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岩茶都有哪些特质,含有哪些物质特点口感成分

2019-12-04

云南岩茶的特质

在阳光、降雨、土壤、气候、海拔、地理环境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参与下,云南岩茶形成了独特的“三奇”(奇一)根深叶茂的古茶树与岩石混生共存(奇二)高山海拔,奇山险峻,云遮雾甲(奇三)原野花香,爽口甜美,滋味醇厚。马台邦东两地出产的云南岩茶,不但甜美,花香馥郁,而且最为难得的是表现出鲜爽灵动的口感。云南岩茶氨基酸含量是云南大叶种茶叶中较高的,所以表现了鲜爽活泼的特性,喝下去,鲜活之气充盈口腔,满嘴甘津,如同吃了橄榄,而喉部凉凉的,喉韵悠长,又犹如吃了薄荷糖,凉意停留盛久,实在妙不可言。1982年国家农科院茶科所,云南省茶科所到临沧县帮助调查茶叶品种资源,证实临沧茶叶品种均属云南大叶种群体,马台、邦东乡大叶茶被国家茶科所列为优良品种。1987年12月15日,马台、邦东云南大叶群体,被云南省标准计量局批准为云南省地方标准茶树地方品种。

“云南岩茶”含氨基酸32.91%,咖啡碱3.61%,水浸出物40.49%。“云南岩茶”是生态、绿色、健康、安全的饮品,“云南岩茶”成品奇饼、妙饼经过国家质检中心检测,各项指标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无任何农药残留,其中促进茶叶良好品质指标的茶多酚含量高于国标5%、水浸出物高于12%。作为云南有性系原始群体大叶良种之马台、邦东地区的古茶树在原始生态的自然环境下长势良好,抗逆性强,茶叶内质丰富,茶水的浓度高,清澈,经久耐泡,饮后爽口回味。加上两地独特的茶石共生现象,云南岩茶兼具岩茶的岩韵和古树茶的陈韵,可谓:古树茶中的岩茶,岩茶中的古树茶。岩茶的岩韵,古树茶的陈韵,荟萃一杯香茗中。品饮者,细细咂味岩韵与陈韵的口感层次:收藏者,静静观赏奇妙岩茶随岁月变化的陈化之美,收获一番别致的人生趣味。在云南岩茶之乡马台,在云海苍茫的临沧邦东,茶和石的天作之合,一定值得每个人停下匆忙的脚步,烹茶于岩上,坐看云卷云舒,尽享趣味人生。

cy316.Com精选阅读

云南都有哪些已知的千年古茶树


雲南秘境古茶樹,

千年修來出甘露。

古濮先人尋茶製,

茶馬古道盪世人。

云南有很多的古茶树,源于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的茶树已经超过一千年,那么你知道云南的上千年古树茶都有哪些吗?

3200年之锦绣茶王

在离凤庆七十多公里的香竹菁,有一株年纪起码有3200年的祖宗级茶树王。由于其生长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所以当地人形象的为其取名——锦秀茶王(又叫锦秀茶祖)。

锦绣茶王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栽培型古茶树。栽培型茶树是指人类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选择、栽培,创造出的茶树新类型,具有其它茶树所不具有的特征或不在同一种植物上的特征。它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

2700年之千家寨古茶树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古茶树,它生长在海拔2000多米的原始森林中,位于云南镇沅千家寨哀牢山,高达25.6米,专家推测约有2700多岁。这棵千家寨1号古茶树是1991年才发现的,在2001年10月,这棵古茶树的周围都被保护起来,还有人常年轮流看守这棵历经千年的古茶树。

茶树王是在海拔2600多米的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的茫茫原始森林中,生长着的两株野生“茶树王”。

茶树王树高达5.48米,树宽10.9×9.86米,主干圆周1.38米,享有“两人合抱茶树”之称。它们一高一矮,一公一母,最高的那棵树高20.35米,直径0.9米,树枝主干径0.127米,树干平滑呈灰白色,在离地面5米的地方开始分枝,叶呈椭圆形,长15厘米、宽4.3厘米,树冠成蓬开伞状,树荫占地20平方米。

经专家测定,这两株“茶树王”分别有2700年、2600年历史,当出世在我国春秋时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王。

2700年之勐库大雪山

云南临沧市和双江县西部与耿马县交界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支脉—邦马山。主峰叫勐库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境内。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这里年均温度低于11℃,年降雨2000毫米左右,著名的大雪山1号古树就生长在这里,这棵古茶树位于海拔2720米处,株高16.8米,基围3.25米,胸围3.1米,树龄2700年左右。

