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饮茶入门系列|何谓气感?

2019-12-04

茶气,在茶叶爱好者之中一直是热门话题。有人视身体发热、发汗、打嗝、手掌涨麻、通肠甚至茶味浓酽视作“茶气足”,有人认为喝茶后身体发热、出汗便是“气感强烈”。各家各派都提出对茶气的不同解读,那么,究竟何为茶气?何谓气感?

既然说到“气”,必然要遵循传统文化中对其的解读,也就应依循中医理论。在中医理论中,所有食物都有归经(专属经络与属性),茶叶自不例外。饮茶之后,感知其经行的经络,即是茶品的“归经”。传统中医辨识某一味药材的归经与茶气归经是相通一理的,但如前文所述,现代人由于多种原因,身体感知的敏锐度大受影响。具有明确体感的人已然难得,能够明确感知气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反茶气论”与各种对于茶气和气感的诡异解读的产生也就自然而然了。

许多中医药典曾提及茶在十二经络中归属肝、心、脾、肺、肾等五经络,但此系特制绿茶、青茶类而言。若扩及其它茶类,如红茶、白茶等又有不同。尤其是普洱茶,能够经行人体绝大部分经络。感受茶品循行经络,是为气感。

对于普洱茶而言新制生茶属寒凉,品饮新茶时身体所产生的热感,是因为驱动身体免疫机制所产生,而并非茶品本身性属温热。普洱熟茶经过类似中药炮制之法的渥堆,老茶经过时光淬炼与微生物发酵,使得茶性转变为温热。

依经络气感大略区分,新制生茶寒凉,老生茶温热;新制熟茶燥热,老熟茶性温。新制生茶走表,老生茶走里。新制生茶生茶走心、心包、肝、胆、膀胱、肺、肾等经络,老生茶与老熟茶入脾、胃、小肠、心包等经络。具体到特定茶品则需具体而论。

石昆牧老师于多年提出茶气与气感的概念,在当时的业界被其它业者斥为怪力乱神,而今当年的批评者又纷纷成了气感的拥趸,并产生了对茶气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解读,亦是茶业一怪现状。

了解口感、体感与气感的感念,明确喝茶时感知到的信息

cy316.Com精选阅读

何谓普洱茶口感、体感、气感?


口感、体感、气感是品饮者品饮茶品后不同部位对茶品的茶性茶质的感知反射。通过口感、体感、气感的感受,可以对茶品的品质与属性予以辨识。

口感

口感,专指茶汤在口腔至咽喉的感受,若能达到一定平衡,是谓好茶。

香,指必须香味纯净而饱满。

甘,至喉韵深层回甘。

滑,是茶汤细腻绵滑。

重,为渗透力、层次感与耐泡。

甜,有活性,不单一。

苦,能化甘,不重压舌面、不死苦。

涩,能转甜,收敛感不刺激难受。

体感

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品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感受。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是为体感。不过,这些理应天生本有的感应,现在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明确感知。

任何属性的茶品,都有其适应的对象,没有绝对好坏,只要懂得适人适时适量。有了“酸、麻、胀、痛”等体感,也不尽然必为茶品的问题,也有一定可能是品饮者自身的问题。解读体感,需要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同时更要了解品饮者自身的身体特性。

气感

在中医理论中,所有食物都有归经(专属经络与属性)。许多中医药典曾提及茶在十二经络中归属肝、心、脾、肺、肾等五经络,但此系特制绿茶、青茶类而言。尤其是普洱茶,能够经行人体绝大部分经络,甚至可感受脉轮存在。感受茶品循行经络与脉轮,是为气感。相较于体感,能够明确感知气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任何新制生茶都属寒凉,品饮新茶时身体所产生的热感,是因为驱动身体免疫机制所产生,而并非茶品本身性属温热。普洱熟茶经过类似中药炮制之法的渥堆,老茶经过时间与菌类发酵,使得茶性转变为温热。

依经络气感大略区分,新制生茶寒凉,老生茶温热;新制熟茶燥热,老熟茶性温。新制生茶走表,老生茶走里。新制生茶生茶走心、心包、肝、胆、膀胱、肺、肾等经络,老生茶与老熟茶入脾、胃、小肠、心包等经络。

饮茶入门系列|茶的酸味是怎么形成的?


一提到茶汤有酸,许多茶友第一反应便会是茶品品质不佳。似乎酸味成了好茶绝不应出现的属性。那么事实真的如茶友所想象的这样么?

随便找一本茶学专业教程,翻阅其中关于茶叶内含物质的部分便可发现,茶叶众多的内含物质中,竟有三分之一以上会呈现酸味。如此茶汤味道之中自然应有酸味,这已然是被现代科学严格证明的确凿事实。

但是许多茶友对此一定会产生疑问,为何其在品饮茶品时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酸味?

