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如何区分武夷山正岩、半岩、洲茶?

2019-12-04

武夷山产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地茶树种类繁多,分类复杂。按照采茶时期、制茶成分、栽培地区、栽培品种等不同的标准,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武夷岩茶是中国茶叶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其评判标准以“岩韵”为核心,而“岩韵”是否纯正又取决于茶树生长的山场,即山场是否属于正岩产区。

当地人认为,产于正岩的茶,岩韵正,回甘明显;反之,离正岩范围越远的茶,则被认为是岩韵不显或是没有岩韵,茶叶的售价也就越低。

因而,依照此岩韵为市场评判标准,在闽北山区的茶山分布中事实上存在一个“正岩/外山”(还可以细分为大岩茶、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正山/外山”的等级结构。

总而言之,“正”——代表着正宗、高品质、味道纯正、最高等级等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而从文献记载来看,武夷山很早以前就存在着基于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而对茶叶进行的分类,茶有“岩”、“洲”、“外山”之分。

“茶,诸山皆有,溪北为上,溪南次之,洲园为下。”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武夷山之外者为外山茶。而“岩茶”又可进一步分为“大岩茶”、“中岩茶”及“半岩茶”。

据陆羽《茶经》载:“种茶的土壤,以杂有烂石为最好,其次为沙质的土壤,黄土最差。”

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随见录》中写到:“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

清代文人刘埥在《片刻余闲集》中也有类似的岩茶、洲茶的划分,并指出“凡岩茶,皆各岩僧道采摘焙制,远近贾客于九曲内各寺庙购觅,市中无售者。洲茶皆民间挑卖,行铺收买”。

说了这么多,最后依据古籍文献中的记载及如今市场上对商品武夷岩茶的分类,就大致得出了以下的“武夷岩茶等级分布图”。

cY316.com延伸阅读

岩头山头茶、丁帕山头茶村寨及茶园分布介绍如何位置


岩头山头茶

岩头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彝汉混居,各占50%,13个小组都有古茶树,大部分集中在箐边、岩头、新寨、三棵树、箐门口、半坡、石屯、平掌,前面四个小组与后面四个小组分别位于岩头山南、北两侧的山坡上。前往岩头山北侧山坡上的四个小、组,需从林街乡北边的路口进入,向东北方向行驶16千米,全程为土路,只能容纳一辆车单向通行,路的一边是百米悬崖,另一边是千尺峭壁,行车时间约1小时。箐门口半坡、石屯、平掌的古茶树以零散状态分布于这些小组的山坡、田坎边以及村民的房屋周围,有10%的古树被矮化过,最大的一株在箐门口小组一家农户的房屋边上,树高约10米。茶园海拔1790米,土质为沙性黄棕壤和红壤,石头较多,品种是大、中、小叶种混生,生态环境良好。从林街乡到岩头村村委会约13千米,可以出林街乡沿XJ29公路南行至魏家村左转进入,箐边、岩头、新寨、三棵树在岩头山的南坡。岩头小组有成片的古茶园,生态环境非常好,约有300株古茶树,茶园海拔17000~1900米之间。新寨小组约有古茶树1000株,箐边小组约有古茶树200株。岩头村与丁帕村隔着一个山谷,面对面坐落在两座山腰中,谷底有一条河—中谷河。

丁帕山头茶

丁帕村下辖21个村民小组,80%为彝族,其余均为汉族,其中16个小组有古茶树,该村是林街乡古茶树较为集中的村子,村里前进、岔箐、后山、公众、前中、上岩、下岩等地连片的古茶园较多。后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金鼎山,曾有人作诗云:“沧江两岸万壑峰,老梅新枝傲苍穹。道人已随夕阳去,此处杜鹃依旧红。”可惜的是百年古观已被大火损毁,只留下遍山的石块残垣。中午,在村主任李达雄家中吃完午饭,他用摩托车载我沿山后的山道去磨刀河,山道是在石头上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宽度仅容一辆手扶拖拉机通过,而且路面凹凸不平,一边是万仞峭壁,一边是百丈悬崖,胆量小点的都不敢在上面行走。到了磨刀河,村主任领我去考察大茶树。磨刀河只有几户人家,丁帕的茶王树就在磨刀河,树围2.34米,树高约5米,位于海拔1900米处。丁帕的古茶树都成行地生长在坡地粮田的田坎边,单株大树多长在村民房屋周边,土壤为沙性黄棕壤。另外,背阴山、二道河也在磨刀河的同一侧。

武夷山茶乡茶树成摇钱树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福建武夷山,不仅山水著称于世,而且是中国古老的茶乡,四海闻名的大红袍茶就出自那里。近日,记者在此间探访后发现,近几年随着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各种茶界新鲜事层出不穷,令人欣喜。

茶树成了“摇钱树”