1700年之帮崴古茶树

邦崴古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范围之内。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距澜沧县城140多公里。邦崴古茶山以邦崴村发现1700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而得名,年降水1100—1300mm,海拔在1640-2100米,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壤为红壤土,土层深厚、肥实。在邦崴村新寨尾发现的邦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树高11.8m,树幅8.2m×9m,最大干围8950px,树龄1700多年,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

1500年之玉溪元江野生古茶树

玉溪市元江县地处哀牢山山脉,最低海拔327米、最高海拔2580米,境内立体气候突出,群山纵横,层峦叠峰,在那些老龄里分布着野生古茶树。曼来镇团树村委会光山村民小组村旁混合林里的古茶树,堪称元江县境内“古茶树王”,它树高12.2米,树冠幅104.4平方米,基部干茎3.5米,据专家实地考察后,认定树龄在1500多年以上。

西双版纳茶叶协会认定的版纳境内的2颗茶树王,一颗正是南糯山800年茶王树,另一颗是巴达大黑山野生型茶树王(树龄1800年,可惜于2012年仙逝)。

科普一下:茶叶的演变进化的一般规律:

野生型——人类驯化栽培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锦绣茶王的发现,也证明了我国有着悠久的茶叶历史,而世界茶树的起源地就是中国。

现如今的茶树叶片都有哪些特点特性有哪些分别是


茶树叶片有鳞片、鱼叶和真叶之分。鳞片是幼叶的变态,无叶柄,质地较硬,呈黄绿或棕褐色,表面有茸毛与蜡质,随芽体膨大开展而逐渐脱落,起保护芽和减少蒸腾的作用。茶树越冬后,春季到来,气温上升,在气温达到日平均10℃以上,连续5天,休眠芽即开始萌动生长,首先是鳞片张开,芽头露出,接着就萌发出第一片小叶子,称之为鱼叶。片,因形似鱼鳞而得名,叶柄宽而扁平,侧脉隐而不显,叶缘平滑无锯齿或前端有锯齿,叶尖圆钝。茶树的叶一般指真叶,为发育完全的叶片。片形状有椭圆形(长宽比1.5~2)、卵形(长度比1.5~2,最宽处靠近叶基)、长椭圆形(长宽比3~4)、披针形(长宽比3~4,最宽处靠近基部)、倒卵形(叶的中部以上最阔,以下渐狭,类似倒置的卵形)、圆形(近圆,或叶尖徼凹)等。其中,以椭圆形和卵形居多叶缘大都平展,但也有波浪形或向背翻转的,后两种叶缘也是叶质较柔软的特征。

叶缘上有锯齿,锯齿的大小和疏密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为16~32对。按叶缘形状可分锯齿形(叶缘呈尖锐的锯齿状,齿端向前)、重锯齿形(叶缘的大锯齿上有小锯齿)、齿牙形(叶缘的齿端呈等腰三角形)、缺刻形(叶缘缺刻较深,或呈三角形)。锯齿的腺细胞脱落以后,叶缘上留下褐色的疤痕,这也是茶树叶片的特征之一。无论叶片的形状如何,叶缘锯齿都是上部明显,下部逐渐趋平滑叶片的叶尖有急尖(叶尖较短而尖锐)、渐尖(叶尖较长,呈逐渐尖斜)、钝尖(叶尖钝而不尖)和圆尖(叶尖近圆形)之分。叶尖的形状也是茶树分类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

茶树叶片为网状脉,具有明显的主脉,并向两侧发出许多侧脉,侧脉间又分出几条细脉。主脉和侧脉约成45~80°角,侧脉仲展至边缘2/3处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式的网状系统,这是茶树叶片的义一个鉴别性特征。侧脉的对数随茶树品种而异,一般8~9对,多的10~15对,少的5~7对。叶片大小变异很大,叶长,短的为5厘米,长的可达20厘米,叶宽,窄的为2厘米,宽的可达8厘米。叶片大小一般以定型叶为标准,用0.7系数法计算其面积,即叶面积(平方厘米)叶长(厘米)×叶宽(厘米)×0.7。叶片大小的划分,通常以叶面积在60平方厘米以上的为特大叶,40~60平方厘米的为大叶,20~40平方厘米的为中叶,20平方厘米以下的为小叶。茶树的叶片可塑性大,易受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就同一品种而言,叶片形态特征(尤其是无性繁殖的茶树)变化较小。在生产上,叶片大小、色泽和省生角度等,可作为鉴别品种和确定栽培技术的重要依据。

