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薄荷塘、茶王树、麻黑一叶难求,有人却用来制成了白茶

2019-12-09

我们从亲自探访茶地采访茶人,到亲自采摘亲自制做,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还原真实。这是与土地,与茶最贴近的一场交流,那沉默的茶树和安静的茶汤,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秘密。

去易武之前,就听说易武迷雾多,说法多,然而当真的站在易武这片盛名之下的茶区时,才真正明白一个茶客若只是贸然到来,会吃多少亏,上多少当,进入多少迷糊。

我们遇到的事情,是每个茶客都会遇到的事情,我们有的感受,也是每个茶客都会有的感受,所以我们做了一件只有最钻牛角尖的人才会做的事情。“茶王树鲜叶一斤5000元,麻黑4000元。”“薄荷塘毛茶定价为20000到25000元。”这是茶王树、麻黑、薄荷塘等地的鲜叶毛茶的价格行情,还不一定能买到,但我们把这些原料制成白茶,听起来似乎很任性。

只为检验易武“生态好,茶就好”的说法

为什么选择制成白茶?

白茶,这种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艺的,最古老的制茶方式,恰恰是最能体现鲜叶特质的。它能最大程度地摒除掉影响最后成茶口感的干扰因素,让鲜叶直接代言自己所属的茶地。

薄荷塘

上了一趟薄荷塘茶地。摘了八片来自大树的一芽两叶的嫩芽作为拍摄之用,拍完不舍得扔掉,就放在了车里。两天之后鲜叶已经彻底被太阳晒干。

8片茶叶也喝一喝,本来只是纯属工余闲趣,但那杯8片叶子泡出来的白茶却扎扎实实地震撼了我们。它完美体现了那片茶地的一切优点:香气丰富雅致,茶汤细腻顺滑,茶气柔美丰沛,一切徐徐展开,让人惊艳。

茶王树

喝罢薄荷塘鲜叶晒成的白茶,想起车内另有一把是来自茶王树的鲜叶,也已晒干了。那么我们来喝这茶王树的白茶好了。没想到和薄荷塘那泡竟然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特点来。

前者淡雅清丽,后者甘醇端正;前者有种出尘而飘扬的口感,而后者则沉着地让人尽量贴近地面。这不是山场赋予的茶叶内质特点,又是什么?

麻黑大树

麻黑也有一棵茶王树,我们采的原料来自和茶王树同一片山坡的茶树。生态环境相当好,茶树长在大树脚下,并有良好光照,间隔颇疏。土地上没有使用过除草剂的痕迹,砖红壤,脚感松软。这是一些被矮化过的茶树,从根基部观察也有好几十年甚至过百年了,放高了三四年的光景。

制做内容:白毫银针、白牡丹

制做方法:通风处萎凋24小时,晒干

实验结果:验证了麻黑纯料的有力表现,茶汤顺滑有厚度,白牡丹香气层次之多样,香气之馥郁让人惊叹。白毫银针虽然没达到完美采摘标准,却依然泡出稳定的毫香。因为萎凋时间不足,所以仍略有青气。

家边小树

易武老街边上就是茶园,是种下十来年的小树,用这里的说法,算是家边小树。这些茶园是典型的现代化密植梯式茶园,黄棕壤,除草彻底。茶园顶部山头有些许大树遮荫。

制作内容:白毫银针、白牡丹

制做方法:通风处萎凋36小时,半阴处晾干

实验结果:萎凋充分,两款茶品均无青气。白毫银针虽然尽量按照采摘标准,但仍显得毫无滋味可言,香气水路都薄而寡淡。白牡丹略胜一筹,但跟麻黑大树实验成果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

落水洞修剪大树紫芽

落水洞是易武最堪称模范的一个村寨。它拥有的古树资源多,村寨建设完善,制做工艺相对规范。它和麻黑有着共同的优势,仅在路边就有大量被修剪过的至少数十年的大茶树。

我们所到的是一处坡地茶园,黄棕壤,略有腐殖质土,以满天星式种植法栽种,茶树依然保持修剪的方式,根部粗壮,横枝多,发芽面大。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株紫芽,也就是绿杆紫叶的茶树品种。

制做内容:白牡丹

制做方法:不太通风处萎凋48小时,晒干

实验结果:和传说中一样,紫芽纯料做出来的茶汤略薄,非常甜,且是一种干净而通透的甜。虽然用了日照晒干,但香气依然欠缺回味。

cy316.cOm扩展阅读

云南普洱茶易武茶区三寨(刮风寨、麻黑、薄荷塘)


“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是易武镇古茶山的真实写照。历史上的易武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大量茶人便涌入易武。虽不曾列入古六大茶山之中,然自清朝始便为贡茶进献宫廷,实为茶中上品。

如今易武被列入新六大茶区,已成为了普洱茶中众人追捧的上品。特别是近年比较火的刮风寨、麻黑、薄荷塘。

1.刮风寨

刮风寨的古树茶和原始森林混生,没有经过矮化,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这是刮风寨古树茶品质优秀的一个原因。

茶评:干茶青褐油润、显毫、梗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柔和带有蜜香;滋味顺滑,入口柔和,苦涩感不明显,有喉韵;叶底黑、长、粗、厚。刮风寨古树茶的总体感觉是茶香水柔,苦后长甜,柔中有烈,十几泡后意犹未尽。

2.麻黑

麻黑是易武最具韵味的茶,麻黑的茶气和香味没有刮风寨的高扬。茶汤入口无比纯净没有半点邪杂之味,很多南方人偏爱麻黑茶的醇厚。

茶评:干茶色泽乌润,条索壮实,茶梗较长;茶汤明亮;香气清幽,有花香,有人称作蜜兰香;滋味醇厚顺滑,涩感不明显,甜度好,有回甘。总体感觉是温柔而细腻,高雅而绵长。

3.薄荷塘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相传这片茶园是村民在深山中种植草果时发现的,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茶评:干茶色泽墨绿,条索壮实,梗长;茶汤金黄明亮,花香幽深而浓郁,入口有明显的清凉感,水路细腻稠滑,回甘持久,喉韵明显。总体感觉是茶汤柔甜,滋味饱满,喉韵深厚。

薄荷塘的茶,真的有薄荷味吗?