在当地茶农的印象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卖茶青就一直是个难题。但从二00五年起,随着武夷茶行情开始回暖,卖茶青难不再困扰茶农,卖茶青的方式已由“提篮叫卖”、“口头协定”变为上门预订和承包茶山,结算由“打白条”变为现付或书面协定,而价格也由徘徊不前的低谷变为每年上涨三至五成。

兴田镇枫坡村的茶农张江告诉记者,以前到处上门卖茶青都找不到“下家”,而且资金回笼慢。但二00六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年预订茶青的电话多了,茶贩子也来了。张江与很多茶农一样,根据出价高低确定买主,尤为高兴的是,茶青一过磅,茶钱就到手。

茶青“俏”了,价格自然就涨。以致于在很多收购茶青的协议中都有约定:“价格以市场行情为准,水涨船高”。以往有如“鸡肋”的茶树如今成了“摇钱树”。

茶农加入合作社

尽管茶青好卖,但茶农属于散户经营的范筹,受到小规模、少客户、老市场、低效益等的制约。

正是认识到茶农的“先天不足”,二00六年,星村镇黄村在当地率先试水“合作”。这个村与武夷山最大的龙头茶企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经过多次协商后,茶叶合作社这一“公司+农户”方式浮出水面。

黄村的“村官”黄正华首先在村里组织茶农加入茶叶协会,而后协会再与星愿公司、福建省农林大学茶学系共同组建茶叶合作社,形成产销纵向的联合模式。村里有四十一户茶农、茶企加入协会,并成为合作社成员,他们每年都可以从星愿公司赊欠有机肥料、生态农药,接受专家上门培训。在减轻了资金压力,解决了卖茶难题之后,“种好茶,卖好价”成为他们的共识。

小厂结成联合体

武夷山市的南岸村有着二十七家民办茶企,由于规模小、数量多、销路窄、品牌杂,导致低价竞争,利益受损。二00六年,他们意识到“单兵作战”不如“联合出击”,“门户林立”不如“统一招牌”,年底,十七家茶企协商后共同注资五百万元联合组成一家新公司,次年又吸纳了六家新办的茶企。公司成立后首先就在村里设立茶叶展销区,让客户按需购茶。

在这些茶企看来,新公司至少给他们带来了品牌共享、客户共享、技术共享、利益共享的好处。他们共同注册一个商标,共同推介一个品牌,不用相互压价,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茶叶量太少而失去客户,今年十月底,一家成员茶企的客户需要一万公斤茶,在卖出自己四千多公斤茶后,这位茶企业主又带着客户到其他合作茶厂买足了茶。此外,公司还组织茶企斗茶赛,让获奖者公开自己制茶的心得。

今年下半年,尝到 “联合”甜头的南岸村又出新招——组建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在全村茶农中统一推广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统一规范农药肥料的使用,统一与银行合作,实行小额联户贷款,保证资金稳定。

如何区分黄茶和绿茶?


在中国的茶类中,每种茶叶都有其独有的特点。今天就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绿茶和黄茶的五大区别。

1、黄茶和绿茶的性质区别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茶性温和,经过闷黄工序,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茶多酚含量较少。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富含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茶性比较寒凉。

2、黄茶和绿茶的特征区别

黄茶成茶外形条索扁直,芽壮多毫,色泽金黄鲜润;冲泡之后,茶汤深黄显褐,有高嫩的焦香,滋味浓厚、醇和。黄茶的显著特征是黄叶黄汤。

绿茶成品茶条索纤细,色泽绿翠,白毫显露;冲泡之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高长,滋味鲜醇、甘爽,其显著特征是清汤绿叶。

3、黄茶和绿茶的制作工艺区别

黄茶的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制作工序和绿茶相似,但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了一道重要的闷黄工序。

绿茶,是以茶树的新叶或芽为原料,未经发酵,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等典型制作工艺制成。

4、黄茶和绿茶的产地区别

湖南岳阳是中国黄茶之乡,在贵州、山西、四川、安徽、韶关、肇庆、湛江等地也有分布。不同产地的黄茶,有着不同的独特品质。

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其广泛,主要生产省份有: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

5、黄茶和绿茶的功效区别

黄茶属于发酵茶,才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有着良好的用处,有助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此外,常饮黄茶,还能减肥、提神、杀菌、防癌等。

绿茶富含天然物质营养,不仅具有提神、清热、解暑、去腻、减肥、美容等保健功效,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三高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结:黄茶和绿茶的区别在于:性质、特征、产地、制作工艺及功效均有不同之处。

如何区分生茶、熟茶?


如何区分生茶、熟茶?