好的普洱熟茶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在我们品饮一款普洱熟茶的时候,你是怎样辨别这款茶是否达到优质茶标准的?你或许会说这款茶“香甜”、“醇厚”,没有普洱生茶那么强烈的感官刺激,一种莫名的感觉,味道独特。真正的优质普洱熟茶,其实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品鉴:厚度、滑度、润度、甜度、纯度、香气。

厚度

熟普的厚度,就是我们所说的熟茶的“醇厚”,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用舌尖搅拌茶汤,感受搅拌的力量和口腔被撞击的感觉,你就会充分感受到它的饱满丰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粘稠感。

厚度和茶汤浓度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时,在口感上就会比较浓厚稠密。因此,茶汤的厚度与普洱茶的内质有关,茶汤在口中浓稠粘滑的触感和茶汤中悬浮的胶质成正比。举一个形象的例子:质感丰厚的茶汤像喝鲜奶或者蜂蜜水,质感单薄的茶汤入口的感受像白开水。

滑度

滑度指的是熟茶的“油润感”,类似喝鸡汤或米汤一样的感觉,通常很滑的茶,喝过后会有一种“留下了一层油”的感觉,这个需要和“没有苦涩味所以很容易咽下去”的感觉做区分。

其实滑度也是和茶汤的厚度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较为明显。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就会有“锁喉”之感。

润度

好的普洱熟茶入口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干涸之感。资深的品茗高手,极其重视喉润的特色。这个润度对于熟普来说是必须的,优质的熟普品饮过后给人的感觉一定是温润如玉、如沐春风的。

茶汤进到口腔或者喉咙时,有一种清凉湿润的感觉,你能立即感受到干涩被缓解,很舒服。润度与茶中的氨基酸,果胶质含量息息相关。冲泡了三四泡之后的熟茶汤,喉咙清爽滋润,嘴巴不干不燥,咽下去之后整个肚子是温暖舒适的,这就是熟茶的润度的体现。

甜度

甜度算是品鉴熟茶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方面,好的熟茶在茶汤还未入口之时就能闻到甜香,此外,熟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因此这甜度也更加明显了!茶汤入口之后与舌面接触就能很快感受到甜度,并且会在口腔里蔓延开来,绵长持久。一款内质丰厚的普洱熟茶,即便茶汤淡至无色,轻抿一口也能体验丝丝清甜。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熟茶的甜与糖的甜不是一种感觉,糖的甜味是张扬、明显的,有点甜得发腻的感觉,吃过之后口中会泛酸;而熟茶的甜是一种自然、清淡的甜,就是我们常说的清甜,甜味不会特别明显,但是特别自然,品后口中不会泛酸。

纯度

纯度是熟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的环境是否卫生、方法是否正确、发酵程度是否合适、储存环境是否理想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

纯度好的茶汤喝起来是非常干净舒服的,即使是不偏好熟茶的茶友品饮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如果喝起来有异味,说明在制作的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是后期存放的时候被污染了。

香气

不同的原料和拼配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香气,这也是熟茶的魅力之一。渥堆工艺会使得新熟茶有一些“渥堆味”,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纯熟的工艺和严格的生产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气味,并且在两三年的转化后,渥堆味就会褪去,展现出更饱满圆润的滋味。

陈香是熟茶最基础的香气,若存储得当,经过五年以上转化的熟茶会进一步升华,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香气,例如樟香、参香、药香、枣香、陈香、木香等。不过这是由茶品品质、存放环境和漫长的时间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饼茶的原料本来就不好,那再怎么转化也不会有惊喜。

熟茶就像一位老者,经过了后发酵的历练,与其他的茶比起来更加沉稳平和。也许,熟普并没有绿茶那么鲜、红茶那么甜、乌龙茶那么香,但是在它的茶汤里,有着其他茶类所没有的温润、浓厚、顺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的熟茶喝起来的身心之感是不需要华丽辞藻去描述的,那是一种天人合一、身心和谐的境界。

普洱茶的口感与哪些内含物质有关?普洱茶的口感由什么决定?


普洱茶的口感源于其水浸出物,而茶叶的本质是基础。通常普洱茶水浸出物为40%到50%,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口感各有其特性。那么,普洱茶的口感与它的主要成分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呢?现在,就随着笔者一起来看看吧!

