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从采摘到熟化,经历漫长岁月,大部分的茶我们并不可能直接看着它完成所有环节,于是鉴别就成了一个学问。像很多其他的中国文化产物一样,要鉴别都只能从它的表现来追溯历史。鉴别普洱的方法各式各样,但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四个特质:清、纯、正、气,具备这四个特质的就是好茶、不具备的则有所缺陷,下文中在这几种特质的表现也只是我自己的一孔之见,权作抛砖引玉。
首先,判别茶好不好,不能光靠眼睛和鼻子,毕竟这是喝进嘴的东西,就应该冲泡出来才下结论。以鉴别为目的的话,冲泡时应该要放比平时冲泡的量大一点、水温高一点、泡的时间长一点,这样就能放大茶本身的特点,容易尝出优劣了。而优或劣则有四个特质来决定了---
普洱的清:泡出来的茶水叫做茶汤,颜色就叫汤色。不同年份和生熟区别的茶,他们的汤色会有所不同。新的生茶我们叫青饼,也是最有投资价值的饼;年份越长的青饼汤色越会向红色靠拢,十年左右的生茶,泡出来的是一种亮红色,年份再长的会呈现栗红色;熟茶则无论新旧都呈现栗红色出来。但无论如何,干仓储存的茶的茶汤都是清明透亮的,即使是很浓的暗红色,依然会有一种清透的感觉,用玻璃杯逆光去观察,就像水晶一样。如果茶汤浑浊的话,就有可能曾经湿过仓了,至少也是在比较潮湿的环境里面存放过。因此,鉴别普洱茶是最好是用玻璃杯,就算没有也要用百瓷杯,如果有人推荐你买茶,但是用有颜色或者花纹的杯子给你试,那么要不是他不懂、要不就是想骗人了。
普洱的纯:纯是指香气,用鼻子闻、然后用嘴巴尝,尝完之后不要急着再喝,闭上嘴去感受留在口里的香气。这些香气应该是纯正而没有杂味的,更加不会有任何古怪的或刺激性的气味出来,而是一种纯然的茶香。当然,茶香在储存过程以及不同的冲泡习惯底下会呈现出类似于某些植物发出的香味,比如:樟香、梅子香、兰香、枣香、荷香等等,但感觉上都是清清纯纯的,与杂味的感觉很容易区别开来,这些在尝试时就能体验得到什么香味是正常的、什么是杂味。
普洱的正,是指存储的仓环境,如果不是干仓、又或者仓里面或附近有异味,就会被茶吸了进来,而在冲泡时就会从茶味中显示出来的,因此选茶不必去选一些有特别味道的,虽然它有可能是茶本身的熟化过程发生轻微变化,从而导致茶出现很特别的滋味,这种情况的茶会卖得很贵,但是你冒的风险却很大,一来你很难碰到这种情况,所以大部分有特殊味道的茶都是不好的;二来即使你买进了是真正突变而很有滋味的茶,你也很难找到买家把它卖出去。至于,你打算买了自己喝的,那除非你真正了解这些茶的来龙去脉,要不谁又敢担保喝进去无害呢?
普洱茶的气,这是最容易感受却又是最抽象的,唯有多试好茶才会感受得到。茶气足的茶藏茶的潜力就高,这是不二法则,没有人能说的清茶气究竟是怎么回事,但茶友们聚在一起品茶,茶气足不足都通常能有共识,茶气足的茶喝进嘴里会有一种冲击力,尤其是像下关、班章等地的茶,经常会被人们用“霸道”两个字来形容,所以要体验的话,最好的方法是用自己能确认的茶和要鉴别的茶同时各自冲泡出来,对比着喝一下子就能拿到感觉了,而且这种感觉会成为标杆在以后一直保留着。
普洱的茶气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因为普洱茶能调理肠胃,所以常喝普洱的人在喝了几杯之后就会呃气,那其实是茶汤在肠胃里工作,将不正常的肠胃调整回正常的状态,刚开始学喝普洱的时候这种现象并不明显,喝惯了之后只要一喝茶气足的普洱茶就会呃气,呃完气之后能明显感到胃部的轻松。喝普洱,不止呃气,还多了一个不雅的现象---就是放屁,肚子也越来也轻松,虽然放屁挺尴尬,呵呵。
上面只是略略讲了一下清、纯、正、气,而真正要领会则非要自己尝试不可,而且要找能够确认是好茶的标杆。
这年头啊,你要是说你喜欢普洱熟茶,出门都不好意思和茶友打招呼(我就特别喜欢熟茶,深有体会)。特别是遇到一些“古树茶”的粉丝,嚯,人家只喝古树茶的茶友,一圈山头数下来,能数几十个,头头是道的。熟茶呢,实在没啥好吹的,茶饼黑不溜秋,其貌不扬,泡浓了茶汤和酱油一般黑,而且茶汤有股“草席子味儿”。
熟茶不但不好吹山头,更不好吹身价。生茶嘛,一片几千上万,随便你说,人有多大胆,茶值多少钱。熟茶,一片过五百就很有吹牛的嫌疑。
所以,会有茶友认为,多数熟茶都不是好茶。其实这话也没什么问题,因为移植到任何一种茶类上都成立:多数绿茶都不是好茶、多数岩茶都不是好茶、多数铁观音都不是好茶。
然而下面要谈谈什么样的普洱熟茶才算好茶。
有人一喝熟茶就要大谈香气:什么枣香、糯米香、樟香、木香、药香……这些词大部分喜欢普洱的茶友都听过,因而也总有一部分茶友,在喝普洱熟茶的时候,一定要按图索骥,这个茶有没有枣香啊?老茶啊,那这个茶有没有什么传说中的药香啊?