1.从颜色上区分:生茶通常是黄绿色,老的生茶呈墨绿色;熟茶则是红褐色,甚至是黑色。这主要是受渥堆发酵程度的影响,并且新生产的熟茶还含有点灰蒙蒙的感觉。自然发酵的生茶则是随着发酵进行,出现叶边、茶梗发红发紫然后逐步变红,黄绿色逐步消失。最后变为板栗色或者褐色并且有油亮的感觉。

2.从茶汤颜色区分:生茶所泡出的茶汤颜色为透明的黄绿色或金黄色;熟茶的茶汤则为板栗色或红褐色,甚至近似黑色。如发酵不充分则还会有点淡黄色。生茶的陈茶随着发酵的程度的加深,茶汤的黄色变淡,红色加深,最后变得红浓明亮,茶汤表面会有油气。

3.从气味上区分:生茶闻起来是茶叶本身的清香味,熟茶则是一种特殊的陈香味,如是湿仓陈茶或渥堆发酵没掌握好的还会有霉味。

4.从口感上区分:生茶的味道和绿茶相似,有若涩味;熟茶的滋味是甘滑柔顺,绵甜爽口,有明显回甘。

5.从营养功效区分:生茶富含茶多酚,抗辐射,防癌,性属清凉,有清热解毒,止渴生津,消食、通便等功效。熟茶经发酵后在酶的作用下,又产生了不少新的营养物质,因此在普通茶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多功效。如:降脂、减肥、降血压、抗动脉硬、防癌、养胃护胃、健牙护齿、消炎、杀菌、抗衰老等。

“易武正山”普洱茶


为了区分正宗的“皇室专用茶”和“官府用茶”这两种“贡茶”,将前者特称为“正山贡茶”。同样,其它各茶山也为区分被划为“贡茶”的片区之茶和没被划入的另外片区之茶,又将划定为“官茶”类“贡茶”片区生长的茶称为各山的“正山茶”。

对“易武正山茶”之意,被不少人误解为“优质茶名牌”,所以多处外地茶厂所收购生产的异地茶包装上也标注“易武正山”字样。其实,“易武正山茶”只是划定茶原料的来源范围,不是以来自所划定范围的原料制作的成品茶。笔者认为,标注该字样者,不只是个“冒牌”问题,而且是个以假乱真或以次充好的欺诈问题。

“正山茶”一词,原出自“古六大茶山”中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山内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正山贡茶”,简称“曼松正贡”。明代“方物”中的“茶贡”和清初的“贡茶”,只限倚邦山尤其是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早春茶。雍正六年,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倚邦其它部分片区之茶又被列入“贡茶”。乾隆三十年,易武(曼撒)山帕札河范围的茶也被列入“贡茶”。于是,各山茶林都有被正式列为“贡茶”的片区。但是,只有原倚邦尤其是曼松一至三号茶园等范围的茶才是正宗的“皇室专用茶”,而其它山内被划为“贡茶”片区的茶,则是朝廷用来换马、馈赠贵宾和官府办公饮用等的“官茶”,但在当地民众及碑文中也将它统称为“贡茶”。

清乾隆末期至嘉庆初期有了茶庄以后,原先的茶贸中心在象明倚邦时,倚邦茶商不仅坐点收购和加工销售倚邦土生土长的正宗倚邦茶,同时还收购和加工销售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易武这五山甚至其以外的它山之茶。为了区分倚邦茶商所加工、贩卖的成品茶,究竟是倚邦土生土长的正宗倚邦茶,还是从其它“五山”或异地收购来加工的茶,将倚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倚邦茶称为“倚邦正山茶”。到清光绪至民国期间,“古六大茶山”的茶贸中心由原来的倚邦转移到易武。易武的茶商不仅坐点收购和加工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同时还收购和加工攸乐、莽枝、革登、倚邦、蛮砖五山及其以外的它山之茶。

为了区分易武茶商所加工、贩卖的成品茶,究竟是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还是从其它“五山”或异地收购来加工的茶,将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称为“易武正山茶”。但当时的“易武山上土生土长的正宗易武茶”只限于从该山西北角倮得旧衙门起,到东南角易比,海拔千米以上而且曾有古茶树的高山上土生土长的茶叶。因而“易武正山茶”仅包括从该山西北角倮得旧衙门起,到东南角易比,海拔千米以上曾有古茶树的高山范围土生土长的茶叶。而该乡境内茶胶八队以下包括纳么田村委到茶胶一队范围,海拔千米以下地域生长的茶,其品质与前者相差较大,虽属于易武乡境内所生产的茶,但不该属于“易武正山茶”。而从异地收购到易武加工的茶,更不该属于“易武茶”和“易武正山茶”。因为两种茶叶的品质有明显的差别。

如何区分和鉴别布朗山、老班章、老曼峨普洱茶


同是布朗山系的茶,布朗、老班章、老曼峨的特点却有很多不同,当然价格相差也很大。在之前的文章也有介绍他们的特点,针对布朗山系的茶,特别是三大茶山:布朗茶、老班章、老曼峨如何区分和鉴别呢?