近些年,古树茶渐为茶友熟知。在易武,落水洞、刮风寨、麻黑寨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村寨,但是易武纵横七百五十平方公里,除了我们熟知的沧海一粟般的几个村寨,绝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这些森林,就是古树茶的天堂。

很多茶友或许觉得易武最好的茶也就是这些名气赫赫的地方,其实不然,只是认识这些地方的人多,了解的人更多罢了。易武薄荷塘因其惊艳成为易武茶区的新贵。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茶区的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路难行,山难爬,崎岖惊险,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间隔,薄荷塘茶树特别大,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

这片茶地是在深山中种植“草果香料”时发现的一片茶园,名字由来是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当时有许许多多茶树都在原始杂树丛中,因为茶叶不值钱,所以就砍了很多大茶树去盖了住的窝棚。幸好现在薄菏塘古茶园还有33棵12米以上高的大茶树保留。

薄荷塘的茶区不大,树龄极老,只是参差不齐,东一棵西一棵,大部分都是5-8米老树。最大的一颗已经超过12米高,这是易武茶区难得一见的古茶树。

薄荷塘的鲜叶采摘异常艰难,且数量稀少。做成晒青毛茶估计不会超过200公斤,现在瑶族兄弟也在大范围栽培,过多几年应该数量会多很多。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

茶汤金黄通透,非常油亮,入口感觉不到丝毫的苦涩,水路细腻稠滑,香气融合于茶汤中,含在嘴里有种舍不得下咽的感觉,回甘生津分布非常广,连绵不断,持续很久,喉韵深,喉咙里甘韵明显持久;

舌面及上颚有薄荷凉,整个茶给人感觉非常的柔甜,茶汤柔绵细腻。但是暗劲十足,茶气较强,有股气往后脑勺上冲,细品慢咽,更多的感觉油然而生,的确是一款非常内敛的易武茶。

易武薄荷塘是近年才被茶商推广出来的寨子,产品也是非常少。

2015年易武薄荷塘普洱价格:5000-8000元/公斤

【注】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并不能完全代表易武薄荷塘普洱茶的价格,易武薄荷塘普洱茶的价格会根据春茶、夏茶、秋茶,以及古树、单株等情况有所区别,想选购易武薄荷塘普洱茶的茶友请联系商家报价为主。

一、产量之谜?

一年春茶100公斤?您买到了吗?

薄荷塘的产量是透明的,按50棵高杆古树来算,一棵树采8斤鲜叶,正好可以做100公斤干茶。好吧,一公斤按20000元来计算,200万一年春茶没了,按照中国土豪的购买力2个人就定了。我们还有份吗?

二、所有权之谜?

我在易武遇到好几个老板,都说已经承包了此地块,

普洱名山档案薄荷塘


导语:

在普洱茶世界里,山头茶是极富魅力的一大因素,在众多山头茶之中,薄荷塘应该是这两年最劲爆和最具价值的山头了,从“不为人知”到“茶界黑马”,由“茶中新贵”,再到现在的“易武顶级茶代表”,也不过是区区四五年时间。

面对这一炙手可热的山头茶,作为资深的爱普人士,我们当然不能人云亦云,仅以道听途说的信息为满足,薄荷塘的这些知识你该知道:

薄荷塘,一片隐于易武曼撒茶区深山国有林之中的茶区。据说,居住于此的瑶族同胞,在前往深山老林中种植“草果香料”时,无意发现了一片茶园。周边有一片自然生长的“薄荷”,故名“薄荷塘”。

薄荷塘,茶区不大,海拔1800米左右,隐于一片原始森林中,茶树稀少,树龄极老,茶树参差不齐,东一棵西一棵,产量稀少,却有着弥足珍贵的独特品质,被誉为易武茶区的标杆茶。

去往薄荷塘的路,可以说是崎岖惊险,万般艰难。车只能开到瑶族丁家寨,顶多再往前开一段进入一片橡胶林,然后你只有两种选择上山:步行或骑摩托车,步行太远,而且计一下行程,往返时间够呛,就算不拉茶叶,也只能摸黑而回了。

剩下一种选择就是骑摩托车,友情提醒:路况不熟悉的话千万别尝试,车技不好的那就更凶险了。即使乘坐当地车技一流驾驶经验丰富的摩托车,一路上也是胆战心惊,沿途之中随处可见打滑甩翻的摩托车和连滚带爬的乘客。路难行,山难爬,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间隔,薄荷塘茶树特别大,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

古韵滇普-薄荷塘普洱茶(生茶),就是臻选此茶区乔木大树为原料,经手工揉制,传统蒸压,低温干燥而成,是一款品饮、收藏之臻品。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肥大厚实,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非常的清心怡人。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水路细腻,口感清新,香甜滑润,汤感绵厚,内劲野性十足,苦涩是极微,带有一丝丝薄荷之凉,是一款非常内敛非常极端的易武茶。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味长留于唇齿之间,淡雅之中见不俗,实为茶中珍品。

