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鉴赏与冲泡

2019-12-05
普洱茶怎么鉴赏与冲泡呢?下面让小编给您具体的介绍下吧。

普洱茶

只有掌握好了普洱茶鉴赏与冲泡方法才能使普洱茶减肥功效发挥充分。下面就具体介绍下普洱茶鉴赏与冲泡。

普洱茶鉴赏

一:观其形:好的茶应该干净整洁:包装外表没有污染,茶叶条索分明,完整肥壮,紧结清晰,无有异杂,断碎甚少。

二:辨其色:好的茶颜色呈青棕或棕褐、红褐养眼,油光润泽,红如枣则纯,黑如漆则劣,

三:闻其味:好的茶应该气味无异杂味,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它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

四:品其汤:好的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即茶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优质的普洱茶熟普叶底呈现褐红色。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优质的生普,色泽橙黄、清亮透明

五:看其价:好茶的价格一般都比较贵,同样的茶价格方面有很大差别的话,那么就要注意了,因为有的茶叶看起来虽然外表一模一样,但是有干仓和湿仓之别,所以,如果价格太高过于炒作,购买时可以根据茶叶的年份以及收藏前景与价值给以一个合理价格,如果价格过于低廉,购买时需慎之又慎,以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普洱茶的冲泡

1、在滤杯中放入少许的普洱茶,然后用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

2、20秒后,拿出过滤杯,把第一道茶水倒掉。

3、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cY316.cOM

4、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置于杯盖内。

对于普洱茶鉴赏与冲泡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只要按照这个正确的冲泡方法,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了。

阅读过“普洱茶鉴赏与冲泡”的人还阅读:

普洱茶砖的泡法 普洱茶冲泡技巧 怎样泡普洱茶最正宗?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的鉴赏


普洱茶的鉴赏,其鉴定品质仍然是通过感官来评判,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视觉、昧觉、嗅觉、触觉)对茶叶的外形、内质作出客观的评判。即通过品尝、眼看、鼻闻、手摸来直接鉴别茶叶的质量高低,包括形状、规格和色、香、味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准。通过外形、内质的主要因子:色、香、味、形来综合评判普洱茶。基本方法与其他茶类相同,由于其茶类的特殊性,普洱茶的审评冲泡的方法不是通过一次审评就可以决定其品质的优劣。要审评一种普洱茶品质好坏,有无品饮价值、收藏价值.在鉴评技巧上必须通过三次以上高温、长时的冲泡。如果每次冲泡的色、香、味变化不大,具备甘、滑、醇、厚、顺、柔、甜、活、洁、亮、稠的特点,即为好的普洱茶。反之,如果鉴评中有麻、叮、刺、刮、挂、酸、苦、涩、燥、干、杂、怪、异、霉、辛、飘(浮)等特点的普洱茶,均为不好的普洱茶。目前,在市场上流行只看包装,或只看外观,或只讲来源,不注重真正意义上品质好的普洱茶应具备的良好特征、特性的倾向。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如果不科学认识普洱茶,最终也就谈不上品饮普洱茶。

鉴赏普洱茶时,我们经常谈到的甘、滑、醇、厚、甜、稠是真茶给人在品饮中产生的良好作用,这里所讲的甘是指品饮者品饮中口腔充满物质,能刺激味觉源源不断生津的甘,这种甘对品饮者身体有良好作用,让品饮者品饮时体会给予人修身养性的奥秘。

顺、柔:是品饮普洱茶时,从茶汤进人口腔稍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它对身体无刺激作用.却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品饮中的舒服之感,就像母亲对幼儿的呵护,幼儿对母亲的依恋。顺柔之感乃是普洱茶品性的忠实反映,也是普洱茶平和宜人的真实表现。

活:是品饮普洱茶者始终追求真茶灵性的表征。活乃普洱茶优质原料、良好T艺、科学贮放综合水平的反映,且通过活可观普洱茶拥有者对普洱茶的认知水平,因为活是普洱茶有效成分保存量的真实反映。没有活性的普洱茶,品饮中缺乏生命的活力,对深爱普洱茶的人来说,品饮普洱茶,就像长者融人青年人中忘记了自身的年龄,体会青春年华的峥蝾岁月,所以说品饮普洱茶的活性,可以追寻到长寿的痕迹,最能获得“茶”寿蕴含的内容。

洁:是鉴评普洱茶的重要因素。普洱茶属于饮用食品,洁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洁的普洱茶,品饮中才能体会其甘、滑之美,醇厚之味,顺柔之态.甜活之质。