只要有活性的茶,或多或少都有酸味。但是在品饮茶品时,首先对我们的感官造成最强烈直接冲击的,往往是茶品的苦、涩、甜、香等更为明显的刺激,酸味在这些味道和感觉的掩盖之下往往会在被忽略。茶友不妨在下一次品饮茶品时,刻意的去捕捉茶汤之中的酸味,便可知此言非虚。

茶品中的酸,其实可细分为正面的酸与负面的酸。所有茶品,只要原料合格、制程正确、仓储得宜、冲泡得法,都可以表现出酸味。茶叶中正面的酸味可以看做是茶叶中活性物质在味道方面的呈现之一。

于普洱而言,新制生茶都略有微酸,一定年份的老生茶口感即以熟果酸为特色,味如梅子酸、水果酸,能化且可生津。渥堆熟茶是为仿制老生茶口感而创制的工艺。老生茶必具备酸、甜、苦、涩、香、滑,最优质熟茶亦须具备以上特点,其酸能化而转甜,韵达喉底而不锁,茶汤顺滑,此外还须低堆味。

而负面的酸,往往是因为制程或仓储的失败所致。比如茶品蒸压后若干燥不足即包装密封,便会造成酸馊味。熟茶若渥堆工艺失当也会使茶品带有酸馊味。负面的酸馊味品饮时会有酸而不化的感觉,同时会造成两颊紧锁等令人不悦的感觉。

上述制作失当的茶品,除了带有酸馊味。还会有汤色浑浊、刺激性降低等表现。这种负面酸味的背后意味着茶品的茶质受损。当其酸化开时,茶质受损便会更为明显。可惜许多饮茶者竟以此当做“转化快”的表现,实在令人莞尔。

不同的仓储环境,对于茶品的酸味呈现也会有不同影响。在干仓环境下存储的古树茶,品饮时会很明显的感受到其酸韵;而湿仓仓储的茶品往往酸味会较不明显——呈现酸味的物质在茶叶内含物质中往往都属于活性较高的部分,在高温高湿的极端仓储环境下会首先被消磨掉。而完全无酸的茶品只有在长时间存储在极端湿仓环境下,内质严重受损,甚至发生炭化的茶品中才会发现,此时的茶品已然失去了品饮价值。

对于其它茶类,工艺制程与仓储同样会影响茶的酸味。比如乌龙茶类若是经过高温焙火,也会使酸味消失。

好茶的口感,理应具有在“酸、甜、苦、涩、香、甘、滑、重”方面均衡的表现。正确认识茶之“酸”,学会辨识区分正面或负面的酸味,是每一个爱茶之人理应掌握的入门功课。——摘自石昆牧老师相关茶学著作。

如何品出普洱茶气?在普洱茶中所说的“茶气”怎么解释?究竟何为普洱茶茶气?何谓气感?


茶气,一直茶叶爱好者的热门话题之一。有人视身体发热、发汗、打嗝、手掌涨麻、通肠甚至茶味浓酽视作“茶气足”,有人认为喝茶后身体发热、出汗便是“气感强烈”。各家各派都提出对茶气的不同解读,那么,究竟何为茶气?何谓气感?

既然说到“气”,必然要遵循传统文化中对其的解读,也就应依循中医理论。在中医理论中,所有食物都有归经(专属经络与属性),茶叶自不例外。饮茶之后,感知其经行的经络,即是茶品的“归经”。传统中医辨识某一味药材的归经与茶气归经是相通一理的,但如前文所述,现代人由于多种原因,身体感知的敏锐度大受影响。具有明确体感的人已然难得,能够明确感知气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反茶气论”与各种对于茶气和气感的诡异解读的产生也就自然而然了。

许多中医药典曾提及茶在十二经络中归属肝、心、脾、肺、肾等五经络,但此系特指绿茶、青茶类而言。若扩及其它茶类,如红茶、白茶等又有不同。尤其是普洱茶,能够经行人体绝大部分经络。感受茶品循行经络,是为气感。

对于普洱茶而言新制生茶属寒凉,品饮新茶时身体所产生的热感,是因为驱动身体免疫机制所产生,而并非茶品本身性属温热。普洱熟茶经过类似中药炮制之法的渥堆,老茶经过时光淬炼与微生物发酵,使得茶性转变为温热。

石昆牧通过多年制作、品饮、仓储普洱茶品之经验总结发现,依经络气感大略区分,新制生茶寒凉,老生茶温热;新制熟茶燥热,老熟茶性温。新制生茶走表,老生茶走里。新制生茶走心、心包、肝、胆、膀胱、肺、肾等经络,老生茶与老熟茶入脾、胃、小肠、心包等经络。具体到特定茶品则需具体而论。