一、茶多酚类的口感:涩

普洱茶内含有茶多酚,显现口感的主要是茶单宁,也称单宁酸、鞣酸,表现为涩味。涩味是单宁酸在口腔中使蛋白质凝固而产生的收敛感。单宁酸的化学组成复杂,因原料而有较大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可水解单宁(又称酯型儿茶素)和缩合单宁,前者刺激性较强,涩味明显,并使口腔感觉“粗糙”;后者刺激性弱,使口腔感觉“爽口”、“顺滑”。“涩”在口感中非常重要,它能促使其他的呈味物质更好的显露滋味,其本身也是“茶气”的表现之一。

某些茶入口后涩感重而不散,口腔舌面或上腭明显感觉“腻”或“麻”,这是因为该茶汤中含有较多的可水解单宁,而这类单宁在茶汤温度下降后其水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茶单宁析出并残留于口腔中,口腔粘膜被过度刺激所制。这类茶单宁同样也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这是喝茶后胃肠道不适的主要因素。这样的茶汤放于透明容器在温度降低后有明显的絮状物。

品质好的茶入口“抓”舌头,但很快松开,这种感觉被称为“化”,这样的茶即便在茶汤温度降低后也不会留有过重的涩底。有茶客把“抓”舌头的力度、“化”的时间长短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

二、生物碱类的口感:苦

生物碱类表现出的口感是苦。苦味是“回甘”的基础,生津是“回甘”的源泉。通常苦味重者回甘明显,这与味觉出现“错觉”有关,而这种错觉正好符合人们的意愿。

苦味在口中的刺激程度以及散化的快与慢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因素之一。苦味不散或是过于强烈都会让人反感。

三、氨基酸类的口感:生津

氨基酸的鲜、酸、甜味都会促使唾液分泌,导致“生津”。

四、糖类的口感:回甘

在味觉表现为甜味,在嗅觉为甜香味。甜味对口感有很大影响,在人的本能需要中糖是最首要的,味觉及嗅觉对甜味都非常敏感,甜味能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糖类中的果胶对口感有重要的作用。

果胶在嫩度适中的茶叶中含量最高,达干茶的4-5%,水溶性好,有粘性,能让口腔感觉“稠”、“滑”,陈化过程中果胶可降解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滋味。

五、芳香物类的口感:陈香味

呈现香味。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普洱茶所呈现的香味有很大差异,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香味由清香→果香→花香→蜜香→木香→陈香转化,香气的挥发性由“扬”变“稳”,芳香物的化学成分也出现分子结构逐渐加大的规律,这是陈化过程中化合物氧化聚合所致。

高山茶、古树茶通常呈现出花、蜜香,而且杯底也留有明显的蜜、甜气味,而且这类茶叶在存储时转化较快。

普洱茶市场都有哪些真哪些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普洱茶市场一样是个江湖。普洱茶市场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也充满了明争暗斗。作为喝茶的吃瓜群众,想喝一壶安心茶并不容易。只有分得清真假,才能喝的上好茶,那么普洱茶市场到底有哪些猫腻呢?

单株就是个传说

普洱茶在古树纯料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偏。从最早的某一产区到后来的某几棵树,再到现在的某一棵树。为了怕不保险,盯着茶农采摘,看着茶农做茶。最后喝到这样的茶叶来证明自己的喝茶的水平。实际这样做只能证明喝茶的人的财力,对于一片茶园而言,有的茶树向阳,有的茶树向阴。其出产的毛茶口感不尽相同,日照决定。过去采摘的过程中,都是整片茶园进行采摘。这才保证了古树茶口感的丰富性,如果把喝茶的最高目标设定在单株,那确实走偏了。

名山捡漏?快醒醒

普洱茶市场有漏可捡这点不假。但绝不包括名山,但凡名山都有一个圈子。毛茶价格在每年的约定价下有20%的波动。你可以伯乐相马相中一片还未成名,但品质优质的茶园。也不要想着能够以市场价便宜许多的价格去收到老班章这样山头的毛茶。无论是茶农还是茶商,能卖1000绝不卖999。除非你对他们有非同一般的价值,当然那就会是送而不是买了。低价捡漏名山,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就算市场崩盘,也会有人抄底的。