亮:既是鉴评普洱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又鉴赏普洱茶美的内在标志。良好的普洱茶外形富有光泽,油润褐红的普洱茶,呵以衬m自然之美;而观其内质汤色,亮给人以美感和联想。好的普洱茶其汤色就其品质不同呈现宝石红、玛瑙红、石榴红、陈酒红、琥珀色等,这种亮是普洱茶自身拥有的内在品质,它不需要人为的作用,真正突出了普洱茶的自然之美。

所以说,鉴赏普洱茶,悟道者,可以在品饮中伴随色、香、味、形的再现,从甘、滑、醇、厚、顺、柔、甜、活、洁、亮、稠中体会人生的幸福和愉悦,总之,从普洱茶可以看到历史发展的痕迹,可以演绎人生发展的历程。

普洱散茶的鉴赏与品饮


普洱散茶的鉴赏

看外观

首先看普洱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嗅干茶气味兼看干茶色泽和净度,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有的会含有菌子干香、中药香、干桂圆香、干霉香、樟香等),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它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

看汤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

闻气味

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热嗅看香气的纯异,冷嗅看香气的持久性;优质的热嗅陈香显著浓郁,且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甘爽的味道。质次的则有陈香,但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

品滋味

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看叶底

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

如何选购与冲泡陈年普洱茶


时至今日,陈年普洱茶虽经商业炒作,价格不菲,但其以独特的韵感、气感在茶界独领风骚,并非事出无因。

质量上乘的陈年普洱茶,只需恰当冲泡,就足以带给人们足够的震撼。只可惜这样的普洱茶基本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都被陈茶爱好者们收藏起来了),我们比较有机会接触到的,或者说还可以用不至于贵得离谱的价格买到的,大多是中期茶(陈期在十到二十年之间),或是选料上乘、做工上乘的新茶(陈期在两三年之间)。

因此我们在这里谈的陈年普洱茶,就按广义的分法,把中期茶也纳入其中一起探讨吧。

选择陈年普洱茶是一件让人颇为头痛的事情,成本高,风险大,操作难度也大。

陈年普洱茶的价格与陈化年期直接挂钩,买陈茶,买的就是时间与空间,因此如果我们无法把握对陈年普洱茶的陈期(时间)与存放条件(空间),在购买时吃亏的可能性就很大。

可以先通过“望、闻、问、切”了解一款陈茶的基本信息。

“望”是指观察茶品外观:看包装,看包装纸的陈化状况,看茶叶的色泽与光泽,基本上对一款陈茶可得出初步印象。

“闻”是指通过嗅觉感受茶品的存放情况:如果存放得好,闻起来是不会有杂味、异味、仓味、怪味的,有的只是茶叶本身的香气。

“问”是指通过与茶商的耐心沟通来了解茶品的身世来历,在这个过程中求证一些有疑问的地方,同时感受茶商是否地道。

“切”是指通过手与茶品的直接接触,感受茶品的存放状态,从茶品的松紧度可以感受制作时的压力大小,在年期上是否与手感松紧度相符,如果有机会掰茶叶就更好,在掰茶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取得更真切的手感记忆,没有受过潮的茶品,掰起来总是松松脆脆的,手感上比较舒服。

接下来需要试茶。

任何情况之下,通过自己冲泡品鉴从而对茶品形成判断,是最理想的。陈年茶一般价值不菲,因此试茶这一步,在购买过程中变得尤其重要。通常情况下商家对每一种茶品都会备有样版,不管茶品价格如何,先试再买也算是行规。

有一类商家,他们对一般客户的购买诚意有怀疑,不会轻易让客人坐下试茶。遇上这种情况,要耐心跟商家沟通:请老板拿出试茶的样版,表示自己购买的诚意,但试茶是买茶的前提;理解茶品的珍贵,主动提出按克购买试茶之茶叶,以便完成试茶这一过程。商家面对确有购买诚意的客户,一般也会表示自己的诚意的。如果无论如何都不让试茶,那建议还是不买为好!

