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西部。州内地形复杂,河川沟谷纵横,山坝交错,海拔高差悬殊,最大的山坝高差3200米,气候垂直差异大,形成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西部气候类型。这种气候非常适宜于古茶树的繁衍生长,形成了高黎贡山山脉的古茶树群落。
高黎贡山山脉古茶树群落覆盖德宏州全境。目前发现树龄200年以上的有23株,最大的是梁河县大厂乡赵老地荷花村一株野生型古茶树,直径131厘米,树龄约700年。其次是潞西市江东乡仙人洞村河边寨的一株栽培型古茶树,直径85厘米,树龄约600年。
在德宏州境内,古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其中属秃房茶系的大叶种应属国内独有。陇川县弄巴乡观音山红芽茶,不同于一般的红芽茶,水浸物含量比一般茶种都高。
德宏州的古茶园分布在盈江的勐弄乡,潞西市勐戛镇香菜塘村,三台山储冬瓜村,瑞丽市弄岛乡雷允村,多数是被誉为“古老的茶农”的濮人后代德昂族种植的。
一、潞西市古茶树资源
潞西市古茶树资源中,花拉厂大茶树树高9米,树幅4.7米,干径65.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3.1厘米×5.4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微隆起,平均花径3.7厘米,花瓣8~9片,子房有毛,柱头4裂。利用情况,适制绿茶。
二、梁河县古茶树资源
梁河县古茶树资源中,大山茶树高10米,树幅6米,干径7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3厘米×4.9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长椭圆形,叶片微隆,叶尖尾尖,花瓣11片,子房有毛,花柱长2.6厘米,柱头5裂,果径3.4厘米,种径1.4厘米。利用情况,适制绿茶。
绿春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绿春县野生茶树群落主要分布在黄莲山的西南部海拔1450米处,距玛玉村约10千米黄莲山中,生长着野生茶树群落三处,两处于60年代毁于刀耕火种,目前看得到的仅是再生支。其中一处有两株,较大的一株高17米,树幅10米左右,1959年创办玛玉茶场,茶叶科技人员剪取其枝条作无性繁殖,共繁殖3亩,此野生茶树年代久远,树干已空,密蜂于树干中筑果。1961年,当地村民为取蜜而将主干砍伐,仅留下根部的再生枝一株,1993年经实地考查,再生枝树高12.5米,分枝较少,树幅7米。
绿春境内不仅有野生大茶树,而且有众多的古茶园。玛玉村既是野生茶分布地区,也是绿春县产茶最早,古茶园分布最多的地方,据绿春县志记载,绿春玛玉制茶始于清雍正年间的1728年,至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在玛玉村百年以上茶园有150余亩,1993年前都是搭竹梯采摘,1994年台刈后养蓬采摘,如今仍生机勃勃,其中有60余株树龄在270余年,直径28~32厘米,树高2~4米(人工限高),绿春的玛玉茶就是野生茶和古老茶园繁殖起来的。
玛玉茶,以产于玛玉村而得名,人工栽培型茶树性状特征为:乔木、直立状、树冠紧奏、叶形特大,最长29厘米,宽14厘米,芽叶肥壮、叶片硕大、叶面隆起有光泽,叶缘锯齿深,叶质柔软,色深绿,白毫特显,抗寒性弱面抗病虫性较强,内含物丰富,据测定咖啡因97%,茶多酚28.74%,氨基酸2.29%,儿茶素总量163.32毫克/克,水浸出物48.3%。品质特征为:条索壮实,墨绿油润,白毫特显,汤色绿亮,滋味浓醇,回味甘长,香高馥郁,具有典型的熟板栗香,耐冲泡而杯不起垢日前,绿春县境内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2株,树龄250年以上人工栽培的古茶树50余株百年以上茶园两片,共150亩,绿春的玛玉茶都是由野生茶树和古老茶园繁育而得,已在当地繁育达三千余亩,异地引种繁育不计其数。其中一株树高10米,树幅5米,干径64.7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22.0厘米x8.2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长椭圆形,叶面隆起,叶齿浅稀,叶脉多达17对,子房有毛,柱头3~4裂,适宣制绿茶。
古茶资源茶叶品质好,关键是云南大叶种品种好,云南大叶种的生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七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好、海拔高、气侯、环境好。加之古茶树鲜叶采摘、鲜叶的运输、茶叶初制加工、精制加工、卫生、成品包装出厂都十分讲究,倍受消费者青睐古树茶叶笔者经多年的研究及感宫市评,即采用八项因子的外形、内质开汤审评。树龄在百年、八白年、千年乔木古茶与灌木茶叶对比,滋味基本相似,又各有其长。但古茶品质计传统普洱茶、现代普洱茶香高味浓醇,不是那么苦涩,回甘快,回甜好。
一、澜沧县景迈古茶
景边占茶制的传统普茶(青饼)品质外形、条素松紧适度、显毫、油润、匀整、稍有嫩茎。内质清香、浓(杯底兰否),滋味厚,浓爽口、苦深较轻,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绿,嫩匀有芽。
二、双江县古茶
双江县占茶树茶叶是适制红茶的优良品种,制出的红茶(红条茶、红碎茶)香高味浓、汤云色红艳、滋味鲜爽、叶底红亮、条索粗壮、油润、金亳显露,亦可制绿茶和普洱茶。化学成份:蒸青样含茶多酚25%,水出物48%。
三、景谷县小景谷古茶
小景谷茶区(包括苦竹山、文山、那曼寨),古茶品质,制普洱茶小景谷古萘是最好的其外形:条索松紧适度、芽、叶肥壮、显毫、黄油润:内质:香气兰香(杯底留香),汤色绿树黄而明亮,滋味醇和、甜、回甘好,叶底绿明亮、嫩有老根化学成份:茶多酚24%、水浸出物46.9%。
四、宁洱县困鹿山古茶
困鹿山古茶制作的晒青毛茶,外形条索泡松、显毫、色洋黄油润:内质清香、滋味浓醇,回甘持久,涩不强,生津,汤色黄绿,叶底嫩梗,绿而明亮。
五、勐腊县易武古茶
易武山茶具有传统普洱茶陈化较快的特点。外形条索松泡不紧,芽条索肥状,油润、嫩茶梗长:内质香气清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苦涩较轻,回甘快、回甜好、爽口,叶底绿明亮、嫩梗。化学成份:茶多酚29%、水浸出物48%。
六、勐海县南糯山古茶
南糯山古茶品质,晒青毛茶外形条索松紧适度、条索长、油润、嫩根:内质香气嫩香、杯底带留香(花香味),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回甜、苦涩弱、回甘快。
七、勐海县布朗山古茶
布朗山古茶区包括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寨子古茶树粗大古老,与森林伴生,生态环境好,晒青毛茶品质好、茶气足。外形:条索松、肥壮、油润、嫩梗长:内质香气清香尚浓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苦涩特重,回甘快,叶底绿嫩、嫩梗。
云龙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云龙县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据《云龙县志》记载:“民国8年(1919年)县令段韬由顺宁(今凤庆)购运茶籽100斤,发交实业员长及三区实业员分别试验。县城(在今宝丰)试验场久未发芽,旧州、汤涧则己栽活二三百株,有发达之希望。”目前已发现几百棵古茶树,占地面积达200余亩,多为生长上百年历史的古茶树群落,古茶树胸径达20厘米的约有200株,最大的胸径达0.54米,树高5.06米,树幅直径5米。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横断山脉上功果桥镇的汤涧村、核桃坪村、金河村、汤邓村及旧州村等地,呈单株或群落状分布。云龙县的古茶树分布广泛,充分反映了云龙各民族栽培和利用茶叶的悠久历史。
核桃坪古茶树2号:位于云龙县功果镇核桃坪村委会,海拔2270米。经纬度99°12'59″~25°3846。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5.06米,树幅5米×4.4米干径30厘米,基部干径54厘米,最低分枝高0.22米。嫩枝稀毛。芽叶绿色、多毛。大叶,叶长宽12.0厘米×4.4厘米,叶形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脉9~11对,叶齿锐、中、浅。