但是香气恰恰正是普洱熟茶的短板,因为熟茶基本没有什么明显的香气,尤其是好的熟茶,就是一个甜润温和、醇厚通透,饮罢身心能俱暖,香气本在有无中,哪来那么多花样的香气啊?
众所周知,无论什么商品,生产商最喜欢呼应顾客的要求。到了普洱熟茶这上面,既然茶友们喜欢这些香气,那就加点东西做出香气来嘛。据我所知,熟茶里的添加剂,只有两种,一种叫糯米香叶,用来做出“糯香”,另外一种,是枣粉,就是大枣磨成的粉——还有第三种,据说有把红茶磨碎了加进熟茶以改善汤色的,我没考证过,不知真伪。
有茶友一听添加剂就恼,认为是奸商害人,丧尽天良云云的,其实哪有这么严重?糯米香叶有没有危害我不太懂,但是枣粉肯定是没啥害处的,好比《红楼梦》里王道士胡诌的妒妇方:“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
有一些熟茶,一开汤会有明显的甜枣气味,然而枣香又不持久,泡过三四道之后就没有了,这种便是加了枣粉的。另外那种闻起来和大米粥似的,但喝过之后口腔并无回味者,就是加了糯米香叶的。加过这两种东西的熟茶,肯定算不得好熟茶。
再说熟茶的再加工产品小青柑。有一位客户,对小青柑极度不屑,原因竟是因为小青柑里头填充的是“宫廷料”,即毛茶渥堆之后分筛出来的比较细嫩的那部分原料。这种嫩度较高的宫廷料,外观比较好看,但耐泡度相较三级以上的原料,要差一些,另外醇厚度也略差。总的来说,“宫廷料”蛮好喝的,只不过是之前不太受市场欢迎,所以有一些积压。小青柑用宫廷料填充,既丰富了宫廷料的香气层次,又创新出一款广受市场接受的产品,这简直是双赢的事情。但是在那位客户(也包括一些喜欢攻击小青柑的茶商)眼里,这种事情就是下作。
小青柑从产品角度讲,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创新(非得像西方那样把佛手柑的精油直接加到茶里才算是好茶么),从商业上讲,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从茶本身来讲,小青柑也很好喝(当然也不乏各种劣质小青柑),因为熟茶包裹在青柑中间,浸出速度极慢,所以可以一颗泡一天,太方便了。好的小青柑,应该是熟茶味道与青柑味道的融和,没有熟茶本身的堆味杂味和柑皮烘干时产生的异味,茶味果香,酸甜中和。
最后说说最常见的熟茶茶饼。不添加糯米香叶、红枣粉的熟茶茶饼,看外观应当是条索清晰、饼面油润、松紧适度,最好是内外一口料,不玩那些撒面的把戏。开汤后,茶汤澄澈透亮,醇厚和甜度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不苦、不干涩、不锁喉,没有酸味、浊味,没有过于突出的堆味。
总而言之,“好熟茶”我并不敢说很容易遇见,但是好喝的熟茶,是很容易买到的。
一直觉得沉稳二字当属普洱熟茶。静下心来品味一杯熟茶,犹如聆听一位老者,历经这一生在述说故事,温暖而舒服,满怀阅尽沧桑后的平淡……聆听之后、顿悟之时,那种久久不散去的滋味萦绕不绝。
很多爱喝茶的朋友往往会有很多顾虑,比如说会不会伤胃,比如说会不会导致体寒,比如说睡不着觉怎么办等等。其实对于这样的茶友来说,普洱茶绝对是大家的福音。普洱茶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这点对熟普洱茶尤为明显。
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系列酶促氧化和微生物活动复杂的变化过程。肝火旺盛的人易激动或冲动,急躁易怒,适合喝生普降火气,每天4杯普洱茶就可以使容易瘙痒或易长痤疮的肌肤得到缓解,而且口干或口苦等等虚火症状会逐渐消除。
而普洱熟茶的功效体现在各个方面。普洱熟茶可以降脂,降压,防治动脉硬化,预防便秘,利尿,养胃,养颜,减肥等较适合中老年人群及胃寒等人群。今天已是霜降,天气越来越寒冷,如果选择熟茶则对胃有暖胃和保护作用,不会对胃有任何的刺激作用。同时普洱熟茶具有促进睡眠,养生之功效。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理解一下感知关于熟茶的“甜度、厚度、滑度、润度、纯度、香气”,通过这六大关键词走进熟茶,看看什么样的普洱熟茶才好喝!
甜度
甜度算是品鉴熟茶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方面,好的熟茶在茶汤还未入口之时就能闻到甜香,此外,熟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因此这甜度也更加明显了!