普洱茶中的新秀——薄荷塘


近些年,古树茶渐为茶友熟知。在易武,落水洞,刮风寨、麻黑寨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村寨,但是易武纵横七百五十平方公里,除了我们熟知的沧海一粟般的几个村寨,绝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这些森林,就是古树茶的天堂。

很多茶友或许觉得易武最好的茶也就是这些名气赫赫的地方,其实不然,只是认识这些地方的人多,了解的人更多罢了。

易武薄荷塘因其惊艳成为易武茶区的新贵。据2015年春茶资讯报道,薄荷塘因其品质上乘和产量有限,在春茶收购季,招致很多商贩涌上茶山拦路抢收,以致前行车辆受阻绕道百公里,成为当年重磅消息。自此,薄荷塘在业界的名声又上升一个台阶,身价也随之涨了起来,成为人们口中的“新秀”。而于一般人而言,对它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了解普洱茶中的新秀——薄荷塘。

薄荷塘在哪里?

薄菏塘位于易武曼撒茶区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个小寨子。路难行,山难爬,崎岖惊险,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间隔,薄荷塘茶树特别大,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

为什么叫薄荷塘?

这片茶地是在深山中种植“草果香料”时发现的一片茶园,名字由来是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故名薄荷塘。

薄荷塘有什么特征?

薄荷塘的茶区不大,树龄极老,只是参差不齐,东一棵西一棵,大部分都是5—8米老树。产量甚少,因此能制此茶也确实费尽心思,能品上如此佳品乃是难得。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肥大厚实,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非常的清心怡人。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水路细腻,口感清新,香甜滑润,汤感绵厚,内劲野性十足,苦涩是极微,带有一丝丝薄荷之凉,是一款非常内敛非常极端的易武茶。喝过后情不自禁回味,香味长留于唇齿之间,淡雅之中见不俗,实为茶中珍品。

薄荷塘每年到底有多少产量?

年总产量大概在700公斤到800公斤,2012年前,所有树均混采在一起,由家族统一初制出售;从2013年开始,大树单独分开采摘销售,但中小树还是一起采摘销售。目前,共有大树(有标号)三十九棵,年产量在七十公斤左右。随着品质优秀的古树茶被追捧,薄荷塘森林茶大部分是在鲜叶采摘时就已经完成了销售。

自从薄荷塘森林古树茶出名后,薄荷塘周边山上种茶的茶农也多了起来,刚插栽二、三年树龄的小树茶也打着薄荷塘的名号,可卖到好几百元一公斤,其他周边老茶地的茶也冒充这个名,真是沾光了,但茶汤的口感是不会骗人的。

薄荷塘的现状怎样?

当时有许许多多茶树都在原始杂树丛中,因为茶叶不值钱,所以就砍了很多大茶树去盖了住的窝棚。幸好现在薄菏塘古茶园还有33棵12米以上高的大茶树保留。

薄荷塘的茶区不大,树龄极老,只是参差不齐,东一棵西一棵,大部分都是5-8米老树。最大的一颗已经超过12米高,易武茶区难得一见的古茶树。

薄荷塘的鲜叶采摘异常艰难,且数量稀少。做成晒青毛茶估计不会超过几百公斤,不过应市场的变动,现在也在大范围栽培,过几年数量应该会有所增长。

薄荷塘价格一路飞涨的背后


薄荷塘处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以北的曼腊村委会帕扎河村小组,该地距易武镇16公里,离象明乡岔口500米,帕扎河村至薄荷塘茶地11公里,离老挝边界线只有十余公里,从地图上看薄荷塘处于易武镇版图的正中心位置。

薄荷塘的作为易武普洱茶的新贵,可以说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以前,它是个“没人要的孩子”,2008年以前,它被当作麻黑卖,2009年到2013年被当作刮风寨卖,2013年以后“独立门户”,以“薄荷塘”向外出售,此刻孩子长大了。从此坐上了直升机,价格一路飞涨。

这些年,很多茶友相信和我们一样看着薄荷塘价格上涨,那感觉就像是盯着心仪已久的股票天天涨停板,想入又不敢入。

是什么让薄荷塘价格发了疯似的猛涨?今天就说说薄荷塘成名的背后。

1、口感真是好

相信谁都知道薄荷塘的口感好,即使没喝过,也听说过。一款好茶能受人追捧,口感是最关键的。这么多人追薄荷塘,撇去炒作的,大家都不傻,口感好才会想去买来喝或收藏。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条索肥厚,厚实。汤色浓艳金黄,入口醇润,清冽欲醉,水路细腻,口感清新,香甜滑润,汤感绵厚,内劲野性十足,苦涩是极微,带有一丝丝薄荷之凉,是一款非常内敛非常极端的易武茶。

2、生态环境真是妙

说到去薄荷塘的路,去过的都知道,上山摩托车只能开到一半,还有一半需要步行。很多茶友也发现了,现在易武的好茶,都藏在深山密林之中,生态环境绝佳。最好是以为很少有人去采摘过,与世隔绝,那就更棒啦。近两年易武古树茶流行两个概念,国有林和高杆。

薄荷塘古树就是国有林+高杆概念,对了,还有单株单采摘。

薄荷塘在之前一直被认为是小众茶,喜欢的人特别喜欢,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喜欢喝?不是,是因为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才喝到真正的薄荷塘,量太少了。

3、产量真是少

真正的薄荷塘古树到底有多少量?据统计是30多颗一类古树,后面有把范围扩大,圈起来挂牌的是50颗,一年下来才200公斤左右的产量。

量实在太少了,能喝到算缘分。每年很多人跑去薄荷塘山头都是空手而归。

4、管理真不错

薄荷塘是个瑶寨,住着兄弟姐妹四户人家,他们就是薄荷塘的“塘主”薄荷塘真正的主人。薄荷塘家族很团结,每年薄荷塘卖什么价格先协定好,都按这个价格卖,这就相当于垄断了薄荷塘的古树原料。