通过实际冲泡,可以更好地判断一款茶品大致处在什么陈化阶段。但要单单通过品鉴确定茶的陈化年期,那也是不太现实的。除非是亲自购买当年产的新茶,自己存放,那个年期就百分之百没问题。因此在购买具有相当年期的普洱茶时,所有信息(茶商提供的和自己收集的)都只能拿来做参考,实际上要追溯真实年期,意义也不是太大,差别一到两年,只要还处在相同的陈化周期内,茶味总体差异也不会很大,因之价格上也不会有太大差别。

在选购时,看好了就大胆出手,没把握就不要出手,这样可保不出大错,当然出点小错也属正常。

翠华茶的历史与鉴赏


谈到茶,好像多与禅寺、僧人有些关系。见之于载籍,《隋书》记文帝杨坚得老僧指点,采南山之若,煮尔饮,头痛顽疾霍然而愈。《旧唐书》也有宣宗李忱沼见僧人,以长寿之道垂询的事,宣宗得到的回答是:"臣少也贱,素不知何为药,唯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过百碗,不以为厌。"--祛病、强身、健体,茶之功效使然,却总偏有一位僧人来做"引子"。茶与禅,与禅机,莫不真有缘份?大关县有座翠华寺,翠华寺里培育出了著名的翠华茶,其缘起、转归,也有一位僧人扮演了主角。

翠华寺坐落在大关县城南郊翠华山麓,始建年代不详。丘岗环抱,林泉幽深,青藤缘墙,竹影摇曳,是一个极为清净的去处。寺内右有观音殿,左为玉皇阁、雷祖庙,正殿悬唐有耕题"甘露流珠"横匠;陈鹃题联,'联语云:"翠色拥山岗,杨柳枝头甘露润;华崖开世界,桂花香外白云飞。"正殿檐际有张赞卿手书"桂绕莲台"横匾;张维翰题联,联语云:"风景未全殊,野寺寻碑存旧贵;沧桑经累易,莲台补桂继先芬。"--匠额、题联都是晚清、民国时文人遗墨,且文辞、笔致也不值得太多称道,但其中提到的"桂花"却是翠华寺里最弥足珍贵的灵异之物。据民国《大关县志》记:丹挂有两株,植于玉皇阁前,主干参天而起,枝叶青碧如盖,悠悠馨香袭人。更有奇特处,每逢霁雨初歇,丹桂的叶片上便有星星点点的斑纹闪现,并拼组成一个"贵"字。何以如此?玄机奥妙,无人参悟得透。恰因这丹桂的存在,翠华寺声名在外,成为一方的胜迹。

清嘉庆年间,一位云游四海的僧人叩开石门关,循关河上行,在霏霏细雨中走进了大关厅城。僧人显然是慕名而来,进了厅城便一路打听,径直找到了翠华寺。花木丛茂,禅院清幽,香烟缭绕,钟罄声声。僧人仁立玉皇阁前,默默地看着丹桂,那参天而立的主干,那青碧如盖的枝叶。时光在无声地流泻,不知过了多久,缠绵了半天的淫雨突然止歇,云隙开处,日光灼灼,从云隙间漏下,丹桂树的叶片上果然便有了星星点点的斑纹显现,谛视良久,那叶片上的斑纹竟拼组成一个彰目显眼的"贵"字。--"翠华丹桂百年物,干老根深气犹足。叶上新点'贵'字得,花开酿酒色碧绿。"--很难说是因为"贵"不可言的丹桂树挽留,抑或寻寻觅觅而来的僧人别有一番情愫,总之,云游四海的僧人不想再去云游了,就在翠华寺里寻一个住处,平平静静地把自己安顿下来。

这僧人也是一位茶痴。翠华寺中丹桂的灵异早有耳闻,寻踪而来,眼见为实,一生的归宿便无可改变地定向了。在市俗眼里,"贵"不可言是异兆,是祥瑞。而僧人凭着阅历和独有颖悟的慧心,把它看作特殊自然条件下的特殊景观。天之予人,不在言其"贵",而在昭示耕耘。僧人荷锄肩担,把寺院里的空地清理出来,播下随身携来的茶种,精心莳弄。晨钟暮鼓,佛门弟子该做的功课做完后,僧人便不离不舍地守护着他播下的种子,看着它萌芽、出土、抽条、生机勃勃地长高,催生出鹅舌样的嫩叶。翠华寺茶园里的变化,在从来没有想到过种茶的大关厅百姓中引起了轰动。慕名而来者,有诚实信佛的善男信女,讨一包新茶到峨媚朝山时作为供奉;有礼拜孔孟的士子,寻思借翠华茶的灵犀成就几篇美仑美奂的文字,收获那'"贵"不可言的前程;更有以稼稿为生的老农老圃,乞得几粒茶种以广种植。"众生无边誓愿渡",吾佛大德无量,有求者皆属有缘。僧人尽可能地满足各色人等的要求,几年间,翠华茶走出了翠华寺,方圆数十里的翠华山上有了成片的茶园。