茶汤入口之后与舌面接触就能很快感受到甜度,并且会在口腔里蔓延开来,绵长持久。当我们在喝茶的时候,熟茶的甜常常会伴着茶汤的香气拂来,并且在茶汤入口之后,与舌尖触碰在舌面蔓延开来。
厚度
熟普的厚度,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用舌尖搅拌茶汤,感受搅拌的力量和口腔被撞击的感觉,你就会充分感受到它的饱满丰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粘稠感。人们常在喝茶的过程中,以“醇厚、浓厚”等词来形容。
汤质的饱满与粘稠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品质。另外,从制作加工方面来说,熟茶的制作要历经更多的工序,在杀青以及渥堆发酵的过程中,物质的损耗也会更多,从而影响汤质。另外,随着熟茶陈放的时间越久,茶汤的厚度也会有所提升。
厚度和茶汤浓度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时,在口感上就会比较浓厚稠密。
滑度
新制的熟茶可能带有的堆味杂味,会造成茶汤在口腔、喉咙的刺激感,从而使我们在吞咽茶汤的时候,感觉到喉咙发干,吞咽不顺畅。
滑度指的是熟茶的“油润感”,类似喝鸡汤或米汤一样的感觉,通常很滑的茶,喝过后会有一种“留下了一层油”的感觉,这个需要和“没有苦涩味所以很容易咽下去”的感觉做区分。
其实滑度也是和茶汤的厚度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较为明显。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就会有“锁喉”之感。
润度
好的普洱熟茶入口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干涸之感。资深的品茗高手,极其重视喉润的特色。这个润度对于熟普来说是必须的,优质的熟普品饮过后给人的感觉一定是温润如玉、如沐春风的。
冲泡了三四泡之后的熟茶汤,喉咙清爽滋润,嘴巴不干不燥,咽下去之后整个肚子是温暖舒适的,这就是熟茶的润度的体现。
纯度
纯度是熟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的环境是否卫生、方法是否正确、发酵程度是否合适、储存环境是否理想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
纯度好的茶汤喝起来是非常干净舒服的,即使是不偏好熟茶的茶友品饮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如果喝起来有异味,说明在制作的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是后期存放的时候被污染了。
香气
不同的原料和拼配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香气,这也是熟茶的魅力之一。渥堆工艺会使得新熟茶有一些“渥堆味”,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纯熟的工艺和严格的生产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气味,并且在两三年的转化后,渥堆味就会褪去,展现出更饱满圆润的滋味。
陈香是熟茶最基础的香气,若存储得当,经过五年以上转化的熟茶会进一步升华,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香气,例如樟香、参香、药香、枣香、陈香、木香等。不过这是由茶品品质、存放环境和漫长的时间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饼茶的原料本来就不好,那再怎么转化也不会有惊喜。
总有人说,喝普洱茶,喝的是时光。时光,让茶不断蜕变,幻化出不同的香气和味道,让人懂得岁月的模样。岁月流转中,糯香、荷香、枣香、樟香,药香......普洱熟茶的时光,满是温柔。
根据云南省标准计量局2003年3月公布的“普洱茶”定义,以及2002年6月6日“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究讨论会”指出的“普洱茶是历史名茶,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工艺性特点”的学术定义,结合2003年《云南省普洱茶地方标准》对普洱茶内质的限制性规定,云南普洱茶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普洱茶的产地只能是云南境内的一定区域。
排斥了云南省以外的其它省份生产的所谓的“普洱茶”。这一规定,保护了普洱茶的原产地,使普洱茶成为地方性特产。结合普洱茶生产历史和云南茶区分布看,普洱茶权威定义里所指的“一定区域”,应该是云南省的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大叶种茶树分布地区,即澜沧江中游一线。2、制作普洱茶的茶树品种只能是云南大叶种。
排斥了云南大叶种以外的其它品种(包含生长在云南的中、小叶茶树品种)。就是说:采用中、小叶种茶青原料加工的类似的产品(即使产地在云南),亦不属于“普洱茶”的范畴。
3、普洱茶的原料只能是“晒青毛茶”。
就是说,采用晒青毛茶以外的白茶(全萎凋茶)、烘青、炒青等绿茶或“茶胚”制成的产品,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
4、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发酵。
换句话说,未经“陈化”、“熟化”(云南本地称“发汗”)或“发酵”处理的新鲜晒青毛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普洱茶。
5、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必须达到或超过38%。
“水浸出物”是茶叶浸泡后,溶解在茶水里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其含量高低,是区分制作普洱茶的原料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保护普洱茶原产地的限制性规定。真正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口加工出来的普洱茶,不论“生茶”或“熟茶”,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大多能达到或超过38%;而采用中、小口十种茶树加工或混杂有中、小叶种茶叶的假冒普洱茶,水浸出物含量就很难达到38%,这在“普洱熟茶”上尤为明显。