你去收冰岛、老班章,还能讲讲价,比较比较,这家不行换另外一家。而在薄荷塘,对不起,只此一家,别人都是冒充。

每年想要薄荷塘古树茶的人很多,春茶开采的季节里,塘主们都不敢开手机,怕有人要茶,但是给不了。

薄荷塘古树茶特征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肥大厚实,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非常的清心怡人。开汤茶汤金黄通透,非常油亮,入口感觉不到丝毫的苦涩,水路细腻稠滑,香气融合于茶汤中,含在嘴里有种舍不得下咽的感觉,回甘生津分布非常广,连绵不断,持续很久,喉韵深,喉咙里甘韵明显持久,舌面及上颚有薄荷凉,整个茶给人感觉非常的柔甜,茶汤柔绵细腻。

薄荷塘的茶树大致分为三种

1、古树:下茶地中挂牌的大致40多棵;

2、混采:上下茶地中断过头的古树和原先古树的后代,树型有大有小,属原生群体种。

3、小树:茶农后来补种进去的茶树。

所以虽然都是薄荷塘的鲜叶,有古树,有混采、有小树,价格自然也就按三种档次泾渭分明地拉开了。

最后提示:如果您想选一款薄荷塘,先认准了是古树、混采还是小树,当然,春秋之分、工艺区别那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易武国有林薄荷塘之介绍


如果说易武是一条银河,那么这七村八寨及众多的微产区,就是这银河之中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铜箐河、天门山了,今周末得以空闲,来一泡2018年春收的薄荷塘细品几个月来的变化,那么我们今天就聊聊薄荷塘吧!

在易武这七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我们熟知的七村八寨外,绝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这才是古茶树的天堂。而近年来在普洱茶界冉冉升起的一颗颗星星,诞生的一个个新贵,均产自于此,薄荷塘,铜箐河、百花潭、哆依树、白茶园、茶王树、香椿林、三家寨、一扇磨、冷水河、天门山等等,而薄荷塘无疑是这其中最为耀眼、灿烂的那颗星星。

薄荷塘在哪里?

薄荷塘位于易武曼撒茶区,隐于深山之中,海拔1400—1620米左右,坐标东经101'32,北纬22'5,是原始森林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坳。路难行,山难爬,崎岖惊险,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隔绝,才使薄荷塘的茶树特别大。这里的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当年因在深山中种植“草果香料”时发现了这片神秘的茶园,因为这里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叶,以此得名薄荷塘。

薄荷塘茶园面积并不大,树龄极老,参差不齐,分布零散,东一棵西一棵,约四十颗高杆古树,被当地人称之为一类挂牌古树,剩余大部为二类古树,产量极稀,一泡难求。

薄荷塘古树茶,干茶墨绿长梗肥大厚实,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沁心怡人。

茶汤金黄通透,非常油亮,入口感觉不到丝毫的苦涩,水路细腻稠滑,香气融合于茶汤中,含在嘴里有种舍不得下咽的感觉,回甘生津分布非常广,连绵不断,持续很久,喉韵深,喉咙里甘韵明显持久,舌面及上颚有薄荷凉,整个茶给人感觉非常的柔甜,茶汤柔绵细腻。但是暗劲十足,茶气较强,有股气往后脑勺上冲,细品慢咽,更多的感觉油然而生,的确是一款非常内敛的易武曼撒茶区的好茶。

易武麻黑七村八寨之一:麻黑古树茶为何如此受欢迎?


这里,汇聚了一群追求极致体验的玩家,追求至真的作品、工艺和不一样的购买体验。最重要的是我们更关注这背后的故事、灵感与启发。

麻黑是易武著名的茶山之一,易武几大山头出产的茶料历来受到普洱茶迷的青睐,而麻黑又是易武中最具韵味的茶。茶品以香韵沉稳,浓郁的蜜香,阴柔细腻为易武茶的标榜。

麻黑,易武“七村八寨”之一,是易武茶的核心山头。对于整个易武来说,麻黑出名最早,种茶历时悠久。麻黑村作为易武的交通要道,凭借古树茶优秀而稳定的口感品质,广销四方,有口皆碑,是易武茶区的典型代表。

易武麻黑的生产基地:易武乡麻黑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易武乡东北边,距离麻黑村委会23公里,距离易武乡32公里。国土面积2.74平方公里,海拔1,203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21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茶叶等农作物。有耕地2,663亩,其中人均耕地4.01亩;有林地447亩。

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古树茶便是这香扬水柔的最佳体现。麻黑茶甜、糯、柔、清、雅,柔中带刚,细腻饱满,花果香氛令人愉悦。尤其是早春麻黑茶,香气高扬,留香持久,以它独特的口感赢得了大批资深老茶客和新茶人,叶底弹性好厚实。

原料均采摘自未经人工干预、自由生长、树龄达两百年以上的古树,头春一芽二叶,原料品质高。

纯生态的麻黑古树茶,蜜香带果香,入口甜度高。茶汤饱满金黄,喝起来柔顺细腻。喉韵持久,茶气足,香气浓郁、回甘悠长,且耐泡度高。麻黑茶的灵气在于后期陈化,越放滋味越醇厚,且纯净甘甜。早春茶香气极好,留杯持久。

最具易武风格的麻黑头春古树茶,香气极好,入口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

冰岛普洱茶为什么那么贵?为什么冰古树茶难求?