石昆牧于多年提出茶气与气感的概念,在当时的业界被其它业者斥为怪力乱神,而今当年的批评者又纷纷成了气感的拥趸,并产生了对茶气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解读,亦是茶业一怪现状。

了解口感、体感与气感的感念,明确喝茶时感知到的信息

何谓老茶


随着普洱茶品饮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饮茶者改变了以往饮茶时以新为贵的习惯,开始认识到老茶的可贵。陈年普洱随着岁月积累而成的醇厚滋味愈发为广大茶友所喜。此时“老茶”的概念就有必要进行厘清了。

我们会习惯性的以不同的时间节点来区分新旧,以这种方法来区分新茶老茶显然是不严谨的——且不说不同的仓储环境茶品陈化速度不同,仅就以时间点进行划分而言,茶品转化是连续过程,不可能在跨过某个时间点的一瞬间发生从新茶到老茶这种“质变”。

定义新茶老茶,首先要考量定义者自身接触普洱茶的背景问题。我们总是习惯以自身的经历作为时间尺度的衡量标准,比如对于近两三年方才开始接触普洱茶的茶友,六七年的茶品就可称为老茶了;对于2000年前后开始喝普洱茶的茶友,则起码要九十年代的茶品才能称为老茶。而在上世纪八零年代普洱茶尚未获得重视的时代,可喝到的普洱茶多是百年左右的号字茶和五十年代后的印级茶,在当时的饮茶者认为八零年代的茶品是新茶(在当时普洱茶处于“香港历史”时期,未经入仓存放的茶品被认为是半成品,不可品饮),这种观点甚至会保留到现在。

另外,还要看定义者自身收藏或接触过哪些茶品。如果手中从未持有或是未曾品饮过印级茶甚至号级茶,自然无法对于这些茶品形成直观的印象。相反,若是对于印级茶、号级茶有足够的接触和了解,那么对于老茶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当然,对于老茶之“老”也会有更为严苛的标准。

老茶的定义还需要结合仓储条件、茶菁种类以及人体对茶品的反应。以石昆牧老师在台湾南部环境条件(年平均温度25℃,年平均相对湿度72%)下对普洱茶仓储的观察经验,古树茶以五至六年为一个转变周期,台地茶是七至八年为一个转变周期。通过仓储,使得茶品的茶性从寒凉性转至平、温性转化。若要让茶品转化至性温的状态,古树茶需要两个转化周期(十至十二年),台地茶需要三个转化周期(超过二十年以上)。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转变时间仅仅针对石昆牧老师所观察的仓储环境,当仓储环境参数改变转化周期亦会随之改变。

若要以茶品对于人体的刺激性强弱作为划分新茶老茶的标准,那么茶品起码要转化至茶性平温的状态。古树茶在前述仓储条件下起码需十年以上,台地茶需要起码二十年以上。讨论这个问题时不能仅只考量仓龄这一个参数,一定要结合茶品茶菁的种类和仓储环境(温度、湿度),茶品的转化程度一定是由多重因素复合作用决定。对于老茶的定义,从茶品的茶质茶性的转化状态入手会比只简单的考量时间长度这一单一变量来的更为准确。

我对普洱茶气和体感的理解(文/景云)


开始的时候,先把邓时海先生的作品关于这个话题的截断发上来,我会把我觉得重要的红字标示出来。(个人在此谨以一位茶油的身份谢谢邓老对普洱茶推广做的贡献)

“茶气,对普洱茶品茗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云南大茶山所生产的乔木大叶种老茶树普洱茶,茶叶内所含成分浓酽而丰富,制造为成茶后,经过长期储藏陈化,茶中多糖类和有机锗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品饮陈年普洱茶茶汤后,有机锗进入品茗者体内,达到补气功效。古往今来饮茶品茗者千千万万,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美妙的境界?一来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

“茶气对大多数品茗者来说,还是非常含糊的。如有人说“这道茶的气很强”,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茶香很强;二是指茶汤很浓;三是指茶叶所舍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酽;四是指茶叶中成分很重,茶汤苦、涩味很强:五是,只有极少数品茗者,由于体认茶气的气感,而正确指出了茶气很强。”