如今的普洱茶市场并不缺少熟茶,但是好的熟茶稀缺
什么样的熟茶才算好,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归结而言就是干净、纯正、顺口,简而言之:一、健康;二、饮用体感舒适。
普洱茶熟茶,是通过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制成的茶。人工渥堆发酵,就是通过加温加湿的物理办法、渥堆酶催熟的生物法乃至化学方法(比如加氧化剂和酶促剂),加速茶叶氧化。普洱熟茶,一般采用人工催熟(潮水发酵)即通过洒水增温增湿,让毛茶里边的微生物以天文数字繁殖生长,加速茶叶陈化。
比如,茶叶发酵三十天左右,是黑曲霉产生柠檬酸的高峰期,也就是茶叶酸化期,这个时候要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翻堆降温增加茶叶的醇厚度,提升香气的纯净度。如果这时就起堆,收获的就是“酸茶”,没有什么存放价值。
因此发酵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湿度。发酵太深,茶多酚损失过多,茶汤不够亮,也不利于熟茶的后期陈化。发酵不足,茶黄素转化成茶红素、茶褐素的氧化程度不够,茶汤欠缺醇厚度、纯正度,也不佳。适度发酵就变得尤为重要。适度发酵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茶叶本身的活性,不但可以给予茶一个极佳的品饮风味,也可以为茶的后期转化保留更大的空间,提升其本身留存历史的价值。
广义上来说,任何新茶都不值得投资。普洱茶的升值来自陈化,来自喝茶人对茶叶本身的认可。现在的普洱茶市场不同于过去,新品太多,可供选择的对象太多。同样是好茶,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真正能够走到前台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一款新茶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茶企的态度、茶客的态度以及市场的选择。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茶客充分品尝过这款茶,茶叶有了初步转化后,才能评价一款茶是否值得投资。能够推动投资茶的人只能是茶商,这是一条无法改变的定律。茶客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收茶,但茶商能够决定让茶客喝到什么样的茶叶。这又由厂商控制,厂家如果不为茶商铺平道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贩卖新茶总是比老茶容易---因为有厂家的宣传。
一款茶从一上市就举世瞩目,如果再过几年还能够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这款茶一定值得投资。这里我要说一点,一款茶一上市特别受关注,然后一下子默默无闻,再过几年有炒家介入,把茶叶的行情炒起来,使茶变得耀眼起来,这种人为操控太明显,这样一款茶不一定会有好的后期表现。
投资茶更要看企业的发展,企业走下坡路。一般其所生产的产品也会跟着走下坡路,这也是一个市场规律。很多人看山头、看口碑、看价格,唯独少看了企业发展,结果茶砸在手里,叫苦不迭。一个品牌发展越好,他的加盟商也就越多,聚集在产品的资金就越多。只有资金池足够大,茶叶的升值才能够准确的反映在价格上面,一个小茶店撑不起一款投资茶,哪怕这个茶山头很正,口感很正,转化很棒,我们只能说这是一款好茶,却不能说这是一款值得投资的茶。
普洱茶投资要考虑的东西很多,茶的品质是根本,企业的发展是环境,市场的选择是过程。三个因素全部加在一起,才能够铸就一款投资茶。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20年前的那个市场,老眼光看问题终将铸成大错。
一、新熟茶
先谈谈新熟茶。我们说的新熟茶一般指五年存期以内,必要时可以延伸到十年存期以内,也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第一、第二两个阶段,仓储情况以干仓或者自然仓储为主。
如果非要给熟茶在口感、香气方面分个类别的话,实际上可以分为勐海系、下关系和昆明系。为什么叫“系”呢?意思就是这些茶厂的老板或者技术骨干主要地是早年在某个大厂工作过,从大厂出来后在新开的茶厂按以前该大厂的用料、工艺等做茶,形成有基本相同的口感香气特征体系。口感香气上面的差别实际上反映出了不同的茶厂在用料、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差别。
在十年以下自然仓储存放下的茶中,勐海系的茶突出表现为明显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米香,发酵较重一般为七成熟左右。如果发酵、散堆等环节做得都比较到位的话,勐海系的熟茶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就是一个明证。相比之下,下关系(代表产品:历年的下关销法沱)和昆明系(代表产品:2006年以后的7581熟砖)的熟茶在十年之内作干仓存放的话就没什么优势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喝到过一款十年陈期以内好喝的下关销法沱和昆明7581砖(我的个人偏好和个人口味,姑且听之不足为凭)。事实上分辨起来也很简单:头三口一喝之下出酸味的不是下关系就是昆明系,有明显熟米香的基本是勐海系的茶。
另外常见的,如果一泡茶喝起来有明显的“铁腥味”(也就是有一种嘴里含着铁器的感觉,这在近十年的新熟茶中比较普遍),那么一定是茶汤中氟含量较高的原因,而氟含量高是因为用料较粗老的原因。
二、老熟茶
喝到老熟茶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的茶友拿新熟茶的要求来衡量老熟茶,稍闻到一点陈味就大喊“湿仓”。其实,好喝的老熟茶往往跟好喝的新熟茶一样难找。
我们一般把十五年以上陈期的熟茶称为老熟茶,十五至二十年称为第三阶段,二十年以上称为第四阶段。
作为三阶段以上的老熟茶来说,我认为还是香港传统仓储(有人称之为湿仓)放仓到位退仓也到位的比较好喝。除了熟茶所共有的“香甜醇厚滑”五因子标准外,一款好的老熟茶还应该具备化感和气韵。所谓化感就是茶汤入口不应象干仓中生代茶那样收敛,而是入口即化,有一种发散感,往往让人有“口腔中若有似无,说无还有”的奇妙感觉。气韵要生动,喝了茶要有精神,茶汤入口产生的是正能量和愉悦感,喉部舒展,有喝了还想再喝的感觉。