大师没那么多功夫单独做茶

选普洱茶就要选名家的,这话对。但是不要选名家做的,普洱茶市场有真大师假大师。一旦一个茶人成为大师后,其亲手做茶的机会少之又少。虽然在拼配的过程中,大师会亲力亲为,但那仅仅对于样板茶而言。等到配方研制成功,就会由工人批量加工成产品。大师们怎么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专门去做那么几片茶。所以当有茶商推荐这是XXX亲手做的茶时候,当个笑话听也就算了。除非你见到本人,人家告诉你这是他亲手做的。否则这样的茶根本没有可信度。

茶树在根系上以及茶树的茎都有哪些特性特点特征


茶树原产于我国,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11ia)、茶种(CamelliaSinensis)植物。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茶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植物学特性。了解茶树的植物学特性,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是科学运用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优质、高产和高效栽培的理论基础。株完整的茶树,通常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由芽、叶、茎、花、果实等器官组成,又称树冠;地下部分由长短、粗细和颜色各不同的根组成,又称根系。连接地上部与地下部的交接处,称为根颈。茶树的各个器官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彼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茶树根系

茶树根系担负着固定植株、吸收运输、合成、贮藏营养和水分以及气体交换等主要功能。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须根(吸收根)和根毛构成。茶树种子的胚根生长形成主根,实生繁殖(种子繁殖)茶苗主根明显,而扦插繁殖的茶苗则没有明显的主根。侧根着生在主根上,大致呈横向生长,多数分布在20~50厘米土层内。主根和侧根分别呈棕灰色和棕红色,寿命较长,主要用来固定茶树,并将须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营养输送到地上部分。须根,又称吸收根,呈白色透明状,其上密生根毛,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少量CO2,寿命短且不断更新中,未死亡的则发育成侧根。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依树龄、品种、种植方式与密度、生态条件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而有异。吸收根一般分布在地表下5~45厘米土层内,集中分布地于表下20~30厘米的土层内。茶树根有趋肥性、向湿性、忌渍性和向上壤阻力小的方向生长的特性,故有时根系帽度和深度不一定与树冠幅度和高度相对应:根系分布状况与生长动态是荼园施肥、耕作和灌溉等作业的主要依据,“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揭示了培育好根系的重要性。

茶树的茎

茎是茶树与叶、花、果联系的轴状结构,包括主干、分枝和当年生的新枝。主干和枝条构成树冠的骨架,担负着输导、支持和贮藏等作用。自然生长的茶树按照茎分枝习性的不同道常分为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三种类型(如图5-2、5-3、5-4)。乔木型茶树,植株高大,主干明显,分枝从主干上部抽生,多为野生,抗寒性很弱,云南省的普洱、西双版纳和临沧等茶区有大量的乔木型野生茶树和古茶树分布;半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虽然有明显的主干较,但分枝部位距地面较近,在我国华南和西南茶区栽培较多;灌木型茶树植株比较矮小,没有明显主干,枝干大多从靠近地面的根颈处长出,呈丛生状态,耐寒性较强,适宜在我国江北和江南茶区生长。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而分为直立状、半开展(半披张状)状和开展状(披张状)三种。主干系指根颈至第一级侧枝的部位,由胚轴生育而成。着生叶片的茎为枝条,是由叶芽发育而成,初期未成熟的称为新梢,新梢发育木质化,由青绿变浅黄到红棕,即称为枝条。枝条老化由浅灰色进而呈暗灰色。由主干上长出的侧枝称一级侧枝,从一级侧枝分生出的侧枝称为二级侧枝,依次类推。茶树分枝有单轴和合轴分枝二种形式,自然生长的茶树一般在龄期呈单轴分枝,以后转为合轴分枝。

影响茶质都有哪些因素?


茶的质量包括其先天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及化学变化类型等。影响茶质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17个方面:

1、茶种。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如大叶茶和小叶茶有别,龙井茶与乌龙茶有别等。六大茶山茶种除了大叶茶、中叶茶、柳叶茶、小叶茶、红茶、紫茶外,还有椭叶茶和嫩红茶等。

2、土壤。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3、气候。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古六大茶山”所处经纬度范围内的茶,其苦涩味普遍平衡而适中,而且耐泡。

4、其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灌木者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乔木者,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乔木;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灌木。

5、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6、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7、树龄。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

8、采摘时节。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9、生态性,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10、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者次。”