“普洱茶品茗,以温喝最为适宜,如太热喝,热气盖过了茶气,结果只是血液循环加速而发汗;如果茶汤凉后才喝,凉汤降低了体温,不易引起热感,无法臻至飘然欲仙境界!有经验的普洱茶品茗者,对茶气是特别敏感的,当茶汤饮进口中,就已经能分辩出茶气的强弱,气强者对口腔会形成一种“劲道”的感受。就比如一位中医将某种药材放到口中咬嚼,就能分辨出其药性是热性或寒性的。喝了茶气强的茶汤,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有一般热气在胸腹中竣荡、腾然毛孔也因之松弛开放,微汗或汗气徐徐得以舒发。再继续品饮,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一直喝到七碗茶时,茶气生清风,使人飘扬欲仙!”邓老师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了茶气的形成机理和作用,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茶气的问题,邓老师似乎并没有从正面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问题遗留至今。

茶气,即有形的茶通过无形的气作用到人体相关部位而引起的人体知觉的变化。一般地,由这种知觉的变化大小来确定茶气的强弱。具体来说,喝茶品茗时由于有机锗随茶汤进入品茗者体内使人体微循环运转得以改善,从而使得品茗者除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打嗝、排气、热气在体内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等的身体感觉,并在品饮后有一种愉悦轻松的感受,称为茶气强。相反,如果喝茶品茗时上述感受不强烈则称为茶气弱

下面说说我对于茶气和体感的看法

首先茶气和体感,我觉得其实是因果关系,茶气导致体感的产生,茶气强则体感强,反过来则弱,客观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正常来说应该是这样。

目前主流的看法是只有老茶才有茶气,这个我觉得不欠妥,我觉得,只有是茶,不管哪种茶,也不管新老,不管那种做法,都有茶气,高低强弱有所不同罢了。

这时候来了第一个问题,茶为什么会产生茶气?而又为什么会有体感呢?毕竟茶气其实是虚的东西,体感却是真实的反应。这里面,我觉得茶气和体感中间有个传递物,和一个载体,他们的存在可以说清楚前面两者。

传递物我觉得就是茶内物质,包括茶多酚,多种维生素,茶单宁,几种有机酸,糖类,果胶,咖啡碱,芳香类物质等等

载体就简单了,就是每一个喝茶人,也就是人体。

茶喝到口腔然后慢慢进入到肚子里,最后排出体外。期间身体好几个器官都会受到各种茶类物质流淌,导致这些器官的表面或多或少的受到茶类物质的刺激,而这些器官又把他们所受到的刺激或者说感觉,反馈给你的身体,这时候就产生了体感,例如:出汗,体温上升,打嗝,通气,体毛竖立,头皮发麻等等等等。

体感产生后,我们就会去想,为什么喝了茶会有这个反应?这时候,茶气的解释就出现了,简单来说,我觉得茶气和体感就是这么回事。

这时候,第二个问题来了。相信很多茶友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说,三五知己,围茶而坐,同喝一款茶,期间有人说茶气足、有人说一般般、还有人说感觉不到,这是怎么回事?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看法去解释这种情况,大概意思是没有感觉到茶气的人是因为茶路没有开,所以他感觉不到茶气,开了茶路就能感觉到了,老实说我不喜欢这种说法,有点虚。

这事我是这样理解的,假如说,客观原因一样,这里面就有每个载体体质的问题。

首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是不一样的,对感觉或者感官的承受度也不一样,举个例子,疼痛感,比如说,一拳头的力度是固定的10个疼痛点,分别打十个人,每个人对于疼痛感会有不一样的评价,有人会痛的哭出来,有人会觉得挺疼,但是还好,有些人甚至无视这个程度的感觉。。。

再举个例子,辣椒。相信很多朋友都吃过,同样的一份辣椒,或者一盘辣椒做的菜。有些人闻都不能闻,有些人少吃一些可以,多吃胃会痛,有些人还觉得不够辣。。。

这两个例子可以简单说明,在客观条件下,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的承受力和感官系统是不一样的,同样,茶对于我们的刺激感,也是就是我们每个,个体对茶类物质的承受力也会因人而异。

大概就是分三内人吧。

有朋友会说,完了!我属于没啥感觉那种,那我不就不可能感觉到茶气了么,更不要说体感了。

对于这类朋友,我觉得也不能过早下结论,我觉得你现在感觉不到茶气已经没有体感,还是因为你喝茶不够多,平时饮食不规律,以及烟酒过量导致的,调整一下,寻找一下自己身体最敏感的时间去喝茶,做好跟踪记录,并且加大喝茶容量,都会感觉到的,只是时间问题以及感受的程度。

这时候,还有朋友会说,这没什么,我喝什么茶都会有体感明显那些感觉的只是强弱不一罢了。

对于这类朋友,假如你是经常喝茶,而且已经养成喝茶习惯有数年之久,那我恭喜你,你属于体感敏感那一类人了。我最近认识一个茶油,喝茶已经十年以上,常年吃素,修心养性,她的体感就比较敏感,但是这类茶油确实不多。