最后,老熟茶的香气与新熟茶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如果是香港传统仓储的话一般是参香甚至药香,相比新熟茶的香气表现得更加高雅更有贵族气息。
需要补充的是:特别干燥存放的老熟茶,因为转化(熟茶也有转化的问题)的原因,往往表现差强人意甚至不如新熟茶。曾经有当年云南省茶叶公司的朋友拿来九十年代初昆明茶厂生产的“福禄寿禧”熟砖来让我品鉴,希望能送上拍卖公司的拍卖台,但试过以后确实让人失望,放得太干了,口感非常不好。另有一位旅日华侨托人送来了早期出口去日本的7562熟砖,同样也因为放得太干而口感表现很差。
前面谈到过下关销法沱和昆明7581砖在第一、二阶段如果干仓存放则口感表现一般般,但在经过了香港传统仓储之后,往往给我们以惊喜。
在我看来,熟茶要么喝第一阶段的精品,要么喝第四阶段的精品,中间阶段特别好的真不多价格也不便宜,当然第四阶段的精品(比如文革砖)价格更贵。
三、中生代生茶
对普洱茶的理解要遵循它的客观规律。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不要以为把新熟茶随便放放就会变出参香药香来,同样地也要用完全不同于熟茶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不同时期生茶的表现与变化。说得更透彻一点:你就把新熟茶、老熟茶、中生代生茶当成三种完全不同的茶好了。
红印宋聘公认好喝,但我们不能拿红印宋聘当成唯一标杆来衡量所有的生茶,于是我们把普洱茶人为地划分成了若干个时间段(我划了四个阶段,分别是04年以后、04年至96年、96年至86年、86年以前),每个时间段都可以树立一个乃至几个标杆。中生代生茶包括了04年至96年以及96年至86年两个时间段,其中的标杆茶不见得是最好的,但通过试喝这些标杆茶至少可以让人有一个比较、有一个方向、有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
这些标杆茶大致符合“三句话标准”,即:强烈而刚猛的茶气、丰富而愉悦的滋味、持久而绵长的香气。茶气强烈而刚猛、香气持久而绵长,则这款茶一般茶质厚重且仓储较干,滋味丰富表示有苦有涩有冲击力,但愉悦则是“苦化甘、涩转津”速度较快的具体体现。你看,这些标准跟熟茶的标准是不是有着天壤之别啊?
从历史的传承性上来看,往往长期坚持生产有大量各类产品出产的大厂表现更为突出,尤以勐海茶厂从原料的使用和拼配工艺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要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会只落到大益(勐海茶厂)的头上呢?因此,我在“三句话标准”基础之上又加了一个“味最酽”的判别标准,这是对一个茶从用料、工艺、仓储以及今后转化走向都很有意义的判别标准。
雷达发现目标需要“特征参数”,“三句话标准”加上“味最酽”就是我判断一款中生代好茶的“特征参数”。如此说来,能够拿得出手的中生代好茶大概就可以排排队了,80年代中期以来存放较干的厚纸8582、88青饼、92方砖、96紫大益青饼、97水蓝印7542、00年无R红大益7542、01年简体云7542、01年四号饼,大概就这些了吧。2007年初,白水清先生第一次来北京,有茶友问他88青之后什么茶有价值,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的回答就是上述后五种茶。今天再看,白先生当年的回答是真诚而实在的,当然,其中有些茶因为订制者的不同而会产生几个不同的版本,用料不同、仓储不同、品质也各异,这是爱好者要十分留心的。
也会有人喜欢同期其他茶厂的产品,但在反复比较之后,我还是更欣赏大厂特别是勐海茶厂产品中的那种独特的神韵。从性价比方面考量的话,有些下关茶厂的产品比如被称为83铁的90年代初无纸铁饼(一说为去了包装的8653)、仓储得当的1999至2001年间的中茶牌繁体字铁饼、01年厚纸8853等都可以列入其中。还有一款茶不能忽视:有一定年份并受相当一部分茶友喜爱的下关甲沱。
至于老生茶,建议大家找邓时海先生的《普洱茶》和杨凯先生的《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看看,虽然有个别谬误但总体写得都很好,只是老茶的价格已经不是一般普通消费者可以讨论的了。围绕近几年生产的新生茶,说的人很多,说法也不少,我个人认为可以再观望一下,等待中生代好茶的“特征参数”的出现,等待用料、工艺、仓储等各方面因素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之后再下结论不迟。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刮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
【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
举例说:
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
台地茶的主力茶树种云抗10及云抗14则是6~9对的居多。
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
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
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
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
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
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
帕沙主侧脉11~13对。
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
班章主侧脉19~21对。(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
十二、切碎
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普洱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是越陈越醇的独特茶类,“可饮、可藏”是普洱茶的双重特点。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普洱茶才具有收藏价值,是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具有收藏价值?