叶背主脉中毛核桃坪古茶树5号:位于云龙县功果镇核桃坪村委会白石岭,海拔2244米。经纬度99°14'36″~25°°3856。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7.2米,树幅4.7米×4.7米,干径21厘米,基部十干径45厘米,最低分枝高0.22米:嫩枝稀毛。芽叶绿色多毛。大叶,叶长宽11.9厘米×5.6厘米,叶形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脉8~11对,叶齿锐、中、浅。叶背主脉中毛。
汤润村古茶树2号:位于云龙县功果镇汤润村委会月亮坪,海拔1794.3米。经纬度99°1252″~25°40°45”。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7米,树幅3.2米×3.2米,干径33厘米,基部干径40厘米,最低分枝高0.25米。嫩枝稀毛。芽叶绿色、少毛。中叶,叶长宽10.4厘米×3.8厘米,叶形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面微隆起,叶尖渐尖,叶脉6~10对,叶齿形态锯齿形。叶背主脉少毛。金河村古茶树2号:位于云龙县功果镇金河村委会,海拔2226米。经纬度99°13'13~25°3815″,栽培型。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6.9米,树幅5.5米5.2米,干径30厘米,基部干径37厘米,最低分枝高0.68米。嫩枝稀毛。芽叶绿色、多毛。大叶,叶长宽12.9厘米×5.4厘米,叶形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脉10~12对,叶齿锐、中、浅。叶背主脉中毛。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地处东经99°58′~101°50′,北纬21°09′~22°36′,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古茶树分布在海拔760~2060m之间,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保存有原始热带雨林,特殊的自然环境,为古茶树的发育、驯化、栽培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南糯山栽培型古茶园、易武、优乐山、曼洒、曼砖、倚邦、革登、佛海曼裴、勐宋曼迈、南峤曼恩等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及巴达大黑山、同庆河野生古茶树,分布情况如下:
一、勐海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勐海县古茶树资源分布在澜沧江以南古六大茶山,以勐海为中心的佛海、南糯、勐宋、南峤、巴达等乡(镇)。
1、佛海茶山:以曼裴为中心的曼懂、曼稿、曼真片,共有零星10000亩古茶园,曼贺、曼袄、曼兴、景龙、曼尾片共有5000亩古茶园。该茶山共有面积15000亩。
2、南糯茶山:南糯山古茶园面积12000亩,帕沙古茶园面积5000亩,苏湖古茶园面积3000亩。该茶山共有面积20000亩。
3、勐宋茶山:曼迈、曼方、大安、曼金片有古茶园面积10000亩,蚌岗、坝檬、大曼吕、贺建、那京、勐往乡有古茶园面积5000亩,三迈片有古茶园面积2000亩。该茶山共有茶园17000亩。
4、南峤茶山:曼恩、曼拉、曼弄、景真片有古茶园面积8000亩,曼燕、曼朗片区有古茶园面积2000亩,曼根、曼勐养、曼岭、南木岭片有古茶园面积10000亩。该茶山有古茶园面积20000亩。
5、巴达茶山:布朗西定、东暖、东河、南英片有古茶园面积20000亩,曼迈、曼皮、章朗、曼佤、曼桑、曼夕片有古茶园面积10000亩。该茶山有古茶园面积12000亩。
6、勐海县巴达贺松大黑山:一株野生大茶树,树龄为1700年,树高23.6m,树幅8.8m,基部干径100.3cm,树型高大乔木型,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7cm×6.4cm。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型,鳞片和芽叶均无毛,芽叶黄绿,微紫色,花大,平均7.1cm,柱头5裂,子房多毛,果大皮厚。
二、勐腊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勐腊县古茶树资源分布于易武、曼洒、曼庄、倚邦、革登茶山,古茶树资源面积有9342亩,这些古茶园在八十年代,进行了古茶树改造,实施“矮化”(笔者2004年发现还在“矮化”当即制止)村民将古茶树砍矮。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
1、易武古茶园:勐腊县易武乡,位于西南部,地处中老边境,经普查栽培型古茶园(树)有七千亩左右,主要分布在落水洞、桥头村、曼比等地,树龄300年左右,其中根部围径80~160cm不等,最高达23m。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叶片平均长宽10.5cm×4.6cm,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脉10~12对,叶缘平,叶尖渐尖,适制普洱茶。
2、倚邦古茶园: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栽培型古茶园,分布在曼拱、习崆、加布、曼松等茶山,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清乾隆、嘉庆年间最为兴旺时连片的茶园2万亩。如今虽然满山都有茶树残遗,但许多地方是零星几株,小片成林的茶园(树)约1300亩左右,茶树稀疏,树势衰弱。
3、曼庄、曼洒古茶园:勐腊县象明乡曼庄、曼洒茶山从东至西连成一片,栽培型茶树(园)保存较好。曼庄500亩,曼林1000亩,茶树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树高3.90m,基部直径34cm,树龄300年左右。曼洒茶山史称曼撒茶山,曼洒茶山曾经与易武茶山一样“山山有茶树”,鼎盛时期连片茶园万亩以上,如今虽然山山都有茶树遗存,但丁家村、刮风寨等地小片成林的栽培型古茶园总面积1000余亩,茶树稀疏,每亩30~50株不等。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大部分茶树进行了改造,实施“矮化”,茶园中的杂木树也被砍掉,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4、革登古茶园:勐腊县象明乡革登茶山,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曼庄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革登茶山鼎盛时期赫赫有名的革登老寨、新发寨、牛滚塘,如今已经找不到茶树了,剩下的只有断谒残碑,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累计不足500亩,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
5、基诺乡古茶园:景洪市基诺乡境内,隔罗梭江上游之小黑江与革登茶山相望,今龙帕村、巴来村遗存的栽培型古茶园(树)2000余亩,茶树基径大多在80cm以上。树龄300年左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叶片平均长宽10.7cm×4.7cm,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脉10~12对,叶缘平,叶尖渐尖,适制普洱茶、绿茶。
玉溪市古茶树资源
分布玉溪市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元江、新平等县元江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5.4米,树幅3.4米,干径56.0厘米,叶片长宽13.5厘米×5.9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叶齿锐浅、主脉黄色、芽叶毛多花萼有毛,花径6.1厘米,花瓣白带绿色,8~10片,子房多毛,柱头4~5深裂。果大,果径5.1厘米。利用情况适宜制青茶。新平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15米,树幅5米,干径54.1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5.8厘米×72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微隆,叶尖尾尖,叶齿稀浅有乳头状。芽叶有毛,花萼毛多,花径6厘米,花瓣9~12片,白带黄色。子房毛多,柱头4~5裂。利用情况,适制绿茶。