道光年间,翠华茶被钦定为大关厅向皇室贡奉的方物。祸矣?福矣?一方面,"一人龙门,身价百倍",促进了翠华茶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一瓯之茗,倾百家之产",百姓怎堪重负。祸今,福今,其实难以分割。

进入20世纪,翠华茶更累获殊荣。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印年代翠华龙井、翠华眉茶走进中南海,毛泽东品尝了,周恩来品尝了,到访的国际友人也品尝了;80年代,翠华茶3次获云南名茶称号;90年代,翠华茶再获银奖。《中国茶经》一书,对大关翠华茶有如下一段评价:"外形扁平、光滑、匀整,色泽黄绿,香气清香馥郁,滋味甘醇可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成朵。"

翠华茶缘起于翠华寺,翠华寺至今仍在,但那位引种、培育出翠华茶的僧人却是早早地就圆寂了。他没有因茶而寿享遐龄,他连贡茶的甘苦喜忧都不曾体验,他甚至连他的僧名和俗名都不曾留下。大德不言其善。茶与禅,与禅机,或许真有相通之处。如是,只能依白乐天所为,"无由持一盅,寄与爱茶人。"

鉴赏普洱茶简单的三种方法


简单鉴赏普洱茶的三种方法

(1)肉眼识茶

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泽光润、均匀一致,条索肥嫩、紧结,闻其味有淡淡的青香、桂圆、樟、枣、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陈香。

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级别,十级到一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茶叶表面的细毛)的嫩度高;二看条索紧结,厚实程度,紧结、厚实的嫩度高;三看色泽光润程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高;四是看净度,匀净、梗少无杂质者为好,反之则差。

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厚薄一致,松紧适度,色泽以青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

(2)开汤鉴茶

俗话说:乌龙闻香,普洱赏色。看完外形后,第二步是开汤鉴茶。取3-5克普洱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把泡好的茶汤倒入水晶玻璃杯内观赏汤色。普洱茶的汤色要求红浓通透明亮,普洱茶滋味浓厚、爽滑、回甘。

(3)叶底观茶

开汤后看冲泡后的叶底(茶渣),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的好,叶底硬、无弹性的品质不好;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碳化,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属品质不好。

双井绿冲泡茶艺鉴赏


双井绿茶艺鉴赏

一、选具

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而且无须用盖,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二则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也可选用茶壶泡茶,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壶泡”。

二、洁具

就是将选好的茶具,用开水一一加以冲泡洗净,以清洁用具,平添饮茶情趣。

三、观茶

对细嫩茶叶,在泡饮之前,通常要进行观茶。观茶时,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置于白纸上,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形,再闻一下香,充分领略茶叶的天然风韵

四、泡茶

一般视茶的松紧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茶叶,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对条索比较松散的高档茶叶,一般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至于普通大众茶,当然是先置茶后冲水了。

五、赏茶

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饮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汤的变化,茶烟的弥散,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相,以领略茶的天然风姿。

六、饮茶

饮茶前,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再品茶啜味,以品赏茶的真味。另外,茶叶冲泡,一般以2-3次为宜。若需再饮,那么,得重新冲泡才是。

鉴赏翠华茶


谈到茶的掌故,好像多与禅寺、僧人有些关系。见之于载籍,《隋书》记文帝杨坚得老僧指点,采南山之若,煮尔饮,头痛顽疾霍然而愈。《旧唐书》也有宣宗李忱沼见僧人,以长寿之道垂询的事,宣宗得到的回答是:"臣少也贱,素不知何为药,唯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过百碗,不以为厌。"--祛病、强身、健体,茶之功效使然,却总偏有一位僧人来做"引子"。茶与禅,与禅机,莫不真有缘份?大关县有座翠华寺,翠华寺里培育出了著名的翠华茶,其缘起、转归,也有一位僧人扮演了主角。