普洱茶是“活的有机体”,茶体完成之后的“后发酵作用”(或称陈化、后熟)持续进行,只要将其放在环境适宜的地方发酵,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将不断与空气接触氧化,氧化过程又可以抑制细菌产生,不但不会变质,反而放置时间越长口感越醇厚,不同陈期、不同存放地点的普洱茶所拥有的风味也不尽相同。
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是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的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即通常所说的“生普洱”。当然,“生普洱”的概念也是不准确的,用“生普洱”只是为了与采用“渥堆”工艺的制成的现代普洱茶相区分、呼应而已,用“生普洱”容易给人们造成误解,以为“生茶”不能喝,熟茶才能喝。
“生普洱”并非是生的不能喝,特别是传统工艺的普洱茶,过去准确的传统名称是“滇青茶”或“云南青茶”,而最古老的名字为“普茶”,这就是传统工艺的普洱茶。云南历史上生产了很多这样的茶,不止云南民间喝,藏区及海内外都大量消耗,目前剩余的老茶数量稀少,价值不菲也就这个道理。
普洱茶的茶源是茶质的保障,质量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对于外界盛传的“普洱茶越陈越好”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普洱茶的优劣,年限是一个标准,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年限越长越好,毕竟多年前的存货并不多,所以只追求年限就容易上当受骗
“只有云南古树茶、大叶种、晒青绿毛茶,经手工精制整理或蒸压成型后的普洱茶等长年贮存陈化获得的产品才有收藏价值。还有一点,普洱茶跟酒一样,先天品质不好的就怎么收藏也没多大意义。
普洱茶“可饮、可藏”是普洱茶的双重特点。“价比黄金贵”,是时间换来的效益,是一种隐形资产,也是一种保险的投资。此外,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其原料和产地远比年限更加重要。
最好的普洱茶原料应该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没有喷洒过农药的茶叶,这种茶叶看上去比较粗糙,卖相不见得好,但却是真正绿色天然的好茶叶。在产地方面,云南西双版纳、临沧因具有较长的茶叶种植历史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品质相对来说较为上乘。
如今,一份普洱老茶已经没有固定标价,因为它“天天在增值”
普洱茶好不好,有没有收藏的价值,单单通过眼睛和鼻子是看不出来的,毕竟这是喝进嘴的东西,就应该冲泡出来才下结论。
1.普洱茶的茶汤要清亮
对于普洱茶来说,新的生茶它的汤色是金黄色的;年份越长的青饼汤色越会向红色靠拢,十年左右的老生茶,泡出来的是一种亮红色,年份更长的会呈现栗红色;熟茶则无论新旧都呈现栗红色出来。干仓储存的茶的茶汤都是清明透亮的,如果茶汤浑浊的话,就有可能是湿仓,也可能是在比较潮湿的环境里面存放过。
2.普洱茶的香气要纯
好的的普洱香气应该是纯正而没有杂味的,纯就是指香气,用鼻子闻、嘴巴尝,不会有任何古怪的或刺激性的气味出来,而是一种纯然的茶香。比如:樟香、梅子香、兰香、枣香、荷香等等。
3.普洱茶的存储要正
是指存储的仓环境,如果不是干仓、又或者仓里面或附近有异味,就会被茶吸了进来,而在冲泡时就会从茶味中显示出来的。当然,看茶是不是正宗的干仓,还要看茶叶本身有没有霉点。
4.普洱茶的茶气要浓
茶气就是茶的滋味浓厚程度。茶的滋味越浓厚,在口腔内留香越持久,表示茶气越十足。这是最容易感受却又是最抽象的,唯有多试好茶才会感受得到。茶气足的茶,藏茶的潜力就高。
鉴别普洱的方法各式各样,但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四个特质:清、纯、正、气,具备这四个特质的就是好茶、不具备的则有所缺陷。想要收藏普洱茶的茶友们,普洱茶只有具备了以上的特质就是值得入手和收藏购买的好茶。
什么样的普洱茶才是好茶?好的标准是什么?就像水果,有的人喜欢西瓜,有的人喜欢芒果,而有的人喜欢荔枝。如此看来,好是没有标准的,一句茶适口为珍,就能把所有的答案给推翻了。其实,抛开个人的喜好,一个好水果最起码是香甜的、好吃的、爽口的,那茶呢?
茶是用来喝的
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是中国五千年流传至今的健康饮品,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还是乌龙茶,它的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健康卫生,能喝。因为茶是拿来喝的,不管是存放一年的普洱茶还是存放50年的普洱茶,茶最终的归宿还是喝,当然,摆放在博物馆那些茶例外。
这就要求茶生长环境是无污染的,这点主要是针对那些台地茶。自从接触了生态茶之后,就没喝过台地茶了。理由很简单,台地茶有农残。其次,茶制作环境是干净卫生的,别撬茶的时候,撬出一根头发或是撬出其他的垃圾出来。
这是好茶的最基本要求。先不谈这茶好不好喝,首先,喝了它对身体是无害的,这点很重要。就像一个好女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心善一样。你们能否聊得来,能否成为好朋友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心善的基础上。
毛料也很重要
这点,相信大家都不意外,不同的山头,不同的树龄,茶的内含物质是不一样的。所带给我们的身体的触感和味蕾的体验也是不一样。茶内含物质丰富,冲泡时浸出物也会丰富,口感层次分明的同时极其耐泡。举个简单的例子,同等分量的台地茶和大树茶对比,台地茶冲几泡后就没什么味道了,但大树茶不同,可以冲个十几二十泡,这就是耐泡度。
内含物质比较丰富的茶,其后期转化会比较可观。这也是为什么大多被收藏的普洱茶都是大树以上的毛料。
恰到好处的工艺
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点,那就是恰到好处的工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难度,在于熟茶不在于生茶。因为人工渥堆发酵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艺术活。它要考验的,不仅仅是对人工渥堆发酵技术的熟练掌握,而且也是对熟茶品质的追求。在人工渥堆发酵时,发酵温度的高低,哪怕是高出一度或低出一度,都会影响到茶的口感。
根据普洱茶毛料的真实情况,精确无误的发酵出一饼优质熟茶,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实力。
好与不好,看你怎么泡
当然,冲泡也很重要。
就简单说一点,会冲泡普洱茶和不会冲泡普洱茶,得到的结果也是天壤之别。懂得冲泡的茶友,自然知道,如何冲泡一杯好的普洱茶,而不懂得冲泡的茶友,大多会遇到的问题是别人冲得普洱茶比我的好喝,我总是冲不出这个味。所以,并不排除,一款上千的茶能被你冲出一百一饼的效果。
如果有高的收藏价值和好的后期转化,自然是最好的,可有一些好茶并不具备这两点。
最后一点,就是你喜欢的,才是好茶。为什么这么说呢?芸芸众生,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我喜欢老班章,可你有可能不喜欢老班章,而是喜欢易武的轻柔。
所以,要适合你的口感,适合你的口味,在你心里,才是珍贵的,才是好的。
当“越陈越香”成了普洱茶品饮的金科玉律,“年份普洱茶”成了玉液琼浆。茶虫们对老茶的追捧热度越来越高,有没有思考过,普洱茶究竟有没有“适饮期”?