昭通市古茶树资源分布
昭通市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盐津、镇雄等县。盐津县老林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4.0米,树幅2.5米,十径35.0厘米,树形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1.9厘米×5.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微隆,叶齿浅稀,芽叶毛多,花瓣8片,白带微红,子房有毛,柱头3裂。利用情况,适制绿茶镇雄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8.7米,树幅7.1米,干径42.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3.4厘米×7.2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长椭圆形,叶尖尾尖,叶齿浅稀。芽叶毛多。花径4.6厘米,花瓣8~9片,子房无毛,柱头3浅裂。利用情况,适制青茶。第十一节德宏州古茶树资源分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贞山西部。州内地形复杂,河川沟谷纵横,山坝交错,海拔高差悬殊,最大的山坝高差3200米,气候垂直差异大,形成北热带。
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
保山市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在昌宁县、滕冲县、龙陵县镇安、保山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在保山隆阳的德昂日寨、大中寨、摆落塘、邦龙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滕冲蒲川乡、龙陵镇安小田坝、施甸关摆马村等处生长,树龄在300~800年左右。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树的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面积1.5万亩。保山已发现茶祖植物2个茶系,5个茶种。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21iens1s和滇细茶种C.i112w2diesis为主,栽培茶中以普洱茶种C.2ss2米ic2和茶种C.sinensis分布较广泛,腊茶种在瓦渡乡有少量分布。
龙陵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
龙陵具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18.2米,树幅5.8米,干径123厘米,树型乔木,姿直立,叶片长宽13.3米×6.6米,叶菊圆形,叶厚有光泽,叶色深绿。芽叶茸毛稀少花大,平均花径5.8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5裂。
腾冲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
腾冲县野生古茶树,其中一株树高7.7米,对幅2.5米,干径29.3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7.5厘米×6.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滑、叶质厚,叶色深绿。芽毛稀少,芽色微紫,平均花径4.8厘米。子房有毛,柱头5裂。
云南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分布最多的省份。是云南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见证,也是国家珍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古茶树包括野生型和栽培型两大类,少数属于过渡型或是山茶属的近缘植物。通常将树体高大、年代久远的大茶树称为古茶树。云南目前已知具有一定规模(1000亩以上),联片的古茶园共有14片,达21.21万亩,保存的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类型齐全的千年以上古茶树32棵,占全国的43%,证明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茶科所和国内有关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先后对云南的15个地(州)61个产茶县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考察。征集到材料410份,标本339份,发现野生大茶树198处[3]。目前,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迄今已保存野生型茶树资源206份。云南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区有少量分布。现将云南省主要地、州、市的古茶树分布简介如下:
1.1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分布
西双版纳的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野生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较集中的产地之一。据初步调查,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和古茶园面积约5万亩。
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区地带。广泛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勐宋乡,勐腊县象明乡、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其中最著名为南糯山古茶园,面积近15000亩,是云南现存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树高一般在2米-5米,主干直径在0.2米以上;此外,分布有许多年代久远的大茶树,其中著名的有“栽培型茶树王”南糯山大茶树(1994年枯死)、“野生型茶树王”巴达大茶树、曼喷龙大茶树,勐腊县的落水洞大茶树、苏湖大茶树、曼松大茶树等。
1.2保山市古茶树分布
保山是茶树原产地区域之一,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打摩山,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道人山、瓦度黑龙井大岩子、阿贯山、以及高黎贡山东坡一带有成片的荒野茶及散生和近缘野生茶和进化型野生古茶树,多分布于海拔1700-2500米的高山密林中,植株为乔木或半乔木型,树高5-15米,群众俗称“大树茶”。在保山市坝湾乡的大中寨、摆落塘、帮陇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县团田乡,龙陵县镇安小田坝、施甸县关摆马村还续存有三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大茶树。尤其在保山市坝湾乡德昂旧寨,进入寨子在庭院、地埂边到处可见上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
1.3临沧地区古茶树分布