布朗茶:布朗山的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是绿色健康的生态茶,因而备受全国各地朋友的喜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布朗山布朗族乡位于勐海县东南部。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可说是茶艺的始祖,是他们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

老班章:“老班章”号称茶王,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茶的苦味、涩味重回甘效果持久、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略带蜜香。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有化痰、喉润、两颊生津作用。

老曼峨:老曼峨寨可以说是整个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村寨。老曼峨的茶很苦,当地人将老曼峨乃至整个布朗山茶区从老曼峨引种繁衍的茶称为苦茶。这里也有一些与苦茶相对应的甜茶,据说不苦,一般都被村民留着自己喝。老曼峨的苦茶由于奇苦,由此充当了加工普洱茶的味精:众多茶厂和茶商在生产加工普洱茶饼时,往往用老曼峨的茶做拼配,以提高和丰富茶饼的口感和滋味。

如何区分和鉴别呢?

1、从外形上区分

布朗叶片薄,小,毫少芽短,(指布朗的台地茶)整饼看起来偏黑,绒毛少,揉捏成饼后成条索状。

老班章饼面看起来偏绿(新茶),老茶芽片较黄,整片黑油发亮。叶片大,厚,修长,绒毛多且放发白光。芽尖长。

老曼峨具有老班章的特点,只不过看起来颜色偏黄。

2、从水路上区分

老班章水路长,耐泡,20泡以上。

布朗的水路短,不耐泡。

老曼峨也耐泡的。

但老曼峨苦,而且苦化得很慢,老班章苦而回甜,回甘快,霸气足。布朗的苦和老班章,老曼峨不同,较浅,回甘也一般。比起来特点不明显。如果有人说老班章不苦,那就是在欺骗消费者了。之所以叫老班章,就是它的苦。苦就是它的独特的个性。但它的苦回味无穷。

3、从叶底上区分

很明显,老班章,老曼峨叶底具有古树茶的特征。布朗是台地和小乔木的特征,主脉不明显或没有,芽叶短,小,薄。

从功效方面来说,不同种类的普洱茶功效都差不多。要鉴别同一山系的普洱茶,还要从口感、回甘、滋味、汤色等细节上入手。

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和烟小种红茶之间的区别


正山小种红茶与烟正山小种、烟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生长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里森林茂密、山高谷深,保持着完整的亚热带长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茶园座落在高山峻岭之巅,参天大树之下,翠竹环抱之中,加上常年云雾缭绕,远离污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壤肥沃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有效物质的积累。

自然保护区内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协调的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互相制约,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茶树的养分也主要来自土壤的腐殖质,仅使用少量有机肥,这些都确保了原料的优越质量。

正山小种红茶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其他任何小种红茶所不具备,因此其品质也远在其它小种红茶之上。所以产于桐木村的小种红茶才称正山小种,桐木小种,其他地方所产的小种红茶称假小种、烟小种、外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按照品质特征和加工工艺的差别,可分为正山小种和烟正山小种红茶。其中:正山小种红茶指的是武夷山市桐木村及桐木村周边海拔600-1200米原产地域范围内,来自当地传统的菜茶群体品种,经传统工艺制作,独具特有高山韵和桂圆干香味的红茶品种。它依靠感官指标的不同分特级、一级和二级。

烟正山小种红茶是正山小种红茶原料经过松茗熏焙后,形成正山小种红茶特有一股浓醇的松茗香和桂圆干香,二三泡后具桂圆汤味,称烟正山小种。而其它各县市仿小种制法所产的毛茶及工夫红茶,参照烟正山小种的熏焙工艺,熏制而成具有松茗香,但二三泡后无桂圆汤味,仅显工夫红茶味,均称为烟小种,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烟小种根据产品质量与不同分一级、二级和三级3个等级。

因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独特传统的制作工艺,所以正山小种红茶和烟正山小种红茶的品质是独一无二的。从外形上看它们条行状实、紧结、匀整洁净、色泽乌黑油润;干闻具有独特的松脂香和桂圆干香;从内质看,具有特有的高山韵和桂圆干味,这种香味是在独特与优越的环境下所形成的,是别的红茶所不具备的;在耐泡度方面,耐泡,四五泡后各特征仍然明显;汤色橙红,明亮,清澈;滋味醇厚,甘滑爽口,不苦不涩,回甘持久,无论清饮或加糖加奶饮用都很适宜。

尤其是烟正山小种红茶汤中加入纯牛奶和糖后,香气十分独特,口感极其迷人,冲泡后的叶张柔软,呈古铜色;它还具有其它红茶所不具备的品质稳定,耐储存的特点,在常温条件下,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品质不变,滋味反而更加醇厚,松香味更纯爽。

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区别

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是比较复杂的,它分为初制工序和精制工序。

1、初制工序:

茶青——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毛茶。

萎凋:小种红茶的萎凋有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二种方法。桐木关一带在揉茶季节时雨水较多,晴天较少,一般都采用室内加温萎凋。加温萎凋都在初制茶厂的“青楼”进行。