普洱茶,一直以来都有“中期茶”、“陈茶”和“老茶”的说法。而同样也要长久储存的葡萄酒则有着明确的适饮期的标准。针对普洱茶,昆仑也有同样的思考,终究是要入口的饮品。
普洱茶是否应该和其他食物一样,也存在最佳的“赏味期限”?普洱茶的“适饮期”又该如何划分?普洱茶到底喝的是它的滋味还是年份?好喝的普洱茶,你觉得是什么滋味?对于普洱茶的适饮期,有着诸多的决定因素:
一、以品质划分
普洱茶的适饮期基本取决两大因素,一是普洱茶的品质因素,另外一点是品茗者的自身因素。
普洱茶的品质因素由普洱茶的选料、加工工艺、存放环境和存放时间决定。原料等级高的普洱茶如芽茶类的,其转化规律是依次由青叶香向花香、果香、坚果香、木香转化,最后转化为陈香。
口感滋味则由烈转柔。以加工工艺来区分,发酵过的普洱熟茶比普洱生茶转化时间要快,口感也更平和。存放环境对普洱茶的品质转化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湿度和温度较高,转化较快,反之则转化较慢。
陈放时间越长,普洱茶的口感越平和。总体趋势是由烈转柔,由浓转淡的过程。
另一个判断普洱茶适饮期的因素就是我们自身对普洱茶的口感要求。无论是普洱熟茶还是普洱生茶,其味觉体现基本都是甜度与苦度的高低、涩感与回甘的强弱以及汤感的浓厚稠润。
对于新茶来说,口感一般浓强度要比旧茶要高,即所呈现的苦涩度和回甘都比较强烈,对于品茗者而言可能难以接受,所以需要通过陈放使苦涩度降低,但伴随的是回甘也会降低。
由于陈放后苦涩感降低以及糖类物质的降解,使得茶汤的甜味更容易被味蕾感觉到。茶叶中的果胶类物质陈放后降解使得茶汤从浓稠变得清爽顺滑。
二、以品茗者口感划分
由于每个人对味道的感受都有特殊的偏好,比如男性茶友大多会喜欢味道浓重且回甘强烈的口感,对苦涩度的耐受性较高;而女性茶友则偏向于甜润感较强的茶品,对苦涩感耐受性相对较低。
所以同一款茶男性茶友喜欢而女性茶友却会觉得过于浓重难以下咽。反之,口感温和的茶品男性茶友则可能会觉得平淡无力。
另一个因素是我们在不断品茗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对茶的了解,我们也会不断修正对茶品的要求,所以会出现以往觉得好喝的茶现在觉得不好喝,或者以往觉得不好喝的茶如今会变得适口。
就一般而言,普洱茶的适口性一则是普洱茶综合品质的表现如何,二则我们自我的口感的要求如何以及对茶叶的陈放变化规律及转化后口感的判定,不同的茶品不同的品茗者不同的口感要求和对茶叶的理解不同,都会改变对同一款茶适饮期的判定。
其实所谓的适饮期就是以当下的茶汤是否符合品茗者的口感要求,如已达到这一基本条件,我们则可以广义地认为这一款茶对某一人进入适饮期。
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并不是说无限期的存下去会越来越好喝,邓时海先生说,普洱茶的陈化年代寿命是六十年还是一百年,没有定论资料,但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现在品饮,“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可见如果我们把存放时间拉长,普洱茶也并不是无限期的“越陈越香”。
普洱茶,尤其是生茶,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才会更好喝。但具体陈放多久口感最佳,却是因人而异的。从客观方面来说,普洱茶好喝与否是由原料、工艺、存储环境、陈化时间长短等因素决定的。
高品质原料和成熟的制作工艺是好喝的根本,选料和制茶的过程中稍有疏忽,尤其如果工艺不正确或不成熟,都将极大地影响到普洱茶后期的品饮价值;
后期存放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空间的密闭程度、是否避光避风等决定了茶品的陈化速度和转化后的品质;陈化时间越长,普洱茶的口感越柔和,但过长却也有可能导致淡薄无味等等。
那么,陈期几年的普洱茶好喝呢?