临沧地区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1981年,中国茶科所和云南省茶科所组成的茶树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地区6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栽培型茶树标本50份,野生茶树标本23份,近缘标本4份。
1.3.1野生古茶树
临沧地区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范围内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县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西北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米-2750米,分布面积约12000余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1.3.3栽培古茶树
临沧地区驯化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凤庆县、双江县、沧源县、云县、临沧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典型的有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冠幅7×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的大茶树;冰岛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2002年3月调查,现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000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
1.4思茅地区古茶树分布
思茅地区野生茶树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于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海拔在1830-2600米之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野生茶树分布在7个县的29处,多为散生,均生长在原始森林中。
思茅地区野生茶树主要集中在镇沅县的九甲千家寨龙潭、千家寨大石房、九甲猴子箐、者东桃子箐一带,景谷县的困庄大地、大水缸、大黑龙塘,景东县的石大门、驴打泥溏、李家村、花石岩梁子,孟连县的腊福黑山,澜沧县的老挝黑山、东回帕令黑山,普洱县的困六山、小高厂,墨江县的苍莆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多集中分布于小吊水头河头龙潭原始森林中,海拔2450米,属于野生大茶树群落;1991年,澜沧县境内发现的“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经专家鉴定,树龄1000年左右;澜沧县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园,据记载,现存古茶树多数是明、清以来种植或自然繁育生长,树高一般为2米-5米之间,基部直径0.2米以上,株距2米-4米。
此外,在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均有少量古茶树分布。如德宏州:潞西县的勐嘎野茶、瑞丽县的弄岛野茶、梁河县的大厂大山茶、陇川野茶;红河州:元阳县的胜村野茶、金平县的铜厂苦茶、文山州:广南县的革佣野茶、马关县的八寨涩茶、麻栗坡县的金厂大树茶等等。
总之,古茶园和古茶树在云南主要产茶区均有分布,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和茶文化历史的“活化石”,同时也是世界人类的历史遗产。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古茶树遗产资源,1992年林业部在《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中,将野生茶列为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之一。
古茶树保护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发现了野生古茶树,为论证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各地也兴起了保护和发掘古茶树的热潮,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古茶树分布的主要地、州、县先后成立了古茶树保护委员会和基金会,受到国内外有关人者的热心帮助,并给予了物质和资金上的支持;有些地方政府也认识到保护古茶树的重要性,制定了一些政策和乡规民约,在一定时期对古茶树保护取到了一定程度地宣传和推动作用。
然而,得到较好保护的古茶树资源,主要是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部分年代久远的大茶树,如“栽培型茶树王”南糯山大茶树、、“野生型茶树王”巴达大茶树、“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以及处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资源尚得到较好的保护,有些地方政府推出了古茶树认养制度,如镇源县千家寨大茶树、普洱县宽红大茶树等,先后被人认养。但保护措施仍存在着不足,如:1951年12月发现的南糯山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王”,因保护措施不当,而于1995年枯死;澜沧县的邦崴大茶树周围建起了围栏;千家寨大茶树修通了道路,树体上订立了木牌,古茶树周围的生境条件受到人为破坏。同时,由于云南古茶树分布较广,数量较多,且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的边远山区,使保护工作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当地群众保护意识差,许多数百年古茶树遭受到损坏、砍伐、挖掘。
近50年来,由于受到人口增长、垦荒、不合理采摘、开发甚至大面积毁茶种粮或者在古茶树、古茶园周围建设新茶园导致基因漂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云南古茶园的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50多万亩减少到20余万亩。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古茶园生产的天然有机茶引起国际国内市场的极大关注,当地群众急功近利,把古茶树当作“摇钱树”利用,盲目开发,过度甚至毁灭性采摘古茶园鲜叶,此外,有的古茶园还被外地茶商承包开发,云南古茶树、古茶园这一重要世界文化景观面临着严重危机。
因此,目前云南古茶树的保护仍停留在肤浅的保护阶段,需要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联合研究小组,对云南古茶树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评价,提出有效地保护措施和合理开发的建议。
茶树生态适宜性分区是茶叶区划的重要组成,云南茶区在全国茶叶区划中的华南茶区及西南茶区均是茶树生态最适宣区,但由于省内各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地形地势、水文、土壤、植被等存在一定差异,茶树的生态适宜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对茶叶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颇大。依据茶树对生态条件的要求,调研各地茶树的生态适宜程度,进行茶树生态区划,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茶叶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提高经济效益。