还有一些体感如此明显的朋友,你们有可能是很少喝茶,偶然喝几次有一定水准的茶后,体感明显,胃部难受,头晕眼花,虚汗不止,这只是醉茶罢了。不能说你体感明显,因为你本身就缺少茶类物质的锻炼。

最后一种就是经常喝茶,体感能感觉到,但还是觉得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这类朋友,我建议你多练习,多尝试不同等级的茶。注意!!!尽量给自己创造安静的环境去喝茶,并且每一次练习的客观条件尽量一致,同时适当加大喝茶容量。

最后不知道再说啥了,粗略说,这就是我对于茶气和体感的看法,以后有想起来的,再补充吧,希望大家能看的懂,我就这水平,凑合看吧,有不同看法请跟帖指导,景云谢谢大家多说说你们对两者的认识和看法,我们一起讨论。

最后,谢谢你的时间,看我肤浅的看法。

普洱茶知识:何谓斗茶?


资讯: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何谓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始于唐代,始创于的广东惠州,又一说为以贡茶闻名于世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有同名电影。

长知识

【三个"放"】普洱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种灵物,对普洱茶来说,每一种茶、每一饼茶都有其独有的个性。所以,在品茗的过程中,人和茶是平等的,为了体现品茗者对茶的尊重,品茗者在品茗过程中要做到三个"放"。

其一是放弃,放弃你之前所有对茶的见解,也就是以一种空杯心态来品茗。你不能带着喝麻黑的感觉来喝布朗的茶,更不能带着对88青饼的认识和感觉去品尝其他年份的7542;

其二是放下,放下你所有的凡尘俗事,以一种空灵的心态去品茗。

其三是放开,彻底放开你的身体,让茶跟经过的每一个身体器官亲密接触,逐一专注于每一个器官,让鼻子告诉你茶的香气、让味蕾告诉你茶的滋味、让口腔告诉你差的厚度、让喉咙告诉你茶的甘甜、让胸腔告诉你茶气的强度、让腹部告诉你茶的深度、让身体告诉的茶韵的长度。

【滇红功夫茶的品鉴】1.外形:滇红功夫茶是条形茶,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优质红碎茶是颗粒形碎茶,颗粒重实、匀齐、纯净,色泽油润,内质香气甜醇。2.汤色:冲泡之后,汤色红艳。3.滋味:功夫茶香气高醇,滋味浓厚;红碎茶滋味鲜爽浓强,富有刺激性。4.叶底:滇红茶,叶底肥厚,红匀明亮。

滇红工夫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滇红工夫茸毫显露为其品质特点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黄、菊黄、金黄等类。风庆、云县、昌宁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黄,勐海、双扛、临沧、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黄。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唯秋茶多呈金黄色。

【你知道哪些茶乡】1、杭州:龙井;2、黄山:毛峰;3、苏州:碧螺春;4、安溪:铁观音;5、庐山:云雾茶;6、闽北:白毫银针;7、武夷山:武夷岩茶;8.云南:普洱;9、安徽:太平猴魁;10、祁门:祁门红茶;11、六安:瓜片;12、恩施:玉露。

碎碎念

当你寒冷的时候,茶会温暖你;当你酷热的时候,茶会沁凉你;当你沮丧的时候,茶会激励你;当你兴奋的时候,茶会镇静你。茶能充实人生和光辉生命,台湾人士曾创作:"饮茶歌":晨起一杯茶,振精神,开思路;饭后一杯茶,清口腔,助消化;忙中一杯茶,止干渴,去烦躁;工余一杯茶,舒筋骨,除疲劳。

香气是茶叶的灵魂,也是茶的媚人之处。茶香飘渺不定,变化无穷,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鲜灵沁心。李德裕描写茶香为:"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温庭筠写道:"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更有苏东坡的"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茶,似俗却雅,纯静归隐,潜蕴着丝丝缕缕、点点滴滴远高于凡尘俗事的隐逸之气!习惯了将书与茶相伴,茶便有了书之韵,书即有了茶之馨,亦或浓烈亦或清醇,此刻的茶与书似都已幻化于灵魂之中。静心品味,这茶之韵,这书之馨,恬然自清,悠然自隐。

茶意人生,是一种大气,一种广阔,一种无垠,在品茶中感悟到某种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难用佛、道、儒任何一家理念来诠释。在静、净、敬的识茶、品茶氛围中,靠自悟,得乐趣。悟道是识茶、品茶的最高境界。

商家说

近几年来,随着"下关"茶叶品牌的不断推广,出现了一批"傍名牌、搭便车"的"下关"商标侵权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2013年12月27日根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及《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的有关规定,经审查研究,认定公司使用在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第30类商品上的"下关"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