勐库茶区位居临沧茶区中心,而以勐库河为界,勐库茶山被分为东半山和西半山两部分。东半山茶香气高昂,显毫,但茶气相对较弱;西半山正相反,香气弱但茶气十足。所以位于中间的冰岛村所产茶叶,可谓集勐库茶区优秀品质于一身的极品好茶。

冰岛茶兼具东半山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及西半山茶气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冰岛古树茶入口苦涩度极低,但香气咄咄逼人,古树茶应有的冲击力会从舌根缓缓向前延伸。香甜的茶汤会从口腔上颚一直弥漫到整个鼻腔,经过喉咙会有丝丝凉气。

为什么冰岛难求?因为它的这些特点!

采摘

普洱茶叶的鲜叶采摘最佳时间在日出半小时后,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鲜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于萎凋与杀青问题。一般是到早上十至十二点左右的时候完成采摘工作。采摘一般可以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这三个季节进行,也可以有旱季雨季之分,其中旱季春茶则在二月底至五月底之间,五月底至九月底为雨季茶。其中旱季春茶因为还没有受到雨水的影响,茶气比较充足而是制作普洱茶的最佳时机

地理位置

冰岛普洱茶最大特点属茶山位置最为吸引人,生于1750海拔的原生老寨。海拔,是一叶好茶的度,高了或低了都不行,唯有这1750米,恰恰好的阳光、雨露、风声、湿气……在这没有纯粹追求商业价值的开发商,没有繁华的集市,没有利欲熏心的茶农,茶树在这里自由生长,畅快呼吸,客观上也成就了茶山茶树的原生态品质。

品种特点

冰岛普洱茶来自生长在云雾高山的云南大叶种茶树,300年岁月,是大自然制作古茶树的门槛。茶芽肥厚柔嫩,内含各种丰富物质,有益化学成份含量高,医疗保健功效强。据茶叶科学研究资料显示:云南大叶群体的水浸出物达48.75%;茶多酚32.5%;儿茶素总量179.54(mg/g)。与外地名茶相比,云南大叶种茶树茶叶的水浸出物高出3~5个百分点,茶多酚高5~7个百分点,每克的儿茶素含量高出30~60mg。独特的优良原料,是形成普洱茶独特品质风格的物质基础。

品质特点

著名茶人邓时海先生以“香、甜、甘、苦、涩、津、气、陈”八字来概括普洱茶的品质。而冰岛普洱茶品质最根本的特征出自于它是“能喝的古董”,乃“茶中皇后”。茶叶一般来说都想要喝新鲜的,但普洱茶是茶叶中惟一有生命力的茶叶,它可以在自然中呼吸,在空气中持续发酵,存放越久茶香越醇,香气高锐持久,是云南大叶种特有的独特香型,它滋味浓烈,醇厚稳健,汤色红浓明亮,越陈越香,随着陈期的延伸,品质越佳。

总的来说就是:独具特色,茶味悠长。因更多的付出,更高的品质,更稀缺的原料,成就了它的价值!

易武寻茶记|丛林深处薄荷塘


常常会想:以茶为业,依茶为生的人,大扺要为了自己的一生所爱,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就像是钟爱普洱茶的人,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深入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的最深处,去探访国有林的古茶园,最好不过的自然是易武茶山的薄荷塘古茶园。

相约守兴昌号掌门人陈晓雷先生,相期在这个时季,深入探访易武山国有林中的古茶园。将近上午十点钟,摩托车声轰鸣作响,门前来了三辆山地越野摩托车,我们一行今天将要骑乘摩托车前往探访薄荷塘古茶园。90后的小伙子卢禄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前头带路,另一个小伙子刘承骑着摩托车带着马博峰紧随其后,陈晓雷骑着摩托车带着董董姑娘殿后,一行六人上路直奔目的地薄荷塘古茶园。

车出易武镇,右转下山沿着214省道奔向江城方向。高山之巅的易武镇位于白云之上,头顶阳光明媚,眼前青山滴翠。摩托车一路飞驰下行,车过高山寨,仿佛转瞬之间就驶入了云雾之间。随着海拔不断下降,头顶上笼罩的尽是云雾弥漫,不见了半尺晴天。冷风森森深入骨髓,果然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转眼间就从夏季进入了秋天。

穿越橡胶树林,就进入了易武西双版纳州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界,保护区在路边上竖立的碑和埋在地下的地桩,都在无言的宣誓和捍卫自己的领地。一界两旁,景象大不相同。一边是葳蕤茂盛的原始森林,另一边则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经济作物林地。

摩托车驶入热带雨林中的小路上,再次感受到了从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进入阴凉的雨林间的剧烈变化,又一次有了穿越季节的深刻感受。作为北回归线附近全世界唯一的一片热带雨林,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理应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由此,保护区内留存下来的古茶园就显得尤为珍贵,它是人与自然之间最后的纽带,天赋茶以自然之味,那是茶人们梦寐以求的极品好茶。

坐上摩托车继续在山巅上森林间的小路上穿行,右手边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左边经历了雨季滋养的野草斜生出来,一个躲避不及,抽打在脸上,生疼。二十分钟过后,总算是扺达了摩托车所能够到达的路的尽头。同许多地方一样,这里也被唤作大平掌。举目四望,平坦的地方并不大,还停着几辆摩托车,为了防晒起见,车上盖着树枝野草。

就在我四下打量的时候,陈晓雷笑着说:“从这里开始就算作是薄荷塘了,但真正的古茶园却在山谷里,只有走下去了。”已经行至此地,断不可能中途返回,于是一行人沿着林间的小路下行。山半腰的一棵大树上悬挂着一个牌子,上书:薄荷塘古茶园,欢迎您的到来。茶园内无茶主时,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茶园。当手脚并用的一行人下到谷底,穿越一片野生的芭蕉林,一座简易的棚屋出现在众人面前,沐浴在阳光下。陈晓雷叫了一声:“到了,到了,这就是薄荷塘古茶园了。”听到这句话,之前所有的疲惫仿佛都一扫而空了。