多年来专家根据茶树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栽培云南大叶种的主要条件,结合云南气候、土壤、等各种生态因子,进行了云南茶树生态适宜性分区。对昭通苔茶、昆明十里香、宝洪茶等中小叶种而言,在考虑品种适宜性时注意其更具有耐寒旱的特点。依据大叶种茶树生态适宜性指标,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将云南茶叶生态适宜性等级区域划分为最适宜1级区、最适宜ll级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五级。
最适宜I级区
共30个县市,包括德宏州的潞西、梁河、盈江、畹町、瑞丽、陇川: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双江、沧源:西双版纳的景洪、勐海、勐腊;普洱地区的西盟、孟连、澜沧、宁洱、江城、思茅、景谷、墨江、镇沉;红河州的绿春、红河、元阳、金平、河口、屏边:文山州的马关、麻果坡。
最适宜Ⅱ级区
共13个县市,包括保山地区的腾冲、吕宁、龙陵、施甸、降阳:临沧地区的永德、风庆云县、临沧;普洱地区的景东:文山州的西畴、广南、富宁。
适宜区
共计52个县市,包括大理州的永平、大理、漾濞、巍山、样云、弥渡、南润:楚雄州的姚安、南华、楚雄、双柏、牟定、大姚、禄丰:玉溪地区的新平、元江、峨山、通海、玉溪、江川、澄江、易门、华宁:红河州的石屏、建水、个旧、蒙自、开远、弥勒、泸西:文山州的文山、砚山、丘北;昆明的富民、安宁、路南、宜良、嵩明、呈贡、普宁、西山、官渡:曲靖地区的师宗、罗平、陆良、富源;昭通地区的大关、彝良、水善、盐津、水富、缓江。
次适宜区
共30个县市,包括昭通地区的昭通、巧家、鲁甸、威信、镇雄、曲靖地区的会泽、宣威马龙、曲靖:昆明地区的寻甸、禄劝、东川:楚雄州的武定、元谋、永仁:丽江地区的永胜、华坪、宁蒗、丽江;大理的鹤庆、剑川、洱源、云龙、宾川:怒江州的泸水、兰坪、碧江、福贡、贡山及香格里拉的维西。
不适宜区
有2个县为中间和德钦就具体某地发展茶叶而言,仅仅以以上就作为是否可发展茶叶生产的依据还是不够的,由于云南十分显着的立体气候特征,造成的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现象非常明显,一定要根据小地区气候特点来发展茶叶。
昌宁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昌宁县位于澜沧江中下游的明山秀水之间,境内气候十甲不同天,海拔相对高差较大形成了低热、温热、温凉、高寒的立体气候。森林覆盖率达46.7%,年平均气温15℃C,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年日照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独特的土壤、气温、雨量、湿度等自然生态环境最适宜茶树生长。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官绅令人在碧云寺内植茶,制作明朝贡品“碧云仙茶”开始了昌宁县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
昌宁县境内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型古茶树、茶园主要有箐茶和包洪茶。箐茶于1981年发现在着街水炉阿干梁子原始森林内,方圆百亩面积内分散出现,一般树高700~800厘米,树幅300厘米×500厘米,胸径8~10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质薄软,叶面微隆起,芽有多层鳞包裹,叶面积71厘米。包洪茶属大理茶种类,在大田坝乡与漭水镇相联界的狮子塘梁子原始森林中,分布的野生古茶资源,其中最大的一株高1000厘米,树幅600厘米700厘米,胸径15厘米。栽培型古茶树、茶园主要品种有大理茶、稀子茶和昌宁大茶(漭水原头种),腾子茶分布在漭水大竹林大丫口、右甸新城瓦谷箐等地,发芽早,最大植株高860厘米,树幅700厘米×800厘米,树干基部直径约100厘米,芽叶茸毛多,叶深绿,春节可采茶祭祖。昌宁大茶分布在漭水黄家寨、黄家大洼、作房管等地约10余亩。树高800~1000厘米,树幅500厘米×600厘米,晌径55厘米,超大叶型,什深绿,强隆起,芽茸毛多。大理茶系中的右甸石佛山古茶树群落,在《茶树原产和》一书中已有记载距县城5千米左右的右甸镇新华村石供山,海拔2080米,平均气温15℃左右。牛长的古茶树分别以1、2、3、4编号,最大的一株编与为1号,其树冠大,分枝多,且分枝部位低,叶呈柳叶型,当地人称为“叶青”。纵为2号的一株属乔木里,树干直立,叶早桶圆型,品种属大叶种。编号为3号的和2号一样,弓为4号的即为《茶树原产地》一书中所记载的。
1号古茶树,为大理茶亚系中叶种。树高1484厘米,基部直径135厘米,基部周长382厘米,一级分枝高度130厘米,分枝5杈,一级分枝最大直径50厘米:二级分枝高度153厘米分枝10杈,最大直径119米,树幅为1180厘米×1066米。
2号古茶树,树高1186厘米,基部周长2415厘米,一级分枝高度106厘米,分枝5杈,取大直径为38厘米;二级分枝高度84厘米,树幅730厘米×730耳米。
3号古茶树,树高1176厘米,基部月长132厘米,一级分枝最大围径88厘米,一级分枝高度38厘米,树幅700厘米×700厘米。
4号古茶树,树高820厘米,其部周长118厘米,分枝较密,新梢叶质柔软,叶面有光泽。
5号古茶树,树高13.3米,幅6.30米,干径8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0厘米×4.7厘米。主要形态特征:Ⅱ长桶圆形,叶面平,做叶主脉微红。花径平均4.8米,花瓣9~11片,子房多毛,柱头5裂,果呈扁球形,果径3.0厘米,适宜制绿茶。
云南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分布最多的省份。是云南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见证,也是国家珍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古茶树包括野生型和栽培型两大类,少数属于过渡型或是山茶属的近缘植物。通常将树体高大、年代久远的大茶树称为古茶树。云南目前已知具有一定规模(1000亩以上),联片的古茶园共有14片,达21.21万亩,保存的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类型齐全的千年以上古茶树32棵,占全国的43%,证明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茶科所和国内有关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先后对云南的15个地(州)61个产茶县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考察。征集到材料410份,标本339份,发现野生大茶树198处[3]。目前,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迄今已保存野生型茶树资源206份。云南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区有少量分布。现将云南省主要地、州、市的古茶树分布简介如下:
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分布西双版纳的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野生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茶较集中的产地之一。据初步调查,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和古茶园面积约5万亩。
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区地带。广泛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勐宋乡,勐腊县象明乡、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其中最著名为南糯山古茶园,面积近15000亩,是云南现存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树高一般在2米-5米,主干直径在0.2米以上;此外,分布有许多年代久远的大茶树,其中著名的有“栽培型茶树王”南糯山大茶树(1994年枯死)、“野生型茶树王”巴达大茶树、曼喷龙大茶树,勐腊县的落水洞大茶树、苏湖大茶树、曼松大茶树等。