茶之笑话

吃冷茶去

强渊明任命挂帅长安,跟蔡太师告辞。蔡公戏说道:"君要吃冷茶去了。"强渊明一点也不理解,但又怕见笑,不敢随便问。后来,去问熟知长安风物的亲友。亲友笑着道:"长安的女子,步子极小,行走相当慢。所以蔡公用吃冷茶相戏。"

有日,众僧会餐,酒楼侍宴小姐新来,颇嫩。头僧招呼:"小姐,茶!"小姐忙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共七位!众笑。头僧又补充说:"倒茶!"小姐忙"倒查":"七、六、五、四、三、二、一,还是七位。"有人发问:"你数什么呢?"小姐答:"我属狗。"众僧怒。小姐嗫嚅:"我是属狗,今年十八。"酒过三巡,上一王八汤,汤中有物圆圆。问小姐,小姐答:"这是王八蛋。"头僧唤小姐:"给大家分分。"小姐颇为难:"七个人,六个王八蛋,您叫我怎么分?"

“茶气”是何物?”茶气强“又是何种感觉?


近日寻得一款好茶,饮过3杯,手脚发热,额头微汗,莫非这就是茶气?以前总是听老茶客说,这款茶茶气较强。很多人跟小编一样疑惑,“茶气”是何物?何为“茶气”?为何我不曾感受到茶气?万物皆有其“气”,那“茶气”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就为大家揭秘。

什么是茶气?

茶气,看到这二字时,大家会单从字面理解就是煮茶时茶叶散发的热气。其实不然,从医学生理角度去窥探茶气,实质是茶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药理作用与人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综合作用。茶气对人和人与茶气的互动产生的效应,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心境下的感受也不一样。

如何解读茶气?

很多人认为茶气就是热量,因为喝热水也会出汗,但是这种热量来得快,退得也快。而茶气除了能够携带热量之外,其主要功效还是渗透和疏通。

专业版解读:富含多糖和有机锗元素较多,茶气强

当茶叶内所含物质浓酽而丰富,多糖类和有机锗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随之进入人体随血液循环,被全身经络吸收,促使毛孔打开发出微汗,一股清流浸养全身。

通俗版解读:感受身体变化的程度,判断茶气强弱

品茗者喝茶时,除了能够感受到口腔内敛性外,还能体会到打嗝、排气、热气在体内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等的身体感觉,并在品饮后有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称为茶气强。相反,如果喝茶时上述感受不强烈则称为茶气弱。

总之茶香强,茶汤浓,茶感烈,成分足,苦涩重,体内有热流涌动,后背额头冒汗,就是茶气强的表现。

如何辨别"茶气"的强弱长短呢?

一般来说,老茶的茶气较为浓郁,因陈放时间长,内含物质丰富,使得老茶韵味饱满,而且普洱紧压茶的茶气比其他茶类更持久。辨别茶气强弱长短的方向有两点,其一是香气:茶香浓郁持久,穿透力强则长,反之弱短;其次是茶汤:内含物质丰富,富有收敛性,回甘生津快则强,反之则弱短。

如何提升“茶气”的境界?

我们经常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对于茶气,没有对比就没有真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没喝茶之前感受身体的状态,再对比喝茶后身体的变化,这样体会更真切。

除了体感反应外,茶气还和人的精神活动有关,品味“茶气”要心境通透、闲适淡定,这样才能够在茶气上升的刹那间抓住神经末梢的颤动、触摸到心页尖顶的微晃。一旦有了感悟,即便无茶,心中的“茶气”也能够持久回荡。

茶客入门:如何品茶


如何鉴别茶叶的质量,除了简单地辨别品种和产地之外,还可以通过眼耳口鼻舌心的灵活运用,去鉴赏出茶叶质量的好坏。当中最大的诀窍无非就是多喝多品,慢慢就会拥有一些自我的品茶心得了。

鉴别茶叶如同鉴别好酒,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长期的练习的积累下,加上个人的良好悟性,才可能成长为一名说一不二的评茶大师。通常情况下,我们品茶,讲究如下。

五品

五品,即指调动人体的所有感觉器官用心地去品叶、欣赏茶。

“耳品”——注意听主人(或茶表演者)的介绍;

“目品”——用眼睛观察茶的外观形状,茶的汤色等。

“鼻品”——用鼻子闻茶香。

“口品”——用口舌品鉴茶汤的滋味韵味。

“心品”——对茶的欣赏从物质高度的感性欣赏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鉴茶步骤

具体如何运用五品去鉴茶步骤一般如下:

三看

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匀齐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分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朵、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三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他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他气味。

三品

茶要细细品啜。

一品主要是品火功,看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味。

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分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