“青楼”共有三层,二、三层只架设横档,上铺竹席,竹席上铺茶青;最底层用于熏焙经复揉过的茶坯,它通过底层烟道与室外的柴灶相连。在灶外烧松柴明火时,其热气进入底层,在焙干茶坯时,利用其余热使二三楼的茶青加温而萎凋。日光萎凋在晴天室外进行。其方法是在空地上铺上竹席,将鲜叶均匀撤在青席上,在阳光作用下萎凋。

揉捻:茶青适度萎凋后即可进行揉捻。早期的揉捻用人工揉至茶条紧卷,茶汗溢出。现均改用揉茶机进行。

发酵:小种红茶采用热发酵的方法,将揉捻适度的茶坯置于竹篓内压紧,上盖布或厚布。茶坯在自身酶的作用下发酵,经过一定时间后当茶坯呈红褐色,并带有清香味,即可取出过红锅。

过红锅:这是小种红茶的特有工序,过红锅的作用在于停滞酶的作用,停止发酵,以保持小种红茶的香气甜纯,茶汤红亮,滋味浓厚。其方法是当铁锅温度达到要求时投入发酵叶,用双手翻炒。这项炒制技术要求较严,过长则失水过多容易产生焦叶,过短则达不到提高香气增浓滋味的目的。遗憾的是,目前,此工序大多都省略难寻踪迹了,近来有个别商家开始重新摸索恢复中。

复揉:经炒锅后的茶坯,必须复揉,使回松的茶条紧缩。方法是下锅后的茶坯即趁热放入揉茶机内,待茶条紧结即可。

熏焙:将复揉后的茶坯抖散摊在竹筛上,放进“青楼”的底层吊架上,在室外灶膛烧松柴明火,让热气导入“青楼”底层,茶坯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小种红茶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

复火:烘干的茶叶经筛分拣去粗大叶片,粗老茶梗后,再置于焙笼上,再用松柴烘焙,以增进小种红茶特殊的香味。

经过以上工序的茶叶便是正山小种红茶的初制毛茶。

2、精制工序:

定级归堆——毛茶大堆——(走水焙)——筛分——风选——拣制——烘焙——匀堆——装箱——成品。

定级分堆:毛茶进厂时,便对毛茶按等级分堆存放,以便于结合产地、季节、外形内质,及往年的拼配标准进行拼配。

毛茶大堆:把定级分堆的毛茶按拼配的比例归堆,使茶品的质量能保持一致。

走水焙:在归堆的过程中,各路茶品含水率并不一致,部分茶叶还会返潮,或含水率偏高,需要进行烘焙,使含水率归于一致便于加工。

筛分:通过筛制过程整理外形去掉梗片,保留符合同级外形的条索和净度的茶叶。小种红茶的筛制方法有:平圆、抖筛、切断、捞筛、飘筛、风选。小种红茶的加工筛路可分:本身、园身、轻身、碎茶、片茶5路。

风选:将筛分后的茶叶再经过风扇,利用风力将片茶分离出去,留下等级内的茶。

拣剔:把经风扇过风后仍吹不掉的茶梗,外形不合格的以及非茶类物质拣剔出来,使其外形整齐美观,符合同级净度要求,拣剔有机拣和手拣。一般先通过机械拣剔处理,尽量减轻手工的压力,再手工拣剔才能保证外形净度色泽要求,做到茶叶不含非茶类夹杂物,保证品质安全卫生。

烘焙:经过筛分,风选工序以后的红茶会吸水,使茶叶含水率过高,需要再烘焙,使其含水率符合要求。

干燥熏焙:生产烟正山小种红茶还需要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加上一道松香熏制工序。成品的烟正山小种要求更加浓醇持久的松香味(桂圆干香味),因此在最后干燥烘焙过程中要增加松香熏工序,让在干燥的茶叶吸附。经熏焙的正山小种红茶有一般浓醇的松香味(桂圆干味),外形条索乌黑油润。(正山小种和烟正山小种的加工区别就在这里)

匀堆:经筛制,拣剔后各路茶叶经烘焙或加烟足干形成的半成品,要按一定比例拼配小样,测水量,对照审评标准并作调整,使其外形,内质符合本级标准,之后再按小样比例进行匀堆。

装箱:经匀堆后鉴定各项因子符合要求后,即将成品装箱完成正山小种红茶精制的整个过程。

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烟小种香气比较

经过以上复杂的工艺,形成了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红茶独特的品质:滋味不苦不涩、无刺激感但醇厚、甘滑,尤其是具有丰富的似桂圆干似的干果甜香和明快而清爽的松烟香,即具有特殊的高山韵香,汤色红浓、艳丽、耐泡又耐存放,存放二三年后,松烟香进一步转化成干果香,香味更加醇滑、甘甜。

