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雨花茶是如何炒制的?雨花茶的炒制全过程

2019-11-30
雨花茶在制作过程中色香味会发生巨大的改变,雨花茶的品质会随着炒制员的技术好坏而产生品质优或者劣。雨花茶炒制工序:精采茶叶、轻度萎凋、适度揉捻、整形干燥。那么,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具体了解一下雨花茶的炒制过程吧。

一、精采茶叶

精采茶叶

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鲜嫩匀度要求高,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茶叶长度为2~3厘米。采摘时掌心向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鲜叶上的嫩茎,向上轻提,芽叶折落掌心,投入茶篮中。不得捋采、抓采,也不得带老叶杂物。要求芽叶成朵,不能采碎,不带蒂头。鲜叶要轻采轻放,用竹篓盛装,竹筐储运,防止重力挤压。

对采摘的鲜叶要进行”剔别”。每批采下的鲜叶应大小均匀整齐,不带单片叶、对夹叶、鱼叶、虫伤叶、紫叶、红叶、空心芽等。每斤干茶约需芽头4.5万个左右。

二、轻度萎凋

轻度萎凋

“萎凋”对于雨花茶增加香气,改善滋味,提高品质起到重要作用。萎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鲜叶水分.散发青草气。在温度为20~25℃的车间阴凉通风处摊放3~5小时,在这段时间要翻动一两次。操作时手法要轻.抖散要匀。经过适度的摊放.使芽叶内的水分轻度散发,有清香气产生时即可炒制。

杀青是在锅中进行,让锅温升至120~140。C,用制茶专用油润滑锅子,油烟消失后将经萎凋的青叶投入锅中,每锅投入鲜叶量为400~500克左右。鲜叶刚入锅会有“噼啪”的爆声,如鲜叶含水量高,杀青温度可适当高一些,鲜叶含水量低,杀青温度要相对低一些。要采取先抛后闷杀的手法。杀青时间为5~7分钟.减重25%左右,茶叶散发出清香。杀青起锅前,双手中的茶叶合拢轻搓几下,反复数次,使叶子初步卷起,为下一步揉捻打下基础。起锅后的杀青叶要均匀地摊放在洁净的竹席或匾上,让其降温.千万不可堆积,以免闷黄杀青叶。

三、适度揉捻

适度揉捻

杀青叶经过摊放降温2~3分钟后。进入“揉捻”丁序。在杀青叶没有完全冷却时开始揉捻。采用双手揉捻法,即双手握住茶叶在细蔑竹筐上来回推滚,动作先轻后稍重,先慢后稍快,力度要掌握“来轻去稍重”,每揉2~3分钟,解块散热一次。揉捻全过程时间为8~10分钟,中间解块2~3次。

将经过揉捻的茶叶入锅“毛火紧条”。锅温在85℃左右,这有利于散发水分和做形。毛火紧条是雨花茶外形制作关键的一环,双手揉搓、摊、撒、一直反复要在20分钟左右把叶子搓成条形状。

四、整形干燥

整形干燥

“整形干燥”是形成雨花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经过此道工序加工,使茶叶“紧、细、围、直“,白毫显露。整形干燥时,掌握锅温在85-90℃,投叶前锅面先擦少许专用油。揉捻叶下锅后,一边酬炒,一边抖散。待茶叶略干时,将茶叶放在手心双手轻轻滚转搓条,并与抖散结合,防止郁闷。待叶子稍不粘手时,将锅温降至60~65℃,五指伸开,两手合抱叶子,顺着一个方向,用手心滚搓,轻重相间,进行理条。

锅温再升至75-85℃,用手满握茶叶,向锅心与锅壁来回拉直条索二茶叶拿在手心,从虎口处挤出,目的是进一步拉直、掎紧。拉条用力要适当,防止乐扁、断碎、脱毫。约15分钟左右。茶叶达到九成干时,即可起锅摊凉。此时的茶时即为毛茶。

精选阅读

雨花茶的采摘及炒制方法


雨花茶以其香韵宜人的特点闻名海内外,雨花茶具有如此风韵不仅得益于其秀美动人的产地环境,严苛的采制条件以及精湛的制作技术也是其中的重点。下文为您介绍雨花茶的采摘及炒制步骤。