11、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故茶林周围不宜种橡胶。

12、杀青与揉作技术。杀青方式分为农家的手工炒青、毛茶厂的蒸青、烘青和晒青4种。其中以炒青最佳。六大茶山自古至今采用的杀青方式是传统的手工锅炒萎凋方式。

杀青剧烈度是指鲜茶一开始受杀青时的温度是低于温准、高于温准、还是恰到温准。始温偏低则受闷;始温偏高则易糊,而且往往杀青不均匀。杀青的及时度是指鲜茶采下时起,至杀青时,所间隔的时间是否过长。隔夜以后才杀青者色黑;夏茶表面水未凉干就杀青者色泽也黑。当日杀青后就晒干者色黄。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所谓:“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

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茶汤带绿色,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故宜在适温下延长炒青时间。

13、干燥的方式、及时程度及其场所的卫生状况。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

通常所说的“烘青”、“晒青”,并非杀青方式,而是指炒青以后的干燥方式。

14、选料与制作标准。选料与制作要求越高,成品质量越优。选料包括收购何种毛料和筛选时选取何料。制作要求包括筛选、配料、蒸压、干燥、包装等工序。筛选是关键而又艰苦的工序,低要求者只须基本拣尽黄片与渣滓,筛尽碎沫;高要求者除此以外,还须拣尽因受闷或杀青不匀等造成的色黑而无光泽者、色杂者、色褐者、色黄者、色红者、色绿者以及发霉者、疙瘩茶、碎片、老梗等。茶饼的薄厚应基本匀称,松紧适度,窝深,周边光滑。中心部厚度宜23-24毫米,周边厚度宜12-13毫米。松紧度宜稳固而不易脱落,但表面条索仍清晰可辨。

15、加工与再干燥环境。若其它因素相同,厂房内外无污染者的质量较优。

16、储存环境。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4℃至36℃之间和50%至65%之间。

17、发酵的种类与单纯度。目前为止,发酵总的分为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类。其中人工发酵分为毛茶前发酵和成品后发酵,自然发酵除了成品后发酵,还有成品前发酵,即妥善保存毛茶以使之自然适度发酵后再压成饼。相同条件下,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其中自然发酵者往往比人工发酵者的质量优良,饮用也更安全;而两者中纯发酵而不发霉者的质量,又远比有霉烂者优良。

茶叶生化成分与其对味觉的表现茶叶有哪些营养成分,口感由什么决定,


茶叶品质是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所反映出来的茶叶的色、香、味、形的综合表现,而这种影响茶叶品质的物质,则称之为茶叶的品质成分。

茶叶的品质成分主要有哪些?

经多年对茶叶静态生化的研究,结合茶叶审评,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大多数茶叶工作者认为茶叶品质成分主要有:水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粗纤维、红茶中的茶黄素类(TFs)。其中氨基酸的主要呈味物质是茶氨酸,茶多酚中则以黄烷醇类的L-EC、L-EGC、L-ECG和L-EGCG为主。

茶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对味觉有什么表现?

1、茶氨酸:占茶叶干重的1-2%,占整个游离氨基酸的70%,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在茶梅、山茶、油茶、簟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测出其微量存在外,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茶氨酸属酰胺类化合物,自然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极易溶于水,水解度呈微酸性,有焦糖香及类似味精的鲜爽味,研究证明它的含量与绿茶的品质密切相关;

2、咖啡碱:重要的滋味物质,具苦味,与儿茶素类和茶黄素类缔合后具有鲜爽味;

3、水浸出物:影响茶叶滋味的浓厚和耐泡性;

4、表儿茶素(L-EC):苦并有甜的气味,无涩味;

5、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苦并有甜的气味,无涩味;

6、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苦涩,涩味大于苦味;

7、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苦涩,涩味大于苦味;

8、TFs:是红碎茶中色泽橙红,具有收敛性的一类色素,其含量占红茶固形物的1%-5%,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主要品质成分。对红茶的色、味及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是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形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

9、茶多酚:含量少的话,味淡、弱、无刺激、不苦、无回甘;含量多的话,味浓、强、刺激、苦、回甘。

茶树得了茶云纹叶枯病都有哪些方面的变化特点影响有哪些


茶云纹叶枯病

1.症状:发病初期先在叶尖、叶缘或叶片中部产生黄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期扩大为褐色近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斑,上生波浪般的轮纹,形似云纹状,最后病斑中央部分组织枯死变为灰白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沿轮纹排列,这为此病在叶片上的主要识别症状。在枝上形成灰褐色斑块,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果实受害则产生黄褐色圆形病斑,以后变灰色,其上生有黑色粒点,病斑部分有时裂开。