翠华寺坐落在大关县城南郊翠华山麓,始建年代不详。丘岗环抱,林泉幽深,青藤缘墙,竹影摇曳,是一个极为清净的去处。寺内右有观音殿,左为玉皇阁、雷祖庙,正殿悬唐有耕题"甘露流珠"横匠;陈鹃题联,"联语云:"翠色拥山岗,杨柳枝头甘露润;华崖开世界,桂花香外白云飞。"正殿檐际有张赞卿手书"桂绕莲台"横匾;张维翰题联,联语云:"风景未全殊,野寺寻碑存旧贵;沧桑经累易,莲台补桂继先芬。"--匠额、题联都是晚清、民国时文人遗墨,且文辞、笔致也不值得太多称道,但其中提到的"桂花"却是翠华寺里最弥足珍贵的灵异之物。据民国《大关县志》记:丹挂有两株,植于玉皇阁前,主干参天而起,枝叶青碧如盖,悠悠馨香袭人。更有奇特处,每逢霁雨初歇,丹桂的叶片上便有星星点点的斑纹闪现,并拼组成一个"贵"字。何以如此?玄机奥妙,无人参悟得透。恰因这丹桂的存在,翠华寺声名在外,成为一方的胜迹。

清嘉庆年间,一位云游四海的僧人叩开石门关,循关河上行,在霏霏细雨中走进了大关厅城。僧人显然是慕名而来,进了厅城便一路打听,径直找到了翠华寺。花木丛茂,禅院清幽,香烟缭绕,钟罄声声。僧人仁立玉皇阁前,默默地看着丹桂,那参天而立的主干,那青碧如盖的枝叶。时光在无声地流泻,不知过了多久,缠绵了半天的淫雨突然止歇,云隙开处,日光灼灼,从云隙间漏下,丹桂树的叶片上果然便有了星星点点的斑纹显现,谛视良久,那叶片上的斑纹竟拼组成一个彰目显眼的"贵"字。--"翠华丹桂百年物,干老根深气犹足。叶上新点"贵"字得,花开酿酒色碧绿。"--很难说是因为"贵"不可言的丹桂树挽留,抑或寻寻觅觅而来的僧人别有一番情愫,总之,云游四海的僧人不想再去云游了,就在翠华寺里寻一个住处,平平静静地把自己安顿下来。

这僧人也是一位茶痴。翠华寺中丹桂的灵异早有耳闻,寻踪而来,眼见为实,一生的归宿便无可改变地定向了。在市俗眼里,"贵"不可言是异兆,是祥瑞。而僧人凭着阅历和独有颖悟的慧心,把它看作特殊自然条件下的特殊景观。天之予人,不在言其"贵",而在昭示耕耘。僧人荷锄肩担,把寺院里的空地清理出来,播下随身携来的茶种,精心莳弄。晨钟暮鼓,佛门弟子该做的功课做完后,僧人便不离不舍地守护着他播下的种子,看着它萌芽、出土、抽条、生机勃勃地长高,催生出鹅舌样的嫩叶。翠华寺茶园里的变化,在从来没有想到过种茶的大关厅百姓中引起了轰动。慕名而来者,有诚实信佛的善男信女,讨一包新茶到峨媚朝山时作为供奉;有礼拜孔孟的士子,寻思借翠华茶的灵犀成就几篇美仑美奂的文字,收获那""贵"不可言的前程;更有以稼稿为生的老农老圃,乞得几粒茶种以广种植。"众生无边誓愿渡",吾佛大德无量,有求者皆属有缘。僧人尽可能地满足各色人等的要求,几年间,翠华茶走出了翠华寺,方圆数十里的翠华山上有了成片的茶园。

道光年间,翠华茶被钦定为大关厅向皇室贡奉的方物。祸矣?福矣?一方面,"一人龙门,身价百倍",促进了翠华茶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一瓯之茗,倾百家之产",百姓怎堪重负。祸今,福今,其实难以分割。

进入20世纪,翠华茶更累获殊荣。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印年代翠华龙井、翠华眉茶走进中南海,毛泽东品尝了,周恩来品尝了,到访的国际友人也品尝了;80年代,翠华茶3次获云南名茶称号;90年代,翠华茶再获银奖。《中国茶经》一书,对大关翠华茶有如下一段评价:"外形扁平、光滑、匀整,色泽黄绿,香气清香馥郁,滋味甘醇可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成朵。"

翠华茶缘起于翠华寺,翠华寺至今仍在,但那位引种、培育出翠华茶的僧人却是早早地就圆寂了。他没有因茶而寿享遐龄,他连贡茶的甘苦喜忧都不曾体验,他甚至连他的僧名和俗名都不曾留下。大德不言其善。茶与禅,与禅机,或许真有相通之处。如是,只能依白乐天所为,"无由持一盅,寄与爱茶人。"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69314.html

上一篇:普洱茶怎么喝减肥

下一篇:普洱瘦身养生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