三品是品茶的韵味。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

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

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

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腑六脏如得滋润。

何谓“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说到云南普洱茶一般的人都会知道班章茶,易武茶,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因为这两个地方的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茶品,也是两种茶感的代表。

班章茶,指的是老班章,素有普洱茶王之称,是一种很具有“霸气”的王者风范的茶,香气霸气众茶之冠,它体现的是作为王者的大气,口感强烈,所以人们一般就称为“班章王”;而易武的茶相比之下就多了几分柔和而少了几分的霸气,特殊的香味,让人一试即知,回甘顺滑,汤色油亮,陈化后的茶韵可以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可以将云南普洱茶比做一个王国的话,那么霸气十足的班章茶就可以称王,而柔和又不失滋味的易武茶则完全可以凭借其“母仪天下”的气质而封后

易武的柔,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扬水柔,更是一种内在的呈现。因此也更加令人沉迷于它的滋味。易武口感的细腻柔滑、甘润韵久,独具魅力,随着时间的陈化,茶汤愈来愈饱满醇润,余韵绵长,口感香甜而又不失醇厚,细腻而又柔和。。。

提到普洱茶,易武茶区应是一段无法逾越的历史,清道光年间,当倚邦、莽枝等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并成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之源头,从而开创了普洱茶史的一个转折点。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生的就是产上等好茶的好地方。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设厂制茶,带来了先进的制茶技术,自然就生产出让人难以忘怀的精妙茶品。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

什么是茶气?茶气足会打嗝吗?


大汗淋漓、浑身发热、不停打气嗝?

一泡茶品饮下来,有的茶友大汗淋漓,浑身发热,有的茶友不停打气嗝,有的茶友可能感觉不到身体有什么反应。就是这样诸多的不同感受,让很多初喝茶的茶友十分迷惑,“茶气”,何为茶气。

什么是茶气

茶气不是煮茶、泡茶时升腾的水汽,你仿佛看得到,又仿佛看不到,可是当你喝下一口茶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隐隐在身体里循环而起。

茶气不仅仅是热量

热茶喝下去会有热触感,会令人出汗。茶气,则在胸腹处有持续的热感,且喝热水出汗多为身体正面的胸腹之间,背部很难出汗,而喝茶更多是后背脊柱出汗。前面的皮肤更加贴近消化道,背部,尤其是脊柱,隔着很多肌肉和骨骼,这说明茶气除了能够携带热量之外,其主要功效还是渗透和疏通。

茶气上头并不代表茶气足

一部分老茶(多见于一定发酵程度的茶)会导致热量在上腹部聚集,后脑发热的感觉就会比较强。茶气往后脑蹿更主要是因为下不去,或者是人体对该茶汤适应程度低,譬如有的很苦涩的茶,喝完后也会满头出汗,但出完后则会有虚脱感。

茶气与人体互动

自然的好茶,其热量是自上而下贯通,会在丹田处聚集,先沉而后再升腾,虽升腾但始终有根,虽强烈但令人舒适,整个前面持续发热,且整条脊柱均匀出汗者为正。这是茶气和人体互动的过程,代表身体的经络越通畅,对茶气的体验就会更加强烈。

茶气的物理结构

茶气的自身也有强弱厚薄,除了文化结构外,与物理结构关系重大。一般来讲,老茶中的茶气较浓郁,因为陈放的时间长,酵化的物质丰富,这就使老茶的回甘和韵味更饱满。还有,因为工艺的不同,各类茶气的回应速度和持久度也会不同。

体验茶气

体验茶气,通常宜在晴天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进行,其实正值两餐之间,众人行谈之际,其时气候不寒不热,人也正好不饥不饱,饮道通畅,耗蓄平衡,此时饮茶,体验最接近客观,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申时是一天中膀胱经最旺的时刻,此时也是最适合喝茶养生的时段。

茶气,作为一种喝茶的个人主观体验,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敏感度不同,所表现出的状况也大不相同。

何谓普洱老茶?如何鉴别普洱老茶


随着普洱茶品饮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饮茶者改变了以往品饮茶品时以新为贵的习惯,开始认识到老茶的可贵。陈年普洱随着岁月积累而成的醇厚滋味愈发为广大茶友所喜。此时“老茶”的概念就有必要进行厘清了。

我们会习惯性的以不同的时间节点来区分新旧,以这种方法来区分新茶老茶显然是不严谨的——且不说不同的仓储环境茶品陈化速度不同,仅就以时间点进行划分而言,茶品转化是连续过程,不可能在跨过某个时间点的一瞬间发生从新茶到老茶这种“质变”。