保山市古茶树分布保山是茶树原产地区域之一,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打摩山,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道人山、瓦度黑龙井大岩子、阿贯山、以及高黎贡山东坡一带有成片的荒野茶及散生和近缘野生茶和进化型野生古茶树,多分布于海拔1700-2500米的高山密林中,植株为乔木或半乔木型,树高5-15米,群众俗称“大树茶”。在保山市坝湾乡的大中寨、摆落塘、帮陇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县团田乡,龙陵县镇安小田坝、施甸县关摆马村还续存有三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大茶树。尤其在保山市坝湾乡德昂旧寨,进入寨子在庭院、地埂边到处可见上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
临沧地区古茶树分布临沧地区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1981年,中国茶科所和云南省茶科所组成的茶树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地区6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栽培型茶树标本50份,野生茶树标本23份,近缘标本4份。
思茅地区古茶树分布思茅地区野生茶树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于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海拔在1830-2600米之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野生茶树分布在7个县的29处,多为散生,均生长在原始森林中。
思茅地区野生茶树主要集中在镇沅县的九甲千家寨龙潭、千家寨大石房、九甲猴子箐、者东桃子箐一带,景谷县的困庄大地、大水缸、大黑龙塘,景东县的石大门、驴打泥溏、李家村、花石岩梁子,孟连县的腊福黑山,澜沧县的老挝黑山、东回帕令黑山,普洱县的困六山、小高厂,墨江县的苍莆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多集中分布于小吊水头河头龙潭原始森林中,海拔2450米,属于野生大茶树群落;1991年,澜沧县境内发现的“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经专家鉴定,树龄1000年左右;澜沧县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园,据记载,现存古茶树多数是明、清以来种植或自然繁育生长,树高一般为2米-5米之间,基部直径0.2米以上,株距2米-4米。
此外,在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均有少量古茶树分布。如德宏州:潞西县的勐嘎野茶、瑞丽县的弄岛野茶、梁河县的大厂大山茶、陇川野茶;红河州:元阳县的胜村野茶、金平县的铜厂苦茶、文山州:广南县的革佣野茶、马关县的八寨涩茶、麻栗坡县的金厂大树茶等等。
总之,古茶园和古茶树在云南主要产茶区均有分布,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和茶文化历史的“活化石”,同时也是世界人类的历史遗产。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古茶树遗产资源,1992年林业部在《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中,将野生茶列为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之一。
野生古茶树与栽培古茶树的区别野生古茶树临沧地区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范围内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县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西北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米-2750米,分布面积约12000余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栽培古茶树临沧地区驯化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凤庆县、双江县、沧源县、云县、临沧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典型的有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冠幅7×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的大茶树;冰岛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2002年3月调查,现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000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和李仙江流域及其支流纵横全境,山脉属怒山和云岭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地跨北纬22°02′~24°50′,东径99°09′~102°19′,境内最低海拔317m,最高海拔3370m,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是布朗、佤、拉祜、哈尼、彝、傣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山峦起伏,层林叠嶂,亚热带阔叶雨林中,分布着最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主要原产地之一,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全市各县(区)古茶树资源分布广,面积大,一是原始野生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二是过渡型古茶树;三是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古茶园。这些古茶树生长在高海拔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未曾受到破坏。据普洱市2007年卫星定位普查结果,古茶园和古茶树群落面积达100多万亩。
一、栽培型古茶林(园)分布
(一)澜沧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景迈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一万亩,树龄1300年左右,树型为乔木,树体高大,树姿开展和直立,分枝较密,长势中等。古茶树生长在村、寨周围森林中,生态环境保持较好。景迈古茶树叶长椭圆形,叶平均长15cm,宽6cm左右,叶色深绿,叶面微隆,叶身稍内折,叶缘平,叶质软,叶姿上斜,叶脉11~14对,芽叶色泽绿茸毛多;花冠直径平均3.7cm左右,花瓣6~9片,花色白带绿,柱头3~4裂,子房有毛,果皮薄。种籽性状:圆形或扁圆形,果径平均直径1.7cm×1.5cm。景迈古茶的鲜叶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特别是生产加工的传统普洱茶,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甘甜回味持久。
2.芒景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4.20m,基部干径0.48m,最低分枝1.70m,树幅5.20m。古茶园在芒景村周围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好,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