已经是将近下午两点钟,趁着正午大好的阳光,一行人先行进入薄荷塘古茶园四下探看。这片茶园面积并不十分大,但总有一些古茶树与众不同。主人十分有心,将那些树干围径粗壮的古茶树,抑或是树干高耸的高杆茶树,全部都一一编号,命名为一类古茶树,总数共计有50多棵,每年春茶的产量不足100公斤,却历来十分抢手,是所有热爱薄荷塘普洱茶的茶友们梦寐以求的极品好茶。其余的茶树全都算作是薄荷塘的二类茶树,价值不匪,能够喝到也非常不容易。

检看测量薄荷塘茶园中的一类茶树,大多数茶树的围径都在五六十厘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棵,编号为1号古茶树,树干基部的围径接近1.4米,离地数十厘米处分出三枝,分枝的围径也将近70厘米。目测树高在12米左右,称得上是薄荷塘茶树王。抽样测量1号茶树的定型叶,仍然属于典型意义上的大叶种。

逡巡在薄荷塘古茶园中,心也为之沉醉。无意间回首,董董坐在大树下,阳光透过间隙,在她的脸庞上映衬出柔和的色彩。薄荷塘古茶树的花开得异常灿烂,朵大洁白,就连花蕾也十分饱满。说话的功夫,天色忽然黯淡了下来,原来是这沟壑纵横,林木茂密,加之高山峡谷的地貌特征,并不容易被阳光照射到。四下寻觅,终于在一棵茶树上找到了一个柔嫩的芽叶,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先是苦感十足,而后苦感化开,一种清凉的甜感弥漫在整个口腔里,回甘隽永持久,山野气韵强烈,那是一种久违的感觉,令人心动不已。

在薄荷塘茶园里逡巡徘徊良久,直到肚子开始抗议,方才想起已经早就过了午餐时间了。回到茶园入口处的棚屋里,旁边专门搭建了一座亭子,想来是专门供人休憩的地方。同行的卢?采下一片芭蕉叶,用山上引下的溪水清洗干净,铺在桌上,就成了最天然绿色环保的桌布。双肩背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馒头、咸菜,早已经饿坏了的众人大快朵颐,真正的野餐美味。喝茶闲聊时,卢?提到:早些年,这个地方并不叫薄荷塘,而是唤作草果地,那是主人家赖此为生的活计。直到后来,这里的茶声名鹊起之后,薄荷塘的名字才广为流传。而主人家依然如故,仍然称这片茶园作草果地。

最为普洱茶友钟爱的这片薄荷塘古茶园,也有人称为下薄荷塘,盖因其处在谷底的缘故。属于同一村寨的四户人家所有,这四户人家共同管理,共同销售,短短几年的光景,搭上了国有林普洱茶大热的市况,都过上了好生活。

转眼之间已经将近下午四点,还要赶回易武镇上的我们一行人,不敢再作耽搁,起身往回走。正是应了老话:下山容易,上山难。近乎垂直陡峭的山坡,弯弯曲曲的小径,气喘如牛的寻茶人手脚并用往上爬。回到山顶大平掌,看到摩托车的时候,感觉全身无力,坐在一旁休息。山风凛冽,冷风习习,顿时再次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摩托车一路狂奔下山,出热带雨林,穿橡胶林,再次回到了大路上。当摩托车终于可以在大路上平稳行驶的时候,心里真实地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寻茶的过程,有过阳光明媚的喜悦,有过阴雨连绵的忧伤。就像是寻茶薄荷塘,有过长久等待后的夙愿得偿,有过好茶难觅的失落与惆怅。收获也好,错失也罢,在这脚步匆匆的寻茶之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寻,那才是爱茶人的终极梦想。

老树的眼泪:宫崎骏般的茶地——薄荷塘


茶农不知道的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大陆上唯一一块雨林。他们甚至未必知道国有林里的茶好是仰仗了这些大树以及国有林里丰富而完整的生态系统,他们未必知道那些黑色的腐殖质土壤都是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森林里的漫射光对茶树成年以后生长的意义,对茶叶内质形成的重要性。

近些年,古树茶渐为茶客熟知。有冰岛、班章等更是闻名天下,现在又很流行一些冷僻、茶质不错的茶山,其中易武区的白茶园、薄荷塘等最受追捧。

薄荷塘如今极负盛名。2015年下茶地大树的鲜叶报价每公斤1800元,价格高在其次,关键是量少。薄荷塘的标号大树的数字从早前人人都知的33棵(后来死了一棵),到现在变得含糊起来,大致在31-49棵之间。

在抵达薄荷塘之前,我没有想过一片茶地可以美成宫崎骏的漫画。

隐匿在山峰和山峰之间的一个小山坳里,一块四周被大树环绕的坡地上,沿坡林立着古老的茶树。大自然的丰富和慷慨,在这小小的一片茶地里表露无遗。那33棵标号大树平均高达10米以上,有些甚至没有被矮化过的痕迹。

踩在地上是松软而富有弹性的。大树年年岁岁落下叶子、地上的草和苔藓随季节枯荣,它们最终变成黝黑的泥土。易武茶区多是砖红壤和紫壤,我们看到的黑色是一层腐殖质土壤——大自然给予的有机肥。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这层腐殖质土壤竟然有几十厘米厚,正是它们给古茶树输送着养分。