据姚珊珊、郭雯飞、吕毅、江元勋等在美国《农业与食品化学》发表的对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烟小种等香气化学的研究结果,列出了各个样品的主要香气成分,这里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包括17种醇、12种酚、7种醛、5种烯烃、2种酮、2种酯、2种酸、1种醚和1种环氧化合物。正山小种的主要成分为长叶烯、香叶醇、a-萜品醇等,占香气总量的45.6%;烟正山小种中最丰富的成分为长叶烯、a-萜品醇等,点44.2%;烟小种的主要成分是a-萜品醇、长叶烯等,点44.4%。长叶烯和a-萜品醇为这类茶叶的香精油中最有贡献的成分。

长叶烯主要存在于多种松树的树脂中。黄山松是武夷山及附近地区的松树品种,在松料植物中长叶烯含量最高。在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红茶中,长叶烯作为主要的香气成分是合理的,茶的感官品质为红茶的甜香带上加桂圆干的松烟香,而且茶汤倒出后杯底仍有丰韵而明显的余香,多次冲泡仍然有良好的香味,这个品质特点被称为“山韵”,这与茶叶原料的特殊性及特殊的加工工艺中来自黄山松等松烟的挥发性成分的重要贡献相关。

研究表明,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两者的挥发油接近,但是两者成分的含量差异相当明显。源自茶叶的香气(第1组)占总香气的分量,正山小种为49.2%,烟正山小种为20.5%。但是来自松木的成分(第2组和第3组)在正山小种中分别为33.8%和17.0%;而烟正山小种分别为50.2%和29.3%。这反映了烟正山小种红茶中烟熏工艺的重要性作用。

源自茶叶的香气成分在烟熏的加热作用下减少了,而来自松木的成分增加了。

烟小种的挥发油的组成在定性上与烟正山小种是相同的,而且烟小种的挥发油的总量比烟正山小种略低。但是,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差别,茶叶

如何区分普洱茶的等级


普洱茶的等级划分是以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点,一是看芽头的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高,二是看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的程度,紧结,重实的嫩度好;三是色泽光润的程度.色泽光润,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普洱茶按各自不同的品质特征分为特级和一到十级:

特级:外型条索紧直较细,显毫;内质汤色红浓,陈香浓郁,滋味醇厚,叶底较褐红细嫩。

一级:外型条索紧结稍嫩,较显毫;内质汤色红浓,滋味醇和,香气浓纯,叶底褐红肥嫩。

三级:外形条索紧结,尚显毫;内质汤色红浓,滋味醇和,香气浓纯,叶底褐红柔软。

五级:外型条索坚实,略显毫;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叶底褐红欠匀,尚柔软。

七级:外型条索肥壮,紧实,色泽褐红,稍灰,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和,叶底褐红欠匀,尚嫩。

八级:外行条索肥壮,色泽褐红稍灰;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和,叶底褐红欠匀,尚嫩。

九级:外型条索粗大尚紧实,色泽褐红稍灰;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和,叶底褐红欠匀,尚嫩。

十级:外型条索稍松,色泽褐红稍花;内质汤色深红,滋味平和,香气平和,叶底褐红稍粗。

如何区分普洱生茶和熟茶?


不时有茶友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区分普洱生茶和熟茶?普洱茶发烧友们可能会说,这也是个问题吗?对于刚接触普洱茶的消费者而言,这的确是个问题。我们不妨从概念辨析和实物区分两方面来看。

1、概念辨析

普洱茶源远流长。在过去数百年间,普洱茶的制茶技艺也处在动态演化中,普洱茶的定义因而也在不同时期具有特定内涵。关于当今消费者提出的如何区分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暂且放下对历史的考究,而从目前国家公布的标准来做概念辨析。

在《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11—2008)中,给了普洱茶这样的定义: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范围内(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这就对普洱茶的地理区域、树种原料、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现在我们常见的普洱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普洱生茶(生普)和普洱熟茶(熟普)两种类型。

普洱生茶和熟茶都是由晒青毛茶加工而成。晒青毛茶制作工序大致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包装,即成晒青毛茶。

“生茶”一般指在晒青毛茶经过高温气蒸后,再紧压成型、干燥,缓慢自然发酵的普洱茶。生普茶多酚的含量很高,香气清纯持久,口感刺激感较强,滋味浓郁。

“熟茶”一般指晒青毛茶放置在温度和湿度适当的环境下,人工渥堆发酵,然后经干燥、筛制、拼配,成为熟普洱散茶;再经蒸压,入模定型、干燥的普洱(熟茶)紧压茶。熟普经过人工发酵,入口柔和、醇厚,茶性温和。

2、实物区分

区分两者可从外形和冲泡后的香气、茶汤、叶底分辨,只要简单尝试,即可了解和区分。

生茶外形油润,当年生茶冲后,香气以清香为主;茶汤黄绿、清澈明亮透底,滋味浓郁、清爽回甘;叶底柔软、鲜活。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生茶冲泡后的茶汤将逐渐趋向红浓,陈香日渐显著。如果在珠三角地区存放,通常生茶在3-5年后汤色就开始转红。