景迈、芒景两村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分布在景迈大寨、芒景大寨、勐本、芒埂、芒洪、老酒房、糯干、邦改、弄蚌、南座等村寨。
3.邦奈村栽培型古茶树
澜沧县富邦乡邦奈村,海拔1780m,古茶树高5.80m,基部干径0.57m,低分枝1.68m,树幅5.20m。古茶树栽培排列成1字型,每株间隔2m,树型展开成棚,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二)宁洱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宁洱县栽培型古茶资源主要分布在凤阳、磨黑、德安、黎明、勐先等5个乡(镇)的12个村寨,北纬22°40′~23°40′,东径100°00′~101°48′,海拔1000~2800m之间。据普查宁洱县古茶树(园)面积5万余亩,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较多,基部周长在30cm以上的成片成林,与其他阔叶林生长在一起,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其中古茶树基部周长100cm以上的有20株,基部周长200cm以上的6株。最大的一株基部周长有315cm,树龄为800年。宁洱县是世界普洱茶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
1.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园
宁洱县宽宏村困鹿山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900m,有古茶树370多株。其中1号古茶树为乔木型,树高9.8m,树幅5.9m×5.2m,基部干径0.58m,最低分枝0.2m,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嫩枝及芽体多毛,叶长9.8~11.1cm,叶宽4.2cm×4.7cm,叶形呈椭圆形,叶色绿色,叶面隆起,有光泽,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叶齿浅,密、锐,侧脉9~11对,萼片5枚,无毛,花冠直径3.7~4.9cm,花瓣白带绿,质薄,柱头3~4裂,子房有茸毛;果皮较薄,种子直径1.2cm×1.4cm,种皮较光滑。所观测的2号、3号古茶树形态特征基本同1号古茶树。根据这些形态特征,该茶树在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型茶树,树龄400年左右。适制绿茶、普洱茶品质最佳。
2.西萨、谦岗古茶园
宁洱县凤阳乡西萨、谦岗栽培型古茶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栽培,面积约100亩,适宜制普洱茶。
3.清真寺院古茶树
宁洱县城中清真寺院内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树高10m,胸径38cm,树龄400年左右。
4.小新寨古茶树
宁洱县新平办事处小新寨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树高8m,基部周长84cm,一级分枝98cm,分出5杈,最大基部直径41cm,最小29cm,二级分枝10杈,树龄待考察。古茶树性状特征为:叶长椭圆形,叶色墨绿,叶头急尖或渐尖,叶面较隆起,侧脉9~12对,锯齿42对,光泽性亮,叶缘呈波浪形,叶质软,平均叶长14.9cm,宽6.4cm,平均叶柄长0.3cm,叶柄绿色,叶背、叶脉绒毛满披且密集。花萼5枚,新生枝节间1.2cm×2.0cm,花芽较多,芽黄绿色,每个芽上有包着花芽的鳞片,新生枝绒毛密布。树姿开张,分枝较密,树龄500年左右,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5.德安大黑山古茶树
宁洱县德安乡大黑山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12m左右,基部周长40~80cm,8株古茶树,其中有6株排成1字行,另两株生长在田埂上,生长正常,分枝密,树龄300年以上。在周围有人家住过的旧遗址、遗迹。
6.新寨古茶园
宁洱县磨黑新寨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亩,树龄在百年以上。
(三)景谷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田坝乡古茶树
景谷县田坝乡海拔1150m,有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7m,基部干径0.55cm,最低分枝0.45m,树幅4.98m,树型乔木型,树姿直立,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2.文山栽培型古茶树
景谷县文山村苦竹山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800m,古茶树树高9.9m,基部干径0.45m,最低分枝4.50m,树幅8.30m,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3.秧塔栽培型大白茶古茶树
景谷县民乐镇大村秧塔茶房地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740m,古茶树树高6.1m,树幅4.6m×4.8m,基部干围144cm,属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长势强,最低分枝1m,分枝密度中,嫩枝有毛,芽叶绿白色,茸毛多,适宜制绿茶。
(四)墨江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景星乡栽培型古茶树
墨江县景星乡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86m,基部干径0.32m,最低分枝0.52m,树幅2.75m,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型,适宜制绿茶。
2.界牌古茶树
墨江县界牌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30m,基部干径0.42m,最低分枝1.00m,树幅5.20m,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型,适宜制绿茶。
(五)孟连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糯东古茶树
孟连县糯东村海拔1600m,古茶树树高8.06m,基部干径0.36m,最低分枝1.50m,树幅7.00m,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六)景东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花山乡古茶树
景东县花山乡海拔1720m,古茶树基部干径100cm,树高960cm,最低分枝80cm,树幅820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
2.和平村古茶树
景东县景福乡和平村,海拔196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65m,胸围1.81m,树幅1.65m×2.56m,一级分枝92cm,二级分杈9枝,其中分别为92、90、76、71、70、50、50、40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龄千年左右。叶椭圆形,叶色绿,叶头急尖渐头,叶面隆,光泽,叶质软,制绿茶品质最佳。
(七)镇沅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振太乡古茶树
镇沅县振太乡山街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8m,胸围干径42.7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2.河头古茶树
镇沅县河头村海拔210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9.6m,基部干径0.8m,最低分枝0.9m,树幅6.7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3.马邓村古茶树