2.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块、分生孢子盘或子囊壳在茶树上残存的病叶内越冬,也可随病叶组织落在土表上越冬,到第二年春季,当温湿度适宜时,即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送到茶树叶片上,孢子侵入寄主组织后,一般经5~18天就可引起发病,产生病斑,其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使病害扩大蔓延。发病条件:此病在温暖地区终年均可发生,当温度在27~29℃,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利于发生,是一种高温高湿性病害,发生期一般7~9月。

3.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做好茶园排水及抗早工作,防止早春冻害,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摘除病叶:冬季或早春病害严重的茶园,可以发动群众清除有病枝叶,减少病菌越冬基数。在发病期间摘除病叶,可减少病菌再侵染的机会。药剂防治:有机茶园和绿色食品(茶)AA级茶园用100ppm多抗霉素防治效果较好,非采摘期喷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绿色食品(茶)A级茶园、低残留余园和一般茶园还可以用50%苯菌灵1500倍,70%甲基托布津1500倍,50%多菌灵可温性粉剂1000倍,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喷药后要注意安全间隔期,还可以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云南茶树栽培管理方面都有什么研究突出有哪些分别是成果


茶树栽培管理

20世纪50~70年代,省茶叶所开始对低产茶园的改造研究和推广。1985年,“云南省低产茶园改造”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至今,临沧茶科所、省茶叶所开展了低产茶园低位嫁接换种技术试验示范,低位嫁接换种技术不断完善并日渐成为低产茶园改造的一条捷径。1965年省茶叶所研究出云南大叶茶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1975年这一技术被全省茶叶科技座谈会所肯定。1987年,“大叶种茶密植速成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茶树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重大推广项目。1994年,“高海拔湿凉山区茶叶高产稳产技术示范”获省科技进步三等级。到20世纪末期,云南全省共有密植速成高产茶园120万亩。1986年,省茶叶所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茶园的概念。1986~1990年,开展了“园林化,复合茶园生态结构研究”。1988年“热带基诺山区科技开发研究”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星火四等奖。

1992~1995年,省茶叶所与思茅市茶叶公司、澜沧富邦乡邦奈茶场共同开展了“无性系高产优质良种生态茶园示范”取得了较高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掌握了生态茶园结构及栽培管理技术。1994~1998年省茶叶所承担“澜沧速成高产优质茶果园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开发”,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999年,“澜沧县南甸茶果园综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获省星火三等奖。

2000年,“二芽二叶扦插育壮苗;高标准开垦、施足基肥、适时移栽为基础;遮阴盖草、勤施肥、防治病虫害;多次矮化定型修剪、合理采养培养树冠”获云南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2005年省茶叶所开展了“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初步制定了有机茶园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2003年11月27日,“无性系良种速生高产优质有机生态茶园建设”在昆明通过专家验收,评价等级为“优”。2003年12月,省茶叶所100亩有机茶园和一座有机茶加工厂通过了中国农业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开发中心的认证检查,获得了该中心颁发的有机茶证书。

省茶叶所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云南保塘古茶树的树冠、树幅、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鲜叶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作一施肥一合理留叶采摘春、秋茶留养夏梢的措施能明显使茶树生长势增强,产量提高。这对加强古茶树的保护及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2007~2010年,云南农业大学对云南茶园生态的研究,构建了普洱生态园建设和有机、无公害化化栽培技术体系,在普洱茶生产区转换了5千亩有机茶园、建成50000亩无公害生态茶园,生态茶园的茶叶产量单产超过60公斤,辐射带动全省20%以上的茶园向生态茶园发展。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茶日化加工出来的产品都有什么和作用哪些好处特点


茶叶中的多种成分除具有营养与药效功能外,还有健肤关肤、抗菌消炎除臭等作用,这些功效的发现,使茶叶应用于日化领城,已有不少含有茶提取物的日用品上市,主要有以下5类;

含茶提取物的皮肤保护剂

茶多酚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清除活性氧白由棊能力,可以减轻皮肤哀老。将茶多翰应用于皮肤保护剂中,不但可以延缓皮肤衰老,而且其本身也是天然的抗氧化剂。目前日本、英国都有含茶皮肤保护剂。