熟普外形红褐油润,冲泡后,有一种发酵后的陈香、熟味;茶汤栗红或是暗红,入口醇厚、绵软;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易碎。通常情况下,一款熟茶在存放3年后,通常说的“堆味”就会明显减轻,汤色开始显亮。

如何区分古树茶与台地茶


一、以茶树的生长形态区分

从生长环境与品种上,略可分为野生型和栽培型。

野生型

多为乔木,树姿高挺,树高3米以上。茶叶因种生容易变异,在同一茶种中,常有多达四、五种变异茶种。嫩叶无毛或者少毛,叶缘有稀钝齿或者无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5~8cm,成叶长可达10-20cm.叶片革质肥厚,不易捻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主副叶脉特别粗壮而明显野生型茶树通常生存于杂树丛林中,密度不大散生。目前所了解的分布区域在思茅北部、临沧中部、西双版纳的南部、保山怒江流域的两侧等地。

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低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惠甘持久且稳定。因此叶质过于肥厚而且革质化,杀青时常以水煮或者洒大量的水焖炒,若处理不当易导致酸化水薄。

许多野生型茶青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容易导致轻微中毒或者是腹泻,以中医学立场,野生型茶茶性过寒,并不适合正常人长时间饮用;以目前调查的结果,野生型茶能适合做茶品者反而较少。加上茶树过于高大,采摘不易,当地居民常将茶树砍倒以采鲜叶,为保护茶树林,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制作与采摘。

栽培型

以乔木、矮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者是办开展,树高1.5-3米。因有人工管理,茶叶因种生有时产生变异较少,在同一茶区中,约有二、三种变异茶种。嫩叶多银毫,叶缘较野生型细而锐齿,亦无锯齿状况。半展未开之三级芽3-5厘米,成叶长达6-15厘米。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色或者黄绿色。主副叶脉都十分明显。

栽培型茶树为先民所栽种,茶树较为密集、较有规律种植。目前较老的古茶树区以景迈、困鹿、南糯、版纳的古六大茶山等茶区较为出名,思茅(现改称普洱)中北部地区的镇沅、景东、景谷,临沧中南部双江勐库、永德等地也陆续发现古茶区。早期先民所培育种植茶种很明确,以云南特有原始之中小叶种茶居多,比如景迈、倚邦、莽枝、南糯等都有大量的原始中小叶种茶存在,其特点是香甜而韵深是其特色。

栽培型野生茶茶性较之野生型强烈而质地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水略薄而刚烈。但是,当地茶农所认为的栽培型野生茶,许多为民国初年以后或者是1950年代种植而后野放的老式茶园,甚至有些是1970-1985年的实生苗群体种。

二、以茶园的管理形态区分从树龄、管理形态与实生苗与否上比较,可分为野放茶和茶园茶。

野放茶

早年云南许多晒青茶来源多是野放茶,为茶园经过栽种后很少有人管理,不施用人工化肥和农药,只是稍做锄草和翻土整理。多数茶龄在五六十年以上,至少是1985年以前栽种。树高约为1.5-2.0米。茶种因种生而稍有变异,叶质肥厚、色泽较深,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和茶园茶之间。

野放茶的特性,只要是在其兼具野生茶和茶园茶的优点。香气较茶园茶沉稳,但比野生茶高扬。汤质不像野生茶那样的水软与韵广,但较茶园茶甜而绵。喉韵虽不如野生茶内敛,但口感更具全面性。

茶园茶

云南当地学者及制茶界所认为的好茶种,就是茶叶中内含物质含量高。这与台湾市场以香气口感评鉴其茶质优劣方式不同。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选9号、云瑰、矮丰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灌木台地茶园,芽体肥壮多银毫,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2-3毫米,成叶达5-10毫米。叶缘齿细锐而密,叶身薄、叶脉不明显。毛茶多呈浅绿色、黄绿色。越是原始的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较重。相对于前二者,茶园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却留存较短,水薄甜而较稳定。以现在云南学术界和业界所认同的茶种改良,朝向香扬而水清甜的趋势十分明显。

三、以茶汤的口感区分

在同一产区与制程条件下,野生茶津出物与多酚类物质比台地茶高,口感也较为宽广,滑润、刺激性低。基本上区分茶树年龄,是以香气口感最为准确。外观辨别能达到50%左右的准确性,配合口感就能较准确的判断。

野生型刺激性最低,香型最宽广、特异、韵最深、汤质最柔,口腔刺激对应点在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栽培型香气清新、略带刺激性、韵深,口感对应点在舌面中后段与两颊。野放茶刺激性强、口感对应点在舌面中段和上颚中段,茶园茶刺激性最强,汤质最薄,口感对应点在舌面前段。

普洱熟茶年份如何进行区分?