普洱老茶与新茶相比较而言,不管是从口味、口感以及体感,各有各的品饮受众。每个阶段的普洱茶,都有其独特的滋味感受和功效,各个陈期阶段的普洱茶的特点,茶虫们可根据茶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体质的普洱茶。
三、普洱生茶
以纯干仓的普洱茶为例,生茶有四个品饮期:
第一个品饮期,为当年新制三个月时间
当年新制好放置两三个月的春茶,这个时候的新茶,水气初褪,茶性重茶气强,锋利似棱角分明的少年,犹如一把尖刀冲劲和犀利,滋味有青涩也有饱满,优缺点一目了然,香气高亢四溢。
这时的茶,适合于浅尝辄止,品新茶更像“尝鲜”,茶性太烈,伤胃,体质偏弱的茶友不宜多饮,更适合于收藏一些,待岁月打磨几年后再品。
第二个品饮期,存放一年以后
此时茶中水味褪尽,经过高温蒸压打乱的内质逐渐沉淀,口感趋于稳定,厚重感增强,缺陷慢慢隐去,寒性稍退。
此时品饮,可品出一款茶的真性情,这个时期的茶,胃不好的人也不适宜多饮,可每周饮一两次,饭后一小时饮较好,有降火助消化的功效。
第三个品饮期,存放七年以后
经过七年陈期的生茶,陈味会慢慢出现,香气在岁月中转化出无限种可能,原本的花香转化为果蜜香,或者原本香气较弱,现在有了馥郁花香,都有可能,存茶的乐趣就在于它会不定时给你惊喜。
七年以上的茶,茶性转温,养胃健胃功效明显,陈期超过十年,再品陈香若隐若现,汤质饱满沉厚,稳定性好,韵味丰满,这样的老茶适合常饮。
第四个品饮期,存放二十年以后
这个阶段的茶,是真正的“可遇不可求”。二十年干仓的老茶,香气淳厚,可能有珍贵的药香、樟香、参香等等,滋味醇浓顺滑,尤其保健功效无可比拟,具有一定药用价值;这样的老茶,能喝到就赶紧多喝点,这喝的都是岁月和时光啊,且喝且珍惜。
四、普洱熟茶
熟茶相对生茶要简单一些,滋味口感方面依照存放年份变化不那么明显,熟茶分为三个品饮期:
第一个品饮期,压制成饼三个月以后
这个时候的熟茶肯定是不好喝的,堆味重,性燥热,高温蒸压之后的水汽水味还在,但也有熟茶独特的醇香甘甜。
这个时候喝它,主要是为了试茶,也是尝鲜,决定一款茶适不适合后期存储就在这次品饮中。
第二个品饮期,存放三年以后
纯干仓转化慢,两三年的熟茶堆味才会褪的差不多,内质趋于稳定沉淀,香甜醇滑逐渐显现。
此时的熟茶,可细品其味,感受时光带给它的缓慢变化,清甜甘香,醇滑细腻,缺陷慢慢隐去,茶性由燥热朝着温润转变,偏寒体质适宜常饮。
第三个品饮期,存放十年以后
十年以后是熟茶最适合品饮的时期,茶进入稳定而缓慢的转化期,茶性温和,滋味醇厚,甘甜可口,香气纯粹,甜滑细腻,饱满丰润,养生功效强,药用价值高,老少皆宜。
对于茶来说,适不适合喝,存多少年好喝,都有两个前提条件:原料工艺好,存储环境得当,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存多久都不会好喝。
昆仑所说的年份,是以纯干仓自然转化来衡量,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温湿度的不同,转化速度不一致,会有一定出入,但对于茶友来说,个人还是建议保持纯干仓自然转化,这是最保险也是最好的存储方式。
俗话说,“茶无上品,适口为珍”是最为好的,刻意强求,追求最新或者是老、贵的茶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一切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喝茶的人,茶的每个转化阶段都应该去尝试,感受其中的变化,自己存的茶,最好每隔一两年就品饮一次,观察茶的转化方向以及是否存储得当,并及时做出调整。
普洱茶存几年好喝,还得看个人喜欢哪个阶段的味道,有人喜欢新茶的锋利,有人喜欢陈茶的温润,没有绝对的答案,多喝,遵从自己的口感和内心,到底喜欢什么味道的普洱茶。
普洱茶和其它食品一样,只要在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不被污染,都应该是安全的,何必大惊小怪。制成普洱茶的生毛茶本身不可能含黄曲霉毒素,只是在加工过程中或运输、储存等过程中有被污染的可能性,大概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生毛茶储存过程中被污染;
二是生毛茶渥堆成熟茶的过程中被污染;
三是精加工成紧压茶过程中被污染;
四是茶叶的包装物不符合食品安全、环保、卫生标准;
五是运输过程中裸露包装等被污染;
六是储存过程中环境不卫生造成污染;
七是温度湿度控制不好,使茶品受潮变质而造成污染;
其它食品如果在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不注意也同样会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普洱茶也同样,这是个常识问题,何必大惊小怪,扇风点火的,好像显示你有多大学问似的;这次风波一定会促使普洱茶行业进一步健康地发展;看来风波的大小和高学历有关,这种人自称高大、有大学问,活像个打手,又是特色呀!
普洱茶继续上路吧,行业内的问题行业内自己解决,千万不要让爱好普洱茶的人们失望;普洱茶要坚持原汁、原味、原香、原产地、原生态、粗枝大叶不动摇;要振作精神,科学种茶、制茶、存茶,让上百年、上千年的普洱茶文化传承、发扬、光大起来!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什么样的普洱茶才算宜存茶?》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什么样的普洱茶才算宜存茶?》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存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