每棵大茶树银绿色的主干周围都落着一层厚厚的茶花,多数已经干了,花蕊保持着骄傲坚挺,依旧散发微微带着酸味的芬芳。干了的茶花的味道、苔藓的味道、各种树叶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空气本身的味道。据说,不会说话的植物是用气味沟通的。

当嗅觉系统被极大激发之后,随之而来听觉系统也会被这片森林安上放大器。突然,森林里的各种鸟叫在耳朵里变成了64轨道的录音。响亮的、细微的、近在头顶的或者距离至少5公里以外的林间的,它们出现在你的耳朵里,深深浅浅,远远近近。各种虫子振翅的蜂鸣声,它们搓动腿上的刺毛发出的摩擦声,都被扩大了无数倍,填满了整个空间。嗅觉和听觉都变得有形,类似某种半固体的物质,和眼前这片古老的茶地一起在暮春的阳光里勃勃生长。

路过18号大茶树,摘下刚发出的一芽两叶放进嘴里,竟然是青苹果的味道。而那棵基围达到198厘米的1号大茶树的茶芽,却涩得我直咧嘴。

在茶地平缓处新修了三个四面透风的竹木亭子。由于是茶地红起来以后才修的,看起来崭新而“奢华”。几棵草果生长在亭子边,叶子像某种大型的姜,从根部长出鲜红的果子来。

到了茶树发芽的时候,这里成了收茶人晾茶的地方,休息的地方,到了晚上,就是他们和各种蚊虫、夜风、星空一起睡觉的地方。分到鲜叶的茶商很少愿意冒着鲜叶被捂坏的风险,花2小时把鲜叶从茶地背下山,再花1小时开车回易武街加工。他们多数在山上留两三天,鲜叶进行摊晾(萎凋)、杀青、晒干,变成毛茶之后才带下山。

童话般的森林有眼泪。把眼睛从茶树上挪开,这片宫崎骏森林的伤痕出现在眼前。在不到五分钟里,目之可及的范围都是谋杀案的现场。跳进眼睛一连78棵大树,无一不被拦腰剥了一圈树皮,或者树干上挖了一个洞,从这个洞里,大树被灌入油或者农药。

茶农不知道的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大陆上唯一一块雨林。他们甚至未必知道国有林里的茶好是仰仗了这些大树以及国有林里丰富而完整的生态系统,他们未必知道那些黑色的腐殖质土壤都是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森林里的漫射光对茶树成年以后生长的意义,对茶叶内质形成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薄荷塘,在易武各处甚至好茶的产区都时有发生,茶叶越贵的地方越容易发生惨况。林业局并没有足够的森林公安监管执法,而前期政府“杀鸡儆猴”式的治法非但没有引起茶农的反思或者恐惧,而是产生了报复心理——你拔掉我的小茶树,砍掉我的大茶树,我就剥掉你们大树的皮。也许,那些本来敬畏树神的少数民族茶农们,也是一边跟大树说着“对不起”一边下药剥皮的吧,现实的利益有时会把人的心变得硬那么一点点,就一点点,很多事情就不同了。

那些被新剥了皮的树依然有着苍翠的树冠,树干也依然笔挺。从远处看,这里依然是一片葱郁的雨林,没有人知道他们看见的是一片正在濒死的生命。大树死去后,鸟儿会离开,不耐晒的灌木和苔藓会死亡,昆虫会失去家园,整个生态系统将被彻底破坏,也许会以另外一种方式重生成另外一个样子,但那需要经年的时间。

古树倚邦茶与古树麻黑熟茶的对比


古树倚邦与古树麻黑熟茶的对比:

倚邦属小叶种,压制后,茶饼较为松散。

古树倚邦的香气与麻黑的香气不同,此为最大的区别。小叶种茶出水快,出水应稍快;麻黑大叶种茶,出水可稍慢。

茶质:古树熟茶茶质厚,茶气足,内涵丰富,口腔饱满度高,有很明显的胶质感;普通熟茶水薄且淡,喝到的只有熟茶味,没有茶气、茶味。

汤色:古树熟茶刚开始的一年,透明度不如普通熟茶,因为其发酵后,茶叶组织里的物质渗出,茶汤不会非常透明,但是一年后,汤色转换为透彻、明亮;普通熟茶从一开始至以后都没有较大的变化,汤色透红,而且,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红亮色变淡得很快,这是反映出其水薄的一个特征。

茶香:古树熟茶其本身带着比较明显的香气,发酵后香气转换为淡雅的兰香、梅香、奶油香;普洱熟茶没有什么变化,始终都是熟茶的一种熟香。

如果是从品饮的角度看:古树做的熟茶,在口感层次、回甘、生津、茶香上,都有着台地或小乔木熟茶无法比拟的优势,完全就是两种概念;

如果从经济角度上看:花比普通熟茶贵一倍多的价格买古树熟茶,是否划算,这是每个人的消费观问题,不能作统一评判。就像我们买件衬衫,地摊上的纯棉衬衫质地也可以,国内雅戈尔的不错,国际品牌阿玛尼的也有人喜欢。这不是值不值得、也不是必不必要的问题。

不谈麻黑不足以谈易武:麻黑古树茶到底是什么档次?