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其品质大不相同。普洱毛茶经过渥堆发酵后,颜色、茶味、茶性都发生改变,在判断熟茶年份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的发现这款茶的品质如何。那么,普洱熟茶年份怎么分?下面就一起详细的来了解看看。

(1)一到三年的普洱熟茶

一到三年的普洱熟茶,通常被称为新茶期。这个阶段的普洱熟茶,品质浮动较大,品饮的感受较差;主要是因为,普洱熟茶经过渥堆工艺而成,压制成饼后,茶汤颜色容易浑浊、滋味不够清晰,依然会带有比较明显的气息,这就是老茶客们常说的“堆子味”。除了堆味以外,有的普洱熟茶在新茶期还会带有一定的异杂味,有时候是因为新茶的燥感所带来的,通常在新茶期过后便会褪去。

(2)三到七年的普洱熟茶

三年以上的普洱熟茶,品质逐渐趋于稳定,品饮感受较好。这个时期的普洱熟茶,茶叶基本的味道特征会比较明显,个性开始凸显,汤色开始从浑浊转为透亮、香气由燥感转为甜香或焦糖香、滋味开始清晰呈现。这个时期的普洱熟茶比较适合饮用,这也是普洱熟茶开始被大量消耗的阶段。

(3)十年以上的普洱熟茶

十年以上的普洱熟茶,在正常仓储条件下,品质较为圆融饱满。这个时期的普洱熟茶,色泽乌褐显金毫,汤色橙红透亮,陈香馥郁,滋味醇厚饱满,甜度尤其彰显,饮之宜人。这就是岁月赋予普洱熟茶的神奇变化。

普洱茶吧2012年陈韵熟茶,发酵的干净,有金色的芽头,闻到了熟悉的勐海熟茶味,发酵适中,茶汤醇厚浓郁枣红色茶汤,油润、厚、有糯感、枣香,细腻滑顺。

黄茶绿茶如此相似,应该如何区分?


总有人将黄茶误认为绿茶,总有人觉得黄茶就是绿茶,可是到底是不是?今天教您三招,立即让黄茶、绿茶真相大白。

第一招:看外观、嗅干香

黄茶分为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茶三大类。

其中,黄大茶最易辨别,它外形豪放:通常选用一芽三四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因此干茶外形叶大且梗粗壮,叶片成条,叶茎相连弯如鱼钩。仔细查看,五大三粗的的体格,肤色还偏黄(绿中带黄)。闻一下,有的说不定还带有锅巴香。

这样,基本就可以排除它是绿茶了。

黄大茶

相比黄大茶的豪迈,黄小茶和黄芽茶在体格上纤秀许多。外形和绿茶就近似很多了,它们都基本选用单个芽头或者一芽一二叶的鲜叶来制作。

不过,体型相近,肤色还是有差异的:绿茶的颜色整体偏绿,多为墨绿色和嫩绿色,更显得活泼、青春。

而按照传统黄茶工艺制作出的黄茶,色泽主要呈黄色,即使带绿也是黄中微带绿。新的黄茶细闻干茶有种玉米的甜香,另外因为一些工艺的原因,有些黄茶还会带有松烟香(类似烟熏的味道),比如沩山毛尖。

黄小茶

另外,随着现在机械化制茶工艺的推进,传统繁复的手工制黄茶工艺也逐渐被机械化生产代替,但机械化的生产工艺又不够成熟,因此部分黄茶在外形上和绿茶也变得近似。特别是当绿茶放久被氧化之后,更难分辨出黄茶和绿茶了。

黄芽茶

所以遇到此类外形相似度很高的茶,看第二招!

第二招:尝茶、闻香、看汤色、看茶底

看汤色

黄茶绿茶的汤色分辨率比较低。

对比刚冲泡出来的茶汤:

黄茶汤色以淡黄为主,无论淡黄或明黄。

绿茶的汤色,会有多种表现,从基本无色到浅黄色或者黄绿色。

闻香气

黄芽茶的香气多数呈鲜甜的玉米须水香气或蒸栗子的香气。

而绿茶的香气与黄茶相比则,或更为浓郁,比如炒豆香、炒栗子香为主;或鲜甜不及,但清新更足,比如竹叶香、淡爽的花果香;甚至绿茶工艺不足时,还会带明显不愉悦的青草气味。

品滋味

黄芽茶滋味更甜,汤水更温和、厚而鲜爽,苦涩感不会很明显。夸张地说有的黄芽茶喝起来甚至会有喝玉米须水的感觉。

而绿茶入口鲜美爽口,滋味会更浓,对口腔的刺激感会更强些,苦涩和回甘生津相对会清晰。

看叶底

黄茶的叶底以嫩黄为主,黄中带绿或黄中带白。

绿茶的叶底一般颜色呈黄中带绿。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如何区分武夷山正岩、半岩、洲茶?》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51723.html

上一篇:普洱茶为什么耐泡?

下一篇:老茶头要怎么泡才更好喝?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