埠之时,仅有几家商号,至嘉庆初期成了60余家。后来到道光时,茶庄发展到100家左右,全为晋商所营。据统计,乾隆后期,每年由漠北蒙古高原输入俄国的茶叶不下200万斤,嘉庆五年(1800年),仅由恰克图销往俄国的茶叶就达2799900俄磅,有250多万斤,进入道光年间,中俄茶叶贸易空间繁荣,出品数额大增。道光十七年至十九年(1837-1839年),每年通过蒙古输入俄国的茶叶平均为8071880俄磅,合700多万斤,价值800多万卢布。咸丰初年,卖给俄商的茶叶达15万箱,计900多万斤。

再次是以人为本,科学严谨的管理体制。山西茶商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从13、14岁入店当学徒到驻外经营,整个过程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把道德素养、文化知识、业务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同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做保障,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管理体制。山西茶商还发明了总号设在山西,茶道沿线产销一条龙的总部经济模式;以人资合一为主要特征的“期权制”,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为现代企业管理开创了先河。

第四是跨界融合,灵活创新的运营机制。山西茶商在它发展的中后期,依经营地域非常清晰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产茶区到张家品和归化(今呼和浩特)以茶中加工和国内贸易为主的“内茶商”;另一类是以边疆贸易和国际贸易为主的“外茶商”。同时,山西茶商大力发展与茶叶贸易相配套的行业,如运输业,沿线有了自己的船帮、车帮、马帮、驼帮,当然也离不开社会上的运输力量。镖局,解决货物和银两的运输安全问题。以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业,极大地方便了过往客商的生活。其它商品销售行业,如牧畜、毛皮、丝绸、布匹、铁器、药材、粮食都成为主要商品,行业得到了相应发展。特别是钱庄票号的产生,实现了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把经营机制推向了巅峰。这些充分说明,山西茶商带动了万里茶道产业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基本垄断了万里茶道的经营。

第五是包容大度,诚实守信的经营作风晋商虽然是这条茶路经营的主力军,但从来也不倚仗实力雄厚,财大气粗,相反,每到一处与当地商人以诚信为本,公平交易,即使是京商、冀商、回商、蒙商、俄罗斯以及阿拉伯商人、草原上的王公贵族、寺庙的喇嘛以及普通牧民都能和睦相处,友好合作。

由于山西茶商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创下了茶通天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德通天下的辉煌历史,成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令后人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晋商烧茶保诚信》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38017.html

上一篇:千两茶制茶秘方的来源

下一篇:张良的“忽悠”神药,黑茶鼻祖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