定义新茶老茶,首先要考量定义者自身接触普洱茶的背景问题。我们总是习惯以自身的经历作为时间尺度的衡量标准,比如对于近两三年方才开始接触普洱茶的茶友,六七年的茶品就可称为老茶了;对于2000年前后开始喝普洱茶的茶友,则起码要九十年代的茶品才能称为老茶。而在上世纪八零年代普洱茶尚未获得重视的时代,可喝到的普洱茶多是百年左右的号字茶和五十年代后的印级茶,在当时的饮茶者认为八零年代的茶品是新茶(在当时普洱茶处于“香港历史”时期,未经入仓存放的茶品被认为是半成品,不可品饮),这种观点甚至会保留到现在。

另外,还要看定义者自身收藏或接触过哪些茶品。如果手中从未持有或是未曾品饮过印级茶甚至号级茶,自然无法对于这些茶品形成直观的印象。相反,若是对于印级茶、号级茶有足够的接触和了解,那么对于老茶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当然,对于老茶之“老”也会有更为严苛的标准。

老茶的定义还需要结合仓储条件、茶菁种类以及人体对茶品的反应。以石昆牧老师在台湾南部环境条件(年平均温度25℃,年平均相对湿度72%)下对普洱茶仓储的观察经验,古树茶以五至六年为一个转变周期,台地茶是七至八年为一个转变周期。通过仓储,使得茶品的茶性从寒凉性转至平、温性转化。若要让茶品转化至性温的状态,古树茶需要两个转化周期(十至十二年),台地茶需要三个转化周期(超过二十年以上)。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转变时间仅仅针对石昆牧老师所观察的仓储环境,当仓储环境参数改变转化周期亦会随之改变。

若要以茶品对于人体的刺激性强弱作为划分新茶老茶的标准,那么茶品起码要转化至茶性平温的状态。古树茶在前述仓储条件下起码需十年以上,台地茶需要起码二十年以上。讨论这个问题时不能仅只考量仓龄这一个参数,一定要结合茶品茶菁的种类和仓储环境(温度、湿度),茶品的转化程度一定是由多重因素复合作用决定。对于老茶的定义,从茶品的茶质茶性的转化状态入手会比只简单的考量时间长度这一单一变量来的更为准确。

实话石说:老茶正解

@石昆牧:这么多年,许多人找我辨识茶真假,如果没有三十年的经历,从号字、印级,直至国营厂改制前;从老茶到新茶;从古树到小树台地,再到现在古树;从湿仓到干仓;从收藏到制茶。2004年走完20茶山,出版四本专业书籍,以至2013年之前都是官方委托鉴定人。没有这些资历,不敢言真。

@石昆牧:普洱茶界二三十年来,可能没有人听过国营勐海茶厂在1980年曾有8212这样茶品存在,而我自1983年至今见过喝过数百种普洱茶也没见过,但1980年8212确实曾经存在过。1984年以后有许多小厂、供销社小量茶品,不可能很多人见过,或留下来,不要自以为是的否定。不过,还是那句话,不要跟风、追捧老茶。

@石昆牧:没有大量品饮、收藏五0年代以前号字印级老茶,不管干仓还是湿仓,便没有资格谈论干湿仓优劣。自己喜欢与否另当别论,不管干湿仓都对人体无害且有益,只因个人喜好,不应批判与否定,否则只是显示自己见识短浅,修为不足罢了?要有知识与涵养,学生们谨记!

何谓“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说到云南普洱茶一般的人都会知道班章茶,易武茶,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因为这两个地方的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茶品,也是两种茶感的代表。

班章茶,指的是老班章,素有普洱茶王之称,是一种很具有“霸气”的王者风范的茶,香气霸气众茶之冠,它体现的是作为王者的大气,口感强烈,所以人们一般就称为“班章王”;而易武的茶相比之下就多了几分柔和而少了几分的霸气,特殊的香味,让人一试即知,回甘顺滑,汤色油亮,陈化后的茶韵可以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可以将云南普洱茶比做一个王国的话,那么霸气十足的班章茶就可以称王,而柔和又不失滋味的易武茶则完全可以凭借其“母仪天下”的气质而封后

易武的柔,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扬水柔,更是一种内在的呈现。因此也更加令人沉迷于它的滋味。易武口感的细腻柔滑、甘润韵久,独具魅力,随着时间的陈化,茶汤愈来愈饱满醇润,余韵绵长,口感香甜而又不失醇厚,细腻而又柔和。

提到普洱茶,易武茶区应是一段无法逾越的历史,清道光年间,当倚邦、莽枝等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并成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之源头,从而开创了普洱茶史的一个转折点。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生的就是产上等好茶的好地方。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设厂制茶,带来了先进的制茶技术,自然就生产出让人难以忘怀的精妙茶品。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饮茶入门系列|何谓气感?》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56365.html

上一篇:何为普洱茶的体感?

下一篇:老树茶的分离与分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