雨花茶的采摘及炒制步骤

1、鲜叶采摘

采摘时间为清明前至谷雨前后。标准为:特级,一芽一叶初展,叶包芽,芽长于叶;一级,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芽叶等长。要求露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芽叶不采,对夹叶不采。

2、摊放

采回的鲜叶均匀地摊放在竹匾或竹垫上,厚度不超过2cm,时间3-4/小时。同时要剔除老叶、单叶、鳞片、杂物等,以保证原料净度。

3、杀青

杀青在电炒锅内进行,锅温180-200℃,投叶量为250g左右。杀青要翻得快,扬得高,撒得开,捞得净,必须杀透、杀匀。以杀青叶外表失去光泽,变软且有粘性,茶香溢出为适度。出锅后快速散热,排除水闷气,并簸出焦末、碎片。

4、理条整形

理条整形无论采用手工完成,或多功能名茶机完成,都要掌握温度先高后低,加压轻重结合的原则。具体操作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将杀青叶投放电炒锅(或多功能机槽)内,锅温80-100℃,掌握抖压交替,加压用力由轻到重,动作要轻快。待初步成型,达3-4成干时出锅摊凉并簸出碎片。第二步,锅温60-80℃,用力轻一重一轻,并不断拉理茶条,待茶叶成微扇形,达7-8 成干时出锅,摊凉至常温。

5、烘焙提香

初烘,以白木炭为燃料,温度掌握在70-80℃,均匀薄摊,每隔2-3分钟轻翻一次,动作要轻,防止茶条断碎。足烘,将初烘叶摊凉后合二为一,温度40-50℃,烘至手捻茶叶成末,含水量约5%时下烘。

6、整理包装

达足干的产品通过拣剔、簸筛,除去茶梗、老叶、鳞片、茶末和夹杂物,分级、装箱待销。

唐代制茶全过程


茶经第七章茶的逸事中,摘录北魏张揖所着广雅一文:「荆巴之间,采茶叶为饼状……。」由上可知唐以前的茶叶是做成饼状的团茶。关于团茶的制茶过程及使用器具,陆羽分成采、蒸、捣、拍、焙、穿、藏等七个步骤。

采茶 -> 蒸茶 -> 捣茶 -> 拍茶 -> 焙茶 -> 穿茶 -> 藏茶

采茶

茶叶的采摘约在二、三月间,且必定要在晴天才可摘采,而茶芽的选择以茶树上端长得挺拔的叶为佳。当时无采茶工人,茶师通常是自己背着茶笼上山采茶,而好品质的茶树多野生于奇岩峭壁上,所以他们为了采得佳茗,难免经常要跋山涉水,承受体力的劳累。

蒸茶

采回鲜叶放在木制或瓦制的甑(蒸笼)中,甑又放在釜上,釜中加水置于上,甑内摆放一层竹皮做成的箄,茶菁平摊其上,蒸熟后将箄取出即可。

捣茶

茶菁既已蒸熟,趁其未凉前尽速放入杵臼中捣烂,捣得愈细愈好,之后将茶泥倒入多以铁制的茶模中。由于模子有圆、方、花形,因此团茶的形状有很多种。

拍茶

茶模下置襜布,襜下放石承,承一半埋入土中,使模固定而不滑动。茶泥倾入模后须加以拍击,使其结构紧密坚实而不留缝隙。待茶完全凝固,拉起襜布即可轻易取出,然后便换下一批。凝固的团茶水份并未干燥,先置芘茉上透干。

焙茶  

掠干后的团茶先用棨(锥刀)挖洞,再用竹扑将已干的茶穴打通,最后用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放在棚(木架)上焙干。团茶水份若未干,便易发霉败坏,难以存藏,故须焙干以利收藏。

穿茶

培干的团茶分斤两贯串,因团茶中间有孔穴,故可竹或缝合谷皮穿成一串,较利于运销。

藏茶

如果团茶收藏不当,茶味将大受影响。育器是用来贮藏茶的工具,它以竹片编成,四周并糊上纸,中间设有埋藏热灰的装置,可常保温热,在梅雨季节时可燃烧加温,防止湿气霉坏团茶。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80718.html

上一篇:“茶汇乐山•缘结天下”茶博会 7月6日开幕

下一篇:滇红的产区在哪里?滇红的产区介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