麻黑是一个人口较多的村子,也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村口有一颗大青树,村庄被青山相围,也被古茶园相拥。据村里的老人说,这里原来是回族居住的地方,“麻黑”也是一个回族名称,后来因为民族斗争,回族人全部都搬走了。

麻黑有一个麻黑大庙,建于嘉庆年间的麻黑大庙,大殿供奉关圣帝,上书四个大字“赤日中天”。门口的对联为“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弟子尽寒心”。现在还可以看到一些断壁残垣。除了用来祭祀,大庙更多的是一个象征,管辖着这一片区域,相当于一个小政权,村民们会在庙里商议处理一些村庄以及家族事务,甚至可以定人生死。因为麻黑附近有一些水田,所以在茶叶不值钱的年代,虽然有一些被矮化了,被直接砍掉的并不多。麻黑茶园面积广、产量大,在易武是较早被人所知且接受的,近几年这里的茶叶价格与落水洞差不多。

我去了两次麻黑,第一次去的时候拜访了麻黑的何明忠先生,他在麻黑村委会工作了31年,也是一名退休教师。因为当过老师,也当过村干部,所以何先生对麻黑的历史和发展都有一定了解。他介绍到,麻黑在1980年有工作队来搞试点,1981年分田地,开始实施责任承包,给每一家分水田、旱地,包括茶园,以户为单位分配下来,增人不增田、减人不减地,一直延续现在。

所以麻黑茶园最多的人家有300多亩,一年能有一两吨的产量;至于茶园少的人家,每年也能有几百公斤的干毛茶产量,忙的时候得请三四工人才行。何明忠先生家是麻黑做茶比较早的一家,从何先生的父亲一辈就开始做了。他们一家人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老房子对面是新建的厂房和员工宿舍。

麻黑的茶叶大多条索紧、比较匀整,茶气足,在喝了他们家2017年的新茶之后,他重新给我们泡了一点茶膏,他的厂里正在学着做这个东西,泡出来的茶膏滋味很足,手指大一点点出汤就已经很浓厚了。听到我们想写一本关于易武的书,他回忆到1997年的时候,他和老乡长张毅曾接待过日本茶叶研究会副会长——松下,带着七个人的团队,到云南这边走访,之后在日本出版了书籍《大叶种普洱茶在中国云南》。

他谈到当时带着这个团队走访了很多村寨和茶山,这个日本人手里有很多珍贵的图片和资料,是本地人都没有的,对一些概念和历史也比何先生自己还要熟悉。之后松下也多次到过易武考察,很多易武人都对这个日本人有印象。也是差不多在1997年左右,一些落水洞村民离开落水洞,往易武方向搬迁,留在落水洞的仅有大约13户人家,搬迁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所以现在很多人家住在别的村子里,但是茶地是在落水洞。我们也听三丘田(易武往麻黑路线的第一个村子)的村民谈起过,虽然他们的茶园在落水洞,但是茶叶的价格要低于住在落水洞本村的人家。因为即使茶园在那边,家不在那边,有很多买家也并不买账。

第二次到麻黑,已经过了一个月,重新回到这里,有一丝的亲切和熟悉。因为是朋友带路,去了他的初中同学家,所以没能再次拜访何先生。和他的朋友聊了一下,然后一起去看他家的茶园和古茶树。在他的茶园里,长满了紫色的小花,蒲公英在飞舞,落在一旁的枯木桩上,里面都是一些死去的大树的枝干,有的被剥了皮让它死去,有的直接砍掉。我们问道:为什么要把这些大树弄死。他回答说:因为不把这些大树弄死,茶树就长不高了。

其实在看到死去的茶王树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觉得这是生命的轮回,也许有着凄美的沧桑感,并没有什么遗憾。但是看到这些被人为弄死的大树,却充满了无力的惋惜。于是我说一句:“把这些大树都弄死了,等将来你这些茶树长大了,只能叫台地茶,不能叫小树茶了。”在他们这边,把没有矮化的茶树叫大树,矮化过的叫小树。主人笑笑没有回答。

我到过很多茶园,但第一次到易武的时候,不自觉的就喜欢上这里。在高大的树林底下,茶树悄悄的生长在那里,与清风野草相伴,与树木藤条为邻,森林里混合着蜂蜜一般的甜香,脚下的路有点湿滑,不小心就会摔一跤,拍拍沾了泥巴的裤子,站起来笑笑接着往里探寻。来过这里,就能理解古树茶的价格为什么这么高,当你历尽千辛,爬过没有道路的路,越过山间冰凉的小溪,在体力透支最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隐藏在众多树木里的大茶树,所带来的欢喜和惊叹就已经弥足珍贵。

在读《茶经》时,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我以为林荫覆盖下的茶树,即使在向阳坡,一天中晒到太阳的时间也不会太多,而且在其他大树底下,茶树是长不高的,这样的茶滋味会好吗?看到易武大树与茶树共生共存如此和谐,茶树为了生存,努力把根扎向更深的土壤,我找到了答案。

在他的茶园里,最高的树就是那几棵没有被矮化的古茶树,孤零零的立在那里,被好好的保护着。离开的时候我们在路边看到了一颗很高大树叶茂密的树,他说道:要是那棵树是茶树就好了,我就守着那颗树,每天晚上都来给它施肥。

我说:那说不定就被你施肥施死了。然后再一次冷了场。对错总是辩证的,历史总是向前的。矮化是时代的选择,古茶树是市场的选择,自然生态同样会是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如果单从不打农药的角度来讲,这是很多茶园都可以实现的,但创造一个这样自然的生态圈,却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达到的。所以不谈对错,很感激能在麻黑遇到的人和事,庆幸能够记录下一些东西,也希冀能改变一些东西。

特此声明:

《薄荷塘、茶王树、麻黑一叶难求,有人却用来制成了白茶》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薄荷塘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29116.html

上一篇:景迈山|山上边采茶边唱歌的奶奶

下一篇:无量山花椒村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

")').length>0){ $('.comm_footer a:contains("网站地图")').after(togaoHtml); } }; addLoadEvent(tou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