镇沅县马邓村海拔176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5m,树幅6.1m×6.0m,小乔木型,树姿开张,长势正常,分枝密,芽叶紫绿色,茸毛多,适宜制绿茶、红茶、普洱茶。
4.砍盆箐古茶树
镇沅县勐大镇砍盆箐,海拔1910m,栽培型古茶树有10多亩;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长势弱,嫩枝有毛,芽叶黄绿色,茸毛多,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5.海棠古茶树
镇沅县田坝乡海棠栽培型古茶树,有106棵,平均树高5m左右,最大树基干径27cm,树姿开张型,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6.罗家村栽培型古茶树
镇沅县罗家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林大都种植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面积较大,树高3~5m,大部份已修剪、矮化;树型乔木,树姿开张、直立,分枝较低,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二、过渡型古茶树资源分布
澜沧县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不仅是国家的珍稀植物和国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棵过渡型古茶树位于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海拔1990m,树高11.8m,基部干径1.14m,树幅8.2m×9.0m,最低分枝0.70m,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树型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龄千年以上。
茶树叶片平均长13.3cm,宽5.3cm,叶形呈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有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质厚软,叶齿细浅,叶脉7-12对,叶背、主脉、叶柄多毛;鳞片、芽叶、嫩稍多毛,芽叶黄绿色,节间长3.7cm;花冠较大,平均花冠4.6cm×4.3cm,花瓣10(9~12)枚,花瓣有微毛,花瓣平均2.3cm×1.5cm,雄蕊高于雌蕊,花丝平均173枚,柱头多,为4~5裂,花柱平均长1.34cm子房多毛,萼叶5个,平均4.3cm×4.3cm,绿色,外无毛,边缘有睫毛,内有毛,花梗长平均1.34cm,苞痕2~3个;果径平均2.8~2.5cm,果形扁圆或肾形,果皮绿色有微毛,外种皮上除有胚痕外,还有一下陷的圆痕。
邦崴过渡型大茶树抗逆性强,发现少量斑毒蛾和茶籽象甲。
适制红、绿茶,品质良好,滋味鲜浓。
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型茶树芽叶,枝稍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古茶树。
三、野生型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
1.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
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上坝平边坡脚,海拔2450m,树高25.6m,树幅22m×20m,最低分枝3.6m,第二分枝7.3m,基部干径1.2m,胸径0.86m,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龄2700年。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长宽14.0cm×5.8cm,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厚,革质,叶脉9~11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叶柄微紫色,鳞片有少量茸毛,嫩枝无毛;花冠大,平均直径5.7cm×5.6cm,花瓣白,14(12~15)枚,无毛,柱头5裂,裂位1/2~1/3,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大小为0.5~0.7cm,绿色,外有中毛,花梗无毛,长1.1cm。
2.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
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位于小吊水头峡谷中,海拔2280m,野生古茶树,树高19.5m,树幅16.5m×18m,最低分枝高8m,基部干径1.02m,胸径0.86m,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稀,树龄2500年。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大小12.8cm×5.9cm,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锯齿线,叶身平,叶革质,叶脉9~10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花冠大,平均直径6.5cm×6.6cm,花瓣白色,11(11~12)枚,无毛,柱头4裂,裂位1.5cm,花柱中下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绿色,中毛,大小0.5cm×0.5cm,花柱长1厘米;果实仅采到一个,皮厚,柄短,果径1.7厘米,仅一个心。
千家寨1号2号野生古茶树的树型、叶片及繁殖器官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相同,为同一类型,属较原始的野生型茶树,为厚轴茶系,不能利用。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由8处野生茶树群落组成,约4200亩。
3.雅鹿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雅鹿古茶树群落,生长在海拔2200m,面积100亩,其中1号古茶树树高8m,基围215cm,直径68.5cm,树幅9m×10m,树姿直立,其间长直径30~60cm,2号茶树,树高13.5m,基部周长170cm,直径40cm。还有茶山箐大茶树群落,位于雅鹿茶山箐附近,有百年前瑶族居住的遗址,较大的有8株古茶树,古茶树群落面积约1万亩。
4.烂坝箐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板山烂坝箐1号古茶树,树高15m,基部周长135cm,胸围115cm,树体上满披青苔,爬树龙等寄生植物,长势旺盛,一级分枝高2.3m,分出2枝,径围15cm、50cm,二级分枝4枝,该树生长在南向北70°斜坡上,无病虫害症状。
2号古茶树,树高18m,基部周长155cm,树姿直立,一级分枝高10m,分两枝,生长在30°斜坡上,长势良好。
3号古茶树,树高10m,树姿披张型,树幅较大,基部周长250cm,生长在箐边45°斜坡上,一级分枝擦地皮分出8杈,最粗周长158cm,最细8cm。
茶树叶椭圆形,叶色绿色,叶尖渐尖,叶缘微波浪形,光泽性强,叶面微隆,锯齿29~35对,叶脉10对,叶质柔软,平均叶宽13.8~5.4cm,叶柄平均长为0.6cm,绿色,主脉突出,叶柄、叶背均无毛或少毛。
5.干坝子古茶树
宁洱县梅子村干坝子大山茶树群落,位于海拔2200m,干坝子原始森林中茶树群落,其间茶树与阔叶林混生,面积约5000亩。其中一株树高6m,基部周长50cm,树龄千年左右。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云南德宏州古荼树资源分布地区及茶树特点介绍那些地区特点》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古树晒红茶口感特点”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