含茶提取物的防臭、洗涔美日化用品

茶提取物中的茶多酚、鞣质能使蛋广质沉淀变性,其有抗菌消炎作用。同时茶多酚和其它黄酮类物质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具有除臭作用,日本已经研制含茶多翰的漱口剂、对皮肤刺激性温和的除味防臭剂、含乌龙茶的盘子清洗剂、含茶提取物的空(臭剂及含茶牙弃肥皂、爽身粉等多种日用专利产品。日前日木正着力」利用茶多酚研制空调及空气净化机的防臭抗菌过滤网、抗菌衣料制品等产品:我国也有类似“品,如浙江生产的“茗香露”就添加有茶提取物,夏士莲推出含有绿茶成分的“绿茶去油清爽洗发露”,高露洁也推出“茶爽牙膏”。

含茶提取物的防晒用品

茶多酚类化合物对紫外线敏感,尤其对引起日光皮炎的波长为2000~-3300埃的紫外线有强吸收峰。日前的许多防晒霜中都加有a-羟酸,其作用是保护皮肤,茶多酚的加入可以减少a-羟酸的用量,进一步发挥其抗辐射防晒的功效。

利用茶叶天然色素作为着色剂

茶叶经不同的提取方法可以获得绿色、红色、棕色、黄色、褐色等色素,这些色素可用作食品糖果类的着色剂,还可用于化妆品口红、染发剂的生产。

含茶皂素日化用品

茶皂素又名茶皂甙,主要分布于茶叶、茶籽及茶树的根部。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乳化作用等性能,且无毒无副作用,使用安全。利用其天然表而活性,可生产茶皂素洗发剂、茶皂素洗浴净等:其良好的乳化性能可作为营养霜的乳化剂,使营养霜的乳化效率提高,并增强营养霜在皮肤上的铺展性。茶皂素还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将其加入到花露水中制成茶皂素花露水,较之传统的花露水其抗菌消炎效果更加显着,且茶皂素对香精有增溶效果,对提高花露水质量有积极作用。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都有什么成绩成果有哪些分别是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

云南茶树资源考察征集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蔡希陶、王启元、俞德浚等先后云南考察采集茶树标本。比较系统全面的考察与j征集开始于自20世纪80年代初,茶树被列入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区域性考察内容。+要大规模考察征集有:1981~1984年对云南省61个县市考察,以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简称省茶叶所)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为主体,会同省内有关地、州、县业务部门组成专业考察组,开展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最全面、最系统地考察征集,共征集到各种茶树资源材料405份,其中栽培型茶树162份,野生型茶树198份,近缘植物15份,发掘出26个优良地方群体种和110个优良单株,在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和批新的类型和变异体,20世纪90年代又进行了补充考察。

2004年,四双版纳州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全州古茶树资源进行普查。考察发现,西双版纳拥有百年以上的占茶园总面积达82234亩、古茶树品种7个,是我国古茶树资源分布较集中、面积较大和种质资源类型较多的古茶区;2005年,普洱市政府(原思茅地区)组织了古茶树资源普查队,经过近两年系统而艰苦的工作,基本上查清了全市10个县市(区)136万亩古茶园和野生茶树居群以及古茶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范围、利用价值。这些考察征集基本摸清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情况,为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从省外和国外引进了云南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了第一手宝贵稿一些茶树种质资源。

资源圃保存是目前采用最多的田间保存方式,特点是完整保存资源活体,便于研究鉴定和集中管理,防止资源丢失。1990年建成的“国家种质副海茶树分面”,是大叶茶资源保存中心和研究基地。经过近20年不断期整和完善,总血积达到30亩,并建有排灌设施、隔离障、大棚等,基本达到了实用、牢固、安全和方便的要求。不2013年底,勐海圃共保存7个省(市、区)、5个国家的张宏达分类系统的茶组植物28个种、变种和近缘植物等资源共2100份,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2年,成果“云南茶树资源研究及大叶茶国家种质圃的建立”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成果“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谭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国家科技部基础平台项日支持下,省茶叶所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圃中茶树种质资源,按产地、生物学特征、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利用价值、抗性等29个性状进行了整理编目,编入全国种质目录1080份,向平台提交了830份种质资源的共性描述数据,完成261份种质资源的芽叶花、果图像采集,录入图像719张,建立了拥有4万多个数据值的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为云南大叶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2010年,省茶叶所参与成果“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标准化整理、共享与利用”获渐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省茶叶所成果“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岩茶都有哪些特质,含有哪些物质特点口感成分》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红茶的成分都有哪些好处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54845.html

上一篇:茶树在根系上以及茶树的茎都有哪些特性特点特征

下一篇:怎么将云南岩荼初制晒青成普洱茶的操作步骤介绍流程教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